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308.html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10-27 22:48:00

什麽是創新?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的定義很簡單。他認為,創新是采納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實踐上的變化。如果已經存在很多年,但是之前沒有太多的收益,現在才為大眾所用,這不算是創新。

在2015浦江創新論壇上,菲爾普斯發表了以創新為主題的演講。

創新驅動經濟

在菲爾普斯看來,中國已經工業化了,而且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就,在非常短的時間里達到了一定高度,並且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同時在不斷拓展消費者市場,包括服務行業等。所有的改革和發展都非常有價值。

但是,菲爾普斯同時也認為,衡量一個國家創新力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創新帶來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其對GDP 的貢獻。

在他看來,中國人希望有更好的繁榮、更成功的體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從而獲取更多回報、成就感,希望能夠享受未知領域探索的興奮感。“如果要有這種體驗,中國人必須有現代化創新的驅動經濟。”

菲爾普斯註意到中國的大踏步前進,特別是政府的大力推動。他在《大繁榮》一書中也講到,國家成為創新背後最重要的支持。

“一般人沒有能力提供高價值的創新,所以要想實現相對而言更有價值的創新,必須要有一批高度專業化、知識豐富、有實驗經驗的專家才可以。”他說。

在談到解決高價值的創新時,菲爾普斯表示認可企業彼此之間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創新。“我認為這樣的合作很有潛力,可以排除很多障礙,排除缺少專業知識、實驗探索等高成本的障礙。我也看到了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合作的需求。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樣可以帶來很多利益。”

埃德蒙·菲爾普斯,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

菲爾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菲爾普斯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中以合作

在當天的論壇上,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與以色列合作也成為了關註的焦點。

以色列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西爾萬·沙洛姆(Silvan Shalom)在會上表示,中以最近同意開始談判自由貿易的協議,將進一步促進雙邊協議的簽署。

他表示,在科技創新方面中以合作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2015年中以的基礎創新聯合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在北京的會議,並建立了三年中以科技創新合作的計劃。目前,中以合作數量緊隨美國,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合作夥伴。

菲爾普斯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以色列來說,能有技術出口是很幸運的事兒。以色列還是應該繼續開放,與國外的創新者競爭。這也會產生一些擔心,比如人才流失,去矽谷或者北京等地方。對於中國,購買以色列或其他國家的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可以有自己的創新,代價會小一些。但也要考慮是否會打擊中國創新者的積極性。”

從投入的總量和長期的積累來看,中國在創新方面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差距依然存在。10年間美國全社會研發支出3.76萬億美元,是中國同期的支出4.7倍。

要想加速創新發展,與技術創新有優勢的國家合作就成為了一個良好的選擇。

如今,以色列的研發投資在GDP當中占的比重最高,而以色列的高科技的出口和科技產品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

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艾維哈桑在提到以色列成為創新國度的原因時將其濃縮為了三點:建立生態環境;把擁抱失敗和承擔風險作為創新基因的一部分;政府部門和民營部門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而非相互替代。

以色列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經營活動原來由政府資助,目前屬於私有的24家技術孵化器企業。他們為項目的早期發展提供最高兩年成本85%的資金。在這里,每年產生超過80家新公司,自從計劃啟動以來已經成立了超過1400家公司,代表著超過5億美元的政府總投資。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1

澳大利亞擬明年對中國遊客開放10年多次往返簽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049.html

澳大利亞擬明年對中國遊客開放10年多次往返簽證

一財網 樂琰 2015-11-02 15:48:00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具潛力的客源市場,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一年中,總計有超過95萬名中國遊客赴澳,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1.2%。

澳大利亞旅遊局11月2日啟動“優選合作夥伴”旅行社升級計劃,澳大利亞旅遊局大中華區域總經理何安哲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中國遊客每年赴澳旅遊急速升溫,為了更加吸引中國遊客赴澳旅遊,澳大利亞方面正擬明年對中國遊客推出10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

“我們的調查發現,中國的自助遊客雖然處於高速發展中,但通過旅行社預定的出境遊安排依然是中國遊客前往澳大利亞旅遊的主流方式,為此,我們希望借‘旅行社升級計劃’引導旅行社業者為中國遊客提供更加深入、體貼和優化的赴澳旅遊產品。”何安哲透露。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具潛力的客源市場,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31日的一年中,總計有超過95萬名中國遊客赴澳,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1.2%。澳大利亞旅遊局方面預計,截至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一年內,可能會有超過100萬名中國遊客赴澳大利亞旅遊。

據了解,目前赴澳大利亞旅遊的中國遊客主要是觀光休閑和獎勵旅遊,尤其以後者的個人消費額度為高。但如今隨著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對中國遊客開放2年到10年不等的多次往返簽證,不少出境遊客源也被分流。

對此,何安哲透露,澳大利亞方面正擬在明年向中國遊客開放十年多次往返簽證。“我們相信未來中國遊客赴澳的旅遊時常發展會更加強勁,此外,我們也在積極拓展在中國市場的行業戰略聯盟,近期我們與阿里旅行、東航等業者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希望全方位部署中國市場,充分挖掘中國市場潛力。”何安哲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33

中國國家電投收購澳大利亞太平洋水電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5334

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State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國家電投)已就收購可再生能源企業太平洋水電(Pacific Hydro)簽署協議,這是一連串中澳基礎設施交易中的最新一筆。

澳大利亞大型養老基金IFM Investors周三表示,已與國家電投簽署協議,將旗下在澳大利亞、智利和巴西擁有19座水電站和風電場的太平洋水電出售給國家電投。IFM未透露收購價格,但當地媒體估計收購價超過20億澳元。

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表示:“國家電投將致力於保持太平洋水電現有業務和管理團隊的穩定,並為公司未來新項目的開發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企業最近對澳大利亞基礎設施資產展開了好幾筆高調收購,此次的收購是其中的最新一筆。這些收購加劇了澳大利亞國內對外國投資的政治擔憂。

去年,中國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s Group)與海斯丁斯基金管理公司(Hastings Funds Management)聯手,以17.5億澳元拿下了紐卡斯爾港(Newcastle Port) 98年的租約,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斥資11.5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建築商John Holland。

上月有消息稱,澳大利亞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政府在未經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全面審查的情況下,決定將達爾文港(Darwin)租賃給中國嵐橋集團(Landbridge)。

上個月,澳大利亞財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發起了對外商投資規定的政府審查。他還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家族企業S Kidman & Co將10萬平方公里農場及農場里的18.5萬頭牛出售給中國企業的交易。

IFM周三表示,太平洋水電這筆交易已得到FIRB批準。

國家電投今年8月才成立,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China Power Investment)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SNPTC)合並的產物。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成立的初衷則是為了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中方轉讓技術後,開發由中國設計的核反應堆。

韓碧如(Lucy Hornby)北京補充報道

譯者/彩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15

前進義大利 文藝復興飄台味 張安平

2015-12-21  TWM

二○一五年,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有兩件大事,一是「雲品國際」以六十六元掛牌興櫃,成為觀光股新軍;二是他的「義大利插旗行動」再添一喜,「羅馬大飯店(A.ROMA)」於一五年十月開幕,成為雲朗旗下第四家義大利飯店,數量追平晶華與長榮集團旗下的四個海外據點,一六年第二季,「雲水之都」也將在威尼斯開幕,有望坐上台灣國際觀光飯店龍頭寶座。

張安平的人生上半場,都在擔任「家族企業救火員」,扛下大哥張東平留下的「嘉新電子」二十億元債務、接手大舅子辜啟允財務虧損邊緣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八年,更應岳母辜嚴倬雲與小舅子辜成允請託,接手中信飯店,更名為「雲朗觀光集團」。

五十歲之後,張安平對美學的極致追求,才逐漸被業界看見。他曾表示,「只有文人才會留下作品,商人不會。」創立雲朗觀光集團之初,他強調「歐洲古典氣息」的君品酒店系列,從吊燈到玻璃杯的挑選,他都參與設計,他對歐洲文化深深地著迷。

百年歷史飯店 納入版圖

另一方面,張安平將飯店業開到歐洲文藝復興起源地義大利,背後卻是精打細算。

一一年,適逢歐債風暴,不少物業擁有者求售,財務背景出身的張安平陸續逢低投資。「我說服了太太辜懷如,開車總計跑了七、八千公里,扎扎實實地繞了一趟歐洲。」自一三年起,他首度將飯店事業版圖跨足義大利,以平均一年兩件的速度,迄今在義大利布局四家商務飯店及度假莊園。包括北區的「聖莊」、中部的「嵐莊」,及靠近佛羅倫斯的「蓉莊」,三家飯店歷史均超過百年。

其中,在洽談「嵐莊」時,張安平看好「嵐莊」至今保留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且具文藝復興時代的家具、壁爐、壁畫和古赤陶土地板等,均保持完好。當時也有來自中國與香港的買家,張安平在與莊園主人溝通時,因熟知中世紀歐洲歷史,讓主人敬佩又折服,最終雲朗不靠高價比拚,拿下標的物。

張安平說,「歷史的意涵,才是無價之寶。

歐洲的旅館產業,出發點和台灣不同,他們對美學及旅行的執著態度,是我們所欠缺的。但我們也有歐洲較缺乏的親切細微服務,雙方有很強的互補性。」張安平認為,因為有文化差距,這樣的跨界合作,才是最迷人之處。而這樣的歷史涵養,也成為張安平進攻海外市場,最重要的助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4

【獨家】蒙牛系15億購澳最大濃縮鮮乳企 中資食品企業緣何紮堆澳大利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386.html

中國乳業巨頭蒙牛正在澳大利亞收購一家工廠,希望在國際化上再進一步。

一位不願具名的蒙牛系高層陳亮(化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這筆交易已經簽下了正式的協議,“這筆交易的價格超過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是蒙牛系旗下的富源牧業買的,所以上市公司方面並不會有公告”。

蒙牛乳業(02319.HK)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是蒙牛(乳業)收購的,會發公告的,關於這件事,沒有更新的消息”。

全澳最大濃縮鮮乳企業

其實,蒙牛收購澳大利亞一家名為Burra Foods公司早在上個星期已被澳大利亞媒體廣泛報道。陳亮對記者確認,收購的這家公司的名字為Burra Foods公司,創建於1991年,是當地一家久負盛名的乳品出口商,超過四分之三的產品運往世界各地。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目前擁有Burra食品公司45%的股份,另外55%的股份屬於已在維多利亞州乳業有著100多年歷史的Crothers家族。

之所以蒙牛乳業方面沒有相關公告,原因在於此次收購的富源牧業並不在公告的範圍。2012年,蒙牛的財報曾顯示,富源牧業成立於2012年2月17日,蒙牛間接持股93.29%,但之後,蒙牛乳業的財報中再無富源牧業身影。

雖然上述蒙牛乳業負責人並未對記者確認富源牧業與蒙牛乳業之間的關系,但工商資料顯示,富源牧業的董事長與蒙牛乳業總裁為同一人,都是孫伊萍。這家企業為中外合資,註冊資本13.84億元,富源牧業的股東之一內蒙古禾和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唯一股東正是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富源牧業的股東還包括了北京高盛投資中心。

陳亮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本次收購的這家公司主要是工廠,並不是牧場。擁有30萬噸處理噴粉能力以及濃縮乳制造能力,此外還能生產稀奶油等奶類產品。“這家公司是全澳大利亞最大的濃縮乳制造商,濃縮鮮乳就是將鮮奶高度濃縮包裝,使用的時候再用水溶解,其風味與鮮奶非常接近,做這種產品,有兩個技術難關,首先是需要擁有膜過濾的技術,將鮮奶的水與其他成分分離,又不破壞營養;其次則是快速冷凍技術,要將產品將短時間內降至零下40攝氏度。”他說。

陳亮說,濃縮鮮乳產品在中國還比較少見,但常用於日本、香港地區等地,“比如用來沖調咖啡”。“目前收購這個公司的產品主要面對的市場並不在中國,它的市場包括了美國、日本、韓國等地。”陳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資食品企業紮堆落子

緣何會在澳大利亞投資,陳亮坦言,對中國乳品企業來說,中國乳品的價格還是太貴了,“養牛的成本高,牛奶的成本高,國外的資源好成本低,肯定還是到國外好”。

如果收購順利,這將是蒙牛系繼落子新西蘭之後,再次布局海外,這也是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上任以來一直倡導的“國際化”路徑。自2012年開始,蒙牛先後與丹麥Arla Foods、法國達能、美國WhiteWave Foods、新西蘭政府獨立食品安全檢測機構Asure Quality、美國名校UC Davis等全球優勢企業及機構達成戰略合作,也在新西蘭建廠,孫伊萍更提出了“世界牛”的概念,讓蒙牛向著國際化轉型升級。

其實除了蒙牛之外,就在2015年至今,包括新希望、大康牧業、合生元等多家企業都已在澳大利亞投資。以新希望為例,該公司此前在澳大利亞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的單體牧場Moxey Farm,成立澳大利亞鮮奶控股公司,同時又收購了澳大利亞第四、出口中國第一的牛肉加工企業KPC。新希望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新希望集團將繼續圍繞牛、羊、乳業、海洋水產等高端動物蛋白領域,加強和澳方企業的合作。

除了加緊布局澳大利亞,在下遊供應鏈方面的布局也已經開始。新希望方面還透露,目前正擬在浙江舟山金塘島建立“中澳現代產業園”,利用保稅區的通關便利,讓澳大利亞的優質農業品在此加工後,除供應巨大的中國市場,還可出口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目前,浙江省政府、新希望、嘉實三方已簽訂協議,新希望認為,此舉將會對中澳相關行業企業產生有利影響。

不過投資澳大利亞,並不是都能順利進行。無獨有偶,大康牧業在4月就披露了欲收購澳大利亞一家牧場,總價不超過3億澳元,但交易卻遭遇推遲審查的情況。原因是這個牧場被認為是牧場之王,面積相當於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3%。對於收購難問題,陳亮估計,蒙牛的交易不會出現類似的阻力,“因為這次收購並不涉及土地這類敏感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0

證監會釋放大利好:為A股納入MSCI鋪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7/1003309.html

除了說引發周五大跌的中概股回歸問題,證監會發布會火力全開聚焦境外賬戶的權益權利問題,這被看做是在繼續為A股納入MSCI指數鋪路。周五,證監會例行發布會。有四個問答有三個集中在賬戶持股的權益問題,尤其是境外QFII、RQFII持股的權益權利問題。

除了說引發周五大跌的中概股回歸問題,證監會發布會火力全開聚焦境外賬戶的權益權利問題,這被看做是在繼續為A股納入MSCI指數鋪路。

周五,證監會例行發布會。有四個問答,除最後一個是回應傳言的中概股回歸暫緩的問題,其他三個集中在賬戶持股的權益問題,尤其是境外QFII、RQFII持股的權益權利問題,這也是A股要納入MSCI指數,讓老外們疑慮擔憂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MSCI大老爺每年6月要在新興市場選秀,看是否把我大A股納入閨中,這要是納入了,那都是說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美金嘩啦啦的銀子要進場來買A股的票票啊。也意味著A股登上國際舞臺,那是大大滴利好啊。

雖然關於賬戶權益、權利,又是什麽“名義持有人”,又是什麽“證券權益擁有人”,什麽QFII、RQFII專戶理財等等。這些概念,基金君專業的賬戶問題,基金君看著也是頭暈。不過,大概意思是明白的。

基金君大概解讀下,不準確的話,還請監管領導們和讀者鄉親們海涵。大意:“你們不要過度擔憂你們用QFII、RQFII賬戶買A股的問題,買了股票該有的權益是有的,該有的權利也不會少你的,你們的那個MSCI考慮將A股納入,賬戶權益問題不是一個問題。”

去年6月,我大A股人民,翹首以盼想加入MSCI,最終卻未能如願。當時MSCI未將A股納入,MSCI提出了中國尚未滿足三大關鍵要求:資本管制、額度分配和收益權分配等仍存在問題。

既然選秀給出了不足之處,我國證監會和相關部門,過去一年,一直在努力開放、放松資本管制,前兩個問題之前已有多項措施出臺解決。

根據申萬宏源證券5月的一篇研報指出,去年6月以來,中國工作了四個方面的工作,包括:

根據投資基金的規模確定QFII額度;放松QFII項下的資本管制;簡化QFII的申請及額度審批程序;QFII項目準入從12個城市擴展至16個城市等等。

加上箭在弦上的深港通,資本流動和額度問題都有了很好的解決。今天證監會的三個問答,就是全力回答受益權的問題。

證監會和相關部門對於上面幾個問題的解決,對於A股納入MSCI的概率那是大大滴提高了。分析師表示,預計今年納入概率大於50%。

申萬宏源證券的報告強調,在解決幾個問題後,剩下最大的問題是,自願停牌制度和反競爭條款。猶記去年千股跌停到千股停牌,A股流動性一再告急。MSCI認為自願停牌制度將影響正常的市場交易從而引發流動性問題,雖然目前中國證監會計劃限制停牌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但是MSCI認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停牌制度。

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策略師高挺表示,A股被納入的概率大於50%,可能性大大高於去年。A股納入MSCI指數的障礙不難克服,投資額度管控、資本限制等所有障礙都已經解決,或者可以解決。此外,預計A股第二季度上漲,因當前市場心理相對健康,未來三到五個月中國經濟會不錯。

證監會問答附後:

2016年5月6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就境外投資者關心的QFII、RQFII名義持有問題作出相關解答,通報了證監會對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的情況(以上內容詳見官網要聞、新聞發布會欄目),回應了市場關心的問題。

1、問:中國證監會相關法規是否認可“名義持有人”和“證券權益擁有人”的概念?

答:是的。《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29號)第十八條規定:“證券應當記錄在證券持有人本人的證券賬戶內,但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規定,證券記錄在名義持有人證券賬戶內的,從其規定。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為依法履行職責,可以要求名義持有人提供其名下證券權益擁有人的相關資料。”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頒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36號)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合格投資者可以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開立證券賬戶。該證券賬戶可以是實名賬戶,也可以是名義持有人賬戶”。

2、問:中國證監會是否認可QFII、RQFII名義持有賬戶下的證券權益擁有人的權益?

答:證券權益擁有人(客戶)與QFII、RQFII名義持有人(資產管理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包括客戶資產獨立於資產管理人資產的安排,應當由客戶與資產管理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來界定,受合同簽署地監管規則的約束。中國證監會尊重這些依法訂立的合同及其明確的客戶資產的權屬關系。

3、問:A股市場賬戶體系是否支持QFII、RQFII專戶理財(separate account)證券權益擁有人所享有的財產權利?

答:是的。相關法規允許QFII、RQFII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A股賬戶體系設置上也能夠支持上述客戶資產的權屬關系。《關於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證監會公告〔2012〕17號)第七條中規定,“合格投資者應當為自有資金或管理的客戶資金分別申請開立證券賬戶。合格投資者為客戶資金開立證券賬戶時,賬戶名稱可以設置為‘合格投資者+客戶名稱’。合格投資者為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保險資金、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政府投資資金等長期資金申請開立證券賬戶時,賬戶名稱可以設置為 ‘合格投資者+基金(或保險資金等)’。賬戶資產屬 ‘基金(保險資金等)’所有,獨立於合格投資者和托管人”。在實踐中,專戶理財類型的QFII、RQFII可以選擇“合格投資者+客戶資金”、“合格投資者+(客戶名稱)”等形式開立證券賬戶,從而可進一步表明賬戶資產屬於證券權益擁有人,且獨立於管理人自有資產。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以“合格投資者+客戶資金”形式開戶的QFII、RQFII比例分別約為23%和20%。

4、問:有傳言說證監會將暫緩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回到國內上市,請問是否屬實,對此有何評價?

答:我會已註意到相關輿情。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上市。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註。證監會註意到市場的這些反映,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 中國基金報
  • 陶玥陽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10

WOW!義大利 美食之國獄政新出路? 囚犯當員工 監獄餐廳降低再犯率

2016-05-16 TCW

「要在米蘭找到貨真價實的美食,只有去一趟監獄!」這裡沒有銅牆鐵壁,進出也不需要上銬或搜身,卻是如假包換的牢房。餐廳「在獄中」(InGalera),去年底在博拉泰(Bollate)監獄一樓開幕,吸引名人爭相拜訪,更獲旅遊網站TripAdvisor四.五顆星評價。

室內的設計簡潔優雅,只有牆上的電影海報,些許透露出監獄的主題。但除了外聘的專業人員外,這裡的廚師、洗碗助手、服務生,卻是實實在在被控謀殺、持槍搶劫、販毒等罪名的囚犯。

「這不只是讓來客開心,更讓他們知道,就算犯人也能夠改變而進步,」一位囚犯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談起重新做「平常人」的感受。

義大利監獄一向人滿為患,卻很少發揮矯正教育的功效。但囚犯在參與類似的實驗項目之後,不但再犯率低,也獲得了回歸社會的能力與自信。

(文·吳和懋)

1餐點物超所值:

包括開胃菜、主菜、甜點

等菜單精緻,全套花費約

30歐元起(約合新台幣

1,100元)。

2降低再犯案率:

被選來工作的囚犯,每月能獲取1,000歐元的工資給親友,出獄後的再犯率也較低。

3提升民眾關注度:

人們實際進入監獄,看到真實的情況,反而有更多

機會關心矯正教育等犯罪

問題。

撰文者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6

中國低價傾銷鋼材、義大利家具重鎮快垮 通縮罩頂 全球正「日本化」

2016-05-23  TCW

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說:「全球正面臨長期停滯。」當今中國、歐洲、韓國的經濟困境,都跟通縮有關,或許可拿經歷過失落二十年、最了解通縮的日本當借鏡。

物價無法上漲,深陷通縮

不可自拔 ……最近日

本的政策負責人常透露出這種無奈。然而,不只日本,景氣明顯趨緩的中國正對全世界輸出通縮,且不論是韓國或歐洲,都看得到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當時景象。全球正邁入「同步通縮時代」。

鋼鐵業,陸店家憂滯銷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號稱全中國最大的鋼鐵市場「樂從鋼鐵世界」,這個大到難以徒步走一圈的腹地中,有為數眾多的商店銷售各種鋼材,《日經Busincss)訪問了其中一家商店燦豐鋼材。

代表受訪的何如華自豪的

說:「在中國各地賣鋼材的業者都會來這裡採購。」然而,他的表情中卻帶著一絲落寞,店門口堆積如山的鋼材,正好說明了他的擔憂。

中國每年可生產約十二億噸粗鋼,但二。一五年只產出八億噸,僅總產能ZT二分之二.

然而中國內需只有六億噸,經濟退燒影響鋼材需求,供給過剩看來是無法解決的課題。

於是,中國把多餘鋼材低價傾銷到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去年出口量首度突破一億噸,衝擊到各國鋼鐵廠的營運,甚至有國家不得不祭出因應對策。

例如,韓國浦項鋼鐵(Posco)成立以來首度出現虧損,韓國鋼材商社人士表示:「鋼鐵是韓國主力產業之一,卻深受中國傾銷影響,大家對未來都憂心仲仲。」印度塔塔鋼鐵(Tata Steel)也宣布,將出售二〇〇七年收購英國及荷蘭的柯以斯集團時取得的英國事業。越南政府則決定自三月起,針對棒鋼等半成品,啟動臨時緊急進口限制措施。

家具業,義木工還不起貸款籠罩全球的通縮陰影,並不只來自中國的鋼鐵業。

從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大城米蘭,開車向南約兩小時,即可抵達位於利古里亞海旁的小鎮基亞瓦里(Chiavari),在此地生產木工家具超過五十

年的迪爾貝奇歐

(Michele Delvecchio)

咸慨的說:「再這

樣下去,公司很難撐了。」自古以來,基亞

瓦里一帶就是知名

的木工家具產地,過去,這裡集聚了數百家中小企業,

商品甚至出貨給

Cassina等義大利知名高級家具品牌。

二〇〇〇年代後

期,情況有所轉變,

因為中國的廉價商

品開始大舉叩關,此地的公司逐步被低價潮流吞噬,業績惡化。最致命的一擊就是二〇一〇年發生的歐元危機,來自海外的訂單銳減,基亞瓦里一帶體質不佳的中小企業陸續宣告破產,從超過百家的工廠,沒落到現在只剩幾家。

迪爾貝奇歐的工房在景氣好時向銀行借來的款項也不知該如何清償,無法借新債還舊債,現在已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再看看銀行的財務狀況,就可發現這並不是迪爾貝奇歐一個人的問題。截至二〇一五年六月,義大利的銀行呆帳高達三干五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兆元),約占總貸款金額的一八%,義大利是歐洲僅次於德、法的經濟大國,但呆帳水準卻已達危險水域。

事實上,義大利的困境和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幾乎相同,金融機構呆帳比率極高,融資能力欠佳;泡沫經濟期間每年約有六千家公司破產,泡沫經濟破滅後暴增到近兩萬家,「惜貸」、「抽銀根」等名詞都是這個時期下的產物。

瑞穗總合研究所倫敦事務所所長山本康雄說:「義大利現在發生的現象,讓我聯想到二〇〇〇年代初期的日本。」餐飲業,輯廉價咖啡崛起從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到二〇一五年十月,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寫下連續十一個月不到一%的紀錄,目前雖然情況稍好轉,通縮陰霾仍揮之不去。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去年韓國有家展店快速的咖啡店崛起,那就是「Paik's Coffee」。

這家店是韓國當紅主廚白鐘元所開,一時蔚為話題,商標上還印著他的Q版人像。不過該店的賣點並不在此,而是價格盥分量。

一進入店內,印著兩杯不同尺寸冰咖啡的海報映入眼簾,大杯上寫著「十五公分大容量」,小杯上寫著「九.五公分標準容量」,強調「本店的咖啡容量比其他店更多」。

最便宜的熱美武咖啡只要

一千五百韓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五元),不到星巴克定價的一半。

除了Paik's Coffee,其他主打低價的新鮮果汁專賣店也快速竄起。此外,日本大創產業和韓國當地企業合資的平價生活用品商店「Daiso」,營收也突破一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成長快速。

韓國咖啡和果汁店的低價競爭,就如同二〇〇〇年代日本牛丼連鎖店之問的削價競爭,在韓國連鎖家電量販店工作的白寅秀說:「我覺得韓國和日本一樣,對價格敏慼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了。」韓國媒體則開始稱這種現象為「日本化」。

火車頭美國,也陷成長停滯遲遲無法找到解方的全球通縮隱憂,也籠罩在號稱通縮絕緣體的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身上。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H.Summers)說:「全球正面臨長期停滯。」根據之一就是美國自然利率的變化。

所謂自然利率,就是讓投資和儲蓄均衡的實質利率,一般認為和潛在成長率幾乎相同。

自然利率下滑,表示值得投資的標的,亦即需求減少,也就代表潛在成長率下滑。法銀巴黎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河野龍太郎指出:「已開發國家和中國步入少子高齡化的結果,導致全球的潛在成長率下滑。」二〇一二年十二月誕生的安倍政權,為跳脫通縮泥淖,祭出了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的「安倍三箭」,讓就業環境大幅改善;但二〇一四年四月提高消費稅後,日本人消費力道不振,加上今年初以來日圓升值,這個「日本株武會社」是否還能維持獲利成長,有待考驗。安倍經濟學雖不能說是脫離通縮的最有效對策,但各國政府因應通縮中的全球經濟所祭出的各種政策,卻幾乎都跟安倍經濟學雷同。

特殊論點:學習喜愛停滯

今年三月美國外交、國際

政治專業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專題討論如何因應長期停滯,其中刊登了美國投資家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 一篇與眾不同的論文,題目是「學習喜愛停滯」,文中有以下一段話:「通縮和低需求雖可能抑制成長,卻不一定有損繁榮。我想日本對此應該有親身體驗和理解吧。」歸根究柢,卡拉貝爾想說的是,全世界都應該向最了解通縮的日本學習。面對接下來的低需求時代,企業該如何備戰?或許可參考挺過泡沫經濟破滅後「失落的二十年」的日本企業。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9

活用3存摺 小資女年存百萬 拚搏大利》沒有高薪、富爸爸 戴憶雯靠理財脫貧

2016-05-23  TWM

當多數大學同學還在感慨「三十歲存百萬太難」時, 二十八歲的戴憶雯已從每年「多存五十萬」進階到「多攢百萬」。 她靠著三本存摺,修鍊「掙大利」的養錢方程式,如今輕鬆笑擁千萬宅。

三十歲前買房,每年多存百萬,一直是我的目標,現在都一一實現了……。」戴憶雯今年二十八歲,老家在宜蘭務農,從小就嘗盡窮滋味,「想賺大錢、買大房子」一直以來都是她的夢想,在暢銷書《你的夢想就是最棒的存錢筒》曾經提到:「別把致富當成夢想,要為夢想而勇於致富,然後你就會存到錢!」存本事,投資自己補教老師轉業務 挑戰高薪不設限如果說,努力開源與強迫儲蓄,是戴憶雯累積財富的第一步,那麼購屋、買基金,則是她致富方程式的下一步。

相較戴憶雯的大學同學多數還在感慨「月薪二萬八,三十歲存百萬太難」時,她已經從每年「多存五十萬元」進階到「多攢百萬元」。「我從大二開始就意識到,唯有先提高工作收入,才有投資的本錢,加速累積財富。」因此,她從大二開始兼職家教並在補習班教課,透過記帳、控管開銷、制定年度理財目標。她買美元保單強迫儲蓄,用基金理財加速獲利,開啟了她追求「大利」序曲。

分析戴憶雯「小錢變大利」的養錢方程式,可歸功於三本存摺,分別用來:存本事、存好房、存基金。她認為,「存本事」的當務之急是要投資自己,想辦法增加工作收入,當薪資凍漲時,就該思考要做什麼努力,才能突破。

大學畢業後,戴憶雯當了兩年的英文補習班老師,平均月薪五萬五千元,她先是花了兩年的時間透過記帳、編列年度預算與理財目標,除了本薪,透過假日兼職工作、基金理財,攢到一三○萬元。

存好房,資產躍進低利買房賺租金 市值另賺三百萬為了達到「每年多存百萬」目標,戴憶雯開始思索提高收入的各種可能,她從教職轉戰保險業,每年花三萬至五萬元投資自己的理財專業,包括行銷、財稅等課程,年薪從第一年的一百萬元,跳升到第二年的二百萬元。

第二就是存好房,善用低利槓桿買自住宅,讓資產三年激增三百萬元。戴憶雯在兩年多前以一八○萬元頭期款,在台中買下當時市值九百萬元、五層樓的透天厝。她透過軍人老公的低利貸款優惠與五十萬元資助;加上哥哥是現成房客,巧妙減輕購屋負擔。現在她從每月薪資撥出二萬六千元,用於購屋存摺扣房貸,對照如今市值一千二百萬元來看,帳面增值三百萬元,成了她資產大躍進的利器。

存基金,賺趨勢財定期定額當存錢 伺機單筆搶多頭至於第三本理財存摺,主要是做基金投資,也就是她口中的「小池塘」。為了讓「小池塘變大」,她計畫定期定額的「儲蓄複利財」為主,伺機單筆投資的「趨勢投資財」為輔。她認為定期定額買基金是「存錢」,單筆進場的風險較高,必須做更多投資功課才能提高勝率。

在定期定額方面,以「停利不停損」的方式操作,以一○%至一五%做停利。至於單筆投資方面,會在多頭趨勢明確時,伺機進場,並以一○%作為停損點。

比方說,二○一四年看好陸股多頭行情,買進滬深三百基金,獲利五成出場,賺的就是明確的「趨勢投資財」;而每月定期定額五千元加碼富達德國基金,期間長達五年,當報酬率到一五%就贖回再重扣,賺的就是「儲蓄複利財」。目前全球市場震盪,會以歐美股票型基金作為定期定額投資標的,直到多頭趨勢明顯時,才會考慮單筆進場。

不過,認真的戴憶雯認為自己在基金投資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所以我每天都會在睡前花三十分鐘至一小時,閱讀財經相關的資訊,提升自己投資觀察的嗅覺。」誰說小資女翻身很困難?從戴憶雯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年輕人脫貧的典範。

「搏大利」3招

1.紀律儲蓄、挑戰高薪:制定年度理財計畫,收入減儲蓄後才是開銷,持續理財存下第一個100萬,挑戰高薪不設限。

2.借低利錢、買投報率高的房子:30歲前買自住好宅,3年房價增值300萬元。

3.挑好基金賺15%就出場:定期定額停利不停損,賺10至15%就停利重新扣款;單筆投資嚴守10%停損點。

戴憶雯

出生:1988年

現職:中國人壽業務襄理

經歷:補習班英文老師

學歷:弘光科大應用英語系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6

銀行壞帳占GDP1/4,骨牌效應指向脫歐? 歐元區下個未爆彈:義大利

2016-07-18  TCW

英國脫歐震撼持續,義大利十二兆銀行壞帳也暗藏危機,一旦人民被銀行倒債,千萬張義國選票恐再次煽起脫歐野火。

全球最老的銀行,將成為全球最新的麻煩,這是義大利銀行西雅那(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這家已有近五百五十年歷史的銀行,近來壞帳攀高、股價暴跌,不僅反映義大利銀行業的危機,也是歐盟與全球市場下個未爆彈。

義大利銀行壞帳占該國GDP四分之一,其放款有一七%是壞帳,美國銀行業在金融危機高峰時也不過五%,該問題成為近來市場最擔憂的危機。除第三大銀行西雅那外,義大利資產最大的銀行聯合信貸(UniCredit)等大型銀行今年以來股價持續探底,義大利證券監管機構Consob已禁止做空西雅那銀行股票三個月。「若不如此,該銀行股價恐要跌破○.一歐元(目前約○.三歐元)。」一家歐洲對沖基金經理如是說。

保護政策,種下135%負債率義大利銀行業的危機,源自政府保護與管制。政策保護下,義大利銀行一直免於外國競爭、購併或裁員,其放款標準寬鬆。金融海嘯後,義大利銀行累積大量無法回收的貸款,它們寬延償還期限,期望日後經濟復甦與拍賣抵押品來暫度難關。

然而義大利經濟始終未見起色,去年該國GDP和十年前相比幾乎零成長,此外企業破產須走的法庭程序長達八年——歐盟平均為三年,義大利銀行因此很難把手上抵押品賣到好價錢以彌補壞帳。

為拯救銀行業,義大利當

局成立一個名為「亞特蘭

提」 (Atlantc)的基金,買下銀行不良貸款。不過該基金規模只有四十億至六十億歐元,和義大利整體銀行業三千六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二兆八千七百億元)壞帳相比,是杯水車薪。如今義大利政府債務達GDP一三五%,已無餘力舉債擴大投入。

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 因此向歐盟求援

四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

一兆四千三百億元)注資,但道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反對。梅克爾堅持義大利銀行須遵守歐盟新規定:銀行出現危機,須先由債權人承擔損失,才能獲政府紆困。

梅克爾稱:「我們(對這些規定)付出過大量心血,不能每兩年就全部砍掉重來。」若義大利遵守歐盟規定,一般民眾將遭衝擊。別國銀行債券多由法人機構持有,但在義大利獨特稅制下,散戶持有該國銀行債券比率高達四五%。

按歐盟「債主先認賠,政府後金援」新規定,義大利銀行的債權人須先承擔損失,這意味著散戶手上債券將淪為廢紙。

去年義大利有四家小型銀

行,超過十萬名投資者的投資泡湯,不少人畢生積蓄一夕蒸發。去年十二月義大利一名退休人士投資此類銀行,虧損十一萬歐元後自殺,引起軒然大波。

憲法公投,恐成脫歐引信據聯合信貸研究(Unicredit Research)經濟學家尼爾森(Erik Nielsen)數據,過去五年義大利銀行股東權益報酬率每年平均不到二%,「既不足以打銷壞帳,亦無法吸引新資本。」英國脫歐後,歐洲央行維持低利率,義大利銀行獲利難有起色,壞帳危機更難化解。

更大隱憂在於,此問題可能演變為歐元區危機。義大利總理倫齊將在十月推動憲法公投,主要針對他的政治改革:上議院議員由三百一十五名減為一百名、限制上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倫齊稱若公投未過,他將辭去總理。

歐洲媒體研究(Euromedia Research)七月初對一千名義大利民眾調查,三四%民眾反對倫齊的公投提案:支持者不到三成(二八.九%),另有近兩成未表態。若壞帳損及一股民眾,其不滿

情緒將反映在

這次公投,倫

齊總理之位難

保,當前聲勢

極盛、主張推

動義大利版

脫歐公投的

「五星運動

黨」(Five Star Movement)有可能躍上政壇。日前該黨候選人當選羅馬首位女市長,被視為民眾對倫齊投下不信任票。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傅德漢(Tina Fordham)稱,義大利憲法公投是「英國脫歐以外最大風險」。

義大利銀行壞帳成市場最新隱憂,大量游資因此湧向日圓、債券及黃金避險。財經頻道CNB引述瑞士亞洲資本(Swiss Asia Capital)首席投資長凱納(Juerg Kiener)稱,在全球公債殖利率低至負數的背景下,未來十八個月金價可能會觸及歷史新高。未來市場疑慮一日未解,這類避險資產將是投資人持續追逐的標的。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