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石油大佬:油價可能劇跌到30美元 2008年就那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87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周四的會議做出不減產的決定,在美國產油量創逾30年新高時保持供應量不變。德意誌銀行等華爾街機構預計,國際油價可能因此跌至每桶60美元,而一位加拿大石油業的大亨預計甚至會跌至每桶30或40美元,重演2008年的“慘劇”。

當地時間上周五,全球最大的原油與天然氣獨立生產商之一、加拿大公司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的董事長Murray Edwards接受加拿大商業報紙Financial Post采訪時預計:

“油價可能劇跌至(每桶)30、40美元。2008年就在很短時間內跌到每桶35美元。”
“如果跌得那麽低,我認為不會長期持續那種水平,因為你會發現需求增加,供應也會有反應。”
“一個更有意義的問題是,油價會在哪里穩定。在需求增長和供應進一步有反應以前,如果要一段時間保持穩定價格,(每桶)70-75美元可能就不賴。”

在國際油價跌入熊市之時,美國頁巖油推動國內產量創新高,頁巖油這類非傳統產油成為OPEC面對的一大挑戰。

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今年11月第一周,美國原油日產量增至906萬桶,創至少1983年1月以來新高。上周OPEC的會議決定不減產。委內瑞拉外長Rafael Ramirez會後表示,接受OPEC集體的決定,希望油價下跌有助於促使部分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產頁巖油退出市場。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由於上周OPEC會後聲明稱,在下次會議以前沒有為重新考慮產量特別舉行的會議,所以在明年6月OPEC成員商議以前,油價可能繼續走低,跌至每桶60美元。屆時OPEC可能以如此低價迫使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企業減少供應,或者退出市場。60美元油價成為OPEC搏殺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關鍵價位。

油價,OPEC,頁巖油,石油,布倫特原油

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油氣生產商。Murray Edwards上周表示,該司將調整明年的資本支出計劃,以體現油價下跌的影響。該司已啟動的開采項目可能繼續進行,可能因近期油價下跌削減未來計劃開展的項目。

上周五,在OPEC會議做出上述不減產決定次日,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的股價大跌逾9%。當天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盤中一度創2010年5月以來新低,收跌3.35%,收於每桶69.78美元。WTI油價周五重挫10.23%,收報2009年9月來最低。

布倫特原油,油價,石油,OPEC,頁巖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65

中國式刺激:2015年的7萬億 < 2008年的4萬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95

本周二,彭博發布中國計劃加快推進7萬億元人民幣(1.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報道,文章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稱,中國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

彭博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隨後撰文稱,該報道發布後人們必然會將其與2008年出臺的4萬億元刺激措施進行比較。事實上,今年的計劃可能會溫和得多。

原因有三:

首先,不清楚7萬億元中有多少是額外開支。2014年1-11月,中國在電力、運輸和環保項目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9.8萬億元,同比增長20.3%。按照同樣的軌跡計算,2015年的開支將為12.9萬億元,這也就是說,7萬億元並不一定意味著明顯偏離當前的路線。

其次,上次刺激措施的遺留問題意味著,地方政府和銀行無力支持再一次的大肆揮霍。地方政府面臨土地收入下降的問題和更嚴格的借貸規定。銀行已經陷於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和不良貸款上升的困境。

最後,即便7萬億元全部都是額外開支(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遠遠高於2008年時的水平,因此要想撥動轉盤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2015年的經濟規模將達到70萬億元,比2009年高出一倍還多。這也就是說,新計劃加起來還不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而2008年宣布的方案為GDP的1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78

200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佔有率 (Frost & Sullivan) (5 Oct 2009)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58

香港股市與GDP關係 (15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i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0

減息浪接浪 中小企仍乾塘 信貸要鬆綁 明冬始有望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全球央行近期史無前例聯手減息,奈何出拳卻像打空氣似的,這邊廂中小企繼續告急,那邊廂美息減3次,港息才勉強跟一次,關鍵依然是銀行收縮信貸之過,無奈這個痛苦的緊箍咒,可能要捱到明年底或後年方能鬆綁。

銀行少做少錯 盼理順財政

銀行收縮信貸,是去槓桿化(deleveraging)的必經之路。所謂去槓桿化,是指銀行減低風險的過程。在信貸危機前,銀行就像過度擴充及冒險的公司,進行大量高風險的業務,但當市況逆轉時,公司自然因為這些虧本生意元氣大傷,固本培元的方法,自然是少做少錯,慢慢理順財政。

這與銀行今次的做法並無二致,環球金融機構在今次海嘯中已出現近7,000億美元(約5.46萬億港元)虧損,這些虧損要直接在股本中扣除,由於銀行做的每單買賣,都需要一定的股本來支持,這些寶貴的股本的流失,意味銀行要相應減少貸款或投資來降低風險。高盛經濟師Jan Hatzius早前便估計,單單美國的信貸收縮,已導致貸款減少達1.96萬億美元。

銀行收縮業務的結果,分分鐘導致百業蕭條,企業及消費者未能取得所需融資,又或需要付出高昂息口,都會令經濟嚴重收縮;更甚者是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會令中央銀行的減息政策,未能發揮應有的刺激作用,減息雖令銀行的資金情況改善,但明哲保身的銀行,卻不願把資金拆借出去。

若不想銀行大舉收縮生意,可以怎樣?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便是補充銀行的股本,讓銀行有更大的風險及錯誤承受能力。事實上,過去一年,銀行向私人機構爭取注資入股的金額已達到4,200億美元,連同美英政府承諾注入銀行的近3,000億美元資本,已足以抵銷7,000億美元虧損(見表)。

向國庫打主意 補虧損缺口

既然銀行的股本在注資後,已回復風暴前水平,為何信貸緊縮的情況仍未解決?這是因為在樓市及經濟低迷下,銀行未來的壞帳仍繼續擴大,市場目前預計銀行將出現7,000億至9,000億美元的虧損,這些虧損若得不到填補,銀行依舊要收縮業務。

不過,過去1年入股的主權基金或投資者,莫不以損手收場,這7,000億美元的缺口,很難說服他們再慷慨解囊,除非各地政府肯身先士卒,但這筆資金是英美政府已承諾出資的一倍有餘,意味銀行仍要向國庫打主意。

現時市場的共識是,美國樓市及經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望見底,則銀行的傷亡點算屆時才結束。信貸緊張的情況,亦要到那時才得以紓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1

黑洞被誇大? CDS真實交易量不足2萬億美元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市場規模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CDS)市場的垮臺,直接引發了本次金融海嘯,除了吞噬多家全球金融機構,還引發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這一個深不可測的「金融黑洞」,即使在金融海嘯已經驚天動地後,也鮮有人能清楚的解析此中的奧秘。

一份來自美國存款信託與清算機構(DTCC)的報告,簡約的勾勒出CDS市場的大框架。

真實交易規模不足2萬億

11月4日,DTCC首次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CDS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總規模估計為33.55萬億美元。其中做市商和交易商持有總量為30.77萬億美元,合約219.4萬手。非交易商和客戶持有總量約為2.8萬億美元,持有合約25.49萬張。

進一步細分不同交易產品——其中CDS市場規模15.38萬億美元。CDS的衍生產品CDX(信用違約掉期指數產品)市場規模為14.76萬億美元。

在CDS市場中,金融機構在不同行業上所對賭的交易量也差別很大,最受次貸和房地產影響的核心金融產品,出人預料的僅佔了CDS市場的一小部分。銀行貸款產品上CDS交易量僅為458億,住宅按揭貸款CDS交易量為924億和108億美元。

另一些交易品種則交易量巨大——深受金融機構鍾愛的企業金融信用違約產品,整體市場交易量高達3.5萬億美元,為市場上最大的交易品種。主權基金/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也有近1.6684萬億美元交易量。

在成交非常活躍的前1000個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上,單一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佔了很高的比重。其中土耳其主權信用違約交易量1860億美元,居全部國家之首。意大利和巴西分別為1486億和1472億美元交易量。下注在中國身上的信用違約掉期資金則非常之少,僅有187億美元。

公司信用違約產品也屬於活躍交易品種。壓注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身上的信用違約產品交易量達到1005億美元,GE金融公司860億美元,通用汽車647億美元,福特汽車400億美元。

全球第一到第五的投資銀行,因為舉債規模巨大,在CDS市場活躍產品榜單也無一漏網,高盛公司信用違約交易規模927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美林、JP摩根、花旗分別為919億美元、945億美元、623億、65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少企業也因為融資規模較大,也出現在榜單上。如壓注/對沖中國銀行的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量為36億美元。

DTCC的統計還揭示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數據——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上的估算交易頭寸高達15萬億。但是淨交易頭寸——也就是真正投入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的真實資金總量,僅為1.7萬億美元,僅為估算交易頭寸的10%。

「淨總頭寸僅有1.7萬億,連2萬億都不到。這僅是以前估算的幾十萬億風險的十分之一。這證明市場風險未必像想像的那麼龐大」。資深的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在接受本報者採訪時說。

賭場式的遊戲規劃

「CDS完全是一個場外(OTC)市場,而且是一個多邊交易市場。所以交易數據一直是放大的。因為同一筆CDS可能是幾個交易商在互相對沖交易。華爾街抵押貸款領域的權威Eric Salzman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數年來美聯儲一直想在交易量數十萬億美元的這個市場上建立一個清算機構。但是一直受到銀行業的反對。因為都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所以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市場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的。市場上一直擔心一家主要交易商的倒下,會對這個市場形成毀滅性的衝擊。「Eric Salzman說。

「雷曼兄弟的破產,把美聯儲的擔心變成了真實的噩夢。雷曼兄弟有上千個交易員參予這個市場的數千筆交易,交易對手有上百家。所以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整個CDS市場成為一個噩夢。很可能到現在誰都不知道其它人手上有什麼產品(可以互相交易)。整個市場機制完全失靈,市場價格也失控。」Eric Salzman先生說。

「所以DTCC的出現,完全就是為了承擔起這個市場的撮合和清算功能,更像是一個CDS上的交易所,這樣可以讓整個交易體系重新運轉起來。這是解決問題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個舉措。為以後解決CDS這個市場上所有問題,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Eric Salzman先生說。

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表示:「正因為之前是一個OTC的市場,很多交易是在水面之下(UNDER WATER)的,所以現在誰也無法估計DTCC是否估算了所有的數據。外界質疑說可能漏估了近40%的數據。但是我個人覺得說漏估了40%本身也是一種猜測。」

「但是DTCC起碼給一片恐慌的市場一個信心,給一個看不清的市場計算出一個數據。這是邁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步。」劉寧暉說。

MASTERS對沖基金的創始投資經理MIKE MASTERS認為,要真正解決目前CDS市場上純粹的「現金下注,對賭大小」式的賭場遊戲規劃,只有制定「實際交付」這一原則才可以。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持有某個機構債券的一方才能進入這個市場進行傳統的對沖交易。這樣可以清出大量的投機資本。這樣CDS市場才能「正本清源」。MASTER認為,跟原油市場上的指數投機者一樣,大量湧入的投機資金,是造成整個CDS上交易量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元兇。

但是劉寧暉認為,「CDS其實一部分源自保險的概念,也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很多投資者依靠CDS來判斷正確的市場價格。按如果硬性規定實際交付原則的話,會破壞CDS產品市場價格指示器的功能。CDS產品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還是起到自身應有的作用的。」

他認為,過度的金融創新才是這一場金融災難的根本原因,但是市場依然需要金融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2

IMF籌7.8萬億救市基金 (29 Oct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蘋果日報)

隨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緊急貸款,市場擔心IMF的「彈藥」可能快將用盡,而為了對抗仍未完結的金融海嘯,IMF將向多國央行籌集多達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救市基金,向面臨金融危機的國家提供短期資金援助。至於日前獲IMF援助的冰島則須大舉加息6厘,以支持本土貨幣價。

IMF表示,在金融海嘯下短期面臨外短缺危機而經濟基礎仍穩健的國家,可優先獲救市基金提供短期貸款,金額可達相關國家向IMF繳納會員國供款的5倍,但IMF未有透露基金的規模。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IMF將向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及其他央行籌集資金,並可能向擁有大量外儲備的中國集資,以成立一個規模達1萬億美元的救市基金,英國首相白高敦昨亦呼籲各國向國基會注入更多資金,以應付金融危機。該報指,有關貸款屬短期性,批核條件會較IMF向匈牙利、冰島、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巴基斯坦等國家需要的較長期貸款更寬鬆。

擬向中美等國集資

《華爾街日報》指,救市基金主要向貿易赤字不多的國家提供貸款,因此不包括烏克蘭、匈牙利、冰島等瀕臨破產的國家。據悉,IMF可望在本周末舉行的董事會會議上,批准成立上述救市基金,不過,德國等部份國家不滿該基金的貸款條件太寬鬆。IMF前任首席經濟師約翰遜指,儘管IMF現時約有2000億美元資金,短期內亦可額外籌集約500億美元,但未必足以應付金融危機;隨越來越多國家陷入財困,IMF未來數月或須提供約500億美元援助,意味其儲備資金可能快將用盡。

向貿赤少國家貸款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資金流動專家塞切爾說,俄羅斯、墨西哥、巴西和印度本月已合共動用750億美元捍本土貨幣,一旦這些國家出現外短缺,IMF或難以應付。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倘金融危機惡化,IMF或須「印銀紙」來協助各國解困,即向有關國家發出特別提款權(SDR),讓該國根據其在IMF的供款額而獲得資金援助。另外,冰島日前已獲IMF提供約21億美元貸款援助,由於貸款條件的之一是要透過大幅加息支持其貨幣價,因此該國央行昨意外地大幅加息6厘,將基準利率推上18厘,是至少7年來最高水平,扭轉早前大幅減息的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3

危機第五波 衝擊對基金 (23 Sep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對基金一直都是投資者的寵兒,但經此金融海嘯後,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最新統計指出近期每10隻基金中,只有一隻獲得業績報酬。

紐約大學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整個「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即將崩塌。今次由次按引發的金融危機已到第五階段(見下文及附表),對基金將成受衝擊對象。

所謂影子銀行系統始於約20年前,由於銀行監管愈來愈嚴謹,令很多金融機構在影子銀行系統內慢慢壯大,包括證券商、對基金、私募基金、結構投資工具/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及非銀行按揭公司。

影子銀行系統 乏頭寸瀕崩塌

大部分影子銀行都與銀行一樣,以短期而流動性相當高的方法借錢,再以高槓桿比率投資到長期而流動性相對低的產品中。普通銀行後盾有存款保險及中央銀行作最後借貸人(Lender of Last Resort),令其不易陷擠提危機;但影子銀行卻沒這兩種後盾支援。

當資產泡沫爆破,市場紛紛降低長期負債比率(Deleveraging),最終導致這些金融機構資金流動性嚴重不足。是次金融危機,首階段是整個結構投資工具(SIV)系統瓦解;第二階段是美國大型證券商及投資銀行紛倒下,就算儲局任最後借貸人,情況亦未改善。

第三階段是那些高槓桿、但一直被視為十分安全的金融機構出現資金危機,包括房利美(Fannie Mae)及房地美(Freddie Mac)、美國國際集團(AIG)及逾300間按揭公司;第四階段是被稱為「避難天堂」的貨幣市場基金出現贖回潮。

第五階段危機將是數以千計以高槓桿操作的對基金。投資者在一段規定的禁止贖回期過後,可按季要求贖回,這令很多過度槓桿、高風險且管理不善的對基金倒閉。由於對基金缺乏監管,它們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預留任何資本以應付贖回,相當危險。另外,性質有點相近的私募基金也難逃此厄運。

魯比尼指出,影子銀行系統的崩塌速度正在加快,解決方法就是將監管銀行的條例擴大至影子銀行系統。不過,美國將無可避免經歷一場嚴重的衰退,數以百計傳統銀行亦難倖免於倒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4

恒指歷史PE變化 (1994-2008) (29 Aug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i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5

2007年中國主要銀行貸款業務分佈 (29 Aug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i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