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轉場置地重溫梟雄歲月 呢期追劇,必睇大劉紅顏爭寵升級,幕幕高潮。佢近排唔去福臨門,改咗同甘比去半島酒店入面嘉麟樓食飯。樓底高風水好,大劉八十年代曾狙擊過持有半島酒店的大酒店(45),嚇到老牌嘉道理家族跪低。來到重溫舊日足跡,威水哦。 上星期五,大劉開飯再轉場,來到中環置地廣場嘅中菜廳唐人館。呢度,又有古講。話說87年,一眾華資策劃狙擊英資置地,食番鋪大茶飯。當時由鄭裕彤策劃、李嘉誠領軍,包玉剛、李兆基、郭得勝等實力雄厚的華資財團,與尚未進身巨富行列的劉鑾雄兄弟,齊齊狙擊置地。狙擊手大劉先與怡和大班西門•凱瑟克講數,提出以每股十六元,向怡和收購其所持百分之二十六置地股份,凱瑟克拒絕。鄭裕彤、李嘉誠繼之而上,以十七元一股之價,再與對方談判。最終因十月股災未能成事,華資亦回售股份予怡和策略,套現十八億元,並訂下七年內不再狙擊置地之盟。此事為商界中人所津津樂道;而家嘅大劉,連食飯都自怨論盡,想緬懷吓梟雄歲月,合理嘅! 騰訊亮劍 講開狙擊,被盯上嘅上市公司大股東,隨時嚇到鼻哥窿都無肉。係咪無得防範?又未必。上市公司有把尚方寶劍,可以引用《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29條,調查邊個揸緊貨。小宗發現剛公布業績嘅滙控(5)好鬼勤力,過去一年有成198份權益調查報告,幾乎日日有記錄。而同樣被基金搞到頭都痕嘅東亞(23),亦都有104份。最離奇係「股王」騰訊(700),都有成90份權益調查報告,行內人話並唔尋常。騰訊解釋,係想了解股東地理分布及投資風格,計劃路演行程。咁信不信由你! 中環寸嘴:太古城月供100蚊 太古集團有個歷史檔案庫,收埋唔少寶物。其中包括太古城翠湖臺洞庭閣樓書。76年開售。最平單位1樓D室,十一萬二千元,本週一小宗搵滙豐估價,現值四百五十七萬元。當年仲有香港建屋貸款,供15年每月只係一百一十一蚊。而家食餐飯分分鐘都唔止,呢啲歷史印記,有賴有心人保存。 南豐改名馬鞭草 上星期隔涉嘅屯門新盤「豐連」熱賣,扑中八九十後心態,發展商南豐攞晒彩。「豐連」除咗由南豐發展,仲有間叫豐資源嘅公司參與。豐資源即係以前嘅南豐資源,由陳慧慧私人擁有,佢囡囡張添珞幫手打理。小宗搵吓公司註冊記錄,發現喺今年2月26日,呢間公司連同南豐集團、南豐中國實業,都向公司註冊處通報改名。其中「南豐集團」擬改名「豐資源集團」;英文名就最離奇,由Nan Fung變Vervain。Vervain即係馬鞭草,以抗憂鬱聞名,希臘文係「祭壇植物」的意思。據講喺17世紀,經常被法師用作施法的材料,認為可淨化靈魂,歐洲人特別是法國女性,更加愛不釋手。身為陳廷驊次女嘅陳慧慧,今年以近400億身家進身香港女首富。Vervain呢個名,有啲似慧慧洋名Vivian,又夠國際化;唔通想甩咗浸守舊嘅味道? | ||||
17年後,債轉股卷土重來。不同的是,此次的關鍵字是“市場化”。
10月16日,建行與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雲錫集團”)簽訂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其亮點在於,雲錫集團也曾參加17年前的政策性債轉股,而參加的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信達、華融在去年退出時獲得三倍的利潤。
事隔17年,當時究竟是什麽觸發了債轉股的大潮?債轉股的過程又是如何的?對銀行和宏觀經濟產生了什麽具體的後續影響?盡管當年的四大國有銀行現在已經上市,平均不足2%的壞賬率遠遠好於17年前,此時和彼時經濟形勢又有較大差別,不過以史為鑒,總有收獲。
17年前的政策性債轉股
回顧歷史,中國債轉股始於四大AMC的成立。1999 年,為處理國有銀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我國政府相繼成立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家AMC分別對口建行、中行、農行和工行四大國有銀行,將四大行1.4萬億壞賬剝離,使四大行脫胎換骨,成為幹凈的“好銀行”。
同時,財政部作為唯一股東向四大AMC各註資100億元,並為四大AMC擔保向央行再貸款融資5700億元,四大AMC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行8200億金融債券,以此作為全部資金按照面值購買四大行的不良資產。
(四大AMC成立。來自招商固收)
招商固收分析稱,具體而言,2000年四大AMC債轉股的主要流程可以用“三步走”概述。首先,將不良資產轉移:四大國有銀行將所持不良貸款按照賬面價值轉移給各自的AMC;第二,協定債轉股方案:AMC根據國家經貿委推薦的債轉股企業名單,與目標企業談判確定具體的債轉股方案和企業改革重組方案;第三,審批後實施:債轉股方案需交由國家經貿委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審批,審批後上報國務院批準,最後將批準的方案交由AMC實施。
(四大AMC收購的不良資產。來自招商固收)
當年債轉股的第一例發生在1999年9月2日,當時信達與北京建材集團就北京水泥廠債轉股事宜達成協議並正式簽約。北京水泥廠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在1992~1994年建設期間,向建行累計借款5.09億元,至 1998年底本息總額達到9.68億元。
建行將6.7億元債權轉給信達,信達以6.7億元債務出資,北京建材集團以原有3.03億元所有者權益出資,組建新的北京水泥廠,其中信達占股約70%。同時,北京建材集團以其優質資產組成北京金隅股份公司,預期金隅上市後,集團通過上市配股等多種方式籌資來回購信達持有的北京水泥廠的股份。
債轉股後,北京水泥廠總負債從原先的11.36億元減少為4.65億元,資產負債率從原來的80.1%下降到29.9%。利息費用大幅下降,1999~2001年三年累計減少利息約3億元,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北京水泥廠在 1999年當年就扭虧為盈,債轉股方案預計每年可盈利2000萬元以上,企業步入良性循環。
此後,在1999年末,江西制藥也因為負債過大、利息負擔沈重、企業離退休人員多等因素,啟動債轉股,方案擬定為由工行、農行、中行分別將其9095萬元、1218萬元、300萬元不良貸款轉移給各自對應的AMC,AMC按照1:1的比例轉股,轉股後,華融、長城、東方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持有江西制藥55.47%、7.43%、1.83%的股權。
國泰君安團隊分析稱,債轉股適用於常規處置方式已經失效但仍有前景、直接破產清算顯得可惜的不良資產企業;債轉股意味著銀行(或AMC)作為新股東,有必要強制“修理”企業(積極股東主義),使其好轉;債轉股不是萬能藥,可能彌補公司治理缺陷,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積極影響宏觀經濟
值得註意的是,1999年啟動的債轉股緊隨著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風險彌漫的背景下,中國的債轉股成功防範了銀行不良資產率過高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避免了國有大型企業因負債沈重大面積倒閉的局面。此後,事實也證明,這對維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當年而言,救銀行無異於救經濟,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是貨幣政策重要的實施主體,債轉股把不良貸款分離出去,提高了銀行的整體信用水平。銀行作為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新煥發活力,並能繼續支持實體經濟。
此外,債轉股也有利於加強國有企業的金融監管。招商固收評價稱,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尚不發達,國企資金嚴重依賴銀行貸款,而銀行作為債權人無法直接約束企業的行為。債轉股後,銀行、AMC成為國有企業的股東,對企業的經營監督加強,可以參與各類重大決策,推動企業加快進行重組改造。
不過,銀行此後的貸款更趨謹慎推高了存貸差。當時,許多基層銀行的放貸權上收到上級銀行,銀行整體放貸變得更加慎重,一般只有信譽良好、資本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從銀行取得貸款,這直接導致從2000年開始,存貸差不斷擴大,從1998年9月末金融機構存貸差9236.5億元,占全部存款余額的10%,到2000年10月末存貸差2.3萬多億元,占全部存款余額的20%。這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貨幣乘數效應,直接減少了實體經濟中投入的貸款量。
政策性vs市場化
此次的債轉股和當年相比,最大的區別可能在於“政策性”和“市場化”的區別。
在10月10日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國務院強調,債轉股將是“市場化”的,只面向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此外,銀行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而是由得到批準的“實施機構”開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市場化債轉股絕不是免費午餐”,“債轉股由各相關市場主體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收益自享”,他還提及“政府不承擔損失的兜底責任”。
其實,早在上一輪債轉股時,“道德風險”就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對銀行而言,債轉股給予銀行政府兜底的預期,壞賬越多政府越會伸出援手,長此以往,銀行在處理債權資產、收回不良貸款上缺乏主觀能動性,不利於整個金融體系和信用制度。
對企業來說,債轉股可以緩解暫時的財務困境,但一方面,債轉股使一些在地方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企業產生債務豁免預期,從而使得債權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約束放松;另一方面,債轉股之後,債權人失去對債務本息的追索權,而股權的約束力不如債權,也是在對企業經營“松綁”。
此次,“市場化”的概念不斷深入。據建行債轉股項目組負責人張明合介紹,會避免采用明股實債的方式。“此外,債和股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對這家企業的股權投資並不一定要來源於這家企業的債務。這樣的安排,能將投資者對回報的需求與企業去杠桿的需求更好地匹配起來。”
張明合也表示,建行將申請設立一家獨立的投資管理公司,作為推行債轉股業務的實施機構。他對媒體稱:“所謂的市場經濟,還是要講究專業專註,新的實施機構設立後,既不會與原有機構功能重複,還能發揮集團作戰的協作優勢。”
這是一篇蝸牛妹在2015年10月就寫了的文章,輝山乳業(6863)在今早突然暴跌近九成,創下香港主板一個記錄了。15分鐘內,450億市值灰飛煙滅。
這股價,當然不是被我寫下來的,原因坐等公司停牌或澄清或看各群內剖解。希望本周經過美圖和輝山後,大家充分意識到港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下港交所:未來你們打算做啥事情,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呢?公開流通股有多少,平時都是誰在炒,查起來應該不難吧?
以下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博主對輝山乳業的一點點分析。
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
今年的跌市之中,除了重口味的啪啪啪概念股堅挺外,乳品股輝山乳業(6863)一個不聲不響,升了一倍之多,遠遠拋離恒指和整個行業。
歷史上輝山的估值區間是6-16倍,現在估值飆升到38.97倍,行業平均才只有23.86倍。升的這麽厲害,抓破了腦袋,發現只能用公司回購和主席增持來解釋,那麽下面問題來了,二級市場的小夥伴們會怎麽看,怎麽行動?
路透的統計顯示,在過去三個月時間里,賣方分析師對輝山的評級出現了轉折,賣出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
如果純粹是超買後股價和市場情緒的調整,倒也無可厚非。但一家生產乳制品的東北企業,毛利率近60%,在估值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大股東依然買買買,過去六個月中,持股比例從52%買到71.12%。就這幾個數字,恍惚一下還以為是天合化工和漢能的合資公司呢。
看看輝山,做的是乳制品垂直業務,上遊養牛,下遊生產加工乳制品,低溫液態奶、巴氏奶、酸奶、奶粉都有。更加獨一無二的是,他們連自己家奶牛吃的飼料——苜蓿草——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樣獨特的生產模式,帶來的是於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前的業績中,毛利率水平高得讓人找不到形容詞:
1H2015 1H2014
輝山 57.6% 62.4%
現代牧業 32.8% 38.1%
蒙牛 31.9% 32.4%
自己找農場種飼料,以最大的善意解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從源頭保持產品的質量;帶著最大的懷疑眼光去看呢,飼料生產是產生損益,要記入報表的,那麽這個數字就要扣仔細了。
比如,“於收獲是按公平值減銷售成本初始確認農產品產生的收益”,主要代表的就是苜蓿草的公平值變動,辣麽,天蒼蒼地茫茫,以後做財務數據分析時,是不是還要請個植物學家,教教大家算植物的公平值呢?
奶牛、苜蓿草這些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輝山是這麽披露的:
截止2015年3月31日,整個輝山的利潤才8.7億,但是他的生物資產變動都是50億級別的,同業的現代牧業雖然也有原奶公平值變動,但為啥人家的的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影響只有區區3.29億呢?
讓猴精猴精的二級市場小夥伴來看,生物資產調賬什麽,隨隨便便擠點出來,都有可能放到利潤里,這個水分有多少,就要請教下四大出身的CFO了。
就乳制品行業,今年的市場共識是,今年國內原奶供給過剩,奶價沒得漲了,現代牧業、輝山都沒什麽提價機會。已公布的乳制品企業半年報顯示,行業整體需求弱,銷量增速緩慢,平均售價下降約10%,導致毛利率也受到壓縮。除非你相信輝山11月公布的4月至9月的業績能夠逆行業大趨勢。
還有兩個紅燈信號。
一是,去年十一月剛從Frontera請來的外部執董,Mark Anthony Wilson在今年8月20號辭職了,理由是健康原因。
二是,街上的研究員都給出了1.1-1.5的白菜目標價,認為輝山的股價有50%的下跌空間。最氣憤的是,輝山的上市保薦人德銀(他們可是排在招股書的最左哦),自從今年四月份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一篇關於輝山的報告了,當然蒙牛一送一紅股什麽,這位勤勞的德銀分析員,報告寫的還是很及時的,為啥捏。
還願意點評輝山的券商,大和把輝山16至17財年核心每股盈利下調了20%,收入也下調了4%-11%,認為公司需要增加低毛利率的高溫處理奶及飲品銷量,令經營利潤率下降。過去幾個月輝山又花了16.8億回購股份,預計2016財年的凈負債將從36%上升到57%;而隨Black-out Period到來,公司在10月結束回購的時候,也會是股價開始下跌的時候。建議大家賣賣賣。
瑞銀就認為中國東北部的原奶產量正面臨供應過剩問題,作為該地區最大的作業者,輝山在2014-15年間,花了110億人民幣擴展產能,但是輝山養的牛,預計在2016-17年就會上升53%,推動期內產量增加58%,但伊利今年可能會減少10%的當地牛奶采購。
更何況輝山出了東三省,品牌辨識度不高,要在江蘇等地和蒙牛伊利直接競爭,感覺戲不大;嬰兒配方奶粉短期也沒有扭虧為盈的可能性。瑞銀的意思是,生意不好做,明年沒有看到啥upside了,所以直接給了個沽售的評級。
不過出來混肯定還是要有幾把刷子的,9月24日,河北省局發布的《食品銷售安全警示》中稱,輝山乳液高鈣奶被見撤出硫氰酸鈉超標,提醒消費者退貨。然後輝山回應稱,被抽查的這批產品已經過期,並且還隱瞞了抽查結果一個月才發布。結果9月29號又檢測了一次,然後安全警示就撤消了。效率絕對比阿里大戰工商總局高啊。
所以怎麽看輝山,是不是有做空的交易性機會呢?
如果你是散戶,那基本上沒你啥事了,沒有put option。
如果你是long only,他們沒明白的是,為啥估值這麽高了,大股東還在買呢,完全沒有道理,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如果你是long short策略,為啥隱隱有點碰到了漢能第二的趕腳,最關鍵是,完全不知道大股東想幹嘛。那麽只能看你的風險偏好,只要不是突然宣布個私有化回A股,現在這個時機算是空頭的好朋友。
一則大概是以高清拍攝的緣故吧,畫面看起來份外清晰,看得極為舒服,其次是武打場面拍得非常好看,令人有點「驚艷」的感覺,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似乎過了火,反而令人有點「太假」的感覺。
印象中,第一代的《射雕英雄傳》是四十二年前佳藝電視的作品,白彪飾演郭靖,米雪飾演黃蓉,今天的米雪仍然活躍於娛樂圈,只是白彪,已經久沒消息矣!
另一位令人懷念的黃蓉飾演者則是翁美玲,伊人自殺身亡,令人無限惋惜。
《射雕英雄傳》雖然是金庸的成名作之一,但我卻獨愛金庸作品的《笑傲江湖》及半部《倚天屠龍記》,前者我看了五次,後者我看了三次。
《笑傲江湖》對我的影響尤其深遠,「獨孤九劍」及「吸星大法」造兩項功夫我運用於股壇上更是得心應手,妙用無窮,讓我獲益非淺。
別小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只是一般的消遣讀物,其中蘊藏的人生哲理可是發人深思,若能善加利用,肯定收獲甚豐。
可惜今天的年輕人,大多都沈溺於網絡的世界中,有耐心閱讀金庸的作品者又有幾人?
看改編自原著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往往已經是面目全非,唯獨是看原著,才能真正的領悟到金庸的心意。
年輕人,有機會真的要看看金庸的原著,這一生才不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