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白血病救命藥恢複供應背後:臨床用量小 利潤不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6/1165309.html

針對近期“巰嘌呤片”在全國多地出現短缺的狀況,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11月21日表示,11月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產檢驗,首批290萬片巰嘌呤已陸續發貨,是一年的臨床用量,各地將抓緊協調組織做好采購配送工作,直接掛網采購,確保供應。

一元錢一片的巰嘌呤,主要用於白血病和絨毛膜上皮癌等腫瘤治療,尤其是對兒童的急性淋巴細胞的後期治療效果比較好,被稱為白血病的“救命藥”。巰嘌呤出現短缺被媒體報道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特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

雖然目前來看,巰嘌呤市場供應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是,類似“救命藥”出現短缺,這不是第一次了,國產廉價藥藥品短缺近年來為何頻現?巰嘌呤恢複供應的背後有關部門又在做哪些工作?

巰嘌呤短缺原因

今年8月份,衛生計生部門近兩年建立的短缺藥品監測網絡已監測到巰嘌呤的短缺風險。國家重點監測的139個短缺藥中就有巰嘌呤。

國家衛計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副司長張鋒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有巰嘌呤原料藥批準文號生產企業3家,制劑生產企業6家,但僅有2家企業近兩年實際在產。2016年下半年,因原料藥價格上漲采購困難1家停產;2017年上半年,浙江浙北藥業因GMP認證停產,導致巰嘌呤出現供應較大程度短缺。

巰嘌呤每年全國臨床用量約300萬片,臨床用量小,利潤不高,生產供應不充分。經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與有關企業會商協調,加快了GMP認證審批程序,促使巰嘌呤盡快恢複生產供應。

記者了解到,我國短缺藥目前存在幾大特點,一是臨床用量比較小,比如巰嘌呤一年用量比較有限。二是價格比較低,比如眼科用的絲裂黴素原來7元錢一支,一年才用1萬支。三是短缺藥供應往往缺乏市場彈性,不平衡問題表現比較突出,有明顯的市場外部性。三是有些短缺藥有季節性,如魚精蛋白,鮭魚三四月份回遊才有原料。同時,我國藥品短缺表現局部短缺多、全國性短缺少,各省市、醫療機構之間短缺品種差異比較大的特點。

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

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藥品短缺問題。2017年4月18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經國務院同意,6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相關部門正式印發文件,文件要求提高政府對短缺藥品的應對保障能力。

2016年9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建立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開展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

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是創設性的一個制度安排,衛生計生委藥具管理中心組織遼寧、上海、浙江、山東等12個省份和生產企業,開展了臨床必需、市場供應短缺藥品魚精蛋白和青黴胺的市場撮合。經供需雙方商議和努力促成,12個省份與生產企業達成了協商一致。企業承諾從今年7月至明年12月底穩定供貨。

張鋒說,市場撮合非常重要,一是穩定供貨,二是停產備案制度,就是企業在做出停產決定15天以內和真正停產30天之前要向國家報告。而且每個月要將庫存和下個月的排產計劃跟國家衛生計生委進行通報。有了這些措施,我們就能夠有效化解供應風險,能夠及時應對和處置。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主任肖魯對記者說,短缺品種發生的原因很多,必須知道為什麽短缺才能采取應對措施。我們在報告預警信息的時候很慎重,不但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出哪些品種應該進入預警級別,還要用數據庫回查在這個省采購的情況怎麽樣。

未來國有企業將在短缺藥供應上發揮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將推動國有企業在短缺藥品供應方面發揮重要哪作用。對短期藥品供應保障,一方面是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要發揮兜底的保障作用。所以國家衛生計生委將依托國有企業配置資源的作用,更好地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

原料藥供應穩定是保證臨床用藥供應穩定的重要因素。記者了解到,10月31日,工信部、衛生計生委、環保部和食藥監總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醫藥企業2017-2018年采暖季錯峰生產的通知》,研究確定由於保障臨床用藥等民生需求確需生產情況,確保原料藥供應穩定,切實做好藥品的持續穩定供應。特別是對相關地區原料藥的生產由衛生計生委牽頭進行排查,如果確需生產,要確保原料藥的穩定。

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了4次臨床專家會,對139個短缺藥品進行梳理。近兩年誰在生產,庫存怎麽樣,根據調查核查結果,對139個藥品每一個藥品分門別類地制定出應對措施。

張鋒表示,現在大致還有27個清單內藥品有供應問題。我們將就這27個藥,把相關原料藥和生產企業,以及會同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和藥監局一起逐一核實會商,力爭在年底前把那些老大難的問題加緊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5

進口“救命藥”上市提速 罕見病藥品可直接提交境外臨床數據申報

5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相關公告稱,對境外已上市的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的藥品,經研究認為不存在人種差異的,可提交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直接申報藥品上市註冊申請。

長期以來,我國在藥品審評審批制度設計上存在短板,審批速度慢,大量申請積壓,加上此前國外臨床試驗數據完全不被認可,外國藥品即使已上市也要在中國重新進行臨床試驗,這讓申請時間拉長。本次這一公告的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改善中國患者此前無望用上最新藥物的困境。同時,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中,進口新藥可在國內外同步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際多中心藥物臨床試驗後,藥品可直接申請在中國上市。這一系列提速“救命藥”的改革後,重複實驗減少,上市效率提高,急需的新藥有望更快進入中國。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關於優化藥品註冊審評審批有關事宜的公告

(2018年第23號)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號),提高創新藥上市審批效率,科學簡化審批程序,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進一步落實藥品優先審評審批工作機制,對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以及罕見病藥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建立與申請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加強對藥品研發的指導,對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範圍的註冊申請,審評、檢查、審批等各環節優先配置資源,加快審評審批。

二、對於境外已上市的防治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疾病以及罕見病藥品,進口藥品註冊申請人經研究認為不存在人種差異的,可以提交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直接申報藥品上市註冊申請。對於本公告發布前已受理並提出減免臨床試驗的上述進口藥品臨床試驗申請,符合《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及相關文件要求的,可以直接批準進口。

三、基於產品安全性風險控制需要開展藥品檢驗工作。藥品臨床試驗申請受理後,藥審中心經評估認為需要檢驗的,提出檢驗要求,通知申請人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或委托檢驗機構對臨床試驗樣品出具檢驗報告;藥審中心經評估認為無需檢驗的,不再通知開展檢驗工作。2017年12月1日前受理的藥品臨床試驗申請,藥審中心經評估認為無需檢驗的,通知相關檢驗機構終止檢驗並繼續審評審批工作。檢驗機構已作出不符合規定的檢驗結論的,藥審中心不批準其臨床試驗申請。

四、取消進口藥品再註冊核檔程序,進口藥品再註冊申請受理後,全部資料轉交藥審中心審評審批。對於本公告發布前已受理的進口藥品再註冊申請,包括進口再註冊核檔意見為無需質量標準複核的註冊申請,統一轉入藥審中心進行審評審批。將目前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作出的各類臨時進口行政審批決定,調整為由藥審中心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名義作出。

五、對《進口藥品註冊證》和《醫藥產品註冊證》實施新的編號規則,進口藥品再註冊及補充申請獲得批準後,不再重新編號(具體編號規則見附件)。

六、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公告中未涉及的事項,仍按照現有規定執行。

特此公告。

附:

進口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編號規則

一、進口藥品再註冊批準後,原註冊證收回註銷,核發新的《進口藥品註冊證》或《醫藥產品註冊證》(以下簡稱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保持原註冊證號,不再重新編號,如原註冊證仍在有效期內的,新註冊證有效期自原註冊證有效期截止之日起5年有效;如原註冊證已到期,新註冊證有效期為自批準之日起5年有效。每個註冊證僅收載1個規格,可收載多個包裝規格。

二、進口藥品分包裝用大包裝再註冊批準後,原註冊證收回註銷,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保持原註冊證號,不再重新編號,註冊證有效期與小包裝規格的註冊證有效期相同。並在備註項註明專供國內藥品生產企業分包裝用的內容。

三、改變生產廠地址(生產廠實際生產地址變更)的補充申請批準後,原註冊證收回註銷,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保持原註冊證號,不再重新編號,如原註冊證仍在有效期內的,新註冊證有效期自原註冊證有效期截止之日起5年有效;如原註冊證已到期,新註冊證有效期為自批準之日起5年有效。

四、對於增加規格的補充申請批準後,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按批準時所在年份的順序重新編號,註冊證有效期與原規格的註冊證有效期相同。

五、分包裝用大包裝規格的補充申請批準後,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按批準時所在年份的順序重新編號,註冊證有效期限仍為原包裝規格註冊證的有效期。在備註項註明專供國內藥品生產企業分包裝用的內容。

六、變更公司和生產廠名稱、地址名稱(生產廠實際生產地址不變)、變更(包括增加或減少)包裝規格以及變更藥品名稱等的補充申請批準後,原註冊證收回註銷,核發新證。其註冊證號保持原註冊證號,不再重新編號,註冊證有效期限仍為原註冊證的有效期。

七、其他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的補充申請事項,一律以《藥品補充申請批件》的形式批準,不核發新證。

八、進口藥品在中國國內分包裝的補充申請(非首次申請)批準後,以《藥品補充申請批件》的形式批準,藥品批準文號保持原藥品批準文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72

金立資金鏈危機200天,供應商等待“救命稻草”

對於供應商和代理商來說,眼下的金立危如累卵。

作為一名金立的上遊供應商,王剛已經記不清這半年來,往金立跑了多少趟,上千萬元的物料費用一拖就是8個月,工作的日常也從“銷售”變成了“追債”。“對於資金規模稍大的企業來說這也許不算什麽,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供應商而言,這一數字足以讓生產線進入停滯狀態。”王剛對記者說。

根據王剛的描述,和他情況差不多的中小供應商目前已經超過了100家,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圍繞整機的結構件,另一類是主板為主的電子部件。

“我們的資金損失屬於中等規模,還有不少供應商的資金損失規模在五六億,甚至是七八億。”在金立爆發出資金鏈的問題後,王剛和其他供應商一直保持著密切互動,一方面為了了解最新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在互相鼓勵,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與此同時,金立的代理商們也在尋求“自救”的方法。

一名北方地區的金立經銷商李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大家最為緊張的是貨供不上來,沒有東西可以賣,這個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不算太久。“有人專門在深圳談出貨的事情。”

“其實只要能出新品,還是能賣的,即便是做不到原來的高度,但作為經銷商,還是非常需要金立。”李青對記者表示,只要能做原來的產品也行,過渡兩個月,出來新品接上就能活,實在不行找別的代工廠貼牌做點也可以,活著才有機會。

說這話的時候,李青充滿了無奈,從無到有,金立的品牌做了十多年,硬撐著每個月虧損上百萬的盤子,堅持了下來。但現在對於他來說,除了等待消息,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手機這個行業是剩者也為不了王,做手機太累了。”李青對記者說。

至此,距離金立資金鏈危機引爆已經過去7個月。

8月7日,關於重組的進展,金立方面發言人對記者表示,重組還在進行中。“目前律師團隊、會計師團隊在推進,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

而記者從多個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上周,自稱是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的金立方代表已經向大部分供應商完成了相關債務的盡職調查,並且承諾8月15日給出下一步消息。

不管是對於代理商還是供應商來說,這顯然是個好消息。盡管對“重組”的進度多有怨言,但盡職調查的啟動還是給了他們一絲希望。“算是正式啟動了,沒有人希望金立就這樣消失,我們願意等待,前提是給大家一次信任的機會。”王剛對記者說。

債務危機爆發始末

對於在手機行業“浸泡”了快20年的王剛來說,今年無疑是最艱難的一年。

“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突然就來了,本來大家都還在你我競爭,但不知道什麽時候背後突然被放了一把火,全都傻眼了。”王剛對記者表示,和金立的合作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很好,直到去年年底剛剛爆出劉老板賭博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多的警覺。

關於金立資金鏈緊張的傳聞從去年年中就逐漸在業內蔓延,但導致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卻在年底被點燃。

2017年12月14日,手機供應鏈龍頭廠商歐菲科技(002456.SZ)股價開盤後出現放量大跌,盤中接近跌停,收盤時仍下跌7.31%,市值一天縮水43億元。隨後作為該公司的下遊客戶,金立高管在澳門賭錢一夜輸了幾個億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有觀點認為,金立資金鏈緊張,而歐菲光是其上遊供應商,因此受到牽連,股價大跌。

對此,金立方面在第一時間做了嚴正聲明,表示信息不實,系為造謠,並曬出了劉立榮與歐菲光、天馬等供應商及銀行相關人士的合影,以證實消息為假。劉立榮在朋友圈轉發了與供應商的多張合影,而上一次他的朋友圈更新是在2014年。

積極的表態讓外界一度認為這一切只是一場“誤會”,但隨後的事態發展卻急轉直下。

就在劉立榮發布朋友圈的當天,在一場投資者電話會議中,歐菲科技就表示,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元,並申請了財產保全,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和微眾銀行3%股權,總體估值超過20億元。但這一動作在當時並未引起外界的關註。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隨著歐菲科技、深天馬A等公司相繼申請資產保全,部分銀行也向法院起訴凍結金立公司資產以及劉立榮個人資產。1月9日,因為中信銀行東莞分行向法院訴訟,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劉立榮所持有的金立通信的41.4%股份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限制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而在東莞法院之後,深圳法院也申請了輪候凍結,凍結時間為3年。

至此,金立的債務危機徹底被暴露於公眾面前。

1月30日,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劉立榮表示:“整個資金鏈危機的過程中,只有歐菲科技一家重要供應商停止供貨,受其影響2017年12月和今年1月份貨款回籠下降較大,歐菲科技斷供45天影響了至少30億元貨款回籠,歐菲科技同時申請保全了我和我太太名下的個人資產。”雖然語氣中透露著不滿,但劉立榮當時表示,“目前公司在做出售資產的工作,一邊償債一邊生產。公司正在尋找出售資產來度過這次危機。”

這是王剛第一次聽到金立董事長對債務危機的回應,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

“從那時候開始,大家基本上就沒有見過劉總了,後面對接我們的是金立的財務總監。”王剛對記者表示,由於害怕事態繼續惡化,在1月底的時候他所在的公司就已經停止了對金立的供貨,而在接下來的7個月時間,也只是通過代采平臺提供了部分物料,但由於付款模式有延遲,即便已經緊急“剎車”,但此時王剛手頭上要處理的債務金額已經達到千萬級別。

根據王剛的介紹,金立此前對供應商采取的是“3+6”的付款模式,即3個月的月結時間加6個月後去銀行承兌的商業承兌時間。也就是說,供應商的貨款一般是在發貨9個月後才能取到。“這也是手機行業的通用做法,沒出事的時候沒有人懷疑過會有什麽問題,但現在很多公司的欠款已經持續在7個月以上。”

也就是從2月份開始,王剛和身邊的供應商開始接連“拜訪”金立,不安的情緒充斥在經銷商的圈子里。

200天的煎熬與等待

“你問我這段時間去了多少趟金立總部?我想可以用無數次形容。”王剛苦笑著對記者說。

7個月的時間,200天的等待,王剛對於每個月都會出現的“重組”消息表示已經開始麻木。“重組首先要進行盡調,必定會有三個方面的人:未來收購方、金立現有股東、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但是這半年,沒有人到我們公司做過任何盡調。”王剛對記者說,“等待了半年,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

關於金立重組的消息最早是在1月份被傳出的。在1月底的采訪中,劉立榮說,金立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鏈問題:“首先,引入合作夥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劉立榮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已經有進展,目前整體方案在談判中,現在還不方便透露。”而在3月初,就有內部員工對媒體表示,金立新的融資已經結束了,之後召開了董事會,來決定金立未來方向。

“新的融資估計在兩周內會出來。”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對第一財經回應道。而在當時,包括海信、TCL、傳音甚至360在內的廠商都被傳與金立洽談過合作事宜。

海信在傳聞中成為最有可能接盤的對象,有消息指海信正在跟金立談渠道合作,有意將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納入囊中,並且已經在進一步統計金立的渠道數量。相關數據顯示,金立在全國的公開渠道數量為7萬個,這也是被外界認為金立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但隨後海信和金立都對此消息予以否認。

“我們不收購他們,嚴格說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們在自己渠道里銷售,他們外債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內部工作人員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與此同時,時間軸的推進並沒有為金立帶來新的重組方案,相反,更多的壞消息開始出現。

4月2日晚間,金立官方微博正式發布一則《關於金立工業園目前的一些情況說明》,公開表示將對金立工業園的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還將采取“N+1”的方式進行補償,分期支付,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

據記者了解,金立在東莞建有占地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的金立工業園,手機年產能1億部,是中國較大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擁有54條全自動貼片加工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成品組裝、主板生產、主板測試、印刷、相關配套設備等。

“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金立官方稱。

4月7日,金立副總裁俞雷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金立的資金鏈危機是突發性的,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金立在積極生產自救。”針對金立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他表示,無論對內對外,金立的立場都一樣,會歸還供應商的錢和媒體的錢。

雖然表態堅決,但這時候的王剛以及大多數中小供應商,已經逐漸和金立方面失去了“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去金立總部都找不到人,一句負責人不在就打發了。”對於王剛來說,既要小心維護著與金立聯系人的正常溝通,也希望盡快把款項要到,要不到至少也要有一個說法。

終於,王剛們在5月中旬等來了說法。一張署名為東莞金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往來款詢證函”被送到了公司,其中提到將聘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2017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這一度在供應商圈子中被認為是重組消息有進展的信號。

據記者了解,金卓通信科技是金立旗下的子公司,在金立整個架構中的職能主要是組裝工廠,是金立工廠的法人名稱。與金立的另一家子公司金銘電子同為歐菲光的欠款方。但部分警覺性極高的供應商按照詢證函上的名字查詢對接人員身份時,卻被告知“查無此人”。

也正是這一次的“詭異事件”,不少供應商開始對金立喪失信心,並直接向東莞相關法院提起法律訴訟,但截至目前,不少案件顯示仍然在審理中。

而從5月到現在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依然是金立方面不斷傳出的重組消息。

“我們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了,就是希望不要斷貨,上遊供應商想著要債是沒用的,共同分擔才能渡過這個難關,要不然就沒機會了。”上述金立代理商李青對記者表示,現在實體行業確實遭遇到了一些困難,投入大、回報低、風險大。

“如果金立活著,我還做做,活不過來,我就做做輕資產的東西,找新的機會吧。”李青對記者感嘆道。

誰來拯救金立?

一年前,劉立榮在一場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兩三年內,包括金立在內的手機廠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銷量1億部的規模,市場份額在6%~8%之間,企業才會安全。他認為,未來年銷量1000萬部小而美的手機廠商,會活得很艱難。

作為擁有16年手機行業經驗的“老兵”,也許當時的他預見到了智能手機將會遭遇“洗牌式”的競爭,但遺憾的是,他絕對沒有預料到,積極推進改革的金立會是其中被重創最嚴重的一家。

來自調研機構GfK的數據顯示,2017年金立手機國內銷量排名第七,售出1494萬部手機,雖然這與2017年年初劉立榮定的國內目標銷量保底3000萬部,挑戰3800萬部相差甚遠,但基本穩住了大盤。

“但目前在第二季度,我們統計到金立在國內的出貨量只有30萬左右。”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金立的渠道正在被瓦解,等新的資金進來才有可能部分重新運作。

作為代理商,李青對此深有感觸。

“一個月賠個幾百萬很正常,以一個省代理為例,一般中等以上規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號人,以一個人平均工資4000多元計算,這就需要大幾百萬,還有其他的費用,大一點的代理商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在金立債務爆發初期,雖然李青表示壓力很大,但是同時也在強調,大部分代理商都跟著金立走了十幾年,與金立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穩定,感情很深。“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劉(立榮)掉眼淚了,也是在盡量補救,大家心里都很難受。”

但七個月過去了,面臨“斷糧”的李青也不得不減少了團隊的人數。他對記者表示,現在團隊沒有解散,只要有新品出,還是能活過來的,但如果再拖下去,估計就不敢說了。“我是拖不了多久了,留了點人在公司處理一些問題,做做售後。”

李青希望,供應商和金立方面甚至是重組方能夠坐下來好好談,“金立的火種還是在的,代理商都有信心,就算是做OEM貼牌也可以,讓別的工廠幫忙出點產品,貼牌做,能動起來,問題就能慢慢解決。”李青對記者說。

王剛雖然嘴上經常掛著“討債”,但從心里來說,還是希望金立能夠挺過來。“能不能有個債轉股的方案?或者說金立的初創團隊中能夠有人站出來,帶著大家一起幹。”王剛知道金立此時的處境,換位思考下也希望能夠幫自己以及更多的供應商找到替代方案,把物料交出去,讓金立重新運轉起來。

此時,劉立榮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劉立榮曾經表態,必要時將會放棄金立控制權,並且承諾“不會跑路,債務會一步步償還,金立對解決這次危機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有一個寬松的環境來解決問題。”他還表示,如果把持有的微眾銀行股份和金立大廈資產出售,預計可以回籠70億元資金,此外南粵銀行股權估值接近20億元,這些錢可以解決當前的資金缺口問題。

在7月11日的一場供應商溝通會上,金立副總裁徐黎也向王剛們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據王剛向記者透露,徐黎在現場做出了四點承諾:“一是在7月份牽頭成立債委會;二是金立財務包括致璞科技財務對債委會公開;三是金立重組信息對債委會透明;四是金立重組小組每兩周與債委會舉行一次例行會議。”同時出具了一份關於有形資產估值以及回收估算的表格:包括前海科技大廈估值為35億元(18億抵押),南粵銀行股權為10億,微眾銀行股權25億(5億抵押),東莞金立工業園為10億元,金立以及其他房產3億元,重慶工業園土地為10億元,總計9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表格最後一行提示:普通債權人權益(扣除抵押)為70億元,如果破產清算普通債權人可回收金額將小於45億元。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的確切走向,8月15日,希望一切都可以明朗化。”王剛對記者說。

(應受訪者要求,王剛、李青為化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60

婦人跳坡不死叫救命

1 : GS(14)@2012-03-08 23:16:27

濫用警力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36741



前日早上她離家失蹤,丈夫心感不妙,知道她喜歡在夏力道一帶徘徊,於下午 4時許報案,警方列失蹤人口處理,派機動部隊人員沿行山徑搜查,至晚上未有發現才收隊。
至昨晨 7時半, 23歲姓梁女晨運客在該行山徑步行時,聽到山坡下傳來微弱叫救命聲音,發現事主,於是報案。消防員到場縋繩而下,迅速救起女事主,她頭部、手腳擦傷,警員用警車載她往山頂廣場,再登救護車送院,其間蘇婦的丈夫亦趕至協助。
警方調查後,相信女事主因不開心,本來跳坡後欲繼續跳崖,由於她有精神病紀錄,稍後需由專科醫生跟進。
2 : 龍生(798)@2012-03-08 23:41:02

算啦, 有精神病紀錄就算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78

早產嬰報救命之恩30年後救醫生一命

1 : GS(14)@2015-04-05 22:07:50





救人一命,不但功德無量,必要時還可以救自己一命。美國兒科醫生香農(Michael Shannon)二零一一年汽車失事着火,被困車內。加州奧蘭治縣消防局消防員特羅基(Chris Trokey)把他救出。香農大難不死,因內傷留醫四十五天,其後康復。兩人其後再見面閒談,香農忽然記起30年前,他救過特羅基。那年特羅基早產,出生時僅重3.2磅,生存機會僅50%,香農當時日以繼夜照顧他,終救回他一命。香農表示,看到小孩長大成人,感覺奇妙,但在危難需要別人幫忙時剛好重遇他,實在難以置信。特羅基已為人父,育有一子,而兒子的兒科醫生當然是香農了!美國KTLA電視台/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03/191003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35

蘋影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Age of Ultron)救命呀!累死了!

1 : GS(14)@2015-04-24 09:05:25

怎麼好像一切熟口熟面,都是看過的情景?但好像又有些沒看過,到底第一集的場面有多少在第二集重複了?實在算不清。同樣的群鬥,同樣的特技形式,同樣的場面,不是爆炸,便是那些打不死的英雄來一個殺一個,然後惡人又威力無窮,把我們的復仇者聯盟英雄一個一個打倒地上,而他們總是能夠爬起來。坦白說,有很多地方我是閉上眼看的,老人家實在吃不消那些不停令眼球急速移動的動作場面。當然,你不能說不好看,因為單只是官能刺激便有得你看個不亦樂乎。只是我有點不明白,先透露一點劇情,你可以不看下去,但我認為其實無傷大雅。反正你也不會理會劇情:為甚麼綠色的變形俠醫最後選擇離去?他和黑寡婦之間發展的一段情為甚麼是不可能?大家都是超能人,沒有任何不可以談戀愛的理由。結論只有一個,便是編導為戲劇而戲劇。本片還有一個頗黑色幽默笑點:當整個城市被摧毀時,千鈞一髮時,森姆積遜的團隊帶着救生船來把人民運上安全地方。不過正如同類電影,你實在不會明白在城市摧毀時到底死了多少人?那些被救的倖存者佔多少比例?而這類電影永遠這樣便代表了行動的成功,死了的人都不算數。論到打鬥和電腦特技的設計,本片不是一流也差不多是最頂級的了,不斷地閃動的動作場面,看了十分鐘我的眼睛便吃不消,也有點頭暈。坐在我旁邊的年輕人卻沒有這種情況,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只要你夠年輕,這部電影便合你的口味。然而,我之所以問變形俠醫和黑寡婦之間何以不能相戀,因為我早已找到答案:便是這類電影很奇怪,只許有性象徵,而不許有實際上性意識。這些超能人都是清教徒。或者應該說他們是戰鬥的機器,是打救人類的英雄,這些英雄永遠是去性化的,甚至是去戀愛化,以保持一種孤獨的犧牲意味。說得更坦白點是這些電影的人物都是任意設定,不講理由的。而本片的奸人奧創無論觀眾怎樣看到他在前半部電影怎樣英明神武,像無敵的怪獸。到最後不知怎麼總是忽然之間變成了蠢材加無能者。以忠和奸來產生戲劇性的電影,奸人的設計其實很重要,大家重看《大時代》應該明白。所以本片餘下來的優點只有不斷地打,進場的觀眾也應該預先知道了吧?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24/191233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82

腸臟生在體外「保鮮紙」包女嬰救命

1 : GS(14)@2015-10-14 08:00:59

英國蘇格蘭女嬰亨德森(Layla Henderson)雖成功出生,但腸臟卻生於體外,要用「保鮮紙」包住保護,她之後更感染肺炎及罕見的心內膜炎(endocarditis),幸在悉心照料下,現正慢慢成長。23歲護士斯威尼(Zoe Sweeney)在懷孕12周時,通過產檢發現亨德森出現腹裂症(gastroschisis),其腸臟生於裂開的腹部外。今年4月,懷孕37周的斯威尼到醫院催生,成功生出5磅10盎司重的亨德森。亨德森出生後,醫生用「保鮮紙」保護她的腸臟,再用腹倉袋(silo bag)包住它,安放6天並慢慢將腸子擠回體內,之後於第7天進行兩小時手術,把內臟放回正確位置。出生一個月後,亨德森的康復進度良好,家人之後帶她到英格蘭旅遊,但到步後,亨德森就因不適返回醫院。亨德森確診患上心內膜炎後,家人又再次收到壞消息,醫生指亨德森染上一種罕見的併發症,而感染範圍更有血塊形成。經多個月與死神搏鬥後,亨德森終於9月14日出院。媽媽斯威尼不禁表示:「毋須走到醫院,早上也可以擁抱她的感覺真好。我希望我們無需再重回醫院。」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4/19332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68

21歲仔患罕見腫瘤籌30萬救命

1 : GS(14)@2015-10-23 07:43:56

【本報訊】21歲的聰仔正值人生黃金年齡,卻不幸患上每百萬人中才有一人患上的極罕見「腎上腺惡性分泌瘤」,現時病情去到第四期,腹部腫瘤長一呎,癌細胞更擴散到肝和肺,現正接受化療及服食特效藥希望縮細腫瘤控制病情,但半年藥費達36萬元,家人正為藥費煩惱。記者:潘婉玲 攝影:周子惇書櫃裏的高達模型,電腦內的線上遊戲,顯示聰仔與一般二十出頭年青人無異,媽媽指他除患哮喘,身體一直健康,直至5月底情況逆轉,「佢食完飯就話個肚頂住,頂住」。媽媽多次陪他到急症室及私家診所求醫,醫生皆指可能胃氣脹。聰媽指兒子重達200磅,「見佢個肚脹,以為肥咗,冇諗過咁後生有咁嘅病」,故不以為意。至7月初,聰仔肚痛加劇,再到私家醫院求醫,驗出右腎附近有腫瘤,即時獲轉介公立醫院檢查,終確診患有罕見腎上腺分泌惡性瘤,並已到第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肝和肺。因腫瘤超過一呎,醫生指須靠化療及服食特效藥縮小腫瘤,惟藥物因不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每粒售價100元,半年療程藥費高達36萬元。家人無力負擔,最終先定300粒,藥費近3萬元。聰仔是么子,兩年前職訓局畢業,兄長已婚遷出,聰媽說:「佢雖然讀唔到書,但好孝順,我寧願有病嘅係自己,我都幾十歲冇所謂。」聰仔19歲工作,現時做消防設備維修,月入9000元會給媽媽家用2000元。患病後,他曾排隊數小時買手機送給媽媽,但其間累得坐下休息,令媽媽十分感動。8月至今,聰仔已進行3次化療,每次留院3天,聰媽每天探望兩次,聰爸下班後亦趕去醫院給他打氣。父母疲於奔命,讓聰仔內疚,「呢個年紀應該係我照顧媽咪,而家變咗一家嘅負累。」剛做完化療的聰仔,躺於床上,精神尚算不俗,「我想快啲好返」!現時,聰仔每天服食4粒特效藥,聰媽指兒子腳腫已消失,胃口有改善,但腫瘤有否縮小,則待月底檢查後才知結果。「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聰仔」的情況後,得悉他醫療費高昂,盼善長慷慨解囊,讓他毋須為購買藥物而惆悵。「聰仔」暖流編號:C3997網上捐款:http://bit.ly/applecharity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電話:29908688傳真:23076307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網址: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http://bit.ly/facebook_adcf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http://bit.ly/youtube_adcf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滙豐銀行:580-198836-001恒生銀行:368-006565-001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3/193444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53

【每日健康】晚晚食到滯 速速飲山楂麥芽救命

1 : GS(14)@2016-02-03 14:48:38

後生仔,經常做不回家吃飯的人。不是找朋友打邊爐打冷,就是找另一半食Pizza切牛扒,晚晚暴食過後,發覺自己又飽又滯又悶,如何是好?譚醫師推介兩款焗茶。如果食得太多肉,可以山楂泡茶,山楂色紅入血,補血之餘可以消肉食的積滯。如果嫌山楂味道太酸,可以加一些蜂蜜,健脾和胃,消脂化滯。如果食肉不多,但食得糕點多,澱粉多,可以用谷芽麥芽煲水。一人份量,用五錢谷芽加五錢麥芽,加水煲滾後細火再煲三十分鐘,可以消滯減胃漲。



麥芽

谷芽



資料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譚莉英記者:李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03/19476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90

卓韻芝感謝救命救護員

1 : GS(14)@2016-03-13 02:40:28

■卓韻芝前晚在fb貼文回憶曾因母親逝世而服藥自殺。互聯網圖片


最近連環發生學生自殺慘劇,情況令人擔心,卓韻芝曾於06年抵受不住母親患癌逝世打擊,在寓所寫下遺書服安眠藥自殺,幸好當日獲救。阿芝前晚在facebook貼文「別死」發放正能量,當日在鬼門關救了阿芝一命的救護員Hailey也在fb回覆,阿芝昨在電話中說:「睇到佢嘅留言好開心呀,我想請佢食飯想親口講多謝。我估我認得佢,佢曾經好大聲、好大聲叫我個名,應該係佢嚟㗎。」阿芝希望大家要珍惜生命。另外,歌手陳詩慧亦於fb上,講述當年讀書疑被老師誣衊,曾想過一躍而下,還自己一個清白,幸當時獲一位同學和老師拯救,她才能活到現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採訪:劉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2/195260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