發改委再發企業債風險警示:考慮提高發債門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124
.jpg)
今年是中國企業大力發債的一年,截至目前為止,國內企業債的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發債速度驟增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日益引起了發改委的重視。近日發改委對企業債風險發出了警示。
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發改委的警告內容主要包括:
嚴格確認土地資產有效性,明確加快和簡化審核類和從嚴審核類的新標準,限制發債企業對政府相關部門的應收帳款比例,以及將發債企業申報的時間間隔由6個月調整為1年等。
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企業債發行規模達到4913億元人民幣,超出去年全年的4752億元。
財新引述知情人士稱,目前新的審核要求還在討論、征求意見中,尚沒有按照新的要求審核,未來是否會出臺文件,尚不確定。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會議上,發改委對企業發債的規定更加嚴格了。這體現在幾個方面,比如:
根據發改委去年4月份發布的957號文,企業債發行加快和簡化審批類的標準有:資產負債率低於30%,信用安排較為完善且主體信用級別在AA+及以上的無擔保債券等。但此次討論會上,加快類的資產負債率標準被降到了20%,只有地方政府的首只城投債才可享受資產負債率低於30%。
從嚴審核類的標準也在趨嚴,957號文的標準是資產負債率較高,(城投類企業65%以上,一般生產經營性企業75%以上),且債項級別在AA+以下,但討論將這兩個比例分別降到了60%和70%。
另外,按照發改委此前的規定,資產負債率在80%-90%的企業,原則上必須提供擔保措施,資產負債率超過90%的,原則上不予核準發債,但此次討論改為,對於城投類資產負債率超60%、產業類資產負債率超70%的,原則上要求提供擔保。資產負債率超80%的,原則上不予受理。
討論中有些內容此前並未提及:比如討論提出發債企業對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應收和其他應收合計超過凈資產40%原則上不予受理。而此前只有對發債總規模不能超過企業凈資產40%的比例要求,並無企業對政府應收帳款的比例要求。不過近期華通路橋風險事件中,政府相關部門的應付帳款確實影響了該企業的償債能力。
要求從嚴之後,能否真正得到實施才是問題的關鍵。對此,有券商表示,有些要求過於嚴格了,實施起來有困難。
此外,這次發改委警示的內容還包括確需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投向應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完善與項目相關的償債保障措施,項目變更對企業信用狀況未產生下調或負面評價。主承銷商應出具專題分析報告,律所應出具合規性報告,經省發改委備案同意後予以公告實施。
另外,2013年後仍盲目進行短期高利融資企業,其短期高利融資綜合成本達到銀行同期貸款利率1.5倍以上的,累計額度超過企業總負債規模10%的將不再受理。
凡投資項目涉及政府補貼、回購等有關政府償債保障的城投企業,一律不準采用私募融資方式。
區域全口徑債務率超過100%的,暫不受理區域內城投企業有可能新增政府性債務負擔的發債申請。地方政府所屬城投已發行未償付企業債、中票余額與地方政府當年GDP的比值超過8%的,其所屬城投企業發債應嚴格控制。城投企業單次發債規模原則上不超過所屬地方政府上年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
若不盡快提高生育率 韓國人將在2750年滅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601
據韓國國民大會研究服務(NARS)的模擬分析,若按去年韓國女性人均生育1.19個孩子計算,到2056年,韓國5000萬人口將減少1000萬,到2100年將減少3000萬。到2750年,世界上就沒有韓國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美國中情局世界概覽2014年的統計數據,韓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幾個國家或地區之一,女性人均生育孩子1.25個,若要維持人口穩定,女性人均生育數要增至2.1個。

一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社會和經濟的變化:從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許多有工作的女性希望延後結婚年齡。當夫妻雙方都有工作時,養育子女變得頗為艱難,而韓國是OECD國家中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此外,還因為撫養和教育兒童的費用增長:韓國保健福祉部2013年的數據顯示,韓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養育費用超過3億韓元(約合26.3萬美元),而北京的成本為42.9萬元人民幣(約合6.97萬美元)。
韓國當局正尋求在2017年前,為韓國30%的兒童提供公共醫療服務,這樣更多女性能平衡工作與養育孩子的需求。韓國政府也鼓勵給予帶薪父母產假,希望能通過父親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扮演更大作用來鼓勵女性生產。
提高效能 自我關懷的六個習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8362.html

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或許能幫助到你。
求和保持高效產出並不意味著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又或者簡單地記錄下自己的每一個步驟。它的真正含義是自我關懷。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都能幫助到你。

星期二上午8點,兩位來自舊金山的企業家正在向未來投資者們介紹他們的商業方案。他們都認為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以下是關於他們簡(Jane)和喬(Joe)的故事……
簡在辦公桌前奮鬥至淩晨4點,終於準備好了演講的材料。實際上,她整個周末都呆在家中準備她的演講。這天早晨,她起得較晚,匆忙穿上她認為在投資者們面前得體大方的衣服。咽下了一杯濃咖啡之後,她一把抓起她的筆記本電腦,拖著又餓又累的身體匆匆出門了。簡雖然準時到達,但很焦慮,心中盡是早晨發生的各種事情。
而喬呢?他和最近的幾晚一樣,11點就上床休息了。他根據別人的建議,進行了7次修改,終於在星期五下午完成了演講準備。整個周末,他和他的朋友都在戶外放松。這天早晨,他7點起床,喝一杯水,跑了2英里,休息15分鐘,再喝下一杯水果奶昔。喬穿上頭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的服裝,拿上公文包,平靜地走出家門。他提前10分鐘來到目的地,覺得自己很自信很平靜,希望馬上就開始跟未來的投資者們分享他的宏圖大計。
那麽,你更看好哪一位企業家呢?
而且,你覺得你自己更像哪一位?
簡和喬雖說是虛構人物,但在紐約和舊金山的創業大軍中,這樣的創業者到處都是,當中更多像簡這樣的人。他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整個禮拜天天如此,但仍然搞不懂為什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實際上,結果不是由工作時間來定的,令人滿意的結果往往通過“以較明智的方式完成較少的工作量”而獲得。
上個星期我剛好和我的朋友麥克·德爾·龐特(Mike Del Ponte)聊了一次,他是喬那種類型的人。如今他正為他的Soma公司發起Kickstarter(為創新企業而集資的網絡平臺)運動,旨在幫助使用可持續設計的水利產業進行變革。在運動開始前,麥克那種冷靜沈著的心態讓我驚訝了。於是,我嘗試從他口中了解當中的秘訣。
“每天我需要保持充足的體能、清晰的頭腦,以及平穩的情緒來應對各種事情。”麥克說道,“自我關懷就是能夠做到應付自如的秘密。”
麥克的能力,與這6個簡單的習慣息息相關。而你,其實也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像麥克那樣:
1. 每天起床後喝一杯水。因為在睡眠中你的身體流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上午你容易出現脫水癥狀。醒後一杯水幫你開啟新的一天。那麽,你每天的第一杯水是什麽時候呢?
2. 計劃好最重要的3件事。每天早晨,麥克都會問他自己:“今天我要完成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麽?” 他用優先次序來規劃他的一天時間,不完成絕不睡覺。那麽,你今天的3件要事是什麽呢?
3. 遵循50/10規則(工作50分鐘,放松10分鐘)。通過50/10這樣的增量方法,單件任務的處理效果會越來越理想。用計時器來提醒自己,每在一樣重要的工作中奮戰50分鐘後,就放松10分鐘,然後回來繼續工作,並不斷重複這樣的做法。麥克在這10分鐘里,離開辦公室,打電話與友人聊天,放松放松,又或者慢慢享受一杯水所帶來的樂趣。那麽,你在接下來的50分鐘里會幹什麽大計劃?
4. 每天動起來,讓汗水濕透自己。有規律的運動能夠讓你保持健康和思維敏捷的狀態。它給你帶來正能量,有降壓效果。幾乎每天早晨,你都會發覺麥克要麽在交叉健身房(CrossFit),要麽在瑜伽健身房。那麽,今天你打算如何揮灑一下你的汗水?
5. 學會感恩。快樂源於感恩,這也是麥克寫感恩日記的原因。每天早晨,他都會寫下他要感謝的5樣東西。每當壓力大的時候,他會靜下心來,慢慢回想讓他感恩的10樣東西。那麽,你今天最想感謝什麽?
6. 學會每天自省。每天通過10分鐘的自省來獲得解脫。麥克問他自己:“什麽發展順利?什麽仍需努力?”那麽,今天你覺得順利的事情是什麽?有想過把它做得更好嗎?
簡或喬,不管你更像哪種類型,若養成這6個習慣,你可以在任何事情中做得更好,能力翻倍。
(編輯:JZ)
提高你的幸福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15/%E6%8F%90%E9%AB%98%E4%BD%A0%E7%9A%84%E5%B9%B8%E7%A6%8F/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實在有太多的方法提高個人的幸福, 當中一項是當義工幫助別人。
因為我們從中學會分享
會分享的人是有福的,有能力多捐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沒有錢就多做義工,你會發覺你更易感到快樂和滿足。
當義工的時候:看起來像我們在幫助別人。
但同時我也讓別人幫我。當中,我們能確定自己的弱點。在未來的路上更能改善自己。
根據研究,誌願者是快樂的,他們定期回饋社區, 能有幸福的感覺。
善良的行為、喜歡施比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也讓孩子早一點明白這道理,有助改善自我形象意識增強幸福感。
一個人的富有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能對別人付出多少。
其實幸福好簡單,讓我們活得更精彩吧。
在佔中現場當義工的務必小心為上。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分享,
幸福,
義工.
提高利息,為降風險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3pq.html
昨天下午,G大媽(大家都這麽稱呼她,其實她比我大不了幾歲)笑呵呵地來看我,謝我以前幫她出主意。
一年半前,G大媽有個做生意的親戚向她借錢,她有點擔心對方拖欠或不還,但又情面難卻,很是為難,遂來商量。我說:“你盡量把利息提得高一點,但不要高於本地小貸公司的平均水平,即可。”
於是,G大媽按年息20%借給了這個親戚。時隔一年半(18個月),前些天,這個親戚主動歸還了這筆借款,按季支付的利息也沒少一分。這有點出乎G大媽的意料,她沒想到回款竟然這麽順利!
其實,道理很簡單:
1、利息,對於出借人來說是風險的回報,對於借錢人來說是資金的成本,所以,出借人利息提得越高,風險相應就會越小;借錢人還錢的意識及行動越強。借錢人為了降低成本,就會想盡辦法把利息高的借款先還掉,這樣借期縮短,出借人風險也就相應減少了。不然夜長夢多,容易出故障。
2、民間借貸,拖欠或不還的往往就是親戚朋友,這也是一種“殺熟”。所以,對於親戚朋友,更要提高出借利息,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如期或早日還錢。但市面上大多數人的做法正好相反。
提高利息,為降風險。
思考的碎片---20141028 EXAS 醫學進步提高生存質量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5ox.html
Exact sciences $精密科學(EXAS)$
EXAS的cologuard這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FDA認證的非入侵式檢查。 只需提供小部分大便即可檢驗大腸癌。
還是按照我的節奏描述 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簡化版大概描述 第二部分專業版有部分涉及股價 普通讀者完全沒必要閱讀。
第一部分簡化版
1.對待癌癥 預防是不靠譜的,及早發現是最優方案。
2.早期診斷癌癥,可以極大的提高生存概率和生存質量。目前絕大部分癌癥如果早期發現10年生存率都非常高。
3.大腸癌 無論男女都是排列前三的癌癥
50-85 屬於高危人群。
女性第一是乳腺第二是肺癌第三大腸癌。男性美國第一是前列腺癌第二大腸。中國是第一肺癌第二大腸。
4.目前已經有的檢測方法都是入侵式的。
主要是爆菊法,吧光纖從菊花出侵入。這個要麽麻藥 要麽痛苦。典型病人是白頭翁 薛蠻子
還有一種是以色列人用的膠囊內窺鏡。這個還要複雜。用量極小,口服 然後通過整個消化道 最後排出,內置攝像頭
拍攝整個消化道。聽著就恐怖。。。。
以上四點是目前的共識 那麽EXAS是突破性的 非入侵的。只需大便即可檢測。
多說一句 這個檢測的原理是如果大腸癌發生了或者息肉發生了
因為生物特性一定會有表面的剝落細胞進入大便。然後EXAS
的cologuard就是從糞便中分離出極端微量的剝落細胞進行DNA檢測。
cologuard可以分辨出 67%的息肉。當然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
但是這也是大部分癌癥的溫床。及早處理會減少和降低罹患癌癥的概率。92%的大腸癌
我個人對非入侵有特別偏好 Orasure也是非入侵檢測HIV
嘿嘿
如果不是證券投資者 基本到這里可以不要往下看 只需訪問兩個網站
第二部分 專業版
首先所謂“價值”投資者是不需要看下去了
因為EXAS是沒有收入的公司目前。
收入沒有 那麽PE PB PS 任何財務數據都是沒意義的。
嘿嘿
那麽分兩部分
1.過去到現在 2.未來前景預測
1.過去到現在
詳細對照股價時間點的股價走勢
a. 第一次登陸大眾媒體是 2010年 紐約時報
Published: August 9, 2010
當時85% 息肉是50% 目標價格是300一次
b.2013.4.18
初步數據出來 其實最後公布數據和這次基本一致
而且press release 寫的很清楚 會在年底在專業雜誌發表結果。申請FDA
c. 2014.3.19公司發表press release
才算正式突破
新英格蘭雜誌是4.9日發表全文這里
核心幾個數據 靈敏度92% 也就是 100個病人里8個會沒檢測出來
特異性是100個87個陰性 13個誤診陽性
(其實對醫生而言如果只考慮收費 特異性越低越好。。。大家懂的)
d 2014.3.21 Kevin任董事長
事後看這是一個嘉獎
事情開始一連串的快速進展
e 2013.3.27
FDA Advisory Committee 就是FDA 專家委員會 10:0
要知道檢測和藥是不一樣的 這個是501K的 10:0 歷史上沒有不通過的
f 2014.4.2 增發
12.75 10M
值得註意的是 這次增發和過去2013.6.18 那次underwrite多了一個人
著名的狗的門 沙去。
2013.6.18 是Jefferies 和Baird 5.5M 12.35
特別需要註意的是 4.2前後的股價波動 各位。
新玩家進來。。。
增發砸出一個不算小的坑 直接到破12塊
這個等於破了去年的12.35增發價。
其實另外一點很有趣 就是每次消息好 必須增發 醫藥公司從來如此哈
去年6.18增發是因為4.18的數據
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知道 10:0沒有不通過的。而且按照過去經驗 三個月內通過FDA
g 2014.8.12 FDA
其實這是可以預見到的,在2014.7.22 cc里Kevin說過
30-45天內通過FDA
其實只相隔了20天。
h 2014.10.22 CMScover
其實這也是預見到,2014.7.22 CC里Kevin說過FDA 60天後 CMS決定。
實際是70天。
還帶來意外 502 這個算超過預期 其實也不是特別的2010年就是300預期然後4年過後 漲價到502 也算正常不過是40%漲價
4年。
以上A-H就是過去到現在
2.未來前景預測
詳細就不公開分享 私下分享比較合理
只說兩點
1.越有錢就越會頻繁做測試 這個就是另類奢侈
健康投資
長期的角度看這個類似保險 屬於自我定價的玩意。
2.故事才剛開始 如果這一個完整的商業故事 現在只能算小荷才露尖尖角。
最後貼一張cologuard在New York Times的廣告
國務院常務會議:穩定住房消費 提高“國企分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18
據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在穩增長的動力中,消費需求規模最大、和民生關系最直接。一要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於民生保障。二要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三要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加強農產品流通等骨幹網建設。推進消費品安全立法,嚴懲“黑心”食品、旅遊“宰客”等不法行為。
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一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二是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三是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四是升級旅遊休閑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實施鄉村旅遊富民等工程,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五是提升教育文體消費,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擴大中外合作辦學。六是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探索建立產業基金等發展養老服務,制定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的稅收政策,民辦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熱與公辦機構同價。用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讓人們放心消費、享受生活。
中金公司地產組研究報告稱,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穩定住房消費,體現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期、政策托底。公積金繳存總量有7萬億,余額有3.54萬億.公積金貸款支持了整體市場需求的20%~30%。未來還會有鼓勵公積金貸款異地流動的措施出臺,將有效降低購房者負擔,從而促進住房消費。
中國政府網原文如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決定進一步放開和規範銀行卡清算市場,提高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確定發展慈善事業措施,匯聚更多愛心扶貧濟困。
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在穩增長的動力中,消費需求規模最大、和民生關系最直接。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一要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於民生保障。二要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三要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加強農產品流通等骨幹網建設。推進消費品安全立法,嚴懲“黑心”食品、旅遊“宰客”等不法行為。
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一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二是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三是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四是升級旅遊休閑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實施鄉村旅遊富民等工程,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五是提升教育文體消費,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擴大中外合作辦學。六是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探索建立產業基金等發展養老服務,制定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的稅收政策,民辦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熱與公辦機構同價。用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讓人們放心消費、享受生活。
為擴大金融開放,加快推動國內銀行卡市場和支付市場創新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優化消費環境,會議決定,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我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僅為跨境交易提供外幣清算服務的境外機構原則上無需在境內設立清算機構。要完善管理,防範風險,維護持卡人合法權益,使開放的金融市場便利和惠及消費者。
會議認為,發展慈善事業,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慈善幫扶,是補上社會建設“短板”、弘揚社會道德、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必須創新機制,使慈善事業與國家保障救助制度互補銜接、形成合力。一要落實和完善公益性捐贈減免稅政策,推出更多鼓勵慈善的措施。以扶貧濟困為重點,引導公眾捐款捐物、開展誌願服務,推進股權捐贈、慈善信托等試點。二要優先發展具有扶貧濟困功能的慈善組織。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可通過公益創投等方式,為初創期慈善組織提供支持。積極探索金融支持慈善發展的政策。三要強化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引導慈善組織依法依規募捐,嚴格規範使用捐贈款物,及時公開項目運作、款物募集及使用等情況。加強監管,依法查處違規募捐、違約使用捐贈款物、無正當理由拒不兌現捐贈承諾等行為。增強慈善組織公信力,把慈善事業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讓社會愛心的暖陽照耀困難群眾、助力民生改善。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腦力訓練遊戲不能提高智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87

2013年9月26日,英國倫敦市民體驗一款為電子遊戲設計的頭戴式顯示器。這款設備很可能改變未來人們遊戲的方式。這款頭戴顯示器具有兩個目鏡,每個目鏡的分辨率為640×800,雙眼的視覺合並之後擁有1280×800的分辨率,並且具有陀螺儀控制的視角是這款遊戲產品一大特色,這樣一來,遊戲的沈浸感大幅提升。 (東方IC/圖)
在最近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近七十名神經科學家對腦力訓練遊戲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幾乎沒有證據顯示,玩大腦遊戲會廣泛增強人的認知能力,也不能讓人更好地處理複雜的日常生活。但遊戲公司卻認為,這等於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了。
每天在網上玩二三十分鐘的腦力訓練遊戲,就可以鍛煉大腦,讓人變得更聰明,這是近些年來出現在網絡上的一些“大腦遊戲”網站的宣稱。它們普遍表示,這樣的鍛煉對老年人也可奏效,可以預防健忘癥,甚至有網站稱可以幫助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某些“大腦遊戲”的開發者強調,這些遊戲是“基於科學”而研發出來的。還有公司在措辭上略有不同,他們說自己的遊戲是“經科學驗證有效的”。
一些科學家決定看看事情是不是真的像商家宣傳的那樣。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2014年發表了一項實驗。他們找來77名學生,分為兩組,安排其中一組去玩電子遊戲《傳送門2》,另一組學生去玩近幾年很具代表性的腦力訓練網站Lumosity。兩組學生分別玩了8個小時的遊戲,然後他們接受了三項測試,分別體現了他們的問題解決、空間技能和持久性。結果發現,專門進行了腦力訓練的學生在這三個項目上的表現還不如玩普通電子遊戲的學生。
在2014年10月份發表的一份最新聲明中,近70名神經科學家聯名對腦力訓練遊戲提出了質疑。“幾乎沒有證據顯示玩大腦遊戲會廣泛地增強人的認知能力,也沒有顯示這種行為能夠讓人更好地處理複雜的日常生活。”這份聲明寫道。
德國馬普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厄爾曼·林登伯格(Ulman Lindenberger)是這份聲明的發起人,他在2008年就曾發起過一個類似的聲明。林登伯格說,並沒有一件特別的事情觸發他去組織這份聲明,但該聲明表達了很大一批研究人類認知衰老的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所關心的問題。
科學家們和推廣“大腦遊戲”的公司的分歧在於,後者認為特定任務的訓練能夠讓人的認知能力在許多方面得到改善,而前者則傾向於認為,訓練一種任務,提高的是人們在這種任務上的技能,僅此而已。
曾經有心理學家以國際象棋和數獨遊戲為例,指出玩家玩得越多,就會在這兩種遊戲的技能上越精進,比如高手可以蒙著雙眼下盲棋。但這是否說明“國際象棋會讓你更聰明”呢?研究者們並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練習國際象棋所獲得的能力能夠延伸到認知相關的其他更廣泛和基礎的方面。
窄遷移與寬遷移
200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曾經引起心理學家的許多爭議。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肖恩·格林(Shawn Green)與同事做了一系列的實驗,然後得出結論:玩電子遊戲的老手在認知方面的能力高於新手。
這其中所謂的老手,指的是在過往六個月里每周至少玩四個小時電子遊戲的人。研究者讓這些人做了一些涉及註意和知覺的測試,結果他們的成績好於電子遊戲的生手。
這個結果讓格林的同行感到驚訝,因為這並不是研究者通常認為應該發生的事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沃爾特·布特(Walter Boot)當時就指出,格林等人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具有相關性,但並不見得具有因果性。他提出一種可能的解釋:格林測試的對象是大學生,那麽一些人本來在學業之外還有精力玩遊戲,另一些人只能疲於應付學業,也許兩者之間本身在認知能力上就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並不是電子遊戲帶來的。
後來,格林和同事真的就按照質疑者提出的意見繼續做了他們的實驗。他們找來一批電子遊戲的生手,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去玩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遊戲《榮譽勛章》,另一組去玩俄羅斯方塊。玩了一段時間以後,格林等人讓兩組學生分別做一項與註意有關的測試。這個測試考驗的是人眼余光辨別物體的能力。
如果說電子遊戲能夠提高人的基礎性的認知能力的話,那麽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遊戲對余光的鍛煉應該是很強的。俄羅斯方塊則不太需要這種能力。結果格林的測試真的印證了這一點。玩《榮譽勛章》的學生的表現確實比玩俄羅斯方塊的學生要強。這個發現在認知心理學界非常具有突破性,研究論文還發表在了英國《自然》雜誌上。
2008年,瑞士伯爾尼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也做出了一項同樣令人震驚的研究。他們讓一些學生玩了一款叫N-back的遊戲。這個遊戲的界面非常簡單。一個白色的正方形畫面被分為九格,每過大約兩秒鐘,會有一個小方格被點亮,與此同時,會有語音讀出一個英文字母。如果點亮的方格與前一次的發生了重複,就在電腦鍵盤上按A鍵,如果語音字母重複了,就按L鍵。這是遊戲的第一級。如果你順利過關了,那麽在第二級,你就得判斷出被點亮的方格和語音字母是否與上上一次相同。這樣一來,遊戲的難度一下增加了不少。如果你還能過關,那麽下一關就得判斷是否與三個之前的信息相同了……如此進行下去。
這個遊戲非常考驗人的註意力和記憶力。研究者蘇珊·賈基(Susanne Jaeggi)和她的同事讓參與實驗的學生每天練習20到25分鐘N-back遊戲。在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再讓學生們來做智商測試。結果發現,在做了12周和17周N-back遊戲之後,學生們的智商測試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2008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研究者們喜歡用“窄遷移”和“寬遷移”兩個概念來討論遊戲所帶來的認知能力增進的現象。如果你把數獨練好了,那你玩聰明方格(KenKen)的成績應該也不會差,因為聰明方格是一種與數獨類似的數字遊戲。這種能力的遷移就叫“窄遷移”。而如果你數獨玩得好,導致你記憶電話號碼的能力增強了,這種像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幹的能力的遷移,就叫做“寬遷移”。
上述兩項研究令同行研究者驚訝的地方就在於它們屬於“寬遷移”。《榮譽勛章》玩得好,是不是會提高你開車的安全性?因為你眼睛的余光變得更敏銳?更令人吃驚的是,在格林等人的實驗中,受試者只是玩了10個小時的遊戲,其認知能力就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考驗註意和記憶力的遊戲N-back則會讓人在韋氏智力測驗中表現更好。韋氏智力測驗是一種通行的智商測試方法。你會看到幾個給定的圖形,然後看到一些選項,你需要推定下一個圖形應該是哪一個。這個測試一開始很簡單,但越往後面越難。訓練12周N-back之後,學生們平均在韋氏智力測驗中能多答對一道題;17周之後,多答對3道題;19周之後,平均多答對4.4道題。

厄爾曼·林登伯格教授是聲明的發起人。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還需要更多的實驗
近年來還有一些研究得到了“神奇”的效果。比如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的一些研究人員讓老年人在電腦上玩一些簡單的遊戲,這些遊戲訓練的是註意、記憶或運動控制的能力。然後,這些參與實驗的老年人再去模擬器上駕駛汽車,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遭遇車禍的概率顯著降低了。
還有一個實驗,在100天的時間里訓練年輕人在電腦上做12項認知任務,結果發現這些年輕人的推理能力、事件記憶的能力出現了提升。另有一些研究顯示,老年人在進行了電腦上的認知訓練之後,自我報告感覺日常生活得到了提升。
林登伯格和同行們在最近的聲明中指出,的確有一些零星的研究顯示,人們接受認知訓練後,相關的技能會得到顯著的增進,而有時,這種增進還會擴展到其他的認知能力上。但他們認為,這些研究的可靠性仍然有待考察,這些現象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來重複。
就格林的實驗來說,有一些同行後來嘗試重複,但只有一個實驗室重複出了相同的結果。更多的人對其結論持懷疑態度。N-back遊戲的實驗也存在相似的困境,許多同行並不相信這件事,有人指出原始實驗中存在諸多缺陷,甚至有人將它與曾經火爆一時的“冷聚變”相提並論。
林登伯格等人提出,要讓大腦訓練的遊戲真正可信,那麽需要探討以下問題:這種增進是某種能力帶來的在一系列任務上的寬泛提升,還是僅僅反映了對特定技巧的掌握?獲益是否能夠持續一段有意義的時間?現實生活中所察覺到的正面改變是否真的指示了認知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動機和預期的角色又占到多大呢?
在林登伯格等人的聲明發表之後,一些制作大腦遊戲的公司對這份聲明進行了反駁。有人稱,這是“典型的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了”。“所有公司做這件事情多少都是想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這些行為統統歸為捏造是不對的。”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在看到聲明後對媒體說。
也有一些研究者拒絕了在聲明上聯署,比如南佛羅里達大學衰老研究所的吉里·愛德華茲(Jerri Edwards)。她認為聲明把具有嫌疑的大腦遊戲公司和那些參與正規認知研究的公司混為一談。
在科學上,目前已知的對大腦認知能力能夠起到提升作用的鍛煉,並不是直接的腦力訓練,而是身體上的鍛煉。比如,研究顯示,每個星期走幾個小時路,就能夠對人的規劃能力和多重任務處理的能力起到幫助。對老年人來說,一個星期里有三天時間,每天走路45分鐘,就能夠顯著減少大腦灰質的流失。
“科學家已經發現有規律的有氧鍛煉可以增加大腦供血,幫助新神經元和血管連接的形成。身體鍛煉顯示出對註意、推理、記憶能力都會起到改善作用。”林登伯格等人表示。
(南方周末實習生董文穎對本文有貢獻)
德拉吉:歐洲央行必須盡快提高通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15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五表示,歐洲央行必須盡快促進通脹走高,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要的時候歐央行將會擴大資產購買。
他在法蘭克福召開的發布會上說,“我們會盡快采取行動提高通脹和通脹預期。”
此外他還提到,歐元區通脹正在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短期通脹預期已經跌到極低的水平。
關於經濟,德拉吉認為歐元區經濟在未來幾個月不大可能出現強勁複蘇,潛在的經濟增長動能依然疲弱。
自今年6月以來,歐洲央行已經幾次降息,並且釋放了長期貸款、購買擔保債券以及ABS。德拉吉也並未排除購買政府債券的可能。
在上月的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後,德拉吉提到會將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到2012年初的水平,這意味著歐央行有1萬億歐元的刺激空間。
三季度歐元區GDP僅增長0.2%,通脹為0.4%,持續低於“不及但接近2%”的通脹目標。
在其講話期間,歐元下跌,美元指數上漲,歐股大幅上揚。


【文章不斷更新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進步觀念11.銀行規模小又沒效率 財團化疑慮阻礙合併 公營行庫民營化 提高金融競爭力
2014-12-01 TCW |
撰文‧楊卓翰 過去我們都聽過「台灣要當亞洲的金融中心」,現在,我們退而求其次,只求「台灣的銀行能打亞洲盃」。隨著新加坡、香港、中國,甚至馬來西亞的全球金融布局,都遠遠超過台灣,台灣也推出「公公併」,整合公營銀行。但是,真正影響台灣銀行競爭力的「公營行庫民營化」,卻長久沒有動靜。 把台灣最大的十家銀行排出來,台灣前十大銀行的資產總共占新台幣二十四兆元,但是七大公股、泛公股銀行所占的資產就高達十八兆元,遠超過七五%。包括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甚至泰國,公股銀行所占的資產比率在前十大銀行中都很低;次於台灣的韓國,公股銀行所占資產也只有四成。 台灣金融研訓院前董事長許嘉棟就曾在台灣競爭力論壇指出:「公股銀行受到限制太多,所以績效難以提升,它要發展時有太多限制,企圖心相對來說也不是那麼夠,成長方面可以看到相對慢很多。」事實上,許多研究都指出,政府持股會使銀行利潤降低及放款行為波動變小,雖然資產規模比較大,專業人才、資金成本上都有優勢;但是受到法令限制(如《審計法》、《預算法》)且在政府保護之下,經營效率普遍低落,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非專業考量),也必須放棄「利潤極大化」的目標。 不只如此,公營行庫董事長受到法令限制,必須到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只要政府有持股,董事會成員還要向監察院申報財產,揭露全家財產資訊,在招攬人才上更加困難。 龐雜的公股銀行結構,讓台灣的金融競爭力偏低。二○一三年WEF(世界經濟論壇)的金融競爭力調查,台灣排名第八十二名,名次甚至輸給中國。光看中國的銀行業ROE(股東報酬率)和ROA(資產報酬率),平均都是我們的兩倍以上,更別說銀行規模遠遠大於台灣。「政府再不推行銀行購併的改革,台灣金融業將會落後大陸!」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黃達業說。 過去政府都有將公股銀行民營化的嘗試,但是結果多半失敗,甚至在二次金改時,產生許多負面效應,因此談到「民併公」的銀行整併模式,大家多半噤若寒蟬。除了因擔心丟了「鐵飯碗」而反對民營化的公股銀行員工上街抗爭外,台灣社會對於銀行「財團化」的恐懼,也阻礙了進步。 但是,民營化未必是噩夢一場,富邦銀購併台北銀、國泰銀購併世華後的效率提升,就是成功的案例。新加坡同樣在一九九七年金融海嘯前有著銀行規模太小,過度競爭的問題;金融海嘯後,新加坡政府為了提升銀行規模,引導銀行整併,原本十一家的本國商業銀行,現在只剩三家: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每一家,都是縱橫國際的大型銀行。 台灣總是強調「小而美」,在國際競爭益發激烈的金融業,規模過大雖然不好,但若像台灣如此規模過小、效率又落後的情況,除非台灣社會克服對於「大」的恐懼,否則我們在國際將愈來愈難競爭! 台灣泛公股銀行占比遠高於國際── 各國政府控制的銀行資產占前10大銀行總資產比率 (%) 台灣 韓國 新加坡 泰國 澳洲 日本 香港 美國75.51 41 34.35 21.78 20.99 6.9 0 0 資料來源:台灣數據為金管會;國外數據為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行動方案 台灣社會需要意識到,政府控制下的銀行效率不彰,拖累台灣金融業,對於「民併公」應該理性思考,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