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期來臨,節省成本做好產品是最明智的戰術。
要說2016移動互聯網行業有哪兩個詞最多,除了VR之外,莫過於直播了。
直播火到什麽程度呢?從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圈錢能力就可以以小窺大了。從上市公司到互聯網巨頭,還有一些獨角獸APP,都紛紛爭先恐後的進入移動直播領域,就在今年上半年,境內的直播平臺數量就已經達到200多個,短時間內誕生了數百家直播平臺。
投資者對於這類項目在寒冬中也表現得十分大手筆,就在上個月,鬥魚宣布完成C輪15億人民幣融資,不到半年時間累計融資20億。而這在券商們對於直播行業2016年15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600億元甚至千億元的市場預估來說,這樣的前期投入顯得理所當然。
用戶也像預期的那樣,一直呈現快速增長。按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網絡直播行業APP的月活躍用戶從去年10月的5271萬持續爆發增長到今年5月的8585萬,幾乎翻了一倍。
直播行業已經毫無疑問的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從下面這張密集的圖片中,就能夠大致窺見直播行業的“火熱”,不管是純粹的直播APP還是將直播作為功能補充,只要能和直播沾上邊的,都在不斷加入這個隊伍。放眼望去,似乎看到了當初團購興起,進入爆發期,“千團大戰”、“百團大戰”前夕的影子。
當年的團購網站自2008年Groupon的成功後,從2010年在國內進入了狂熱的跨越式發展,最誇張的時候幾乎是每天平均新增4個團購網站。到2011年最高峰時甚至達到了5058家,除了美團這類的創業公司團購網外,互聯網大佬們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團購頻道。很快,團購網站進入了洗牌期,經歷了千團大戰和百團大戰之後,到2014年6月,團購網站數量僅剩下176家。
團購網站進入2.0時代,經過激烈的廝殺之後存活下來的團購網站,從原本的小打小鬧各自為政進階到了“剩者為王”的階段,少數的幾個領頭羊幾乎將市場壟斷。當時美團、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三家已經占到了84.2%的市場份額,排名前5的團購網站甚至占據了99%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到了現在,活下來並且還活得還可以的團購網站也就是這幾個。
而從團購行業的發展軌跡來看,現在的直播行業正在走上一樣的軌道——行業成為熱點,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在資本推動下,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快速的催熟發展,雖然還沒到團購網站的“千團大戰”,但是“百團大戰”的影子已經浮現,直播行業正要進入第一輪洗牌期。
這其實並不是直播行業單獨的問題。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過於集中必定會導致兼並收購等等一系列擠壓洗牌行為。直播行業說白了,仍然在粉絲經濟的範疇,到最後就是其實就是比拼內容。我們來看現在的直播行業,主要以這幾種形式為主:秀場直播、社交直播、體育直播、遊戲直播等,這些中,又以秀場直播、社交直播最為基礎,幾乎所有平臺都會有這些UGC內容,在前段時間的全民直播趨勢中,就可以看到一些用戶對於直播行業的誤解,以為只要在里面說說話陪網友聊聊天,就可以輕松賺大錢。這是門檻最低的內容,也是最沒有質量保障的一部分內容,普通人如何吸引流量呢?之前曾經屢屢發生的某些直播平臺女主播直播不雅行為等踩紅線的內容就是秀場直播、社交直播模式下,為了爭奪眼球而發生的。
平臺要保證自身擁有充足的流量,就需要產出一些質量穩定,而且具有吸引力又沒有法律風險的內容,這也就需要平臺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PGC的內容產出。而需要專業度比較高的體育直播和遊戲直播的內容就成為了選擇。這需要平臺具備一定的資金和資源實力,直播平臺為了自身的流量保證,積累各界資源,搶奪內容給中賽事的轉播權,搶奪明星主播高薪挖角,是必行的。這些直播內容的制作和明星主播都是流量的保障。資源就那麽一些,一旦開始搶占稀缺性,就會造成直播行業的一些泡沫。像是miss等明星主播的天價薪資,就是平臺對打的產物。
背靠大樹的平臺在這樣的競爭中就占據了優勢地位,不差錢,有人才,可以在初期就用資金拉開差距,創造壁壘,小平臺受限於自身實力,是沒有辦法在段時間內跨越這樣的壁壘的,大平臺和小平臺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要知道,像是歡聚時代這樣的大平臺,僅去年第四季度就需要支出1.611億元的帶寬成本,可能是小平臺一年的支出了。優質的PGC內容加上明星直播,再加上穩定的帶寬,從技術到內容,大平臺很快就會將大部分小平臺打垮,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
而小平臺還有一個最大的難關,就是政府關系。在經歷了瘋狂的野蠻生長期之後,本月9號,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直播平臺再次迎來了嚴厲的“監管令”。通知中規定直播平臺必須必須“持證上崗”,在目前主流直播平臺里面,只有一小部分直播平臺已經具備了廣電出臺的《視聽證》,而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花椒,鬥魚,熊貓TV竟然還沒有《視聽證》。
並且,通知還規定在開展直播活動前,要將相關信息報屬地省級以上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還不能在互諒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來開展業務。這一把,連鬥魚TV、虎牙TV、戰旗TV,以及王思聰旗下的熊貓TV,都受到了波及。大平臺在這樣的監管令下尚能有能力有空間可以調整,很多小平臺可能受此政策影響,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可以預見的是,在廣電這一波規定執行之後,直播平臺將進入再一次的大清洗活動,洗牌戰結束後,現在的兩百多個直播平臺能夠剩下的,可能十不存一,幾次“百團大戰”之後,和團購網站的命運一樣,直播界估計也就只能剩下幾個巨頭,壟斷90%以上的市場了。
如何能夠在這樣的百團大戰中存活下來呢?首先最起碼的是,要動用一切資源,讓自己跨過政策線,讓平臺最起碼能夠正常運行。在此基礎上,直播平臺們需要從土豪模式轉切入“節約模式”,在進入洗牌期後,資本對於投資直播平臺已經開始越來越謹慎,如果想要在洗牌期能夠好好的活得久一些,就要確保目前自己手上拿著的錢都是花在刀刃上的,不要盲目的跟風砸錢。當時團購網站的百團大戰中,美團能夠存活下來,和王興在對花錢這方面的謹慎是分不開關系的。
洗牌期來臨,節省成本做好產品是最明智的戰術。參考團購網站的幾輪清洗戰延續的時間,現在的直播行業才剛剛開局,最重要的還是要面向用戶打好基礎,只要產品夠好,在用戶群中創下口碑,形成影響力,用內容來黏住用戶,就能在這場持久戰中占據優勢地位。
新一波不良資產投資周期正來勢洶洶,不同於上一輪大規模處置銀行不良的周期,此次更具市場化,而且趕上經濟仍處於下行通道中,如何解決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問題,將成為這個周期投資的關鍵點。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主席、海岸基金董事長張曉琳近日在第二屆中國不良資產行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無論是在處置方案還是在定價模型上,都要跳出上個周期的慣性思維。誰能夠用創新性的金融工具快速解決流動性,誰就可能成為這個不良周期的投資之王。”
兩輪不良投資周期
從去年開始,國內新一波不良投資周期已經到來。
根據銀監會披露的2016年二季度主要監管指標顯示: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37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52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與上季末持平。但業內預期,實際不良可能要高於這個數字。
在德富資產執行合夥人吳舸看來,中國的不良資產投資最早始於1999年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這也是中國的第一輪不良投資周期,從1999年一直持續到2008年。
這10年又可分為兩段:前五年屬於政策性接收,當時,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處理銀行不良,在定價方面毫無經驗,同時國內又缺乏成熟買家,所以除了外資是主要買家,規模購買不良的投資人幾乎沒有;後一段是從2004年到2008年,政策性剝離幾千億元的壞賬之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了商業化的收購,這些不良的處置當時不算順利,但是多年以後因為資產價格的暴漲,成為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
第二輪不良投資周期中出現的第一波,則是2011年,從東部沿海尤其是浙江地區民間借貸危機爆發開始,到之後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鋼貿危機,大量不良資產持續湧現。再到去年開始的第二波,這輪周期何時見頂,還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表示,就整體而言,不良資產投資屬於逆周期行業,不良資產包的收購時點往往處於經濟低谷時,不良資產的處置則最好在順周期中進行。當下的這波不良產生的背景、所處的經濟形勢和投資邏輯與前一輪大不相同,需要更具市場化思維,尤其是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問題相比上輪周期更難把握。
“想在這波不良周期中賺到錢,不是件容易的事。做不良資產投資培訓的倒是賺得缽滿盆滿。”一位民間不良資產投資者對本報說。
流動性是關鍵點
相比上輪不良處置正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資產價格處於上升通道,這波周期面對的則是中國經濟依舊處於下行通道中。
“可以看到,這個周期中的資產流動性非常差,尤其是不良資產抵押物需要變現時,價格一直往下走,一個評估值一億的抵押物,可能最終變成現金就只有4000萬,解決流動性肯定是這個周期投資的關鍵點。”張曉琳說。
不過,並未所有的抵押物都是如此。以房地產為例,這兩年一波房地產行情席卷市場,導致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不良資產處置收益極為可觀,但同時,行情中又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點,這給不良資產的定價帶來極大困擾。
“房地產在地域上的價格差異超出我們的預期,”張曉琳說,這波周期下,定價的核心就是抵押物的流動性。
“每個不良資產投資人都要做的第一要務就是地域經濟的調查,搜集大量的數據,特別是司法拍賣行的數據庫,數據庫建立之後,就會發現房地產市場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在這波周期的定價上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房地產:第一是工業用地,第二是商鋪,商鋪在兩年前從銀行出來的都是天價,如今甚至跌到幾千塊錢一平米。”張曉琳說。
正是因為流動性將在這波不良資產投資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所以,“上個周期,我們需要的人才大多數是具有法律背景的,而這個周期,我建議應該更多的采用金融手段,更加急需的是金融人才。通過比如資產證券化(ABS),甚至常用的P2P都可以增加流動性,任何能夠實現流動性的手段都是這個周期下最重要的手段。” 張曉琳。
即便如此,張曉琳還是認為,這波不良投資周期虧錢的可能性還是比上個周期要低很多:原因一是抵押率更充足、法律瑕疵更少;原因二是資產透明度更高;原因三是司法更健全。
“上個周期,我們做不良資產處置,其實大量的時間是在打官司,在各地遇到的司法阻礙也非常大,銀行出來的不良資產包,不僅抵押率低,而且存在大量的法律瑕疵,一個包,光盡調都要40多天。” 張曉琳說。
“這個周期下,我幾乎沒有遇到有法律瑕疵的資產包,說明銀行的風控在過去幾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即便是打官司,也特別順暢,推進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中國整體的司法環境比過去提高非常多。而且在這個周期下,資產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強,處置機構可以輕松查到債務人名下所有的投資。”她說。
三只松鼠全渠道銷售額突破5.08億,百草味全網2.52億,連正在轉型電商的傳統線下零食企業來伊份(603777.SH)也賣出了1.67億包零食。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借著阿里的東風,零食電商也跟著大賺一筆,當然,銷量的暴增除了有電商促銷日大環境因素,各家零食電商借力娛樂營銷。正如淘寶、蘇寧易購等電商巨頭在雙十一紛紛舉辦文藝晚會,零食電商也不忘借助娛樂內容發力娛樂營銷,百草味首席營銷官王鏡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娛樂營銷幫助商家更好地與消費者對話。
零食消費受眾加速“移民”電商渠道
這個雙十一,排名靠前的零食電商均獲得巨量增長,業內排名第一的三只松鼠全渠道銷售額5.08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天貓平臺銷售額就達到了4.35億元。排名第二的百草味在今年9.6億元“賣身”於好想你(002582.SZ)後,銷售額也實現了較快增長,雙十一全網2.52億元,同比增長61.53%,其中,天貓單店2.04億元。
零食電商的快速增長背後,也意味著零食消費群體的年齡層次正在往90後前後的年輕群體轉移,這部分人喜歡通過電商購物。以三只松鼠為例,這一天,超過1400萬消費者來到三只松鼠的店鋪,這一數據相當於全國網民3%的人口,形成了超過460萬單的包裹,統計數據顯示,當天進店購買的消費群體男女占比3:7,而最強的購買年齡段在18-30歲之間,堅果類產品依然是消費者購買最多的產品。 而來伊份方面也透露,雙十一當天銷售了1.67億包零食,其中大部分是電商渠道銷售出去的。
可見年輕消費群體已經是零食電商的主力,同時,零食電商快速增長漸漸成為零食主流銷售渠道,也意味著零食消費受眾正在加速往互聯網“移民”。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休閑零食占據線上食品銷售首位。其中,“95後”和泛“90後”女性逐漸成為消費主流。線上食品成交人數遠高於食品行業整體平均水平,並且還在持續高速增長,其中,休閑零食的銷售額連年占據整個食品行業超過30%的比重。
零食電商比拼“娛樂營銷”
既然電商零食的消費主流人群已經變成了90後,那麽把握90後的喜好並針對此進行營銷,將90後成功引流到自己的平臺上來是電商目前正在發力的方向。
從淘寶雙十一晚會、蘇寧易購雙十一晚會我們看到,好好的電商促銷季儼然成為了娛樂大晚會,電商營銷“內容為王”的理念已經深入各大商家。零食電商們也開始了一場娛樂營銷競賽。
作為電商零食商,百草味很早就開始涉足娛樂營銷,合作過不少的影視劇,隨著韓劇在90後年輕女性群體中風靡,百草味也開始嘗試在很多韓劇中做植入,近期還與世紀鯤鵬也合作了電視劇《旋風少女》、《她很漂亮》,電影《大鬧天竺》等影視內容。雙十一前幾天,百草味聯合90後喜愛的“小鮮肉”楊洋在天貓“明星家生活”欄目直播發布會,以真人秀直播形式發布又一款IP化產品,整個1小時直播時間內,突破10萬人次共同在線觀看直播,點贊數也超越3000萬,創天貓商家直播新紀錄。
三只松鼠則直接把品牌名作為一個大IP,除了在各大影視劇中做植入,三只松鼠還將品牌作為IP開發動漫等作品。而來伊份在雙十一促銷中找來了網紅主播與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進行直播以期吸引消費者眼球,進而推動產品銷售。
三只松鼠首席品牌官郭廣宇告訴記者:“今年我們一口氣投入了近十部電視劇,我們借助影視劇、娛樂內容等等這樣一個東西,快速把三只松鼠的認知度擴散到了全民。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影視劇只是一個切入的手段,但是我們後面會嘗試更多的娛樂方式,其實我們不會去找代言人,因為三只松鼠就是我們最好的代言人,我們會嘗試更多有意思的手段,來跟明星發生關系。”
王鏡鑰向記者表示,娛樂營銷幫助商家更好地與消費者對話,在短時間內迅速讓消費者記住商家。但是有些生硬的娛樂營銷,在方式上確實會讓消費者感覺到不舒服,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廣告營銷效果也會有限。所以非常需要一個精心設計的娛樂營銷方式。
當娛樂營銷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營銷方式的時候,簡單的內容營銷已經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註意力,需要有一個成系統、有目的的娛樂營銷才能夠對消費者造成足夠多的吸引力。對此,王鏡鑰認為:“零食電商需要打造一個娛樂營銷全生態,進行全產業鏈的娛樂營銷。前端可以進行影視劇植入,定制化的產品合作,同步進行整體的IP開發,甚至可以利用明星資源、影視內容IP進行廣告的制作和投放。後端還可以在播放這個電影的影院植入廣告,對相關產品進行二次傳播。也就是說,影視劇植入不是植入完了就結束了,而是需要打通這個影視劇IP的全產業鏈價值,與受眾進行了足夠多的互動溝通。”
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向記者表示,電商2.0就是娛樂化,這也是三只松鼠的四大戰略之一。
回顧今年金融市場,可謂黑天鵝頻出。明年的政策基調偏向防風險,全球市場方面,眾多專家 投資人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仍然難有起色,第一是新科技革命仍未啟動,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導致全球總需求增速放緩。第二是QE和經濟刺激政策大規模使用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和邊際消費傾向下降,進一步加速總需求的不足。第三是貨幣政策已接近極致、財政政策也沒什麽空間,結構性改革推進難度比較大。剛剛過去的中央經濟會議定調是防風險、擠泡沫,落點是三個方面:房地產、實體經濟和匯率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對於經濟拉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不能成為支柱的產業,因為會遏制消費,如何看待明年的房地產市場和大類資產配置。本期《首席對策》中,東方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 邵宇博士對熱點話題做了詳盡解析,作者概括為四大核心觀點:
海外宏觀:黑天鵝湖,外圍風險增大,或是歐盟末日;
中國經濟:眼前穩住與杠桿騰挪;
遠期展望:重回深度城市化主線;
投資建議:配置為王,兼顧博弈,做好避險;
他在《首席對策》專訪中,提出了如下投資建議:應密切關註明年非常重要的事件——十九大,會確定我們未來增長的路徑,究竟應該做出清還是做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創新創造,或者回到深度城市化這條道路,目前建議核心地產占到配置的40%左右。考慮到明年可能會有風險,包括地緣風險,黃金、美元這些用於避風險的這樣一些資產配到10%、15%;對於權益而言,可以提升一定的配置,考慮到明年通脹會略微上升一點,可能債券包括非標類的產品,未必是一個比較好的配置,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一些偏藍籌的這些股權,包括跟我們深度城市化相關的一些主題的標的,包括國企改革,特別是上海股改的一些重要的標的,也是有一定投資機會。
新的投資是智慧的投資和有效的投資,它體現在深度城市化里頭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新型城鎮化即我們所強調的深度城市化,在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前提下,也提供了足夠大投資與需求層面的想象空間,關鍵在於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一財 李策:。最新的中央文件顯示,明年的政策基調偏向防風險。您認為,明年的金融市場是否會更加跌宕起伏?風險點主要在哪些地方?俗話說,風險與機遇總是並存的,您認為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明年的投資機遇又主要在哪里?
首席 邵宇:確實今年大家看到這麽多黑天鵝好像也還都過了,比如說川普當選市場沒有跌,反倒漲得很猛。這里面的問題就在於明年會怎麽樣?我覺得明年可能很多的後面的作用慢慢釋放出來。今年只是解決了一個政治領導人的調整以及重大決策的發聲,到了明年很多慢慢呈現出來,比如說究竟做什麽樣的政策,包括如果脫歐是采用硬脫歐還是軟脫歐的方式。
我覺得明年我要特別提醒一點,來自於歐洲方面,確實我們做了一個研究,我們擔心明年很有可能,可能是歐盟的末日,歐元也會受到相應的比較大的沖擊,當然我們會有一個完整邏輯去解釋為什麽是這樣一個逆全球化的狀態。對於整個投資人,我們覺得如果明年這樣來看的話,未必見得輕松。你說今年這些黑天鵝沒有產生影響,可是剛才你已經看到了我們的股票、債券、匯率、大宗,包括房地產價格都經歷了一輪非常劇烈的波動,明年我覺得這些波動率未必比今年會更小一點,只不過會用各種各樣奇怪的形式呈現出來,所以我們覺得明年對於風險資產來說可能要經歷一輪考驗。我們也認為,如果我們資本賬戶相對封閉的,對人民幣標價的資產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配置價值,體現在我們覺得還是覺得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一些偏藍籌的這些股權,包括跟我們深度城市化相關的一些主題的標的,包括國企改革,特別是上海股改的一些重要的標的,我們覺得也是有一定投資機會。但是波動劇烈的大宗以及債券,恐怕你要追上它的投資機會,相對來說是比較辛苦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其實對於一般的投資人而言,作為每個時段的Timing,基本上擇時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建議還是作為一個比較均衡的配置,可能會取得能夠戰勝周期的相應的效果。
一財 李策:對於中國市場影響大嗎?
首席 邵宇:我覺得是這樣的,首先第一波的沖擊肯定是有的,因為中國這樣一個資產,人民幣的所有資產都是風險資產,但是我們特別強調一點,大家會說到一點“中或最贏”,中國或許是最後的贏家,那怎樣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呢?很簡單,因為一旦出現風險以後,資產價格一定會打折,而這個時候對你投資的條件相對比較寬松,這個時候能夠買買買,買到你核心的技術、品牌、利潤、現金流,那麽你就有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所以你要做好準備,等待這樣一些機會出現,你才有可能最終翻盤。
一財 李策: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理念對於中國經濟並不是好消息:高關稅打壓中國貿易增長,減稅吸引制造業回流。如何麽看待特朗普新政理念的可行性以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首席 邵宇:確實,他上臺以後所表現出的風格和氣勢是所有的政治領導人里面所僅見的。所以其實現在要去評估他究竟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確實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但是我們看到他現在任命的整個大概的幕僚人員構成,包括他們這樣一些風格,可以從中間看到一些他未來政策的前景。
比如說你剛才說到的減稅,我覺得這樣,其實包括他最近跟科技巨頭的座談會,也是領導接見了這樣一些科技巨頭。他肯定談的是一件事情,這些企業如果回撤到美國進行生產,那麽能夠給到多少的支持。我覺得其實也很簡單,你大致可以算一下,如果iPhone不在中國沿海或者成本更為低廉的生產,把它全部挪到美國,我估計你現在買到的iPhone7,可能不是六千塊了,可能是八千甚至一萬塊了。也就是說其實他這樣想做的東西聲勢浩大,但是究竟能不能做成其實大家心里面是有疑問的。包括你看到一些大的企業領導人也公開表示,他要遷回,反倒我們不這樣做,我們要遷去墨西哥。因為這些企業自己也非常清楚,如果遷回到美國生產只是為了自己的市場進行生產,包括也就是它的成本提升以後是不是還有世界的競爭力或者能夠拿到最放得市場,其實大家都還是覺得有一些問題在的。
所以如果真的執行這樣一個稅率,我覺得可能對全球貿易是致命的打擊。因為其實在危機之前,全球的貿易增速大概在10%左右,現在只有1.5%了。如果每個生產品都增長45%的關稅,這世界上面沒有全球貿易了。所以我覺得他現在這樣做跟他究竟真正能夠執行的政策之間的差距是多少?這可能更加值得關註。所以現在有一種評估可能說他還是針對某一些品類的商品來增加反傾銷稅或者說增加一個比較低的稅率,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他是一個商人,我們可以做生意,只是這個成本比以前要高,而這個成本多少是合適的?恐怕還得雙方政府包括企業家坐在一塊聊才能達到一個最優的結果。
一財 李策:我訪問過的一些投資人看好明年一季度之後的利率債,您最看好的一個投資方向是什麽?
首席 邵宇:我覺得這樣看,首先得從一個大類資產來看,大類資產的配置建議加了杠桿的房地產核心區域、核心地產占到你的配置40%左右。考慮到明年可能會有風險,包括地緣風險,我們覺得黃金、美元這些用於避風險的這樣一些資產配到10%、15%;對於權益而言,我們覺得可以提升一定的配置,因為我們覺得反正會關閉,所謂流動性只能在這個之間走來走去,考慮到明年通脹會略微上升一點,可能債券包括非標類的產品,未必是一個比較好的配置,所以我們覺得配置股權投資,股權投資是廣義的,包括二級市場,包括一定的PE、VC可能會占到比較重的份額,其他的我覺得就沒有特別的推薦了。因為其實大宗比較難以琢磨,正常人也不會追逐每一個波段,而且市場容量相對來說比較小一點,適當做一點管理期貨也是可以的,但是並不建議全身心的投入。落實到具體的權益市場,我們覺得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也就是成長的故事和未來的藍籌的故事大家最終心里面會有一桿稱,會稱出來哪一個做一個平衡。
我覺得很重要的在這里,要理解明年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也就是十九大,會確定我們未來增長的路徑,究竟應該做出清還是做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創新創造,或者回到深度城市化這條道路,因為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偏好,比如說你可能喜歡深化改革,OK,那你這時候投資的標的和你去產能是完全不同的標的。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覺得一部分的深化改革,包括一部分的深度城市化仍然值得非常的關註,其他的地方我們覺得它的權重可能要適當的減輕一點,才可能會得到更為明確的收益結果。
一財 李策:人民幣匯率前期大跌,市場對於保“7”難言樂觀。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余永定最近指出,應該徹底放棄外匯幹預,從保匯率轉向保外儲。而耶倫講話後明年美聯儲加息預期愈演愈烈。您認為對於央行來說,匯率的底線在哪里?
首席 邵宇:這個問題比較微妙,因為這兩個問題是連在一塊的。回顧一下97年到9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中國很明確我保匯率同時也要保外儲,匯率不能貶一分錢,但是外儲也一分錢不能少,還得增加。那怎樣做到平衡?匯率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遠遠沒有對金融的影響這麽明顯,也就說你也知道比如說25個PB的匯率的變化和利率的變化會引起這個市場的滔天巨浪,而對實體經濟你的感覺不是那麽的明顯。
我們現在擔心的是這樣一個狀況,大家清楚,匯率政策,中國的匯率政策和美國的利率政策各是雙方最有利的武器,但是也可能是他們最脆弱的一個罩門。什麽意思呢?這玩意如果你恢複得好,你可能把對手給幹掉了,但是如果你恢複不好把自己可能會給割傷。也就是說你最好能做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但是你搞得不好的話,可能會是殺敵八百、自傷一千,這樣就劃不來了。你比如說美國這樣的利率,如果它持續快速的升息,它的經濟體可能是受不了的。我們如果大幅的貶值也可能會引發居民的資產負債表的再度調整,這個實際上我們可能也承受不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沖動,所以可能還是要尋找一套折中的道路。
一財 李策:商務部研究院認為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還會跌3%到5%左右,如果說繼續跌3%或者說更加跌連不休的話,那您認為市場會有什麽樣的反映?對於明年的匯率走勢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研判?
首席 邵宇:現在確實人民幣這一個月以來對美元跌了很多,但是如果你回頭看大的二三十個經濟體,中國其實跌的還算是比較有節制的,其他有的多的跌了10%甚至更多都有。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全球的資本大部分受到兩個政策驅動的:一個是美國的利率政策,一個是人民幣的匯率政策,因為這將解決兩類大的資產,也就是說發達經濟體的資產和新興經濟體資產的逆差,而這樣一個逆差是驅動全球資本最重要的交易結構。現在看起來如果美國持續的升息導致美元走強的話,我覺得這樣一個周期可能才剛剛開始,因為按照歷史經驗來看的話,它大概要持續七到八年,而現在從2014年6月份算起的話才2.5年左右。所以我們覺得可能在整個過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都避不可免的會面臨一輪貶值,如果真的貶到3%左右的水平,我覺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們不清楚,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一個傳統的政策的三角,如果你不封閉資本賬戶,匯率能不能夠到達合適的位置,這個大家相信是存疑的。我們的建議也非常明確,我們可以適當的貶值人民幣匯率,但是我們對資本賬戶的管控恐怕要加強一些。
一財 李策:2017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我們看到中央經濟會議定調是防風險、擠泡沫,落點是三個方面: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實體經濟、一個是匯率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對於經濟拉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不能成為支柱的產業,因為會遏制消費,那麽對於明年的經濟發力點或者說我們的GDP增速,您有一個怎麽樣的預測?
首席 邵宇:其實我覺得大家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爭論,就是說房地產有沒有泡沫以及泡沫多大,以及在實體里面扮演多少重要的角色?我首先其實房地產對整個中國經濟還是非常之重要的,因為它拉動了整個GDP的產業鏈要接近40%。其實中國目前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如果你不搞城市化、不搞房地產、不搞汽車銷售、不搞基建,搞什麽呢?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有一個不太一樣的理解。另外要知道中國有660個城市,這一次限購,包括漲得特別快的也就是20到30個,如果考慮到中國還有3300個縣和3300個縣城,也就是說中國類似城市的GDP(09:00)有接近四千個。那為什麽這四千個里面只漲這二十幾個?包括為什麽要限購?我覺得一方面可以說在這些局部的房地產有一些過熱的趨勢,另外一方面我覺得這也可能是我們的投資人,我們的錢在用腳進行投票,因為這可能看中的也就是未來中國經濟地理的增長格局可能就是這二十幾個城市。
所以我覺得你得客觀的看待這樣一個問題,確實如果我們把這樣一個房地產進行全面的壓制,其實我們也壓制很多年了,經濟慢慢的下滑,會尋找一個底部。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如果明年我們還是執行非常嚴格的這樣一個限購的政策,可能到了下半年整個經濟的增長會慢慢下滑一個臺階,我們覺得它可能會來到6.0到6.3的水平,這種情況下面就存在我們整個的增長目標是不是要做相應的調整,如果還是要在6.5左右,那麽可能會有一定的調整壓力。假設調到6左右,那OK,相對寬松的空間還會比較大,我們稍微慢下來做一些其他的建設。但是我強調的是什麽呢?中國現在在這個階段如果你全部放棄,包括基建,深度城市化,以及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占的這些實體經濟,恐怕其他的也很難去支撐你走出這樣一個中等收入的陷井。
一財 李策:現在通脹起來了,我們都知道在通脹的初期對於股市是有利好作用的,那麽通脹會不會持續?明年的通脹包括債市,股債三殺經歷了之後怎麽樣來看待這些方面?
首席 邵宇: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到了年底大家都在回顧今年整個金融市場的叠代起伏。
一財 李策:對。
首席 邵宇:年初是熔斷開始的,到了年末債市也在暴跌,其中經歷了大宗瘋狂的過程,還有包括人民幣,還有房價的這樣一些調整。我是這樣來看的,其實現在關鍵的問題在這里,如果經濟確實如通脹數據所顯示,慢慢的走穩並且向上的話,那其實是一件好事。為什麽我們看到包括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得這麽快,企業補庫存的行為還這麽慢呢?就是以前的周期很簡單,一看價格上,立馬開始生產。現在我們說做了一些供給側的調整,大家把產能給抑制住了,遲遲看不到補庫存、補產能的過程上來。如果這個過程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們覺得我們看來明年的通脹可能還會走一段時間。但是你想現在螺紋鋼、煤炭的利潤非常可觀,你可以想象如果你是正常的企業肯定會釋放一部分產能,這些產能上來的時候,可能你的通脹相應就能得到抑制。所以整個全年來看可能通脹也不會超過2.5的水平。也就是其實說在6.3配2.5這樣一個增長的結構中,我覺得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一財 李策:從房價的環比來看,您提出過房地產的拐點出現了,而且數據顯示11月份有70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開始降溫,杭州跌幅最大,上海也開始降溫了,對於明年的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個投資品來講,這個房市還能不能來投資?
首席 邵宇:其實關於房子大家炒了很多年了,我覺得大家把兩件事搞混了。第一就是說推動房價上漲的必要條件確實是貨幣的高速上漲,因為在過去30年里面我們看到它的年化的M2,也就是廣義的貨幣增速要達到21%,也就是說中心城區的這些加了杠桿的房地產大致能夠接近這樣一個收益,也就是從必要條件來看你可能沒有其他資產配置更好的選擇。但是另外充分條件也是這樣,其實我剛才已經說到了,你有660個城市,現在只漲了20幾個,為什麽其他的600多個不漲呢?其實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在房地產的供給和需求的地理上面的錯配,也就是大家最想去的那些地方,這些房子供應是不夠的。
一財 李策:結構性問題。
首席 邵宇:如果這個地方供應充分,比如說大家都反複提到重慶,重慶基本上是無限量供應,自然不會漲。我覺得關鍵點在哪里呢?關鍵在於未來這一輪城市化進程里面,究竟是全部廣泛的撒網,還是發展以超級城市群以及周邊的衛星鎮為核心的這樣一個經濟地域的格局。如果你還是延續以前全面發展的話,估計還會接著漲下去,但是如果你承認未來這樣一種市場決定的超級城市、超級城市群以及衛星小鎮的這樣一種經濟地理結構,那麽你供應足夠的土地就相應慢慢的得到平抑,這取決於政策和流動性博弈的過程,但短期來看我覺得可能只是短期得到了抑制。
一財 李策:降企業杠桿是重點,否則實體經濟也會掏空。最近曹德旺的發言引人關註,實體經濟方面不管是民間投資下行還是曹德旺所講的中國制造業成本比較高,眾所周知杠桿率上升的1/3來自於房地產投資加杠桿,還有是國企那些無效的投資,如果既要降杠桿又要振興實體經濟,應該怎樣權衡?
首席 邵宇:這就非常難了,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問題你應該這樣去問,因為大家說中國的成本高企的原因,包括稅收,包括勞動力,其實持續蠻長一但時間了。那為什麽在這一段過程當中中國經濟包括在危機之前表現的都還可以?我覺得關鍵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於需求下降。也就是說現在總量的需求在下降的過程中大家更多的會考慮成本的問題,會考慮這樣一個蛋糕分配,而當蛋糕只有分配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變得非常的醜陋。比如說我們提到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其實勞動法這個東西大家也討論了很多,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把勞動力成本壓到最低,這些勞動力拿到這些收入能夠支撐我們消費升級嗎?恐怕也是做不到。稅收是這樣子,很簡單,如果今天的稅就是明天的債,如果稅收都降下來,沒有問題,企業會好過很多,但實際上最終會體現在政府杠桿的上升。比如說我們提到川普,他如果真的去做這樣一個減稅,那你可以預見在今年1月份那個債務上線立馬就會突破,總歸需要有人買單的。
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其實不管是稅也好,還是各種成本,其實牽涉到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怎樣分配是比較合理的,才能保證社會每個階層都能從中間獲利。因為其實你稅降得比較多或者你的人工成本降得比較多,毫無疑問,政府拿得少了,居民包括勞工也拿得少了,企業主拿得很多,當然他有利潤去發展。但實際上你看到我們最近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這一輪全球化它的高度的分化,企業主拿的這一塊利潤並不少,這個在我們多次分配里面怎樣解決。所以我擔心我們用一個新聞覆蓋了另外一個新聞,用一個所謂的熱點去覆蓋另外一個熱點,大家只是追逐熱點,而沒有一個通盤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話就起不到一個正面的作用了。
一財 李策:結構性改革可以在什麽著力點上面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知道需求拉不起來的話,可能是購買力的問題,有沒有根本的解決措施?
首席 邵宇:我覺得現在大家需要用一招鮮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的話,肯定是幻想或者說有一點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一定是一個綜合的方面。也就是說既要調整需求,也要調整供給。比如說需求我們給了一個方案,叫做新的三架馬車,通過深度城市化來替代一般的投資,通過消費升級提供原來消費的不足,通過“一路一帶”所帶領的新一代全球化使得市場得到新的擴展。也就是單一招數可能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就是0.5或者1個百分點,把這些東西放在一塊可能才會形成合力。供給方面也提到,比如說有新的技術、更新的產品,也有新的模式、新的業態、新的組織,更重要的我提到的還是新的制度,也就是我們需要通過國企、土地、戶籍在內的改革,能夠真正釋放這樣一個需求或者供給的紅利。我們做過一個測算,光國企一項改革我們大概每年能夠拉動兩個百分點的GDP增長,而戶籍可以拉動一個點,也就是說這會多出額外的三個點,但問題在於這里面核心的這樣一個障礙你有沒有突破,你可能只是改了比較容易的,你對金融的自由化做得比較快,其他比較慢,自然就形成不了一個紅利釋放整個的框架,反倒會形成錯落不斷的這些風險的暴露點。所以這一點我覺得在新的這一輪提到的結構化改革里面要尤其要著重的考慮。
周四(4月27日)歐洲央行維持三大利率不變,購債規模如期降至600億歐元,符合預期。行長德拉吉表示,歐元區周期性複蘇不斷確立、下行風險下降。這無疑是在向市場釋放積極的信號。
此前,政治風險由於法國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在首輪投票中獲勝而進一步降溫,這也令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在6月例會中改變前瞻性指引,並釋放於2018年初開始削減購債規模的清晰信號,引發歐元跳漲。德拉吉發言期間,歐元/美元大幅跳升。不過,德拉吉稱,歐洲央行尚未討論6月份的選項以及修改前瞻指引,因此至21:00左右發稿時,歐元在跳升後短線跳水。
眾多交易員都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歐元的長期趨勢看好。“歐元進一步改善其短期前景,歐元沖高,兌美元突破盤整多個月的1.270整數位置,匯價持續震蕩整理也增加了長線築底反彈的概率。歐元長期走勢主要取決於歐美政策背離,隨著歐洲政治風險的下降,政策背離將再次受到關註。”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告訴記者。
歐元區前景樂觀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利率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在當前或更低水平,一直到QE(量化寬松)結束後,600億歐元的月度購債規模將至少持續到12月,直至歐洲央行看到出現可持續的通脹回升,其通脹目標是核心通脹接近2%。
盡管歐元區整體通脹已經在2月觸及了2%的水平,但剔除能源等易於波動因素的核心通脹率,2月仍維持在0.9%,這已是連續3個月保持在此水平。德拉吉表示,還沒有看到歐元區通脹出現令人信服的上行趨勢。
不過,整體而言,德拉吉肯定了歐元區近半年來的強勢複蘇勢頭。“經濟擴張會不斷持續,投資複蘇,企業從有利的融資環境中受益,歐元區就業率和薪資增速提升。此外,全球經濟強勢複蘇、貿易活動強化將會有利於歐元區經濟擴張。”他稱。
歐洲央行早在3月就已經提升了對2017年和2018年的經濟增速、通脹預期,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仍具韌性。私營部門動能回升至6年來高點,法國超過了德國,這也顯示複蘇是全面的。各界預計3月核心通脹率將上升到1%。德國央行行長魏瑪(Jens Weidmann)認為,貨幣政策會趨於收緊,因為經濟複蘇勢頭較好。
彭博調查顯示,眾多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會在6月議息會議上改變前瞻指引;在9月會議上宣布延長QE至2018年,但會表明將削減月度購債規模;2018年開始,將在6個月中逐步退出QE;2018年三季度會宣布提升如今低至-0.4%的存款利率。
中長期看多歐元
目前,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方面均沒有更新的信號參考,由於歐元區核心通脹率依然偏低,歐央行將保持鴿派立場,其收緊政策預期對歐元的支撐有限。總體上,交易員認為,歐元技術上有向上反彈的潛力,但是消息上還沒有明朗,法國大選還沒有理由足夠支持歐元大幅上漲。
不過,不少交易員都對記者表示,最近看到了交叉貨幣對的極佳機遇。“看好歐元兌日元和商品新興市場貨幣的做多機遇,近期趨勢愈發明顯。”敦和資產海外投資主管李夢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交叉貨幣對即是指不包含美元的貨幣對。
“其他非美貨幣中,加元表現最弱,美國宣布對加拿大進口木材征收24%重稅且油價持續下跌,美國WTI原油跌破50美元關口加劇加元的拋售,使得加元表現繼續弱於其他貨幣。走軟依然是商品貨幣澳元、加元和紐元的一大軟肋,抑制商品貨幣上行,短期風險也偏於下行。歐系貨幣兌商品貨幣目前中期仍有上漲空間,顯然歐元和英鎊的沖高均打破了兌商品貨幣的盤整格局,勢必開啟新一波交叉盤上漲趨勢。”鐘越稱。
此外,英鎊也是關註的焦點,自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提前大選開始英鎊狂飆後,英鎊一直在日線頭部1/3以上位置做橫盤整理,這種走勢成為中繼形態繼續向上的概率很大。
3月內,英鎊/美元匯價大漲2.5%,名列G10貨幣之首;不少機構都在提醒,3月以來英鎊空頭倉位一直處於歷史高位。平倉會令英鎊進一步走高,英鎊強勢上漲還未完結。
美元上行動能不足
近幾周來,由於歐洲政治風險釋放、歐元區經濟複蘇,歐元強勢反彈,外加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由跌轉穩,美國刺激政策撲朔迷離,美元的上行動能明顯不足。
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周三宣布了自198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稅改計劃,但該計劃被指缺乏細節且難以在國會獲批而引發美元指數的拋盤。特朗普稅改計劃將收入稅的最高稅率從39.6%下調至35%,將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下調至15%。
特朗普提議將個人所得稅稅率由七檔縮至三檔:10%、25%和35%;建議將個人所得稅的返稅額度翻倍;已婚夫婦收入不足24000美元時不用繳稅,並建議對有孩家庭減稅。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將逐步廢除房地產遺產稅。
“美元跌,美股稍稍回落。這主要還是因為該稅改計劃已經得到市場預期,利多出盡。同時,激進的稅改會造成更大的政府預算赤字,效果還難說。而且稅改計劃還需要國會的進一步認可,其中諸多細節可能會遇到挑戰。所以該計劃並未造成市場的過度樂觀反應。美元指數在98.8,也就是自2016年年底開始的美元高位下降調整走勢的底部,尋求可能的支撐反彈。而美元要確認反撲開始,向上要先過了99.5的位置。”KVB昆侖國際首席分析師魏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於市場擔憂的該稅改計劃是否會導致美國預算赤字增加,美國財長努欽未做出回應,但他表示稅改計劃將通過經濟擴張的方式實現“自我融資(Self-financing)”。該計劃基本符合市場廣泛預期,令市場質疑的依然是美國政府能否承受稅收收入驟減、債務劇增的壓力,對減稅實現“自我融資”存在疑問。
美國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預計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提案將導致稅收收入在未來10年下降6.2萬億美元,大概占到美國當前GDP的32%左右,考慮到利率成本和宏觀經濟效應,稅收減少規模將高達7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估,美國聯邦債務/GDP的比例已經達到77%,為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有機構預計,到2047年該比例將攀升至150%,令美國面臨巨大的債務負擔。因此該計劃很可能會遭致共和黨內部財政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很可能難以在國會獲得通過。
“特朗普團隊堅持認為減稅將通過刺激美國經濟擴張的方式實現自我融資,但債務急劇增加甚至可能威脅美國經濟穩定,不利於美元匯率長期前景。”鐘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他也認為:“由於特朗普稅改計劃直到年底才有望提交國會表決,因此對美元短期影響應是有限的。但減稅有望提升美國企業海外盈利(2.6萬億美元)回流美國的預期,這一點如果做實,可能將利好美元。”
TMT行業向高頻高速升級大潮將大幅推升高頻線路板需求
高頻民用化升級帶來高頻電路板需求
高頻民用化升級帶來高頻電路板需求。幾年前,1GHz以上的高頻信號,只是限於在航空航天與衛星通信等領域使用。通信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原有的民用通信頻段顯得非常的擁擠,再加上某些軍用頻段的逐漸讓位給民用,使得民用高頻通信獲得了超常規的速度發展。當前,電子信息產品邁入了千兆赫茲(GHz)的高頻時代,以微波為代表的高頻等通信帶來高頻電路板需求。
我們回顧微波的定義:波長為1m~0.1mm、相應的頻率範圍為300MHZ~3000GHZ(1GHZ=1000MHZ)的電磁波稱為微波。常將微波劃分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四個波段。事實上,我們需要特別留意微波波段,因為未來的5G、自動駕駛、室內超高速通信、短距離超高速無線通信都落在微波波段。
從物理特性來看,微波具有如下特點:
1)頻率高。微波的震蕩頻率極高,每秒在三億次以上,震蕩周期很短,在10-9~10-12s之內,和低頻器件電子的渡越時間10-8~10-9s屬同一數量級或者還小得多。微波的頻率高,在不太大的相對帶寬下,其可用頻帶很寬。頻帶寬意味著信息容量大,使得它在需要很大信息容量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似光性(幾何光學特性)。微波的波長比一般的宏觀物體(如建築物、船艦、飛機和導彈等)的尺寸都小得多,當微波波束照射到這些物體上時,將會產生顯著的反射。波長越短,其傳播特性就越接近於幾何光學,波束的定向性和分辨能力就越高,天線的尺寸也可以做得越小。
3)能夠穿透電離層。微波能毫無阻礙地、低衰減地穿過電離層,因此稱微波是“宇宙窗口”,為衛星通信、宇宙通信、導航、定位以及射電天文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4)測量技術上特點。在測量技術上微波波段也有明顯特點。低頻電路測量的幾個基本參量是電壓、電流和頻率,在微波波段電壓和電流已失去了唯一確切的含義,因而測量的基本參量是功率、阻抗和波長。
我國通信電子行業相對較好的產業基礎決定了高頻線路板潛力巨大
政策驅動助推光通信等新興行業景氣度提升,帶來通信基建、設備及電路板等眾多需求。為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2017年1月,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6年-2018年,預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共需投資1.2萬億元,其中重點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固定寬帶接入網、移動寬帶接入網等92項重點建設項目設計總投資9022億元。
A股通信板塊上市公司顯示行業景氣度較好。2016年板塊總營收同比增加35.38%,歸母凈利潤增56.69%。17年Q1歸母凈利潤上升2.60%。(剔除中興通訊、中國聯通,考慮到並表和新股)。我國通信電子行業較好的產業基礎決定了我國高頻線路板發展潛力巨大。
高頻線路板將是電子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全球線路板市場規模
全球PCB行業將在新一輪成長周期中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應用終端電子產品的異軍突起,將為全球PCB行業提供更多的市場增長點。
根據預測,,2017年線路板規模將達到646億美元;其中中國占到到291億美金的份額。
類半導體行特征:國內線路板體量大,但高端份額和產業規模不匹配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7為年預測我國印制電路板產業總產值為291億美元;2020年達359億元中(其中15%為高頻板,對應53.9億美元)。
未來幾年中國PCB行業的發展將迎來更多的機遇:首先,產業的持續轉移和世界知名PCB企業在中國生產基地的建立,使得中國PCB行業的集群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也將催生更多的本土企業更快地成長和發展,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學習效應推動技術實力和經營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其次,“十二五”期間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為中國PCB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以及政策支持;最後,消費有望在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占據更為重要的位臵,國內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促進應用市場規模的擴大,間接帶動上遊PCB行業的發展。
據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總產值將達到359億美元,而2020年全球高頻微波板占PCB總體比例將達到15%,對應到我國的53.9億美元。
材料先行:材料國產化是高頻線路板行業崛起的必由之路
高頻電路板定義及分類
我們來看下高頻微波印制板的定義:在具有高頻微波基材的覆銅板上,加工制造成的印制板,叫作高頻微波印制板(高頻PCB板)。
高頻微波印制板分類(按基材料)種類):高頻基材同普通FR-4基材合壓形成的印制板,叫做混合型多層印制板;高頻微波基材與金屬基混合壓成的基材制成的印制板,叫做高頻金屬基印制板。
高頻電路板:傳統基材無法滿足高頻需求
高頻微波印制板對於基板材料的要求:印制板的整體特性、加工性能、長期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板材料的特性。對高頻微波印制板而言,所使用的基材與FR-4是完全不同的;傳統的PI和FR-4材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基板材料的更新現是實現PCB的高速高頻化的關鍵環節。要賦於PCB高速、高頻化的特性,主要是通過兩方面的技術途徑:一方面,是使這種PCB發展成為高密度布線(微細導線及間距、微小孔徑)、薄形以及導通、絕緣的高可靠性。這樣,可以能進一步縮短信號傳輸的距離,以減少它在傳輸中的損失。另一方面,要采用具有高速、高頻特性的PCB用基板材料。而後者的實現,是要求PCB業開展對這類基板材料的深入了解、研究工作;找出、掌握準確控制的工藝方法。以此來達到所選用的基板材料與PCB的制造工藝、性能及成本要求能夠實現合理匹配的目的。
高頻電路板對基板材料的要求
為實現高頻,高速傳送信號,首先考慮的是基材的介電常數(Dk)和介質損耗因素(Df)這兩個性能參數。
1)基材數介電常數Dk要求:越小越穩定越好。越小則儲存電能力越少,從而會讓信號傳播速度越快。
2)基材耗介質損耗Df要求:越小越好。介質損耗越小會使得信號損耗也越小。
3)其他性能,比如基材的結構、基材的熱膨脹系數等。
讓我們來回顧下幾個重要概念:
1.介電常數
介電常數Dk(εr),即dielectric-constant,表示某電介質電容器的電容,與同樣構造的電容器在真空狀態下的電容之比。
2.覆銅板的介電常數
覆銅板,由樹脂、增強材料(布、纖維、紙)和充填劑所組成,構成為電的絕緣體,也稱為電介質。
高頻電路板的基材對比分析
基板材料所用的樹脂的介電常數(Dk或或εr)、介質損失角正切(Df或或Tg)的高低,主要受到技術的結構本身的極化程度大小而定。極化程度愈大,介電常數值就愈高。因此,我們可以消除或降低樹脂中的易極化的化學結構,來達到有效的降低基板材料Dk、Df值。以下分別介紹各種具有高介電特性的樹脂構成的高速、高頻PCB用基板材料的特性情況。
聚四氟乙烯樹脂(PTFE/Teflon)
聚四氟乙烯,英文名PTFE,俗稱Teflon,Dk=2.4,其分子結構是對稱的,因而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和電氣性能。PTFE能耐許多強腐蝕性介質,至今尚無一種能在300°C以下溶解它的溶劑,因而有“塑料之王”之稱。其相對密度2.14~2.20,熔點417°C,吸水性(24小時)<0.01%。PTFE具有塑料中最好的絕緣性能。
在低Dk、低Df基板材料所用的樹脂中,早期應用較多的PTFE。這種低Dk樹脂的基板材料,在1975年間被收入到美國軍標中,從此在以航天、航空、軍工業為中心的領域中,得到長年的使用。
另外,鑒於聚四氟乙烯是介電常數最低的物料,通過調節玻璃纖維、陶瓷粉等填料和聚四氟乙烯的比例,可以形成微波板材的系列化。
但PTFE樹脂同樣存在一定缺點:在機械強度、熱傳導性等方面又不如熱固性樹脂的材料。在印制電路板的制作上必須要經特殊的電鍍前處理,並且它在成型加工、機械加工(切削加工)上較為困難。這使得PTFE樹脂基材無法制造高密度化PCB和高多層化PCB產品。基於聚四氟乙烯剛性差、鉆/銑毛刺多、孔金屬化困難、成本高,各板材供應商開發出了介電常數3.2~3.8之間的不含聚四氟乙烯的板材。其結構是玻纖、陶瓷、樹脂,樹脂多為聚酯、聚酰亞胺、聚苯醚等。
熱固性氰酸酯樹脂(CE)
熱固性氰酸酯樹脂(cyanateester,簡稱CE)是一種具有很好的介電特性的樹脂,但考慮到它的成本性、加工性,目前很少單獨地用於基板材料的制造中。往往是通過用環氧樹脂、雙馬來酰亞胺樹脂(BMI)、高耐熱性的熱塑性樹脂等對其的改性,才成為優異綜合特性的基板材料用樹脂。
特別突出的改性CE的成功例,是由雙馬來酰亞胺與氰酸酯樹脂合成出的雙馬來酰亞胺三嗪樹脂(bismaleimide-triazine,簡稱BT樹脂)。它是一種優秀的低εr性的基板材料用樹脂材料。近幾年來,它的市場需求在不斷擴大。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中獲得將其應用基板材料上的重大成果,成為了這類基板材料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生產廠家。另外,ISOLA(歐洲)、日立化成(日)等公司也有該類基材產品。由於它是一種重要的低ε基材,因此被列入到了世界的一些權威標準之中。BT樹脂中的極性官能團含量很少,甚至不含活性氫的官能團。這使得這種基板材料的εr值很低。它是一類適用於高頻、高速化PCB要求的、有發展前景的基材產品。特別是較為廣泛地應用在要求高速化的IC封裝基板上。但當前這種BT樹脂基材在價格上與低Dk、高Tg性的FR-4基板材料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劣勢。
聚苯醚樹脂(PPE/PPO)
PPE使用熱塑性樹脂作為基材的主樹脂,是開發制作出低Dk、低Df基板材料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近20年左右,在這方面的開發技術獲得了較大的進展。它在基板材料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聚苯醚樹脂(簡稱PPE或PPO)。PPE樹脂為一種熱塑性樹脂,屬於非結晶材料。這種樹脂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高尺寸穩定性、低吸濕率、低介電常數、低介質損失角正切。它的εr、tanδ特性,在溫度、濕度、頻率的變化下,具有很好的穩定性。為了解決熱塑性樹脂共有的耐熱性和耐溶劑性低下的問題,多是利用高分子的互穿網絡技術(IPN技術),在PPE樹脂中引入熱固性樹脂或可參預反應的某種官能基團等,使它成為聚合物合金化。常見引入的樹脂為環氧樹脂、氰酸酯樹脂、含丙烯基的樹脂或化合物等。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美國、西歐等國家、地區已相繼開發出了多種類型的熱固性PPE覆銅板。
改性環氧樹脂(低ε型型EP)
環氧樹脂(EP)原本的介電特性對於高頻電路用基板材料來講,是並不很理想的。但對它進行改性,可以達到低εr性基板材料(低Dk型FR-4)的特性要求。通過這條途徑而實現的低ε性基材,具有制造成本低、加工性好的優勢。在改性的技術上,盡管在國外文獻報道中有各種各樣的手段,但國外有的覆銅板技術專家認為,目前較有成效的主要有兩條渠道:
其一,在環氧樹脂體系中引入帶有烷基結構的,或低極性、較大分子基團的樹脂固化劑。
其二,在環氧樹脂體系中引入可以通過與原環氧樹脂發生固化反應,起到對極性基團進行封閉作用的固化類樹脂或化合物。
MS、PEEK等其它樹脂
為了使基板材料進一步的降低其介電常數,國外覆銅板業還在最近幾年不斷地開發出新型樹脂,並用它制作出低εr性的基板材料。在這方面所采用的新型樹脂如:馬來酰亞胺—苯乙烯樹脂(簡稱MS樹脂)、苯並環丁烯樹脂(簡稱BCB樹脂)。另外,還有一些低εr性、高熔點的熱塑性樹脂,例如聚醚酮醚樹脂(PEEK)等。
高頻電路板公司分析
高頻電路板基板材料-供應商分析
美國、日韓、中國公司
高頻微波覆銅板基板材料,歐美供應商提供的品種繁多,基材的介電常數從1.15開始,直至10.2,共有一百余種。主要集中在幾家供應商:Rogers、Arlon、Taconic、Metclad、GIL、Polyfon、Isola。這幾家供應商,在深圳、上海、中國香港或中國臺灣地區,已設立了辦事機構或代理,有的已在國內建廠生產。
除了歐美以外,日本高頻微波覆銅板品種也很多。主要生產廠商有三菱瓦斯、松下電工、住友電工、日立化成、Chukok等公司。聚酰亞胺(PI)、聚苯醚(PPE)、雙馬來酰亞胺改性三嗪(BT)樹脂基材,都已經系列化、商品化。
韓國公司SMARTR&C,從2.17~3.50介電常數,已有多個品種可批量供貨,板材厚度從0.25mm~1.57mm。
國內企業:主要有上海藍沛科技、陜西西安704廠研究所、江蘇泰州旺靈絕緣材料廠等。
Rogers&Arlon
羅傑斯公司是一家特種材料公司、高頻線路板全球龍頭。該公司產品廣泛應用在通信設備、通信基礎設施、電腦和辦公設備、清潔能源、航空航天和防禦等領域。具體將在下一部分詳細介紹。
雅龍Arlon是全球矽膠材料和電路板材料的前三甲。電路材料的生產基地位於美國特拉華州的Bear地區,加州的RanchoCucamonga,以及中國蘇州。
2014年12月,Rogers宣布以1.57億美金的價格收購雅龍有限責任公司(Arlon,LLC),該公司此前由Handy&Harman股份有限公司所有(HNH)。
作為高頻板市場份額的前三甲,雅龍Arlon的電路材料產品系列使得羅傑斯在快速增長的通訊基礎設施、汽車、航空及國防領域如虎添翼。羅傑斯一直以來希望對現有的印刷電路材料和高性能泡沫業務進行補充,以提高羅傑斯在更廣闊的市場範圍和應用領域的能力;此次對雅龍的收購,與該戰略相契合。另外在矽膠產品方面,雅龍將給羅傑斯帶來精密壓延矽膠,織布上直接塗布矽膠和特殊擠出矽膠條。該些產品主要用於電子絕緣,廣泛用於航空、鐵路、發電、半導體、食品服務、醫療以及通用工業等範圍廣闊的高可靠性應用中。
基於Handy&Harman的10-K和10-Q的財報:截止2014年9月30日的十二個月內,Handy&Harman有限公司下屬的的雅龍業務銷售額及營業收入分別為1億零40萬和1670萬美金。
Taconic
Taconic公司是全球產量最大的PTFE覆銅板的生產廠家,擁有在玻璃編織布上均勻塗覆PTFE的專利,是PTFE微波覆銅板行業中的技術領先者之一。它的微波覆銅為板的介電常數為2.17-10.0,場占領全球天線板材市場80%以上的份額。
從1961年美國Taconic公司成立以來,Taconic一直是鐵氟龍(Teflon)產品行業的全球主導公司,出口到大約四十個國家。主要產品分為工業用材料(IPD)和高性能絕緣材料(ADD)、建材纖維織布(AFD)。
TACONIC高性能絕緣材料為微波,射頻(RF)和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市場提供PTFE/編織型玻璃纖維織布的板材。此材料可運用於LNAs,LNBs,PCS/PCN天線系統中,全球定位系統(GPS)和UMTS的天線系統中,以及功率放大器、無源器件、避撞雷達系統,航空助導遙控技術和相控陣雷達系統中。
供應商市場份額
壟斷者羅傑斯:全球高頻板材料的絕對龍頭
公司介紹和發展歷史
羅傑斯公司是一家特種材料公司。該公司產品廣泛應用在通信設備、通信基礎設施、電腦和辦公設備、清潔能源、航空航天和防禦等領域。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在美國、中國、德國比利時和韓國都有制造工廠。
公司三大業務
公司擁有180多年的工藝經驗,有三大核心事業部門:包括應用於高效電機驅動、汽車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電子解決方案;在移動設備、機車內飾、工業設備和功能性服裝中具有密封、振動管理和沖擊保護作用的高彈體材料解決方案,以及用於無線基礎設施、汽車安全及雷達系統的先進互聯解決方案)(高頻線路板)。
重點業務介紹:先進互聯網解決方案(高頻層壓板)
羅傑斯公司財務分析
公司自2012年以來營業收入不斷增長,2016年達到6.56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為0.48億美元,同比增長4.24%。
從分業務收入來看,11-14年公司印刷電路材料業務成長最快,營收由1.66億美元增長至2.41億美元,CAGR為45.18%。同時,公司電力電子解決方案業務自12年-14年也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藍沛科技:技術先發優勢明顯,打造高頻高速線路板產業平臺
上海藍沛是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一家專註於推進軍工電子材料民用化的一家企業。藍沛主要經營新材料業務,包括微波介質陶瓷粉末和特種電子漿料、磁性材料和用於新型線路加工的油墨等新材料產品,可以向客戶提供:基於北鬥、GPS的陶瓷介質天線;無線支付的無線方案、無線充電的模組方案;wifi、lte、高頻ltcc濾波器等。隨著和上市公司合力泰的深度合作,未來有望在高頻線路板的在藍海市場具備先發優勢。
東軟載波參股的公司安締諾與藍沛科技技術同源,目前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氟基高頻材料方案,我們認為以藍沛科技和安締諾等技術型公司作為底層支撐,與合力泰和東軟載波等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將快速打造國內領先的高頻高速線路板產業化平臺,而且有望在打通產業鏈的基礎上成為從材料到器件再到精密封裝和超細高精度線路板制造的一體化平臺,我們強烈看好藍沛科技和安締諾等公司的技術儲備優勢,更看好合力泰和東軟載波等上市公司未來在高頻高速線路板領域的產業化領導地位,我們認為在高頻高速線路板空間巨大,路徑清晰,技術儲備優勢明顯的時點,應當以戰略性的眼光看待電子高頻材料國產化,超細線路板加成法快速普及的產業前景,強烈推薦合力泰、東軟載波、藍沛科技、安締諾、信維通信等公司!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伴隨雄安概念股的集體回落,滬深兩市股指周四也雙雙出現回調走勢,上證指數收盤更是再度跌破3100點整數位和年線的雙重支撐,同時成交量的萎縮也使得市場人士對於股指後續的走勢更是顧慮大增,A股後續究竟會出現震蕩盤整還是再度大跌尋底走勢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大幅低開之後,很快就被抄底資金托起,不過雄安板塊盤中整體走弱使得滬指全天未能翻紅,午後股指震蕩下行態勢明顯,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90.14點,下跌14.30點,跌幅0.46%,成交1681億元;深成指報收9974.35點,下跌55.76點,跌幅0.56%,成交231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13.51點,下跌9.13點,跌幅0.50%,成交736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00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減少約一成。
對於股指的再度回落,市場人士盡管早有預期,但還是沒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就表示,周三雄安概念股開始出現分化走勢就預料到股指這次只能是弱反彈,但周四雄安概念股就出現集體大跌的走勢還是有點出乎預料,市場預期過於一致導致雄安概念股經常是集體上漲或者集體下跌,對股指的影響較大,這也使得3100點和年線的支撐作用不夠明顯,後續股指預計會以盤整築底走勢為主,大幅下跌的空間不大,但量能的情況以及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註定了也難大幅反彈,還是需要自下而上精選個股、耐心等待機會。
東海證券策略分析師應曉明認為,近期A股走勢與基本面有所背離,金融監管力度的突然加強,造成一輪股市債市商品市場的三殺,在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之前,縮表一直被認為是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貨幣市場利率不斷上行,表明資金面短期緊張的態勢。但從基本面來看,經濟的回暖、企業利潤的回升,對股市都是利好條件。上周五公布的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已對縮表有所解釋,僅是現象非政策,同時央行上周五進行了 4590億元的MLF操作,是對近期資金的緊張情緒的安撫。不過由於周三晚間外盤多數大跌,影響了周四A股走勢,但市場繼續向下的可能性不大,建議低位吸籌,理性投資,發現價值,不要追漲殺跌。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等則認為,近期滬指在3000-3100點之間基於權重股的維護或有平臺整理,但平臺整理中差股將繼續調整,在後幾個月中比較敏感的是6月份,因為該月或有美元加息或者縮表的敏感性事件,況且美股已經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階段。今年A股機會是頭尾,即一季度、四季度較好,全年預測幅度2800-3600點,周期上預期始於4月初的這輪調整大約會持續到8月份。假如在後幾個月滬指能見到2800點乃至以下,最優策略是買入並持有滬深300ETF,因為它沒有非系統風險,在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市場趨勢下,省去了選股的麻煩和複雜世界中踏雷的風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二手車電商優勢凸顯,監管助力良性發展。
二手車電商發展經歷風起雲湧的2015、擴張洗牌的2016、整合統一的2017,持續的廣告大戰,撕逼的病毒式傳播,讓二手車電商深入人心。
電商為二手車交易帶來“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業前景,人們相信互聯網能加速二手車去庫存和供給側改革,促進二手車產業鏈的升級改造,二手車電商的價值也逐年被放大,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累計同比增長10.33%,達1039.07萬輛,首次突破千萬級大關。普華永道思略特預計,到2020年全國二手車交易規模(過戶數)將達到2000萬輛,交易額達到1.5萬億元。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正在給二手車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行業正迎來一輪洗牌,清洗後的二手車電商朝著規範化、機制化、規模化成熟軌道發展。
二手車電商上演“三國殺”,野蠻增長轉向“勝者為王”
隨著二手車電商占整個二手車交易的市場份額比重的增加,競爭和關註度隨之也上升,除了目前走入大眾視野的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和人人車以外,還有大搜車、車置寶等新玩家加入。但總體來看,二手車電商市場是以瓜子、優信、人人車“三足鼎立”態勢。
眾所周知,二手車電商是高度依賴用戶口碑認知行業,為了能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各家紛紛投入大筆費用進行推廣,從壕擲3000萬買下"好聲音"最貴廣告位的優信,到包場各大地鐵廣告位的瓜子,再到依靠黃渤攻占電視廣告的人人車,各種廣告狂轟亂炸,地鐵、電視、電梯、視頻…..似乎有流量的地方就有二手車的廣告,“去中間商”已經成了二手車電商的代名詞,瓜子、優信、人人車這三家二手車電商公司也被大眾所熟知。
盡管經歷了瓜子、優信、人人車等二手車電商們的持久廣告戰,用戶也接收了二手車電商買賣,但整體市場並沒有迎來真正爆發,卻進入了造假撕逼的野蠻增長。2016年,包括瓜子二手車、人人車相繼被質疑存在數據造假嫌疑,但兩家企業均進行否認,2017年更是被曝出優信“車源數據造假”和“融資信息造假”,卻把“敵人”指向瓜子,最終司法途徑解決收場。近日,瓜子優信更是選擇同一天開發布會,火藥味十足,也許如楊浩湧所說的更激進的二手車電商爭奪正在到來。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6年汽車消費維權問題頻發,消費投訴仍高居不下。據統計,汽車類投訴有35802件,排在具體商品投訴的第二位,其中二手車投訴是主要投訴體現之一。
二手車作為一個保有萬億市場體量的行業,這兩年呈逆勢井噴的態勢,無異得益於資本背後的推動,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瓜子、優信、人人車先後宣布都獲數億美元投資。二手車電商從廣告混戰到事故頻發,到後來的三足鼎力,是對具有行業必然性的,也是一個自我完善進化的一個過程。
二手車電商優勢凸顯,監管助力良性發展
傳統二手車交易,最大的弊端是中間環節過多,信息不對稱,買賣雙方缺乏信任,進而造成行業發展緩慢,再加上國內政策限制,規定了汽車牌照只能落戶在個人用戶名下,因此大部分車商都是將車輛牌照掛在員工名下。但有些地區規定不一樣,如北京 、上海、廣州、天津、杭州等已經開始實行限制上牌的地區,一個人只能辦理一個車牌。
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上牌照資質的限制,導致了傳統二手車經銷商的無法形成規模化發展。中國商情報2016年一份數據顯示,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的大經銷商在總體經銷商的占比不足10%。大小車商和二手車品牌連鎖店成為了二手車經銷商的主要組成部分,占到總體的82%。而互聯網正好可以解決傳統二手車市場面臨的問題,二手車電商的發展,正是最好的時機。
但二手車領域在傳統商業領域也存在諸多潛規則,如估價、售後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行業的發展,由於缺乏行業服務標準,未有強勢第三方監管機構,使得二手車電商一直在爭議中前進,制約行業的發展。
曾幾何時,曾經作為國內二手車電商企業效仿對象鼻祖Beepi遭遇了滑鐵盧,收取了9%的交易傭金仍無法填補高額的獲客、服務、運營等成本。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二手車電商廣告帶來的流量轉化率僅為萬分之幾,集客成本高達上萬元,如果也算上運營成本和交易補貼,成本則會更高。在沒有形成較大交易規模的條件下,單憑傭金收入,很難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
二手車電商行業問題多多,除了平臺盈利難外,還有是監管政策的缺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行業缺乏對二手車網絡買賣的政府行業監管、缺乏管理措施是導致二手車電商魚龍混雜的原因之一。
繼去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之後,去年2016年12月29日環保部、商務部又聯合下發《關於加強二手車環保達標監管工作的通知》,再度強調將“推動各地盡快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二手車“限遷”政策的解禁,可以方便更多車源的加入,但各地對自己的汽車市場有“保護政策”,不希望外地的狼進來搶肉吃,響應者寥寥,所以優信會在發布會上喊出可不受地域限制“全國直購”戰略,新戰略能不能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限遷政策的落地執行,畢竟本地經銷商誰也不願意分一杯羹給外來者,相信未來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來規範二手車電商行業。
目前來看,二手車電商對潛在市場的挖掘力度還很欠缺,服務相對單一,信用體系不完善、價格混亂、流通體系不健全和購車支持缺失,無法形成一條龍的服務,有但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機遇挑戰最多的時候,有些如優信等二手車電商公司進行模式創新,與車商和4S店等合作、提供二手車金融服務的平臺,希望用金融來拉動估值,但又缺乏金融業務的經驗和用戶數據積累,對風控及用戶的把控非常薄弱,被業內稱為“高逾期、高壞賬、高風險”的業務。
二手車電商目前”三國殺“遊戲還在繼續,誰輸誰贏不得而知,二手車電商經過瘋狂燒錢式的清洗,濫竽充數的二手車電商公司轉型的轉型,倒閉的倒閉,能堅持下來的只剩少數幾家,行業泡沫已基本被洗幹凈,企業估值回到合理價位,這個時候正是抄底的好機會,行業也已慢慢正從草莽年代,進入了一個“勝者為王”的階段。有人說,2017年或將是二手車電商行業的競爭整合之年,誰先宣布贏利,誰將會重獲資本市場的青睞,誰將會成為行業的獨角獸,我們拭目以待。
江湖老劉,創新圖強的精神氣質、文節俱高的價值觀念、封閉內斂的行為模式、犀利獨特的TMT觀察,立誌成為全面的、專業的、深入的、有獨立觀點的TMT行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