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懂金融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年度預算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22

isis-is-now-directly-threatening-to-attack-american-and-european-targets

伊拉克摩蘇爾地區神職領袖Sheikh Abu Saad al-Ansari周一向卡塔爾新聞媒體Al-Araby表示,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預計其2015年預算為20億美元,預算將用於承擔戰士的工資、對死去戰士的家人進行補償。

根據al-Ansari,IS還有2.5億美元的預算盈余,這些資金將“用於推進戰爭”。IS資助的銀行將在北伊拉克的摩蘇爾開業。IS還計劃推出一個黃金支持的貨幣。這顯示出IS正努力改變其恐怖組織的形象,希望成為一個合法的國家。

在去年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將IS稱作“全球最富有的恐怖組織”後,IS擁有的資金成為了爭論焦點。去年,庫爾德報告稱,IS已經控制了北伊拉克摩蘇爾的一家銀行,並搶奪了上億英鎊的資金。

隨後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所謂的“最大的銀行搶劫事件”事實上從未發生過。當地人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該銀行並沒有遭到襲擊。《新聞周刊》在對IS收入進行調查後,估計去年11月IS每日進賬600萬美元,收入來自打劫、稅收、綁架、石油、黑市出口以及來自支持者的私人融資。

據倫敦反極端主義智庫Quilliam Foundation表示,IS預算20億美元是“似乎合理的”,但是這很大可能上是“不真實的”。

Quilliam Foundation的研究員Charlie Winter表示,

在過去幾個月,類似的聲明有很多份。有些擡高IS,有些抹黑IS。這樣的聲明很有趣,然而,這些聲明都不來自IS的官方渠道。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將此類信息公開令人迷惑。這樣看來,這可能是來自IS內部的消息,但很大可能這不是真的。

Aamaq通訊社上月發布視頻,顯示戴著面具的工作人員在IS控制的城市Raqqa內清理道路,修理下水道,顯示出在IS控制的城市內部,人們依然正常生活。IS希望這些視頻可以幫助改變其形象,成為一個合法的國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32

最懂金融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年度預算2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22

isis-is-now-directly-threatening-to-attack-american-and-european-targets

伊拉克摩蘇爾地區神職領袖Sheikh Abu Saad al-Ansari周一向卡塔爾新聞媒體Al-Araby表示,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預計其2015年預算為20億美元,預算將用於承擔戰士的工資、對死去戰士的家人進行補償。

根據al-Ansari,IS還有2.5億美元的預算盈余,這些資金將“用於推進戰爭”。IS資助的銀行將在北伊拉克的摩蘇爾開業。IS還計劃推出一個黃金支持的貨幣。這顯示出IS正努力改變其恐怖組織的形象,希望成為一個合法的國家。

在去年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將IS稱作“全球最富有的恐怖組織”後,IS擁有的資金成為了爭論焦點。去年,庫爾德報告稱,IS已經控制了北伊拉克摩蘇爾的一家銀行,並搶奪了上億英鎊的資金。

隨後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所謂的“最大的銀行搶劫事件”事實上從未發生過。當地人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該銀行並沒有遭到襲擊。《新聞周刊》在對IS收入進行調查後,估計去年11月IS每日進賬600萬美元,收入來自打劫、稅收、綁架、石油、黑市出口以及來自支持者的私人融資。

據倫敦反極端主義智庫Quilliam Foundation表示,IS預算20億美元是“似乎合理的”,但是這很大可能上是“不真實的”。

Quilliam Foundation的研究員Charlie Winter表示,

在過去幾個月,類似的聲明有很多份。有些擡高IS,有些抹黑IS。這樣的聲明很有趣,然而,這些聲明都不來自IS的官方渠道。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將此類信息公開令人迷惑。這樣看來,這可能是來自IS內部的消息,但很大可能這不是真的。

Aamaq通訊社上月發布視頻,顯示戴著面具的工作人員在IS控制的城市Raqqa內清理道路,修理下水道,顯示出在IS控制的城市內部,人們依然正常生活。IS希望這些視頻可以幫助改變其形象,成為一個合法的國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33

法國遭到恐怖襲擊 已造成12人身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9

QQ圖片20150107203138

法國雜誌《查理周刊》總部7日發生槍擊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包括10名記者、2名警察,另有8人受傷。 法國內務部長稱,3名犯罪分子涉及此次槍擊事件。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這是法國50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事件。一名法國電視臺消息人士稱,襲擊發生時,雜誌社正在進行每周例行編輯會,這意味著幾乎所有記者都會在現場。

法國總統奧朗德譴責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活動,這是針對一家報紙、針對言論自由的極其殘暴的行徑。

奧朗德將於當地時間1月7日20:00點(北京時間1月8日淩晨03:00)發布聲明。  英國首相卡梅倫新聞發言人Gray表示,卡梅倫和默克爾將於今日討論此次襲擊事件。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Twitter上稱,奧巴馬強烈譴責巴黎槍擊事件。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則表示,“鑒於發生在巴黎的悲劇事件,總統向遇難者的親人也向所有的法國人民、巴黎人民表達深切的慰問”,聲明還指出,“莫斯科堅決譴責所有形式的恐怖主義”。

目前大巴黎區已經拉響最高級別反恐警報,警察已經在巴黎地區對襲擊者展開搜捕。法國還加強了在車站、機場和媒體機構的安保。

QQ圖片20150107220820

上一次法國出現大規模恐怖襲擊出現在1995年,當年7-10月間發生了8起爆事件。包括戴高樂廣場和巴黎地鐵爆炸案,一共造成8人死亡和200多人受傷。

法國是歐洲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在6500萬總人口中有超過500萬人信仰穆斯林。

《查理周刊》是一家諷刺雜誌,2012年曾因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引起穆斯林團體抗議。

槍擊事件發生前,《查理周刊》Twitter上的最後一條推文為“伊斯蘭國”武裝領導人Abu Bakr al-Baghdadi的漫畫。

 B6vY6mDIAAEI5k1

據BBC報道,2011年11月,在發布了一幅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後的一天,該周刊遭到了襲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55

基地組織宣稱對《查理周刊》恐怖襲擊負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42

也門基地組織領導人宣稱,其組織策劃安排了1月7日對巴黎諷刺雜誌《查理周刊》辦公室的恐怖襲擊。

彭博新聞社報道,在今日發布於社交媒體上的一則視頻中,也門基地組織領導人Nasr bin Ali Alanesi聲稱,1月7日的襲擊是對《查理周刊》此前刊發漫畫諷刺先知穆罕默德的回應。

Alanesi稱,

“我們要向烏瑪(指全世界的穆斯林團體)澄清,是組織的領導人選擇了目標、制定了計劃、資助了行動並任命了執行人。”

法國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總部7日發生槍擊事件,共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法國著名的諷刺漫畫家和一名穆斯林警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這是法國50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事件。一名法國電視臺消息人士表示,襲擊發生時,雜誌社正在進行每周例行編輯會,這意味著幾乎所有記者都會在現場。事件發生後,法國總統奧朗德譴責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活動,是針對一家報紙、針對言論自由的極其殘暴的行徑。

制造槍擊事件的兩名嫌犯Cherif和Said Kouachi兄弟於當地時間9日被警方擊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11

“瑞郎風暴”有多恐怖:45分鐘交易9萬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45

本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掀起瑞士法郎大漲的“風暴”,當日瑞士法郎對歐元漲近28%。前大量押註瑞郎下跌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昨日公布的全球外匯結算數據顯示,15日當天,全球外匯市場在短短45分鐘內完成約9萬億美元交易結算。這進一步體現了“風暴”引起的恐慌和投資者當時的恐怖感。

提供全球銀行業外匯交易結算服務的CLS銀行CEO Nick Murray-Leslie向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瑞士央行公布取消匯率下限後,CLS的結算交易創下最高紀錄。CLS數據顯示,本月20日,CLS共結算226萬筆交易,交易額合計9.2萬億美元,其中99.5%的交易都在45分鐘內完成。

因為外匯交易需要T+2日完成結算,而本周一是美國馬丁路德金日,所以假期後CLS才公布上述數據。CLS平均每日結算額約為5萬億美元,上一次結算交易量創紀錄是在去年12月17日,當時俄羅斯盧布暴跌使結算交易猛增至210萬筆,名義交易額突破了10.67萬億美元。

而在本世紀全球金融危機的外匯交易巔峰期,CLS處理了155.4166萬筆交易,交易額合計8.6萬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瑞士央行公布上述決定當天,多家外匯券商集體爆倉,德意誌銀行、花旗這樣的華爾街大投行估計虧損過億美元。彭博獲悉,損失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FXCM)獲得了投行Jefferies集團母公司3億美元救助貸款。對沖基金大佬Marko Dimitrijevic旗下管理8.3億美元資產的基金幾乎損失全部投資資金,將要清盤。

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又援引《金融時報》消息稱,英國監管機構於本月16日向一些經紀商發函,要求其更新數據,反映瑞士央行此舉對其資產負債表的一切影響。受此影響,本周一英國大型經紀商Alpari申請破產管理。

瑞士法郎,歐元,瑞士央行,匯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13

丹麥恐怖襲擊後 以色列總理呼籲歐洲猶太人移民本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76

丹麥,恐怖襲擊,以色列,猶太人,恐怖主義

上周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猶太教堂及咖啡館遭到恐怖分子襲擊後,昨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布聲明,呼籲在歐洲生活的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彭博報道援引上述聲明稱,內塔尼亞胡預計,歐洲還將發生殺害猶太人的兇案。其聲明稱:

“各國猶太人理應得到保護,可我們要對猶太兄弟姐妹說:以色列是你們的家。我們在做準備,呼籲接受來自歐洲的大批移民。”

上述報道稱,內塔尼亞胡提出,以色列內閣撥款1.8億謝克爾(約合4600萬美元)吸納來自法國、比利時和烏克蘭的新移民。去年烏克蘭國內戰亂已致逾5000人死亡,而法國和比利時是因當地發生伊斯蘭教武裝分子襲擊猶太人事件產生了安全隱患。

上周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接連發生兩起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五名警察受傷。這起被丹麥首相稱為“恐怖襲擊”的事件引起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歐洲猶太團體對恐怖主義的擔憂。

法國約有猶太居民50萬人。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昨日報道稱,法國總統奧朗德向法國猶太社團表示,法蘭西就是你們的祖國,你們的位置在這里。法國總理瓦爾茲則表示,一個沒有猶太人的法國不是法國。

該報道提到,法國猶太教會首席拉比柯西亞(Haïm Korsia)昨日呼籲法國政府采取更有力的行動對抗恐怖主義。他表示,哥本哈根周六發生的恐怖襲擊令他震驚和憤怒,應當嚴厲打擊這些利用宗教、並以上帝的名義殺人的兇徒。

上述彭博援引致力於宣傳移民的以色列半官方機構Jewish Agency數據稱,去年由法國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約有7000人,人數創25年新高,較前年增加一倍。本月第一周,約有8000人參加了以色列在法國舉辦的人才招聘活動,這一人數也創了最高紀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54

宗教戰爭?恐怖組織IS斬首21名埃及基督教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74

coptic-christians-in-libya

圖片來自theconservativetreehouse

聲稱效忠“伊斯蘭國”(IS)的利比亞武裝組織周日公布了斬首21名埃及基督教人質的視頻。

該視頻最初被公布於社交媒體上。視頻被命名為“致基督教之國,一條用血寫成的訊息”("A Message Signed With Blood To The Nation Of The Cross"),隨後又改稱為“懷有敵意的埃及基督教的追隨者”。

據美聯社,埃及政府和埃及基督教(Coptic Church)都認為該視頻是可信的。作為回應,埃及政府禁止所有公民前往利比亞。

埃及國家通訊社MENA援引Coptic Church發言人證實,IS扣押的21名埃及基督教人士被認為已遭毒手。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被扣押數周。

據美聯社,埃及政府宣布了7天的哀悼期,埃及總統Abdel Fattah al-Sisi周日晚發表講話稱:

這些怯懦的行為無法打擊我們的決心,埃及與整個世界在和帶著極端意識形態、分享同樣目標的極端組織打一場激烈的戰鬥。

視頻的制作者自稱來自“伊斯蘭國” (IS)的Tripoli省。IS目前控制著敘利亞和伊拉克約1/3的領土。

在12月12日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國會美國國家反恐中心(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enter)主任Nicholas Rasmussen表示,盡管基地在敘利亞和伊拉克,IS“也在尋求利用利比亞混亂的局勢,在那里建立根據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55

丹麥恐怖襲擊後 以色列總理呼籲歐洲猶太人移民本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76

丹麥,恐怖襲擊,以色列,猶太人,恐怖主義

上周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猶太教堂及咖啡館遭到恐怖分子襲擊後,昨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布聲明,呼籲在歐洲生活的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彭博報道援引上述聲明稱,內塔尼亞胡預計,歐洲還將發生殺害猶太人的兇案。其聲明稱:

“各國猶太人理應得到保護,可我們要對猶太兄弟姐妹說:以色列是你們的家。我們在做準備,呼籲接受來自歐洲的大批移民。”

上述報道稱,內塔尼亞胡提出,以色列內閣撥款1.8億謝克爾(約合4600萬美元)吸納來自法國、比利時和烏克蘭的新移民。去年烏克蘭國內戰亂已致逾5000人死亡,而法國和比利時是因當地發生伊斯蘭教武裝分子襲擊猶太人事件產生了安全隱患。

上周末,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接連發生兩起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五名警察受傷。這起被丹麥首相稱為“恐怖襲擊”的事件引起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歐洲猶太團體對恐怖主義的擔憂。

法國約有猶太居民50萬人。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昨日報道稱,法國總統奧朗德向法國猶太社團表示,法蘭西就是你們的祖國,你們的位置在這里。法國總理瓦爾茲則表示,一個沒有猶太人的法國不是法國。

該報道提到,法國猶太教會首席拉比柯西亞(Haïm Korsia)昨日呼籲法國政府采取更有力的行動對抗恐怖主義。他表示,哥本哈根周六發生的恐怖襲擊令他震驚和憤怒,應當嚴厲打擊這些利用宗教、並以上帝的名義殺人的兇徒。

上述彭博援引致力於宣傳移民的以色列半官方機構Jewish Agency數據稱,去年由法國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約有7000人,人數創25年新高,較前年增加一倍。本月第一周,約有8000人參加了以色列在法國舉辦的人才招聘活動,這一人數也創了最高紀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75

宗教戰爭?恐怖組織IS斬首21名埃及基督教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74

coptic-christians-in-libya

圖片來自theconservativetreehouse

聲稱效忠“伊斯蘭國”(IS)的利比亞武裝組織周日公布了斬首21名埃及基督教人質的視頻。

該視頻最初被公布於社交媒體上。視頻被命名為“致基督教之國,一條用血寫成的訊息”("A Message Signed With Blood To The Nation Of The Cross"),隨後又改稱為“懷有敵意的埃及基督教的追隨者”。

據美聯社,埃及政府和埃及基督教(Coptic Church)都認為該視頻是可信的。作為回應,埃及政府禁止所有公民前往利比亞。

埃及國家通訊社MENA援引Coptic Church發言人證實,IS扣押的21名埃及基督教人士被認為已遭毒手。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被扣押數周。

據美聯社,埃及政府宣布了7天的哀悼期,埃及總統Abdel Fattah al-Sisi周日晚發表講話稱:

這些怯懦的行為無法打擊我們的決心,埃及與整個世界在和帶著極端意識形態、分享同樣目標的極端組織打一場激烈的戰鬥。

視頻的制作者自稱來自“伊斯蘭國” (IS)的Tripoli省。IS目前控制著敘利亞和伊拉克約1/3的領土。

在12月12日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國會美國國家反恐中心(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Center)主任Nicholas Rasmussen表示,盡管基地在敘利亞和伊拉克,IS“也在尋求利用利比亞混亂的局勢,在那里建立根據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76

審查委員會如同橡皮圖章 美國船開了 台灣緊急放行 一顆黃豆 揭開基改食品恐怖真相

2015-05-11  TWM
 

這顆黃豆,它的父母,是國際基改公司,它的親戚,是你從未見過的細菌,它不怕害蟲,甚至不怕農藥,像是黃豆中的「鋼鐵人」,它就是基因改造黃豆;去年,台灣進口243萬噸,99%,它都進了你的肚子,它的基因,會提高你過敏的風險,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它在作怪?

醫師認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下基改食品,會間接提高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也是台灣和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在政治舞台上,推過來,推過去,卻沒人能對你保證,吃下基改黃豆,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你吃了多少基改產品?

玉米和黃豆,是台灣常見的基改作物,即使你不吃豆腐、不吃玉米片,只要你吃冰淇淋、醬油、沙拉油,甚至糖果,還是會接觸到基改食品,要控制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並不容易。

玉米 基改99.77%(426萬噸) 非基改0.23%(低於1萬噸)黃豆 基改98.99%(243萬噸) 非基改1.01%(2.5萬噸)註:數據為2014年進口數字

資料來源:農委會、糧商

基因改造技術

小辭典

基因改造,就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截斷,移植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上,改變其特性。全世界第一個上市的基改作物,是美國1994年上市的基改番茄。

目前已可以將來自細菌、病毒、昆蟲甚至人類的基因移植到植物體內,製造出基改作物或藥劑。利用同樣的技術,人類可以將基因植入酵母菌內,製造人類黃體素,用來生產避孕藥。

運用基改技術,以黃豆為例,就會衍生出多種不同特殊用途的黃豆,有些產油量特別高,有些能對抗害蟲,現在台灣許可多重基因改造作物,同一作物上,有多段基因被改造,同時提供多種不同功能,現在已有多達8段基因被改造的基改作物出現。

6/1起,豆漿、豆腐都須標示是否為基改食品

——台灣基改大事紀

1987 台灣第一個指標性的基因改造作物——基改木瓜,開始進行研究1994 孟山都的抗農藥基改黃豆,通過美國政府許可之後,開始輸台1996台灣廠商開始以契作方式進口非基改黃豆2003台灣實施基因改造食品強制標示制度,但並未落實基改木瓜流出實驗室,造成汙染,台中衛生局抽查發現基改木瓜流入市面2014/1/28食安問題頻傳,促成食管法修正案在立法院過關,新法通過包括基因改造的新條款2015/6/1基改食品標示新制上路,第一階段針對黃豆穀粒、黃豆粉,自2016年1月開始,攤商、早餐店賣的豆漿、豆腐等產品都必須標明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你知道嗎?台灣去年進口二四三萬噸黃豆,糧商估計只有二萬五千噸是非基改黃豆,約九十九%是基因改造,市面上卻充斥標榜「非基因改造」的黃豆製品,二百多萬噸基改黃豆,進了誰的肚子?

台灣的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我們食物中的基改黃豆或玉米在作怪?專家沒告訴你的是,基改食品裡可能含有誘發過敏的因子。

你以為吃素食健康?許多台北市的小學,固定推行「蔬食日」,鼓勵小朋友多吃蔬菜豆腐,他們卻不知道,吃進口裡的,是不是基因改造的產物?

台灣進口基改黃豆的農藥殘留標準,比本土生產直接食用的同類產品高出五十倍!誰又能保證,這些黃豆,不會變成食物,出現在你家桌上?

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依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的實驗報告,審查基改食物的安全性。有誰敢擔保,這些基改食品,未來不會有任何風險?

在美國基改黃豆、玉米,是主要做榨油和飼料用的作物,到了台灣變身為豆花、珍珠奶茶等國民美食,一顆小小的基改種子,背後是台灣、美國和巨型跨國生技公司之間,錢與權的博弈。

台灣進口的基改黃豆,大多數是孟山都生產的抗蟲品種,經過基因改造,即使噴上除草劑,雜草死光了,黃豆仍生長茂盛,美國農夫開小飛機噴農藥,黃豆長得又大又漂亮,科學家告訴你的,是農夫生產力上升,獲利增加,卻沒告訴你,農藥殘留風險上升,要消費者承擔。

故事,要從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開始說起。

六月一日之後,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原料,如黃豆、玉米粉,都必須標示,第二階段自十月一日開始,食品業者賣的基改加工品,如豆腐、豆花都須標示,第三階段是明年一月一日,到時候,連攤商、豆漿店都要標示自己賣的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產品。標示不實,可依︽食安法︾處四萬到四百萬元罰鍰。

台灣想改變基改食品的管理規則,卻牽動跨國公司的利益網,甚至影響台美經貿關係,一顆基改黃豆,揭露了一個說不出口的真相,本刊深入調查發現,光標註基因改造食品無法解決問題,台灣基改食品的把關過程,疑點重重。

關鍵1.基改食品安全大辯論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恐致過敏場景:二○○五年十二月三日基改食品安全性的研討會,一場可能引起過敏風險的大辯論。

這一天,台灣研究塵蟎過敏的專家──台中榮總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現任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和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潘子明等人齊聚一堂,他們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專家,這場關鍵會議裡,引起最多討論的,是基改食品可能引起的過敏風險。

蔡肇基先拋出敏感問題,他直指,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導致過敏,他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帶原者,不管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過久就有可能嵌入肝細胞而導致肝癌(編按:指病毒基因可能進入人體肝細胞)。第二個例子就是植物經病毒感染之後,也會產生致病蛋白,這些蛋白對有些過敏體質的病人來講,就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這意味著基改食物中,人工植入的基因,可能會產生消費者預料不到的風險。一九九六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植入巴西核果基因的基改黃豆,在人體實驗中,會讓對巴西核果過敏的患者,產生過敏反應。這種大豆最後取消上市。

基改食品有塵蟎過敏原 只能靠美國公司檢驗蔡肇基更進一步說,台灣審查基改作物的過程有漏洞,審查美國基改玉米時,「發現該轉殖基因中有與歐洲塵蟎一樣的過敏原,因此我們提出,必須在國內檢驗是否會造成塵蟎過敏病人的反應。」結果,台灣的作法,是把過敏病人的血清及塵蟎過敏原寄到美國,由美國基改公司提出檢測報告。

最後,美國公司報告認定,基改作物不會引起過敏,但蔡肇基認為「我覺得台灣應有能力,且有必要自行來做這種檢驗工作,而不需要由美國來執行此檢驗。」他更直言「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絕不能用歐美的標準當作台灣的標準。」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原,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原。

這一次,本刊採訪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和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祕書長姜至剛,他們都同意蔡肇基的看法。

弔詭的是,「塵蟎事件」後第二年,美國農業部、環保署和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前所未有地派最高層官員拜訪台灣,「討論」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政策。

關鍵2.基改食品把關很嚴?

別讓美國不高興,審查還配合糧商時間場景: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裝船啟程,專家必須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趕在貨船進口前完成檢驗。

台灣究竟如何審查基因改造食物?本刊記者採訪了衛福部基改食品審議小組召集人潘子明。他透露,台灣審查基改食品的過程裡,還要小心不要成為國際貿易之間的障礙。

潘子明說,有一次,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經裝船開往台灣,「我們很緊張!」潘子明說。如果船到台灣,審查還沒有過,作物只能放在倉庫,多出的成本就要廠商負擔,而美國糧商就會透過美國政府對台灣施壓。

最後的決定竟是,由台灣政府出錢,派專家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最後審查委員還加開臨時會,趕在貨船抵達台灣之前,發出許可證。後來,台灣的基改審查委員會還會事先調查美國糧商基改食品預定上市的時程,排定審查時間,以免耽誤進口的商機。

「我們不想造成貿易障礙,」潘子明說,這些作法,是要「避免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緊張。」「為什麼這些實驗不在台灣做?」本刊記者問,潘子明表示,「沒有必要」,因為接受委託的都是通過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認證的優良實驗室,但,這就代表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人為影響嗎?潘子明說,只要實驗室通過認證,就算這些實驗室是廠商投資的,實驗結果也會被接受,「變成(就看)他們自己的良心啦」。潘子明表示,十幾年來都是用同樣方法審查。台灣生物技術早已大幅進步,卻仍然不能用自己的實驗室檢驗基改食品安全性。

廠商沒把台灣放眼裡,要二年資料只給九十天現在的評估方式夠完整嗎?連潘子明也不滿意。他坦承曾建議政府,用抽檢的方式,讓學術界抽樣評估基改食品的安全性,「但沒有被接受」。他還曾向孟山都的代表提出,「要提供二年的動物實驗資料」,但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實驗資料,說服力仍然不足。

現在,孟山都把重心放在中國市場,向台灣申請基改許可的資料,甚至是由簡體直接轉為繁體,他向對方抱怨,「錯字太多,有損食藥署的門面」,他也認為,政府應更詳細地公開基因改造食品的審議過程。

只用廠商提供的資料做審查,適合嗎?「當然不妥」,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認為,力量夠的國家一定會自主審查,「這是歷史共業」,台灣審查經常都找立場和官方接近的學者擔任,缺乏反對聲音,會讓外界懷疑審查的公正性。

一顆黃豆和政治有什麼關係?穀物商陳國慶解釋,美國會種這麼多黃豆,是因為二次大戰時發現,黃豆做的沙拉油可做生質燃料,能替代汽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平時,黃豆是可以賺外匯的產品;戰時,就是可用的生質能源。

過去台灣人慣用花生油、豬油炒菜,但戰後物資缺乏,隨著美援進入台灣,黃豆做的沙拉油才開始普及,「韓國、日本,也是一樣。」陳國慶說,戰後台灣曾經和美國簽訂協定,買賣麵粉、黃豆等大宗物資,都必須以美國為第一優先。

關鍵3.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農產品採購案,成台美關係敏感議題場景:二○○七年為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

後來,黃豆採購變成台灣和美國協商時的「籌碼」,台灣曾多次派採購團到美國採購農產品,最近一次,是○七年時,台灣為了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曾派代表團到美國,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每年,台灣的公會還會組團,表面上是參訪農業設施,到了當地,重點是參加參眾議員出席的酒會,在觥籌交錯之間,由台灣廠商當場以高於市價的價格,下單大量買進農產品,替美國民意代表做業績,台灣進口美國基改作物背後,還有濃濃的政治盤算。

陳國慶估計,進口黃豆以每噸四五○美元的價格計算,一年市場規模就高達三一三億元台幣。

三百億元的黃豆交易,為什麼這麼敏感?高志明觀察,這與美國的政治結構有關,他解釋,再小的州,也有兩個參議員席位,美國農業人口對政治有重要影響力,美國窮的州也能外銷的產品,就是農產品。「美國政府官員也要績效」,高志明觀察,農產品採購,就成了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

但這幾年台灣進口黃豆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

非基改食品需求增加,加拿大等國糧商積極搶攻市場,看準美國玉米、黃豆超過九成為基改作物,無法提供溯源系統,也難確保不受基改汙染;他們努力宣傳加拿大擁有黃豆非基改專區,可明確追溯黃豆來源。台灣新上路的標示制度,就將採行溯源系統。

但是美國在台協會也向本刊澄清,美國有提供溯源(IP)服務的黃豆商,雖然沒有區分基改和非基改作物,仍有自願加入的有機農業計畫,農業部不提供非基改認證,但州政府和私人團體仍會提供相關認證。

四月二十一日食品GMP協會邀各方代表開會討論基改食品的標示規範,與會的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回憶,會議一開始,GMP協會人員就表示,美國在台協會來函「如果基改的高層次加工品,像沙拉油、醬油,要標的話,會違反TPP協定。」意思是,如果台灣要求沙拉油標示是否為基改成分,就會影響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

關鍵在沙拉油市場,根據農委會一三年的公告,台灣進口的黃豆中,絕大部分是基改黃豆。一三%用於飼料,一二%供食品用,七五%用來榨油,榨油剩下的副產品又變成醬油的原料。陳國慶觀察,路邊的豆漿店、做豆腐的小工廠,都是基改黃豆主要用戶。

強制標示上路,專家憂會造成貿易障礙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的原因,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幾乎都是基改黃豆,強制標示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

潘子明也認為,標誌是否為基改食品「這會造成貿易障礙,很麻煩……,這也是鼓勵造假。」他認為,沙拉油裡殘留的基因蛋白,根本就驗不出來。

基改食品標示受阻,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大型公司,轉向要求台灣開放種植實驗用基改作物,這是因為,為了避免基改作物汙染,美國過去將基因改造作物實驗田設在夏威夷,去年,夏威夷立法,不再允許在當地種植基改作物,大公司急尋實驗場地。

高志明觀察,在行政院領軍下,台灣差點就要開放,「這個條例差點就過了,」他生氣地說,「反對政府讓國際基改商業霸權,把台灣當試驗場。」成功了,商機是別人的,基因作物汙染,對台灣農業的負面影響,卻是要台灣農民承擔。

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只有近年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二%。

台灣市面上最常見的基改黃豆,是孟山都的抗除草劑基改黃豆RRS(Roundup ready soybean),連法國科學家一度認定有致癌風險的孟山都基改玉米品種NK603,在法國公布報告後,台灣還發給五年許可,雖然這份報告被認定實驗設計不夠完備,但在台灣,事關民眾的健康風險,在網路上,卻看不到衛福部公布相關的評估細節。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商業盤算和科學論述的層層布局,科學不只是客觀理論的討論,更是國家實力的展現。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

台灣偷種基改作物

最高罰500萬元!

——各國管理制度比較

國家 台灣* 歐盟 日本 美國管理原則 標示基因改造作物成分,讓民眾自己選擇 基改食物從農地到餐桌的所有程序,都須嚴格管理 和台灣接近 認為基因改造作物和傳統作物性質接近即可上市,無須標示

基改成分

占比標準 3% 0.9% 5% 未規定

哪些食品

要標示 初級加工品(例如豆漿)、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 全部免標

違法種植

罰則 若查到違法偷種基改作物,將課罰金新台幣100萬至500萬元 德國規定基改食品如果造成損害,最高罰款8500萬歐元,約29億元新台幣 無相關罰則 在知情的情況下進口

違反植物保護法的基

改產品最高判刑5年

註:*指台灣今年6月1日上路的新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