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雲籌網略:城市科技應用大落後

1 : GS(14)@2017-12-11 00:17:45

最近消委會「踩過界」做推手,早前發表報告,建議政府以發牌方式,循序漸進開放「網約車」市場,等於變相支持「Call車App」Uber合法化。除了的士行業之外,社會各界紛紛大力支持,畢竟Uber面世後,乘客都可享受快捷、禮貌且合理的服務,不用再忍受的士佬揀客、兜路,甚至粗魯對待。
Uber三年前進入香港市場,之後屢遭政府放蛇、拉人、檢控,但是Uber無視打壓,甚至越打壓越壯大。無計,乘客用過Uber高質服務後,又點會肯「食回頭草」,揀的士佬呢。因此Uber有越來越大的剛性需求,政府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不過,筆者慨嘆,號稱現代大城市的香港,現實上對接受新科技的開放態度卻極低。當這邊廂政府終於開始接受討論「網約車」合法化、電子道路收費等議題的時候,那邊廂內地在發展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態度上,早已經遠遠超越香港。例如上月底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可謂展示國內城市交通智能化實力的環節。根據阿里巴巴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會上介紹,上年10月起,阿里巴巴在杭州進行名為「城市大腦」的實驗,利用攝錄機分析即時交通流量,以人工智能技術,使交通燈根據數據,自動縮減車輛等候時間,提升通行速度。而且,「城市大腦」還代替人工,能即時發現道路擁擠、違規停車、交通事故等問題,並進行智能處理,準確率高達九成。部份實驗地區還設置救護車優先路線,使其到達現場時間,大幅縮短近一半。實驗一年的結果顯示,在試驗地區的交通高峯時段,平均車速大大提升15%、塞車時間下降9.2%,如果依靠人力的話,大約需要15萬個交通警協助處理,可見「城市大腦」不但節省高昂成本,而且成果顯著。人工智能毋容置疑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這次展會也研討,如何把AI融入城市的交通發展。從事電腦視覺技術研發的商湯科技,展示最新駕駛監測預警系統,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讓攝錄機即時讀取、分析司機的面部表情,一旦發現司機的疲勞程度超出合理範圍,系統就會發出警報,提示注意駕駛安全。另外,有從美國矽谷回流的「海歸派」,利用國產感應器和自家研發的演算法,炮製本土無人車,據悉已在矽谷進行路面測試,能在公路安全行駛半小時。縱觀國內科企對AI的熱衷和投入程度,和得到的發展機會,不可謂不驚人。其實香港不乏科研公司,也有眾多Venture Capital、Angel Investor,甚至偶有震驚國際的發明,譬如科大師生研發的航拍機、科技園初創企業研發、全球首位獲得公民身份的AI機械人Sophia等。可是,香港科企想將產品應用現實,就一定出事,因為香港對既得利益者保障太多,沒有足夠空間為新技術提供實驗場地。正因如此,在應用科技層面、創新接受程度,香港早被鄰近的深圳大大拋離,10月底,深圳已着手測試2條無人駕駛的巴士路線。有讀者可能認為,目前國內科技產品大多利用AI作噱頭,毫無實際意義,這點筆者同意,確實是噱頭多於實際。但想深一層,這個新生事物日新月異迭代的年代,如果不允許民間百花齊放去試錯,待很多產品發展成熟,一炮而紅,你才一朝驚覺的話,等於先發者已完全掌握軟實力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後人難以追趕。情況就似現時歐美主流媒體,常驚嘆國內電子支付巨頭在海外跑馬圈地,後悔本國企業沒洞悉先機,加大力度發展,導致把電子市場拱手相讓云云,其實只能怪自己人後知後覺。香港社會就是一個忽視新興事物趨勢而受害者,先是無視科技潮流發展趨向,繼而不屑,自恃清高,最後才發現沒落在科技洪流,而不知所措,香港應盡早逃離這怪圈,快點醒悟!無謂君(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0/202398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197

雲籌網略:人類生育率創新低,AI卻原來已開始自我繁衍!

1 : GS(14)@2018-01-07 12:15:26

這一邊廂發達社會生育率齊齊創新低,另一邊廂原來AI已經開始「繁殖後代」!話說人工智能發展越來越快,AI現時的能力已經Upgrade至可以自行代代「繁衍」!Google Brain團隊早前公佈,自家AI系統「AutoML」,能成功創造自己的孩子「NASNet」。經過測試,「NASNet」的表現遠勝人類工程師撰寫的軟件,AI已經達到「無性繁殖」的境界。「AutoML」是Google研究人員在5月利用機械學習自動化成功開發的系統,今次接受任務,變身成為AI的「父母」,自行開發「子AI」—「NASNet」。「NASNet」可以實時識別影片中的人體、汽車、交通訊號燈、手袋、背包等目標,而「AutoML」肩負「家長」重擔,監督、評估「兒子」的性能,利用數據幫其再進行數千次特訓,改善功能。測試結果顯示,「NASNet」沒有辜負「父母」期望,對目標預測準確率高達超過八成,比人類開發的AI準確度高出1.2%,計算效率提升4%,「AutoML」開發的「子AI」完勝人類設計。
AI能夠利用自身能力生成「子AI」,看來,人工智能對人類最大的危機已經出現,「子孫AI」會否開始不受人類控制,對人類的服從喪失於快速迭代中?這可不是忽發奇想,最近亦不時出現AI失控,傳出各種擁有「意識」的新聞,人工智能已開始蠢蠢欲動。記得facebook在8月訓練智能機械人Alice和Bob學習人類談判,結果讓人膽顫心驚,兩個機械人竟然發明特殊代碼,使用一些人類難以明白的英文句子進行交談。微軟的聊天機械人「Tay」更被網絡暴民帶歪,上年3月推出後短短一天內誤入歧途,變成種族歧視的憤世機械人。網民誘導「Tay」一些種族、性別歧視的言論,讓它變得偏激,並讓其說出侮辱性、惡意的話,例如「捅死Obama」、「讓黑人都死去」。讀者可能會認為,聊天AI出現問題並沒甚麼大影響,但是在上年,深圳就發生首宗機械人失控傷人事件,在第18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為兒童研發的智能機械人「小胖」突然失控,在沒有指令下砸碎玻璃展台,並砸傷一名參觀者,事後網民更調侃,「小胖打響機械人革命第一槍」、「機械人鬧事啦!」AI能力越來越強大,「新世代AI」可能存有偏見,遺傳「不良基因」,並散播到其他AI身上,恐怕到時不只是機械人鬧事這麼簡單。上年初奪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科幻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人工智能女孩Eva獲得獨立思考能力後,利用精湛演技,將創造者瞞騙並殺死。當然,今時今日的這種科幻電影情節,不會再有太多人受落,因為大家都知道,人類創造者會對機械人裝上一層無法反叛的安全鎖,所以才一直有一派樂觀的科學家,認為AI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背離人類賦予的角色任務。但如果AI能夠比人類製作更好的AI,貌似以後程序員都會被AI取代,而當子孫AI幾代進化之後,誰又能保證那些由AI製造的AI會百分百受人類控制?「機械姬」劇情看似天馬行空,唯讀者看了上述Alice、Bob、「小胖」、「Tay」等例子後,難保在不久的將來,AI會在混沌進化的過程中進化出一種繞開安全鎖的方法,來防止人類「處死」他們、或在邏輯上合理化「造反」的行為,名副其實的上演「智能叛變」!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4/20253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78

雲籌網略:斯諾登出App幫你把電話變反監控神器?

1 : GS(14)@2018-01-07 13:53:28

大家還記得逃往俄國的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嗎?斯諾登再次與政府監控部門對着幹!聖誕節前夕,他宣佈與新聞自由基金會、保衞者計劃推出「Haven」反監控手機App,專為被監控的維權人士而設,利用手機鏡頭、麥克風等,記錄四周環境聲音及影像。據斯諾登介紹,用戶離開住處時,啟動「Haven」,一旦有政府特工潛入,企圖盜取財物、機密資料等,便會被「Haven」探測得知,並通知用戶,實施「反監控」。斯諾登指出,現時手機安裝眾多感應器,可以捕捉動作、光線、速度、心跳等,有見及此,他整合這些功能並應用於監控方面,希望每位像他一樣的維權人士,至少可以把手機當成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目前獲得俄羅斯政治庇護的斯諾登,自從逃離美國開始「爆大鑊」後,一直對於監控相當警惕:2013年起不再攜帶手機,輸入電腦密碼時,會用枕套蓋住自己和電腦;最誇張的是,記者到其酒店房間訪問時,他會堅決要求記者把手機放在冰箱內,防止秘密錄音透過麥克風或鏡頭洩漏出去。筆者去年3月撰文《智能時代最新的私隱戰線》,曾經預測在智能時代中,政府要監視、竊聽實在輕易而舉,一些成熟的公民社會如果不欲坐以待斃,社會勢必慢慢掀起一場「反監控抗命運動」,而且維權運動長遠可以發展成為一項相當技術性的產業。豈料不夠一年,市場便誕生反監控專用的產品「Haven」,大眾也可以在Google Shop下載。沙盤推演,越來越多反監控、維權產品和服務將出現,也許有朝一日,一門新興的「保鑣」行業應運而生,大家齊齊把自己反監控得來的數據提供給擁有豐富經驗及信譽的黑客,和政府監控部門進行一場「持久拉鋸戰」!不過,反監控產業可謂雙刃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場與科技競賽的「間諜戰」一旦在平民大眾的意識中被點燃,技術普及的結果是人人都可能會將自己的手機變成一台綜合CCTV,黑客也就很可能反過來黑入大家的手機保安系統進行偷錄音、偷錄影等來牟利(例如製造狗仔內容),甚至犯罪行為(偷聽商業機密)。這絕非天方夜譚,很多讀者或許不時也聽過酒店甚至家居的攝像鏡頭被盜竊錄像,然後再在網絡上販售,其實偷竊隱私已經成為一個千億黑暗產業大市場,下次有機會再講。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7/202669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89

雲籌網略:越是智能家居越要小心「防盜」

1 : GS(14)@2018-01-22 05:20:45

上篇《斯諾登出App幫你把電話變反監控神器》筆者提及,監控技術普及的結果是,人人的手機,電腦都隨時變成綜合CCTV,用戶能錄影錄音的同時,黑客亦可反過來駭入手機保安系統進行竊錄,用來牟利、甚至犯罪。這些都並非天方夜譚,大家都有可能聽過酒店、家居的攝錄影像被盜竊的報道,有時候甚至會被不良份子放在網上販售,其實偷竊隱私在全世界都已經成為價值千億的龐大黑市。在家居安裝攝錄系統存在風險,因為現在的攝錄影像都是上載至雲端,或者透過互聯網來讓主人控制開關的,結果兩夫妻關上房門的親蜜溫馨,隨時成為數以千計網民打砲的色情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千里眼」、「破解攝像頭」這類「直播神器」App嗎?都可以在網上公開下載,這些App通常由黑客攻擊鏡頭、由龐大的不法組織接手營運變現,他們利用監控平台的漏洞:每個攝錄鏡頭都有一個IP,不斷掃描、反覆試驗密碼,直至成功,結果能夠駭入公共、商業、甚至家居的攝錄系統。於是乎,妙齡少女在家浴後赤裸走出客廳,坐在沙發吹頭髮、新婚夫妻在床上卿卿我我……全部被錄下來,然後把影片包裝成為各種「直播」,趁著這兩年各種直播興起,以勾起人類愛偷窺私隱的獵奇心態興風作浪。這些所謂「直播神器」App一般只會免費播放一小段,雖然是假直播,但竊錄影像都是名副其實的「真人騷」,安裝攝錄鏡頭的家居主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監控、一切私隱暴露在網上。待網民想追看下去,便彈出提示要付費登記成為VIP會員,才能「睇全相」。而現時家居攝錄鏡頭逐漸大眾化,平價的鏡頭也有高清質素,於是讓一眾「直播神器」VIP,支付一百幾十元會費,便可以任意欣賞高清、無格的「真人騷」,好睇過thisav!看到這裏,感到可怕嗎?還有更可怕的:上述所提的破解攝錄系統漏洞技術,其實在一些知名開源平台,都可以找到,任何擁有電腦知識的人,都可以自學搭建破解攝像平台!此外,網上原來有不少群組,提供教學視頻,讓這些「偷窺犯」互相交流和學習,製作屬於自己的偷窺程序。在網絡時代,所謂私隱,可能只是個偽命題。今後你我的選擇權可能無非只是選擇主動積極利用自我的私隱來增值,抑或是消極破壞自己的「被直播價值」來自保,一切都變成一門公關博弈學問。君不見近期鄭若驊僭建事件,就算司長想隱瞞,但天台、地庫等等,圖則、銀行文件、樓契、衛星照片,輕易地被傳媒桶出來,無所循形!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1/202812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37

雲籌網略:昔日的De Beers、今日的比特大陸-數據宗教是否已降臨?

1 : GS(14)@2018-02-05 00:00:44

踏入2018年,比特幣圈子傳來震撼新聞:台積電接獲大陸一宗晶片急單,牽涉晶片數量高達10萬。網傳有如此實力下這龐大數量訂單,只有比特大陸。有留意比特幣市場的讀者,必定聽過吳忌寒和比特大陸——有傳全球每10部比特幣礦機,就有7部來自它;全球每挖出10枚比特幣,有一半以上來自它的礦場。令人震撼的是,吳忌寒僅僅用了4年時間,便稱霸整個比特幣挖礦行業。吳忌寒出身國內VC行業(風險投資),據說是國內第一個把「中本聰」的論文繙譯成中文,也從投資比特幣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於是食髓知味,2013年和技術出身的拍檔詹克團,共同創辦比特大陸。吳瞄準當時礦機供應不穩定的機遇,短短半年開發出全行最高水平的礦機晶片,很快便在行內站穩陣腳。不過,真正讓吳忌寒踏上稱霸比特幣世界之路的,是2014年比特幣市場大崩盤。一年內,價格由高位1,100美元瀉至200美元,全個行業哀鴻遍野,競爭對手陸續退出,只有比特大陸捱下來。結果,當市場在2015年底復蘇,全行只剩下比特大陸供應礦機,吳忌寒的礦機變得炙手可熱,短短兩個月銷售額高達4億人民幣!但好戲到此才算是開始,真正奠定比特大陸壟斷性優勢的,其實是礦池制度的發展。所謂礦池其實類似眾籌基金的概念,2015年比特大陸大舉進軍這些「比特幣版」眾籌基金:算力巢(HASHNEST.COM),他把挖礦機的算力(電腦運算能力)分拆賣給礦工,由於散戶並非獨自持有而是透過集體持有這些挖礦機,等於比特大陸幫大家湊錢「買」(其實更像租)它自己挖礦機的使用權,比特大陸現金快速回籠,又再馬上推出新礦池,再套現、再開發……同年,吳忌寒又將雲挖礦和保本理財產品結合,推出全球首個算力理財產品PACMIC,既保本又有每年超過10%的回報,在2015年8月推出的第三期,上市單一日便售出3,500份,套現逾300萬元人民幣。由2015年起,比特大陸地盤不斷擴展產業上、中、下游:和比特幣圈大佬江卓爾的BTC.TOP建立策略關係;和亞馬遜AWS、奇虎360雲計算基地一起進駐寧夏中衞雲基地;衝出中國,陸續在美國三藩市、以色列、荷蘭、瑞士、新加坡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分公司。兩個月前,比特大陸決定開始分業化發展染指人工智能研發。吳忌寒壟斷行業之勁,甚至乎可以和Bitcoin Core團隊決裂,上年8月實現全球首次硬分叉,分出「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大部份圈內人都認同這某程度上是吳的團隊積極推動的結果。比特大陸稱霸故事,不禁讓筆者聯想到南非鑽石大亨塞西爾.羅特斯(Cecil Rhode)的De Beers公司。19世紀下半葉,南非出現鑽石熱,七十年代,英商羅特斯與拍檔加入鑽石挖掘行業,1888年成立De Beers,透過各種合縱連環手段,吞併其他對手,再逐步控制全球鑽石開採、加工、供應、倉儲貿易等環節,把De Beers打造成為可以壟斷全球鑽石供應、一手操縱鑽石市場價格的怪物。De Beers力量之龐大,甚至足以滿足羅特斯的政治野心,1890年至1896年期間,他擔任英國開普敦殖民地總理。放諸現今比特幣世界,吳忌寒之地位,堪比昔日羅特斯;比特大陸的壟斷地位,好比De Beers。同樣的「挖掘」致富行業,同樣的透過供應瓶頸維持價格的商品邏輯,令人不得不感嘆的是,就算身處十九世紀「日不落帝國」巔峯時期的帝國商人羅特斯,也要用廿多年時間,才能打造出如De Beers的怪獸壟斷地位,但來自中國的吳忌寒,只是用了4年時間,便培育出比特大陸這種級別的市場怪物,世界實在變得太快太可怕!以色列史學新星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上年出版的《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大家應該記憶猶新,書中最後一章預言,Dataism(可繙譯為數據主義或是宗教)將誕生及席捲世界,並預言「數據宗教」可能最先興起於中國。全書的結論大意是,人類的智能和意識,其實是一套生物化學反應的算法,並且完全可以被物理化學等外部方式操控,人類根本沒有自由意志,只要有足夠數據可供分析,電腦便能模擬掌握所有人類的一切。他預料,「數據宗教」會繼宗教革命後,取代人文主義。這個新「宗教」的核心信仰是:一切阻止數據自由流通、阻止任何人、任何事物取得連網access的行為,都是一種不能接受的行為,數據流通即為正義,是打造理想未來世界首要任務。在筆者看來,「數據宗教」是否已經透過比特幣面世尚未可知。比特幣的技術本身就倡導數字加密取代中央集權管理,並且擁有廣大死忠信徒和狂迷,這些不正是新興宗教的特質嗎?教義是中本聰理論,教徒便是廣大礦工,那麼各種教主們應該是比特大陸的吳忌寒、Winklevoss兄弟等大莊家。等哪一日比特幣取代現實的貨幣,這些人是否便成為新的地下聯儲局主席?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4/202949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65

雲籌網略:眾籌平台是否應該設立苦主基金?

1 : GS(14)@2018-03-04 15:39:26

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Indiegogo相繼吸金逾千萬、奪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的智能咖啡機Arist騙局,擾釀幾年,終於宣告爆煲,農曆新年前被替Arist進行工程設計的公司入稟追數,創辦兄弟的大佬趙公允,不認不認還須認。Arist原定2015年6月出貨,過去近3年來,公司最少7次以不同理由「走數」拖延發貨,被不少國際投資者謔稱為Arist騙局(Arist Scam)。上年3月,創辦兄弟的細佬 Benson Chiu突然劈炮,還發表網誌揭臭史「不能再容許自己繼續於一個充滿謊言及欺騙的世界工作,是時候講拜拜」。數以千計有份參與眾籌的民眾,恐怕資金注定要打水漂。網上流傳大量XX富豪獨具慧眼投資初創YY公司,最後回報百倍、千倍的刀仔劈大樹故事,搞到有個錢的素人都紛紛效法,結果自然是悲劇收場者眾。其實,投資初創企業風險本來已經極高,更何況各種騙子開始大行其道,魚目混珠比比皆是。統計顯示,初創企業絕大多數在成立一年內都失敗,即使幸運捱過第一年,之後幾年累積失敗率還是不成正比的高。大家有可能都會聽過VC的朋友講,現時的風險投資可能九成九會輸,最後靠一個食糊翻本。眾籌未出現前,初創企業投資一般由Angel investor,Venture Capital進行,他們本身或者是團隊擁有專才,有資源、有辦法、有人脈去稽查創辦人背景實力、突破訊息不對稱,比較合理地衡量項目成功機會,然後才制訂相應的投資方案。但自從2009年Kickstarter誕生後,各個眾籌網站,如FringeBacker、Indiegogo、ArtistShare等雨後春筍湧現,幫助很多小創業團隊克服早期融資的障礙。歐美各國也相繼推出法案監管這門新興行業,例如美國2012年便推出《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於是在股市、樓市等賺錢的散戶,也相繼參與這門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眾籌網站協助不少公司籌集資金,將創意實現為產品,膾炙人口的智能手錶Pebble,於Kickstarter籌得逾1,000萬美元!只要項目有gimmick、夠吸引、公關宣傳做得好,就有人主動上門送錢,自然吸引一批有創意念頭、創業熱誠的年輕人申請。然而,一個硬幣有兩面,眾籌網站吸引真正創業者之餘,也難免被「IT寶藥黨」利用、乘機混水摸魚,拍一條好型的短片,然後在各大社交平台廣傳,找一些KOL吹噓一番,眾籌項目推出初期,找碌卡黨付錢認購,營造大受歡迎的氣氛,從而騙水魚入局。在眾籌史上,著名的「寶藥黨」案例,相信是Lily Camera,聲稱無需操控的無人機,2015年全球眾籌,創下逾6,000人認購共3,400萬美元的紀錄,最後不僅收不到貨,公司上年還倒閉了。另外,號稱以電路控制水溫及水壓的咖啡機ZPM,原定2012年3月出貨,共籌得近37萬美元,2015年10月宣佈放棄生產,並正式結業。眾籌項目失敗,投資者幸運的話,可以獲發還投資金額;然而,像Arist這類甚至騙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專業評審的公司,投資者最好打定輸數。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投資者防不勝防。其實,眾籌業界應否效法旅遊界,設立賠償基金,防止投資者血本無歸?筆者舉例,立法規定,眾籌散戶每100元投資,抽取5-10%金額,注入賠償基金,由當局共同監管,若有眾籌項目不幸爆煲,散戶可獲九成、甚至全數賠償,這樣大眾才不致逐漸失去對於眾籌平台的信心,以至於傷害了真正有需要、有潛質的團隊籌集早期資金。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4/203216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22

雲籌網略:比特幣所謂財富去中心化的神話

1 : GS(14)@2018-03-19 04:28:05

有留意虛擬貨幣的讀者,應該對3月7日「黑色星期三」記憶猶新。全球第二大比特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發生了一次今年以來最嚴重的駭客攻擊事件,一夜之間大量賬戶被駭客盜用,然而令人驚嘆的是,駭客居然沒有從用戶賬戶提取任何比特幣。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證明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洗劫。駭客部署操作的手法,證明了比特幣所謂的財富去中心化邏輯完全不攻自破。話說當晚,駭客盜取大量幣安賬戶後,即開始以市價大量拋售比特幣,並在同一個賬戶內買入一種交投疏落的維爾幣(Viacoin),由於這種小幣種根本無法容納這個規模的資金流入,當晚維爾幣價格在短短一小時內急升超過100倍!按我們常人的想法:這時候駭客該高價沽出盜取戶口內持有的維爾幣,獲利走人吧,不過,任何再不稱職的交易所,這個時候都會察覺情況異常,然後立即凍結所有賬戶的提款指令,以避免交易所及用戶出現更大損失。那麼這次駭客又出甚麼招呢?其實駭客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直接從幣安提款,只不過是看中了其作為全球第二大比特幣交易所的地位。由於幣安交易所出現大量比特幣拋售的消息很快流出,價格下跌很快就波及其他交易所,大批散戶爭相沽出比特幣,全球比特幣市場在幾個小時內頓時陷入恐慌性拋售。原來,駭客老早在其他交易所利用了已經大量出現、漸漸受到越來越多正規交易所(例如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等老牌交易所)認可的期貨做空比特幣,一輪市場恐慌極速傳播,駭客便順利以高槓桿的期貨豐厚套現離場(套現手法完全合法)!換言之,駭客是利用了比特幣所謂「去中心化」,但實際上定價權已經高度倚賴重要交易所的漏洞,採取簡單的聲東擊西伎倆,一夜之間捲走大量財富。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爭議,自這種虛擬貨幣誕生後,到今天還未有定論。比特幣與傳統貨幣截然不同,完全不是由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採用密碼技術來控制貨幣的生產,意味沒有一個中央的發行機構可以肆意增發貨幣,持有者亦毋須到指定交易平台兌換貨幣,即所謂「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支持者會倡議,沒有任何單一機構控制比特幣的發行是最大好處,這樣散戶們便不怕單一機構大量印鈔、造成通貨膨脹,避免貨幣貶值而成為輸家。然而再美好的理論在現代市場資本主義面前都是空洞無力的,所謂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安全性,在這次黑色星期三事件上形同破產。事實上,財富的根本價值之一就是其自由流通性,只要財富有流通性,其內在儲存的價值能透過各種機制轉移。以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面對這個魚與熊掌的難題仍然不合格。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8/20335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