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廖偉強:害怕接受現實 後果會更可怕

1 : GS(14)@2017-11-04 15:13:01

【明報專訊】筆者是公司的負責人,經常在管理層面上不斷思考問題,因為地產代理是對人的行業,對外方面是要令客人得到理想的服務,能夠購入心儀的物業,達到有家的感覺。對內方面是管理人事問題,地產代理像金字塔式的管理,管理的架構繁多,比較複雜。

地產代理是比較實際的行業,只要有業績便很容易會升職,所以很多地產代理在最初的階段是非常投入及拚命的。但是,當晉陞至較高層次時,便認為自己只需要在管理上去發揮便算完成任務;久而久之,這些高層便很容摒棄前線的工作,對市場的變化及溫度不再敏感,慢慢出現脫節的情況。所以難怪有些成功企業的領導人永不言休,事事親力親為,為的就是要保持前線的觸覺。

樓市自從2003年SARS之後,樓價一直上升,中間的變化只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稍作調整,但是很快便已重拾升軌。直至今天,樓價持續在歷史高位徘徊,不同的專家紛紛評價樓市,認為目前樓市的週期快將完結。他們認為今天的樓價是歷史高位,非常危險,勸喻入市的買家要審慎,有些專家甚至呼籲買家千萬不要入市。但類似勸喻在兩三年前已出現過,跟隨的市民無不後悔亦感非常無奈。

當然,專家的勸喻是善意的,因為若真的出現大跌市,買家入市的風險是相當高的。但是,現實歸現實,樓價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有升無跌,筆者相信原因是確實有需求,以及市場資金充裕,才有這樣的效果。因此,一般市民如果想入市,除了要有足夠的資金外,專家意見當然可以作參考,但更重要的是要親力親為去瞭解市場,感受市場真正熾熱的原因,因為市場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是最確切的答案。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06&issue=2017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98

廖偉強:成就子女置業夢

1 : GS(14)@2017-11-12 16:38:41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較早前提出,公營房屋單位增加到80萬戶後,會考慮將多出單位轉為綠置居,後來澄清只是某些媒體的報道,將她的意思簡化及數字化,筆者暫且不討論這個政策方向對與錯,但是,有一點肯定的是政府觀察到目前市民渴望置業的心態,加上政府認為這個方案是雙贏的局面——公屋富戶只要騰出單位予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自己就可以購置物業完成自己的夢想。

如果大家有留意到最近發展商推出的新盤,無論是任何位置,只要定價合理(除了發展商惜售的部分豪宅外),都能在極短時間全部沽清,今年一手樓盤在銷售金額方面肯定會創出歷史新高紀錄。

中國人傳統思想,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特別是在私人物業的擁有權方面,更加是中國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目標,正正是這種思想,驅使香港人渴望置業,窮一生奮鬥希望擁有自己的居所。至於能夠有多餘資金投資的,首選當中大部分都會投資在房地產項目,因為比較簡單容易,沒有太多複雜的技術,只要能夠長線持有,大部分房地產投資者都是有賺無蝕。

在1960、70年代成長的人,他們大部分都刻苦耐勞,節衣縮食,儲備資金去完成自己理想的置業夢。今天的80、90後,並不是說他們不能夠刻苦耐勞或節衣縮食,而是現今的父母一輩在經濟大環境的升軌下,大部分均從物業的升值當中獲利,加上經濟高速增長帶來較理想的生活,時下年輕新一代大部分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父母的關懷及溺愛之下,形成一種風氣,就是父母緊張子女的未來,不用他們刻苦耐勞,最重要是只要自己能力所及,都要成就子女的置業夢想!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70&issue=20171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60

廖偉強:須面對現實融合中國

1 : GS(14)@2017-11-19 15:38:37

【明報專訊】住屋向來是香港人的重中之重問題,新一屆政府為了要顧及不同階層的置業需求,在目前高企的樓價下,毅然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及白居二恒常化等措施,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達成上車的宏願。

政府協助市民上車固然是好事,但筆者總認為自強不息才是香港人的根本精神,更加是目前需要的一種堅持。現今社會的競爭愈來愈大,大家更加不可忘記提升自己,才不至於流入被動的受助者角色。香港回歸中國,中港融合,我們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香港人對香港人,而是需要加強裝備,與內地13億人口競爭。筆者深信,憑藉香港人的勤奮、聰明及才智,再加上香港人的靈活變通,中港融合雖然是競爭,但更加多的是無限商機!

近期成為環球熱話的「電競」一詞,正好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示。「電競」這個玩意及行業目前在全球十分流行。今天的電子競技又何只打機咁簡單,實質是透過電子遊戲作競技比賽。電子競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已經出現,時至今天,遊戲比賽更加發展成為一種職業運動,而且亦成為一個可以賺錢的行業。此外,更有人吼準電競商機,設立公司而拓展生意,真可講「錢途」一片光明。

與13億人口接軌 商機無限

互聯網的發達,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只要肯動腦筋,再加上個人的努力,生意商機俯拾皆是。筆者認為,融合中國內地發展是面對現實的做法,因為我們的機會已不只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而是要與中國13億人口接軌,繼而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潛藏着70億人口的無限商機。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75&issue=20171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77

廖偉強:內地買家成豪宅新貴

1 : GS(14)@2017-11-26 14:26:18

【明報專訊】香港1997年回歸之前,是由英國統治的殖民地,所以當時香港的豪宅大多數是由外籍人士擁有;自回歸後,愈來愈多香港人進駐豪宅地段的物業,豪宅市場的主導者開始出現轉變。此外,由於近年中國變得強大,經濟持續起飛,過去10年香港豪宅市場的形勢又再度產生變化。因內地人較為富裕的一群都鍾愛香港的物業,因此現大部分的豪宅物業成交直都牽涉內地人的身影。

由於香港傳統豪宅地段大部分都住處於港島區,因此,1997年前被公認為香港的十大名廈均聚集於港島地區,九龍及新界區能稱得為豪宅地段寥寥可數。九龍區有九龍塘、加多利山及京士柏山一帶區域;至於新界區,就只有九肚山傳統豪宅地段。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前,樓市及股市飈升,市場氣氛熾熱,大眾深信只要能夠買到樓就是贏,全民皆炒,樓價更被推至當年歷史高位。

新盤添華麗裝修 包裝成豪宅

直至到1997年金融風暴爆發以後,經濟持續下滑,樓市變成一潭死水。眾多發展商為了加強項目的競爭,紛紛為新盤加添華麗的裝修,將室內的廚具、浴室及電器設備等,都換上過往只在豪宅樓盤所使用的外國名牌,目的是希望增加樓盤的銷售能力,同時在宣傳上增添豪宅的美譽,將項目包裝為豪宅樓盤。

香港的樓市自2003年SARS後至今,呈現只升不跌的局面,樓價不斷創新高,造就香港人持有的物業價值連翻幾倍以上;再加上內地的龐大資金及買家湧入香港的物業市場,市場對於豪宅的需求更加是供不應求。面對種種利好因素,導致香港豪宅有價有市,樓價自然貴得有道理。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80&issue=20171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7

廖偉強:供應跟不上 物以罕為貴

1 : GS(14)@2017-12-03 18:06:52

【明報專訊】只要產品質量好,限量發售這種招數永遠有效。有一家日本拉麵店,幾年前來香港發展,因為是香港第一家的分店,每天都大排長龍,生意十分理想。後來在同一條街開設第二間分店,同樣人山人海。不過當新鮮感日漸減退後,人潮亦隨之減少,但店主亦非常聰明,寧願將其中一間關門,製造排隊人潮,令店舖人流依然保持暢旺的場面。

很多時裝、手袋或波鞋,都經常會推出限量版發售,就是因為數量少,所以都可吸引顧客,製造排隊人潮,物以罕為貴就是這種銷售手法。當年,港島東區某些物業炒家,專門收集一些屋苑的海景單位,每當有業主放售,這些炒家就會接貨,直至市場上缺乏這些貨源,炒家便抬高價錢再放售。

香港地小人多,土地供應從來都是政府的棘手問題,供應不足會造成樓價不斷上升,相反,供應太多會令樓價下跌,製造很多社會及經濟的問題。近年來,政治爭拗不斷,令增加土地供應的機會更加困難,再加上很多內地的發展商來香港競爭,使到每一次的土地拍賣都有機會屢創新高。每當有地王拍賣價創新高後,就會帶動整體樓價再上升。今年2月鴨脷洲豪宅地以168.6億元成交,帶動樓價至今累升約一成左右;剛剛長沙灣臨海地皮又以172.9億元售出,成為新地王,筆者相信樓價繼續上升的條件可以延續。

政府推辣招 變相製造供不應求

這幾年來政府推出的辣招,雖然可略為減慢部分買家的入市意欲,但更明顯的是嚴重窒礙了二手市場的流通量,變相製造供不應求的市况,在物以罕為貴的道理下,樓價又焉能不升呢?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91&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04

廖偉強:為2018樓市把脈

1 : GS(14)@2017-12-05 00:40:50

【明報專訊】2017年快將完結,又是開始回顧及展望的時候,今年新盤市場非常暢旺,成交宗數估計超過18000宗,金額更有機會達到2300億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大金額成交的一個年度。

二手市場方面亦有所回暖,計算私人市場的二手成交宗數,估計比2016年增加約一成左右,基於全年的二手樓價上升約13%,所以,二手市場的金額亦上升約兩成。

工商舖市場更是熾熱,因為住宅在上年底再度加辣,增加投資者的稅項成本,部分投資者將資金轉向工商舖市場;再者,內地有資金同時亦流入工商舖市場,加上今年工廈及商廈的政府賣地當中,成交價屢創新高,火燒連環船,導致整體工商舖市場非常暢旺,投資者很多亦集中火力在此市場。

還有另一個市場非常熾熱,就是車位的買賣。由於香港大部分區域及屋苑的車位均非常短缺,物以罕為貴下,不少投資者亦看中其升值潛力,導致全批買入車位再拆售的情况愈趨常見,而且他們每每能夠沽清並賺取豐厚利潤!

基於無論是住宅、工商舖及車位市場都非常熱鬧,成交宗數及金額都比往年有所增加,地產代理佣金收入自然增加,筆者公司的生意亦有機會突破歷史新高。

那麼, 2018年的樓市又如何呢?照目前的估計,市場的供應仍然嚴重不足,買家入市的需求及意欲非常濃厚,息口方面,就算加息亦微不足道,不會影響買家入市的負擔能力,香港的失業率非常低,只有3%,整體的經濟正在復蘇及不斷上升,所以,筆者估計2018年的樓市仍然是非常樂觀,最保守的估計,樓價的升幅亦可以達到一成或以上。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19&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05

廖偉強前妻1,450萬沽港濤軒

1 : GS(14)@2017-12-11 00:02:54

【本報訊】北角豪宅新盤海璇開賣前夕,區內不乏二手成交。現任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前妻梁幼娥持有的北角港濤軒,新近以1,450萬元沽出,呎價2.3萬元創下屋苑兩房單位新高價。

廖海嘯後以674萬撈底

本報向廖偉強求證,他表示對賣樓一事並不知情,只稱單位已贈送他的現年28歲的兒子,並不清楚單位有否放售及售出消息。區內代理表示,該單位市場放盤原叫價1,400萬元,實用面積629方呎,曾反價至1,480萬元,最終以1,450萬元沽出,呎價23,052元。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廖偉強於2009年6月金融海嘯後以私人名義撈底,以674萬元購入上述單位,至2012年將物業轉名至其前妻梁幼娥。現年55歲的地產界CEO廖偉強,2010年被踢爆與2008年話題落選亞姐袁小曼「撻着」,廖之後被踢爆與前妻未辦妥離婚。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8/20238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64

廖偉強:代理黃金大時代可延續

1 : GS(14)@2017-12-18 03:35:04

【明報專訊】2017年快將完結,筆者相信各大地產代理公司都會是豐收的一年,原因很簡單,水漲船高。今年無論在一手、二手及工商舖市場,成交金額都有明顯的升幅,特別是一手市場,估計金額可突破2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記錄;基於二手市場受制於辣招的影響,無論買家或地產代理都偏重一手市場,能夠大豐收就是這個道理。

近年,內地政府大力推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未來將會促進香港、澳門及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這些發展大大利好香港經濟的增長,房地產的價格更加可睇高一線。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房地產的供應一向極為不足,未來的需求更加會愈趨龐大,樓價的走勢只會易升難跌。

最近這幾年,細單位的供應是市場的天之驕子,因為樓價不斷上升,客戶入市唯有將貨就價,形成入市的買家愈買愈細!因為辣招的因素,有些買家為了要避開重稅的緣故,盡量會利用未曾入市的家庭成員之名,作為首置入市的買家,當中尤其喜歡使用已成年子女的名義入市。

市場資金充裕 外資續湧入

這種利用子女名義入市的買家,開始引起社會的討論,批評現在的年輕人要靠父母的資助才可以上車。不過,大家試想想,無論今天或從前,很多下一代的成員都是靠上一代的支持作為起步。以前因為沒有這些辣招,上一代的父母除了自住之外,有多餘的資金亦會買樓作投資收租,等待子女長大成人就會收回物業送給子女作居所。

市場的資金確實充裕,再加上外來資金的湧現,筆者絕對有理由相信2018年將繼續會是地產代理的黃金大時代。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57&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32

廖偉強﹕迷你倉首要提升安全

1 : GS(14)@2018-01-07 13:52:34

【明報專訊】一年多前淘大工業村迷你倉發生嚴重大火,造成兩名消防員殉職,事後政府即時檢討迷你倉的消防設備及規格。當時的氣氛,令到從事迷你倉生意的老闆備受壓力,一方面需檢討消防設備,另亦要面對續租壓力,因為有很多大業主不肯租給從事迷你倉生意的公司,令到這盤生意開始難做,部分資金及實力較遜的迷你倉老闆最終更需要結業離場。

香港房地產價格高昂,迷你倉需求應該有增無減。經過迷你倉大火事件後,在這一年多期間迷你倉的數目雖然下降不少,但市場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香港人很容易淡忘,所以最近迷你倉在合乎規格的情况下,又開始再度活躍。

所謂有需求就會有供應,迷你倉的火警確實使部分租戶受到嚴重影響,然而,市場確實有大批客戶需要地方寄存物件,所以,近年興起的工業大廈翻新改造間隔,正正是為了迎合這批客戶的需求。近來投資者推出的工業大廈工作室,部分正是針對這批客戶的市場,這些客戶買入的工作室既可作投資,亦可以作為存放私人的珍藏物件,既安全又有升值潛力。

迷你戶增加 帶動迷你倉需求

這幾年發展商不斷推出的迷你戶住宅,銷售的數量驚人,這些迷你戶的買家,為迷你倉提供源源不絕的需求,在未來不斷入伙的情况下,正是因為空間細小,所以筆者肯定迷你倉在合乎規格之下,應該可以重拾光輝之路。一來有多餘資金的迷你戶業主會因為住宅迷你戶的空間細小,而選擇這些折售工業大廈的工作室作為存放私人物件及作為投資保值,二來有些投資者亦會選購這些工業大廈的工作室,因有市場需求,所以在租金回報率非常理想。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37&issue=2018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71

廖偉強:中港一體化 商機無限

1 : GS(14)@2018-01-15 01:49:57

【明報專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經過20年時間,部分香港人仍然惦念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殖民地時代,就是這種仍然放不下的心態,造成很多爭拗的事件及局面。

近年中國政府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很多東南亞的國家將會受惠於一帶一路的發展,無論在經濟或人才的對流方面將會有無限發展。經濟好,房屋的需求自然提升,無論在質量或數量方面都會大大提高,在互動及增加機會的情况下,未來將會帶動這些新興國家邁向繁榮,房地產的價格自然睇高一線。

一帶一路發展 利房屋需求

如無意外,今年香港將會有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兩項大型的基建落成啟用,再加上去年中國政府大力推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未來對這三大區域的發展,無論是經濟及人才的對流將會更加一體化。

從正面的角度看,港人的發展機會將會有所提升,無論就業或做生意都有更多機會。相反,從負面的角度看,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無論資金、科技或人才,都很容易將香港比下去。中港一體化一直都存在,筆者生於上世紀60年代,相信當其時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從內地移居香港,他們的拼搏,創造了香港獅子山下的精神,一點一滴建樹,造就了今天的香港。

今天的一帶一路、高鐵、港珠澳大橋及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將會為香港創造無限商機,問題在於心態及拚勁,當年筆者的父母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三餐亦難以溫飽,唯有早出晚歸,日以繼夜地辛勞工作,一樣可以安然度日,何况今天是食腦的大時代,只要是懷有正面積極的心態,面前的商機肯定是無限的!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02&issue=2018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