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觀察 | 從比亞迪、京東方說起,“補貼”為何托不起股價?

“盡量避開那些依賴巨額政府補貼的公司!”多年前一位投資界前輩如此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2005年雖然是中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這也正是光伏行業在政府大量補貼支持下最如火如荼的時候,到美國上市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一度登上“首富”的寶座,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光伏行業盛極而衰,無錫尚德等大量公司走向破產。

今天,大量上市公司依然依賴著政府巨額補貼,其中處於電動車行業龍頭的比亞迪(002594.SZ, 01211.HK)和面板行業龍頭企業京東方(000725.SZ)是其中的典型,兩家公司過去大約10年的股價,基本上都是處於“漲不動”的狀態。

京東方、比亞迪凈利潤大幅下滑

8月29日,比亞迪披露2018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1.51億元,同比增20.23%,凈利潤4.79億元,同比降72.19%,扣非後虧損6.7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1億元。

比亞迪表示,業績的下降是因為補貼退坡的影響。財報稱,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由於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的過渡期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統一按照原補貼政策對應標準的0.7倍執行,新能源汽車廠商短期盈利沖擊較大。

8月28日在京東方A最新發布的半年報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34.7億元,同比減少2.54%;凈利潤為28.3億元,相較之下,去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5.9億元,今年同期同比下降38.3%。

對於業績下滑,京東方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面板市場整體增長低於預期,供過於求,市場價格一路下行。京東方認為,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彩電這五大主流顯示面板市場處於基本飽和狀態,增長空間有限。

相比比亞迪因為補貼大量減少,導致收入增加利潤大跌,依然坐擁巨額政府補貼的京東方,盡管營業收入在“價格戰”的巨大沖擊下,利潤相對並不那麽難看。

京東方半年報顯示,營業外收入當中的“政府補助”達到了6106萬元,同比增長近一倍。而遠遠京東方獲得的政府補貼不止這些。半年報顯示,“55、其他收益”當中,“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達到了19.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5億元,暴漲了六倍。

“關於子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是近年來京東方最常發布的公告類型之一。

比如,2018年1月17日,京東方公告稱63億元的債務可以豁免,債權人為福州城投京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是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投資平臺,此前以無息銀行委托貸款方式向京東方提供資金用於項目建設。一次地方政府投資平臺的債務豁免額度,已經遠高於京東方半年凈利潤的兩倍。

產品難有定價權

“政府每輛車補貼了十幾萬給出租車公司,采購了很多比亞迪E6,有600多輛在6月份的時候交付使用。”在第一財經記者近日一次在深圳與的士司機交流時,司機作出如此表述,出租車公司只需要付出20萬元左右就可以買下出廠價超過30萬元的E6。而且,還有大量政府采購給各部門使用的E6。

國家層面已經確定了逐步減少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方向,不過各地方依然在用各種方式補貼電動車企業,尤其是一些續航里程較長的電動車。

比亞迪半年報顯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為18.3%,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0.3%。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在上半年汽車行業增速大幅放緩的背景下,比亞迪多個新車型贏得市場熱烈反響,累積大量在手訂單,該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1%至約7.58萬輛,繼續保持全球銷量冠軍地位。

市場份額的情況,京東方的情況比亞迪略好,在全球擁有超過20%份額,同樣是全球銷量冠軍。IHS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應公司分別是中國京東方(占22.3%)、韓國LG(占21.6%)、中國臺灣友達光電(AUO,占16.4%)和中國臺灣群創光電(Innolux,占15.7%)、韓國三星面板(9.9%)

京東方首席執行官陳炎順曾經公開表示,“所有政府的支持都是通過市場化方式來運作的。我們有一條發展的思路,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大家看到,地方政府給我們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通過地方政府的投資平臺,以股東形式來進行的,而不是白送的,天下沒有白送的午餐。”

比亞迪依賴著地方政府的大量行政采購,未來也可能面臨著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進入中國生產後的激烈競爭。而京東方則無可避免的跟海外競爭對手打價格戰,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大量新項目的陸續投產,產能的擴大將讓這個“價格戰”繼續打下去。

為何股價多年不漲?

2009年巴菲特買入比亞迪H股,曾經讓比亞迪股價經歷過短暫的輝煌,跟施正榮一樣,王傳福也一度成為首富。

不過,此後比亞迪的股價就一蹶不振,H股股價目前相比2009年的高位依然處於近乎“腰斬”狀態,股價經歷了“失去的九年”,在中國汽車產業多年的高速成長之際,長期表現遠不如長城汽車、吉利集團、華晨中國等。

京東方A股價至今跟2007年的高峰相距甚遠,中國股市十年不漲,上證指數多年來徘徊於3000點左右,京東方就是一個典型的縮影和代表。

這兩家企業都是各自行業的龍頭,分別在國內和全球擁有2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並不足以讓比亞迪和京東方這類企業擁有產品的定價權,汽車行業品牌眾多消費者依然擁有大量的選擇,電動車生產成本依然遠高於燃油車,充電時間依然不短,設備讓產品體驗打折扣,讓不少消費者不會輕易選擇電動車。

而面板行業京東方、華星光電等,要長期面對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強有力的競爭,不得不通過壓低產品價格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技術上暫時沒有優勢的這些“龍頭”企業,“價格戰”依然依賴著各種補貼的長期支持。

“核心技術不是一天兩天說做就能做成的,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京東方經過15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半導體、晶片產業15年還不夠,需要大家有時間,有耐心。”陳炎順如是說。

除了技術進步以外,市場份額一直是中國企業很重視的一個因素,因為有足夠份額才有產品的定價權,而龍頭企業從20%左右到30%的市場份額,一直是一個很關鍵的門檻。

當龍頭企業產品市場份額到達30%以上,行業就能夠有長期穩步成長的基礎,避免“價格戰”沖擊。比如白電企業的代表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電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在安防行業的情況也是類似,中國(人保)財險跟中國平安在車險市場逐步形成雙頭壟斷狀態。

其余行業類似的情況,還有醫藥行業的恒瑞醫藥,白酒領域的貴州茅臺、五糧液,工程領域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最典型的,當然是互聯網領域的BAT在各自領域擁有近乎絕對市場份額優勢,成為了企業高速成長的保證。

過去多年來,比亞迪跟京東方的股價某種程度上,都跟隨政府產業補貼政策波動,偶然有脈沖式的行情。放眼未來,要等比亞迪和京東方等公司徹底脫離“漲不動”的局面,除了在技術研發上力求進步以外,龍頭企業能否盡快提升到3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而擁有足夠的產品定價話語權,也是關鍵所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04

滙豐女主管一睡不起

1 : GS(14)@2011-07-17 18:09: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438656
一度疑為自殺
死者姓董,英文名 Elle, 40餘歲,在滙豐銀行太古城分行投資部工作,屬分行主管級人員,與家人同住鰂魚涌康山花園。據該分行姓甄經理表示, Elle在滙豐銀行工作已有六年多,表現專業出色,工作勤奮。甄經理又稱未聽聞 Elle有病。據稱,女事主事發前一晚工作至很夜才回家吃晚飯,至前日凌晨 1時才上床睡覺。
2 : 草帽(1253)@2011-07-17 19:11:35

咁樣做野究竟為咩? 又唔係自己生意, 我到而家都唔明做到咁夜係咪有獎? 夜晚應該有自己既娛樂, 又或者太得閒出去做祕撈又得. 曰曰咁做D隱疾真係唔知幾時爆.
3 : reference(1610)@2011-07-17 22:42:32

Rest in peace....
4 : 龍生(798)@2011-07-17 23:34:09

我聽做5仔的朋友講, 孭親的QUOTA, 個個都億億聲...

為咩就唔知, 但只知一停手就即時BYEBYE...
5 : 草帽(1253)@2011-07-18 16:59:54

一分錢一分貨. 要有一流待遇就要自己付出代價. 我個人覺得唔值.
6 : Wilbur(1931)@2011-07-18 17:12:36

2樓提及
咁樣做野究竟為咩? 又唔係自己生意, 我到而家都唔明做到咁夜係咪有獎? 夜晚應該有自己既娛樂, 又或者太得閒出去做祕撈又得. 曰曰咁做D隱疾真係唔知幾時爆.


同自己生意冇分別

因為冇生意唔會做得長
7 : GS(14)@2011-07-18 21:50:45

就是咁公司其實是畀地方你做野,但抽水方面就多好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26

「豪車撞不起 只有躲避」

1 : GS(14)@2012-03-24 16:16: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178470



金華巴士公司的負責人稱,自從傳出有私家車與勞斯萊斯擦撞後要賠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後,發現一部高級的巴士才賣 20多萬元,一旦發生事故,巴士公司如何吃得消。
再者,負責人稱當地駕駛豪車的人多數很有錢,在路上違規已經習以為常,更嚴重的是經常佔用巴士專用線,經常要逼巴士繞道,這樣會增加擦撞的機會。
巴士公司負責人於是請朋友幫忙搜集車標、打聽價錢,想司機能夠與豪車保持距離,免惹麻煩。

寶馬都是「便宜貨」

搜集資料後,負責人才發現平治、寶馬等都是「便宜貨」,不少豪車品牌,是他們開車十多年都沒聽過、見過,「只要是隨便碰一下,修補至少上百萬元,真是傷不起」, Shelby最低賠償額更達 5,000萬元。現在巴士司機見到豪車都「躲得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01

荷蘭90後傷不起 年過七旬才能退休

1 : GS(14)@2012-12-17 23:32:25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ozjj/20121217/120814026119.shtml
七旬才領養老金
  經濟危機之下,荷蘭政府為了降低赤字總額,不願意再出資補貼國家養老金,於是直接將推遲發放養老金這個議題派上了議事日程,並且迅速推出政策自2013年開始提高領取國家養老金的年齡,從目前的65歲發放養老金逐步提高到67歲。
  另據荷蘭中央統計局上週公佈的預測,隨著荷蘭人壽命延長,到2030年領取國家養老金年齡應延長到68歲,到2039年,退休年齡應該提高到69歲,到2060年預計荷蘭人預期壽命將比現在提高5歲,因此荷蘭人很可能在年滿71.5歲後才能領取國家養老金。2060年面臨退休問題的是誰呢?就是荷蘭「90後」。
  難怪統計局月初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幾乎半數荷蘭人不信任或很少信任養老金體系,特別是現在年齡在35歲到45歲之間的荷蘭人。如果按照教育水平分,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是幾乎表達出100%對養老金制度的不信任。
  雖然荷蘭養老金制度國內信任度不高,但並不妨礙荷蘭截至2011年已經連續三年排名美世國際諮詢公司調查的「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世界第一。雖然2012年荷蘭屈居養老金綜合指數第二名,僅次於首次加入評價系統的丹麥,但荷蘭養老金制度評價得分仍為78.9的高分,比去年77.9分高出一籌。這還是計算了荷蘭推遲養老金發放年齡、推遲退休年齡兩個因素後。
  養老體系高分秘籍
  荷蘭社會崇尚小家庭觀念,即家庭成員僅指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一旦孩子成年經濟上就完全獨立了,雙方互不承擔撫養贍養義務,因此在中國盛行的「養兒防老」無法作為荷蘭人安度晚年的經濟保障之一。
  荷蘭從20世紀初就著手建設社會保險制度,二戰後「嬰兒潮」時期也密集出台了大量養老保險金制度的法律法規。整套體系的出發點是保證人們在退休時能拿到最後月工資或平均稅前工資的70%。
  雖然一般情況下荷蘭經濟通貨膨脹率也就在百分之二左右徘徊,但實現這個目標也需要依靠多渠道的養老方式。上文提到的同預期壽命相關的國家養老金是其中的一個來源。每個居住在荷蘭的人到了法定年齡都可以領到這筆錢,同是否一直工作納稅、納稅年限和收入高低都無關。
  國家養老金具體的待遇水平同最低工資掛鉤,實際拿到的金額則取決於家庭結構,單親家庭高於單身人士,單身人士高於有配偶的人士。為了彌補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支出超過收入的情況,荷蘭政府每年從國家預算中劃撥一定金額,作為專項儲備基金,並規定2020年前基金只能投入不能支出。
  荷蘭人養老保障的第二個來源是補充養老基金,參保人士是有穩定收入的僱員和企業主。直接從收入中以養老保險名義扣除轉入個人名下的退休金帳戶,一般僱主也會按照一定比例對應繳納保費,在一定金額以內提留的保費均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因此繳費金額高且繳費時間長的人在退休時可以獲得更多的補充養老金。
  鑑於上述養老保險普遍追求固定收益,一旦有人換工作過於頻繁、失業、在國外居住,或者希望退休後手頭可以相對寬裕些,必須要採取額外措施自行補充養老費用的來源,如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積極儲蓄、投資各種資產等。據調查,荷蘭90%的退休老人均有額外收入,其中約一半的退休老人除了政府養老金外,每月還能獲得一千歐元以上的額外收入。
据调查,荷兰90%的退休老人均有额外收入,其中约一半的退休老人除了政府养老金外,每月还能获得一千欧元以上的额外收入。  據調查,荷蘭90%的退休老人均有額外收入,其中約一半的退休老人除了政府養老金外,每月還能獲得一千歐元以上的額外收入。
  賣房養老
  在各種額外措施中,最常見的是「賣房養老」。多數人退休時普遍孩子已經獨立,因此原來一家人住的房子對老兩口來說就太大了,日常維護和打掃衛生都成為負擔。考慮身體因素,多數人都希望退休後可以住得離醫院、超市等日常生活配套設施更近,同年輕時選擇住在適宜孩子生活的地區不同,因此在出現行走困難前最好把原來的大房子賣掉,搬去租住專門面向老年人的公寓。
  這種公寓一般設計時就考慮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對入住人員的年齡有最低限制,而且價格普遍比普通民宅要便宜很多,有些還允許以較低的租金長期租住。周邊也有各種配套設施,還可以和年紀相仿的人一起居住,也解決了老年人的社交問題。賣房獲得的房款就可以作為存款補充日常生活費或應急之用。
  對整個社會來說,之前家庭住房也可以供其他需要大房子的人使用,避免了不少開發新社區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所造成的浪費和上學交通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38

想不起的舊朋友 鄭梓靈

1 : GS(14)@2013-05-31 12:40:4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C%8B%E5%8F%8B/96557
失去情人是痛,那痛楚來得激烈,但也去得決絕。不再愛之後,或者以恨代替,又或者感情麻木了,對那個人已沒有感覺,曾經愛過的那段日子只變成了一片空白。
但是失去一個朋友,即使只是短暫友好過的對象,那種淡淡然的失落卻是一輩子的。每次在社交網絡仍看到他的近況,心裏未免感到一陣戚戚然,沒交過惡,也沒有確實由誰傷了誰,但實在提不勁起去找對方了。
想想看,到了我們都七八十歲時,在面書上追蹤對方半個世紀,卻不再直接聊天的朋友,在世上將會有多少?有些人只看人家的近況,自己絕少更新狀態的,這些人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但被觀察的對象也許已有50年沒再想起這個舊朋友了,那是多奇怪的感覺!
這位舊朋友遇上了人生低潮,你應該開口安慰嗎?對不起,忘了你是誰,我們認識嗎?
某年某月某日我們在校園玩得好瘋癲,那一夜派對後我們醉酒談笑着人生的期待,我一直記住,只是你已不記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79

「玩不起足球 只能玩地產」

1 : GS(14)@2014-09-07 12:18:19

中國玩不起足球?!深圳蓮花山球場遭拆遷起樓,引發當地熱愛足球的市民抗議,有人在網上留言:「X你XX,你們玩不起足球,只能玩地產!去死吧!」。此前新華社一篇《我們為何玩不起足球》的報道稱,因中國地價貴,玩足球太奢侈,這清楚表達了官方價值觀。


官媒︰它太過奢侈

新華社計了一條數:假設在北京,一塊容積率為3的住宅用地,樓面地價為2萬元/平方米,建築面積每平米成交價格就高達6萬元,一個100米×60米的標準足球場,造成不能蓋房子的「損失」將達3.6億元。就是在地價為北京十分之一的小城市,一個足球場也足以造成上千萬元的「損失」。結論是:「我們玩不起足球,它太過奢侈。」官媒的言論令人費解!寸金尺土的香港地價之高,令人咋舌,但依然可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建球場、泳池等非以盈利為目標的公共設施,用本港納稅人的錢保持它們良好營運,並以低廉的價格讓市民使用。內地政府一味向錢看,讓自己的國民沒有足夠健身康樂設施,內媒不督促政府改進,反而「獻策」呼籲大家去香港踢波、游水:「更平更好玩」,這是甚麽邏輯?對香港公平麼?《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4/18854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11

手術可續光明可惜他付不起

1 : GS(14)@2015-04-30 08:49:06

【本報訊】「最大嘅希望係減輕病情嚴重性,想喺世上睇多啲嘢!」雖然,他不是劇集「衝上雲霄」的機師,肩負將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的重任,但曾任機場保安員的褚伯,同樣守護過不少港人旅客,也在當年狹小的啟德機場見盡中外旅客,可是近年他的雙眼先後患上黃斑病,現時視力僅餘一米,他只有個簡單願望,就是治好雙眼,用餘生好好看清楚這個世界。記者:馮詩媚73歲的褚伯,自1988年在已消失的啟德機場任職保安員,在閘口見盡悲歡離合,前港督回英述職,他曾護航上機:「嗰日我企喺頭等機艙入口,有架Benz駛到飛機旁邊,有位外國人上機,原來係港督衛奕信。佢好隨和,唔係搭私人飛機,亦冇特別座位,同其他乘客一樣。」他見過大人物,亦曾遇過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有人報警話機上有炸彈,要疏散幾百個乘客,仲要立即安排佢哋去安全位置,人多自然亂,驚佢哋心急跌倒,好彩嗰次喺虛報,冇人受傷。」在啟德機場做了7年保安員,因得知機場將搬到大嶼山赤鱲角,他擔心返工不便而辭職,將畢生積蓄和朋友合資在葵涌開大排檔,可惜生意不太理想,1年後「執笠」;輸了身家,他未有氣餒「蝕咗都冇辦法!不過就返唔到機場做,轉去地盤做保安。」惡運由此接二連三,在2000年某日,他正在地盤工作:「當時上樓巡查,點知扶手鬆脫,我由3米幾高跌落地,腎出血瞓咗幾日深切治療部。」康復後,褚伯繼續工作,5年前右眼視力突然轉差,更常常感覺右眼發脹和通紅,檢查發現患上黃斑病,當時本報曾替他籌得治療費用,可惜近月他割除大腸瘜肉後,又發現左眼患上黃斑病:「十萬個人只有一個會有呢個病,嗰個就係我!一米以外嘅人,眼耳口鼻我都睇唔清楚。」他更懷疑,眼疾是他第一份工的後遺症:「以前喺化工廠做電解石灰工人,每日工作8個鐘,其中一個過程,約每2小時10幾分鐘,用高電壓溶解電石,提煉風焊用燃料,喺提煉期間會發出3千幾瓦電極光(一般家用慳電燈膽約5至20瓦斯),醫生話有可能係眼疾源頭。」訪問中,褚伯常說眼疾是絕症,但他仍樂觀展望:「做人應該抱住一絲希望!」現時太太到親友家當家傭,平時只得褚伯一人在家,靠著3千多元綜援吃飯﹑交租及支付中西醫藥費,但他引述醫生指,左眼必須動手術,建議他可選擇3萬至4元的眼針治療或光動力療法,為求回復視力,褚伯希望獲捐助做光動力療法手術醫治,讓他看多點世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在「褚伯」首次發病時,已從S0003「醫療專戶」撥款約8,500元助他右眼的首針療程,惟近期左眼惡化,有待善長繼續發放愛心支持褚伯治療。「褚伯」捐款編號:C2868網上捐款:http://bit.ly/1nQRth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30/191310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70

收視谷不起 「魔童」被離棄

1 : GS(14)@2015-10-26 19:15:29

【本報訊】面對「一台獨大」的TVB,去年「魔童」王維基的香港電視曾以本地製作劇集,嘗試打破TVB的壟斷優勢,惟受制高昂製作費,結果廣告收費亦較高,但收視率卻未能拍得住競爭對手,結果被廣告商離棄。今次ViuTV採取另一路線,以低投資額及廣告費用,似有意避開強大對手,另闢新客源。



《警界線》三十秒廣告逾百萬


事實上,港視去年開網台,以本地劇集為噱頭吸引觀眾,但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廣告收費亦非常進取。以較受歡迎的《警界線》為例,未計折扣的30秒廣告為111.8萬元,雖然劇集每次重播都會播放相同廣告,但價格與TVB黃金時段廣告收費相若。然而,港視需要透過機頂盒入屋,較不方便,收視率亦越來越低。至今年9月24日,每日平均觀眾僅得2.1萬人,所拍的劇集最終亦無法回本。雖然王維基早前表示,將軍澳的多媒體製作及分銷中心重新動工,但用作拍電影,「囝囝問我係唔係唔會再拍劇?我答『係』」。■記者胡仲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6/193478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02

被指受賄 日大臣︰記不起

1 : GS(14)@2016-01-22 16:15:33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心腹爆出受賄醜聞。昨日出版的《週刊文春》披露經濟再生相甘利明(圖)收受一間建築公司100萬日圓(約6.7萬港元)賄款。他昨被問到事件時未明確否認,只說「記不起」。報道指,該家位於千葉縣的建築公司因施工問題跟日本再生都市機構發生糾紛,求助甘利明的政治後援會擺平事件,為此在2013至14年間行賄1,200萬日圓(80萬港元),當中100萬日圓落入甘利明口袋。爆料的建築公司職員聲稱一切有筆記和錄音為證。昨日在參院決算委員會上,甘利明被問到受賄指控時承認曾在大臣室會見該公司職員,惟「記不起有否收受過金錢」,但否定辭職的可能。安倍稱相信甘利明會徹查事件並「盡責解釋清楚」。甘利明負責談判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若涉弊案,有機會影響國會目前對TPP的審議。法新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2/19462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90

一睡不起馬來西亞男客死異鄉

1 : GS(14)@2016-05-21 13:36:20

【本報訊】一名72歲的馬來西亞籍男子,昨早10時許,被妻子發現於尖沙嘴香格里拉酒店客房內昏迷,呼叫全無反應,連忙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經檢驗後證實事主當場死亡。警方初步調查事件無可疑,惟死因有待剖屍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9/19618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