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被踢出教會同性戀牧師:我不認為我自己是小眾

1 : GS(14)@2017-08-04 05:56:44

「不可與男人同苟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同性戀基督徒,以現今社會尺度來看,確是有點「自相矛盾」。雖然近年社會開始對同性戀持開放態度,惟不少宗教團體對同性戀仍有保留,甚至有「恐同」的情況出現。面對主流教會的壓力,有人選擇繼續沉默;有人會選擇離開教會,甚至放棄信仰。但基恩之家的出現,正好給同志基督徒一個新的家。「基恩之家的開始,就是因為教會不歡迎同志。」與基督教教會無異,基恩之家每星期都會進行崇拜、團契等聚會。不同的是,會友們的身份。「我們有同性戀的會友,亦有跨性別人士,更加有異性戀者。」來自馬來西亞的彭牧師,是基恩之家的現任牧師。他自小開始參與教會活動,更於二十多歲時讀神學,立志做牧師。「長大後發覺,越來越不能逃避自己的真實一面。」彭於讀神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性取向,「談過戀愛,但最後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男生。」彭牧師指當時教會風氣保守,連他都接受不到自己是同性戀者。為了懲罰自己,彭牧師試過絕食兩星期,只喝開水,在神學院內跪下祈禱和嚎哭,希望上帝能寬恕及幫忙自己「重回正軌」。離開神學院後,他繼續扮演著「異性戀」的角色,他直言當時每天很痛苦,好像精神分裂一樣,「在教會是一位牧師,下班後才能做回自己。」直到27歲的時候,他終於向兒時的牧師剖白。但坦白之後,換來的是失望。「他說,我給你兩天時間收拾。」彭牧師坦言當時感到很衝擊,即使是與自己相識多年,牧師並沒有問他原因,就把他趕出教會。「連聆聽不願意,只懂得逃避。」被主流教會歧視、排斥的遭遇,不只彭牧一人要面對。基恩之家會友Gaius表示,有不少教會會給同志教徒一種無形的壓力,「他們抱著一個期望,希望能夠改變我。」作為多年的教友,即使他曾於舊教會主動申請擔任小組組長,但因性取向,Gaius被再三拒絕。「不如你不如你先處理好自己的狀態,我覺得這個時候你未適合成為一個組長。」他直言,教會不需要做很多舉動去否定或批評,但弟兄姊妹及牧師的言行,已經為他帶來不好受的感覺。「難道就因為我是同性戀,就不能夠去幫助別人,或者為教會作出貢獻?」最後令不少同志教徒都因為受不住壓力,而選擇離開教會。究竟主流教會,是否真的無法接納同性戀者?有主流教會傳道人表示,無論是新約舊約,聖經都定義同性戀的性行為是一種情慾的放縱,是一種罪惡。「他們覺得同性戀是一個行為,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彭牧師指出,主流教會認為同性戀是一種能夠改正的行為,但他認為性向並不能輕易改變,「如果我一個月沒有男性發生性關係,便介定我是異性戀。那麼我現在都是『異性戀』。」他又批評有些教會是「扮接納同志」,「口裡說歡迎同志,但骨子裡亦覺得同志是罪,其實想糾正我的想法的牧師有很多。」他希望主流教會能多聆聽同志信徒的聲音,否則一味「反同」只是一種無知的行為。作為基督教團體但同時推動同志運動,難免會收到一些團體的「特別關注」,彭牧師表示有收過一些帶有人身攻擊的電子郵件,「他說我令其他弟兄姊妹有愛滋。」除此之外,同樣走在同運前線的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可樂亦表示曾在Facebook專頁上面都有收過一些恐怖的地獄相,恐嚇他們如果繼續,就會下地獄。「亦都有試過有一些基督徒的弟兄姊妹問價,問我們的主席多少錢?」他直言感到十分驚訝,想不到這些說話竟然是出至一個基督徒口中,「這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做得未夠,令其他基督徒對我們有敵意。」「上帝創造的每一位都是獨特的,沒有小眾和大眾的概念。」即使大眾對同志的態度轉趨接受,仍有人極反對同志,令同志基督徒的身份尷尬。但彭牧師認為自己不算是小眾,亦不希望其他同志信徒認為自己是小眾。「不想好像自己可憐自己,給人一種自憐的感覺。」他認為上帝創造的世界本是多元,每人都是獨一無二。同志信徒不應亦不需要將自己變為不被大眾所接納的小眾,「每個人都有不同性格,每個人都是小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3/201105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74

宣教會申重建恩磐堂匯基書院 涉330伙住宅 主打300多呎細單位

1 : GS(14)@2018-04-25 10:53:4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088&issue=20180425
【明報專訊】樓市暢旺,宗教團體除連環購買物業外,更有教會將項目重建作住宅發展。國際宣教會最新向城規會申請就持有石硤尾棠蔭街5號、7號及11號(現為香港宣教會恩磐堂及匯基書院)作住宅重建發展,計劃提供330伙、主打面積約320方呎的細單位。

明報記者 甘潔瑩

城規會文件顯示,上述申請重建地盤現為香港宣教會恩磐堂及匯基書院,申請人為國際宣教協會(One Mission Society, Inc.),該會其中一名人士為棠蔭街5及7號、即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的現有土地擁有人。上述申請重建的恩磐堂及匯基書院,地皮面積約2.59萬方呎,國際宣教會將重建包括學校、宗教機構(教堂)及分層住宅的大廈,要求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

申請人指重建住宅旨在增房屋供應

國際宣教會擬建1幢43層高的建築物(包括1層地庫),住宅部分以5.84倍地積比率發展,涉15.1萬方呎,提供330伙,主打約320方呎的細單位,1層10伙,設1房及2房戶,屬開放式廚房設計。申請人指,發展分層住宅旨在增加房屋供應量,盼滿足社會對小型單位的需求。至於項目基座地下至7樓則興建教堂、學校及會所,以5.14倍地積比率作發展,涉13.3萬方呎,申請人指教堂與學校及分層單位的結合將有助促進凝聚力。上述申請現接受公眾意見,將於下月15日截止遞交。

項目可重建28萬呎 住宅佔15萬呎

過去亦有不少宗教團體與發展商合作,較近期且備受爭議的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就近69年的三級歷史建築、位於中半山堅尼地道香港佑寧堂與恒地(0012)合作發展,計劃拆卸教堂並重建為22層高的項目,當中保留5層作教會用途,其他樓層則發展為豪宅單位。保育團體均認為香港佑寧堂極具美學及歷史意義,希望政府採取措施保留佑寧堂。不過,佑寧堂去年已展開拆卸工程。

此外,教會早於1980年代尾、1990年初最積極發展物業,亦非常成功,較早期的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與新地(0016)合作發展沙田大圍道風山道33號地皮,即現時的曉翠山莊,同時亦保留了基督教的建築物等。此外,長實(1113)過去亦曾與聖公會合作,大埔公路十三咪半一帶的聖基道兒童院改作住宅發展,聖公會負責向城規會申請換地,而長實則向政府支付補地價約7億元。項目命名為鹿茵山莊,提供359個分層住宅及22座洋房,聖公會獲得其中120個住宅單位及100個車位,另其餘單位則由長實售出後攤分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