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宰牛」的戰場會否轉移至匯控(005)那邊呢?值得留意一下。
近期匯控突然呈勇,由前周三的76.1元突然抽升至最高曾見80.4元,令其牛證大受追捧,不少牛證又變成了「全街貨」而形成了牛證的「重貨區」。
據上周五粗略的統計,目前匯控於70-76元之間累積了約十三億份牛證的街貨,假如匯控跌至70-72元左右,這批牛證將被「宰」。
匯控今天收報78.85元,以目前而論,真的找不到有什麼利淡的因素能令匯控的股價跌至70元水平。
然而,大戶如要「宰牛」,自然有辦法找到藉口將匯控的股價「向下炒」的。
如果匯控的股價距離這麼遠都能夠「清」了70-76元的牛證重貨區的話,真是要寫個「服」字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今日在發布會上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商務部正在依法審查高通和恩智浦並購案,該案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影響。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請撤回申報並已經重新申報。商務部將繼續按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公平公開公正地做好該案的反壟斷審查工作。
在半導體領域,恩智浦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之一。收購恩智浦對高通來說十分重要,後者正在尋求用戶群的多樣化,並日漸成為快速發展之汽車市場上的領先芯片供應商。
該美國芯片制造商已經獲得全球9家監管機構中8家機構的批準,以最終敲定收購。中國監管機構是唯一一家還未給予批準的。通過再次申請,高通或許將給商務部提供另外6個月的時間窗口來評估其申請。這將是高通第二次重新向商務部提交其反壟斷申請。
高通收購NXP一波三折
分析師認為,在中美貿易和投資緊張局勢未得到解決之前,中國商務部不太可能批準這次交易。
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擬議對約1300種工業、技術、交通和醫療產品征收近500億美元的關稅,以迫使北京更改其知識產權政策。而北京方面立即以對關鍵美國進口產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進行反擊。
有評論指出,高通的位置非常尷尬:從有國家安全的角度,從競爭和中國行業政策的角度——總之,貿易戰中的一切影響因素高通都占了。
第一財經記者聯系高通方面,對方拒絕予以置評。恩智浦表示,需要對接全球相應負責同事獲得更詳細信息,將稍後郵件回複。
恩智浦半導體(NXP)是荷蘭著名高性能混合信號半導體電子企業,2006年從飛利浦公司分拆上市,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汽車半導體公司,擁有汽車電子、智能識別、家庭娛樂、手機和 個人移動通信、多重市場半導體等領域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 並在射頻、身份識別與安全領域長期處於領導地位。截至2018年1月31曰,恩智浦市值為407.4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3位;2017年恩智浦營收為86.5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0位。
高通(Qualcomm)是美國著名無線通信終端基帶芯片公司,在基帶芯片市場長期處於壟斷地位,並且積累了大量CDMA、 WCDMA、LTE等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2016年高通以33.7% 的出貨量和50%的市場收益(約112億美元)位居全球蜂窩基帶芯片市場首位。在LTE移動基帶芯片細分市場,高通出貨量占比 更高達52%。截至2018年1月31日,高通市值為1010.4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8位;2017年高通營收為1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7%,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5位。
在半導體領域,高通和恩智浦由於客戶群和產品領域不同,業務重合部分少、互補性強。高通業務側重移動和計算等領域, 而恩智浦業務側重汽車、物聯網、網絡融合、安全系統等領域。 高通收購恩智浦後不僅將壟斷汽車芯片和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還將通過全球最廣泛的銷售渠道控 制調制解調器、NFC、WiFi等基帶芯片市場。特別是由於恩智浦傳統金融1C芯片和移動支付芯片市場均占據支配地位,高通收購恩智浦後將基本壟斷全球的金融數據安全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全球芯片市場頻繁並購。比如,AvagoTechnologies宣布以370億美元收購博通,還有英特爾宣布以約167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可編程邏輯芯片巨頭Altera。
收購恩智浦意在物聯網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恩智浦提供高性能混合信號和標準產品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可應用於汽車、智能識別、無線基礎設施、照明、工業、消費和計算等領域,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擁有2.8萬名員工。高通收購恩智浦將使全球半導體行業基本完成向美國集中,極大地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實力。高通收購恩智浦後,市值將達到1417.8億美元,成為繼三星電子、臺積電、英特爾和英偉達後全球第5大半導體企業。
2015年3月,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宣布進行合並。2015年第四季度,兩家公司完成合並。恩智浦首席執行官理查德·科雷鳴(RichardClemmer)表示,合並後的公司在汽車半導體、微控制器、安全連接解決方案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恩智浦主要在汽車電子、物聯網還有手機安全方面有不錯的技術,跟高通形成互補。因為無論是電動汽車、物聯網都是行業關註的方向,高通的技術此前主要集中在手機領域,如果不想錯過未來的發展契機,進行收購可以理解。”半導體行業專家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王艷輝也認為,如果高通對恩智浦進行收購,也會面臨整合的難題,“兩家公司的文化不一樣,客戶群體也有較大差別,整合起來並不容易。”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預測,聯網設備的數量到2020年將達到250億,其中絕大多數聯網設備將來自手機以外的其他智能終端。
“目前,采用高通技術的物聯網終端出貨量已經超過10億。我們重點關註的領域包括家居控制和自動化、家庭娛樂、語音和音樂、攝像機和無人機、智能城市和工業以及可穿戴設備等。”高通物聯網部門消費產品業務總監對記者表示。
2015年,高通宣布完成對CSR的並購。這筆耗資25億美元的並購,據業內分析高通是看中了CSR藍牙傳輸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潛力。
英特爾也初步形成了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戰略布局。眾所周知,英特爾為人所知的是一家PC芯片供應商,不過其在數據中心業務、物聯網業務領域正在加強投入。2015年,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Altera,後者的FPGA技術也被認為將可能整合進CPU,應用於PC、服務器以及物聯網領域。“通過業務調整和投資並購,英特爾逐漸形成了雲端的服務器、終端的PC和物聯網,以及中間的晶圓代工業務。”王艷輝說。
上市制度改革後,香港市場再度迎來新經濟公司,由平安保險(02318.HK)分拆的平安健康醫療科技(01833.HK,下稱“平安好醫生”)在5月4日即將上市,公司在5月3日公布了認購結果,可供散戶認購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得超額認購653倍,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多投資者認購的新股。
不過,市場卻擔心,像平安好醫生這樣的公司雖然在上市時反應良好,但是缺卻會像眾安在線(06060.HK)一樣,最後難以經受市場的考驗。
平安好醫生招股情況非常熱烈,獲得22.5萬人認購,是去年11月上市的易鑫(02858.HK)以來最多投資者認購的新股,而易鑫在當時錄得30萬人認購,認購50手才能獲得一手。
根據平安好醫生公布的發售結果,公司最終將發行價定位每股54.8港元,供散戶認購的公開發售錄得非常大幅的超額認購,公司共接到22.5萬份認購申請,申請認購共6.8億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香港公開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的1040.6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總數約654倍。
由於香港公開發售的超額認購超過95倍,所以將觸發重新分配程序,總共2961.7萬股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國際發售股份將重新分配到香港公開發售,令香港公開發售的發售股份最終數量為4002.4萬股,占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前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約25%。
另一方面,可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國際發售的股份也出現了非常大幅的超額認購,並已超額分配2401.4萬股發售股份,分配給國際發售承配人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1.2億股發售股份,相當於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前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75%。
如果扣除公司IPO應付的包銷費用、傭金及估計開支後,公司自全球發售收取的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約為85.64億港元,如果超額配股權全部行使後,公司將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後收取最多額外2401萬股將予出售及轉讓發售股份的所得款項凈額。
不過,有市場人士卻擔憂,同樣是新經濟公司,平安好醫生有可能會重蹈眾安在線的覆轍,2017年,被香港市場稱為“新經濟三寶”的眾安在線(06060.HK)、閱文(00772.HK)及易鑫(02858.HK)上市時,引發市場非常大的轟動,尤其是眾安在線,上市時在香港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供散戶認購的公開發售部分錄得超額認購392倍,可謂萬人空巷,但隨後表現非常差強人意。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一般情況下,傳統壽險類公司一般以內含價值作為估值依據,而采取的估值方法是SOTP,即科技估值加上保險業務估值,就估值的角度來說,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複計算,因此市場普遍認為,其泡沫成分比較大。而且眾安在上市首日,部分參與打新的投資者獲利盤平倉,加上國慶期間,北水停止交易,港股市場受海外資金影響大漲,眾安更連續三天大漲50%,可謂天時(港股牛市)地利(國慶期間北水停止交易)人和(投資者認可“三馬”概念)。
該名分析師稱,目前香港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改變,恒指由最高的33000點調整到了30000點,而能否守住30000點的整數關口一直是近期市場討論的熱點,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新股IPO首日很難獲得較高的認可,有可能會隨著大盤一起下跌。
上述分析師稱,不過從長遠來看,投資是一場馬拉松,投資者更應該關註代表未來的公司,互聯網醫療有著近10年的積累,解決了中國人口眾多、而醫療資源使用效率不夠充足的問題,正代表了未來的方向,再加上前段時間出臺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種種跡象表明,互聯網醫療即將爆發,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醫療股值得投資。
作為今年以來“獨角獸”政策的受益者,藥明康德(603259.SH)上市之後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可謂早在預料之中,不過在過去的16個交易日中連續漲停,使得其股價攀升至129.91元,總市值升至1353.64億元,躋身A股總市值50強的行列,這樣的速度還是顯得有點驚人。其股價後續還能繼續高歌猛進,還是會跌落塵埃呢?投資者或許可以從數據比對以及A股的歷史交易中尋找一些答案。
首先從估值水平來看,在目前的A股總市值50強個股中,只有蘇寧易購(002024.SZ)和三六零(601360.SH)的動態市盈率水平超過了藥明康德,其高達116倍的動態市盈率水平即便在估值歷來高企的醫藥股板塊中也是高居前列。那就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其如此受市場歡迎呢?
作為在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中文簡稱合同研究組織)行業國內的領先企業,藥明康德目前在全球處於行業的第二梯隊領先水平。公司主營業務集中於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研發及生產全方位、一體化平臺服務。
公司主要客戶覆蓋輝瑞、強生、諾華、羅氏、默沙東等全球排名前20位的頂尖大型藥企及各類新藥研發機構,歐美地區業務占據了公司大部分的營收。受益於國內創新藥研發大環境的改善,近3年來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營收比例不斷加強。隨著國內制藥企業由仿到創的戰略變革,藥企與戰略資本在藥物研發方面投入不斷增多,中國地區CRO將高速增長;公司選擇在A股上市,有利於與國內制藥企業建立業務關系,促進中國地區營收的增長。
盡管從CRO行業高速增長的態勢還是公司本身的業績情況來看,藥明康德都是一家不錯的企業,但是過百倍的動態市盈率仍然顯得有些過高。例如從財務數據來看,其2017年全年的業績增速僅為25.86%,而今年一季報凈利潤更是出現了同比減少13.72%的情況,短期的業績表現顯然不是公司股價高企的決定性因素。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其受到了A股市場如此瘋狂的追捧呢?投資者或許可以從華大基因(300676.SZ)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中得到一些啟迪。
作為去年的大牛股之一,華大基因在去年上市之初也是以一波氣勢如虹的連續漲停走勢股價快速過百,此後在開板短暫震蕩幾日之後即在資金的推動下繼續上攻,通過上漲——震蕩——上漲的循環在去年11月達到最高價261.99元,短短4個月的時間股價較發行價上漲了18倍之多。
而從華大基因和藥明康德的對比來看,兩者均在上市之前即具有較高的行業知名度,同樣都受到市場追捧而股價輕松過百,而兩者基本面近來業績增速均具有較為明顯的下滑態勢。除了這些相同點之外,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華大基因流通盤僅為4010萬股,而藥明康德則有10419.86萬股之多,較大的流動市值會否成為制約藥明康德股價上漲的制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6月1日,A股將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共有233家A股大盤股公司入圍。按MSCI公布的進程表,A股首次納入將在2018年6月1日、9 月3 日分兩次完成,6月1日進入首次納入適應期,納入比例2.5%,對應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值權重0.37%;9月3 日完成首次納入,納入比例5%,對應權重為0.73%。
據了解,5月31日A股收盤結束後,A股就已經被正式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中(即當天被動資金要投資A股的都已經投完了)。所謂的6月1日,則是指6月1日正式生效,即到當天才能體現正式納入後的情況。
各界想要知道的事,MSCI在納入A股後,下一步是什麽? 未來中盤股會否被納入?
MSCI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有兩種選項——一是提高大盤股的權重,二是把中盤股也加入到納入的比例中來。“至於何時納入中盤股,這要在9月納入過程完美結束後,才會做出判斷,目前尚無時間表。”他稱。
值得註意的是,MSCI一貫的做法是,將一國的大、中盤股一起納入,然而此次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的只是233只A股大盤股。早在2016年審議的時,MSCI一共提議了448只A股,包括大盤股和中盤股,不過最後依然排除了中盤股和停牌股,MSCI認為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在MSCI看來,目前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繼續納入中國A股的中盤股,那麽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股票數會提高到1200只左右,其中近600只就是中國企業,“在考慮到這一情況下,海外投資者是否能夠跟上了解、研究A股公司的步伐?他們現在是否有能力覆蓋這麽多公司的研究?這都是MSCI和機構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不過他也強調,“未來,MSCI並不希望做頻繁、小幅度的納入調整,而是希望每次調整都會涉及更大百分比的A股納入,即步伐會更大。”
可以預見,隨著海外投資者對於A股的了解更為深入,進一步的納入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海外投資者在這個很小額度的納入中,能增進對A股市場的了解、提升對A股信心,預計更多國際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市場。” 他稱。
藥明康德(603259.SH)上市以來連續漲停的走勢終於結束了。
在監管持續警示、媒體關註以及股指跳水的聯合作用之下,上市以來股價一直高歌猛進的藥明康德在周三終於結束了連板的走勢,周三跌幅達到7.34%,報收於120.37元,全天換手率達到69.60%,成交金額92.9億元,成為當天滬深兩市成交最高的個股。
其實藥明康德在近期會打破連續漲停的走勢早在市場人士的預期之中,這一點從上周五以來成交開始有序放大中有所體現,而周三外圍市場股指大跌壓制A股表現,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新股中簽者拋售的速度,而股價處於相對高位則使得接盤者感覺風險收益比不高而降低了接盤的欲望,供需雙方此消彼長之下,藥明康德周三開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股價的估值水平來看,動態市盈率108倍的水平實在不低,更不用說目前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開區趨緩,盡管整個CRO行業的前景可期,但作為全球第二梯隊的龍頭企業,其可以享受多少溢價仍然沒有定論,一切仍需要市場走勢去驗證。
既然從傳統的估值方法來看無法解釋藥明康德目前股價高企的原因,那麽我們也就只能從市場的角度分析它了。
眾所周知,A股市場歷來有炒新的傳統,作為首只上市交易的“獨角獸”新股,藥明康德上市之後會受到市場追捧早在投資者預期之中,這其實只是一個高度的問題。受到近來股指持續下跌的影響,應該說藥明康德的上漲還沒有達到非常離譜的程度,畢竟過百倍的動態市盈率在目前的A股市場醫藥相關板塊中並非孤例,高於藥明康德估值的醫藥還有21家。
但對於一只股價已經脫離了業績支撐的個股,其股價的走勢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市場資金各方博弈的結果,藥明康德顯然也不會例外。在開板首日換手接近7成的背景下,這意味著目前市場的平均持股成本開始快速上升至周三的均價128元附近,市場真正的交易將從這里開始。
對於開板新股而言,在連續漲停打開之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回落震蕩、交易換手,不少質地優良的個股還是有機會再起一波升勢的,但是前提是換手要較為充分,市場平均成本分布較為合理,去年華大基因(300676.SZ)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繼續走出翻倍走勢,成為當年最大的牛股之一。
就藥明康德而言,其市場人氣基礎顯然不弱於華大基因,基本面的情況也有類似之處,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流通盤較華大基因要大了6400多萬股,這意味著拉升藥明康德需要更多的資金,這或許也註定了藥明康德後續股價很難達到華大基因的高度。
而從證券時報網的統計數據來看,近三日上證指數下跌3.18%,A股成交金額較前三日增加0.17%,主力資金凈流入最多的概念為封板新股,該概念所屬個股共有6只,其中主力資金凈流入前列的個股是藥明康德、深信服(300454.SZ)、福達合金(603045.SH),分別凈流入46.78億元、13.37億元、0.16億元。
備受關註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下稱“個稅法草案”)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的通道即將關閉。
7月28日是個稅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的最後一天,根據全國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見管理系統數據,截至當天8點,已收到129796條意見。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財稅專家表示,個稅歷史上共七次修正,這次力度最大。首次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首次納入綜合征稅範圍,邁出了綜合與分類個稅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老百姓則更加關註這次改革中的減稅舉措。這包括上述4項勞動所得起征點提至5000元/月(6萬元/年),3%、10%和20%三檔降低稅率適用範圍大幅擴大,並將新增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附加扣除。
作為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萬億級稅收,個稅法草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之後,6月29日通過中國人大網正式向社會大眾公開並征求意見,引起了不少人關註,當天由於人數過多甚至出現過網頁崩潰,目前已經收到約13萬條意見。2011年個稅法修改時征收到23萬多條意見。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個稅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是開門立法、科學立法的體現,個人提交的意見會被分類歸納整理,供決策者參考,有時候會對決策還可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全國人大除了通過網上搜集網民意見之外,還會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收集媒體相關報道等形式來收集社會意見,這次個稅法草案修正的社會參與度比較廣。
起征點依然是老百姓關註的焦點。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個稅法草案一審時,部分委員建議提高起征點至6000~10000元不等。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上班一族也認為當前5000元每月的個稅起征點偏低,應該適度提高。也有部分專家認為,考慮到低檔稅率範圍擴大和新增專項附加扣除帶來的減稅效果,目前5000元每月的起征點標準是合適的。
2011年當時個稅草案建議起征點提高至3000元,經過聽取各方意見後,最終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起征點提高至3500元。此次個稅起征點會否調整,備受外界關註。
個稅法草案中,稅率是否會進一步調整,也事關納稅人稅負變化,因此也是社會關註的焦點之一。
上述四項收入綜合所得的超額累進稅率七檔跟現行的工資薪金一致,但稅率級距有了明顯調整。其中3%、10%、20%三檔稅率級距拓寬,這可以降低多數人的稅負。
施正文認為,考慮到這次超額累進稅率適用的收入不再只是工資薪金,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收入,以及國際個稅稅率和級距標準,應該進一步擴大目前稅率級距範圍,並降低45%的最高邊際稅率。
除此之外,在個稅法草案中,新增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附加扣除相關內容是否會進一步明晰,也是社會關註的焦點。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在電影產業走在刀尖上的時候,上個月,還有演員將自己的片酬喊到了7000萬元,這是哪來的底氣?”近日,電影制片人李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忍不住吐槽。
若是半年前,7000萬元的片酬並不會讓李濤瞠目結舌。但當前還有演員喊出這個價格,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8月11日,騰訊視頻等三大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等六大制片公司,發出《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共同抑制演員“天價片酬”。同日,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發表《關於加強行業自律 遏制行業不正之風的倡議》;次日,以華誼兄弟(300027.SZ)為會長單位,匯集了博納影視等400余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也發表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
而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也將聯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旗下的電視制片委員會、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演員委員會聯合起草聲明。
“這將是全行業的一次變革,同樣也是一個博弈過程。若真正執行起來,演員片酬應該會降下來,包括稅收等問題同樣也會找到解決之道。”影視產業天使投資人周凱旋表示。
5000萬元的邏輯
明星藝人的天價報酬到底會降多少?
近兩日,在業界已有消息傳開,一些一線演員的片酬已從六七千萬元降到2500萬元左右。
一位二線男藝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內心而言,誰也不願意降低片酬,這次降的幅度很大。但是,目前影視行業整體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我也在觀望,片酬降低應該會是階梯式,我的片酬降多少也會比照著一線明星來。”
事實上,在目前平臺、公司、協會等相繼發出的各類聲明與倡議中,只有三大視頻網站與六大制片公司在聲明中提到相對具體的措施——比如,“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單個演員的總片酬(含稅)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對此,聯合聲明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單集100萬元”,以一部30集的劇為例,演員可拿到的最高片酬為3000萬元;而總片酬“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是指,即使該劇的集數達到60集,演員拿到的最高片酬也只能為5000萬元,不再依據單集100萬乘以集數進行計算,片酬實行封頂。
“特別要提出的是,片酬相應產生的稅費由演員方承擔。” 聯合聲明方強調說。
除了對單個演員的不合理片酬進行控制外,三大視頻網站與六大制片公司也將嚴格執行多部門此前下發的《通知》,實施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的最高片酬限額制度。
至於提出這些數字背後的邏輯,聯合聲明方表示,“我們是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精神,同時基於演員出演作品的貢獻和酬勞的合理性制定。”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秘書長王鵬舉認為,這些數字的意義有兩層,一是演員片酬降低畢竟要有一個臺階,上限5000萬元算是下降的一個臺階;二是如果嚴格執行聲明,對整個影視行業也將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部影視作品的投資在2億元,按照“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的制度,再按照“演員片酬上限為5000萬元”執行的話,一部影視作品主演片酬會在2500萬元左右。
影視行業中,單筆1億到2億元的投資項目相對多一些,而這些項目也集中了更多國內影視明星。
“如此,‘演員最高片酬5000萬元’如果真的執行起來,也就意味著整個影視行業的高價片酬問題會得到遏制。”王鵬舉表示。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似乎有些骨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超一億元片酬的明星占少數,所謂一二線的明星片酬基本在5000萬元到8000萬元之間;如果按照聲明來執行,一線明星片酬降到2500萬元左右,二線基本在1800萬元左右。
“中間相差大幾千萬元啊,不是大幾千元;而且這類明星的數量也不少,至少有四五十位,這是一個群體的降薪,不是幾個人那麽簡單。所以,這些聲明執行起來會那麽容易嗎?”上述二線明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別讓聲明成為廢紙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為規避行業規定,有一些明星希望片酬通過股權、房產等方式來實現。但無論通過哪一種方式規避,都要按照不同方式進行納稅。
明星的收入來源一般有五類,除了影視片酬外,還有綜藝勞務、廣告代言、活動走穴、投資。
根據我國稅法規定,明星的工資薪酬與普通人繳納稅款方式相同,也就是按照3%~45%的個人所得稅課征;影視片酬為適用於20%~40%的勞務報酬課征;工作室收入則按5%~35%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課征。
按照稅法核算,明星以個人身份征收的所得稅稅負是最高的。因此,有分明星成立工作室按照工商戶的稅率繳納稅收,相對而言是的企業賦稅。
一位稅務專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明星將收入歸入公司制的明星工作室或影視公司,是按照公司相關稅收來征稅的。此外,一些地方則有更加優惠的政策。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針對影視傳媒等行業給予了優惠政策,即享受企業所得稅的“五免五減半”等,正是這些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影視公司落戶霍爾果斯。
“但在目前工作室稅收模式有諸多爭議的時候,明星們也在尋找新的方式方法讓自己收入至少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狀態。” 上述二線明星表示。
片酬會降低還是“保持平穩”的關鍵,是目前各方面的聲明能不能落地。
比如說三大視頻網站聲明要求“單個演員的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那麽如果有人片酬超過了5000萬元怎麽辦?或者演員以其他名目、方式來規避怎麽解決?整個行業是否要對其有制裁的措施?
王鵬舉認為,這都需要各大行業協會坐下來共同商討出一些細則和落實的具體措施。
比如演員的合同,是否應由制片人協會、編劇協會、導演協會共同來監制;再比如演員的合同是否應有編號,每一個號單屬於某個劇里面某個演員單獨的合同,這個合同簽署之後,要向相關委員會和稅務局備案。
“同時,我們也必須有明確的措施去監督並嚴懲不合規的行為,讓那些真正守規矩的公司和個人,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環境;反之,要使那些陽奉陰違、弄虛作假、不守規矩的公司和個人受到懲罰,這樣才能引導整個行業健康地往前走。”王鵬舉對第一財經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四大行業協會目前正在對這些具體細則進行商討,進而能夠形成共識,並拿出具體的落實措施,再上報國家管理部門,獲得政府機構的認可和支持。
李濤認為,落實措施的關鍵就是“認真”二字,“認真了,什麽事情都能解決,不認真,這些聲明就是廢紙一張。”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4樓提及
我又認為唔會
6樓提及4樓提及
我又認為唔會
你有無 申請?
7樓提及6樓提及4樓提及
我又認為唔會
你有無 申請?
無,一出來先醒起
20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19&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718944
房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本月 11日向徐某發信,邀請她出席昨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揀樓,至上周五( 14日)有關單位已全數被優先次序較前申請人所揀選。房署職員於前日欲致電徐某告之不用出席,但對方電話一直不通,留言信箱又滿,故未能通知。
連兇宅都配哂.........
23樓提及
我個老師月入十幾萬都係住公屋...
23樓提及
我個老師月入十幾萬都係住公屋...
24樓提及23樓提及
我個老師月入十幾萬都係住公屋...
勁,求 pm 成功方法
27樓提及23樓提及
我個老師月入十幾萬都係住公屋...
中學都有十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