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劉轉場置地重溫梟雄歲月

2016-08-11  NM

大劉轉場置地重溫梟雄歲月

呢期追劇,必睇大劉紅顏爭寵升級,幕幕高潮。佢近排唔去福臨門,改咗同甘比去半島酒店入面嘉麟樓食飯。樓底高風水好,大劉八十年代曾狙擊過持有半島酒店的大酒店(45),嚇到老牌嘉道理家族跪低。來到重溫舊日足跡,威水哦。

上星期五,大劉開飯再轉場,來到中環置地廣場嘅中菜廳唐人館。呢度,又有古講。話說87年,一眾華資策劃狙擊英資置地,食番鋪大茶飯。當時由鄭裕彤策劃、李嘉誠領軍,包玉剛、李兆基、郭得勝等實力雄厚的華資財團,與尚未進身巨富行列的劉鑾雄兄弟,齊齊狙擊置地。狙擊手大劉先與怡和大班西門•凱瑟克講數,提出以每股十六元,向怡和收購其所持百分之二十六置地股份,凱瑟克拒絕。鄭裕彤、李嘉誠繼之而上,以十七元一股之價,再與對方談判。最終因十月股災未能成事,華資亦回售股份予怡和策略,套現十八億元,並訂下七年內不再狙擊置地之盟。此事為商界中人所津津樂道;而家嘅大劉,連食飯都自怨論盡,想緬懷吓梟雄歲月,合理嘅!

騰訊亮劍

講開狙擊,被盯上嘅上市公司大股東,隨時嚇到鼻哥窿都無肉。係咪無得防範?又未必。上市公司有把尚方寶劍,可以引用《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29條,調查邊個揸緊貨。小宗發現剛公布業績嘅滙控(5)好鬼勤力,過去一年有成198份權益調查報告,幾乎日日有記錄。而同樣被基金搞到頭都痕嘅東亞(23),亦都有104份。最離奇係「股王」騰訊(700),都有成90份權益調查報告,行內人話並唔尋常。騰訊解釋,係想了解股東地理分布及投資風格,計劃路演行程。咁信不信由你!

中環寸嘴:太古城月供100蚊

太古集團有個歷史檔案庫,收埋唔少寶物。其中包括太古城翠湖臺洞庭閣樓書。76年開售。最平單位1樓D室,十一萬二千元,本週一小宗搵滙豐估價,現值四百五十七萬元。當年仲有香港建屋貸款,供15年每月只係一百一十一蚊。而家食餐飯分分鐘都唔止,呢啲歷史印記,有賴有心人保存。

南豐改名馬鞭草

上星期隔涉嘅屯門新盤「豐連」熱賣,扑中八九十後心態,發展商南豐攞晒彩。「豐連」除咗由南豐發展,仲有間叫豐資源嘅公司參與。豐資源即係以前嘅南豐資源,由陳慧慧私人擁有,佢囡囡張添珞幫手打理。小宗搵吓公司註冊記錄,發現喺今年2月26日,呢間公司連同南豐集團、南豐中國實業,都向公司註冊處通報改名。其中「南豐集團」擬改名「豐資源集團」;英文名就最離奇,由Nan Fung變Vervain。Vervain即係馬鞭草,以抗憂鬱聞名,希臘文係「祭壇植物」的意思。據講喺17世紀,經常被法師用作施法的材料,認為可淨化靈魂,歐洲人特別是法國女性,更加愛不釋手。身為陳廷驊次女嘅陳慧慧,今年以近400億身家進身香港女首富。Vervain呢個名,有啲似慧慧洋名Vivian,又夠國際化;唔通想甩咗浸守舊嘅味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8

重溫相似問題

好了,8月的最後一天,這也是分享工作坊問題的最後一篇了,上年工作坊圓滿結束,而留下的問題到一年後的今天也得到圓滿結束,哈哈。今天所留下來的問題,我找來一些存檔,與往日一些討論議題相似的,加入相關連結,讓大家重溫一下。




Terry:

有否做股票期權交易?收期權金作增加回報(做covered call,不是沽空)?


止凡回應Terry:

我沒有做這類交易,其中一個原因是我不懂,感覺操作複雜,拿股價升跌作一些操作,又不明白一些「黑天鵝事件」出現的話會有何影響,不懂,又沒興趣,所以都沒有這類操作。

我覺得投資賺錢從來都不用太複雜,安安定定買正股,讓背後的公司替我賺盈利,這就足夠了,亦是富豪們的模式。


相關連結:
散戶沽期指做對沖
衍生工具的用途



Gloria:

1. 怎麼看保險業的公司,好像明明很賺錢,但派息全部都很少,為何呢?

2. 人民幣正在下跌,人人都叫要轉回港幣,但我不明白,日元也正在下跌,但人們便一起去日本買樓,去玩,去消費,我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動作,你又怎麼看呢?


止凡回應Gloria:

1. 保險業的公司多數股息率不高,其實派息多寡,是好是壞,要視乎這家公司那些不派出來的盈利,是否好好地被利用,如果不派出來的現金,保留在公司內,能令來年賺得更多的話,所賺的回報率比起派回股東手上賺得更多,這就不派更好了。

巴郡都是從不派息的,主因是派息有稅項,巴菲特不希望被美國政府雙重徵稅,多年來保留盈利在公司內,股價增長都不得了。如果股息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話,就別投資這類公司了。

2. 你說所看到的情況是沒多大矛盾的吧,人民幣貶值,可能會繼續貶下去,是對未來的預期,所以叫人轉港幣。而日元貶值,所以去日本消費,因為港元強勢,消費更抵。如果內地的旅遊業都吸引的話,亦可以見人民幣貶值多返內地消費,更抵玩。

不過,我對外匯了解不深,亦對預測未來匯率升跌沒多少概念,這些建議,還是聽過便算了。


相關連結:
公司派息的考慮
人民幣升值世界會怎樣



Terence:

1. 你會較注重行業景氣,還是公司能力?

2. 金沙、中海油和神華,行業走下坡,但個人認為是好公司,你怎看?

3. 近期建行比上3股跌得多,應不應該轉?


止凡回應Terence:

1. 行業景氣與否,我多不太上心,有時一些好公司,總在行業低潮時才會出價吸引的入貨價,好像近年零售業的不濟,才有機會以10倍PE買到莎莎。

2. 三家公司我都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所以可能你的認識比我更多,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看法,為何你認為它們是好公司呢?

3. 這太著眼股價了,股價升值與否並不是持有一家公司的考慮,未來股價升跌,無人知道,大部人都追求預知股價,亦希望買中升的,沽出跌的,但有多少人能賺呢?


相關連結:
追蹤板塊
低買高賣(東方訪問)



William:

有值博率高的機會,你會投機嗎?


止凡回應William:

這個問題,與我的投資理念有點不同。穩當地達至財務自由這些目標,其實又未必需要投機,博賺多一點。尤其是當資產到達一定的水平,你未必會為投機所獲的利潤而亂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資產達一定量,每年所制造的現金流都達六七位數字,而你所謂的投機,可能是為賺幾萬元,甚至一萬幾千,這看起來未必吸引,沒太多動力去做吧。

而且,「值博率高的機會」,這個詞彙累死不少人,每個人作出投機之前都會以為是「值博率高的機會」,不可能有人覺得值博率低還會出手的吧。


相關連結:
買輪為博賺多點



Eric:

1. 假設以4元買入價值10元(多次研究分析後的推斷)的股票,之後升至8元後一直都未能到達推斷的內含價值,應該繼續持有,還是尋找其他投資機會?

2. 分析銀行類型股票報表的常見陷阱?


止凡回應Eric:

1. 若我好肯定這股票值10元的話,在8元沽出就好像有點奇怪,這個沽出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在4元買入了?這就是一般人話「有食唔食,罪大惡極」,要先鎖定利潤云云。我可以告訴你,不跟價值走,不太可能一直持有大升幾十幾百倍的股票,好像十年前平保、國壽,或者是近年騰訊等,升一倍兩倍就一定沽掉了。

我認為合理的沽股原因,有空不妨看看這篇文章《沽股原因》。

2. 不只銀行股有陷阱,很多股票都有陷阱。我印象中,一般國際級的銀行股年報都不容易看的,而且當中有很多不知明的項目,好像衍生工具投資等,會被放到資產項上,但當出事,好像金融海嘯時,這些衍生工具小數目可能變成有毒資產,以幾何級數地變成要賠錢的項目,把盈利一下子吃光,一般投資者不是容易看懂的。


相關連結:
股票估值的問題



總結:

分享了一年,完成了這個《工作坊Q&A》系列,日後如果blog友心中有問題想問的話,不妨先點擊一下這個系列的連結,可能會看到其他網友有類似問題與討論,得到啟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91

重溫17年前債轉股

17年後,債轉股卷土重來。不同的是,此次的關鍵字是“市場化”。

10月16日,建行與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雲錫集團”)簽訂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其亮點在於,雲錫集團也曾參加17年前的政策性債轉股,而參加的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信達、華融在去年退出時獲得三倍的利潤。

事隔17年,當時究竟是什麽觸發了債轉股的大潮?債轉股的過程又是如何的?對銀行和宏觀經濟產生了什麽具體的後續影響?盡管當年的四大國有銀行現在已經上市,平均不足2%的壞賬率遠遠好於17年前,此時和彼時經濟形勢又有較大差別,不過以史為鑒,總有收獲。

17年前的政策性債轉股

回顧歷史,中國債轉股始於四大AMC的成立。1999 年,為處理國有銀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我國政府相繼成立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家AMC分別對口建行、中行、農行和工行四大國有銀行,將四大行1.4萬億壞賬剝離,使四大行脫胎換骨,成為幹凈的“好銀行”。

同時,財政部作為唯一股東向四大AMC各註資100億元,並為四大AMC擔保向央行再貸款融資5700億元,四大AMC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行8200億金融債券,以此作為全部資金按照面值購買四大行的不良資產。

(四大AMC成立。來自招商固收)

招商固收分析稱,具體而言,2000年四大AMC債轉股的主要流程可以用“三步走”概述。首先,將不良資產轉移:四大國有銀行將所持不良貸款按照賬面價值轉移給各自的AMC;第二,協定債轉股方案:AMC根據國家經貿委推薦的債轉股企業名單,與目標企業談判確定具體的債轉股方案和企業改革重組方案;第三,審批後實施:債轉股方案需交由國家經貿委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審批,審批後上報國務院批準,最後將批準的方案交由AMC實施。

(四大AMC收購的不良資產。來自招商固收)

當年債轉股的第一例發生在1999年9月2日,當時信達與北京建材集團就北京水泥廠債轉股事宜達成協議並正式簽約。北京水泥廠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在1992~1994年建設期間,向建行累計借款5.09億元,至 1998年底本息總額達到9.68億元。

建行將6.7億元債權轉給信達,信達以6.7億元債務出資,北京建材集團以原有3.03億元所有者權益出資,組建新的北京水泥廠,其中信達占股約70%。同時,北京建材集團以其優質資產組成北京金隅股份公司,預期金隅上市後,集團通過上市配股等多種方式籌資來回購信達持有的北京水泥廠的股份。

債轉股後,北京水泥廠總負債從原先的11.36億元減少為4.65億元,資產負債率從原來的80.1%下降到29.9%。利息費用大幅下降,1999~2001年三年累計減少利息約3億元,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北京水泥廠在 1999年當年就扭虧為盈,債轉股方案預計每年可盈利2000萬元以上,企業步入良性循環。

此後,在1999年末,江西制藥也因為負債過大、利息負擔沈重、企業離退休人員多等因素,啟動債轉股,方案擬定為由工行、農行、中行分別將其9095萬元、1218萬元、300萬元不良貸款轉移給各自對應的AMC,AMC按照1:1的比例轉股,轉股後,華融、長城、東方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持有江西制藥55.47%、7.43%、1.83%的股權。

國泰君安團隊分析稱,債轉股適用於常規處置方式已經失效但仍有前景、直接破產清算顯得可惜的不良資產企業;債轉股意味著銀行(或AMC)作為新股東,有必要強制“修理”企業(積極股東主義),使其好轉;債轉股不是萬能藥,可能彌補公司治理缺陷,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積極影響宏觀經濟

值得註意的是,1999年啟動的債轉股緊隨著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風險彌漫的背景下,中國的債轉股成功防範了銀行不良資產率過高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避免了國有大型企業因負債沈重大面積倒閉的局面。此後,事實也證明,這對維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當年而言,救銀行無異於救經濟,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是貨幣政策重要的實施主體,債轉股把不良貸款分離出去,提高了銀行的整體信用水平。銀行作為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新煥發活力,並能繼續支持實體經濟。

此外,債轉股也有利於加強國有企業的金融監管。招商固收評價稱,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尚不發達,國企資金嚴重依賴銀行貸款,而銀行作為債權人無法直接約束企業的行為。債轉股後,銀行、AMC成為國有企業的股東,對企業的經營監督加強,可以參與各類重大決策,推動企業加快進行重組改造。

不過,銀行此後的貸款更趨謹慎推高了存貸差。當時,許多基層銀行的放貸權上收到上級銀行,銀行整體放貸變得更加慎重,一般只有信譽良好、資本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從銀行取得貸款,這直接導致從2000年開始,存貸差不斷擴大,從1998年9月末金融機構存貸差9236.5億元,占全部存款余額的10%,到2000年10月末存貸差2.3萬多億元,占全部存款余額的20%。這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貨幣乘數效應,直接減少了實體經濟中投入的貸款量。

政策性vs市場化

此次的債轉股和當年相比,最大的區別可能在於“政策性”和“市場化”的區別。

在10月10日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國務院強調,債轉股將是“市場化”的,只面向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此外,銀行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而是由得到批準的“實施機構”開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市場化債轉股絕不是免費午餐”,“債轉股由各相關市場主體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收益自享”,他還提及“政府不承擔損失的兜底責任”。

其實,早在上一輪債轉股時,“道德風險”就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對銀行而言,債轉股給予銀行政府兜底的預期,壞賬越多政府越會伸出援手,長此以往,銀行在處理債權資產、收回不良貸款上缺乏主觀能動性,不利於整個金融體系和信用制度。

對企業來說,債轉股可以緩解暫時的財務困境,但一方面,債轉股使一些在地方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企業產生債務豁免預期,從而使得債權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約束放松;另一方面,債轉股之後,債權人失去對債務本息的追索權,而股權的約束力不如債權,也是在對企業經營“松綁”。

此次,“市場化”的概念不斷深入。據建行債轉股項目組負責人張明合介紹,會避免采用明股實債的方式。“此外,債和股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對這家企業的股權投資並不一定要來源於這家企業的債務。這樣的安排,能將投資者對回報的需求與企業去杠桿的需求更好地匹配起來。”

張明合也表示,建行將申請設立一家獨立的投資管理公司,作為推行債轉股業務的實施機構。他對媒體稱:“所謂的市場經濟,還是要講究專業專註,新的實施機構設立後,既不會與原有機構功能重複,還能發揮集團作戰的協作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43

輝山乳業: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舊文重溫)

這是一篇蝸牛妹在2015年10月就寫了的文章,輝山乳業(6863)在今早突然暴跌近九成,創下香港主板一個記錄了。15分鐘內,450億市值灰飛煙滅。


這股價,當然不是被我寫下來的,原因坐等公司停牌或澄清或看各群內剖解。希望本周經過美圖和輝山後,大家充分意識到港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下港交所:未來你們打算做啥事情,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呢?公開流通股有多少,平時都是誰在炒,查起來應該不難吧?


以下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博主對輝山乳業的一點點分析。



讓你升那麽多 被空頭盯上了吧


今年的跌市之中,除了重口味的啪啪啪概念股堅挺外,乳品股輝山乳業(6863)一個不聲不響,升了一倍之多,遠遠拋離恒指和整個行業。


歷史上輝山的估值區間是6-16倍,現在估值飆升到38.97倍,行業平均才只有23.86倍。升的這麽厲害,抓破了腦袋,發現只能用公司回購和主席增持來解釋,那麽下面問題來了,二級市場的小夥伴們會怎麽看,怎麽行動?


路透的統計顯示,在過去三個月時間里,賣方分析師對輝山的評級出現了轉折,賣出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大。



如果純粹是超買後股價和市場情緒的調整,倒也無可厚非。但一家生產乳制品的東北企業,毛利率近60%,在估值明顯過高的情況下,大股東依然買買買,過去六個月中,持股比例從52%買到71.12%。就這幾個數字,恍惚一下還以為是天合化工和漢能的合資公司呢。


看看輝山,做的是乳制品垂直業務,上遊養牛,下遊生產加工乳制品,低溫液態奶、巴氏奶、酸奶、奶粉都有。更加獨一無二的是,他們連自己家奶牛吃的飼料——苜蓿草——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樣獨特的生產模式,帶來的是於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前的業績中,毛利率水平高得讓人找不到形容詞:


       1H2015  1H2014

輝山        57.6%    62.4%

現代牧業 32.8%    38.1%

蒙牛        31.9%    32.4%


自己找農場種飼料,以最大的善意解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從源頭保持產品的質量;帶著最大的懷疑眼光去看呢,飼料生產是產生損益,要記入報表的,那麽這個數字就要扣仔細了。


比如,“於收獲是按公平值減銷售成本初始確認農產品產生的收益”,主要代表的就是苜蓿草的公平值變動,辣麽,天蒼蒼地茫茫,以後做財務數據分析時,是不是還要請個植物學家,教教大家算植物的公平值呢?


奶牛、苜蓿草這些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輝山是這麽披露的:


截止2015年3月31日,整個輝山的利潤才8.7億,但是他的生物資產變動都是50億級別的,同業的現代牧業雖然也有原奶公平值變動,但為啥人家的的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影響只有區區3.29億呢?



讓猴精猴精的二級市場小夥伴來看,生物資產調賬什麽,隨隨便便擠點出來,都有可能放到利潤里,這個水分有多少,就要請教下四大出身的CFO了。


就乳制品行業,今年的市場共識是,今年國內原奶供給過剩,奶價沒得漲了,現代牧業、輝山都沒什麽提價機會。已公布的乳制品企業半年報顯示,行業整體需求弱,銷量增速緩慢,平均售價下降約10%,導致毛利率也受到壓縮。除非你相信輝山11月公布的4月至9月的業績能夠逆行業大趨勢。


還有兩個紅燈信號。


一是,去年十一月剛從Frontera請來的外部執董,Mark Anthony Wilson在今年8月20號辭職了,理由是健康原因。


二是,街上的研究員都給出了1.1-1.5的白菜目標價,認為輝山的股價有50%的下跌空間。最氣憤的是,輝山的上市保薦人德銀(他們可是排在招股書的最左哦),自從今年四月份之後,就再也沒有寫過一篇關於輝山的報告了,當然蒙牛一送一紅股什麽,這位勤勞的德銀分析員,報告寫的還是很及時的,為啥捏。


還願意點評輝山的券商,大和把輝山16至17財年核心每股盈利下調了20%,收入也下調了4%-11%,認為公司需要增加低毛利率的高溫處理奶及飲品銷量,令經營利潤率下降。過去幾個月輝山又花了16.8億回購股份,預計2016財年的凈負債將從36%上升到57%;而隨Black-out Period到來,公司在10月結束回購的時候,也會是股價開始下跌的時候。建議大家賣賣賣。


瑞銀就認為中國東北部的原奶產量正面臨供應過剩問題,作為該地區最大的作業者,輝山在2014-15年間,花了110億人民幣擴展產能,但是輝山養的牛,預計在2016-17年就會上升53%,推動期內產量增加58%,但伊利今年可能會減少10%的當地牛奶采購。


更何況輝山出了東三省,品牌辨識度不高,要在江蘇等地和蒙牛伊利直接競爭,感覺戲不大;嬰兒配方奶粉短期也沒有扭虧為盈的可能性。瑞銀的意思是,生意不好做,明年沒有看到啥upside了,所以直接給了個沽售的評級。


不過出來混肯定還是要有幾把刷子的,9月24日,河北省局發布的《食品銷售安全警示》中稱,輝山乳液高鈣奶被見撤出硫氰酸鈉超標,提醒消費者退貨。然後輝山回應稱,被抽查的這批產品已經過期,並且還隱瞞了抽查結果一個月才發布。結果9月29號又檢測了一次,然後安全警示就撤消了。效率絕對比阿里大戰工商總局高啊。


所以怎麽看輝山,是不是有做空的交易性機會呢?


如果你是散戶,那基本上沒你啥事了,沒有put option。


如果你是long only,他們沒明白的是,為啥估值這麽高了,大股東還在買呢,完全沒有道理,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如果你是long short策略,為啥隱隱有點碰到了漢能第二的趕腳,最關鍵是,完全不知道大股東想幹嘛。那麽只能看你的風險偏好,只要不是突然宣布個私有化回A股,現在這個時機算是空頭的好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72

舊劇重溫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9972475

  三色臺近日正在播放新拍的《射雕英雄傳》,乍看之下,頗為新鮮。

  一則大概是以高清拍攝的緣故吧,畫面看起來份外清晰,看得極為舒服,其次是武打場面拍得非常好看,令人有點「驚艷」的感覺,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似乎過了火,反而令人有點「太假」的感覺。 

  印象中,第一代的《射雕英雄傳》是四十二年前佳藝電視的作品,白彪飾演郭靖,米雪飾演黃蓉,今天的米雪仍然活躍於娛樂圈,只是白彪,已經久沒消息矣! 

  另一位令人懷念的黃蓉飾演者則是翁美玲,伊人自殺身亡,令人無限惋惜。

  《射雕英雄傳》雖然是金庸的成名作之一,但我卻獨愛金庸作品的《笑傲江湖》及半部《倚天屠龍記》,前者我看了五次,後者我看了三次。

  《笑傲江湖》對我的影響尤其深遠,「獨孤九劍」及「吸星大法」造兩項功夫我運用於股壇上更是得心應手,妙用無窮,讓我獲益非淺。

  別小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只是一般的消遣讀物,其中蘊藏的人生哲理可是發人深思,若能善加利用,肯定收獲甚豐。

  可惜今天的年輕人,大多都沈溺於網絡的世界中,有耐心閱讀金庸的作品者又有幾人?

  看改編自原著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往往已經是面目全非,唯獨是看原著,才能真正的領悟到金庸的心意。

  年輕人,有機會真的要看看金庸的原著,這一生才不枉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30

網民熱話 「與誰重溫鐵達尼?」

1 : GS(14)@2012-04-10 22:49: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6&art_id=16232694
「 15年前陪你一起看電影的人在哪裏?」近日微博上很多網民都在問這問題,發現原來不少民眾都與情人「修成正果」。一名女網民稱:「 15年前陪我看的人,是我一歲兒子的父親!」另一人則稱:「當年陪我看的人變成我兒子的媽,很想帶老婆重溫當年的感覺!」更有人說要一家三口去看 3D版首映。
另一名網民稱, 15年前他讀高中三年級,與女朋友到深圳當年最好的戲院、南國戲院,花 70元人民幣買情侶廂座票。可是,兩年後他與女友分手,女友已嫁他人,兒子也 10歲了,電影再現反讓他想起這段傷感往事。
一名在惠州的年輕網民稱, 15年前是他的父母帶他去東江大戲院看《鐵達尼號》的,當年的劇院已被拆,根本不知到哪裏尋找當年的回憶。
新浪微博
2 : GS(14)@2012-04-10 22:49: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232693
內地刪《鐵達尼號 3D》露點戲
網民怒吼:等 15年不是為看立體冰山
2012年04月10日


「我等了 15年,不是為了看甚麼立體冰山的!」《鐵達尼號 3D》今日凌晨零時在內地首映,不少 15年前曾經看過該片普通版的民眾,紛紛表示要搶購戲票,重溫當年的浪漫愛情經典。可是,上映前夕卻傳廣電總局對 3D版動刀,刪減戲中露點裸露鏡頭,網民狂批當局做法倒退,更諷刺當局可能擔心電影立體感太強,後排觀眾伸手去摸,引發糾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26

【蘋果二十年】創刊號重溫 笑樣CY驚現A1

1 : GS(14)@2015-06-19 11:18:46

《蘋果》創刊號,二十年後再看,十分回味。


大家可知道《蘋果日報》創刊號,即1995年6月20日的一份,是誰做A1頭條?答案就是——梁振英!原來二十年前,CY已是頭條人物之一,只是當年他還笑得出,不似現在的苦瓜乾臉。


新舊報紙,到底有甚麼分別呢?


創刊號當年售價五元一份,隨報附送三元贈券,變相只售兩元。當年的蘋果Logo,比較細小一點,也沒有現在般圓,而且內頁還曾出現青蘋果!創刊號的面積較大,約比現在的闊40mm,現在雖然面積較小,但字體則比以前的大,閱讀起來清楚得多,肯定不需用放大鏡輔助。顏色方面,創刊號普遍用上黑色,比較單調,現在慣用紅色、藍色,較鮮艷和搶眼。此外,創刊號只有A、B、C疊,B疊是娛樂版。值得留意是,當年的娛樂頭版,刊登了周慧敏和劉德華照片,想不到二十年後,兩人居然沒有變老!若想重想創刊號,可登入以下網址:http://20.appledaily.com



【蘋果二十年】系列:人人問肥佬黎爆seed同情梁振英 http://bit.ly/1dlMzVN人人問老闆飛仔黎變肥佬黎 http://bit.ly/1dlMzVR下個20年我想《蘋果》點?http://bit.ly/1MgqFi8風雨不改:一份《蘋果日報》的誕生 http://bit.ly/1MgqFic禁果造就《蘋果》廿年銷量夠行地球一圈 http://bit.ly/1drhUq9《蘋果》創報受阻「神童輝」憶當年辛酸 http://bit.ly/1drhUq1【蘋果五個二十年】靚相功臣用鏡頭說話二十年 http://bit.ly/1Mm0mr8【蘋果五個二十年】迎面而來的子彈突發騎士有免死金牌? http://bit.ly/1Mpuu4H【蘋果五個二十年】發行《蘋果》夠過癮德強深信紙媒不死 http://bit.ly/1JN6N7h【蘋果五個二十年】大管家先生最緊要執生 http://bit.ly/1QtXP4v【蘋果五個二十年】報紙出街要靠佢蘋果最後把關人 http://bit.ly/1JQmZ7Q最長壽名采王三支筆寫足廿載 http://bit.ly/1QtXP4z廬山真面目肥龍骨精強現真身 http://bit.ly/1dFe7ps揭肥龍骨精強背後鮮為人知秘密 http://bit.ly/1JU6zeH信不信由你 《蘋果》女厠鬧過鬼? http://bit.ly/1dIXFUX曾志豪論《蘋果》:冇風格估你唔到! http://bit.ly/1dIXFV1陶傑懷念大膽《蘋果》 http://bit.ly/1MMfb6n



蘋果20年 企硬我敢言
http://20.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9/191903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89

股災風雲:故事重溫及第一回

1 : GS(14)@2016-03-08 16:11:12

故事重溫:財技風雲1.0

元軍本是浩瀚集團的主席。在「股壇金手指」彭陽的精心報局之下,元軍將公司股票抵押給金輝煌證券,換取孖展融資貸款,以投資一塊位於福建的地皮。當元軍上當之後,彭陽通過壓低浩瀚集團股價的手段,令到元軍的孖展貸款被逼斬倉;而彭陽卻在另一邊廂,以低價吸納斬倉股票,騙得整間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還害元軍欠下3億多元的債務。正當元軍準備跳樓自殺之際,撒旦會通過來電,說可以幫他報仇,並把所有失去的東西,全部都拿回來。元軍得到撒旦會的協助,取得春光集團70%的股權,再藉著財技的安排,買入一個撒旦會的南非銅礦,然後騙取公衆,說銅礦下是藏有鑽石,發放好消息推高股價;再行使可換股債券得到大量股份,在市場上供股和分批配售,成功將400億元騙到撒旦會的口袋裏。元軍在春光集團取得成功之後,就開始計劃對彭陽的復仇行動。他公開向彭陽宣戰,要奪回浩瀚集團的控制權︰首先買入浩瀚集團的股票,引得彭陽在市場上與他爭奪,將股價推上高位,然後通過白素素工作的環球財經周刊,發放彭陽與經紀陳操控股價的證據。結果股價即日急插八成,被通緝的彭陽逼著將股票賣出,元軍順利在市場低位吸納,把公司的控制權拿了回來。可憐白素素利用孖展貸款,大量買入浩瀚集團的股票,除了把所有積蓄輸掉,還欠下二千萬元的欠款;再加上彭陽誤以為她公開罪證,將她臉孔畫花破相。在雙重打擊之下,白素素從醫院跳樓自殺,彭陽被警方拘捕,控告虛假交易、意圖謀殺、嚴重傷害他人身體等多項罪名,被判監20年。



財技風雲2.0︰殼股風雲

白蘭是白素素的堂姐,通過撒旦會的幫助下,回港親手殺死彭陽,然後從龍天緣的手中,購入龍博集團這隻優質殼股。她利用自己與元軍的曖昧關係,成功在市場製造話題,將龍博集團的股價炒高,從1元炒升到5元,然後將部份股票賣出,賺到一筆數億元的現金,再加上龍博集團10%股權。到了第二階段,白蘭利用向下炒的招數,為龍博集團製造壞消息,否定了元軍要將龍博集團變成旗艦上市公司的謠傳,將股價從5元壓低到0.4元,再通過財技得到大量股票,空手取得龍博集團75%股權。本來一切都是順利的,但白蘭卻遇到一次意外,右邊脊椎中了槍傷,做成了下半身殘廢,永遠要坐在輪椅之上。已經愛上白蘭的元軍,答應了撒旦的請求,將白蘭的計劃繼續下去,把龍博集團包裝成為明星企業,成功套現離場,賺得超過百億元的利潤;但在計劃的過程中,卻搞上了白蘭的女助手Audrey,弄大了Audrey的肚子,再加上Audrey計劃偷走白蘭在人頭戶口的錢,於是心狠手辣的白蘭,找人將Audrey從高樓拋下,死在元軍的面前。
Audrey的慘死,令到元軍與白蘭反目成仇。完成龍博集團的計劃後,白蘭原想騙取龍博集團的兩個大股東,將手上股票抵押給金輝煌證券,讓他們每人得到10億元的孖展貸款,然後將龍博集團的股價打下去,吞掉整間上市公司;可惜計劃被元軍破壞,聯同兩個大股東設計了一個反陷阱,將股價掉頭炒高。結果白蘭被逼在高位補回沽空盤,慘痛地損失了35億元。



第一回

4月27日。金輝煌證券中環辦公室的交易盤房。電腦螢幕正在顯示︰今天恒指升幅超過500點,最高升到28588點。這是2007年金融海嘯後的新高。眾人看着電腦螢幕的顯示,禁不住尖叫起來,當中有熱烈的歡呼聲,也有勝利的笑聲;因為他們手上有8,000張期指好倉,還有一大堆場外與投資銀行的對賭的看好合約。「嘩,港股大時代啊!你們看看,又升了500點啊……發達了……發達了……」一個穿得妖艷非常的紅色女人,展開血盆紅唇大口,對著螢幕哈哈大笑起來。她的名字叫李豔紅,是金輝煌證券經紀業務的主管,衣服穿得人如其名,紅色的套裝、紅色的嘴唇、紅色高跟鞋,總之全身都是血一般的鮮紅,妖艷非常。坐在輪椅上的白蘭,瞄了李豔紅一眼。她是金輝煌證券的主席,也是撒旦會的成員。白蘭問電腦前的一個交易員︰「我們的期指倉位,大概獲利多少?」「我們在市場上的期指倉約有8,000張,平均每張盈利超過4,000點,賬面上已經得到50元×8,000×4,000=16億元的利潤;再加上場外與投資銀行的對賭合約,總盈利應該超過30億元。」交易員按了幾下計算機,回覆白蘭。李豔紅插嘴說︰「連同我們在最近幾個月的10億利潤,加起來應該有40億元了。」「太好了!」白蘭用力拍了幾下掌,然後哈哈大笑起來。自從在一年前敗給元軍之後,她從來沒有這麽開心過。那次慘痛的經歷,對於白蘭來說,還是歷歷在目︰她當時的如意算盤,原是騙取龍博集團的兩個大股東,將手上股票抵押給金輝煌證券,讓他們每人得到10億元的孖展貸款之後,然後在市場上製造壞消息,將龍博集團的股價打下去,再把兩個大股東的股票孖展斬倉,在市場低價賣給自己的人頭戶口,最後將沽空倉位平掉,就可以吞掉整間上市公司。這個計劃,原本是天衣無縫。可是元軍卻借用這個機會,聯同兩個大股東「將計就計」,製造出一個反陷阱,等待白蘭累積了5億股的沽空倉後,反過來將股價打高。結果白蘭被迫在高位補回沽空盤,慘痛地損失了35億元。身為撒旦會的成員,竟然在一天內輸掉35億元,還是輸在另一位撒旦會成員的手上,絕對是一件丟臉的事。幸好她過去也替撒旦會賺了不少錢,算是將功補過,所以撒旦並沒有怪罪她。白蘭也答應在一年之內,將這35億元賺回來。今天,就是這個慘痛經歷的一周年紀念日。白蘭在過去的一年,通過買入恒生指數期貨,在滬港通開通後賺上豐厚盈利,到今天已經成功將失去的錢賺了回來,為自己的承諾達標。交易員問白蘭︰「我們在4月份的期指倉位,在後天就是到期日。我們要讓它自動平倉,套取一些利潤嗎?」白蘭說得滿有信心︰「我認為今次的升浪,仍只算是開始階段,未來還有一段很大的升幅!你看滬港通的交易量,目前只可算是偏低,肯定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國內人買入港股,到時恒指將會升穿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歷史高位,目標可以看見40000點!」李豔紅聽到40000點這個目標,立刻將眼睛睜得大大,興奮地叫了起來︰「40000點……發達了!發達了!」她表現得異常興奮,是因為自己也買了數十張期指,賬面上已經賺上一千萬元。如果恒指可以升到40000點,她將會再多賺數千萬元。白蘭再說:「將4月份的期指倉位,全部轉到下一個月,然後在現水平的價位,再開多2,000張新倉。若有投行願意對賭的話,多多都願意接受!」「港股大時代!我又買!我又買!」李豔紅衝向其中一部電腦,馬上在自己的期貨戶口下單,再多買30張期指。看着電腦螢幕顯示的恒生指數,今天創下了2007年10月後的七年半新高,白蘭的強大自信心,全部都回來。一道兇狠的目光,從她的眼神流露。這時候的白蘭,心裏在想:「元軍,我來了。現在我已經儲夠彈藥,跟你再決一戰之時。」林一鳴林一鳴新作《財技風雲3.0:股災風雲》將於《蘋果》網上版及「蘋果ATM」fb專頁連載,敬請留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8/195203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29

【綠豆重溫-後篇】林海峰夭心金句 南方舞廳都想再睇

1 : GS(14)@2016-07-06 08:12:07

「有人用一生的時間留着一個人,但對方只用一剎那就決定離開。」林海峰深情演繹,寧舍揪心。



《瑪嘉烈與大衞系列綠豆》每集都有由林海峰旁白的愛情金句,有些似是描述幾位主角的心境,但觀眾都十分有共鳴,甚至希望有人能整理好,好好記下。


就連原著小說作者兼劇集編審南方舞廳都笑言表示希望有短片串起旁白!第11集開始,瑪嘉烈與大衞的隔閡漸深,雖然仍然同居,但身體這麼近,心卻偏偏遠在天邊。大衞單方面努力維繫這段感情,不想揭穿甚麼。可是瑪嘉烈最後還是選擇離開。南方寫給林海峰的旁白有一句這樣寫:「人與人之間最適當的距離就是適可而止,走得越近,感覺會越遠,無論你有多愛那個人,也不可以太親近。」重溫前面25集的金句後,今晚收看第26集大結局,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記者:葉青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6/196832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42

【綠豆重溫-前篇】綠豆大結局 林海峰旁白大合輯

1 : GS(14)@2016-07-06 08:12:07

「所有說自己適合獨居,要有私人空間的人,只是還沒找到一個想跟他生活的人。沒有人天生喜歡孤獨。」你又認同不?



煲《瑪嘉烈與大衞系列綠豆》的觀眾,一定有被林海峰讀出的殘酷卻又真過珍珠的愛情金句搞到夭心又夭肺,勾引眼淚,下完眉頭上心頭。林海峰用磁性聲線帶你看透愛情,聽覺高潮也。


原著小說作者兼劇集編審南方舞廳提到這些金句都是特別為劇集而寫,連小說也沒有。如果計字數,所需的平均時間更比劇本還要多,絕對係心機之作。林海峰從第一集起旁述瑪嘉烈與大衞因一程車而認識,相愛並共賦同居,再到趙子龍介入,然後大衞竟然從Diamond身上找到熟悉的甜蜜感覺,兩個人的故事,終變成四個人的故事。學南方舞廳話齋,「戀愛根本就是『三幅被』,每對情侶的路都幾乎一樣浪漫過後就要面對現實。」重溫首十集的金句,聽林海峰演繹,或者你都會想起那誰。待續...記者:葉青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6/196832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