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失勢 人民幣乘機上位 周顯
1 :
GS(14)@2014-08-26 10:33:3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r\n\r\n【明報專訊】為什麼美國在阿富汗和在伊拉克的崩盤,會造成全球性的經濟大震盪呢?這其中的解釋實在太過複雜,一部分的理論,我還要寫一本關於政治經濟學的專書,才能夠解釋得到,自然不可以在短短的一篇專欄中說清楚。\r\n \r\n\r\n然而,由於我要教書,所以要用最簡單的角度,去說明這個問題。所以我就想出了一個簡化的說法,當然了,凡是簡化,都會有錯漏,但為了簡易明白,這也是沒法子的事。\r\n \r\n美霸權受挫 美元信心失\r\n \r\n話說美國搞不定伊拉克和阿富汗,意即美國的霸權受挫,這樣一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也就會失去了一部分,這會直接減弱市場對美元的需求。當市場上買美元的需求少了,美元便會貶值,通貨膨脹也開始出現了。但與此同時,美債也要提高利息,才能夠吸引到投資者去購買。\r\n \r\n通貨膨脹和美元加息的風險,大家都耳熟能詳,不再多贅了。但有一件事,大家很少討論到,就是當美元的吸引力減低時,中國也將會加速把人民幣公開兌換的速度,以圖分一杯羹……所以說,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崩盤,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事,會在全球經濟上造成連鎖反應。\r\n \r\n那天去灣仔新鴻基中心海都吃飯,這一間曾經天天高朋滿座的富豪飯堂,自從鍾錦去世之後,在這幾年,已經變得門庭疏落,但是日前一去,竟然幾乎爆滿了。一吃之下,果然是水準大進,那個唐生菜煲尤其值得一讚,雖然和全盛時期仍然有一段距離,但如果用性價比去計,的確是十分抵食,怪不得在短短的時間,生意變得這麼好了。\r\n \r\n[周顯 投資二三事]
進擊の新人:松岡茉優海女大茄突上位
1 :
GS(14)@2015-04-09 19:21:24前年喺日本播出嘅NHK台晨早劇《海女》,捧紅咗好多新星,包括女主角能年玲奈、變咗廣告女王嘅有村架純、《今天不上班》嘅福士蒼汰。最奇嘅係連做大配角、同能年一齊扮演組合GMT成員嘅松岡茉優,最近突然上位,電影、劇集、電台節目都有佢份。
■松岡茉優(中)同能年玲奈(左)前年曾以《海女》造型上《紅白》表演。
20歲嘅松岡茉優,12歲加入藝能界,但都係做大茄,去到《海女》算係比較多戲份,佢喺劇中做GMT隊長,頗有個性,演技受好評,但等咗年半先至越嚟越多工作,嚟緊下周首播嘅富士台新劇《She》,就由茉優擔正做女主角。另外,前日茉優同埋男星岡田將生宣傳合演新片《Strayers Chronicle》,佢亦都企正中間。有日本傳媒估計,雖然比有村、福士遲起步,但相信茉優今年必爆。撰文:壇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09/19105398
職場10問題誠實答阻上位
1 :
GS(14)@2015-06-08 08:40:53■如果上司問你對他的看法,要小心作答。
誠實是美德,不過在職場上切忌太坦白太認真,否則分分鐘有礙上位。回答哪些問題時應「修飾」一番?
1)五年後你在做甚麼?
典型面試問題。研究顯示每份工平均只做四年,因此五年後理應已「過了塘」,但不妨答「現在仍要學習很多,相信屆時有機會幫公司更好發展」,討新老闆歡心。
2)你喝醉了嗎?
一身酒氣會破壞專業形象,任何情況下都要否認,若難以掩飾就索性請病假。
3)你認為某某同事如何?
切忌毒舌,盡量說出同事優點。
4)你好嗎?
好不好都要答「好」,真的很糟可答「OK」,發問者無興趣聽長篇大論回覆。
5)為何轉工?
即使想着「憎死老細」、「想加人工」,口裏都要說「我其實頗喜歡現時的崗位,但是時候接觸新挑戰」。
6)這想法很爛嗎?
若想法已花不少錢,或是老闆忽發奇想,不妨答「這在我們的新市場或會發揮出潛力」。
7)你覺得我這個老闆如何?
覺得老細好要清心直說,否則盡量修飾用辭,用溫和方式表達心中所想亦無不可。
8)你最大缺點是甚麼?
「對自己要求太高」、「是完美主義者」……優點當「缺點」永遠是最佳答案。
9)你剛才去見工嗎?
信不信由老細,但撒個小謊至少可以表示仍尊重對方。
10)某某有濫報開銷嗎?
除非你是會計或管數,否則這問題與你無關,答「無從稽考」就可以。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607/19175125
專訪李英豪 入選中國百大創意商人 極速上位 港產企業家
1 :
GS(14)@2015-06-17 12:24:232015-06-11 iM
李英豪,港人未必熟悉這名字,但在中國商界,這位31歲的年輕香港創業家已闖出名堂。
李英豪2011年在北京創業,成立移動支付公司「錢方」,以互聯網技術,為中國過百萬小商戶提供移動支付的新型交易方法,1年交易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有中國版「Square」之稱。他們新推出的產品「喵喵微店」,至今更助200萬微商在手機上做生意,掀起內地打工仔兼職開店熱潮。去年李英豪獲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選為2014年「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之一,是唯一上榜的香港人。
中國手機支付發展迅速,一機在手,已可處理日常生活開支,例如付的士車資、超市購物等,甚至可不經銀行購買各類金融理財產品,內地人較港人更信賴手機支付,使李英豪對手機平台充滿信心,未來將全力開拓內地手機小商戶市場。
這位已融入內地商圈的港產創業家,形容北京現時科技應用的氣氛愈來愈像矽谷,創業生態圈更漸漸成形,幾乎每天都爆出成功的初創企業個案;反觀香港的創業氣氛卻平淡得多,他恨鐵不成鋼,批評香港一直靠金融這老本行,缺乏科技創新,GoGoVan、9 Gag已是近10年來僅有的成功案例,「香港就像Microsoft,講完!」
論移動支付 港落後 內地先進
李英豪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畢業,曾在恒生銀行(00011)、IBM等大機構工作,亦跟朋友在港開過寫App公司,畢業後的職途歷程,絕對是香港尖子的典型例子。諷刺的是,讓他今天能夠成功的轉捩點,卻是離開香港,隻身走到北京創業。
1年前本刊曾到北京訪問李英豪,當時他還未躋身「中國百大創意商家」之列,但已擲下豪語,想成功便不要在港創業,因為在港只有投身金融業才會獲得尊重,創業會受盡白眼。今天他回港,在內地人氣已更盛,他獲邀到IT論壇及與政府官員分享對香港創業環境的意見,並再次接受本刊訪問,他仍然保留香港不宜創業的想法。
攜手微信 主攻小微企業
去年李英豪公司的主要業務,仍是為中小商戶提供可連接手機的刷卡器,商戶只要在公司設計的手機App輸入收費金額,消費者便可用銀聯信用卡或借記卡付賬,商戶還可以短訊或電郵,向消費者發收條。但短短1年間,內地的支付模式再有劃時代的變化。
公司早前在小商戶移動支付平台以外,推出新產品「喵喵微店」,讓商戶可直接在微信支付收款,連刷卡這步驟也可省去,初步亦獲得理想成績,至今已有200萬戶微商註冊,在微信上開店。
「1年前我們判斷移動支付的應用短期內不會佔重要席位,但今年我們認為這新型的支付方法,在內地一綫及二綫城市的普及率會增加至5%以上,甚至10%。」去年美國移動支付佔整體消費8%,歐美國家普遍在3%至8%,香港不到1%,而李英豪認為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將追上發達國水平,尤其看好騰信的微信支付發展。
內地手機用戶使用微信的習慣,跟港人使用Facebook差不多,惟微信可支援信用卡或付款卡,作綫上及綫下消費,更不必像支付寶般需預先充值,而是直接在銀行戶口扣除。現時家樂福、順豐速遞等在內地已接受微信支付,李英豪的錢方已成為微信主要合作夥伴,協助開拓全中國6,000萬小商戶的移動支付市場。
根據李英豪在北京的初步評估,每10名微信用戶中就有9位已將銀行卡綁定微信支付,滲透率極高。在北京,所有的士已支援微信付費,司機熟悉操作;超市、便利店、商店亦陸續安裝,預計今年底將有超過1萬家商戶加入,「我們的做法是Over-the-counter,收銀處不在商戶一方,而是在手機。在店舖買波鞋,只要用微信掃一掃產品的二維碼(QR Code),輸入密碼,便可完成交易。」
港人過慮 大數據難發展
李英豪的公司成立短短4年,已獲先後兩輪融資,A輪獲紅杉資本投資數百萬美元,較近期的B輪更獲1億元(人民幣,下同)(未公布投資者)注資。他認為這些機會在香港難以獲取,大讚北京的創業氣氛漸有矽谷影子,成功案例不只愈來愈多,融資機會亦大增。
他未有計劃將公司業務在港擴展,認為移動支付在香港無法普及,原因之一,是政府既無積極推動,香港亦沒有像騰訊(00700)、阿里巴巴、Apple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更重要的,可能是香港人對手機付款的安全、私隱等問題仍有極大疑慮,「我覺得關注私隱的講法已經無意思,除非你不再用智能手機,你用iPhone,Apple會取得用戶數據;用Google地圖,Google知道你去過哪裏。如果大家拒絕提供數據,根本就得不到方便。」
李英豪認為,消費者應關注的,是平台有否赤裸裸出賣個人數據,還是像Google般「有良心」地分門別類,將消費數據整合再推向不同商戶,「方便和安全永遠是矛盾,難道為怕被花盆打中而拒絕出街?」他指,現時內地的大數據分析,會根據手機消費模式,在微信用戶的朋友圈發放消費信息,當然用戶可選擇「Unlike」,取消關注該品牌。
科技金融 內地已超香港
內地消費者對手機支付的信任程度,明顯較港人高,如近年內地湧現大量手機理財App,挖財、DailyCost、51信用卡管家等,均是連結個人銀行戶口的記帳App,會提醒用戶消費金額和還款期等,並可根據用戶消費狀況,推薦不同理財產品,「香港人現時仍使用銀行eBanking(網上理財)買基金,這就是落後。我現在有十多個App,例如51信用卡,有大量專家替我分析買哪家銀行的產品、甚麼類型的基金等,整件事(理財)可以很簡單,很值得信賴。」李英豪解釋,這類第三方理財平台較銀行更值得信賴,因為他們以吸引客戶使用為目標,先滿足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像銀行首推自家或高利潤產品給客戶,「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到銀行買基金,他們擺明賺你錢,因為要向股東交代,他們的思維很不Internet,但第三方平台卻以用家需求角度先行,先滿足你的需要,之後才找其他方法賺錢。」
內地移動支付增長驚人
隨內地智能手機普及,移動支付熱爆全國。艾瑞諮詢研究顯示,去年內地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額近6萬億元,按年升3.9倍,今年首季交易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機構預測,2018年內地第三移動交易額有望衝破18萬億元大關。
科網巨頭燒錢力谷
目前市場主要由阿里系支付寶及騰訊系財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及手Q支付)主導,兩大科網巨頭近年大手筆燒錢,為旗下移動支付業務吸流量。去年春節期間,騰訊首推「搶紅包」活動突襲成功,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將微信支付綁定信用卡,一度讓阿里「眼紅」,故今年新春,各大科網公司也爭相以紅包活動吸引用戶埋堆。
除了紅包,騰訊及阿里也一度為旗下電召的士App,「嘀嘀打車」及「快的」,大肆燒錢,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透過移動支付結帳。以北京為例,目前不少的士全面透過移動支付交易。透過大小優惠、現金回贈,內地支付場景已伸延至綫下餐飲、超市,甚至醫療、金融。一度大熱的超高息「寶寶」類理財產品,雖然熱潮不再,但互聯網受惠內地金融市場發展,不少用戶習慣利用手機購買各類基金、理財產品,讓金融交易在移動支付佔比不斷拓大。
中央默許QR碼支付
目前移動支付技術,已經從以往電訊商、外置讀卡器,過渡至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綫通訊技術)及二維碼(QR Code)支付;前者需要支援NFC的手機及POS機完成交易,成本較高,但比較安全,廣受銀聯及銀行推崇;二維碼支付則是騰訊、阿里等第三方支付主力發展技術,用戶只需以手機輕掃貨物或其他用戶手機上的二維碼,即可完成付款、轉帳等交易,方便快捷。不過由於安全成疑,加上涉嫌跨界涉足傳統銀行業務,去年3月人行一度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雖然中央從未明言解禁,但去年下半年起,各方悄悄重啟二維碼支付,被指得到中央默許,外界相信當局將很快公布二維碼支付發展標準。
欠新意 食老本的大品牌
在香港,財爺曾俊華在預算案上,曾提出有意發展互聯網金融,李英豪表示贊同,認為應趁着內地資金充足,盡快吸納投資者到香港,「你可以問一問香港人,現時有多少金融類服務可在手機上完成,就知道香港目前FinTech(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有多落後,我認為政府有責任燃點第一把火。」
監管太嚴 政府過於被動
他這次短暫回港,原來是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邀請,對建立互聯網金融創業環境提供意見,「政府點火的方法很多,如果擔心法規問題,可以仿效內地,在科技園成立一個自貿區,FinTech公司不受任何相關法例監管,但規模最高只能達1億港元。1億港元的計劃對銀行不值一試,但對Startup(初創企業)已經很多,所以要建立一個完全獨立、有別於過往框架的環境,對創業才有幫助。」
另外創業融資在香港亦面對很大困難,「我第一間Startup在香港成立,曾向科技園申請資助,但竟然要填表、Claim錢,實報實銷,投資Startup根本不是這樣的,最奇怪要經大學教授評估,但那班教授全無創業經驗,如何評核我呢?」
香港使用公帑講程序重監管,內地創業資金則多得氾濫。他指,北京政府目前以很多優惠政策吸引及協助初創企業,例如提供免費辦公室、免稅等,最重要是政府主動接觸,不用創業者自行申請。天津、南京甚至有多個部門直接出錢投資初創企業。
「我在北京的投資者,很多其實都是香港人,他們都絕不投資香港公司,因為過去10年無一間公司成功上市。天使投資不是開善堂,他們投1元就希望賺10元,香港公司無成績,自然無投資,無投資就無Startup,無Startup就無成績,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作為香港人,李英豪亦明白及感受到中港矛盾,港人寧用Whatsapp不用微信,寧發展本土經濟也不放眼中國市場。但他指內地在創新科技應用上,其實已大大超前香港,香港的優勢逐漸消失,「我會選擇做背靠美國的紐約,多過單打獨鬥的新加坡。新加坡當年被馬來西亞踢走,才被迫做新加坡,我不相信紐約會突然想獨立。」他不認同香港事事跟中國切割,反而應該好好利用中國的龐大市場。
無力創新「食老本」如微軟
他坦言,內地不少朋友討厭香港,認為港人太過極端,尤其對被形容為蝗蟲感到恐怖,不想再到港旅遊購物。這位年輕創業家認為透過互聯網,可輕易解決水貨擾民的問題,就如現時內地減關稅後,海淘(見右文)開始流行,若香港推行類似網購,相信3至5年內,水貨問題便會絕迹。「假如香港是一間公司,就是一間缺乏創新,靠食老本的老牌大公司。」李英豪笑言就像微軟一樣,「北京明顯要做矽谷,但香港完全無清晰方向,我們應發展一些其他城市10年內都追不上的產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些新加坡亦隨時做到,到時香港就玩完了。」
近日有文章談論,香港上一個創新產品已是10多年前的八達通,自此發展停滯,李英豪以摩托羅拉為喻,「當Motorola尚未出事(先後被Google及聯想(00992)收購),我記得有個調查問消費者,如果今天Motorola和Apple倒閉,大家有沒有所謂。當然結果是Apple很有所謂,Motorola則無所謂,這就是Branding(品牌)。我覺得香港品牌正在消失,以往的確很好,但近年已經毫無新意。」
海淘KO水貨客?
年前中央先後在上海、天津、福建、廣東成立自貿區,海淘族應運而生,內地買家可以透過跨境電商,直接向海外賣家落單。由於貨品直送自貿區貨倉,可豁免入口關稅、增值稅,再由快遞送到府上。如此一來,內地民眾以後安坐家中,一樣可以低於市價買到海外貨,有人推斷,來港購物和「水貨客」會因此大減。海淘對本地零售的影響有待觀望,另一邊廂,內地電商已摩拳擦掌,準備服務這群大客。Paypal資料顯示,去年內地海淘族人數達2,100萬,海外購物消費總值3,500億元,預測2018年海淘族人數將達3,560萬人,市場規模可達1萬億元。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蘇寧易購海外購、稀有網、1號海淘等,紛紛參與這場海淘盛宴。
論互聯網電視:王維基老了
王維基一直是李英豪心目中的英雄,他們同樣畢業於中大信息工程學系(前身是電子工程學系),亦曾在IBM工作,現時大家都走上創業之路。不過自香港電視(01137)發牌風波後,李英豪感到王維基已經老了,坦白而言就是脫節。近日港視甚至宣布暫停拍劇,主攻網購,李英豪想問王維基兩條問題:為甚麼要糾纏於免費電視牌照?為甚麼一定要建基於香港市場?
「王維基手上有30億港元資金,為數不少,內地視頻網站優酷(Youku)整個融資過程都是20億元人民幣,現在已有幾億人收看,在美國更成功上市。王維基有30億元,我不明白他為甚麼只對着香港,又只在乎大氣電波,用App就得啦!」
他指,在互聯網年代經營媒體有兩種模式,一是像YouTube由用戶提供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二是像Netflix透過大數據分析觀眾喜好,自行製作內容(Content Provider)。兩種模式都證明可行,均可依靠廣告作為營運收入,連內地互聯網電視樂視最近都大張旗鼓拍港劇。李英豪認為港視尚未穩紮根基便推出網購,成功機會非常低。「拿着免費電視牌照根本無意義,現在一切都在手機,他應該打全球華人市場。如果我是他,我一定以全世界為目標,同一套劇我可以賣給全世界,互聯網無國界,無必要只看香港。」
政改是Zero to One
李英豪與太太現居北京,每隔兩至三個月才回港一次,雖然身在他鄉,但去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亦令他十分着緊,緊貼事態發展,「我對佔中的感情很複雜,十多年來年輕人第一次為政治問題上街爭取,這種精神很難得,因為香港過去基本上是政治冷感。不過佔中只是人民抗命、發聲而已,事實上救不了香港,一定要有Something else。其實不必靠政府、不必靠中央,難得已經有這麼多人瞓街犧牲,為甚麼不利用這股犧牲精神,自己行一條路出來呢?」
他以Peter Thiel著作《Zero To One》作比喻,「假如無民主是Zero,有民主是One,由Zero to One,香港人的想法是一條直綫,最多只能是彎線,但創業經驗告訴我們由Zero to One的路永遠都是亂七八糟,當出現任何機會都要向前走,因為如果不向前走,就得不到User Feedback(用家意見),之後就無法改進。就像如果當初沒有iPhone 2G,又怎會有現在的iPhone 6?」他不贊同「袋住先」的說法,認為任何進展機會都應好好把握。
北京每日出一家GoGoVan
北京現時的創業氣氛濃厚,風險投資資金充足,創業培育亦辦得有聲有色,雖未知有多少泡沫成分,但創業生態圈已愈來愈有矽谷的影子,「北京只差在沒有史丹福大學,清華大學未能做到這角色,但中歐商學院已在辦Entrepreneurship Camp(創業營),已辦到第四期,最新一期的學生有新東方創辦人俞敏洪、搜狗CEO王小川,他們竟然是我師弟,十分誇張。」
北京每天都有大大小小有關創業的活動,最近一次是由經緯創投、真格基金、K2VC聯辦的「Chuang大會」,400位風險投資者、Startup創辦人齊集的3日派對,李英豪都是座上客,「這類活動北京有很多,有次遇上餐飲平台『餓了麼』創辦人張旭豪,前一年他們才有5萬訂單,翌年已有過百萬訂單,估值至少十多億美元,一切就是發展得這麼快。」
香港近年較成功的Startup可數GoGoVan及9 Gag,李英豪說很高興看到香港有初創企業跑出來,但他提醒,北京現時幾乎每天都有一家GoGoVan級數的公司跑出,每年就有300間,矽谷也一樣,因此香港仍然要急起直追,「以前有位IBM前輩說過,創業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你要夠膽定下一個無法輕易達到的目標,擁有500萬用戶的確很厲害,但你能想像有1億用戶時你要做甚麼嗎?」
內地初創水源湧流
內地鼓勵創新,寂寂無名的初創公司,能隨時搖身一變估值達數十億元,內地創業圈吸引不少資本追逐,想要獲得種子資金起步,是否較香港容易?
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天使投資白皮書》,去年天使投資機構已披露投資總額近5.3億美元(約41億港元),按年升161.7%,涉及766個項目,較前年增加353%;資金流向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福建。雖然外界指內地初創項目估值過高,導致馬雲、馬化騰等互聯網一哥轉投海外項目,但統計顯示,去年平均單筆天使投資額為69萬美元(約535萬港元),已較2013年的119萬美元(約922萬港元)回落超過四成。
內地創投圈水源充足,拿到大額種子天使輪融資大有人在,根據IT橘子網統計資料,今年首五個月,共有56間初創公司拿到1千萬元或以上的種子投資,其中兩家電子商務公司更拿到過億元,包括韓東獲中信資本及聯新資本投資4億元,及Dmall地貿商城獲得IDG資本的1億美元(約7.75億港元)。
洪永城被指做馬騮戲上位
1 :
GS(14)@2015-10-14 08:02:38■洪永城被指一見余詠珊即上前打招呼問好,更有傳他靠擦對方鞋上位。資料圖片
近年頻頻曝光的洪永城,當年由仍是有線高層的余詠珊一手發掘入行,其後余詠珊過檔無綫,亦招攬洪永城過檔,並頻頻安排愛將參與各大節目演出,極力栽培,早前洪永城更被力捧主演劇集,事業發展如坐火箭。不過,一直有傳洪永城靠擦余詠珊鞋上位,日前便有傳媒在電視城餐廳,目睹洪永城更向余詠珊大施冧功。報道指當日洪永城開工期間,發現余詠珊在餐廳食午飯,於是立即放下手頭工作走上前打招呼,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跟余詠珊有講有笑,甚至當眾扮猩猩,逗得余詠珊哈哈大笑。報道指洪永城前前後後做足15分鐘馬騮戲,令在場其他人也為之側目。記者昨日曾致電洪永城,但未獲回覆。撰文:魯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014/19331824
毛記主播晒冷 敢言新一代崔建芒扮魚上位
1 :
GS(14)@2016-01-18 00:57:41「第一次出鏡要做《人魚樂毛窮》,因為嗰陣時唔係好夠魚,所以出咗鏡而家好瘀!」爛gag!聞說老細林日曦好孤寒,這些日子只宴請過同事一次老麥。崔建芒忍唔住說:「佢一啲都唔孤寒,仲好唔吝嗇咁畀啲工作我做,好闊綽㗎!聽日咪有30篇稿擺喺你面前,等你寫囉!老實講,入嚟之前三個老細中,我最驚佢(林日曦),不過共事過之後發覺佢係外冷內暖,尤其佢外表咁冷,做少少嘢你已經好暖!」雖然工作上得到滿足感,但崔建芒仍要過女友和家人一關。「至於呢段時間,有返工冇收工,女友都好耐冇見囉!」真名:真.Kyle(27歲)毛孩之前身:雜誌copywriter毛孩之育成:原負責公司廣告部,因唔夠人出鏡,找他湊夠數毛孩之特色:扮Tree根極有神髓,每周數《勁曲金曲》榜一樣出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16/19454602
【旅遊籽】形象健康夠爽口 熊本赤牛賣肉上位
1 :
GS(14)@2016-02-02 15:58:57井俊介本來從事文字工作,結婚後入贅婆家,繼承農場。
【旅遊籽:浪迹遊蹤】和牛食得多,赤牛又聽過未?它是熊本縣阿蘇地區的名物,肉面不見雪花,落鑊時滲出來的油份沒有A5一半,在以油花論英雄的和牛世界,原像奀星一樣毫不起眼。唔係講笑,這種原本用來耕田的役牛,在農業機械化的時代,曾被大量棄養,幾近絕迹。正如再有實力的暗星,都要金牌經理人的帶挈才能走紅,多得一位牛博士扭盡六壬,致力改善肉質,再用多項研究證實其營養價值,又剛好碰上健康飲食潮流,終於成功翻生當上牛界新星,轉折星途堪比坤哥。就讓我們由草原到牧場、由牧場到桌上,走遍赤牛的前世今生。
初會赤牛,是在阿蘇群產山村的「山之里」,一個集農場、住宿及餐廳的地方,真真正正的“farm to table”。老闆井俊介先為我們講了一堂生物課,「和牛不是一個牛種,而是四種牛的統稱。」我承認,對和牛的認識比較籠統,只知有分A4A5、神戶松阪。其實和牛分四個牛種,當中黑毛和種佔逾95%,基本上我們聽到吃到的,都屬此類。紅毛和種約佔1%至2%,因毛色啡紅,又稱赤牛。剩下的無角和種及日本短角和種只佔極少數,近乎絕迹市場。日本飼養近180萬頭和牛,赤牛僅約24,500頭,並只於熊本、高知及北海道出產,可謂非常稀有。
不以雪花論英雄 赤身為上肉味濃
聽完理論,食物上桌,當然先食為敬。為我們板燒赤牛的井先生,事先言明:「吃牛肉,不可只看等級。脂肪多不一定代表好,肥油太多會遮掩肉味。」起初我想,這不過是日本人的宣傳伎倆吧。要知道,他們精於包裝,永遠只說自己的優點,好食過和牛?我唔信。可能先入為主,初入口時覺得較乾,慢慢油脂滲出,雖不及和牛般啖啖脂香,卻同樣有油香,級數約在A3左右。咀嚼後方覺外實內軟、肉味香濃、富有咬勁,感覺上是和牛與安格斯牛的混合體,在油份與肉香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意外的美味。回想起來,食慣和牛,總覺肥油滿瀉、入口即溶就是金科玉律,A4A5、宮崎神戶,成了我們唯一的標準。但世上並非人人都愛吃油多過吃肉,越來越多人注重健康,過肥的和牛逐漸為人詬病。和牛的脂肪比例、鬆軟肉質,冠絕牛肉界。我們常說的雪花(日本人稱為霜降),即筋肉間帶呈網狀的細小脂肪,是以BMS(BMS,Beef Marbling Standard雪花分佈)來評級,BMS6至8為A4、BMS9至12才算是A5。感覺上級數越高越好,內裏卻代表着紅肉與脂肪的比例分別達40%及50%,即是一啖肉一啖油。相比起來,赤牛的脂肪含量只有8%至12%,大約就是A2、A3。與此同時,太重油香,會令牛肉欠缺肉味。一位資深食版記者曾對我說:「以前只識雪花和牛,食得多只覺一口肥油,人大了才學懂赤身滋味。」所謂赤身,亦即瘦肉,油份較少,肉味濃郁,煙韌帶爽,如牛柳、里脊肉及橫膈膜肉等,當中里脊肉厚薄適中,每塊都充滿咬口。近十年間,赤身很受怕肥又饞嘴的日本人歡迎,這正正是其強項所在。
食赤牛,牛里脊肉是首選。肉厚多汁、口感鮮嫩,侍應燒之前會先用牛油沾鐵板,有油香得來不過份。(牛里脊肉定食6,000円,約$394)
阿蘇地區為火山國,連燒赤牛的鐵板也用火山岩石製,可長時間保持高溫。
每隻牛耳上,都會配上耳標,用於建立資料庫,可透過登記番號在網上隨時查閱。
曾被認為沒有食用價值,加上須於草原放牧,比起黑毛和牛,赤牛數量還是相當稀少。
自然放牧10個月 油肉平衡唔易病
為了區別赤牛及和牛,全日本赤毛和牛協會就為高質赤牛定下自己的一套標準:赤身比例要佔整隻牛70%以上、餵飼國產安全粗飼料及長時間在外放牧,條件幾乎跟和牛倒轉。幾年前,日本人對這種牛肉未有足夠認識,協會就舉辦試食會,即場收集食客意見,結果「適度雪花」、「肉軟多汁」及「吃到牛肉本來味道」的特點最受人讚賞。有趣的是,當中一項「能夠用最自然的方法育牛,讓牠能夠無壓力地成長」同樣獲得市民認同,看到這裏不禁搔頭,牠們不是都在欄內圈養嗎?解釋不如見識,乾脆跟着井先生到牧場看看。來到廣闊的阿蘇草原,井先生的牛欄約佔60公頃(即3個維園般大),時值12月,雨雪交加,天氣甚冷,人也凍到瑟縮顫抖,滿身紅毛的牛牛,卻在草原悠然閒逛。原來赤牛本是用來耕作的役牛,50多年前、在日本還是農業社會的時候,赤牛數量多達550,000頭。後來農業機械化,人們認為赤牛做開粗活,肉質難以跟和牛相比,故被大量棄養,數量曾低見10,000頭,近乎絕迹日本。直到1981年,被譽為「赤牛博士」的滝本勇治,花了十多年來研究,發現赤牛也有變成優質肉牛的潛質,秘訣更與棲息地有關。一般的黑毛和牛,誕生數日後便與母親分離,困在欄內餵食代奶、粟米、米糠及小麥等,一來是為了令其快速長肉,二來和牛不宜放牧,過多運動、進食野草,都會減少脂肪雪花。但赤牛則完全相反,牠們胃口甚大,如跟和牛一樣吃濃縮飼料,只會長出油膩、沒味的贅肉。所以赤牛自出生起,應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草原之上自然放養。由於草原上並非所有草都有營養,母牛會教子牛如何進食,怎樣挑富維他命與礦物質的草。透過母牛的奶水,小牛亦可增強免疫力。加上牠們日行3至6公里,練成結實肌肉,就如走地雞一樣,反式脂肪較少。更重要的是,吃天然飼料長大的牛,能減低患瘋牛症的風險(牛農為減低成本,以及提高牛的蛋白質攝取量,會餵飼肉骨粉,或會從中感染瘋牛症),直到約8至10個月大,才會送回牛欄儲脂肪,這樣便可做到「有肥有肉」的平衡。
兩大赤牛靚位
牛里脊肉相當厚身,口感鮮嫩,肉味夠濃、少肥油。
腰脊肉,即西冷,取自牛背部的柔嫩瘦肉,大理石紋脂肪分佈均勻,入口嫩滑多汁。
山之里
網址:
http://aso-yamanosato.com價錢:餐廳提供赤牛定食,由3,800円起(約$250);住宿方面,一泊兩食(包赤牛料理及早餐),每人9,800円起(約$643),周三休息
男主外、女主內,山之里的自家餐廳,由井俊介太太及媽媽掌廚。
山之里附設旅館,有半露天風呂,出面一片原野景致。
於產山村的山之里,農場經營了38年、餐廳也有27年,算是當地的老字號了。
唇亡齒寒 草原再生成要務
以為在草原放養,農夫就可蹺埋雙手唔使做?親身一試便知道。在南阿蘇村經營小牛養殖場的中村和章,數年前,把農莊開放作住宿體驗,做一天農務,晚上寄宿農舍,讓更多人了解草原與人的關係。他的家就在農場旁邊,放下行李、穿上水靴,還以為要衝入牛棚立即開工,中村先笑了笑說:「別急。」然後指指我們的腳,原來日本農夫相當注重衞生,進出農場範圍,靴要先過水盆,再以水喉及刷子洗淨。進入牛棚,內有16隻負責生產的母牛以及60隻培育成肉牛的小牛。小牛在這裏養到10個月大,就以一頭60萬円(約$39,548)的價格轉售給大農場,再由對方養至25個月大,屆時售價可達100萬円(約$65,914)。這樣分工之下回本較快,對他這種小型農場來說風險較少。赤牛雖已漸漸為人所知,惟相比黑毛和牛的市價,還是平兩成左右。但因體形較大,養殖期足足少5個月,頗受小農歡迎。牛棚內貼上一個大表,上面詳細標上小牛祖父輩的名字,「牛好不好,要看三代血緣是否純正。」日本人學會吃牛肉,其實只有短短的200年左右,養牛的歷史更短。本土純種牛並不優質,但透過多年研究、引入外國牛配種,才成就今日的和牛。每一隻新生的赤牛,亦會在耳上加上標籤,記錄發展狀況。再將資料送到全日本赤毛和牛協會,構成龐大的資料庫,用來對比基因、研究飼料是否合適等。中村解釋過後,便着我們餵食小牛。常說牛有四個胃,果真食量驚人,牠們日食約40公斤草,但這時正值寒冬,草原早已枯黃,哪來草吃?幸好農夫早就積穀防饑,春秋之間,他們把草割下放乾,製成一個個巨型草球,用白尼龍袋罩住,好讓冬天不致斷糧。就以中村的牛棚為例,就要預備近400個乾草球,工夫相當多呢,他笑說,「如果用人工飼料,我會輕鬆得多!」但吃乾草而非鮮草有一好處,就是辟去牛肉的臊味。
遊客可跟中村和章(左)當一日農夫,體驗打理牛棚、餵飼牛牛的生活。
除了草原上的乾草,也會餵食粟米及甘筍等飼料。
牛農相當注重衞生,進入牛棚之前,先要洗鞋兩次。
為了冬天也有草吃,農夫會於春夏之間到草原割草,放乾製成大圓球,再入尼龍袋存放。
阿蘇火山下,是22,000公頃(約3個香港島)的草原,當中包括遊客常到的草千里,以往也是放牧之地。
中村和章會為每頭牛記下祖輩三代的資料、體重變化、在放牧還是圈養等數據,一絲不苟。
日本人多子承父業,中村和章卻不大在意,說仔大仔世界,長大了便可自由逐夢。
體驗民宿なかむら牧場
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nakamura.bokujyo價錢:一泊兩食(包牛肉燒烤及早餐),每人7,500円起(約$492)註:民宿主人只能以日語溝通,如想體驗必須預約,可以經facebook聯絡或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參加住宿體驗,就會直接住在中村家的傳統日式老房子。
中村會為遊客預備鐵板赤牛,還好農場只養小牛,吃到的,應該不是早上餵飼的過那一頭。
美國又有赤牛?
和牛為日本國寶,純正牛種幾乎不會出口,多年來澳洲及美國想盡辦法從日本取得和牛基因,與當地牛隻混種,才有美國、澳洲和牛的出現。但在九十年代,日本人還未懂得欣賞赤牛,卻早被美國人看中。一位德州騎警,利用1992年美日經商條款中的漏洞,於1994年把11頭赤牛帶到美國,經過配種繁殖,至今已於當地育成過萬頭赤牛,升勢直逼日本。當然水土各異,加上經過混種,口味未必一樣。因美國人大多只認識神戶牛,當地商人常把美國赤牛當成神戶牛來賣,渾水摸魚。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的人士均毋須簽證•機票:香港航空直飛熊本機場,來回連稅$2,718起•交通:於熊本機場乘九州橫斷巴士往阿蘇JR車站,車程約一小時,查詢:
http://www.kyusanko.co.jp/sankobus•匯率:100円約兌$6.5(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記者:甄俊宇攝影:林栢鈞編輯:陳國棟美術:黃創泰鳴謝:AsoGeopar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02/19475131
《奶酪陷阱》帶挈上位金高恩掀單眼皮文青潮
1 :
GS(14)@2016-02-09 03:35:29由金高恩和朴海鎮擔正的tvN劇集《奶酪陷阱》爆紅,不少觀眾更因為農曆新年關係停播今、明兩集而鼓譟,誇張到揚言不能活着過年。受到劇集帶挈,金高恩人氣急升,由頭到腳的一身文青打扮更備受追捧,個個都爭相學她襯衫,買冷衫、牛仔褸看門口,亦令單眼皮女生成為潮流。金高恩在劇中飾演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洪雪」,雖然家境一般,但沒有因此影響她扮靚,每集都以不同的清新造型登場,令劇集有如花生騷,她更因配搭得宜,有本事攻陷高富帥男主角「劉正」朴海鎮,又將有鋼琴天份的「白仁浩」徐康俊收為兵。
■朴海鎮於《奶》劇中被金高恩吸引,落力追求。
■金高恩儼如「洪雪」的真人版,和Suho是大學同學。
「狗毛」成標記
金高恩的外表並非令人眼前一亮的標準美女,但她靠氣質取勝,穿衣有強烈個人風格。留有一頭長曲髮的她,雖然在劇中被徐康俊取笑似「狗毛」,不過正因此而成為其個人標記。為配合大學生角色,金高恩的衣櫃裏必備凸顯青春和書卷味的冷衫、牛仔褸、穿窿牛仔褲、白恤衫、連身裙、長身大褸及背心外套等,透過不同的配搭,加上手袋、圍巾等點綴,即時令校園文青打扮掀起熱潮,韓國大學生有樣學樣,甚至連淘寶都有得買金高恩的服裝。金高恩成為紅人後,她的過去亦被翻炒,被發現根本是「洪雪」的真人版,讀大學時都有靚仔靚女做同學。原來她和人氣男團EXO隊長Suho和韓片《人間中毒》女星林智妍是大學同學,令不少粉絲直呼羨慕。此外,金高恩宣佈情人節在明洞舉行簽名會,相信大批粉絲會撲去見真身。撰文:江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8/19483696
任內以經濟局名義去信港聯 威脅沒收航權馮永業被指濫權助陳婉玉上位
1 :
GS(14)@2016-04-13 16:39:12■謝天賜指因經濟局的一封信而惹怒舅父何鴻燊,間接令陳婉玉上位。李家皓攝
【換樓醜聞】【本報訊】與妻子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一同捲入換樓醜聞的馮永業,早前公開承認瞞妻與前港聯航空股東陳婉玉有「交往」後,事件有新發展。本報獲得經濟局2005年傳真給港聯的信件,指控港聯閒置港深航權,威脅沒收航權;港聯前行政總裁及股東謝天賜承認曾收有關傳真,指當年獲批航空營運人許可證僅數月,局方發警告信不合理,質疑時任副秘書長馮永業濫用職權,借局方名義施壓,助陳奪權上位。記者:李雅雯 林偉聰本報取得一封在2005年12月31日以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名義傳真予謝天賜的信件,該信以「Allocation of Traffic Rights to Shenzhen(深圳航權分配)」為題,指港聯於2004年12月15日獲批香港飛往深圳航權,但超過12個月仍沒營運,若港聯不即時提出具體營運方案,局方或會沒收航權及影響港聯未來航權申請。
令何鴻燊向謝天賜問罪
謝天賜回應查詢時確認曾接過上述信件,指當年與港聯另一股東及董事陳婉玉就業務管理權有爭拗,質疑是陳的好友馮永業從中作梗,濫用職權出信向港聯施壓,令港聯大股東、謝的舅父何鴻燊向他大興問罪,「經濟發展局31號(2005年12月)中午12點傳真去我東涌office,當日何鴻燊1點半打畀我,好嬲話我得罪政府,政府要沒收航權,話我做得咁曳,直升機唔好掂,畀陳婉玉搞」。謝又指信件於周六發出,他與其他港聯高層原定待元旦假期過後,即2006年1月3日才看到傳真,但何鴻燊卻離奇得知傳真內容,謝稱曾就此事問陳婉玉,「係陳婉玉話係Wilson Fung(馮永業)畀封信佢」。謝批評馮身為相關政策官員,竟介入港聯股東紛爭,甚至製造「恐嚇信」,超越官員權限。謝天賜指當年與馮關係良好,但在此傳真發出前8日,港聯與局方的會議上,馮態度突改變,指摘謝經營不善,更指若不改善航線載客量會沒收航權,「Wilson話陳婉玉覺得我而家搞航空公司蝕太多錢,佢(陳婉玉)好擔心」。謝對此感憤怒,「我個business partner擔心關你乜事?你係政府官員,政府官員係製造營商環境畀我做生意,你使乜教我做生意」。事後他在公司失勢,最終離任,希望當局徹查事件。根據憲報,港聯於2005年4月正式獲往返各內地航點航權,謝指港聯在同年7月才獲航空營運人許可證,兩個月後已開辦廣州航班,3個月後開辦杭州航班,認為局方在年底出信指摘是欲加之罪,「老實講,國泰坐住好多航權冇飛,點解當局唔啄國泰?」
葉澍堃曾指信件不恰當
謝曾在2009年向空運牌照局提交文件,提及馮濫權出信,形容馮陳二人是密友(close friend);文件又提到,謝曾於2006年6月與前經濟事務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午餐,席上謝出示涉事傳真信,葉讀畢表示信件不恰當,又指代行的是初級官員,估計是按上司指示行事。謝昨稱葉澍堃當時稱「呢封信唔應該出,你點解唔早啲同我講?」令他質疑信件是由當時主責航權的馮永業所寫。本報致電馮查詢,他即時掛線;運房局不評論個別事件。本報就傳真事件向前身是港聯的香港快運和陳婉玉查詢,未有回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3/19569219
史丹福大學直擊梁頌昕靠父蔭上位
1 :
GS(14)@2016-04-15 04:26:312016-04-14 NM
繼梁振英拉線巨款捐助瑞典著名學府,以便安排長子傳昕加入大學研究團隊;以及二女齊昕懷疑被母親毆打召警求助,卻被父親以特殊方式阻止之後,梁家幼女頌昕最近也被揭發,上月底牽涉特首向機場人員施壓,違反安檢程序替她把行李直送禁區的「特事特辦」事件。至此,香港第一家庭的五個「CY Leung」,先後捲入濫用特權醜聞,無一幸免。無獨有偶,事件的出發點皆是父母愛錫子女,希望替他們排難解紛,或鋪排光明前途。然而,家人獲益的背後,卻賠上社會制度的公平和公義。以「行李門」事件主角頌昕為例,本刊調查發現,她就讀中學時懷疑已數度獲父親之助,到原本只有大學生才合資格的大機構實習,享受了一般青少年可望而不可及的機會。數年下來,頌昕煉就了一張亮麗的履歷表,無往而不利。或許,父親利用人脈關係獲得的特權,年幼的頌昕受惠了而不自覺。久而久之,她長大成年後,對濫用特權的警覺性便減弱,「行李門」事件便是在這個特殊背景下的產物。壹傳媒特約記者到史丹福大學,找到上月底飛返三藩市開學的事件主角梁頌昕,但無論記者如何提問,她只是微笑不語,沒有打算澄清「行李門」事件。
美國西岸時間本週一下午二時(香港時間本週二凌晨五時),梁頌昕現身史丹福大學校園,準備上課。只見她薄施脂粉,打扮樸素,粉色上衣配灰色開襟羊毛衫以及黑色長褲,百分百乖學生打扮。她先於商學院飯堂外的空地出現,準備步入管理學院大樓,此時壹傳媒特約記者趨前表明身份,問道:「針對行李事件,妳已經出了聲明,要不要親自回應?」以及「會不會怕牽連無辜航空公司員工?」梁頌昕只是面露微笑,不發一言,繼續步入管理學院大樓。
拒絕受訪禮貌微笑
待不到二十分鐘後,她再次步出大樓,準備到課室出席下午二時半開始的課堂。其間記者有東西不慎掉到地上,她還親切地欲幫忙撿起,說了句「小心」,但還是不回應問題。她接着步行到數分鐘路程外的Encina Hall西翼大樓上課。記者再追問她於「行李門」事發時的經過,及當時「為何不親自返回大堂外拿行李」及「有否為事件感到困擾」等,她同樣保持微笑,急步而行。根據大學課程表,梁頌昕聽講的科目,名為東亞地區經濟發展與挑戰(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East Asia),重點教授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政經環境。記者在大樓外等她落堂四小時,但始終未再看見她現身,估計有同學通風報訊,她已經從別的門離開。
趕返美國春季開學
記者嘗試採訪史丹福大學的職員,及從同一大樓走出來的學生對行李事件的看法,但他們均不願回應,也不願上鏡,僅說不認識她,或是沒聽過事件。一名不願露面、來自香港的學校職員說:「如果你們已經用電郵聯絡過她,她應該看到了。」梁頌昕去年入讀史丹福國際政策研究碩士課程(Ford Dorsey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Policy Studies)。史丹福每學年分成四個學季,頌昕三月廿七晚急着想上飛機,就是為了要在春學季開學日三月廿八日返回學校。這個碩士課程每年招收約廿二名學生,分五個主修領域,頌昕主修領域為能源、環境與自然資源(Energy,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國際政策研究碩士課程同時隸屬於史丹福大學的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FSI)和Stanford Global Studies(SGS),並由兩學院的教授授課。FSI有不少在國際外交官擔當教授,包括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美國前駐俄大使麥克福爾、美國前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等。無論是拓闊國際視野或人脈關係,對學生而言均有莫大裨益。其實,梁振英為子女前途鋪路,早於廿多年前已開始費盡心思,頌昕能走到史丹福,已經行了一條漫長的路。過去,梁振英也不吝嗇,多次在公開場合分享他管教子女之道。
老鷹迫令幼鷹學飛
二○○○年,三名兒女都已就學的梁振英,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主持一間學校的畢業禮,他致辭時講了一個故事:「十年前,長子傳昕一歲時,我和老婆駕車途中,突然見到天上一隻老鷹向地面掉下一團東西,那團東西下墜途中突然在空中盤旋。」那團東西,原來是一隻被父親迫令學飛的小幼鷹。這篇演辭正如其他「CY小故事」一樣,內容真偽並不是重點,卻充分反映了梁振英的教育方針:嚴格如老鷹。一名曾跟梁家稔熟的商界人士向本刊憶述,當年他的孩子和頌昕一同就讀聖保羅小學,算得上是好朋友,據他了解,梁家的管教非常嚴厲,對三名子女的學業相當緊張,為免女兒學壞,給他們的零用錢不多,女兒化妝固然不准,連搽少許口紅也不可以,頌昕曾羨慕同學說:「點解你屋企咁好,俾咁多零用錢嘅?」梁振英接受訪問時曾承認對子女管教甚嚴,其中一個例子,是三名子女的利是錢一直由妻子唐青儀統一處理,直至各人成家立室才可「物歸原主」。那時,兩個性格簡單純樸的小女孩偶爾會羡慕另一個家庭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梁家嚴厲的管教,換來三名子女的優異學業成績,大哥傳昕率先到英國升學,頌昕亦跟隨姐姐齊昕入讀英國排名第一的女子寄宿學校Wycombe Abbey School,其後考入劍橋大學經濟系。該名商界人士說,頌昕考入劍橋那年,正值校方大幅增加學費,不少本地學生放棄「gap year」,變相令學位減少,「我個仔英國A Level(高考)四條A都入唔到劍橋」,反映頌昕當年成績非常標青。
中學生大機構實習
嚴父望女成龍,不單講究學業成績,課餘活動的部署也相當緊密。即使頌昕尚未成年,她已獲安排到不同跨國企業或大機構實習。本刊仔細研究梁頌昕上載互聯網的履歷(現已被刪),發現她擔任實習生的多個機構的負責人,均與父親有密切關係。或許頌昕年輕未必自覺,原來她正初嘗特權的滋味。○九年身在英國讀中學的頌昕放暑假回到香港,年僅十六歲的她卻不是趁機遊玩休息,而是被安排到亞洲協會當實習生一個月,其間該會邀請了她的爸爸,即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開講座。不過,香港亞洲協會的網上資料顯示,該會招請實習生的要求為年滿十八歲的大學生,頌昕明顯條件不符,為何仍獲聘任?本刊向香港亞洲協會查詢,該會回應指,當年頌昕是擔任義工(volunteer),非履歷上的實習生(intern)。
陳啟宗助世姪入職
亞洲協會香港分會主席是梁振英「頭號金主」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陳、梁兩人一向關係密切,梁振英三十四歲時被提拔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就是由已故恒隆董事、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推薦。九○年加入紅底組織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梁振英,九九年接替安子介擔任理事會主席,陳啟宗同時出任執委會主席,二人在該組織合作近十二年。後來梁振英準備參加一二年特首選舉,陳多次發表支持689的言論,形容他是「難得嘅君子、有正氣嘅人、對老婆好、廿四孝老豆」,批評對手唐英年「一世未做過成功嘅事」。今年一月,陳啟宗更提早表示支持民望低企的689連任特首。為好朋友破格安排女兒入職實習生,也許是小事一樁吧!一○年,十七歲的頌昕再次利用中學暑假空檔,回港到摩根大通實習兩個月。其實,摩根大通沒有提供實習生位置予中學生,其官方網頁顯示,全部實習課程都要求學生有大學或以上資歷。中學生只可申請「預備實習」(Pre-internship)課程或學徒課程(Apprenticeship),況且,兩類課程現時亦未有在香港分部舉行。為何摩根大通獨厚梁頌昕?頌昕獲聘任期間,摩根大通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為方方。方方跟梁振英的關係同樣密不可分。一一年,方方在香港成立「海歸派」內地精英青年組織華菁會,當時梁振英擔任該會榮譽贊助人。後來梁振英參選特首,更聘用華菁會秘書長陳冉擔當競選辦助理,後來成為候任特首辦項目主任,在未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情況下被聘用為公務員。方方二○一三年捲入摩根大通的「子女項目」醜聞,摩根大通一一年聘用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兒子唐曉寧後數月,就被任命為光大銀行IPO承銷團之一,後來方方因此事件先後接受美國聯邦密探(FBI)和香港廉政公署調查。方方一四年離開摩根大通,但梁振英政府無視方方的醜聞,翌年繼續任命他為策發會成員。
人事顧問:靠後台
未成年人士破格加入大機構實習,相對於安插高官子女當實習生換取生意,或許是小巫見大巫,但做法也惹人非議。獵頭公司老闆張慧敏表示,金融大行聘請中學生當實習生並不常見,正好證明她有後台、有背景:「作為一個(中)學生,對行業同工作嘅認識都係極度有限,我哋成日講笑,俾個影印機和fax機你都未必識用,其實請intern根本係社會責任……如果你話一啲大機構知你有關係有人脈,請你入來,朝中有人好辦事,會嘅。」年滿十八歲的頌昕到大機構實習的機會不斷,入讀劍橋經濟系後她先後到倫敦滙豐、倫敦瑞信、香港恒生及台灣麥肯錫工作,全屬一流金融財務機構或頂級顧問公司,梁振英為女兒鋪好商界之路,可謂用心良苦。
畢業轉換國際跑道
梁頌昕大學畢業後,仍舊到大機構實習,但機構的性質大變,是跟經濟金融風馬牛不相及的國際事務,隱隱看出頌昕轉換跑道的心思。一四年甫畢業,她便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聘任,於紐約實習。湊巧的是,該部門的主管為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又是一個與其父親相熟的官員。吳紅波曾在中國外交部工作,之後擔任外交部港澳台司司長,以及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最後一位中方首席代表。頌昕獲得聯合國聘任前,梁振英一三年六月曾到紐約訪問三天,行程中與吳紅波共進午餐。聯合國的實習工作維持了四個月,較商業機構只待一至兩個月長。一五年起,梁頌昕加入國際性扶貧組織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IPA)擔任實習生,到非洲烏干達從事當地的農業研究工作。烏干達是中國一四年承建的東非鐵路計劃的終點,亦被認為是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範圍中的國家。梁振英去年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曾自豪地表示頌昕「自己要求」要去非洲工作:「喺鄉村地方實習,夜晚就瞓喺帳篷入面。」頌昕能先人一步為國家發展去東非做準備,作為父親當然欣慰。有分析指出,加入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性組織,對拓闊人脈極其有利,中國大陸不少進身投資銀行高層的人物,也曾在國際組織工作。以IPA為例,超過四百名著名學者參與,Google和微軟公司蓋茨的慈善基金,也是組織的贊助人。
論難民與父打對台
就讀史丹福大學碩士課程期間,梁頌昕就難民人權問題發表文章,力撐各國收容難民,與梁振英提議香港退出《禁止酷刑公約》的立場背道而馳。梁頌昕的文章與《中國日報》前記者Yao Yang共同撰寫,主題圍繞敍利亞難民問題,並在史丹福大學一份由學生管理的學報發表。文章訪問了史丹福法律學院客座教授Van Schaack。文章引述Van Schaack稱,收容難民的國家應提供更多資源,例如工作機會和技能訓練予難民,以協助難民融入社區。文章亦指出,社會過分誇大難民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並認為,長遠而言,難民對社會的貢獻遠高於花於其身上的資源,文章對難民的立場明顯與梁振英政府打對台。梁頌昕亦加入了另一非政府組織Development Solutions Organization(DSO)。DSO與其他地區的扶貧和人權NGO合作,讓來自國際著名大學的學生參與其工作,共同設計扶助各地弱勢社群的計劃,例如反人口販賣活動、幫助解決索馬里糧食危機及以足球運動改善喀麥隆青年人生活等計劃。
第一特權家庭遺下七大疑點
梁振英一家為了一件手提行李濫用特權,帶來的嚴重後果,是破壞機場的安檢制度,甚至自暴機場的保安漏洞,隨時影響香港機場的國際聲譽與評級。梁振英、梁唐青儀及梁頌昕上週四傍晚先後發聲明回應事件,梁振英翌日晚上亦開腔作回應。雖然梁振英慣施語言偽術,但如果整合機管局和民航處的聲明,以及早前曝光的國泰內部文件,不難發現事件現時仍有最少七大疑點。第一,根據梁振英上週五晚的說法,梁頌昕當晚到達機場時,離「航班起飛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但眾所周知,航班起飛前二十分鐘便停止登機,前往美國的航班,乘客登機前更需要在登機橋接受多一次安檢,所以登機時間更會提早,故此,如果航班起飛前一個小時才到達機場,連同之後須到航空公司櫃位報到辦理登機手續,以及之後出境及前往登機閘口,時間本來就非常急趕。
梁振英前後矛盾
事實上,國泰內部文件清楚顯示,梁頌昕23時57分向航空公司職員求助時,已明言她時間無多(time was running out),且00時37分起飛的航班已開始登機,職員在行李經安檢後,帶到閘口時,就花了起碼八分鐘時間。第二,梁振英上週五晚自爆了另一矛盾之處,他先自稱「大概十二時左右」致電梁頌昕,但之後又指「當時已是十二時多」,以帶出如果是要用特權,時間已經太遲。但何以只是一通電話,時間卻忽然「加速」,由「十二時左右」變成「十二時多」?客觀現實是,事件正是在十二時後出現戲劇性變化,由職員拒絕協助到有專人協助。第三,梁振英辯稱,他跟航空公司職員的電話通話,是討論如果行李不能上機,及梁頌昕如果未能上機,如何接走她;惟根據職員的事後記錄,當時無論是梁頌昕本人還是其母梁唐青儀,都只是一直強調要帶同行李上機,彼此目標明顯不同,更何況,當時梁唐青儀仍在機場,梁頌昕也是成年人,梁振英跟職員談如何接走梁頌昕,又有何意義?職員也未必能提供答案吧。第四,梁唐青儀及梁頌昕四月七日發出的聲明之第二點,透露梁頌昕曾向機場保安人員求助,要求親自取回行李,但被保安人員拒絕;這個明顯非事實之全部,國泰內部文件顯示,梁頌昕其實已接受了X光檢查,才被保安人員拒絕她回頭取回留在禁區外的行李。
機管局愈講愈亂
第五,機管局早前的聲明稱,當時「物主已認領行李」,但當時物主梁頌昕處身禁區內,如何能「認領」禁區外的行李?內部文件記錄披露,行李由梁唐青儀在禁區外代為確認,機管局的聲明有不實之嫌;更甚是,機場保安公司職員事後曾多番向梁唐青儀解釋,根據程序,無人看管行李必須由乘客本人認領,雖然梁唐青儀不同意,但已足夠反映,當時做法根本有別於一貫程序。第六,機管局及民航處先後指出,梁頌昕遺留的行李是經過正常安檢程序才上機,惟由於旅客的手提電腦及平板電腦均須以手提行李方式攜帶上機,接受X光機檢查時並須取出,梁頌昕的手提行李內是否有這些東西?由於當時她沒有親自帶同行李過關,如果行李內有這些東西,安檢人員是否有取出來檢查?他們又有否權力自行打開梁頌昕的行李?如果沒有完成這個程序,是否仍是機管局及民航處所指的「正常安檢程序」?最後,民航處前處長林光宇曾表示,航空公司有酌情權,如果是熟客,職員可為有關乘客帶行李入禁區,指處理手法非鐵板一塊。然而,梁頌昕肯肯定不屬國泰航空的熟客,內部文件顯示,她不過是馬可孛羅會的銀卡會員,當日乘坐商務J級客位,銀卡會籍所需的飛行里數只是三萬,似乎梁頌昕並非國泰的常客。如果不是有人濫用了特權,又何以能「特事特辦」,令梁頌昕在飛機原定起飛時間前十三分鐘,即00時24分才登機也沒有問題?
搭跳板搵真銀
梁振英利用特權谷梁頌昕上位,身為「第一港孩」,梁頌昕曾經在八大國際機構實習。過去有些國際級的政經界名人,也是在國際機構儲落人脈,成為跳板,方便日後搵真銀。
胡祖六•清華大學工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91-199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先後任職於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1997-2010年3月,出任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2010年辭職後,帶領部分高盛員工創辦春華資本。
單偉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經濟文學碩士、工商管理博士。•曾任職世界銀行(World Bank)。•1993年,出任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1998年轉任新橋投資集團聯席主管合夥人。•2005年任德州太平洋投資集團高級合夥人。•2010年至今,太盟投資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金立群•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1981年,世界銀行工作,後任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董及司長。•1998年任財政部副部長。•2013年,離任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一職,改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董事長。•2016年1月,當選亞投行首任行長。
謝國忠•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碩士、經濟學博士。•1990年加入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分析員。•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亞太區經濟學家及董事總經理。•2006年,批評新加坡經濟,離開摩根士丹利,現為獨立經濟學家和金融投資顧問。
助傳昕高升阻齊昕報警
梁振英有權用盡,尤其是遇到對三名子女前程有影響的「特事」。本刊去年報導,研究幹細胞的梁傳昕一四年於劍橋大學博士畢業,一五年獲馳名醫學界的卡羅琳醫學院取錄為博士後研究員。同年華人置業主席劉鳴煒大手筆捐近四億元予卡羅琳,資助該學院在本港開設「劉鳴煒再生醫學中心」,傳昕的卡羅琳導師亦有份參與。劉鳴煒更曾公開表示,該項捐款是由梁振英促成,惹人疑竇。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法律的二女梁齊昕可算是梁振英的頂心杉,多番為689製造輿論炸彈。言行出位的齊昕,一五年在網上留言表示被母親施以家暴,甚至報警表示遇襲受傷,最後警察到場三分鐘後「被收隊」,外界懷疑梁振英利用權力阻止警察進入禮賓府調查。
撰文:唐芷瑩、王欣儀、呂明芬(三藩市)關冠麒、吳婉英、陳珏明、黃偉恒(香港)攝影:唐址瑩、王欣儀(三藩市)資料:鄭詠欣
[email protected]
2 :
Louis(1212)@2016-04-15 12:19:47又眼紅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