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蕭條“預言帝”重出江湖:2015年美國衰退幾率6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24

經濟衰退,大蕭條,金融危機,GDP

1929年,一位名叫Jerome Levy的經濟學家經過個人分析質疑美股上市企業的盈利前景,於是拋售股票。那年10月股市崩盤應驗了他的預測。八十多年後的今天,頂著Jerome Levy名號的咨詢機構Jerome Levy Forecasting Center(JLFC)對美國經濟前景做出了悲觀的預測,預計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幾率達65%。

JLFC目前由Jerome Levy的孫子David Levy經營。該機構認為,美國下一場經濟衰退的導火線將是房產泡沫破滅。彭博的報道提到,JLFC近年展示了預測美國市場與經濟的實力:2007年2月,該機構預計,美國次貸市場的問題會蔓延到“幾乎所有金融市場”。同年10月,該機構又預計美國將很快陷入經濟衰退。兩個月後,美國經濟果然開始下滑。

JLFC的預測和兩大美國頂級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截然不同,後兩家機構都預計,美國經濟還有充裕的擴張空間。而David Levy在上月發布的月度預測報告中寫道,大多數最近的全球經濟新聞都預示著2015年會走下坡路。從資產負債表上看,一旦金融危機死灰複燃,美國和許多發達經濟體仍面臨風險。如要扭轉一切經濟滑坡,這些國家的決策者斡旋空間有限。在全球許多地區,低通脹產生了通縮的風險。

具體到美國,David Levy擔心美國的出口。目前出口貢獻約13%的美國GDP,占比升至史上最高。而且,美國企業的海外市場獲利比重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國的家庭對熊市的抵禦能力也很低,因為股票在這些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很高,超過了除本世紀初以外任一時期的比例。

Levy認為,即使明年美國經濟可以避免下滑,未來十年美聯儲也會將短期利率保持在當前接近於零的水平。“經濟並未顯著增強,我們認為全球金融形勢不可能長期穩定,不符合美聯儲認為可以加息的環境。”

不過,彭博報道指出,Levy也有失手的時候。2010年9月,他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說,美國有60%的幾率走向經濟衰退。但此後美國經濟迎來了強勁複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97

施羅德亞洲主管保守看待「滬港通」 投資預言專家:中國面臨三大疑慮(144-145)

2014-12-04  TCW

「滬港通」是長線的利多政策,還是短期強心針?長期鑽研中國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對未來一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相對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的趨之若鶩,態度顯得謹慎。

撰文‧鄧麗萍

十一月十七日「滬港通」正式啟動,全球投資人終於可以真正首次直接投資中國股市,成為今年市場最後一個亮點,然而,金融海嘯後盤整已久的中國股市,有機會重振雄風嗎?

早在一九九七年就長駐亞洲,曾在菲律賓、韓國等地工作,迄今定居香港長達八年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Dr. Richard Coghlan),對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債市有深入觀察。

高倫目前掌管的資產規模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八百多億元),從○九年開始,每年固定針對全球市場提出年度的十大預測,並親自到台、港、新加坡等地發表,已成為許多法人機構做投資決策的依據。

有別於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趨之若鶩,高倫從香港就近觀察中國多年,態度顯得謹慎許多。高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針對二○一五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提出了三個憂慮。

疑慮一:

投資陸股長期不樂觀

首先,面對滬港通政策啟動,市場歡欣鼓舞之際,高倫看法卻相對保守:「投資陸股,長期可能會有好的報酬,但目前我很難樂觀。」高倫說,由於很多陸企在香港掛牌,兩邊股市的連動性很高,滬港通有機會同時帶動香港和上海股市的表現。其中,香港股市擁有很多品質很好的非中國上市公司,過去股價被打了折扣,隨著中國資金能夠流入香港股市,可望為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帶來正面效益。

不過,高倫認為,中國政策和中國企業的獲利表現沒有直接關聯。短期內,投資陸股有機會獲利,但從基本面來看,高倫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仍在進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中國金融業正面對隱藏的未爆彈,包括地方政府債、過度放貸給採礦業的壞帳等。「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而且眾所周知時,即使政策利多讓股市反彈,但這通常不會持續很久。」高倫認為,除非金融體系的陰霾掃除,否則中國股市將會繼續掙扎、難有大表現。

疑慮二:

中國GDP成長減速

高倫對中國前景感到憂慮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率(GDP)在二○一五年將持續減速,導火線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論是價格或是新屋開工狀況,都顯得疲軟。

高倫說,他認識的不少美國企業家都告訴他,正打算把所有工廠移回美國。隨著機器人取代人力、油價走跌,加上中國工資上漲等因素,製造業紛紛回流美國,讓原本大量委外的工作減少,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巨大挑戰。

不過,高倫發現,中國正傾全力改善經濟結構和企業效率。從中國推動國企改革與轉型,兩大國企南車和北車於十一月初合併,以及亞太經合會︵APEC︶在北京舉行期間,暫停北京周遭鋼鐵等重工業生產,以減少碳排放量,都預示著中國在經濟轉型上的努力。

同時,中國大量投資新技術,包括新能源、食品運輸和食物防腐等。「中國政府意識到,投資必須放在技術提升上,以確保經濟成長得以保持動能。」高倫以食品運輸為例,中國十三億人口面臨食物保鮮問題,因為中國生產及進口的食物有三○%是浪費掉的。中國政府正設法改善食物保存技術,包括找專家改善食物配送過程,引進新技術讓食物保鮮,提供更準確的購買資訊給消費者等,減少食物的浪費。

「中國有很多資源和工具,可以用來改善經濟結構。」高倫指出,中國持續靠投資拉動經濟,但投資項目卻從房地產轉向汙染控制相關產業,包括水資源、太陽能、電動車、空氣汙染控制等,中國可望從製造業出口國轉型為技術出口國。

疑慮三:

人民幣匯率將由升轉貶

雖然人民幣下半年以來對美元升值,但高倫認為人民幣的升勢即將告終,理由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將受到壓抑。

過去,人民幣在美國政府施壓下,連續多年緩步升值,但高倫認為,現在情況已經反轉,中國必須保持出口競爭力,而美國也不會有異議,因為美國經常帳赤字已獲改善。

高倫預期,人民幣匯率在這一波由貶回升之後,目前已回到過去的高點,未來將反向貶值,但貶幅不會太大,因為仍有很多投資人持續買進人民幣,看中它的長期匯兌收益。

總體來看,高倫雖然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股市前景不甚樂觀,但從中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中,也看見了一線曙光。以高倫去年對全球市場的預測,正確率高達八成以上,他對中國預測,值得投資人作為決定未來一年投資方向的參考。

高倫對2015年的10大預測1.美國持續復甦,美元相對強勢,美股表現優於公債。

2.原物料價格仍有壓力,油價在75至85美元區間波動。

3.中國GDP成長減速,人民幣匯價也受壓抑。

4. 澳洲出現20年來首度經濟衰退,澳幣繼續疲軟。

5.歐洲繼續低空飛過,歐元兌美元匯率低於1.25或更低。

6.新興市場走向分歧,看多印度、台灣,看空巴西、土耳其。

7.日本續推強力貨幣刺激政策,日圓匯率貶值至118以下,有利於日股表現。

8.美股以國內獲利為主的小型股,優於海外獲利為主的大型企業 。

9.美國汽車與零件類股受惠於能源價格下降。

10.金價將繼續探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400

“預言家”中金:中國股市今年漲3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72

china-dragon-614xa

中金公司預計,受中國政策制定者降低融資成本和推動改革的影響,中國股市今年將上漲30%。去年,中金成功預測了A股的牛市。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表示,盡管上證綜指周三飆升至5年半高位,但它仍然比2007年的歷史高點低45%,估值依然很低。

黃海洲在紐約由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辦的中國經濟展望年會上稱:“這是一個多年的牛市。現在還有時間來買入股票。”

去年,股市樂觀情緒增加,而房地產市場的放緩也將資本轉移到了股票市場。滬港通的開通允許了香港投資者購買上海股票。黃海洲表示,

股市很可能進一步上漲。因為政府正采取措施,化解金融部門的風險。中國已經加大了對地方融資的限制以及對影子銀行的打擊。

黃海洲預計,政策制定者將進一步降息。而6月以來油價的暴跌促進了經濟增長,並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其他支持因素還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副主席推動的國企改革等。市場尚未反映改革紅利。

在會議上,中國經濟學家駁斥了美國前財政部長Lawrence Summers對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未來十年內突然下滑的預計。Summers和哈佛大學教授Lant Pritchett在10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說,中國經濟增長將不再偏離全球平均水平,並最終向5%的年率放緩。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盧鋒表示,薩默斯基於歷史證據的結論存在缺陷。因為它忽略了中國的特點,比如中國的高儲蓄率、投資回報和充滿活力的創業。

盧鋒表示,

Summers的方法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假設統計規律適用於任何國家。我們需要看看中國的特有因素。

盧鋒說中國的經濟增速約為7%,進入調整的最後階段。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可能在2014年增長7.4%,為1990年以來最慢。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樂觀的表示,只要進行經濟改革,中國仍能在未來20年保持經濟增速在7%到8%之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95

“預言家”奧尼爾:這十年將是中國大牛的十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75

OB-NW325_jim_G_20110512045030

“金磚國家之父”、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表示,這十年是中國經濟再平衡的十年,現在五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準備好,在全球經濟舞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回到這個十年的開始,O'Neill當時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未來10年的表現做出了預測。五年過去了,中國是唯一一個達到O'Neill預期的國家。

假設中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達到或接近7.3%,那從2011年到2014年,中國的平均實際GDP增長將略低於8%。O'Neill曾預測,中國經濟在這個10年將平均每年增長7.5%(正如中國領導人早在2011年的預測)。而如果在之後5年,中國保持7%的經濟增長,那中國就可以達到O'Neill的預測。

如果是這樣的話,按照當前匯率,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一個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遠超美國一半規模。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將是日本的兩倍,比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總和更大。並接近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總和的1.5倍。

巴西和俄羅斯讓O'Neill大失所望。事實上,它們的經濟表現令人懷疑它們的長期潛力。印度也令人失望,但其2014年經濟增速加快。莫迪當選和石油價格的大幅下滑給印度帶來了機會。印度仍有可能在這個十年達到O'Neill的預期。它今後5年的經濟增速甚至可能超過中國。

許多國際評論家依然看空中國。它們期待中國實際GDP增長大幅下滑至7%以下。他們的原因通常涉及過度負債、低效貸款、出口市場走弱和消費者持續無法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相關的,但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經認識到了這些挑戰並積極克服它們。

特別有趣的、與這種悲觀相反的是中國股市的紅火表現。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上證指數一直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

那些聲稱中國股市永遠不會上漲的人去哪兒了?永遠看空者解釋說,中國市場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泡沫,或者買家被強制買股,以求讓經濟看起來不錯。O’Neill認為流動性可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不是股市的全部。

O'Neill能想到至少三個理由看好中國:

首先,原油價格的崩潰將提高消費者的實際收入,幫助他們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即使房價最近停滯不前,甚至開始下降,但中國可能會避免嚴重的信貸緊縮。此外,房地產價格下降使更多中國人負擔得起住房。

第三,中國通脹溫和,這給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

以上因素將幫助中國更輕松的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加大農民工的房屋所有權以及退休制度改革重新平衡經濟。2016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7%。作為G20的主席國,中國可以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98

最準“預言家”:歐元對美元兩年內跌至1: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98

unnamed

荷蘭國際集團(ING)因準確預測2014年歐元跌勢榮登彭博2014年全球最準確外匯預測機構寶座。這家機構認為如今沒有理由改變其當前策略,獨樹一幟地料歐元兌美元兩年內將跌到平價。

彭博新聞社,ING繼續預計歐元將一路貶到1美元,這個匯價上次出現在2002年。遠超彭博調查30位分析師得出的預估中值,為歐元到2016年末將跌到1.16美元。

歐元兌美元匯價從去年5月的高點1.3993美元開始滑落,跌勢一發不可收拾,截至今天報1.1762美元,已跌去16%。

ING認為,歐洲央行為激勵低迷的歐元區經濟和避免經濟陷於通縮而采取的措施,給歐元將帶來的後果會比其他多數機構預測的更加可怕。隨著歐洲央行將擴大貨幣供應,尤其是美聯儲將升息更增添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之後,極少有投資者會需要歐元。

“我們是最看空歐元/美元的機構之一,”ING駐倫敦外匯策略師PetrKrpata對彭博新聞社表示。“看來似乎美聯儲將會提前而非延後開始升息,甚至可能就在第二季度稍晚,此舉將進一步導致兩地貨幣政策的分化。”

ING在2014彭博外匯預測排名中拔得頭籌,在2014年初ING預測歐元在年底前將跌13%至1.20美元,而當時彭博經濟學家調查預期中值為1.28,最終歐元對美元以1.2098的價格告別了2014年。

當前看空歐元成為投行的主流趨勢,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當前跌勢過猛,可能需要等待回調。

例如法國巴黎銀行本周四報告稱,預計年底匯價將跌至1.15,並且匯價還有進一步下行的風險。但目前應等到匯價反彈至1.20上方後再入場做空。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外匯業務主管Kit Juckes稱,傾向於做空歐元兌美元,但他表示,應設定緊密的止損位,因為該匯率跌勢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並且沒有出現反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14

五年前的小小預言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23.html

五年前全公司同事一起聚餐時,有位同事問現在是不是投資中國的時候,當時的情況是西方倒下了,東方一枝獨秀,全世界都以艷羨的目光投向中國。就在那個時候,我的回答卻是否定的,我說現在人民幣正在升值過程之中,非常強勢,投資中國的機會還沒有到,我說的是大機會,大機會出現時人民幣應該是弱勢而非強勢。我的觀點基礎並非當時的宏觀數據,而是比一般宏觀經濟更加宏觀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信不少人知道所謂的馬太效應,這出自聖經,簡單來說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或者說,富人變得更富有,窮人變得更窮。我想說的是,由於馬太效應,世界上存在一批極度富有的人,由於馬太效應,他們不得不積極運用他們手中一切資源讓自己的財富更上一層樓。這批人之中的大部分人來自西方,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實,也因此可以肯定他們手中握著的美元要遠多於人民幣(如有)。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西方的超級大富豪,手握大把美元,如果你要投資中國,你會不會運用各種資源事先壓低人民幣?如果壓低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你就能用相同數量的美元買到更多的資產。要註意的是這並非只是一個主觀性的問題,富豪們沒有說“不”的餘地,因為馬太效應的客觀存在使得他們無法說“不”,如果他們集體說“不”,馬太效應就不復存在。這就正如我們無法指責在戰爭中殺死敵軍的士兵,因為我們知道客觀情況是如果士兵不殺敵人就會反過來被敵人殺害,所以戰爭中的士兵不得不殺敵。

從最最基礎的客觀條件出發,我得出的判斷就是如果存在投資中國的大機會,那麼這個機會必定出現在人民幣弱勢之時,而非強勢之時。五年過去了,五年來人民幣一直強勢,而這五年中中國經濟也並沒有出現人們當初預期的輝煌,反而出現了或多或少讓人意外的倒退,到目前為止,我那小小的預言依然符合事情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17

聯通電信合並: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07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13 15:22 編輯

聯通電信合並: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一則來源於知名度不高的雜誌的微博傳聞今日在資本市場掀起一場大浪,聯通、移動還有工信部都出來辟謠了,不過,看過了曾經也信誓旦旦否認重組的南北車最後還是在一起了,今日的傳聞會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預言?

平地一聲雷!

臨近年關,投資者都刀槍入庫,市場上不要說帶頭鬧事的人沒有,小偷小摸都少了很多。在市場要死不活都快淡出鳥的時候,平地驚雷,冒出了一個像光大烏龍指一樣的事件:某某微博來源傳聞,聯通電信合並!

絕對超級大動作!要知道這兩個都是4000億級資產規模的超級大個央企。市場也毫不含糊,A股聯通直接漲停,港股中國電信一度上漲超8%。

A股中國聯通(600050)走勢

港股中國聯通(0762)走勢

港股中國電信(0728)走勢

港股中國移動(0941)走勢


很快,相關各方都出來辟謠,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雙雙否認合並傳言:中國聯通表示沒有從政府官方和公司內部聽到上述說法,不予置評;中國移動則表示從未聽過此事,對於成都的廣電網絡營業廳基本改成了“愛家”營業廳,這只是移動與廣電在業務層面的正常合作,各地都有,並不涉及合並。此外,工信部也緊急辟謠:該消息不實,目前沒有電信體制改革的計劃。



事已至此,貌似一個謠言引發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反正這種事資本市場經常發生,見怪不怪了,但事情真的這麽簡單嗎?就是個謠言而已?
謠言乎?預言也?

在中國做投資,你一定要學會分辨哪些真的是謠言,哪些是遙遙領先的預言。聯通電信合並這事,應該遠不只是一個謠言那麽簡單,個中值得玩味的東西很多。

首先,這謠言信息只是來自一個名為“移動信息”的,市場很少人知道的雜誌的微博,而這個雜誌並不是什麽權威媒體,而是重慶雲錦廣告傳媒旗下的一本以通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大眾性導購刊物。這麽個小信息能第一時間撬動聯動這頭大象,怎麽看怎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這批資金如果沒什麽底,會如此沖動?這不是健身房推啞鈴玩玩,是推聯通,一個市值(A+H)接近4000億的超級大象。

其次,這事怎麽看怎麽覺得面似曾相識。有沒有一種“似是故人來”的感覺?還記不記得南北車合並信息是怎樣由謠言到最後坐實的?去年9月份市場傳出“南北車”即將合並的消息,兩家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沒有更多信息提供,但是隨後兩家公司均因此事項停牌。還有滬港通開通也是如此,都是起於謠言,最後卻都又落實了。
聯通“起義”——四個代表

筆者之所以說這事不只是謠言那麽簡單,不單是“面熟”而已。最關鍵,聯通這個時候出現,某種程度上符合行業利益,符合公司利益,符合國家利益,更符合證券市場利益——基本四個代表。如果一件事代表了多數人的利益需要,那這事就算從來沒有過,也會順勢而生。

首先,國家行業層面,政府避免內耗,充分整合、利用與合並央企資源的決心和導向是非常清晰的。前有南北車,最近有中電投與中核電。我國電訊行業資源過剩,惡性競爭是不爭的事實,制式的選擇尷尬加重了這種無效競爭與浪費。靠集中幾家聯合做做鐵塔公司,根本無法改變這種行業重複投資,惡性競爭的死結。既然如此,怎麽整合?當然不會讓中移動這個大河馬去收編,“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兩極對峙,這是壟斷和競爭的完美統一啊!

其次,市場層面急需新的催化因素和“起義領袖”。A股指數幾次攻擊3400點未果,退居關前徘徊,市場要死不活,“天下苦秦久矣”,人心思漲,但苦於無陳勝吳廣。前期幾個領頭羊,金融股內功真氣消耗太多,一時半會緩不過勁來。兩桶油一度替代金融股,但基本面根基太差,兼有油價暴跌的硬傷,只能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至於有基本面的機車,鐵路,核電之類,畢竟個頭太小,屬於“中層幹部”而已,號召力與電訊運營商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聯通這個時候冒出了,乃時也,運也,命也。絕不是一個謠言那麽簡單。聯通對指數的影響力也許沒想象那麽大(中國聯通漲停對大盤貢獻也就+1.14個點),但如前所言,由於它具有的廣泛代表性(屬於央企整合概念,屬於大象股,指標股),所以足以以點帶面,一石激活一春水。

合則共贏

最後,我們回歸到投資上。中移動終於熬過了3G的苦逼陰暗日子,開始享受4G的陽光雨露。今年後,移動4G的投入高峰也過去了,現金流,利潤數據都會好起來。移動的甜美日子才剛開始而已。但對於聯通和電信,如果不合並,在4G時代,誰也討不到太多好。聯通這個活寶,那麽好的3G制式,但硬是活生生把移動基本被廢武功的幾年浪費了。電信在4G時代更尷尬:制式向下兼容會讓電信徹底偷大。

好在,可以合並。這事,從兩個公司商業角度來看,肯定都是好事,可以避免重複建設,節約人力資源(但官位少了,動人了,也是問題。中國國企很多時候不能只從商業利益角度考慮問題),然後一起發力4G。

2月5日,在中國電信終端產業鏈年會上,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楊傑宣布2015年發展目標,移動用戶新增1.2億,4G用戶數達1億,天翼銷售終端1億部——相對於電信去年寥寥無幾的4G用戶,新增1億高ARPU值4G用戶,是什麽概念?且不說中國電信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發力4G業務,和中移動4G業務比起來明顯滯後,要迅速打開市場、新增1億4G用戶,顯然並不容易。就算是對於2014年向4G全力投入資源和人力的中移動而言,2014年也僅新增9000多萬用戶,而且其中大量用戶是由存量3G用戶轉化。所以,單憑中國電信自身實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似乎不太靠譜,而如果加入中國聯通,一起發力4G,完成目標就相對容易的多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世上需要改革的行業到處都是。難點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平衡各方利益團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15

2015年羊年環球投資市場大預言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5/02/2015.html
貧道夜觀天象,昨夜極星異動,乃沐浴更衣,設壇祭神向黃大仙求籤問卜。就2015年羊年環球投資市場運勢,求得黃大仙靈籤第十一簽《漢文帝賞柳》。漢文帝,一個施德政、親人民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地稅、賦役、刑獄,使國家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國計民生得以復甦,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更難能可貴者,在勤政親民之餘,漢文帝最喜歡欣賞楊柳的美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採用「分段睡眠法」,每日三眠三起,醒後必欣賞綠柳垂堤,紫燕在其間飛舞的美好景色。
自布殊亂政,米帝因征戰連年引致國庫空虛觸發環球金融風暴。尚幸首任黑人總統上任,勵行休養生息,史稱「巴馬中興」。2014年中雖羅剎人西進油價大跌令新興市場經濟危機四伏。尚幸各方克制而米帝總統以德東服歐巴羅,西鎮習大大。觀乎近日油價企穩,美國公司信貸息差由高位回落。貧道深信米帝繼續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不輕言戰爭而繼續長期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此羊年環球金融市場應該持續向好!大家可效法漢文帝每日三眠三起輪流炒亞洲市,小休後再戰歐洲,晚飯再同華爾街大鱷決戰美股後才休息!

最後貧道祝願各位三陽開泰、洋洋得意、喜氣洋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12

外資觀點 從一個預言,看清蘋果真正價值 賣科技也賣品味 挑戰市值31兆大關

2015-03-16  TWM
 
 

 

休伯蒂,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她成功預測iPhone 6銷售量,打敗其他看空蘋果的分析師,也看準iPhone在中國大賣的趨勢。

這次,她預測,蘋果市值將在一年內躍上一兆美元,她看到了什麼?

撰文‧周品均

就在距離蘋果三月發表會前的一個月,蘋果股價飆升的速度,已經讓華爾街分析師都來不及調高目標價,二月二十三日這一天,蘋果股價衝上了一三三美元,市值來到七千七百億美元,當華爾街都在問:「蘋果的股票到底還能不能續抱?」有分析師卻已搶在蘋果發表會之前,率先做出蘋果一年內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天價,市值將挑戰一兆美元(約新台幣三十一兆元)關卡的大膽預言。

使用者忠誠度最高

有本錢不打價格戰 合作廠商都雨露均霑這位分析師是誰?她是摩根士丹利證券(Morgan Stanley)觀察蘋果多年的分析師休伯蒂(Katy Huberty)。去年,當華爾街多數分析師認為,蘋果光把iPhone變大,怎麼可能賣得好,紛紛要投資人出脫蘋果持股時,她成功預測iPhone 6的熱銷狀況,甚至預測在中國大賣。

當質疑高價iPhone 6能否在中國取得好成績的聲音出現時,休伯蒂如何成功預測銷售?她親自飛到中國,調查來自十六座一、二線城市共一千五百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她發現消費者買iPhone的意願,從前一個年度的二四%倍增至五○%,購買iPhone 6意願,甚至高於美國消費者。

休伯蒂更在蘋果公布iPhone 6 銷售數字之前,將iPhone 6第四季銷售量的預估數字,從六千二百萬支一口氣調高到六千九百萬支;當時華爾街分析師對iPhone 6的平均預估量僅有六千三百萬支,休伯蒂曾遭質疑是否太過樂觀。然而,最終蘋果公布銷售數字七千四百萬支,她的預測最接近事實,甚至比派杰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王牌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的六千五百萬支更為精準。

一戰成名,休伯蒂對蘋果的看法讓華爾街都很關注,美國財經媒體《財星》(Fortune)也數度引用她的說法。這也是為什麼,休伯蒂提出蘋果市值有機會突破一兆美元時,再度於華爾街掀起熱議。

休伯蒂樂觀看待蘋果股價前景的原因,不只是iPhone等硬體熱賣,她甚至不把蘋果當成販售硬體的公司,而是用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家提供生活服務平台的公司。「蘋果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休伯蒂這麼說。

休伯蒂並非憑空這麼說,她表示,蘋果提供使用者的是創新科技結合軟體與服務的最佳體驗,因此,蘋果擁有「全世界最高的使用者忠誠度」,而這些「果粉」還願意一次購買多種蘋果產品。

果粉的忠誠度清楚反映在蘋果產品定價。「相較多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過去幾年幾乎將價格砍半的銷售方式,iPhone的銷售單價卻穩定不變。」休伯蒂直言。而蘋果的厲害之處還不僅於此,除了蘋果產品不打危害毛利的價格戰以外,蘋果的能耐就是讓生態系統內的廠商雨露均霑。

休伯蒂提出的數字就是最好證明,她指出:「Android開發應用軟體的數量雖然多於蘋果的iOS,但iOS開發商的收入卻是Android開發商的兩倍以上。」開發商能從中獲利,加上蘋果不斷強化媒體內容、健康、家用、車用市場的連結,iOS平台實力與影響力越來越茁壯,自是不在話下。

全球最有價值平台

合理本益比十八倍 股價上看一九○美元作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蘋果到底值多少錢,一直是華爾街爭論不休的議題。休伯蒂也為蘋果本益比叫屈,她分析,Google、微軟、臉書等同樣具有平台特性的科技公司平均本益比是十八倍,但反觀蘋果的本益比卻只有十五倍。在休伯蒂看來,驅動蘋果股價上升的不只是本益比的調升,還有iPhone仍處在超級換機潮、蘋果推出的Apple Watch,以及包括健康、家用、車用等新產品與服務的利多。

休伯蒂也預測,蘋果今年有機會靠著來自美國以外市占率的拉升,帶動iPhone創造百億美元以上的營收,新產品Apple Watch,則可能在第一年就有六十億美元入帳。如果以上預測都實現,蘋果的毛利率將可達四○%以上,每股純益將達十美元,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這意味蘋果市值將可望在一年內破一兆美元。

不過,休伯蒂也不忘提醒投資人,蘋果大半營收與獲利還是仰賴iPhone,以及來自服務的營收與獲利若沒有大幅成長,都可能是追捧蘋果股價的風險。

蘋果股價到頂了?

分析師休伯蒂在她最新的報告中直指,蘋果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平台,她看好蘋果股價至少漲到160美元,並有機會在一年內挑戰190美元。

另類觀點》

太依賴iPhone 恐導致營運風險儘管休伯蒂對蘋果股價樂觀,但多數分析師仍持保留態度,據財經資訊巨擘湯姆森路透的統計,41家觀察蘋果股票的投資機構中,給予蘋果的平均目標價落在135.88元;然而,一家德國投資機構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分析師阿瑪德(Adnaan Ahmad)卻獨排眾議,認為蘋果的股價只值60美元,也就是看壞蘋果的股價將會腰斬。

阿瑪德直指,蘋果太依賴iPhone了!「蘋果有70%的營收來自iPhone,更甚者,有85%的營業利益仰賴iPhone。」他說,一旦iPhone的替換潮開始減速,iPhone出貨量會開始負成長,屆時蘋果的股價將不會撐在現在的高點。至於Apple Watch,阿瑪德直言,手錶出貨量太小,根本不會改變蘋果目前營收分布版圖。他唯一正面看待蘋果版圖布局就是蘋果想打造車子的目標,他甚至為蘋果獻策,建議蘋果應該買下特斯拉作為進入車市的起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5

北京專訪》 趨勢大師給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大預言 約翰.奈思比:小康社會美夢必會成真!

2015-05-11  TWM  
 

 

國際知名的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堅持要和妻子桃樂絲.奈思比一起受訪、拍照;他說,過去幾年,他和妻子共同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鄉村,才敢大聲地確認,中國的小康之夢必會成真。

撰文‧楊紹華

四月九日傍晚,由於塞車嚴重,我們比原定時間足足晚了半個小時才抵達約定的飯店咖啡廳;傍晚時分了,偌大的咖啡廳裡沒有別人,只有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和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bitt︶這對銀髮夫妻靜靜坐著,各自看著手中報紙。

直到發現我們,夫妻倆同時起身:「你們好啊!這趟旅程還順利嗎?」兩人主動迎上前來熱情問候。在中國北京,這對來自西方、享譽全球的知名未來學者與暢銷書作家,卻像主人接待遠來訪客似的,沒有架子、沒有久候的不耐,反而忙著請店員為我們送上咖啡。

在中國,「接地氣」是個讚美詞,代表深入民間、了解民間疾苦、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北京城裡像是東道主的奈思比夫妻,顯然已經百分之百的接地氣了。

「未來學不是憑空幻想未來,我們的工作是盡可能地蒐集當前發生的事,從各種現象與事實去連結、推演未來趨勢。」奈思比解釋了「接地氣」的重要,「所以,我們夫妻倆才得一天到晚跑到中國各個城市與農村啊!」一九八二年,奈思比完成了︽大趨勢︾一書,全球暢銷一千四百萬冊,這是累積了十年「接地氣」的成果,精準預言了全球化與網路時代來臨。

二○○九年,他和桃樂絲以同樣的實地研究精神完成了︽中國大趨勢︾,兩人在○六年於天津財經大學設立了中國研究院,聘請多位本地年輕人,甚至也在天津置產。

在○九年的︽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奈思比與桃樂絲提出了中國新社會的模式,如今看來,正吻合著當前中國政策方向。像是「『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結合」,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回應民間需求」與「支持民營企業」的指示;此外,他當時更預言中國即將加速「融入世界、影響世界」,也與眼前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戰略相互呼應。

去年底,奈思比和桃樂絲完成新書《大變革》,書中仍有專章探討中國的未來,那麼,他們如何分析中國未來五年的社會與經濟趨勢?維持一貫風格,這對夫妻從十足「接地氣」的故事說起。

五年後的經濟:消費帶動,內需市場崛起「不久之前,我們走訪了一個北方農村,遇見一位非常開心的老農夫。」桃樂絲笑著回憶:「讓這位老農開心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什麼:他拿到了這輩子第一筆社會保險金,金額大約只有一百歐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千元)。」一百歐元,的確不是能讓城市居民開心太久的數字,「但對農村居民來說,這給了他們一份從來沒有過的安定感,彷彿未來不必再把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都存起來,」奈思比解讀:「他們,開始更樂意去消費了。」已經啟動研擬工作的「十三五︵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畫︶」,其終極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民生問題環節,政策重點包括解決環境汙染、醫療資源缺乏與教育機會不均等,並且改善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現象。

在奈思比的解讀中,這些目標的實質效果,是透過一個安定感提升的環境,讓人民的消費意願及能力提升,「也就是說,中國的內需市場將會快速崛起。」內需,不只是經濟政策的目標,奈思比與桃樂絲認為,一個壯大的內需市場,甚至已形同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這一方面,他們是從中國經濟未來的難題說起:「這個國家未來五年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於內部,而是外部的經濟環境。」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以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為成長動力,○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國經濟動能明顯受到歐美國家景氣牽制,「依我看,世界經濟仍然存在難以修復的大問題!」奈思比暫時岔開話題:「希臘倒債危機的影響會比大家想得更嚴重;法國、西班牙也有可能隨時發生債務或經濟危機,一旦出事,就會演變成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奈思比的表情愈來愈凝重,桃樂絲則說出了結論:「所以,中國正在想盡辦法,與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脫鉤!」作法有兩個;其一,打造一個能與西方抗衡的國際經濟圈。

奈思比與桃樂絲的新書《大變革》有一個副標題:「南環經濟帶(包括亞洲、南美及非洲的新興經濟體)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完稿時間是在去年年底,當時,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尚未在世界各國引起風潮,但書中已預言中國將以大規模的結盟方式,在地球上打造另一個足以和歐美國家分庭抗禮的新興經濟帶。

五年後的社會:政策開放,企業活力躍升第二個作法,就是改造中國本身的經濟結構,從出口製造導向,轉骨為內需消費導向。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改革,某種程度上,需要的是政府放下權力,大舉開放,用市場機制刺激民間的活力。」奈思比說。而他也樂觀地認為,「中國有能力完成這項工程。」他的樂觀,首先來自於領導者。「我拜訪過很多人,從官員到市井小民,他們對現在中國領導者的看法很一致……,」說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評價是「話不多,但執行力超強﹂;論習近平,「很多人告訴我,他是一位很強悍的人,如果情勢需要,他甚至願意犧牲經濟成長率的數字也要完成改革。」聊完高高在上的大官們,桃樂絲開始談民間活力。在我們來訪前的兩天,這對夫妻正好與一群年輕的中國新創企業家聚會。

「他們的想法太特別了,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怪點子,比如說,有人提到想做一個App,叫作Mobil Sh……,」桃樂絲忽然要求我暫時關掉錄音機,以免錄到從她嘴裡說出的不雅文字;總之,那位年輕人想做類似「行動廁所」的服務,「就像Uber是找車主提供服務,他想盡量結合城鎮裡願意配合的民宅或商家,提供出借廁所的服務。很搞笑,但不能否認,他們真的充滿創意。」從現況來看,釋放民間活力與政府開放市場的能量已初步展現,最明顯的例子即是熱到發燙的中國股市。

然而,對於陸股泡沫化的質疑聲音也已愈來愈多,有人擔心這一輪中國拚內需的結果,會如同一九八六年到九一年發生在日本的「平成景氣」,成為長期陷入泡沫化的起點。

當時,日本的情境與目前的中國頗為類似,同樣處在改變成長模式、開放國內市場、融入國際社會的初期,大量內需型的公共投資與消費快速成長,建構了為期五年的內需擴張,但期間幾度對於利率及匯率的錯誤調整,導致了資金浮濫及泡沫瞬間破滅的硬著陸結果,引發九○年代以後的日本失落二十年。

對於這樣的潛在危機,奈思比則認為,關鍵還是在於決策者的態度。「這個國家的特色之一,就是領導人勇於認錯,能夠快速修正。」他分析中國過去三十五年來的發展過程,「你會發現,他們的特點就是不斷修正、認錯,然後分析、調整,再往前走。」簡單說,一個具有彈性且即時反應的決策過程,也是奈思比看好中國未來的原因。

五年後的地位:更加成熟精練的經濟體整體而言,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面貌,奈思比與桃樂絲是用「更加消費導向」來形容,對於民間與社會氛圍,則是「更具開放活力」;至於二○二○年中國整體情勢究竟會和現在有何不同?兩人想了一會兒,桃樂絲給了答案:「它會是一個『更加成熟精練』的經濟體。」他解釋,在國際間,中國正在快速學習和世界溝通,「五年以內,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會比現在大幅提升,成為一個成熟的國際社會成員。」在國內,一個以提升人民生活為目標的經濟方向,也會讓這個國家走向真正的富裕社會。

「所以,你問我二○二○年中國的小康夢會不會成真,我的答案是,絕對會的︵Absolutely︶!」奈思比肯定地說。

約翰.奈思比(右)

出生:1929年

現職:暢銷書作家、管理學家、未來學家經歷:IBM董事長特助、美國教育部副部長(甘迺迪政府時代)學歷: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學位

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

我們的世界

作者:約翰‧奈思比、桃樂絲‧奈思比

出版︰天下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