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77482.html
這
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結局。但因柳傳志選擇了一個最佳的退出時刻,這比他2005年第一次退出時顯得從容。
最佳當然體現在聯想的業績上。從2009年巨虧到如今單季淨利1億多美元,且手握幾十億美元現金,相比2005年重金蛇吞象引發諸多不確定性,柳傳志此次退出留下一個相對確定的聯想。
但筆者認為的最佳,並不在於業績,而是聯想的體制與文化的改造。4個月前,楊元慶貸款從聯想控股購得7.97億股聯想集團股票,耗資約31.48億港元,從而從一名職業經理人變身為聯想集團最大單一自然人股東,持股8.7%。
用柳傳志的話說,楊元慶從此成了「主人翁」。「主人翁」這個詞,過去多年他曾多次提及,幾乎全部與聯想接班人話題聯繫在一起。
這隱晦地傳遞出柳傳志心裡的一塊心病。那就是聯想集團的體制改造。在他心目中,聯想的命運也許必須交給與聯想共命運的經營班子,而不是濃厚學術背景 的中科院。過去30多年,柳傳志主持過聯想多次變革,一直試圖衝破體制的過分束縛,但並未取得真正成功。如今這塊心病消除,他算是徹底為聯想集團打通了市 場之路。
昨日表態顯示出他對這一幕期待已久。他所,「說到做到」和「倡導主人翁精神」的全球文化已紮根聯想,「一個堅實的、國際化的核心管理團隊已經形成,並擁有帶領公司不斷向前的願景和決心」,公司正依託PC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
他對楊元慶的評價比過去明顯高了一截。他說,楊元慶對PC業有「精深」的理解、部署和極強的決策力,此前5年董事長經歷得到極大曆練,「這兩年更趨 成熟,在董事會中有很高的威信」,已「完全有能力集董事長和CEO於一身」。2009年,他還曾說楊元慶在與董事會溝通上有欠缺。
楊元慶也報之以李,他說,「聯想集團永遠是柳總生命的一部分,柳總永遠是聯想集團的一分子」,並稱他為聯想締造者,傑出的領導人。
但是,柳傳志留下的一個確定的聯想,並不等於一個真正成功的聯想。因為,截至目前,它遠沒有達到柳傳志設計的目標。一年前,他與楊元慶多次強調,聯想唯一瞄準的對手是蘋果,而後者在中國市場已遠遠將聯想甩開。
柳傳志對現有局面表達了一絲遺憾。一天前,他對外表示,聯想在樂phone上的宣傳有些過了,顯示出他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的期待。
截至目前,這一業務仍僅佔集團業務不足10%,聯想戰略轉型遠未完成。
柳傳志昨日說:「回過頭來看,我們越過的只是丘陵,前面才是真正的山峰。」
而且,消息人士透露,這段時間,柳傳志可能一直在重估聯想集團的戰略,在蘋果化與IBM化之間,他可能不再將蘋果視為唯一對手,而是崇尚融合的模式。但這一切,只能在楊元慶手中延續了。當巨頭惠普強調不再分拆PC後,聯想集團的戰略恐怕也將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從這點來說,柳傳志此刻退出,可能並非一個完美的時刻。
http://blog.yahoo.com/_BIBG6PRURNDFYIOSVOFF2AOCOE/articles/129743/index
我有個朋友年齡40幾歲已婚無仔女,他已供完兩層樓,一層500幾呎單幢樓在香港自住,一層在國內收租,並有供積金連儲蓄約100萬。他的工作十分之辛 苦,早有轉工的念頭,最近和公司吵大鑊之後,衝動之下抄了老細魷魚,本來想再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做多幾年後才退休,但找了良久都找不到合適的,感到十分 之沮喪之餘,有意將香港的自住樓放租並回國內定居提早退休,問我的意見。
2011-11-25 AD
美國經濟不長進,增長似有若無,據富國銀行( Wells Fargo)一個調查顯示,不少美國人認為要工作至 80歲先至可以退休,否則退休金會唔夠使。陷於賴債邊緣嘅希臘可以讓公民在 50歲退休,真係不知錢從何來,唔怪得希臘要歐盟打救。香港人均壽命在 80歲以上,美國人均壽命唔夠香港長,如做工做到 80歲先至退休,即係話工作至死方休,美國公司有長俸,政府有社會保障(工作人口每月供款而來),都話唔敢提早退休,唔怪得滙豐銀行做一個調查發現,香港 有七成人認為目前退休款項不足。
適逢特首競選即將正式進行,有團體乘機施壓力,上街要求特區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全民退休保障」呢個口號嗌得 多,究竟內涵如何,退休人士每月可領取多少錢先至話夠,社會從來冇認真討論研究,斷不能趁住特首競選,兩位疑似候選人口輕輕咁應承推行,講就好聽啫,睇吓 今日歐豬國家之困境就知道呢類制度幾咁死火,香港斷不能借債度日,靠借嚟支撐全民退休保障嘅啫。
據報道,唐英年提出一個優化強積金概念,在現行強 積金以外設立自願性供款戶口,交由金管局負責投資,免收管理費。因唐英年要到月底先至宣佈競選,梁振英講咗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宣佈,兩人應在宣佈後發表政 綱,到時我地或會知道兩人嘅退休保障政策,屆時希望唐英年陣營對呢個「優化強積金」概念有多啲說明。
今年曾司長宣佈派錢之前,曾講過注資強積金戶 口,點知俾一些人鬧到抽筋,將強積金妖魔化,逼到曾司長改變策略,一於派錢算數。不可不知,外國工作人口在工作年間,個個月都要供款、每月直接自糧單扣 除,如美國例子,在六十歲或六十五歲後才向政府逐個月領取社會保障金,講到底係羊毛出自羊身上,並非免費午餐!請一啲「有心人」切勿誤導市民,香港改革退 休金制度,要仔細研究,應由經濟學家做主導,研究清楚,未來特首千萬不能受「工黨」加社工壓力團體壓迫,就不聽其他民間聲音去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呀!
|
||||||
二○一○年五月,在全球矚目的波 克夏股東會上,巴菲特獻給全世界一份大禮,將他畢生投資智慧、企業經營哲學製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動畫,且親自為動畫配音。 其中文版日前甫在中國首播,《今周刊》第一時間獨家取得影片授權,為讀者揭開股神親傳的致富哲學。 製作人.劉俞青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林筱庭圖片提供.幸星公司授權 www.xing-xing.com 財富或許有價,然而,財富智慧與經驗的傳承,卻是無價珍寶!尤其在一代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身上,這個發自內心的智慧傳承,格外令人動容。 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 以動畫傳承智慧 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雖然早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然而如今什麼才是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是財富的持續累積?或是未來財產的分配?答案恐怕都不對。「如 何讓畢生的財富智慧能夠傳承下去」,才是這位今年高齡八十一歲的長者,心中最在意的事。而且,巴菲特已經悄悄開始布局進行了。 二○一○年五月,巴菲特在全球矚目的波克夏股東會上,送給全球一份無價的大禮||他播放了一段動畫。當時,這段短片在熱鬧的股東會上,並沒有引起外界太多 的關注。但,卻是這位投資大師給下一代最深的心意。 在巴菲特至今唯一的個人傳記《雪球|巴菲特傳》中曾提到,他最牽掛的兩件事就是尚未找到接班人,以及如何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接班人雖然還沒有具體著落, 但另一個夢想已經成真。這部動畫已在全球各地播放,且第二部動畫的製作計畫也已就緒,預計在明年完成。 這部巴菲特智慧傳承的首部曲,是蘊含他畢生財金智慧的動畫,取名為「巴菲特神祕俱樂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SMC)。由他親自策畫指導這部二十六集青少年理財教育動畫的所有內容,每集約四至五分鐘,並由中國幸星公司負責製作,這部動畫在去年的股東會 上首度播放。 在動畫中,灰白的頭髮、黑框的眼鏡,模擬巴菲特的可愛卡通造形,演出投資專家角色。他不但親自為動畫配音,也設計每一集的主題與劇情。動畫中有三名個性迥 異的孩子,他們都是俱樂部的成員,面臨各種投資理財的問題。卡通巴菲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枯燥難懂的投資概念,讓每個喜愛學習的人,都能像他一樣成為投 資高手。 為了讓台灣讀者可以一窺股神智慧的堂奧,我們經過多次越洋電話溝通、電郵往返,終於獨家取得授權,首度在台灣揭開這部動畫的寶貴內容,其中一集將同步在本 刊網站上播放。(www.businesstoday.com.tw)巴菲特在這部動畫中,談到了「到底該如何投資?」、「做生意如何辨別好壞?」、「投 資前該有哪些準備功課要做?」、「理財,有哪件事情最重要?」集企業家、慈善家、投資家於一身的巴菲特,將他的理財方法完整傳承,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 習,將來必能更出色。 金融海嘯時,巴菲特曾說過:「哪個國家把理財教育做好,就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研究國內外理財教育發展專家、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黃美筠 表示,最早提出個人理財教育概念的先鋒,是美國推廣青少年理財素養最大的民間團體Jump$tart。該組織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針對美國高中生進行個人理 財教育研究,並引起廣大回響。 政府六年前才開始積極推動台灣理財教育起步已晚 莫再輕忽「一九八○年代我在美國攻讀碩士時,就發現班上美國同學都有信用卡,且長期使用循環利息,幾乎每個人都負債,」黃美筠指出。高度負債情況引起官方 重視,二○○二年,美國在教育部底下成立「理財素養教育委員會」,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理財教育的官方組織。 反觀台灣理財教育起步較晚,從○五年政府才開始積極推動,由民間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金管會、教育部共同努力下,○八年展開第一期為期三 年的金融知識普及計畫,陸續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中。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指出,現在金融環境變化非常快,過去「只要儲蓄就好」的觀念已經不適用,二十年後我們的小孩都長大,環境會比現在更複 雜,不論是現在的年輕人或是我們的下一代,都必須知道哪些要、哪些不要,而非單純地接受舊有的理財觀念。 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中,巴菲特教大家價值投資的同時,也培養許多做人基本原則:不能見利忘義、不要貪小便宜、聽小道消息,看似簡單的巴氏智慧,實行起來卻 一點也不容易。 拉開理財課的序幕 儲蓄,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我們將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依照其教育意義分為五大堂課,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其中精髓。 是的,即使在一代股神的身上,老生常談的「儲蓄」仍是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唯有平日儲蓄才能讓你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擊,抓住機會壯大自己財富。巴菲特 為大家拉開理財課的序幕,教你如何儲蓄、花費。這堂課更是所有父母親必須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參考。 力行簡約的巴菲特,從小就是個儲蓄高手,他五歲就去擺地攤賣口香糖,八歲呼朋引伴到住家附近的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撿球,並轉手賣給球商獲利;在十一歲時,他 已經存下過去幾年的所得共一二○美元,並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城市服務優先股」(Cities service preferred);他小小年紀竟然靠自己能力有所積蓄,還可以買股,這令他的家人驚訝不已,而高度儲蓄力更是他日後成為股神的最大關鍵。 「以前我們家很傳統,會認為女兒只要嫁個好人家,人生就圓滿了。但現在我開始擔心她花錢的方式。」台新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林尚愷擔憂地說,身為一位銀 行家,每天為財管貴賓打理資產,但對女兒最基本的儲蓄教育,卻讓他相當頭疼。 「從小,我就寵她,我在女兒幼稚園大班時帶她去日本玩。在一家玩具精品店裡,她一口氣挑了五個玩具,每個要價五百新台幣,說要分送給同學。」林尚愷回憶起 當時情景,「我沒有在她小時候教會她儲蓄的重要,是我不對。但一想到平常很少陪伴他們,怎麼忍心再拒絕她的要求。」現已國一的女兒對儲蓄、花錢依然沒有概 念。「如今只能慢慢教,開始拒絕她的要求,需要的花自己零用錢,花完不能再給。」日前,林尚愷甚至親筆寫了一封信給女兒,信中提到「『存錢』是生活中最重 要的觀念,這是當年你奶奶告訴我的,就是所謂『未雨綢繆』的意思……。」為人父親的擔心,溢於言表。 巴菲特曾說:「有時候給孩子一把金湯匙,說不定是把金匕首。」在妥協孩子要求的當下,更該仔細想想:讓他少奮鬥二十年,是好的嗎? 不同於林尚愷的作法,新光投信甚至將「儲蓄力」納入面試新人的考題之一,「如果你今天月薪三萬元,要如何存下一萬元?」出題的是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他 同時也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在教育他的獨子儲蓄這件事上相當有心得。蘇英孝認為用錢的方式其實是種競爭力的表現,當你入不敷出時,怎麼可能專心在 工作上? 「我從小就讓他知道,錢怎麼來、該怎麼用,人的自信不是靠錢堆起來的。」身教重於言教,如何取捨欲望,去除不必要的花費,是蘇英孝給孩子的基本理財觀。遇 到孩子的購物欲時,他會一再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買,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存更多。」 順著你的熱情走 做自己喜歡的事,邁向成功「我們家出門只帶白開水,早餐一定在家吃。」看似簡單的原則,卻需要長期持續力。但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易被破壞,現在兒子已經大 三,每個月都有一萬元零用錢,「我要求他一個月存兩千元,他做到了。」怎樣才會成功?巴菲特與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的答案一致:做你喜歡的事。 在巴菲特給孩子的第二堂課中談到的是邁向成功,成功有幾個步驟,第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找到自己熱情和興趣,才能真正發揮天賦。 吉姆.羅傑斯在《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一書中提到,女兒不必成為一位投資家,如果喜歡燒菜,應該開一家餐館;如果喜歡做園丁,說不定日後會有一家全球連 鎖園藝店。當你發現有件事是你感興趣的,別讓年齡牽絆你,去做就是了。 巴菲特自己最近一次與中國大學生的對話中,他就對年輕學生的職業規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要順著你的熱情走!」巴菲特說,他有三個孩子,他們做的事情都不 相同。「找一個你願意全心去做的工作,這就是我正在做的,我都八十歲了,當然也可以去做其他事兒,但我選擇繼續我的事業。我知道我喜歡什麼。我二十三歲時 找了份工作,我不會太關心薪水問題,只對我做的事感興趣。」選擇喜歡的事後,接下來還必須注意到你是不是有好的夥伴幫忙,是否能追隨一位成功大師學習,並 且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堅持到底等。這些都是巴菲特強調成功必備要件,缺一不可。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魔鬼藏在細節裡。」也與巴菲特成功哲學中提到「不抄捷徑」,不謀而合。 在「Tough cookies」(難吃的餅乾)這一集動畫中,因為孩子在製作餅乾時少放了一些配料,讓餅乾變得極為難吃。巴菲特嚴肅地對孩子說:「成功是不能抄捷徑,也 不能偷工減料的。」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 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再起,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失敗」這樣的信念也與辭世的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相同。賈伯斯堅持蘋果的產品必須持續使人欣喜,他以瘋狂的高標準著稱。他高度重視用戶體驗,不僅電腦的設計、性能、外觀要求完美,就連客戶看不 見的內部設計,一顆螺絲釘的位置,賈伯斯也要求必須做到美觀。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說過:「促使我進步的,全都是挫折!」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是嘗盡失敗。有一次在佛羅里達大學演講時,一位學生提問:「談談你投資上 的失誤吧!」巴菲特幽默地說:「你有多少時間?」如今幾乎是全世界最賺錢公司之一的波克夏,巴菲特卻坦承當年的收購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錯誤。當時波克夏是一 家紡織廠,而美國的紡織工業在中國等國家低人力成本的競爭下,逐漸走向沒落。巴菲特勇敢面對錯誤,停止了紡織廠的投資,並用資金去購買保險公司、優質資 產,成為巴菲特金融控股旗艦。 華爾街一位投資大師戴維斯,為讓自己從犯過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在辦公室的牆上專門設了一個「錯誤牆」。他將自己犯的錯誤整理出來,掛在牆上,每天上班時間 都回顧自己的錯誤。當客戶來訪時,看到戴維斯犯過這麼多錯又勇於面對,認為他在未來犯的錯會越來越少,更放心地把資金交給他打理。 翻開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幾乎所有的大師都是從失敗中走出來,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失敗」。發明大王愛迪生是這麼為「失敗」下定義的;眾所周知,在成功發 明燈泡前,他試驗了上千種燈絲,也就是說他至少失敗過九九九次,但愛迪生說:「這並非失敗,只是嘗試了九九九次邁向成功的方法。」 持續保持競爭力 不斷學習,不斷投資自己「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這是巴菲特在每一集動畫最後一定會說的招牌金句。 巴菲特認為,想要繼續保持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學習,更了解你的投資標的、你的競爭對手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養成終身學習、不斷自學的習慣,「每天晚上睡前 一定要比今天醒來時懂得更多!」現在就讀景美女中高一的吳宜蓁,從小在吳媽媽用心栽培下,不僅對數字有概念,也有廣泛的興趣與嗜好。會計出身的吳媽媽認 為,孩子在年輕時學習能力是最快的,越小學習會讓她越深刻。 因此只要上銀行都帶著吳宜蓁,讓她了解銀行的作業,買基金也要女兒提供意見;甚至讓女兒參加加拿大遊學團,行前的換匯也帶女兒去銀行換,那年她才小四。 女兒第一次離家千里遠,吳媽媽坦言她要放下很多不捨,「送她去機場那天我一個人躲在柱子後面偷哭」,「但這是讓孩子獨立的好方法。」實際到國外走一遭,吳 宜蓁的眼界放大了。除了學到匯率、稅、記帳,更懂了這世界不只有自己。 有了獨立經驗,在上國中時,吳媽媽也特地挑需要住校的時雨國中。「第一天晚上我在棉被裡哭,睡不著。」吳宜蓁笑著說,雖然不捨、心疼,但吳媽媽認為這些是 成長、學習必須的養分。 在吳宜蓁十歲時,家裡買了新房子,有七二○萬元的房貸要還。具有風險意識的吳媽媽認為負債提高、保險額度也要跟著增加,就以吳宜蓁為受益人,購買了一張投 資型保單。「要贈與孩子金錢,我希望透過更有學習意義的方式。」吳媽媽強調。 投資型保單中連結的標的,也都由母女兩人共同決定。起初吳宜蓁想買黃金基金,但吳媽媽身邊朋友不太認同,「我認為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就算錯了也是一種學 習。」但事後證明吳宜蓁的選擇正確。五年來靠著定期定額扣款,總共創造二成以上獲利,最近兩年共贖回近二十三萬元。 在母親訓練下,吳宜蓁比起同學來「懂很多」,這是不斷實地演練的結果。而且吳宜蓁已經是個小小富婆,身上有接近七萬元的存款。談到對未來的夢想,她說,她 希望自己也能朝投資的路前進。 巴菲特不僅是位成功的投資家,更是一位企業家。他懂得如何經營、管理,幫助企業創造更高的獲利,而一家優良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是不是永遠受歡迎?有沒 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老闆是否誠信?它能把商品賣得更貴嗎? 不見得要自己創業 當股東,也能學習當老闆每個人不見得會選擇創業,但大家都有當股東、投資這家企業的機會。在教導企業經營的同時,巴菲特也正傳遞「如何投資一家好公司的訊 息。」祕訣很簡單,第一要件就是做你懂的事,再者要觀察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廣告效益,且就算提高價格,大家依舊需要它。 提到廣告這件事,巴菲特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廣告明星,每年波克夏股東會吸引全球目光的「吸睛力」已經無須贅述。一○年三月,在旗下汽車保險公司蓋可保險 (Geico)大會上,八十歲的他化身「槍與玫瑰」主唱者艾索羅斯(Axl Rose),幫公司做廣告。 在這支廣告中,蓋可的員工自彈自唱,巴菲特則是壓軸。為了模仿主唱,巴菲特戴上了及腰的假髮、綁上紫色的髮帶,穿上黑色的夾克。最後這位搖滾老將更穿上一 九八○年代流行的紅色蘇格蘭裙,還架式十足地將繪有刺青的手臂高舉空中,這是他第四年參與廣告影片拍攝。相信此廣告一出,所有民眾都會記住這家保險公司。 在投資企業時,巴菲特更重視企業提高價格的能力。就像在十月便利超商咖啡漲價五元,讓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只能默默忍受,這就是統一超超強的「價格決定力」。 連理財名人夏韻芬都教小孩與其當個弱勢的消費者,默默承受漲價的壓力,不如反過來當它的股東,一起分享企業成長利潤。 一代股神巴菲特用他的親身經驗傳授理財智慧,為全天下父母做了最好的示範,不僅可以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教材,也值得所有年輕人學習。而這部「巴菲特神祕俱 樂部」動畫要傳遞的,除了股神無價的財富智慧之外,對於下一代的惦念與擔心,恐怕才是股神沒有說出口的愛。 一頓早餐 幸星數碼獲股神青睞「巴菲特神祕俱樂部」是一部以青少年理財教育為主題的系列動畫,這部動畫是由北京萬方幸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幸星),於去年4月開 始製作。為什麼幸星能如此幸運,得到股神青睞?起因全源自一頓早餐。 幸星總裁王利鋒在偶然機會下得知巴菲特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將自己的理財知識拍成動畫片,以培養青少年的理財習慣。在朋友的牽線下,巴菲特也得知幸星有製 作類似動畫的經驗與意願。於是,巴菲特便主動在某次共同出席宴會時,邀請王利鋒共進早餐。沒想到雙方一拍即合,2010年4月,以巴菲特本人為主角的系列 動畫片「巴菲特神祕俱樂部」正式開始製作,並於同年底完成。巴菲特也親自為動畫配音,讓動畫增色不少。 目前幸星也與台灣的格林文化出版社合作,由台灣漫畫家改編成兩本巴菲特親子理財漫畫,預計明年2月推出。同時幸星正著手製作第二部的「巴菲特神祕俱樂 部」,劇長將由原先每集4分鐘,拉長至每集22分鐘,一樣共26集,預計明年完成。未來,巴菲特的財富智慧將持續源源不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林筱庭)金 管會:台灣理財教育已走在亞洲鄰近國家前端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在青少年理財上雖然起步得晚,但金管會表示,台灣已是亞洲鄰近國家中,如新加坡、韓國、日 本、香港等,最早納入體制內教育的。也就是說,在現行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只要孩子有上學,都能夠學到最基礎的理財概念,為的就是要打破M型化社會藩籬。 金管會保險局市場管理組組長施瓊華表示,在2005年開始推廣時,學校的老師相當抗拒。他們認為教「理財」就是等於投資股票,銅臭味太重,不應該走入校 園,也有老師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教。於是金管會開始從金融界找資深人士,幫學校老師上課,才漸漸化解老師們的疑慮。 但也有教育界質疑,目前國中小、高中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並不明確。金管會表示,會在近期內公告各階段該學習完成的目標,讓國內理財教育更臻完善。 (許瀞文) 巴菲特留給下一代的26堂課 股神的財富智慧1:儲蓄 「現在的每一分節約,都是對你未來的一份投資!」第1課:儲蓄是為賺更多 想賺更多,就得為將來的投資儲備資金。平時存錢,日後才有資金面對未知的風險與抓住機會。 第2課:有計畫才能成功 凡事制定計畫,而且要保證計畫切實可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錯誤的計畫則會導致失敗的結局。 第3課:最好的還債就是不借錢 欠債太多就是自找麻煩,如果借錢買東西又無力償還,財務狀況肯定一團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借錢。 第4課:要有責任心、量入為出 要有責任心,謹慎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範圍,過於頻繁消費,就會導致個人財務崩潰。 股神的財富智慧2: 成功 「成功的原則就是把每件小事做好。」第5課:發掘自己的熱情, 做喜歡的事 找到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所在,才能真正發揮個人天賦,堅持夢想是成功的唯一關鍵! 第6課:正確的選擇才會帶你走向成功 人生不斷面臨選擇,但唯有正確的選擇才能帶領你走向成功。 第7課:找對好夥伴幫忙 成功的生意一個人絕對做不來,尤其良好的夥伴才能讓工作更容易。 第8課:學會傾聽和提問 成功離不開與人的良好溝通,而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提出問題並傾聽。 第9課:站在巨人肩上看更遠 想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要找對入門的好師父,向成功的人學習才能學得更多、更深入。 第10課:抄捷徑不會成功 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須遵守紀律、持之以恆,永遠不要想著抄近路或急於求成。 股神的財富智慧3:失敗 「失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失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第11課:從錯誤中學習 不僅要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更要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 第12課:永不放棄 即使犯錯也要不斷嘗試,因為今天的失敗會帶來明天的成功。失敗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第13課:持續創新 遇到瓶頸,要去想創新的方法,因為得先經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第14課:注意骨牌效應 任何重要決定都會引發骨牌效應,無論投資還是日常生活,做任何決定時,都必須考慮後果。 第15課:別以貌取人 永遠不要以外表評判一個人,對人的錯誤判斷,會讓你平白損失更多。 股神的財富智慧4:學習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第16課:正確的選擇才會帶你走向成功 學習,學習,學習!想要保持競爭力,就要每天不斷地學習! 第17課:找解決辦法,別只會說不 成功的人總是積極熱情,尋找各式的方法,他們不會只說不,而是尋找任何可行的方法。 第18課:適度包裝自己 若想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尤其在生活中包裝自己,想要被人喜愛,就要讓自己可愛。 第19課:太好的通常不是真的面對誘惑必須保持理智並深思熟慮,如果有人保證能賺大錢或中大獎,那你一定不要輕信。 股神的財富智慧5:投資 「我從事投資時,主要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數人只盯著它的股價」第20課:地段決定商機 做生意需要用好地點來吸引顧客,如果地段不好,即使其他再好,也不行。 第21課: 再好的生意都需要廣告 不管銷售什麼產品,都需要好廣告,才能讓人留下好印象。 第22課: 搶做熱門生意 新潮的東西往往曇花一現,應該把錢花在永遠需要的東西上。 第23課:誠實為上策 經商之道非常簡單,不外乎誠實守信、價廉物美、童叟無欺。 第24課: 做你懂的事 保持清醒,不要投資自己根本不了解的生意,不熟不做。 第25課: 好服務才有競爭力 做生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有好的服務態度,視顧客如同夥伴。 第26課:價格決定力 若你有能力提高價格,卻不會流失客戶,就擁有一項非常好的業務! |
2011-12-8 NM
這兩個阿伯,劉定志(Michael)及潘兆麟(Raymond),年屆六十一,一個肥頭胖耳,一個髮線後移,本來在會展做餐廳侍應。半年前,被迫 退休。Michael女兒是物理治療師;Raymond兒子在大機構做電腦主管,其實他們大可享兒女福。 不過,他們認為「唔做嘢好易病」,於是夾錢在大角咀租下逾一百呎的店鋪,改名叫好品味,賣果汁及紅酒。開業一個月,發現收入僅僅維皮。雖屬花甲之年,但拼 勁一如後生仔,不甘心無得賺,故急謀對策,轉型賣禮物籃,主攻地產代理,更四圍去找毛利高的貨源。一個成本一千三百元的禮物籃,可賣二千元。過去了的中秋 節,淨賺六萬元。踏入聖誕月份,他們密密宣傳,打算再下一城。
好品味位處偏僻的大角咀埃華街,店鋪一百六十呎,擺 着兩個放滿水果的雪櫃。不過記者發現該店買果汁人極少,整天只有幾個在附近銀行上班的OL幫襯。剛吃完飯的李小姐,買了杯橙汁,她說:「我咁啱經過,先第 一次嚟幫襯。附近有兩間果汁鋪,一間對正滙豐中心,方便但貴啲,一間喺對面街,唔方便但平。呢度價錢中等,又唔就腳。」Raymond最初認為果汁毛利 高,但沒想過人流這樣稀少,於是他掛上招牌賣咖啡,在門外放置木枱及膠椅,讓人憩息,但仍然挽救不到劣勢。「呢區老人家多,佢哋不嗜飲紅酒、咖啡。」開張 一個月,只有三萬元營業額,僅夠交租及入貨。 Raymond左度右度,「我哋五年前用十一萬喺灣仔頂咗間精品店,俾我老婆睇檔,佢包裝好靚,曾戲言不如入貨做Hamper(禮物籃)。」加 上,Michael與另一名朋友開設了紅酒代理,入貨有門,他們只須想辦法尋找客源及其他貨源。萬事起頭難,但兩人利用自己及身邊人的網絡及長處,解決問 題。過去的中秋節,一個月間收到十二萬元訂單,淨賺六萬元。
宣傳 主攻地產經紀
由於鋪頭地點偏僻,他們決定要走出大 角咀。Michael的太太在中原地產凱旋門分行任經紀,故他「唔熟唔食」:「經紀啲客人好多係炒家、有錢人,過時過節,經紀要送禮俾熟客,一個經紀手上 起碼有十個客啦。」Michael說。他的太太於是先帶頭訂禮物籃,並介紹給同事、行家,一下子傳開來。港置經紀Clement經行家介紹,在中秋時向好 品味訂了三個禮物籃,每個六百元,「呢個價錢喺City'Super只能買到生果籃,但其實喺街市都有得賣。而且只送生果,啲客好容易比較到價錢。 Michael佢哋包裝係用盒,唔係用竹籃,送埋紅酒、德國腸,睇起嚟貴價得多,我啲客買商鋪,閒閒哋幾千萬,我梗係想巴結佢哋,送禮大方啲。」 Clement指他前幾天又幫襯Michael訂了十份聖誕禮物籃。 包裝工作,則交由Raymond的太太負責,曾在Cupcake店及花店打工的她,把一般的絲帶改成繡花餐巾,又寫上心意咭。為求令禮物籃看起來高 貴,Raymond找來泰國朋友,在當地買入人造皮盒和閃石木盒,成本每個八十元。「藤籃好普通,用完就扔,但盒可以當儲物盒。」
食 髓知味,Raymond十一月尾已印定聖誕宣傳單張,放在鋪頭,而Michael的太太已向他們提供了地產代理的電話,開始cold call。本來是電腦盲的他更逐隻字篤鍵盤寄電郵宣傳,「我老花,有時太累會瞌眼瞓。」聖誕檔期宣傳開始至今只有七日,已收到逾百張訂單,其中佔了八成是 經紀,生意額逾六萬元。「我個仔喺國際公司Times做電腦部,佢幫我設計咗個網站,喺十號發布,可網上訂貨,擴大客源。」Raymond滿有計劃。
入 貨 澳洲酒毛利高
要價錢平,又不失禮,Raymond及Michael唯有鍊盡入貨成本。好品味有六種禮物籃,售價由三百元至二千元,平 均毛利約四成,當中最受歡迎的是六百元。禮物籃內主要有一支澳洲酒、意大利餅乾、罐裝鵝肝、朱古力、咖啡等,大部分統一向益中洋行入貨,以取得較多折扣, 「向代理入貨通常一箱箱,入得愈多,入貨價可以再有九折。不過有時要唔夠一箱貨,好似我地要二十六盒意大利餅乾,但一箱只有二十四盒,爭兩盒嘅話要補貨, 去超級市場買仲快,價錢拉上補下,好過責貨。」Raymond謂由於會展常向益中洋行入貨,故他認識益中的銷售部職員逾十年,「細鋪頭多數要即刻找數,一 係買十萬、八萬元貨。但我哋剛開業,入唔到咁多貨,咪打感情牌,同佢哋識咗十幾年,乞乞吓講到三個月數期,搵到錢先找數。」
一 千元以下的禮物籃,選用成本較平,一支約四十元的澳洲紅酒。搞紅酒生意的Michael說會把這些紅酒,貼上自家商標「Triton」,「我舊同事移民過 咗澳洲,識得當地酒莊,入佢哋貨可以加自己公司名,喺超市買唔到,咁啲人咪唔會知隻酒來貨嘅價錢囉。」他們把澳洲紅酒放在鋪頭散賣,每支可賣一百三十八 元,每月可賣出兩箱。一千元以上的禮物籃,則採用法國波爾多紅酒,經明豐酒行入貨,「代理都要賺錢,來貨價已經一百元一支。」禮物籃內的意大利咖啡粉 Pellini,來貨價一千克約一百六十元,Raymond亦把其重新包裝,令人難知成本價,「Pellini本來係咖啡豆,我叫香港代理將佢磨成粉分四 袋,在大陸買入透氣咖啡袋作包裝,又花一蚊印Pellini個招牌貼喺袋上,睇落高級啲,即每袋成本四十多元。」Raymond指代理替其磨粉入袋的費用 全免,但條件是在鋪頭門外掛上Pellini的招牌。 四百元的禮物籃,不會有朱古力、鵝肝等貴價貨,生果數量會相對多,包括澳洲士多啤梨、巨峰提子等。於送貨前一晚的凌晨點半,兩人會親自到油麻地果欄入貨, 「要每間格吓價,你會發現隔籬嗰檔分分鐘每箱平五、六蚊。」他們還提供度身訂做禮物籃,客人可自攜紅酒,Michael收取四成利潤。
淡 季出路 嬰兒賀禮
雖然租金只需八千五百元,但Raymond及Michael也不敢怠慢。他們明白禮物籃生意屬節日性,故已想到做完聖誕 節及新年後,二月份情人節時改以小禮物籃包裝酒杯及朱古力,又構思初生嬰兒賀禮及生日禮物籃。同時,亦購入微波爐,為生意淡季做好準備,「呢邊好多寫字 樓,我哋中午做外賣一份二十五蚊三文治套餐,包埋鮮搾果汁,收入點都夠交租。」 兩人相識四十年,七十年代同在已拆卸的五星級酒店希爾頓任侍應,中途各自在淺水灣酒店、喜來登酒店打滾。Raymond曾一嘗發達滋味,他三十歲時,秘撈 在赤柱賣出口成衣,又炒股買電訊盈科,賺取第一桶金後,在太古城、黃埔花園買入多間物業,三十九歲已半退休,擁有一千五百萬元身家。直至科網爆煲,「八號 仔」由二十多元跌至幾毫子,「嗰陣貪勝不知輸,我都估唔到跌到咁,每月要籌十幾萬先供到樓,係咁借卡數。」十多年前,他以五十歲高齡重出江湖,在 Michael介紹下在會展做餐廳經理,即使退休了,也會繼續努力賺錢,不再投機炒賣。
開業資料(8/2011)
租 金:$25,500 * 裝修:$150,000 入貨:$30,000 雜費:$20,000 總投資:$225,500 *一個月上期,兩個月按金
營業資料(11/2011)
總營業額:$103,000 # 租金:$8,500 入貨:$36,000 雜費:$4,000 人工:$6,800 ^ 盈利:$47,700 #包括聖誕禮物籃訂單$62,560 ^一名兼職,未計老闆人工
無論多麼跌宕起伏的戲劇都有謝幕的時候,職業生涯也是如此。
過去一年多,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一直「被傳言」即將退休,3月22日,傳言變成現實。
2月16日,中組部相關部門人員到中國移動進行了幹部考核並與主要管理幹部談話,現任黨組書記、副董事長奚國華將接任中國移動董事長一職。
在王建宙「掌舵」中國移動的七年多時間裡,中國移動的收入從2004年的192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11年的5279.99億,淨利潤 從420.04億增長到2011年的1259億。用戶數也從2004年的2.042億戶增長到2011年的6.5億戶,增長了3倍以上。
對此,王建宙謙虛地表示:「我有幸作為中國移動管理團隊的一員,與全體員工一起,見證已經駛入國際軌道的公司列車,借助列車已有的慣性,繼續快速奔馳。」
素描王建宙
2012年3月22日,經過工作交接和簡短的發言,年屆64歲的王建宙終於卸下了身上的重擔,不過未來一年,他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職務。
王建宙出身杭州的一般公務員家庭,中學時曾到杭州農村下鄉三年,也曾在杭州西湖邊當免費導遊,為的是學好英文。
接觸過王建宙的人對他的評價一般都是「儒雅」、「謙和」、「極少發脾氣」。
從某種角度看,王建宙不太像一位「國企負責人」:他不喜歡「前呼後擁」,無論出席何種規格的國際會議,最多身邊帶一個秘書,因此,當大部分國企負責人都喜歡自稱「企業家」時,王建宙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為「職業經理人」。
他同時是一位上市公司高管。王建宙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長期坐在高速列車裡,整天處於一種高速運動的狀態,甚至連睡夢中都有這種感覺。」每天早上上班,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前一天晚上紐約股市中國移動的股價,如果連續兩小時不看公司股價,「就會覺得不舒服」。
與其他專注本土經營的國企負責人相比,王建宙以流利的英語活躍在達沃斯等國際經濟論壇和國際投資者的交流會上。從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到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包括互聯網新貴Facebook CEO扎克伯格都在他的朋友名單之列。
生活和工作中的王建宙痴迷於電信行業,同時還是一個「手機達人」,隨身攜帶5個手機是他的習慣之一。比如同時用兩個手機上網,以比較不同手機的上網速度,或者連續3小時將手機保持通話狀態,以測試移動網絡信號覆蓋情況。
這種對手機的關注演變成王建宙的一個特殊習慣——拍電話亭。「無論去哪裡,只要看到電話亭,就拍下來。我拍了許多國外不同城市的公用電話亭照片,放在相冊裡,給大家欣賞。後來變成一種愛好,出國考察期間都出去找電話亭。」
「經常有人問我有什麼愛好,我回答,其實我的愛好很簡單,也很容易滿足。以前我最喜歡看到人們用手機打電話,現在我更喜歡看到人們用手機上網。這就是我最大的愛好,無論何時,看到有人用手機,一種愉悅感就會油然而生。」他說。
過去幾年,中國移動一直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運營商。2006年8月,中國移動市值超過沃達豐公司(Vodafone),成為全球市值最大電信運營商,此後連續5年位居全球電信運營商市值榜首。收入和利潤的快速增長讓中國移動被稱為「大象快跑」,而王建宙就是推手。
2004年11月,王建宙從中國聯通調任中國移動擔任一把手,提出了發展農村市場的建議,卻遭到公司內外強烈反對,來自投資者的反對聲音尤甚。
王建宙認為,在城市市場已經基本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只要能儘量降低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分攤到每個用戶身上的投資和維護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巨大的農村市場仍然可以帶來高額利潤。
他隨即在2006年秋組織高盛等30多家投行的分析師到農村市場參觀,並將此稱為「反向路演」,最終投資者大多都被「說服」了。事實也證明,王建宙這個「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戰略是對的。
一直到2008年,中國移動的收入和利潤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甚至長期在20%以上,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新增用戶的增長,其中的一半都來自農村市場。
當以用戶、語音、短信為驅動的業績增長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王建宙將目光投向數據業務,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給運營商帶來的無限可能。「中國移動需要互聯網瘋子。」2007年,王建宙在清華大學演講的時候就明確指出。
儘管時至今日,由於涉及多起腐敗案,行業裡對於「移動夢網」的評價褒貶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大力發展移動夢網、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中國移動絕對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當年的移動夢網到如今的Mobile Market,中國移動在思路和佈局上至少領先競爭對手兩到三年的時間。移動夢網不僅給中國移動帶來了20%~30%的數據業務收入,更造就了新浪、搜狐、網易等互聯網公司的成長,以及一大批以SP概念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王建宙的「遺憾」
中國的通信產業如今經歷了兩次足以改變市場競爭格局的技術變革。一個是當年中國聯通的成立以及CDMA技術的引入,另一個就是中國移動上馬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TD-SCDMA。而這兩個變革的首任親歷者就是王建宙。
從王建宙1999年加入中國聯通到2004年從聯通輪崗至中國移動。資料顯示,聯通的移動電話用戶從521萬增加到9219萬,增長105%,市場 佔有率由5.7%擴大到接近35%;主營業務收入從162億元增加到670億元,年均增長42.6%,收入市場份額從5.8%上升到接近14.5%。按用 戶數計算,聯通成為全球第二大CDMA運營商。
將一個完全沒有市場基礎的通信技術在市場中從小到大地運營,直至佔有一定的份額是對運營能力的巨大考驗。同樣的故事在TD-SCDMA上再次上演。
2009年1月,中國移動正式獲得3G牌照,到2011年底,TD全國基站已經達到20多萬,TD用戶數達到5121.2萬,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果要說王建宙在任期內最大的欣喜的話,就是通過成立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等多種方式推動中國主導的4G標準TD-LTE獲全球認 可,使中國的通信標準首次與歐美標準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說王建宙仍有遺憾的話,那就是TD-LTE尚未在其任期內大規模商用。
TD-LTE讓中國企業第一次在國際標準的制訂上有了話語權,而且與國際技術FDD LTE基本同步。這與王建宙每次在公開場合和國際會議上的極力呼籲以及中國移動以身作則的投入密不可分。
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2月底,全球已經有5個TD-LTE正式商用網絡,另有10餘家運營商明確了商用計劃。
眾所周知,TD-LTE對於中國移動的意義遠大於技術標準本身,王建宙要做的,是搶在其他運營商之前,為中國移動的長遠競爭力「未雨綢繆」。
更值得深思的是,「王建宙」之後的中國移動將何去何從?在「大象快跑」了多年之後,其他兩大競爭對手正憑藉3G迎頭趕上,中國移動「獨步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中國移動下一步如何走?繼任者將為我們揭曉答案。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69
1969 年 5 月 29 日
致合夥人:
大概在 18 個月以前,我曾經給你們致信,認為投資環境和我個人情況的變化將導致我對我們未來業績預期做出調整。
我當時所討論的投資環境,已經變得更加的惡劣且令人沮喪。也許我僅僅是缺乏從精神層面進行調整的能力。(正如一位評論家對超過 40 歲的證券分析師所評價的那樣:「他們知道太多如今已不再適用的東西。」)
雖 然如此,就我看來:(1)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對於數量(定量)分析方法所能把握的機會之水已經逐漸乾涸,到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枯竭了;(2)我們的資金 基數已經達到一個億,也就是說不超過三百萬的投資量對於我們淨資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實際上我們的投資標的的市值已經不能低於一億美元;(3)大量 地對於投資的專注已經導致市場的交易行為變得極度追求短期的利潤,市場的投機性大大增加。
在 1967 年 10 月 的信中我亦提到個人境遇的變化是我調整我們未來收益預期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表達了自己不想再在合夥公司上注入我 100%的精力的願望。然而在過去 的 18 個月中我完全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曾經寫到:「希望隨著預期的降低,我的對此投入的個人努力也可以隨之降低。」然而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我發現只 要我一天還在管理合夥企業,我就完全無法讓自己投入到其它與之無關的東西上去。我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永遠管理著資金,追逐著投資收益的瘋狂的兔子,而唯一 讓我放緩腳步的辦法,就是將其停止。所以,在年底之前,我希望所有的有限合夥人都能正式地得知我的退休願望。
1969 年 10 月 9 日
致合夥人:
以下是接下來我認為對於我的退休將要涉及的事情:
(1)向你們介紹一下 Bill Ruane,一位非常優秀的資金管理人。
(2)十一月底,按要求我將提前三十天正式通知各位我的退休意願。
(3)關於我們解散的方案的選擇,你們將收到目前合夥公司控股企業的資料,請詳細研究這些資料並考慮接下來的選擇。
(4) 在大約 1 月 5 日- (a)約佔超過我們淨資產 56%的現金將會分配給各位;(b)按照你們的持股比例,DRC 和 BERKSHIRE 的股份 也將分配給各位,如果各位選擇直接變現股份的話,那麼將會為你帶來佔各位 1969 年底淨資產 30-35%的現金。
我們可能會進一步出售我們的資產,這樣在年底的現金分配比例將會超過 56%。
(5)……
(6)我們將花一點時間進行合夥公司的清算。
對於一個人類在未來不確定環境中的判斷顯然並不容易,不過有時我們只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選擇。我認為 BILL 是一個可以在未來預期其有優異表現的資金管理人,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他仍然將繼續從事該項事業。
如 果各位有意將錢交給 BILL 打理,我將會記錄下各位的名字,同時他也會與各位聯繫。BILL 擁有非常好的投資業績,在 1956-1961 年,以 及 1964-1968 年,他的投資組合的年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 40%。不過在 1962 年他的資產亦曾遭受 50%的損失。然而他的投資組合中 並沒有控股公司和 WORKOUTS,並且在普通股上的投資他的投資標的有不少跟我的是重合的。
目前 BILL 管 理的資金量約為兩千萬到三千萬,資金預計還會增加。對於各位的不利因素是,資金基數的擴大會造成投資業績的相對下滑。另外由於 BILL 最近開了一家公 司(NEWYORK STOCK EXCHANGE FIRM),公司的日常事物亦可能分散他的精力。最後,優異的管理人往往也只能取得略勝於市場平均水 平的業績。
最後的忠告是,跟隨 BILL 的投資可能將會整體市場的未來表現密切相關,這一點請各位注意。
在我整個的投資生涯中,我第一次感到對於一般的投資者而言,對於被動地投資債券和投資有專業人士管理的股票,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我的這種感覺是正確的,那麼其中就有著重要的暗示。讓我在此進行簡要的敘述:
(1)收入稅的問題。我所說的情況是,聯邦政府收入稅達到 40%之多,除此之外還包括其它的州政府的收入稅。
(2)我所講的是指未來十年的情況。
(3)目前純粹被動地投資債券的收益可以達到每年 6.5%。
(4)綜合的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為每年 9%,包括 3%的紅利收入和 6%的價值增長。考慮到稅收,實際收益與債券無異。
(5)對於好像 Bill 管理的表現優異的基金而言,可能會取得高於市場 3%左右的年均復合收益,因此如果你們足夠幸運的話,也許將會因此取得約 9.5%的年收益率。
(6)所以最後得出的驚人的結論就是在今天的奇特環境下,債券的收益跟股票的未來收益幾乎持平,而也只是略遜於表現優異管理上佳的股票基金。
對於未來的估計顯然未必正確,然而這其實是我目前的想法。最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來選擇是持有股票還是債券,如果你們想就此跟我談一下的話,鄙人亦樂意效勞。
1969 年 12 月 5 日
致合夥人:
此信將提供給你們一些關於我們的兩個控股公司(以及它們的四個主要的營運構成)的公開信息。我亦將同時對其營運情況給出我自己的評價。
到 年底,合夥公司將擁有 80 萬到 100 萬 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 的已發行股票。第一曼哈頓公司 和 Wheeler,Munger & Company 將各自擁有 10 萬股。DRC 之前擁有 100%的 Hochschild,Kohn & Company of Baltimore,而目前擁有 100%的聯合零售百貨(之前的名稱是聯合棉花 店)。在 12 月 1 日,DRC 賣掉了其 HK 的所有權益給 Supermarkets General Corp,作 價$5,045,205 現金以及 SGC 的價值 2 百萬的,於 70 年 1 月 2 日償付的無息票據和價值$4,540,000 的, 於 71 年 1 月 2 日償付的無息票據。這些票據的現值大概為 6 百萬,所以總共的賣出價約為 11 百萬。
聯 合零售公司的淨資產值大概是 7.5 百萬。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同時具有強勁財務狀況的公司。其營運邊際利潤良好,近年來還實現了歷史上最好的銷售和利潤 的增長。去年其銷售額約為 37.5 百萬而淨利潤約為 1 百萬。今年將會出現銷售和利潤的新紀錄,據我估計大概會有 1.1 百萬的稅後利潤。
DRC 有 6.6 百 萬的已發行債券,這些債券有一個特殊的附加條款,即如果我本人或任何一個我控制的公司不是 DRC 的最大持股人的或,那麼債券持有人便有權將債券兌現。 DRC 的淨資產值約為每股$11.5-12,這是一個運營優異的生意,其產生的利潤足以讓我用來投資其它的營運生意。
Berkshire Hathway,Inc。 有著 983,582 股的已發行股份,合夥公司擁有其中的 691,441股。BH 主要有三方面的業務,紡織業務,保險業務(由國民賠付公司和國民火 災及海事保險公司執行,以下統稱保險公司),以及伊利諾亞國民銀行和伊利諾亞羅科福德信託公司。BH亦擁有太陽報,布萊克印刷公司和 70% 的 Gateway Underwriter, 不過這些業務對 BH 的總體貢獻有限。
紡織業務目前大概每股 值$16。雖然我認為相對紡織業的整體情況而言公司是有進步的,但是該業務仍算不上是令人滿意的生意。其資本回報率尚不足以覆蓋該業務所需的新增資產,而 且其未來的表現估計也不會比現在及過去要好。相較而言,當我們在四年半前買下該企業時,它正處於最好的時期。來自其它業務的資金則被成功地重新分配,開始 時是被暫時地分配到了可交易的證券上,現在則被永久性地用到了保險和銀行業務上去。我喜歡從事紡織業務的員工,他們努力地在困難地情況下改善該業務,只要 紡織業務的情況能夠維持在接近目前的水平,我們就將繼續將此業務做下去。
BH 擁有 100%權益的保險業務和擁 有 97.7%的銀行業務則有著令人愉悅的畫面。這些都是我們一流的生意,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本回報,同時其營運數據不論是從絕對還是相對的分析角度 都是不錯的。銀行業務對於 BH 來說大概值每股$17,保險業務則為$15。我預計它們目前的盈利能力大概是每股$4(1968 年大概是$3.4), 預期其總值$32 的淨資產也有望在未來繼續增長。總體而言,BH 每股的有形淨資產約為$43,賬面價值約為$45。在 DRC 和 BH 之間,我們 有四個主要的業務,而其中的三個就我看來無論根據任何常有的評判標準而言都是一流的業務。這三個優異的業務都是由超過 60 歲的人經營著。這些人都工作 勤奮,富有且表現非常傑出。他們的年齡固然是一個弱點,但這也就是他們唯一的不足之處了。我能高興地持有相當大的資產在這些業務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 些業務被他們掌管著。
DRC 和 BH 沒有分配股息,而且在未來也很可能不會分配或者只分配有限的股息。這是有多 種原因的。這兩個母公司都有借貸,而我們想為我們的銀行及保險業務的客戶提供一個良好水平的保護,而且其中的一些公司有著良好的利用增量資金的方式-我們 亦有希望發現新的,可以使我們的投資更加多元化且可進一步放大我們的盈利能力的生意。
就我的個人觀點而言,我認 為 DRC 和 BH 的內含價值將會隨著年份增長。當然無人知道未來的情況,但如果未來它們取得的年均增長率低於 10%的話,我將會感到失望。隨著市 場的價值會圍繞內含價值出現很大的波動,就是長期而言公司的內含價值終將在某個時刻被市場價值正確地反映出來。因此我認為它們會有良好的長期表現,我亦願 意將我個人淨資產的相當一部分投資在它們上面。當你直接擁有這些證券時,你應當對無視其短期內的價格表現,就如同你通過 BH 間接持有它們一樣。我把它 們視為實業,而非股票,如果長期而言實業的業績良好,那麼股票也會有著同樣的表現。
我認為我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 持對 DRC 和 BH 投資,但我不會對此做出道德上的絕對承諾。我們目前準備在明年 1 月 5 日進行合夥企業的現金分配,分配量將至少不低 於 1969年 1 月 1 日合夥企業所擁有的資金減去 1969 年所分配的資金後的總量的 64%。由於我們還有一項懸而未決的對於我們 的 Blue Chip Stamps holdings 公開發售,如果其能在這個月底前完成,則我們分配的資金比例將達到至少 70%。
1969 年 12 月 26 日
致合夥人:
就上一次的信各位提出了不少問題,現分別回答如下:
(1)既然我們在 BH 的紡織業務上沒有好的回報,為何還要繼續營運下去呢?主要是因為我在之前的信中提到的觀點。我不想解散一個僱傭了 1100 人的生意,尤其在管
理層已經在努力改善公司相對整體行業的表現,而且也取得了合理結果的時候,同時該業務目前尚不需要額外的資本投入。但是如果未來我們面臨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或者該業務遭受相當程度的損失時,我將做出不同的決定。
(2) 我們在太陽報等的投資量有多大?我們有進一步進入報紙、廣播和電視領域的意圖嗎?我們在太陽報、布萊克印刷 和 Gateway Underwriters 的投資大概略多於$1 的每股 BH 股票,每股收益大概略少於 10 美分。我們對於進入上述領域未有 具體的計劃。
(3)Gateway Underwriiters 是干什麼的?Gateway Underwriters 主要是作為國民償付公司在密蘇里州的一般代理人存在的。
(4)對於管理著三塊優秀業務的人而言,是否有相應的接班人?相應的二把手是非常難去評估的,唯一能夠證明某人是否具備營運某個企業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實際營運這個企業。雖然如此,我們的一些業務也確實並不是單靠一個人來營運的,所以從長遠看來,我們確實會有相應的人選。
(5) ……
(註:共有 13 問,之後的問題主要涉及清算問題等等,不在此翻譯。)
|
||||||
今年64歲的徐重仁退休了!這項人事案由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的女婿、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親口宣布,當天徐重仁告假缺席。隨著集團內的功臣與老臣陸續退休,羅智先「大一統」的時代正式來臨。 撰文‧賴琬莉、林讓均 「今天我想藉部落格的文章,正式跟大家分享我的重要訊息||我將從統一超商退休了。」這是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宣布,由陳瑞堂接任總經理後五個小時,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給公司內部員工的一封信。 打拚三十五年 六百字告別這封張貼在統一超商內部網站,標題為〈珍重再見〉的告別信,隨即在公司內廣為流傳,連門市員工都在討論。 徐重仁在告別信文中感謝董事長高清愿,以及一路走來的夥伴,「我很榮幸在統一超商實現了我的興趣與夢想,讓便利商店的事業,在台灣的零售市場占有重要的地 位,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生活……,我內心的感恩與感動,不是這些短短的文字所能道盡。」徐重仁幫統一超商打拚三十五年,最後竟是用一封不到六百字的部落 格文章,跟同事告別,讓很多人不捨,甚至有員工還偷偷落淚。 今年的統一超商股東會,不見徐重仁身影,這是一九九七年統一超掛牌上市以來,徐重仁首次缺席,這同時也是他任內最後的一場股東會。這天,徐重仁沒有出現在新任董事名單上,而在隨後召開的董事會上,羅智先宣布由統一超商副總陳瑞堂接任總經理。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六十四歲的徐重仁,正式退出他一手籌畫、打造的統一超商,也終結了統一流通次集團的「徐重仁時代」! 董事會後,羅智先帶領陳瑞堂召開記者會,宣布統一超商新任總經理人事案,所有明眼人都看出,羅智先「大一統」的時代正式來臨。 除了統一超商總經理人事案外,台南幫大老對︽今周刊︾透露,明年統一企業將廢除總裁、副總裁職位,目前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副總裁林隆義兩人,明年將步徐重仁後塵退休;此外,統一也將修改公司章程,董事會不再設常務董事。 種種跡象顯示,在統一集團「後高清愿時代」,羅智先全面接班已大勢底定,統一集團將逐漸步入羅智先掌權時代;尤其,徐重仁現已退出統一超商,更是讓羅智先掌控的勢力擴及統一流通次集團。 羅智先大一統時代正式來臨徐重仁領軍時的統一流通次集團,以7-ELEVEn為核心,衍生旗下包括星巴克、康是美、無印良品等五十家子公司,去年集團合併營收已超過一八九二.五億元,占統一集團三八八○億元營收近半;因此統一超商被外界視為統一集團最強勢的子公司。 徐重仁戰功彪炳,不僅帶領統一超商成為台灣零售業龍頭,也奠定他「流通教父」地位,外界幾乎把統一超商與徐重仁畫上等號。 因此,當今年股東會前,傳出徐重仁將退出經營團隊的消息,包括統一集團,甚至台南幫內部都私下探聽:「徐總真的要退了嗎?」明定一線主管六十歲須卸任事實 上,在三年前、上一屆統一超商董監改選時,本已申請退休的徐重仁被延聘再留任三年。因為統一集團內部明定,第一線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六十歲以後必須卸任, 連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都不例外;他在一九八九年,屆滿六十歲就交出統一企業總經理,由林蒼生接棒。 所以,集團內部都知道徐重仁退休是遲早的事情,大家議論紛紛的是,徐重仁卸任統一超商總座後的職位為何?以及為何統一超商新任總經理,不是呼聲最高的統一超商副總兼營運長謝健南,而是陳瑞堂? 四十七年前,高清愿離開南紡,剛好政府開放設麵粉廠,兩年後,他邀吳修齊與侯雨利家族共同投資,在一九六七年成立統一,出任總經理。這四十多年來,統一已經發展成近四千億元營收的集團。 ○七年,羅智先從統一集團執行副總升任總經理一職,市場解讀高清愿有意將統一的經營大權,交由女婿羅智先負責,但是羅智先的美式管理風格,引發內部雜音;於是如何說服老臣支持,成為羅智先推動統一改革的當務之急。 台南幫大老透露,「先前公司的公文都要經過總裁(林蒼生)簽名,於是到底是要聽林總(總裁),還是羅總(總經理)?難免造成公司員工困惑。」加上林蒼生曾經花一四○○萬元找日本高僧看風水,讓羅智先很不以為然,但關於此事,因林蒼生赴美,本刊截稿前未聯絡上。 前年,高清愿首度缺席統一跟統一超商股東會,幾乎不出席旗下公司股東會,高清愿隱退態勢確立;也就在那一年,羅智先提出成立「投資委員會」,獲得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以及台南幫侯雨利家族的侯博裕、侯博明等董事支持。 羅智先將成高清愿下的第一人統一的「投資委員會」(投委會),仿照台塑七人小組,成員包括統一企業董監事成員,加上總裁、副總裁,總共十四人,高清愿獨生女高秀玲也列席旁聽,只要列入統一合併報表公司的人事與重大投資,都要送到投委會討論。 一位投委會成員表示:「統一的轉投資,達三百多家,就像生一大堆孩子,結果孩子做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不是要綁手綁腳,一人(總經理)做判斷,總是會失誤, 要投資,績效也要出來。」根據了解,統一集團投資的生技公司台灣神隆,原本計畫要購併美國的製劑廠,結果遭投委會駁回,可能考慮在台灣設廠;統一超商稽核 長林文慶,本來要繼續兼任統一佳佳董事長,也因被投委會否決而作罷。 統一投資委員會的成立,不僅監督統一轉投資的公司,更是為了徹底解決「總裁與總經理」權責問題,而且明年統一集團廢除總裁職位後,羅智先將是高清愿一人之下,統一集團的最高領導者。 但過去,羅智先對於集團金雞母統一流通次集團,始終使不上力,羅智先與太太、高清愿獨生女高秀玲,曾多次在媒體發表對統一超商的建議與看法。 投委會定調「讓徐重仁退休」七年前,高秀玲在泰國對媒體評論統一超商「太驕傲」、「全家做得比較好」、「國際化不能只用子弟兵」;羅智先在接受記者專訪也 曾說過,「統一超商有兩個問題,一是不管康是美或星巴克,店面都不脫三十到五十坪,跳不開這個格局;再來是如何成功把台灣經驗帶到國外。」可見夫妻兩人非 常關心統一超商的發展問題。 徐重仁是高清愿一手栽培的經理人,他主導的流通次集團遍地開花,版圖橫跨百貨、餐飲、居家、物流、藥妝、文化出版,從台灣一路拓展到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等地;統一超商去年營收一二二七億元,凌駕母公司統一企業的五一八億元,可以算是集團大功臣。 因此,今年徐重仁退位,就成為羅智先鞏固領導地位的重要關鍵。今年初,統一投委會就針對徐重仁去留討論,「徐重仁今年底就滿六十五歲,若續聘,三年後,就 六十七歲了,應該要給新人機會。」「讓徐重仁退休」是統一投委會大部分成員共識,但最重要還是等高清愿拍板定案,「在等高清愿批的公文下來後,我們五月底 才開會定案。」一位投委會成員透露。不過針對徐重仁退休後的新職務以及接班人選,則有一番討論。 研究過去統一企業歷任總經理退休新職,一九八九年高清愿退休後,轉任統一企業副董事長跟總裁,至二○○三年,吳修齊因年事已高,辭去統一企業董事長,七十 五歲的高清愿才接班董事長;而同一年林蒼生在總經理位置上退休後,則接高清愿遺留的總裁空缺;○七年,林隆義退下總經理職位,轉任統一企業副總裁。 陳瑞堂善守 掌握台灣市場據了解,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曾建議,統一超商增設副董事長一職,由徐重仁退休後轉任,但遭否決。「統一超商的副董事長,很多人都想當,怎麼也輪不到徐重仁。」一位台南幫大老私下表示。 羅智先強調,徐重仁暫時仍將續任統一超商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目前徐重仁還擔任旗下二十三家轉投資公司董事長、三家子公司副董事長、三十二家子公司董事。而徐重仁在告別信中,也表示會在一些事業體繼續與大家共同努力,預料短期內不會退出統一流通次集團。 而在「統一超商誰當家?」謎底未揭曉前,以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呼聲最高。謝健南今年五十六歲,同事們習慣稱他「謝老大」。其實論年紀他不算最老,論職位也非最高,之所以被稱為「老大」,與他的親和力與善於協調整合的人格特質有關。 統一超商在7-ELEVEn的本體之外,尚有包括中國、餐飲、流通、營運、物流、支援等六大事業群。而早在徐重仁六十歲退休回聘之後,就已經展開上述事業體布局;並且在統一超商新增「營運長」一職,由謝健南統籌7-ELEVEn與其轉投資事業的整體規畫。 根據了解,徐總對今年統一超商股東會後,不續任總經理應該有心理準備,最近一個月,他開會就交代,後續有什麼事情找「謝老大」。統一超商員工透露。雖然徐重仁沒有明講,但包括統一超商員工,與台南幫關係企業的主管,都一致看好謝健南。 但底牌翻出,跌破許多人眼鏡,最後竟是由陳瑞堂坐上了統一超商總經理寶座。 五十四歲的陳瑞堂,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來到統一流通次集團,當時統一超商全台也不過八十家店。他一路歷任統一租賃、統一超商業務、行銷與營運部主管,其中約有二十年在行銷領域。 儘管陳瑞堂二十八年的資歷堪稱完整,學歷也出色,但翻開統一超商的年報,在統一超商原來的七位副總之中,就屬陳瑞堂的頭銜掛得最少。其他副總掛了多個集團內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陳瑞堂卻格外低調地,只擁有兩個「董事」頭銜。 不若謝健南常在媒體前曝光、個性較為鮮明,陳瑞堂的為人處事相對低調。據統一超商員工形容,陳瑞堂「個性好」、「很授權」,在接任統一超商總經理之後,陳 瑞堂坦言內心的緊張:「擔下這職位,我真的是誠惶誠恐,不能讓『大師兄』(指徐重仁)丟臉!」一位台南幫大老讚賞的說,「這真是一張漂亮的三贏牌。」據指 出,統一投委會評估,台灣市場成熟,交由陳瑞堂守成;而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則由戰將謝健南帶頭突圍;這一來,徐重仁子弟兵出線,又破除羅智先接掌的市場 傳言。 法人觀察,統一超商店數超過四八○○家,穩居龍頭寶座,這樣的經濟規模,短期之內不會受到總經理易主影響,只要主力沒有因為其他因素倒貨,股價應該可以穩住。只是,台灣市場早就已經飽和,統一超商未來在中國是否能加快腳步,值得投資者關注。 謝健南善攻 適合坐鎮大陸徐重仁退休,牽動統一超商其他高層人事大風吹。謝健南若派往中國大陸坐鎮,目前負責中國區的黃千里,則恐另有任用;而分別負責餐飲、流通的副 總張簡雲輝與賴南貝,也都屆滿六十歲退休年紀,可能比照徐重仁退位。根據了解,統一超商新一波的人事名單,陳瑞堂將在七月二十七日,報告統一投委會定案後 公布。 針對統一超商人事案,統一企業董事、侯雨利家族的侯博裕表示:「不管誰做,要賺錢最重要。」但不管統一超商總經理是誰,羅智先、高秀玲夫妻,這幾年的確很關心統一超商的發展。一○年,高秀玲進入統一超商董事會,並在去年接任統一超商旗下的統一佳佳董事長。 「羅智先、高秀玲夫妻這一、二年來積極參加統一流通次集團經營月會,有一次,羅智先上台分享心得,說到統一企業在大陸發展漸入佳境,竟然還語帶哽咽,讓大家印象深刻。」一位主管透露。 至於未來決策若有不同意見時,到底該聽誰的話?一位台南幫大老不諱言的說:「聽誰?當然是聽高(高秀玲)、羅(羅智先),尤其阿玲是統一最大股東。」攤開 統一超商財報,高清愿家族的高權投資公司與高秀玲持有的統一企業股權,已逼近六%,高秀玲又持有高權投資逾六成股權,還不算以其他名義買進的持股。 高家取代侯家 躍居最大股東高清愿雖然創辦統一,但一直以打工仔自居,持股從未超過老東家侯家,直到○八年,台南幫旗下的環泥爆發經營權之爭,才有了轉變。 ○八年,從未參與經營的侯雨利長孫侯博義,大賣統一股權轉成環泥股權,以三成持股欲拿下環泥,公司派祭出「全額連記法」成功反擊,雙方撕破臉。侯博義不放棄,加碼持股到五成,同年底捲土重來,以大股東身分提出臨時股東會反撲成功。 「環泥事件看在高老闆眼裡,內心頗為警惕。為鞏固羅智先地位,他這幾年陸續買進統一持股,陸續加碼近一○%,加上侯博義為環泥賣統一,使得侯家持股低於六%,高清愿家族與侯雨利兩大家族,勢力一消一長,高家取代侯家,躍居統一最大股東。」台南幫大老透露。 ○五年,統一企業榮譽董事長吳修齊,九十三歲高齡往生,因此台南幫內部流傳一句名言,「北永慶、南修齊,做到不能做。」今年八十四歲的高清愿,至今仍掛名 統一企業、統一超商等多家集團內重要公司董事長,透過這次統一超商總經理人事布局,再次確立高清愿與總經理女婿羅智先在統一企業的穩固領導地位。 徐重仁的告別信 2012 / 6 / 21 珍重再見 今天我想藉部落格的文章,正式跟大家分享我的重要訊息——我將從統一超商退休了。 事實上,我在60歲的時候即已從超商辦理退休了。由於當時董事會延聘我一任,所以才繼續留下來與大家一起奮鬥,到本月已圓滿完成我的任務。雖然即將離開這個工作35年的地方很令人依依不捨,但在企業的發展上,因為有一棒接一棒的傳承,才能讓公司永續經營與生生不息。 我很榮幸在統一超商實現了我的興趣與夢想,讓便利商店的事業,在台灣的零售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生活。而這發展的歷程中,我何其有幸 遇到一位信任與授權的高董事長,還有你們這群夥伴,因為一直以來的相挺與共同奮鬥,才能成就這番事業,共同造就了這樣的歷史,而我內心的感恩與感動,不是 這些短短的文字所能道盡。 我雖卸下了超商的經營工作,但還是會在一些BU(編按:事業體)中繼續與大家共同努力,所以還是能與大家持續的碰面。當然雖然人不在超商,心中卻是與大家 相伴,也絕對是最支持統一超商的義工及大家的好朋友,你們有需要我的協助時,歡迎隨時來找我,我很樂意繼續給予大家幫忙。 接下來的人生,我也要分一些時間給我的家人,也希望繼續參與公益的活動,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貢獻給社會,並幫助年輕人實現自我的夢想。 我想超商就像是個大家庭,大家的情感不會因為時空而中斷,我很珍惜與大家共事及相識的緣分,日後希望大家繼續保持聯絡,珍重再見! 徐重仁 羅智先、高秀玲夫妻 逐步接掌統一集團 1980年代初期 羅智先與高秀玲(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女兒)結婚1986年 羅智先進入統一企業國外部。 1991年 羅智先進入美國統一旗下的統泰餅乾廠。 1998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投資副總及董事長特助。 1999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低溫群協理兼行銷企畫室主管。 2002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副總。 2003年 羅智先擔任統一企業執行副總。 2006年 高清愿、高賴環夫婦多次轉讓統一持股,受讓人多是高家的投資公司——高權公司。 2007年 羅智先進入統一董事會,並升任總經理。 2010年 高秀玲出任「高權投資」董事長。 2010年 高清愿逐漸淡出,並首度缺席統一、統一超的股東會。 2010年 高秀玲當選統一超、統一實與台灣神隆的董事。 2011年 高秀玲出任統一流通次集團旗下的「統一佳佳」董事長。 整理:林讓均 60歲後的台南幫企業總經理現職/姓名 退休前職位 退休時間 退休後轉任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 統一企業總經理 1989年(60歲) 統一企業副董事長、 統一企業總裁台南紡織董事長鄭高輝 台南紡織總經理 1993年(60歲) 台南紡織集團總裁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 統一企業總經理 2003年(60歲) 統一企業總裁統一企業副總裁林隆義 統一企業總經理 2004年(65歲) 統一實業副董事長統一超商子公司董事長徐重仁 統一超商總經理 2012年(64歲 ) 尚無安排新職 台南幫家族分合 這幾年,台南幫家族勢力消長,有了重大變化,隨著大老凋零,未來新生代分合,將面臨考驗。 侯雨利是台南幫的金主,吳修齊是侯雨利太太娘家吳烏香的親戚,吳修齊是高清愿的表姊夫,高清愿16歲就在店裡做囝仔工,一路受吳修齊提攜。當時侯雨利的資金結合吳修齊兄弟經營能力,奠定台南幫基礎,日後更開創雄霸食品、流通的統一集團。 侯家目前仍是南紡、環球水泥和統一的大股東,侯雨利的孫子侯博明接掌南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 過去環泥由侯雨利的女婿顏岫峰經營。2008年,從未參與經營權的侯雨利長孫侯博義,先槓上姑丈顏岫峰,接著又與弟弟侯博明及吳尊賢家族鬧翻,最後以大股東身分提出臨時股東會反撲成功。外界首次以台南幫面臨分裂風暴看待。 太子建設由吳修齊女婿莊南田主導。2009年6月,太子建設因與勤美建設合資買下台中日華金典酒店不良債權,爆發疑似掏空資產,重挫台南幫形象。當時高清愿家族的高權投資與統一企業,無預警退出太子建設董事會。 之後,太子建設改由鄭高輝與侯家主導的「五人小組」進入監督。隔年,太子建設董監改選後,五人小組退場,由新任五名常董組成的「常董會」統籌營運,莊南田掌權時代告終。明年太子建設將董監改選,在台南幫大老運作下,傳出統一企業可能重返太子建設董事會。 (賴琬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