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權重”在全球制造業版圖中舉足輕重

隨著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越來越受到全球矚目。

第一財經研究院在2018年博鰲論壇期間推出了《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中國為基準點,追蹤和比較本世紀以來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19個制造業分類基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變化。

這是全球第一份覆蓋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細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報告,全面評估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實力崛起和變遷趨勢。

報告將“競爭力”定義為生產單位價值產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資本和勞動力),其成本越低,競爭力就越強。

報告通過測算全球主要制造業國家主要制造業行業生產每個單位實際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義勞動成本,也就是單位勞動力成本(ULC),從而去揭示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格局的變化。

報告顯示,在全球制造業版圖中,“中國權重”至關重要。

根據一財研究院的測算,中國制造業總產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國,隨後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國。截至2016年,中國制造業實際增加值達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從8.5%提高到了30.9%。

巨大的市場份額不僅意味著規模帶來的獨特競爭優勢,即所謂的“中國權重”,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任何變化都會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和德國在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28.5%、17.0%和10.1%,下降到19.3%、11.6%和7.0%。

估算“中國權重”2000-2016

 

2000-2008

 

2008-2016

 

 

全球

(%.)

全球

(除中國)

(%)

“中國權重”

(%)

中國權重

占比

全球

(%.)

全球

(除中國)

(%.)

“中國權重”

(%)

中國權重

占比

實際增加值(GDP)

2.7

1.1

1.6

59%

3.3

1.3

2.0

61%

勞動就業數量

1.6

-0.4

2.0

125%

0.5

0.9

-0.4

-80%

勞動生產率

1.0

1.5

-0.4

-40%

2.9

0.4

2.5

86%

勞動報酬總額

4.4

3.3

1.1

25%

2.3

-0.4

2.7

117%

平均勞動成本

2.8

3.7

-1.1

-39%

1.8

-1.4

3.2

178%

單位產出勞動成本

1.7

2.2

-0.5

-29%

-1.0

-1.7

0.6

-6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CIP/ChinaKLEMS

若以金融危機前後來區分“中國權重”,從2000年到2008年,全球制造業增加值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增長,其中60%來自就業增長的貢獻,中國不僅是全球就業增長的唯一源泉,還補償了其他經濟體就業的凈減少。在2000-2008年,中國大規模就業增長將全球制造業的勞動報酬總額推高了三分之一,但也使全球制造業平均勞動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

後危機時代,全球制造業增速從危機前的年平均2.7%提高到了3.3%。中國的貢獻大致維持在危機前的水平,動力來源從就業增長切換到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由於平均勞動成本的上升速度顯著高於勞動力生產率,全球制造業勞動報酬總額及平均勞動成本因中國的加入分別由危機前年平均下降0.4%和1.4%,轉變成危機後年平均上升2.3%和1.8%。

而在“中國權重”的影響方面,報告稱,“中國權重”一方面使得中國制造商在加工制造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勝出,爭得全球範圍內產品市場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議價權,另一方面,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相輔相成,加快了標準零部件成本下降,進而是組裝和整機成本的下降。這不但鼓勵了最終消費,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處於技術高端領域經濟體的生產和研發成本,因而推動了技術進步。

從制造業的細分行業影響力來看, 引領“中國速度”的是汽車制造業, 在整個2000-2016年期間該部門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5%,緊隨其後的是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

此外,在6個全球產出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部門中,中國勞動生產率向世界技術前沿(美國)逼近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水平(美元)及分時期年複合增長率(%)

(勞動生產率以2010年美元計算,按照2016年水平排序)

 

2000

2008

2016

2000-08

2008-16

2000-16

美國

108,942

136,430

165,823

2.9

2.5

2.7

德國

124,618

125,902

136,660

0.1

1.0

0.6

日本

83,316

113,435

123,439

3.9

1.1

2.5

法國

76,543

93,033

109,681

2.5

2.1

2.3

西班牙

38,315

68,712

108,884

7.6

5.9

6.7

英國

95,991

92,084

108,545

-0.5

2.1

0.8

韓國

57,562

92,660

102,775

6.1

1.3

3.7

澳大利亞

75,850

96,626

89,634

3.1

-0.9

1.0

意大利

70,977

73,544

79,600

0.4

1.0

0.7

土耳其

34,964

45,224

60,138

3.3

3.6

3.4

墨西哥

43,413

54,558

59,449

2.9

1.1

2.0

中國臺灣

28,747

42,337

57,556

5.0

3.9

4.4

巴西

59,456

56,687

47,439

-0.6

-2.2

-1.4

南非

17,905

23,917

29,278

3.7

2.6

3.1

馬來西亞

12,744

17,850

24,871

4.3

4.2

4.3

中國

5,550

11,090

23,505

9.0

9.8

9.4

俄羅斯

12,862

19,321

22,831

5.2

2.1

3.7

印度尼西亞

9,332

12,663

14,333

3.9

1.6

2.7

印度

2,411

4,087

5,210

6.8

3.1

4.9

全球平均*

27,013

29,258

36,690

1.0

2.9

1.9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CIP/ChinaKLEMS

對此,一財研究院也提出了相關建議,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因“中國權重”而被強化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速度優勢”,正面對日益上升的成本壓力。

報告稱,在過去的增長模式下,地方政府之間由追求治理政績所激勵的GDP競賽,導致各個地區不遺余力地通過壓低要素成本以及其他各種補貼方式招商引資,環境成本也往往未被計入。在勞動力充分供給的條件下,加上得益於信息技術時代的制造技術條件,“中國權重”將這個效果迅速地不斷地放大,使中國制造業在相當短的時期內實現了超高速度增長。危機後,高投資、高杠桿、低估環境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降低效率的弊端暴露無疑,這種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

中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圖從供給端全面解決過往增長模式的弊端,雖然初見成效,但依舊任重道遠。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環境和要素的成本被更多直至全額計入,加之勞動力供給短缺等原因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若效率提高不足以彌補這些成本的上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將會快速下滑。

推出該報告的第一財經研究院/智庫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其宗旨為“致力改善經濟政策”,出品年度旗艦報告、全球與中國宏觀/市場分析(季報、月報、周報),以及指數和排名等系列產品。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06

市場評論|權重萎靡A股再現回調,謹防上市公司業績地雷

伴隨著敘利亞局勢的日益緊張,其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開始日益增大。在隔夜美股回調的背景下,周四滬深兩市股指也雙雙出現回調走勢,上證指數更是全天“水下運行”,並回補了周三留下的跳空缺口,兩市全天成交量也降至4300億元的水平。

市場人士認為,盡管A股整體運行態勢穩定、估值也不高,但短期還是會受到境外因素的影響,在時間即將進入績差年報、一季報披露密集期之時,投資者還是需要提高對於風險的警惕性,以免踩雷。

從市場全天的運行態勢來看,盡管周三上證指數日K線出現了一個小幅的跳空缺口,但周四早盤其還是在隔夜美股回調等因素的影響下低開低走。銀行、交運、煤炭、有色等權重股的持續回調嚴重拖累了主板指數的走勢,這也使得上證指數於午後就回補了周三留下的跳空缺口。

盡管這個缺口會被回補早在筆者的預期之中,但是其回補時間之晚還是有點出乎預料,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目前A股市場在存量博弈的大格局之下,市場整體走勢還是偏於弱勢運行。像上證指數3月23日那樣的大型向下跳空缺口在20天之後還未回補,使得該缺口對於股指的壓制作用越發增大,而小型的上行缺口往往隔日就被回補,則說明做多能量不足,增量資金不足使得股指無力持續上行,市場成交量持續不能放大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情況。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再結合近來國際局勢的緊張情況,投資者短期或許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一旦有個股股價跌破重要支撐位,還是應該及時止損離場,等市場走勢更加穩定之時再入場不遲。

另一方面,隨著時間進入4月中下旬,一些績差的年報也將集中登場亮相,從去年的經驗來看,投資者還是要提高警惕,防止踩雷。同時這一時間也是一季報的密集公布區,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能否走出持續上漲行情,這也將是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業績、成交量、外圍局勢將成為近期影響股指走勢的三大要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94

市場觀察 | 權重集體回調,股指破位風險驟增

剛剛過去的周末消息面可謂是多空夾雜,而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是冰火兩重天:受到自由貿易港消息刺激的海南板塊掀起了漲停潮,一如去年的雄安新區概念;而受到美英法襲擊敘利亞中東局勢惡化消息影響的藍籌股們則紛紛大幅下挫,使得上證指數再度處於將破位下行的危險境地。在這樣的背景下,合理控制倉位規避風險成為了投資者的最好選擇。

從周一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受到利好消息刺激的海南板塊開盤即出現漲停潮,但對於股指整體的帶動效應相當有限,以煤炭、銀行、地產、保險、家電、證券、建材、鋼鐵等板塊為代表的藍籌股出現集體回調,使得上證指數全天處於震蕩下跌之中,盤中更是一度跌破了3100點整數位。早盤一度強勢反彈的創業板指數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出現了沖高回落走勢,午後一度翻綠,只是在尾盤有所回升才勉強收紅。

從目前的K線圖來看,上證50指數已經創出年內新低出現破位走勢,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均接近年內新低,如果繼續下行股指也將破位;深成指得益於創業板指數的強勢而暫時不會破位,但是近期股指走勢明顯趨弱,一旦出現加速補跌的情況也不能完全排除創出年內新低的可能,而創業板指數的強弱將是決定性因素。其實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筆者一直重點提醒的。

盡管從盤面來看海南、國產軟件等板塊走勢較強,但在成交量遲遲不能放大、創業板近來反彈的勢頭又未能持續的背景下,投資者此時還是應該註意控制整體倉位,規避市場短線破位風險,因為一旦股指破位,一些個股往往會出現加速下跌走勢,其跌幅會遠大於股指跌幅,不得不防。

與此同時,時間臨近4月底,績差年報和一季報也終究將見光,這些個股股價大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股指調整的壓力,這同樣也是投資者需要嚴防的,只有等4月底這一風險完全過去,或許才是新的投資周期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27

市場評論|權重聯手護盤聯通漲停,市場趨勢誰主沈浮?

雖然周末消息面上還是有不少利好消息傳來,但在上周五大跌的慣性之下,滬深兩市股指周一還是出現了下跌走勢,盤中盡管有金融、電信、家電等藍籌股板塊不斷拉升護盤,但是市場趨勢一旦形成顯然不是那麽容易扭轉的,只是在尾盤股指才有所回升,避免了當天上證指數就再創年內新低的尷尬,但是兩市萎縮至4000億元以下的成交量或在說明,這或許是A股很難擺脫的結果。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開盤不久電信、家電、證券、保險、銀行等權重板塊就開始強力護盤,但是市場趨勢的力量一旦形成顯然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權重股拉升指數更是成為資金出逃小盤股的絕佳掩護,承接無力的市場很快就步入了漫漫熊途。

眼看護盤無果,多方被迫使出了殺手鐧——直接將中國聯通(600050.SH)股價拉至漲停!這也使得上證指數在岌岌可危之時被直線拉起,並快速翻紅,在此期間,權重最大的銀行股也助了中國聯通一臂之力。不過,就算是這樣明顯的護盤動作,也沒有讓市場領情,在勉強維持了半小時的強勢交易之後,股指又一次步入了跌勢。

股指的跌勢直到下午2點25分左右才開始真正止住!隨著上證指數逼近年內新低,多方在尾盤再度啟動強力護盤模式,時間的限制使得股指的反彈成果被暫時保住了,但其在周二能否持續則仍需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一個關鍵的制約就是成交量水平的快速下降,周一兩市合計成交僅有3938億元,這樣一個低於4000億元的成交水平即便能夠有所反彈,空間也會非常有限。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目前最好的策略一定是降低倉位等待時機。因為近來創業板指數開始明顯走弱,而多方護盤又以權重藍籌為主要目標,所以有時候盡管指數跌幅並不大,但個股跌幅會非常驚人,周一創業板指數盤中跌幅一度達到3%就是一個例子,而個股的波動幅度更是將遠高於指數。這段時間投資者一定要多看少動,保住此前的盈利成果將非常重要,過於頻繁的操作可能幾次就會將你的盈利全部抹掉。在股指破位下跌風險沒有完全消除之前,暫時不合適重倉A股,對於看好的個股投資者可建立一些極低倉位如1%、2%的觀察哨持續關註,等待時機成熟時再加倉出擊不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71

權重股大跌重創深圳市場,創業板指跌逾2%

周四滬深兩市股指持續震蕩走低,權重股表現疲軟。滬指盤中再度跌超1%,指數失守3100點關口。深圳市場上,作為重要權重股之一的格力電器因拒絕分紅而導致股價一度跌停,受此影響,深成指盤中大幅下挫,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也受到波及,創業板指盤中先後失守1800點及60日均線,收盤跌幅逾2%。截至全天收盤,兩市股指全線飄綠,市場成交量較昨日放量。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滬深兩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75.03點,下跌42.94點,跌幅1.38%,成交額1,63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292.12點,下跌254.98點,跌幅2.42%,成交額2,61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81.28點,下跌38.13點,跌幅2.1%,成交額900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日開展1000億逆回購操作。因當日有25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1500億元。

盤面上,截至收盤時兩市僅有電子發票、園區開發、養殖業、國產軟件等板塊收紅,跌幅榜上,海南、啤酒、語音技術、賽馬概念以及次新股板塊領跌。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國產軟件概念周四逆勢走強,盡管午後板塊整體漲幅收窄,但依然是兩市為數不多的上漲板塊。截至全天收盤,湘郵科技、科大國創仍封漲停,浪潮軟件漲逾7%,科藍軟件漲逾5%,泛微網絡漲逾3%,安碩信息、頂點軟件、久其軟件漲逾2%。

集成電路板塊早盤一度強勢領漲,但隨著權重股京東方A午後加速下跌,板塊整體翻綠。個股中,長川科技、海特高新、曉程科技依然漲停,全誌科技、士蘭微、北方華創以及振華科技漲逾3%。

跌幅榜上,海南、啤酒、語音技術、賽馬概念以及次新股板塊領跌。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裝備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工作日前全面啟動,相關通知要求已下發各軍種裝備部門,這是為提升我軍裝備整體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而進行的一項關鍵性標準化工作。

2、中國聯通公布5G商用計劃,即2018年規模試點,2019年預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據悉,今年中國聯通將在國內16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包括北京(智慧奧運)、雄安(智慧城市)等。

機構觀點:

中原證券指出,目前市場賺錢效應依然較弱,導致場外資金進場做多的意願較弱。未來階段性底部的確認仍需成交量的逐級放大,建議投資者密切關註近期市場的變化情況。預計滬指短線繼續圍繞3100點震蕩整固的可能性較大,創業板市場短線圍繞1800點蓄勢整理的可能性較大。 建議投資者短線謹慎關註軟件服務、醫藥制造以及環保工程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山西證券認為,目前指數處於底部區域基本可以確認,深跌的可能性變的很小,但市場各板塊輪動速率較快,最近幾個交易日出現沖高回落的現象頻發出現,因此建議投資者不要追高,在回調的行情中適當參與,並在盈利的情況下落袋為安,不要期望個別板塊具有持續沖高的可能性。短線維度下,投資者應對大飛機、國產芯片等國產替代板塊開始逐漸獲利了結,適當配置一些大盤藍籌與白馬股;中期維度下,市場流動性並不像想象中的悲觀,而經濟的不確定性有所升高,市場也將繼續維持結構性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1

分兩階段納入A股 明年權重增至0.73%

1 : GS(14)@2017-06-22 07:43:35

【明報專訊】今次A股成功入摩,但過程並非一步完成,即使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只有0.73%,但基於外資進入A股仍有限制,故MSCI計劃分兩階段納入A股。第一階段在明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評審後,A股的權重為0.37%,在明年8月的季度評審後,權重會增至0.73%。

MSCI:要緩衝滬深股通每日限額

MSCI解釋,這是由於要緩衝滬股通與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限額制度。現時滬股通及深股通雖然沒有總額度限制,但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MSCI表示,若在預定納入日期前,滬深股通每日額度被取消或大幅提高,不排除會修改為一次過實施方案。

應投資者建議 納中港大型AH股

今年初MSCI的建議,原本只把169隻A股納入指數,但昨日最終公布的股份數目達到222隻。MSCI解釋,原本不建議納入已經有H股的A股公司,但許多機構投資者建議MSCI應納入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所對應的大型A股。有鑑於此,MSCI修改其原有的建議,決定納入能通過滬股通或深股通交易且不因停牌而被排除在外的所有大盤A股,使得初始納入的A股數目增加。

MSCI表示,若A股市場日後與國際水平更加密切地接軌,有條件進一步納入A股,包括放寬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額度、股票停牌狀况不斷改善,以及進一步放寬創建指數掛鈎投資產品的限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91&issue=20170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59

恒指研改革 曾討論降權重上限 提升基金投資彈性 關永盛:現已平衡各方需要

1 : GS(14)@2017-08-29 01:50:16

【明報專訊】恒指公司日前宣布國企指數的改革方案,但據悉該公司曾經研究改革逾50年歷史的旗艦指數「恒生指數」,主要有3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納入非香港上市的企業、納入商業信託,以及再調低個股權重上限。經討論後,其中最有機會獲採納是更改個股權重上限,但暫時亦未有明確方案。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消息人士稱,在定期召開的指數顧問委員會會議中,上述3個方案都曾經被討論,尤其調整權重上限一項。有委員認為,今年恒指升幅過分集中在幾隻權重股當中,以致不少投資者採取沽恒指對冲騰訊(0700)持倉的策略,委員擔心恒指的代表性會因此受質疑,認為應該研究是否把個股權重上限再度調整。

5股份貢獻今年64%升幅

現時騰訊及匯控(0005)佔恒指的權重均為10%,而恒指的變動亦主要受少數重磅股影響。截至上周五,今年恒指累計上升5047點,單是騰訊已貢獻當中1480點或29.34%,若計及友邦(1299)、匯控、平保(2318)及建行(0939),單是5隻股份已佔恒指今年升幅64%(見圖)。

陳柏鉅:配置欠彈性 難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早於2014年曾經「減磅」,當時把權重上限由15%減至10%。景順投資管理多元資產及香港退休金主管陳柏鉅表示,有必要再調低上限至9%甚至8%,因為許多基金都採取「十大持股佔比不超過四成」的策略,但若追蹤恒指,就難以達到分散風險的原則。而且,基金不可以持有單一股份超過10%,現時恒指的權重上限同樣為10%,基金經理無論如何重倉,亦欠缺配置彈性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回應稱,10%的權重上限是國際一貫做法,指數公司要顧及投資者的考慮,亦要反映大公司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他認為現時權重上限已能平衡各方需要。

曾討論納非港上市股份

據悉,指數顧問委員會亦曾經討論納入非香港上市的股份,因為部分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主營業務都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是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及牛奶國際(前稱牛奶公司),有委員認為恒指若要全面反映香港經濟,理應納入這些股份;而商業信託可否被納入恒指,亦成為委員會的討論方向。現時本港上市的商業信託,市值最大的是香港電訊(6823)(見另文)。

強調現階段沒有方案

甚至有意見表示,恒指可以效法MSCI的做法,納入中資ADR(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或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以全面反映中港市場。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國指改革後,恒指是否應進一步優化,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他認為恒指公司應思考恒指與國指的分野,亦應研究競爭對手的做法。

關永盛強調,恒指一直是反映香港市場的通用指標,恒指公司會聆聽市場意見,但現階段對上述3個方向沒有特別研究及方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31&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68

權重股帶動 上證指11連升

1 : GS(14)@2018-01-14 22:29:16

【明報專訊】除港股續創連升紀錄,上證指數亦創下11連升的新紀錄,收市報3428點,上升0.1%或3.6點,成交2160億元(人民幣.下同)。升勢由權重股帶動,做好板塊包括消費股,如白酒、食品、飲料;水泥、鋼鐵、煤炭等周期股;以及銀行、保險等金融股。不過中小型股未能延續升勢,以此類股份為主的深成指報11,461點,下跌0.02%或2.2點,成交額2452億元。昨日區塊鏈板塊為升市焦點,多隻概念股漲停板。

南水昨日通過滬股通北上淨買入15億元,通過深股通北上淨買入6.15億元。杭州拔萃投資管理基金經理金超表示,連續13個交易日南水流入315億元,此時期深股通連續淨流入,滬股通僅有一天出現小幅流出,帶動A股上升。

南水13日淨流入深股通

不過,市場的成交量並沒有明顯上升,所以後市指數的壓力相對較大,預計滬指會在下周回調,現在追入風險較大,等指數回調再進入會更安全,而趨勢較好或估值不高的藍籌股可守穩。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部聯席總監錢啟敏表示,外圍造好,美股、港股接連破頂,帶動A股上升,另外元旦後內地資金較寬鬆,中國銀行間7天期回購利率降至約3厘水平,兩融餘額亦有上升。他預期,股票累積不少升幅,短期會有震盪回調,幅度不大。不過隨著「春節躁動」的行程即將開始,風險偏好上升,料中長期會穩中有升。調整後可考慮低估值,具成長性的消費、周期和金融藍籌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00&issue=2018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60

騰訊中移「入國」 恒指國指趨同 兩者重疊權重由29%增至48% 加入眾安

1 : GS(14)@2018-02-12 07:12:46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公布季度檢討結果,其中提出改革的國企指數成為焦點,宣布納入騰訊(0700)、中信股份(0267)及恒安國際(1044)等10隻紅籌及民企,令現有恒指成分股中,與國企指數成分股重疊比例接近一半(見圖)。證券界認為,恒指國指重疊情况難免,但認為這一改動有助國企指數更緊貼明晟及富時等「明星指數」。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國指改革主要在現行40隻H股的成分股之外,額外引進10家紅籌及民營企業。今次引入的紅籌及民企,包括騰訊、中國移動(0941)、中海油(0883)、中信股份及華潤置地(1109)等均一如市場預期股份,至於粵海投資(0270)、中國燃氣(0384)、恒安國際、石藥集團(1093)及申洲國際(2313)則較為冷門。

紅籌民企權重按季遞增 明年達30.8%

新引入的10隻紅籌民企,佔國指比重為5.98%(見表),這比原來在去年8月份模擬的權重佔比達6.2%略低。其中佔權重最大的是騰訊(約佔2%)。

根據安排,紅籌民企權重將會按季遞增,單一股份權重上限,將由原先的2%,提高至2019年3月時的10%,屆時10隻新晉紅籌民企在國指佔比,按照去年8月份模擬時的權重,會提高至30.8%。

黃國英:資金會較多追入申洲石藥

經此變動,國企指數與恒生指數的重疊情况進一步加劇,國指成分股佔恒指權重,由今次變動前的29.01%,一口氣急增至47.71%。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認為,若國企指數要與同樣包含國企、民企及紅籌的明晟及富時指數競爭,與恒指重疊是在所難免的。他又估計,在國企指數變動後,投資者追入新成分股如石藥及申洲等的情况會多一些,但是因為新加入的重磅股受上限所限制,因此引發追入買盤的力度不大。

建行權重降至10% 平保郵儲行獲提高

此外,今次國指亦引入眾安(6060)同時,亦剔除中鐵建(1186)。眾安在重整後的指數佔的權重達0.63%,中鐵建在被剔除前佔的權重為0.52%。原有國企指數成分股中,權重減少的如建行(0939),原來比重為11.2%,到調整後則降至只有10%。

權重獲提高的只有平保(2318)及郵儲銀行(1658),兩者原來的比重為9.6%及0.88%,完成調整後則提高至10%及1.07%。今次變動由3月5日生效,國企指數成分股更增至50隻。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13&issue=2018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