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頻犯錯 輿論促結束世襲
1 :
GS(14)@2017-01-18 08:04:15自從父親兼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2014年心臟病發入院卧病在床,李在鎔(圖)雖然停留在三星電子副會長一職,但已逐漸被視為整個三星集團實質話事人。外界觀望他如何繼續拓展家族企業王國,卻接二連三犯下大錯,有評論認為三星是時候考慮採納能者,結束李氏掌控。
成立14互聯網公司全敗
身為「太子爺」,李在鎔1991年加入三星電子後迅速冒起,但活在父親將三星由南韓名牌蛻變成國際巨企的陰影下,受到要再上一層樓的壓力。他曾經成立14間互聯網公司但都以失敗告終,要三星7家附屬公司孭起債務,這種為集團帶來負累的陋習,並無因為得了三星實權而改善,去年三星首爾醫院被指隱瞞「新沙士」情況致疫情擴大、Note7手機爆炸意外頻生、乃至今次捲入干政事件涉嫌貪污,全都對三星聲譽造成沉重打擊。南韓財閥向來獲政府眷顧,即使李在鎔在干政事件的角色水洗難清,他大可以像其他財閥一樣辭去職務以表「歉意」,再靜待總統特赦後悄然回歸。不過國內外都有越來越多不滿財閥世襲的聲音,美國《巴倫周刊》就有評論指若以能者取代李家的「世襲」,或可結束將家族利益凌駕集團與股東利益之上的局面。《南韓先驅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7/19899493
左派操控民調輿論反直選
1 :
GS(14)@2017-01-21 03:33:12【本報訊】美國中情局解密文件中,有一份1988年12月的文件《Hong Kong: Looking Toward1997》揭露,在中英前途談判期間,中方透過在港加插紅色資本、左派工會及傳媒操控民意調查,以營造香港大多數人反對直選的輿論走向,藉此影響《基本法》草擬工作(to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on political reform and the Basic Law)。
稱港新華社為影子政府
中情局分析,1979年後中資企業的數量及業務種類於香港大幅上升,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到軍方規模的企業都紛紛落戶香港,例如中國銀行、中信集團等。當時中情局人員引述英方官員消息指,中方熱衷於監察香港情況,英方曾向美方表示擔心此舉會影響港人對主權過渡的信心。港府曾就政制改革及《基本法》起草諮詢民意,中情局認為中方透過不同在港勢力操控民調結果,以營造港人大多數都反對直選的輿論走向。新華社香港分社被中情局形容為「影子政府」(shadow government),內地官員會主動約見本港報章編輯以影響輿論走向,甚至會間接地提供補貼予部份編輯。當時中方亦透過左派工會操控民調,包括鼓勵親北京工聯會會員簽名反對直選、鼓勵極端左派工會開設大量分會,以增加在勞工顧問委員會及立法會的影響力、設立更多表面中立的工會,以說服對親中工會較為反感的人、和任命香港商家為人大、政協委員,以換來反對直選的輿論。■記者趙雅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186
歐盟輿論:英只有假籌碼
1 :
GS(14)@2017-06-23 02:58:14英國脫歐首場談判周一舉行後,歐盟各國官員和輿論認為英國已暴露了其弱勢,手上僅有一拍兩散這個假籌碼。意大利《新聞報》甚至揶揄英國代表戴德偉首日便「拋毛巾投降」。英國《泰晤士報》引述一名有份參與籌備的德國政府高官透露,「我的感覺是歐盟形勢遠為佔優」,並指「當你預期倫敦政府支持不了12個月,你為何還要有彈性?」有消息人士透露會場內「雙方沒有激烈爭論,會議室內泛着奇怪氣氛,歐盟代表巴尼耶有點不耐煩」。首輪談判按照歐盟的劇本進行,英歐雙方同意優先討論歐盟提出的三個棘手議題,英方未有力爭之前強硬要求的脫歐安排和經貿談判同步舉行。德國報章《南德意志報》一篇評論說:「只須一日便能找到英國對歐盟的弱點……英國的唯一王牌──在沒協議下脫歐──根本不是真的籌碼。」據英媒報道,逾30名保守黨議員認為大選失利加上沒有協議下脫歐經濟衝擊巨大,要檢討文翠珊「沒協議比壞協議好」的立場,有前部長更指「沒協議已死」。他們說必要時會在脫歐法案投票倒戈阻止這情況出現,並主張有一個5至10年留在歐洲經濟區的過渡期。英國《泰晤士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2/20064520
中方打輿論戰減外資憂慮
1 :
GS(14)@2017-10-15 13:50:49【明報專訊】除了國企之外,據《金融時報》報道,連外資與國企合作的內地合營企業也同樣要設立黨委,令外資擔心會影響合營企業的營運。另一方面,內地展開輿論攻勢,務求淡化影響。
《金融時報》報道指,部分合營公司正面臨壓力,要修改與國企的合資條款,明確規定黨委在管理決策中的作用。外資方面認為,這會令合資公司的業務更不透明,同時會令管理層以黨的利益為先,非以盈利為先,影響回報;此外亦擔心日後合營公司的人事升遷,不是以能力表現為依據,而是以黨工作表現去衡量。
合營企業須建黨委 外資憂受操控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指,上月有10多名歐洲企業高層在北京開會,關注共產黨對外國企業的操控愈來愈嚴重。有高層透露,有合作的國企除提出修改條款,和要將黨員納入企業管理機構,甚至要求由黨委書記擔任公司主席。報道續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回應表示,黨委沒有干涉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的日常營運。但又指企業內的黨組織會在營運管理開展工作,幫助企業了解國家指導方針及政策,並形容黨委於企業內極受歡迎。
國務院:黨委沒干涉日常營運
內地官方媒體也利用輿論去強調合資企業內設黨委利大於弊。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便以與諾基亞合營的上海諾基亞貝爾為例,指該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多年與外籍總裁工作愉快,甚至有意大利籍總裁問「能不能也加入黨組織」。另內地民企也透過自發成立黨委表忠,融創(1918)上月底便宣布正式成立黨委便是一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18&issue=2017100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