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 Feb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非常理想」的存貨週轉天數

前週的上篇文章提到,恒發洋參(911)(現已改名前海健康)2014年全年業績表面很捧,實質隱藏風險,不過縱使因找到箇中風險而避險,算否成功還是見仁見智,一切看大家的投資取向。以恒發洋參為例,股價於2014年全年業績公布後,加上股份拆細效應,股價於三個月後升了兩倍,過早避險似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過股價見頂後輾轉下跌,隨後的七個月回落超過三成,接著迎來經典的「一天跌九成」事件,自此至今再過了一年,股價最高時仍比2014年全年業績公布前少了七成。有先見之明的,可避過後期的風險,但卻錯過了前期的機會。不過,又有誰知一隻問題股票股價會何時爆煲,明知故犯是賭運氣行為,犯險與否,每個投資者自有看法。

恒發洋參的例子可告訴大家,股價大升的並不一定是好股票;另一方面,好股票亦並不一定會股價大升,好像很諷刺,但股市就是這樣,尤其港股近年越來越失去效率,這些情況可謂彼彼皆是。最近留意中國男裝品牌虎都(2399)自去年9月起,股價便不理市況好壞,至年尾只消四個月上升近240%。是否行業復甦?查一查同業利邦(891)、中國利郎(1234)及卡賓服飾(2030)的股價,沒有一隻有好表現;再看2016年上半年業績,亦沒有一間公司是理想的,包括虎都在內,其收入及毛利分別按年下跌24%22%,純利更按年下跌55%,主因行政開支佔收入由去年同期的4.9%大升至14.9%,源於因未能收回部份應收款項而計提呆壞賬撥備5,430萬元人民幣,佔去年全年純利的18.8%。雖然已將部份應收款項撥備,但去年上半年的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仍由去年同期的131天升至157天,投資者有理由擔心其應收款項的質素如何,未來會否再出現撥備。

雖然虎都的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於同業中明顯較高,但存貨週轉天數卻是非常理想,去年上半年只有35天,2015年全年更只有18天,於男裝行業可算鶴立雞群。集團在去年上半年收入中,56.5%是商務休閒,29.3%是商務正裝,因男裝非潮服,存貨週轉天數較高其實是正常現象。看同業的2015年存貨週轉天數,利邦是416天,中國利郎是64天,長興國際(238) 則是687天;另外,主要賣潮服的I.T.(999)也有163天,出名存貨管理優秀的佐丹奴(709)也有78天。以此推論,虎都可謂中國版Zara,大家認同否,可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一下!

留意虎都去年12月中曾出通告提醒投資者,其股權高度集中,三名主要股東加上另外二十名股東,已持有91.1%股權,或解釋了為何其股價近月表現異常優異。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虎都(2399)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128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08

18 Feb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把握全年業績的隱藏亮點

自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國債息率明顯上升,香港的高息股的市場估值也隨之下降,股價未復去年強勢時候般勇。不過,除了投資環境外,公司本身的業績也是影響股價強弱的重要因素。香港大部份上市公司的財政報告於12月年結,最遲3月公布業績,所以3月最後兩星期往往是業績公布高峰期,而2月開始作業績公布的公司會逐步增加,能早至1月公布業績的公司著實不多,除了顯示高效率外,業務當然也不會過於複雜,置富產業信託(778)是每年的熱門跑出者,今年則被香港電訊(6823)佔了先機,而兩間公司剛好是熱門的高息股,而業績公布後的股價走勢,正正反映了業績本身的質素。

香港電訊去年全年收入若不計流動通訊手機銷售,按年升3%,慿銷售成本及行政開支佔收入比率下跌,EBITDA按年升5%,純利更按年升24%。看業務分類,電訊服務收入按年升3%EBITDA按年升2%,主因當中收入佔比較多的本地數據服務收入按年升3%,受惠客戶持續訂用及升級至更高速、價格較高的光纖入屋服務。至於流動通訊EBITDA按年升10%,當中收入佔比較重的流動通訊服務收入按年升5%,受惠後付客戶數目增加以及 ARPU 上升所帶動。市場衡量高息股估值最重當然是看派息,集團全年每股派息$0.619,按年升19%,高於市場預期的$0.590;當中下半年每股派息$0.348,按年升23%

香港電訊公布業績後,股價首天已裂口上升10%,於其後三個星期至23日便升了16%。反之,置富產業信託公布業績後,於其後一個星期至23日只升了1%,可見業績只屬中性。置富產業信託去年全年收入按年升5%,物業收入淨額按年升6%,可供分派予基金單位持有人之收益按年升6%,每基金單位分派按年升5%,不過留意全部上述數據的下半年按年升幅皆比上半年放緩。集團於2015年每股派息按年升13%2016年的業務增長已見放緩,下半年尤甚。物業組合的出租率於201612月尾為96.7%,接近6月尾的96.4%,但比201512月尾的98.8%亦有所下降,也是個引證。

所謂「財報危與機」,分析業績公布的財務報表,嘗試從數字中找出帶來的投資機會與風險,自己主動去了解,才可避免管理層於業績文字部份的偏向隱惡揚善,亦可免於被坊間的過份簡單分析誤導。全年業績往往的隱藏亮點,是從拆解上下半年業績而來,當別人看到全年業績平平無奇,若你能發掘到下半年業績其實在反底,便可先天下之樂而樂,把握到如敏實集團(425)去年3月公布業績後買入,股價仍能在其後五個月升100%的機會。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置富產業信託(778)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211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香港電訊(6823))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81

4 Mar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投資玫瑰花的迷思

威勝集團(3393)曾是我關注的股票,其股價於2015年中「港股大時代」時曾高見$12.86,相對2014年初的$3.86,升幅超過230%,縱使不計「港股大時代」的亢奮非理性時期,升幅也超過150%。就算不看其股價表現,其主業智能電錶受惠於中國政府加強建設智能電網措施,新發展的智能計量解決方案亦配合企業節能需要,前景美滿,難怪從投行分析報告,到傳媒或網上找到的分析報導,皆大部份持正面看法並作出推介,到了近日亦沒兩樣。不過,自2015年開始,我對威勝集團已由正面轉為有所保留,到了2016年初更偏向負面,事實上,於20152016年,股價於兩年間下跌超過40%,今年港股投資氣氛雖然轉好,但股價到2月中仍無甚起色。

2015323日,集團公布2014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17%,毛利率雖稍降,但藉成本控制,純利按年升20%,撇除非經常性收益之除稅前溢利更按年升29%,股價反應正面,至「港股大時代」前已升約25%$9.93。不過,那份業績卻隱藏風險,主要是貿易應收款項按年升50%,令貿易應收款項週轉期連續兩年大升至高企的206天,集團需更多資金週轉下,亦因此由之前數年年尾的凈現金狀態,到了2014年尾卻錄得淨負債1.8億元人民幣,財務健康開始轉差。威勝集團需要於2015年中配股集資8.1億港元,增發8%股權,造成攤薄效應不利股價,應該亦源於此。於2014年,智能計量解決方案(AMI)收入及溢利分別佔整體約60%78%,全年收入及溢利分別按年升17%33%,溢利率高達25%,亦是眾業務之冠,難怪市場分析皆認為AMI是集團業務亮點。不過,相信AMI正是造成同期貿易應收款項週轉期的源頭,市場分析大多只看玫瑰花表面之美,卻忘記玫瑰莖上的刺可能會造成傷害的風險。

威勝集團的收入及純利增長,於2015年上半年還可以,但全年毛利及純利皆見倒退,即下半年間始明顯轉差,貿易應收款項週轉進一步升至258天,不過營運活動現金流入卻錄得近年新高,似乎不算太差,可是再看深入一點,原來同期貿易應付款項週轉天數亦由2014年的215天升至279天。當一間公司被客戶拖數期情況惡化,營運活動現金流卻造好,也可以是靠拖供應商數期,但治標不治本,財務不健康的問題不會就此解決。

當然,股市若有充足資金而百花盛放時,所有玫瑰花也會有充足水份茂盛綻放;但當股市於「港股大時代」完結後的年多時間資金不足下,有限的資金便會選擇避開被刺傷的風險,玫瑰花也會為之失色,相信這便是威勝集團過去兩年股價低迷的原因!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威勝集團(3393)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225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160

18 Mar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以半年計分析紙業股

理文造紙(2314)228日中午公布至201612月的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4%,毛利按年升14%,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3%提升至22.2%;純利按年升23%,純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2%提升至15.6%。業績表面不差,但股價在當天中午卻行即大跌兼轉弱,原因何在?投資者見此情況,往往不易取捨,因為不知道究竟是源於持貨者趁好消息出貨,還是見到什麼隱藏風險?

先前提到將業績分開上下半年分析,可知道更多,現在試試看。去年上半年收入按年跌4%,而毛利及純利則分別按年升8%28%;下半年收入按年升12%,毛利按年升20%,升幅皆較比上半年理想,而純利按年升18%,則不及上半年的28%,主要源於2015年同期基數較大,不過投資者從不同渠道知道紙業於下半年的業績理應優於上半年,到此或許已開始產生疑問。就此再嘗試直接比較2016年上下半年的業績,可看到下半年收入雖然較上半年多19%,但純利卻是差不多,縱使撇除包括匯兌盈虧的非經常性收益後,除稅前溢利也沒兩樣;再看回毛利率,原來下半年的21.4%比上半年的23.2%低,先前投資者一直接收的訊息,是造紙企業近月雖然面對原材料如煤炭及廢紙的漲價,但可成功藉加價而轉嫁給客戶,可是原來只能轉嫁部份漲幅,難免令投資者失望及擔心。

再看看同業玖龍紙業(2689)的最新業績,集團於223日亦公布至201612月的半年業績(公司6月年結),上半年(等同理文造紙全年業績的下半年),收入按年升17%,毛利按年升23%,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3%升至18.3%,但比上一個半年度(等同理文造紙全年業績的下半年)19.2%低,毛利率以半年計下跌,似乎是行業狀況,但理文造紙的跌幅較明顯,引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弱。另外,玖龍紙業於撇除包括匯兌盈虧的非經常性收益後之除稅前溢利按年升51%,相關盈利率由去年同期的8.1%升至10.5%,亦比上一個半年度的9.5%高,相反理文造紙以半年計卻錄得跌幅,引證成本控制還有改善空間。

還有,玖龍紙業的高負債一直被市場負評,不過負債比率由前年尾的125.4%跌至去年尾的93.6%,淨負債下跌13%;反之,理文造紙於同期的負債比率則維持於80%水平,淨負債卻上升9%,加上公布盈利還低於市場預期,股價亦剛被玖龍紙業率先公布的理想業績拉升,亦難怪市場即時有如此負面反應。不過,盈利始終仍是提升中,若行業仍保持榮景,股價亦可有逐步收復失地的機會,但先撇開估值不談,現時玖龍紙業會是較理想選擇。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理文造紙(2314)及玖龍紙業(2689)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311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55

1 Apr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不要漠視投資者的知情權

越來越多智能手機裝上雙鏡頭,為收入及盈利連年上升的舜宇光學(2382)繼續創出高峰,以是月最高收市價$57.6計,預期今年市盈率約29倍,大部份投資者會認為太貴,難買得下手,自然會退而求其次,嘗試找個估值較低的同業。上市兩年多的丘鈦科技(1478)似乎正符合條件,以是月最高收市價$6.33計,預期今年市盈率約16倍,每股盈利按年增長更比舜宇高,那麼是否應該捨大取小。舜宇的估值水平一直遠高於丘鈦,不過前者股價今年最高升幅約70%,後者卻只有58%,市場暫時的取態較傾向於前者,後者的支持者會認為此時更應該追落後,不過我會建議大家先比較一下兩間公司的質素,或者可以找到為何市場持續喜歡估值更貴的,也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

兩間公司於是月先後公布去年全年業績,丘鈦去年全年收入及純利皆按年大升,下半年增幅更勝上半年,但全年毛利率及純利率皆下跌,下半年比上半年更低,最基本的解釋是市場競爭很大,成本上升未能完全轉嫁給客戶,表面優異的業績似乎有點暗湧,那麼這個是否整個行業好問題?可是,舜宇的情況卻相反,全年毛利率及純利率皆上升,下半年比上半年還更高。以絕對值論,舜宇光學去年的毛利率及純利率分別是18.3%8.7%,丘鈦科技同期則分別是8.5%3.8%,雖云規模較低,但盈利率相差如此大,可反映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高,再看看研發開支佔收入比率,舜宇及丘鈦分別是4.8%2.5%,或許已幫大家找到部份答案。

丘鈦於去年收入按年上升127%下,年尾的存貨及貿易應收款項卻分別按年上升282%188%,集團的存貨管理及生意質素似乎不大理想,合理推測,不排除部份生意靠降價及容許較長付款期而爭取回來。事實上,集團去年的營運現金流出達3,860萬元人民幣,過去兩年則為流入超過3億元人民幣,可見去年情況之差勁,難怪12月需配股集資約1.5億港元,但年尾時也由一年前的淨現金2.86億元人民幣,變成淨負債1.74億元人民幣,還未計同期貿易應付款項增加308%,可說是將現金流壓力轉嫁至供應商。若情況未能改善,集團或需持續透過增加銀行貸款及股權融資集資,將影響其估值水平,就如上月本專欄文章「投資玫瑰花的迷思」主角威勝集團(3393)遇到的情況差不多。

看過數間證券行分析報告,大多說到丘鈦科技業務如何天花亂墜,卻完全沒提及上述風險,難怪以往也發生不理現金流風險下,報告所推介股票最後停牌甚至除牌的個案,真不明白為什麼專業的分析員會完全莫視投資者的知情權!當然,營運現金流不理想的公司,股價或許仍可以上升一段時間,不過投資者若不想去承受一刻風險,便一刻也不好持有。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舜宇光學(2382)及丘鈦科技(1478)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325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89

15 Apr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怎樣可避免投資到問題公司

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治(Peter Lynch)曾說:「天下最糟糕的事,莫過於投資股票,卻不了解所買的上市公司!一看到資產負債表就頭昏,看年報只看照片,這豈非進股市白吃白喝!」他還說:「當讀不懂某一公司的財務情況時,不要投資。股市的最大的虧損源於投資了在資產負債方面很糟糕的公司。先看資產負債表,搞清該公司是否有償債能力,然後再投錢冒險。」我對他的說話不能認同更多,於此專欄亦已不只一次提及市場有不少分析只看公司收入與盈利,卻完全無視其資產負債表的質素,所以一直不大理解。

前週一篇比較舜宇光學(2382)及丘鈦科技(1478)業績的文章出街後,有投資者看後於我的Facebook專頁和我作討論,他表示不認同,認為如我般去分析,誰會投資初時財務報表也是很不濟,兼長期虧損的Amazon等公司?他認為舜宇光學初期的財務報表亦有不少瑕疵,但現在也能獨當一面。可是,從另一角度看,若果我們以此想法,只偏執相信所投資的公司會是另一間舜宇光學,甚至是Amazon,而漠視其資產負債表的不是,會否也很容易中伏?有說只需以此策略,若買中一間舜宇光學,另外九單投資全輸又何妨!但是現實上,有多少投資者能有如此本錢作此創投式投資?又有多少投資者能在買中舜宇光學後,能有耐性及信念待其股價上升十倍以上才套利?

現在香港也有一個初創風潮,而那些風險投資基金經理肯將金錢放在一間成立不久,財務報表沒有任何啟示性的公司上,主要是相信創業團隊的能力、毅力及熱誠,認為他們可以創造市場,透過不斷改進及轉變策略,令公司長期主導此市場,並藉此逐步得到越來越大的盈利。試問有多少投資者有機會作公司拜訪及見管理層,以盡量作出正確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又有多少投資者有能力去作出準確的批判?難道只是看看那些有可能不全面的第三者分析報導?

從事提供配電系統方案服務的博耳電力(1685)曾是不少投行、傳媒及投資者的寵兒,大家即管看看其近年的股價走勢,是否一個不小的諷刺?此股股價在2015年初於約$7起步,上半年升勢凌厲,至6月最高峰升幅超過150%$18水平,不過當時我已認定公司無投資價值,潛在風險不少,情況好像現時的丘鈦科技,看好者可以只聚焦其優點,說什麼高增長行業中的亮點,可是忽略其缺點,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博耳電力於2015年中見頂後,股價至20173月已下跌85%$2.61,比2015年初還低超過60%。以全年計,博耳電力收入與盈利在2015年及之前仍在持續高速增長,若不看資產負債表便投資此股,還滿有信念,迎來的卻是一個經典負面個案,下次再詳細分析。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博耳電力(1685)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48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65

29 Apr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一個經典個案

兩週前的文章提到博耳電力(1685)曾是不少投行、傳媒及投資者的寵兒,可是他們就是只管公司損益表,好像完全漠視資產負債表早已顯露的風險,有的甚至在股價大跌後仍建議投資者買入搏反彈,結果迎來的卻是一個經典負面個案!

讓我們先看看集團2015年的全年損益表,收入按年升21%,毛利按年升22%毛利率略有上升,純利按年升13%,純利率則有所下跌,源於成本控制不理想,似乎整體看還可以,至少未至於要給負評。不過,若懂分拆上下半年分析,可見下半年收入按年升13%,毛利按年升15%,增幅不及全年,即代表已由上半年的高增長變成下半年的低增長;還有,下半年純利更按年下跌6%,到此其實已見隱憂。再看資產負債表,年尾的貿易應收款項按年升79%,比同期收入升幅的21%明顯高出一截,是令人擔心的訊號。而貿易應收款項週轉更由去年的329天大升至533天,即平均回收期達一年半,可見收入中部份質素不理想已非一日之寒,未見改善更形惡化,當時已不大存在「投資」價值。諷剌的是,股價卻在這份業績公布後三個月累升約100%,所以不可否認市場有時會是儍的,但大家若當時追入此股,能否在市場恢復理智前全身而退,於投資氣氛還熾熱時,其實不易掌握,反而或因認定此股是好東西,會在其股價高位回落時補貨再補貨,造成更大損失。以2015年年中高位到今年331日計,股價大幅回落了約85%。還有一點,集團派息不差,2015年全年每股派息$0.37,於業績公布當天息率約有4%,令投資者更易放低介心,因為市場普遍認為有錢派息的公司,現金流怎會出問題,可是事實上這個案便是一個反面教材。集團的負債比率於2015年尾達84%,比一年前的31%又升了一截,淨負債高達13.3億元人民幣,一年前卻有淨現金4.5億元人民幣,若靠舉債派息,似乎不大健康。

現在看看2016年全年損益表,收入按年大跌81%,為何持續增長多年的生意突然無以為繼?全年純虧7.0億元人民幣,一年前純利還有5.2億元人民幣呀!原來期間應收貿易及其他賬款減值撥備高達7.2億元人民幣,那麼於業績高增長期間所取得的生意,究竟質素如何,大家可自行考量。再看看已進行大幅撥備的應收貿易及其他賬款,於2016年尾賬齡超過一年的佔88.5%,未來會否再作撥備,大家可自行估算。核數師於最新業績中提到「集團面臨應收貿易賬款周轉天數較應付貿易賬款周轉天數更長之情況,因而可能導致未來十二個月出現經營現金流出淨額,該等情況顯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或會對貴集團之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疑問」。現在,大家會否仍漠視資產負債表的存在?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博耳電力(1685)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48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72

13 May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再談嘉利國際(1050)

很高興自2015年尾得到機會在「經濟一週」寫專欄,首年以「香港八十前」為主題,主力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香港企業,12月中時介紹上市多年但大部份投資者已遺忘的老牌工業股嘉利國際(1050),當時股價$0.375,到今年4月尾,股價已升至$1.12,連期間派息,已升值約210%。與不少同行談論嘉利國際,大家的基本印象是大股東實幹及老實,管理層很願意和投資者分享公司資訊及計劃,透名度很高,只是本港股票分析這行業,越來越傾向忽略中小型公司的存在,所以無論規模大小,也找不到一間投行或證券行為此公司或相類的好公司寫分析報告,誠屬行業的可悲!

當然,公司所處行業非市場焦點,業績也非只升不跌,業務帶週期性,實減低被寫分析報告的誘因,但投行或證券行的分析員卻有時間及心力,去分析那些榮景行業的潛在有問題公司(專欄對此現象先前已作分享),其實已是為了交出短期業績,而脫離基本分析的要求,誠屬行業的無奈!

今天再談嘉利國際,先看看其至去年9月的上半年業績,收入及純利分別按年跌13%8%,毛利率由12.0%升至12.7%,工廠自動化進度理想是其一主因。集團近年一直強調受惠機械人優化生產,並借助使用機械臂生產的經驗,於2012年發起成立翠峰機器人公司,代理川崎的機械臂之外,進一步變身成方案供應商,先前已出通告,提到持股30%的翠峰獲批准於國內新三板上市,可謂增加了港股少有的機械人概念。純利按年升29%,純利由4.0%升至5.9%,升幅比毛利率大,受惠銷售開支佔收入比率由1.9%降至0.8%

看業務分類,五金塑膠業務上半年收入及溢利分別佔整體56%88%,此主業主要生產伺服器外殼,管理層上月透露主要客戶包括惠普及聯想已簽20172019年的訂單,穩住了集團的基本收入。業績催化劑除上述的機器人業務外,去年中完成合併生產於玉泉廠房,減省資源的成效可於今年全數反映。再者,集團去年第四季以每平方米1萬元人民幣向大股東收購部份東莞鳳崗嘉輝豪庭單位,管理層提到按附近最新樓價,現時已升值逾倍。集團亦正於鳳崗空置廠地,投資興建樓面6.1萬平方米的住宅單位,連同建築等成本,總成本約每平方米8000元人民幣,準備於下半年開盤銷售,預期可賺逾倍;另外,集團同時策劃於鳳崗空置廠地隔鄰土地,興建樓面12萬平方米的住宅單位,地價為每平方米1200元人民幣,未來兩三年地產項目預期可為集團帶來可觀盈利,相信向股東派息水平亦很吸引。集團於近一兩年的負債比率在30%40%水平,管理層透露為地產發展借貸4.7億元,即令負債比率增加約45%,預期明年售樓收益將入帳,所以沒有集資需要。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嘉利國際(1050)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56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嘉利國際(1050))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31

27 May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估值還是以盈利為本


還記得2000年的科網泡沫時期基本上全部的科網企業皆不賺錢只講前景」,不過或許用憧憬形容更為適合當然不正常的情況不能長久維持科網泡沫爆破已成為不能磨滅的歷史惟有Amazon至今仍能獨當一面近年隨著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等的興起科網股熱潮再起是次較成熟的是不少科網企業已經賺錢還賺得不少不過也有不少新興的科網企業仍在始創及打併階段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活躍登記用戶收入可觀但仍未賺錢市場憧憬這些公司未來會如Amazon因不斷投資新商業模式及新技術而長年蝕錢到過了某一臨界點而能夠霸佔所進駐的市場繼而進入大賺特賺的階段但因為暫時市盈率欠奉所以會以市銷率即是股價除以每股收入作估值基礎

可是對一些在成熟競爭市場的公司我們還是不可只看收入變化而忽略關注其盈利狀況因為不少行業始終仍以市盈率為估值基礎市場上有部份公司的透明度較高會每月公布銷售數據不過若只基於此去作出買賣決定便很易忽略潛在風險誰說收入多了便一定賺多了錢收入多了便不會由賺變蝕嗎

寶勝國際(3813)於國內從事體育用品零售及經銷代理510日收市後公布今年4月銷售數據按年升18.5%保持3月的高升幅水平接著兩天市場反應正面股價升了5.1%可是512日收市後再公布首季業績收入按年升14%純利卻按年跌27%股價於接著的一個交易日卻大跌16.1%比公布4月銷售數據前還低了11.9%可見只以收入變化作傳統行業公司的買賣準則所冒風險著實不低

以人民幣計集團於2016年全年收入按年升12%毛利按年升20%毛利率由33.3%提升至35.5%下半年毛利率和上半年相約未見進一步提升全年純利按年升41%純利率由2.7%提升至3.5%不過下半年純利率只有2.2%比上半年的4.6%亦不及2015年同期的3.3%難怪股價在3月下旬公布業績後的交易日大跌15%事實上去年的所得稅開支大增為業績不理想的其一原因不過若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之除稅前溢利作衡量下半年的相關盈利率為3.8%稍低於2015年同期的3.3%但仍比上半年的6.8%當中去年全年的銷售開支佔收入比率為27.2%明顯高於2015年的25.7%去年下半年28.3%則比上半年的26.1%集團以較高的銷售開支去提升收入拉低了毛利率提升的正面效應造成純利率不跌反升

既然前車可鑑是次只因4月銷售數據可人便衝著去買入寶勝國際的投資者是否有點衝動當然盈利高低升跌對公司的估值影響不少但大家卻不可忽視收入及盈利的質素資產負債及現金流還需在考量之列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寶勝國際(3813)的過去兩年財務分析數據及每月收益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520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57

10 Jun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投機的「中國巴郡」

最近看了HBO製作的Becoming Warren Buffet,直接訪問巴菲特,當中提到自他認識工作夥伴芒格後,便改變了投資策略,傾向以合理價錢買入好股票,多於以低殘價錢買入質素普通的公司。

記得復星國際(656)於十年前上市時以中國和黃作為賣點,市場當年很受落,但多年下來卻見不到和黃風範,股價亦跟隨其投資的中國企業而停滯不前。數年前股價終向上有所突破,到了2015年更隨市場瘋炒中港股市而水漲船高,直至「港股大時代」完結及A股泡沬爆破而結束,股價期後卻較平淡。集團做不了中國和黃,近年改以中國巴郡形象出現,不過最近入股的兩間香港上市公司,則未見巴菲特近年以合理價錢買入好股票的智慧,勉強可說是以低殘價錢買入質素普通的公司,有點投機炒底意味。

復星國際於去年尾趁華寶國際(336)大股東要約收購變相增持下,坐其順風車入股,暫時回報算是不錯。可是,華寶國際業績曾經非常亮麗,後來被沽空機構出報告唱淡,期後股價大跌兼積弱,「港股大時代」時蕓花一現,直至大股東要約收購後才暫時逆轉。有被沽空機構出報告往績,加上近兩年四次公布業績賺錢下不派息,可是淨現金於財務報表上有三四十億港元,投資者或會有所不明所以然來,復星國際此時入股,無疑可增加投資者信心不少。 

一不離二,復星國際於5月初以6億港元入股都市麗人(2298),都市麗人去年業績差勁,收入全年按年跌9%,下半年按年跌幅更達16%;毛利全年按年跌5%,下半年按年跌幅則達16%;純利全年按年跌55%,下半年按年跌幅則達75%。銷售開支佔收入由一年前的26.4%大升至31.8%,即是靠大量宣傳才能避免收入跌幅更大。另外,存貨週轉由93天大升至142天,存貨積壓下,營運活動現金流由一年前的流入4.03億元人民幣,變成流出690萬元人民幣。業績差勁下,股價一直沉底,市場已失信心,復星國際又用自己的正面溢價為其貼金,看股價於三週內連期間派息,最高升幅達60%,可謂正面效應仍在。

都說復星國際並非巴郡,我相信現在的巴菲特是不會投資這兩間公司的,而復星國際這兩次入股似在投機炒底多一點,始終還需時間證明,所以跟買者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正在「投資」,若買入需做好止賺止蝕的風險管理。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華寶國際(336)及都市麗人(2298)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63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