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坑,叫中糧系。
來源 | 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文 | 面包財經
因旗下公司雅士利和現代牧業巨額虧損,在港股主板上市的蒙牛乳業去年曾出現7.5億的巨額賬面虧損。今年上半年,蒙牛業績恢複增長,利潤同比上漲4.7%。資本市場反應亦正面,公布業績次日,股價高開,收盤上漲5.42%。
但利潤增長難掩痼疾,蒙牛耗費巨資入股的現代牧業和雅士利仍然巨額虧損。更為嚴峻的是:蒙牛不僅營收被伊利大幅超越,當前利潤也僅為伊利的約三分之一,市值也只相當於伊利的四成左右。
中國乳制品市場蒙牛伊利雙雄對峙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但在中糧入主蒙牛八年之後,從市值和利潤的角度來觀察:雙寡頭對峙似乎正向單寡頭獨強的局面演進。
事實上,中糧系的上市公司正成為很多投資者套牢的深坑。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四家中糧系公司股價無一例外地都在下跌。在港股上市的七家中糧系公司,除了大悅城之外,集體跑輸大盤。
中糧執掌之下的蒙牛,真的會掉隊嗎?
雙寡頭要變單寡頭?蒙牛利潤只有伊利三分之一
蒙牛公布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94.65億,同比上漲8.1%;凈利潤為11.28億,同比上升4.7%。業績看似不錯,但與同期伊利相比差距相當明顯。今年上半年,伊利凈利潤為33.64億,蒙牛的凈利潤只相當於伊利的33.53%。
伊利和蒙牛的雙雄對峙,是最近十多年中國乳制品市場的基本競爭格局。蒙牛成立於1999年,創始人牛根生原是伊利集團副總裁。1999年伊利總營收已高達3.55億,蒙牛的營收只有4000萬,還不到伊利的零頭。
但到2007年,蒙牛營收就已超過伊利,並成為首家營收邁過200億元大關的中國乳企。當年蒙牛的營收達到213億,而伊利僅為193億。
那時蒙牛在液態奶上的優勢更為明顯,據尼爾森數據:當時蒙牛的液態奶市場占有率達到40.7%,而其它兩名競爭者總共才占28.1%。
但是,隨後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給整個中國乳業市場致命的打擊,蒙牛因為有業績對賭在身,面臨被外資控盤的局面。
2009年7月,中糧以30.58億港元的代價增持了蒙牛11.13%的股份。增持後,中糧持股比例達到20.3%,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從股權結構上,蒙牛實際上已經成為帶有國企色彩的上市公司,但牛根生仍然擔任公司主席。
2011年,牛根生辭去蒙牛董事會主席職務,這標誌著蒙牛正式進入中糧系主政的階段。也就是在這一年,蒙牛的總營收重新被伊利超過,且差距也有越拉越大的趨勢。
下圖為面包財經根據財報繪制的蒙牛與伊利營收走勢對比:
不只是營收,蒙牛的一些優勢產品,市場份額也被伊利趕超。以白奶市場為例,白奶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細分市場。據興業證券研報,伊利的白奶市場份額從2012年起超過蒙牛後,一直占據市場首位;在基礎白奶市場,2016年伊利市場份額已達到37%,而蒙牛僅為28%。
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蒙牛與伊利的此消彼長,與雙方的股權架構變化有很大關系。原本被貼上民企乳業巨頭標簽的蒙牛,在後牛根生時代,已經成為典型的職業經理人治理結構。
蒙牛自中糧入住後,前五大股東均為機構持股,截至2016年底,其持股比例超過50%;但其高管團隊合計持股卻僅為0.5%左右,帶有明顯的職業經理人治理特征。
而伊利的最大股東持股不足10%,前十大股東持股僅為30%左右,伊利高管持股比例則接近8%,其高管團隊與公司利益高度綁定。
蒙牛投資屢現敗筆:巨資入股雅士利和現代牧業卻持續失血
最近幾年,蒙牛通過收購和參股進軍產業上遊的奶牛養殖和奶粉業務,入股現代牧業和雅士利。並表帶來的收入增加,部分掩蓋了蒙牛與伊利在主打產品上營收差距擴大的趨勢。
但這兩家被投資的公司,正陷入巨額虧損的困境。今年上半年,蒙牛應占聯營公司虧損為3.54億,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29.51%。
蒙牛持股比例超過一半的雅士利(蒙牛持有雅士利51 %的股份),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0.05億,同比下跌15.7%,虧損1.22億。2016年雅士利就曾出現過3.2億的巨額虧損。
2013年6月,蒙牛以約114億港元向雅士利發出全面收購要約,但此後雅士利的業績開始大幅下滑。2016年雅士利營收僅為2013年的六成。下圖為面包財經根據財報繪制的雅士利總營收與凈利潤:
更值得關註的是,雅士利2016年的營收還部分包括了多美滋等收購來的業務。2016年雅士利以10.27億的代價購多美滋。這次收購產生了7.18億商譽,如果在未來幾年,多美滋業績持續低迷,則雅士利很可能要面臨商譽減值的壓力,這無疑又將波及蒙牛。
主要經營奶牛養殖的現代牧業,情況同樣不樂觀。今年上半年總營收為23.53億,同比上漲5.17%;但虧損額高達6.66億,虧損額擴大17.78%。
今年1月,蒙牛宣布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耗資約19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15.7%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其持有現代牧業已發行總股本的37.7%,觸發有條件強制性現金要約。截至今年3月底,要約完成後,蒙牛共持有現代牧業61.3%的股份。
不過,在今年8月6日,蒙牛又發布公告稱:擬以每股1.38港元,共計4140萬港元的價格出售現代牧業0.49%的股份,擬用出售款償還若幹現有債務。僅過半年多,蒙牛就打七折出售現代牧業股權。
中糧系成投資者深坑:買入蒙牛三年無法解套
蒙牛公布上半年業績後,其股價出現上漲。但今年以來,蒙牛的股價其實是跑輸大盤的。年初至今,恒生指數上漲超過27%,而蒙牛上漲了約23%。
截止今年8月底,蒙牛的總市值為71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605億元,伊利股份總市值為1418億元;伊利的總市值相當於蒙牛的2.34倍。
而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前的2007年8月底,伊利的總市值為175億,蒙牛為353億元,蒙牛市值幾乎相當於伊利的兩倍。
在經歷三聚氰胺事件打擊後蒙牛和伊利股價均大幅下挫。但10年之後,伊利市值較事件之前增長了7.1倍,蒙牛則只增長了0.71倍。如果考慮到在這期間,蒙牛經歷了股份配售和供股權行使,導致股本擴大,實際上蒙牛在這期間的複權股價漲幅僅為33%,而同期伊利則大漲了4.61倍。
沒有比對就沒有傷害,直接拉蒙牛和伊利過去十年的股價走勢圖,不知道憧憬著與蒙牛長相廝守的港股投資者心里陰影面積有多大(前者為蒙牛乳業,後者為伊利股份):
不只是蒙牛,中糧系旗下的上市公司,除大悅城今年上半年股價表現不錯外,剩余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均較為低迷。
去年11月初在港股上市的中糧肉食,甚至跌破的發行價。中糧肉食IPO價格為2港元,8月31日收盤價僅為1.57港元。
當前恒生指數徘徊在28000點附近,距離2015年股災爆發前的高位只有一步之遙,接近滿血複活,但中糧系各家公司的股價仍在谷底。下圖是2015年4月30日(股災爆發前一個月)與今年8月31日,中糧系各公司股價表現。
事實上,不只是在港股,中糧系在A股也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糧糖業、中糧生化、中糧地產、酒鬼酒)。年初至今,除了酒鬼酒之外均有明顯下跌;其中,中糧糖業跌幅超過18%。
沒被三聚氰胺打到的蒙牛,是否真的要在中糧入主和“職業經理人”們的執掌下,丟掉乳業雙寡頭的地位?
伊利股份4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長潘剛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在國外接受治療。在治療及恢複期間,公司董事長潘剛正常主持公司相關工作,履行相應的職責。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此前伊利發布聲明稱,關於個別媒體發布了針對伊利集團及潘剛的謠言文章,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形象和潘剛的個人聲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謠言發布後伊利集團立即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進行匯報並報警。截至目前,警方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伊利方面還表示,潘剛出國接受治療一事,在內蒙古自治區和伊利集團是公開信息。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一公開信息編造出“被帶走協助調查”等一系列謠言,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謠言的散布給伊利集團帶來了幹擾和影響。
3月26日謠言出現當天,伊利股份盤中價格振幅達8.95%,較當日最高市值蒸發131.9億元。
7日深夜,伊利集團通過官網,對近期圍繞伊利董事長潘剛的傳言進行正式聲明,稱潘剛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目前尚在國外進行治療恢複,這一信息在自治區和公司內部屬於公開信息。
而此前潘剛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邀請,計劃出席2018年年會並參加重要活動,但由於近日身體仍在治療恢複中,因此無法出席此次活動,已與主辦方進行溝通。
聲明顯示,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造成身體嚴重透支,導致各種癥狀持續加重,潘剛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在國內治療一段時間後,決定出國接受治療,並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黨委政府進行了匯報溝通,現正在治療恢複過程中。潘剛在國外治療期間,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通過電話等多種形式詢問了解病情及治療情況,給予了充分的關心和慰問。
公開資料顯示,主動脈縮窄屬於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其主要病變是主動脈局限性短段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致主動脈血流障礙。
聲明稱,在治療恢複期間,潘剛始終堅持工作,通過各種方式主持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良好。
同時聲明稱,近期,關於個別媒體發布了針對伊利集團及潘剛的謠言文章,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形象和潘剛的個人聲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謠言發布後伊利集團立即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進行匯報並報警。截至目前,警方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伊利方面指出,潘剛出國接受治療一事,在內蒙古自治區和伊利集團是公開信息。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一公開信息編造出“被帶走協助調查”等一系列謠言,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謠言的散布給伊利集團帶來了幹擾和影響,3月26日謠言出現當天,伊利股份盤中價格振幅達8.95%,較當日最高市值蒸發131.9億元,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了損失。對此,伊利集團將堅決依法維權,維護各相關方的利益。
附:伊利集團聲明全文
近期,關於個別媒體發布了針對伊利集團及潘剛董事長的謠言文章,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形象和潘剛董事長的個人聲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伊利集團做出如下聲明:
一、在謠言發布後伊利集團立即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進行匯報並報警。截至目前,警方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在嫌疑人家中發現大量作案證據。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警方為證實潘剛董事長“被有關部門帶走並被要求協助調查”是謠言,專門查證了潘剛董事長3月26日的行程,通過詳細完整的就診過程記錄確認當天潘剛董事長正在醫院就醫。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二、本著對消費者、投資者、牧場及其他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和企業員工等利益相關方負責任的態度,伊利集團在謠言出現後第一時間發布了公告進行澄清。
三、多年來,伊利集團在潘剛董事長的帶領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連續位居全球乳業8強、蟬聯亞洲乳業第一。為了企業的發展,潘剛董事長二十幾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因為潘剛董事長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造成身體嚴重透支,導致各種癥狀持續加重,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在國內治療一段時間後,在各級領導、家人和公司同事的勸說下決定出國接受治療,並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黨委政府進行了匯報溝通,現正在治療恢複過程中。潘剛董事長在國外治療期間,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通過電話等多種形式詢問了解病情及治療情況,給予了充分的關心和慰問。
前一段時間,潘剛董事長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邀請,計劃出席2018年年會並參加重要活動,但由於近日身體仍在治療恢複中,因此無法出席此次活動,已與主辦方進行溝通。
在治療恢複期間,潘剛董事長始終堅持工作,通過各種方式主持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良好。
四、潘剛董事長出國接受治療一事,在內蒙古自治區和伊利集團是公開信息。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一公開信息顛倒黑白、扭曲事實,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地編造出“被帶走協助調查”等一系列謠言,並選擇在伊利股價處於高位的時期散布謠言並炒熱,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迅速形成社會熱點。謠言的散布給伊利集團帶來了幹擾和影響,3月26日謠言出現當天,伊利股份盤中價格振幅達8.95%,較當日最高市值蒸發131.9億元,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了損失。對此,伊利集團將堅決依法維權,維護各相關方的利益。
謠言止於智者。感謝黨和政府對伊利集團的關心和幫助,感謝廣大投資者、媒體和媒體人、社會各界對伊利集團的信任和支持。伊利集團及現任管理層一直行走於陽光之下,我們呼籲嚴懲造謠者,不傳謠不信謠,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營造良好健康的輿論環境。
未來在潘剛董事長的帶領下,伊利集團將繼續堅守“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用更好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在邁向全球乳業五強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4月7日晚間,伊利官網發布聲明顯示,前一段時間,伊利董事長潘剛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邀請,計劃出席2018年年會並參加重要活動,但由於近日身體仍在治療恢複中,因此無法出席此次活動,已與主辦方進行溝通。在治療恢複期間,潘剛董事長始終堅持工作,通過各種方式主持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良好。
聲明稱,潘剛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造成身體嚴重透支,導致各種癥狀持續加重,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在國內治療一段時間後,在各級領導、家人和公司同事的勸說下決定出國接受治療,並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黨委政府進行了匯報溝通,現正在治療恢複過程中。
聲明稱,近期,關於個別媒體發布了針對伊利集團及潘剛的謠言文章,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形象和潘剛的個人聲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謠言發布後伊利集團立即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進行匯報並報警。截至目前,警方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在嫌疑人家中發現大量作案證據。
聲明全文如下:
近期,關於個別媒體發布了針對伊利集團及潘剛董事長的謠言文章,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形象和潘剛董事長的個人聲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伊利集團做出如下聲明:
一、在謠言發布後伊利集團立即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進行匯報並報警。截至目前,警方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在嫌疑人家中發現大量作案證據。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警方為證實潘剛董事長“被有關部門帶走並被要求協助調查”是謠言,專門查證了潘剛董事長3月26日的行程,通過詳細完整的就診過程記錄確認當天潘剛董事長正在醫院就醫。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二、本著對消費者、投資者、牧場及其他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和企業員工等利益相關方負責任的態度,伊利集團在謠言出現後第一時間發布了公告進行澄清。
三、多年來,伊利集團在潘剛董事長的帶領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連續位居全球乳業8強、蟬聯亞洲乳業第一。為了企業的發展,潘剛董事長二十幾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因為潘剛董事長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由於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造成身體嚴重透支,導致各種癥狀持續加重,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在國內治療一段時間後,在各級領導、家人和公司同事的勸說下決定出國接受治療,並向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黨委政府進行了匯報溝通,現正在治療恢複過程中。潘剛董事長在國外治療期間,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通過電話等多種形式詢問了解病情及治療情況,給予了充分的關心和慰問。
前一段時間,潘剛董事長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邀請,計劃出席2018年年會並參加重要活動,但由於近日身體仍在治療恢複中,因此無法出席此次活動,已與主辦方進行溝通。
在治療恢複期間,潘剛董事長始終堅持工作,通過各種方式主持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良好。
四、潘剛董事長出國接受治療一事,在內蒙古自治區和伊利集團是公開信息。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一公開信息顛倒黑白、扭曲事實,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地編造出“被帶走協助調查”等一系列謠言,並選擇在伊利股價處於高位的時期散布謠言並炒熱,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迅速形成社會熱點。謠言的散布給伊利集團帶來了幹擾和影響,3月26日謠言出現當天,伊利股份盤中價格振幅達8.95%,較當日最高市值蒸發131.9億元,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了損失。對此,伊利集團將堅決依法維權,維護各相關方的利益。
謠言止於智者。感謝黨和政府對伊利集團的關心和幫助,感謝廣大投資者、媒體和媒體人、社會各界對伊利集團的信任和支持。伊利集團及現任管理層一直行走於陽光之下,我們呼籲嚴懲造謠者,不傳謠不信謠,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營造良好健康的輿論環境。
未來在潘剛董事長的帶領下,伊利集團將繼續堅守“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用更好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在邁向全球乳業五強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4月7日
2017年3月以來的乳制品消費複蘇讓下遊乳企收獲頗豐。
4月26日深夜,伊利股份(600887.SH)公布了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一季報,數據顯示, 2017年伊利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8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凈利潤60億元。這一增速也較去年同期明顯提速,2016年,伊利收入606.1億元,同比增長0.41%。記者註意到,在目前大部分乳企年報都已公布,全國性乳企和區域乳企業績都迎來快速增長,並較上一年明顯提速。
主營業務方面,伊利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四大業務板塊全線增長。
其中,伊利的核心業務液態奶板塊收入為557.7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長主要來自於銷量的上升,增加收入55.4億元,核心產品常溫酸奶安慕希銷售129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200%。而經過重新調整之後的奶粉業務板塊也重新恢複增長,2017年收入64.3億元,較上期增加近10億元銷售,同比增長17.8%;冷飲板塊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4.1億元,增幅10%,增長則主要來自於產品結構調整,增加收入3.6億元。
當日伊利也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一季度收入195.8億元,同比增長24.6%,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21.2%。在此基礎上,伊利也公布了新的增長預期,計劃在2018年實現收入770億元,利潤總額75億元。
記者註意到,在目前包括蒙牛乳業(02319.HK)、光明乳業(600597.SH)等主要乳企都已公布全年財務數據,2017年各企業業績均現明顯增長。
從數據上看,全國性乳企繼續拉大領跑的優勢,蒙牛乳業2017年收入為601.6億元,同比增長11.9%,凈利潤20.5億元。光明乳業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16.7億元,同比增長7.3%;凈利潤6.2億元,同比增長9.6%,企業增速均較上一年有明顯提速,並進一步拉大與第二梯隊的差距。
而在中高端低溫產品的幫助下,區域乳企的業績也有較大改觀,天潤乳業(600419.SH)2017年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41.7%;凈利潤為約1億元,同比增長26.6%;科迪乳業(002770.SZ)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53.9%,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增長43.6%;燕塘乳業(002732.SZ)2017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實現了同比增長12.4%和13.29%。
事實上,2017年,國內乳品加工行業面臨著原輔材料、能源、物流運輸等價格上漲,乳企的綜合成本控制壓力增大,乳企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長實為不易。
“乳企的高增長背後,創新產品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乳品市場的不斷細分和細分市場消費規模的逐步擴大,創新和高端產品符合此輪消費升級的特征,也給企業帶來了更高的銷售和利潤。
公告顯示,伊利產品中,“金典”“安慕希”“暢輕”等重點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45.7%;而去年推出的“安慕希常溫酸奶新品”“金領冠睿護嬰幼兒配方奶粉”“Joy Day 風味發酵乳”“巧樂茲綺炫脆層冰淇淋”為代表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約9.2%。
2017年蒙牛也加大了在酸奶和冰品業務的創新力度,酸奶業務推出6個產品系列15款低溫酸奶新產品;常溫酸奶方面也推出結合品牌宣傳的新包裝,全年酸奶業務收入174.5億元,同比增長17%。而冰激淩業務上,2017年,蒙牛冰激淩業務上推出42個新品,當年板塊收入25.1億元,同比增長15%。
而區域乳企則大多選擇推出中高端低溫類新品與全國乳企抗衡,比如新希望乳業的初心系列低溫酸奶等。
值得註意的是,此輪乳企的集體增長或更多受益於三四線以及農村市場。
伊利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達8.1%,高於城鎮居民2.2個百分點,有效帶動了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乳品消費增長。根據尼爾森零研數據,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同類產品零售額增速,成為拉動乳品消費規模增長的新引擎。
而國內乳企也加快了渠道下沈,爭奪低線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伊利在全國直控村級網點近53萬家,比上年提升了54%。而蒙牛乳業也在2017年加大了在細分市場、投資售點、趕集熱賣推廣、增加駐鎮理貨人員、布建鄉鎮門店店招形象等強化縣鎮村市場的滲透力度。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整個消費環境在回暖,消費信心也同步回升,相比之下,三四線市場的房貸等壓力較小,消費意願要高於一二線城市。而且長期以來,國內乳企大多都在爭奪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導致一二線市場整體飽和,隨著三四線和農村消費意願的提升,對於乳企來說都是新的機會。近兩年來,政府加大對下線市場雜牌和小品牌的清理,給品牌乳企擴張留下了市場空間。
近年來,一些網絡自媒體編造傳播經濟領域虛假信息事件時有發生。這些謠言以其較大傳播力和迷惑性,頻頻引發市場波動和公眾恐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究其原因,少數自媒體野蠻生長,以謠博名、以謠博利是根源。
“我投資了1800萬元,還背負了600萬元的外債,這個消息出來之後,沒有人願給我們貸款了。新生的小牛也不敢養,都給賣了。”4月29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面對記者,和林格爾縣盛樂鎮奶農王國興充滿憤慨。
3月26日,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讓與伊利公司相關的奶農、上下遊合作商、企業員工以及資本市場投資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剛本人書面報案後,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依法開展偵查,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誹謗罪將犯罪嫌疑人鄒光祥、劉成昆抓獲。目前檢察機關已依法對二人批準逮捕。
記者從公安機關了解到偵辦此案的經過。
謠言來源:影射伊利高層的“網絡小說”
“今晚我要寫篇短篇小說,超級重磅,大家敬請期待。”3月24日,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作者劉成昆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隨後幾天里,“天祿財經”公眾號發表了《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
這些文章暗示性、指向性特征十分明顯,讓看完文章的人直接把“小說”所指與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聯系在一起。
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作者鄒光祥看到劉成昆所寫的第一篇文章後,主動添加劉成昆的微信,詢問有關情況。劉成昆告訴鄒光祥:“他最近回來了,下了飛機在機場就被帶走去調查,最近剛回來,這兩天的事兒,所以我的消息有點滯後。”
3月26日上午,鄒光祥打電話向伊利公司求證,被告知是謠言後,他仍寫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或“失聯”》的文章稱:“光祥財經獲悉,潘剛已於近期回國,但很快被有關部門帶走並協助調查。”
文章發出後,伊利公司聯系鄒光祥,表示所發文章內容失實,請其刪除稿件。鄒光祥再次詢問劉成昆並得知劉並沒有直接證據後,依舊沒有刪除稿件。於是,潘剛被帶走調查的消息繼續在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大量轉發。
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長潘剛報案。潘剛在書面報案材料中寫道:“不實文章謠傳我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並‘失聯’的情況純屬捏造,惡意誹謗。”
伊利公司也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和公告辟謠,但仍難以阻止謠言的繼續傳播。
造謠傳謠:讓公眾號“火”起來以博取名利
據伊利公司對外發布的公告,董事長潘剛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正在國外接受治療。在潘剛本人的書面報案材料中,他也向公安機關提供了他於當地時間3月26日上午11︰16在美國取藥的書面證明,證明其當時未離開美國回國。公安機關核實,潘剛於2017年9月5日出境後,未有入境記錄。
4月30日,記者與潘剛視頻連線,他表示,“治病期間,正常的文件的審批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審批,一些重要的會議也通過電話、視頻參與。”
辦案人員先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劉成昆、鄒光祥進行傳訊。鄒光祥承認了其捏造了“潘剛被帶走接受調查”的消息,其信息來源正是劉成昆發布在微信公號“天祿財經”上的“小說”。
在“小說”開頭,劉成昆雖然標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勿將現實人物對號入座”,然而文章中“盤盤去美麗堅果國弗哈大學講課”“30歲就當了匈奴股份董事長”這些令人浮想聯翩的關聯詞語以及與潘剛本人的經歷高度相似的情節真的是完全虛構,純屬巧合嗎?
在警方依法提取的劉成昆手機存儲的聊天記錄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早在策劃“天祿財經”微信號時,劉成昆就與同行商量如何通過爆企業、老板“黑料”賺取“粉絲”和“廣告費”。
在商討涉及“伊利公司董事長外逃”的“新聞”時,劉成昆對該同行表示:“只能用小說的形式,信息源不紮實。”
“可以搞一個小說系列,不好寫還沒實錘的都用小說寫法寫,估計很快粉絲就有了。”
劉成昆第二篇文章《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發出後,面對影射伊利的質疑,劉成昆在微信中對某自媒體從業者說:“這個事不怕啊,反正我說是小說,再說了我又沒指名道姓。”
劉成昆到案後也承認,故事情節確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剛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眾的註意,做大公眾號,讓‘天祿財經’公眾號火起來後,我也可以成為社會名人,就有人給我投資廣告了,這是我的贏利點。”
自媒體非“法外之地”:情節嚴重將追究刑責
“造成這個局面我覺得很痛心,很後悔,也很害怕。我向伊利公司員工、奶農、經銷商道歉。”看到其散布的虛假信息已然造成的嚴重後果,劉成昆後悔不叠。
依據我國刑法,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多為自訴,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罪適用公訴程序除外。劉成昆和鄒光祥的行為是否適用於公訴程序?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應當認定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北京通達法正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顯示,鄒光祥在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發布的文章,點擊數達574.5萬次;劉成昆在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發布的3篇文章,點擊數達10993次。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關部門提供的證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較前一交易日減少60.78億元。
“根據相關證據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符合誹謗的構成要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檢察官邢浩宇說,“誹謗信息被大量轉發,混淆視聽,蠱惑群眾,對整個市場造成惡劣影響,適用公訴程序。”
對於劉成昆在文章中聲明內容純屬虛構是否影響其行為構成誹謗,邢浩宇表示,根據相關法律,行為人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被誹謗人的姓名,但從誹謗的內容足以推知被誹謗人明確身份的,可以認定為誹謗。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還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擾。2018年3月8日,“中國資訊報道”網站刊登一篇題為《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如此欺壓奶農,誰來保護弱勢奶農利益訴求》的文章,兩天內被70多家網站轉載,點擊量1萬余次,此文與事實嚴重不符,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接到報案後,呼和浩特公安機關依法立案,經偵查鎖定蘇某某、陳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查明,伊利公司曾發現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為、影響奶品安全,要求後者關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賠400萬元未果後,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實文章,並且經蘇某某、陳某某、郭某、侯某某等人,有償發帖,借此進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賠1600萬元。
經偵查,公安機關還發現,長期以來,蘇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網站及其他有密切聯系的網站,以收費發帖、刪帖非法牟利;陳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網站發帖非法牟利;侯某某供認,其長期從事有償發帖刪帖,非法獲利約10萬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公安機關表示,利用網絡散布虛假信息,特別是圖一己之利損害公共利益,擾亂正常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社會危害性極大。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對利用網絡從事非法活動的違法犯罪人員,公安機關將依法懲處。
5月31日,伊利股份盤中一度漲停,截至發稿,伊利股份漲9.67%,報30.95元/股。伊利股份今日召開2017年度股東大會,根據現場傳來的視頻,公司董事長潘剛出現在股東大會現場。
根據伊利股份此前披露,本次年度股東大會定於5月31日14時00分召開,審議《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及摘要》、《公司2017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公司關於聘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公司2018年度財務及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及確定其報酬的議案》等事項。
此前,因“伊利董事長被帶走協助調查”傳聞,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長潘剛,一度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隨後伊利公司及潘剛報案,呼和浩特警方立案偵查。據呼和浩特警方,涉嫌誹謗罪的劉某某、鄒某某已被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劉某某以小說形式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影射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鄒某某在被伊利公司工作人員告知潘剛被調查系謠言後,仍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稱潘剛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警方表示,虛假信息被大量轉發、評論,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工作、營業等社會秩序。
4月29日,伊利公司副總裁徐克代表公司再次聲明,公司董事長潘剛因患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在國外接受治療,在治療及恢複期間,正常主持公司相關工作,履行相應的職責,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伊利股份2017年報顯示,2017年伊利營業總收入680.58億元,同比上升12.29%;凈利潤達60.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9%,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99 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01億元,同比增長5.99%。綜合市場占有率20.5%,同比上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