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院:汽車消費騙貸突出 案件還原事實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03/1167563.html

_____2017-11-03___94656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

北京市三中院近日就汽車消費虛假騙貸案件情況召開了新聞通報會,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審理的該類案件的基本情況及典型案例進行通報。

據了解,汽車消費虛假騙貸案件具體有三個類型,冒用他人身份騙取貸款型,包括冒用前員工身份、前夫妻關系、鄰居朋友關系、陌生人身份等情形;汽車經銷商內部工作人員涉嫌惡意騙貸型;騙貸行為人構成刑事犯罪型。據了解,近兩年三中院審結涉汽車消費虛假騙貸再審案件共計27件,其中有14件均被提起再審,占全部提審案件的一成多,上述案件進入再審程序後,均被裁定撤銷生效判決。

三中院副院長張美欣表示,汽車消費貸款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越來越被社會民眾所接受,但隨之產生的糾紛也大量進入司法程序,其中冒用他人名義、偽造他人簽字、提供虛假材料、虛構個人身份、作出虛假陳述等騙貸情況尤為突出。

張美欣副院長介紹到,汽車消費虛假騙貸案件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再審申請的主體和訴求基本相同,再審申請人多主張不認識購車人,對於貸款合同及原審訴訟過程均不知悉,及至執行階段才得知涉訴情況;二是因惡意騙貸人提供信息不真實,導致原審法院無法進行有效送達而缺席審判,再審申請人在原審程序中失去陳述和申辯權利。三是案件事實還原存在困難,此類案件中汽車金融公司的應訴人員和再審申請人對涉案貸款合同的實際簽訂過程基本不知情,導致法院在查明事實時存在一定難度。

三中院審監庭庭長饒亞東就積極完善針對此類案件的應對機制予以介紹,一是從法院司法裁判層面,嚴格審理尺度,窮盡送達方式,全面查明事實,警惕虛假騙貸。二是從汽車銷售行政管理層面,及時發出司法建議,建議汽車經銷商及相關單位恪守誠信經營宗旨,做到有序經營。三是從金融機構監管層面,及時作出風險提示,提示汽車金融公司及相關行政主管單位強化風控管理,對市場中出現的類似問題及時加以制止。四是通過法制宣傳、以案釋法等方式,強化正面引導和社會輿論宣傳,增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30

中國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汽車關稅是迫於美國壓力?看事實

實打實的舉措和表態,收獲了現場的掌聲和輿論的贊譽。然而,在中美貿易摩擦激烈的背景下,也有人疑慮: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是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甚至還有人別有用心的拋出“美國施壓成功了”的論調。

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1.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到主動擴大進口,中國早有安排

在一些人眼中,“中美貿易摩擦——美方施壓——中方妥協——中方推出擴大開放新舉措”相當自圓其說,甚至還有人能據此推出“美國贏了”的結論。

這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對於當今世界,中國一直堅持自己的判斷: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基於這一判斷,中國這些年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具體舉措不斷出臺。而這些都完全是在我們一貫政策主張基礎上推出的,都是立足自身發展、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過去40年,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根據自身情況,中國一直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循序漸進。十八大以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不斷出臺,開放步伐越來越快。十九大報告同樣強調,要“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具體到今年進一步擴大開放,同樣“有章可循”。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開放,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甚至連特朗普近日頻頻亮出的知識產權問題,這份報告也早已提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上述文件和報告白紙黑字,早已公布。中國立足自身發展需要,自行推出擴大開放新舉措,但有些人非要把中國的戰略抉擇和當下的中美貿易摩擦背景掛鉤解讀,這種罔顧事實的自行腦補,可以休矣!

2.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但別指望中國會在外部壓力下門洞大開

“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在論壇上明確表態,再一次宣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他還同時點明: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這份真誠,人們足以感受到。

目前,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實施15個,涵蓋8000余種零關稅進口產品。

自貿區協定之外,從2017年12月1日起,我國調降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據世貿組織統計,我國進口增速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德、日等國。而且,未來5年,中國將預計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不過,對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也有自己的期待: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產品貿易不再人為設限。

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更有自己的堅守,那就是,中國的對外開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張、訴求和節奏,擴大對外開放絕不會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誰也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國會在外部施壓下無節制、無原則地門洞大開。

3.世界將更清楚地看到,誰在擁抱開放,誰在開歷史倒車

“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習近平演講中的這一最新判斷說到了很多人的心里。

這幾天,國際輿論關註的焦點,一個是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另一個則是揮舞著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美國。在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滾滾潮流中,誰在順應時代、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期待?誰在逆潮流而動、做國際貿易規則的破壞者?不言自明!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前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不無憂慮的指出,(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政治氛圍正轉向排斥全球化和國際貿易。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近日更是忍不住批評:“美國似乎成了自由貿易的主要威脅,與此同時,中國卻成為自由貿易的主要捍衛國家。”

明眼人不難看出,中美貿易摩擦背後,正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矛盾,是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矛盾。美國的頤指氣使、一意孤行已經讓不少國家“看不慣”了。

韓國稱將中止對美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作為對美國向從韓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回應。歐盟、澳大利亞等國也警告美國,設置貿易壁壘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構成威脅。

“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對中國作出高度評價。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在博鰲論壇年會期間撰文指出,中國的不斷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這種論斷完全正確,但需要補充一點: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將惠及不少貿易夥伴,但不適用於那些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53

阿里系或入局混改?重慶百貨澄清:報道與事實不符

4月15日,重慶百貨發布澄清公告,公司關註到2018年4月14日,有媒體報道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啟動混改掛牌轉讓在即,阿里系或入局。公司針對上述媒體報道進行了核查,該報道內容與事實不符。

在澄清公告中,重慶百貨表示,商社集團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征集到戰略投資者以及征集何人為戰略投資者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目前尚未與阿里或其旗下公司就本次混改事宜進行商談。

4月10日,重慶百貨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複牌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東商社集團擬以公開征集方式引進兩名戰略投資者、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後,商社集團的股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

化,由重慶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轉變為重慶市國資委和戰略投資者共同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其中:重慶市國資委持股45%,一名戰略投資者持股45%,另一名戰略投資者持股 10%。無任何一個股東能夠單獨實現對商社集團和公司的實際控制,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更。

稍早之前,重慶百貨披露了2017年度報告,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329.15億元,同比下降了2.75%;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為5.8億元,較前一年度增長了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69

檢察機關回應“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內蒙古檢察”微信公號4月16日消息,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辦理的“譚秦東損害鴻茅藥酒商品聲譽案”,引起社會和媒體廣泛關註。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了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

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48

海康威視:美國禁政府采購中企視頻監控設備無事實依據

針對美國眾議院提案建議禁止聯邦政府采購中企視頻監控設備一事,海康威視發表聲明稱,相關提案沒有事實依據和證據,提案人的指控帶有明顯的主觀臆測和偏見,將堅決捍衛公司的聲譽和合法利益。

5月2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議案,其中包括一項增補提案。該增補提案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聯邦政府采購某些中國制造商供應的視頻監控設備,海康威視被列入其中。目前,該議案處於美國國會立法程序中,尚未最終通過並生效成為法律。

對此,海康威視發表聲明,內容如下:

關於禁止美國聯邦政府向海康威視等中資企業采購視頻監控設備的提案是沒有事實依據和證據的,提案人的指控帶有明顯的主觀臆測和偏見。

海康威視是一家商業公司,恪守商業倫理,嚴格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開展全球範圍的業務經營,致力於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我們對美國眾議院通過此項議案表示遺憾。我們將對議案進程保持密切關註,堅決捍衛公司的聲譽和合法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39

華誼兄弟:稅務部門進駐華誼進行稅務稽查、洗黑錢等傳聞與事實不符

6月13日晚,華誼兄弟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一直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經核實,所謂“華誼兄弟涉嫌偷逃稅款”、“稅務部門進駐華誼進行稅務稽查”、“洗黑錢”的傳聞與事實不符,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業務進展順利。

華誼兄弟公告稱,關於“公司運轉不正常”等傳聞並不屬實。關於實際控制人“跑路”、“瘋狂套現”等傳聞,經核實,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忠軍、王忠磊先生自2014年至今未減持過公司股份,不存在拋售所持公司股份套現的行為。2015年11月24日至今,王忠軍、王忠磊先生累計增持金額合計約6.4億元。該傳聞並不屬實。

華誼兄弟稱,目前,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王忠軍先生和實際控制人、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忠磊先生在公司正常履職,“跑路”一說純屬主觀猜測,無事實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70

美年健康澄清:媒體文章誤導公眾,扭曲事實

美年健康7月30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媒體文章為了達到抹黑目的,將其因果關系明顯的所謂“漏診”案例強加於公司,更是用“人死了”這樣的誇大標題誤導公眾,扭曲事實。

此外,關於部分媒體轉載的“死亡醫生”簽發體檢報告的問題。公司指出,該名醫生陳飛雪目前仍健在,且工作在公司第一線。文章刻意歪曲事實,標題聳人聽聞,毫無事實依據。

公司還表示,公司采購的高端CT均為低於國家標準輻射劑量的低劑量螺旋CT,率先在體檢行業首創了低劑量監測,確保質量和安全。而無證操作問題經查實也為捏造,並不屬實。

昨日,微信號觀點發布了《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文章矛頭直指A股上市公司美年健康——體檢醫生無證上崗、冒用已故醫生姓名等等。

受此影響,今日美年健康以跌停開盤,截至收盤,股價仍封於跌停,報收19.53元,市值一日蒸發近68億元。

對此,美年大健康也曾回應稱,相關報道嚴重失實,已就此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將配合司法機關依法打擊。

今日稍早前,深交所向美年健康發出關註函,要求自查公司員工的執業資格證照獲取及有效狀況,是否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自查公司經營開展的合法合規性,是否存在未取得執業許可即開展相關醫療服務的情況,是否存在因前述事項被行政處罰的情形;說明媒體質疑的“誤檢漏檢”事項是否屬實等。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42

保誠(2378)事實上已除牌

1 : GS(14)@2011-02-16 07:48:44

http://webb-site.com/articles/pru.asp
2 : GS(14)@2011-02-16 07:49:01



Webb:保誠淡水實際已「除牌」
  2011年2月16日

【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網站指出,中央結算系統顯示,保誠(2378)及淡水河谷預託證券(HDR,6210、6230)的登記股份大幅下跌,流動性跌至極低水平。由於保誠的股份流通量及交投跌至極低,Webb形容保誠名義上掛牌,實際上已「除牌」。

股量大跌 流動性極低

在去年5月來港上市的保誠,在香港及英國倫敦雙重第一上市,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由於保誠在港沒有一定的股東數目,亦沒有進行公開發售,加上香港及英國沒有共同的交易平台,Webb認為保誠在一開始已注定流通量會流失。

Webb指出,去年5月保誠上市時,有2.01%的股份在港流通,但明顯地擁有98%股份的倫敦才是市場的中心,股份流動性偏向於英國市場發展。根據中央結算系統顯示,上周五保誠在港的登記股份只剩下0.08%。事實上,保誠昨日的成交只有一手500股,涉4.45萬元。Webb提醒保誠只有在港進行公開發售,或收購一家在港上市的公司,才能保證股份的流動性。

另外,Webb亦提及淡水河谷HDR,上周五其普通HDR登記股份只有0.03%,A類優先HDR登記股份只有0.02%,流通量之低令人關注。
3 : fineram(806)@2011-02-17 22:05:09

都講得岩. 2200億市值, 一日得 27 萬成交...
4 : GS(14)@2011-02-17 22:11:45

根本D股都流回母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99

超大現代(0682): 該週刊報導的內容與事實不相符

1 : GS(14)@2011-05-29 15:44: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526/LTN20110526065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56

新股文件質素差 部分假設不符事實

1 : GS(14)@2012-07-05 23:10: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05/News/ec_eca2.htm
例如有一家申請上市的媒體產品分銷商長期錄得負資產淨值,但為證明其業務穩健,卻宣稱該公司若能收購及分銷更多媒體產品,應可在兩年後開始錄得盈利。然而其申請文件卻未能就此提供任何客觀信息,證監會經查詢後更發現,申請人的收購記錄表現參差,其中某些產品的毛利甚至無法抵消攤銷及分銷成本。
另外,亦有申請文件因初稿內容不完整,或草擬本未就申請人所涉及的風險、過往財務表現和未來計劃提供有意義的訊息披露,令審核程序遭延誤甚至擱置。
2 : GS(14)@2012-07-05 23:17:34

http://www.sfc.hk/sfc/doc/TC/speeches/public/dual/Jul12.pdf
簡訊
未有就呈交監管機構審閱的上市申請文件作充分準備
聯交所《上市規則》列明遞交上市申請時必須提供的信息及文件的最低規定。然而,某些上市申請文件初稿的內容顯然並不完整,
未有就呈交監管機構審閱作好充分準備。
其中一宗個案的申請人在一個新近獲得認可的海外司法管轄區成立。有關上市申請文件初稿並未包含多份上市規則明文要求呈交
的文件,在未有呈交所需文件的情況下,該宗上市申請人最後未有繼續上市申請的程序。
在兩宗個案中,上市申請人倚賴外聘投資管理公司管理其投資組合。為符合有關上市規則內的上市資格準則,該等申請人須證明
其投資管理公司具備相關投資經驗。然而,其中一宗個案的上市文件初稿並未就所須的資料作出披露;至於另一宗個案的上市文
件草擬本則指出,建議委任的投資管理公司在該上市申請人的目標投資領域方面,並無任何相關經驗。在監管機構就其投資管理
公司的資歷表示關注後,兩個申請人均終止有關申請。

...
過往財務表現
在很多個案中,管理層討論及分析部分僅以敘述形式複述財務報表內的數字,而甚少或沒有對引致申請人財務表現波動的事件作出有意義的解釋。這個情況在討論毛利率變動和公平價值收益時,尤為常見。
毛利率的變動
在某嚴重個案中,上市文件初稿只表示申請人的毛利率下跌是因為“銷售成本上升的速度較收入增長為快"。在另一個案中,上市文件初稿只表示其中一主要業務範疇的毛利率下跌是因為“顧客喜好轉變導致產品種類出現差異”。至於產品種類及顧客喜好有所改變的具體原因,則只在監管機構查詢後才獲得披露。
重大的公平價值收益
就某些業務而言,公平價值收益可能佔盈利的一大部分。在若干個案中,上市文件初稿並沒有提供足夠資料讓投資者了解公司在業務紀錄期內取得重大公平價值收益的原因,以及估計該等收益時所採用的基準和假設。
在一宗涉及香港境外地產發展商的個案中,儘管申請人未能租出大部分投資物業單位,而且有行業報告指市場上同類單位的供應嚴重過剩,但申請人卻聲稱其投資物業的估計公平價值在業務紀錄期內增加了一倍以上。然而,上市文件初稿並沒有提供任何有意義的解釋,說明為何在市況不景下,申請人物業的估計資本價值仍有大幅增長。
在某宗個案中,申請人就若干在最近期財政年度買入的生物資產錄得非經營性收益,但在上市文件初稿,對於部分生物資產曾被感染,以及生物資產的公平價值是以“固定收益率”的假設為估計基準的事實則隻字不提,而實際上該類生物資產的收益率預計將逐漸下跌。經監管機構進一步查詢後,該項假設才獲得修訂,以計及收益率預期隨時間下跌的幅度,結果令公平價值收益有所
減少。
在另一個案中,上市文件初稿披露,申請人生物資產的公平價值是由一名獨立專家估算的。經監管機構查詢後,才發現該專家對其中一類佔申請人生物資產的總公平價值超過30%的生物資產並未進行任何實物盤點,以確定該類生物資產的狀況及數量。在監管機構對估值基準作進一步查詢後,此個案便沒有繼續進行上市申請程序。
未來計劃
很多上市文件初稿只就申請人的未來計劃提供非常有限的披露,令人難以理解這些可能用去大部分上市所得款項的計劃的理據及可行性。
在一嚴重個案中,在監管機構就未來計劃的細節提出疑問後,申請人對所集資款項的用途作出重大修訂,令人質疑原先的計劃是否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決定。初時,上市申請人擬將大部分上市所得的淨款額用來擴展現有業務至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經過監管機構的查詢後,申請人擬將大部分所得款項改為用於在中國發展一項新業務,因為現有業務在內地是受到嚴格禁止的,而申請人亦並未就擴展業務至其他亞洲國家的可行性作出研究。申請人在監管機構對其未來計劃的可行性及其他關鍵事項(包括其業務的可持續性)提出關注後,沒有繼續進行上市申請程序。

在另一個案中,申請人擬利用大部分上市所得款項將其生產能力擴大接近一倍,理據為公司董事相信市場需求會快速增長。然而,上市文件初稿未有清楚解釋董事想法為何與媒體就市場需求減弱的廣泛報道明顯不符。此外,雖然申請人的生產設施使用率向來偏低,及該行業已存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上市文件初稿卻未有就其進取的擴展計劃提供充分理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