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了它,年輕人一年花費1萬多,因為它讓人“找到戀愛的感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016.html

近兩年,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曬貓,“貓奴”、“鏟屎官”也成為人們聚會上交流的熱門話題。甚至有人覺得養貓跟吸毒一樣,“一日吸貓,終生想貓”,貓奴們養貓養得難以自拔,吸貓時能獲得強烈愉悅感,離開之後便意誌消沈。

某日本寵物食品品牌曾發布一則廣告,一位老人和一位女生聊天,他們聊了老人最近的健康狀況,回憶了過去十八年發生的點滴……看到最後,大家才發現,這位老人其實是女生養的貓咪。


▲圖片來源:日本某貓糧廣告

除了讓人無法拒絕的外表之外,貓咪作為寵物伴侶,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就是通過陪伴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它們並不只是寵物,而是家庭里的一份子,尤其對於單身的年輕人來說,在生活工作的壓力之下有個小生命的陪伴和牽掛,無疑是一種溫暖。

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沒有家庭生活……這就是現在發達城市中“空巢青年”的生活狀況。養貓比養狗更好打理,互動瑞士有研究報告稱,如果家里養了貓,主人的幸福度會比較高,而且孤獨感會大為下降,水平等同於正在戀愛,尤其是對女性而言。事實上,女性貓主也確實比男性多很多。

▲圖片來源:狗民網

由於在貓咪身上傾註了大量情感,貓主人在給自家“孩子”的消費上通常也毫不吝嗇,從口糧、零食到廁所、保健品上無一不精挑細選。至於玩具、貓用品之類的非剛性需求更是上不封頂,多多益善。

其實,睡在床上、貓窩或是紙箱里對貓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別,主人們買買買的心理主要還是出於自己的執念。很多年輕的貓奴們自己尚在職場苦苦打拼,處於“月光”階段,但在給家里的貓咪消費上從不含糊,甚至一個貓砂盆的價錢能比自己最高級的外套還貴。雖然也會偶爾肉痛,但看到下一個心儀的產品,還是會不假思索地買買買。小編不禁想算一筆賬,養貓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貓奴們的成本清單:吸貓容易養貓難

小編問了問身邊養貓的朋友們,並讓他們列出一份養貓成本清單。大家紛紛表示,不統計還不覺得,一列單子才發現開銷原來這麽大,頓時想燉貓……

1號鏟屎官:七毛,90後,現居北京

貓:biubiu,一歲母美短,來自無良寵物店,身價2000

Biubiu是七毛未婚夫送給她的求婚禮物,由於對貓舍不熟悉,所以隨意挑了一家不正規的,抱回來才發現已經長了一身貓癬,反複治了一年,導致自己都被傳染。禍不單行,因為室友忘記關窗,biubiu竟然從14層樓上意外跌落了下去,雖無性命之憂,但導致肝破裂,七毛心疼不已,來來回回又治療了幾個月,光是營養膏就不知道換了多少個牌子。

▲七毛的養貓成本清單(中新經緯趙佳然制圖)

Q:給貓治病期間的費用都是你獨自承擔的嗎?覺得負擔重嗎?

A:是我獨自承擔的,那段時間基本都是入不敷出。負擔雖然有點重,但是並沒有太影響我原本的生活質量,所以就覺得還好。就是那段時間挺累的,因為每天要帶她去很遠的醫院打針,晚飯也吃不上,因為如果吃了晚飯去就要加兩百的夜診費。上班也要記掛著她有沒有問題。我甚至買了攝像頭查看她每天在家的情況。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是之後貓健健康康的就覺得錢花的很值得。

2號鏟屎官:LY&紅白,新婚夫婦,現居杭州

貓:U盤(四歲公),PIZZA(三歲母),中華田園貓,論壇免費領養

LY和紅白戀愛時在廣州居住,在論壇上先後領養了兩只中華田園貓,它們的感情非常好,經常一不留神就開始“虐狗”。幾年後,兩人回到LY的家鄉杭州結婚定居,貓咪們也跟了過來。他們為兩只貓單獨開了個微博,一些喜歡貓的朋友們有時也會寄來貓用品。總體來說這兩只沒怎麽讓人費過心,除了總跟鏟屎官的手機過不去,大概是吃醋了吧……

▲LY&紅白的養貓成本清單(中新經緯趙佳然制圖)

Q:平時貓的用品都是誰來買?

A(LY):都是我和我養貓的朋友一起買的,我老公對這方面平時不關註,不了解,所以放權給我了。

Q:你們兩個人在養貓的開銷上有什麽分歧嗎?

A(LY):沒啥分歧,最近搬到新房,給貓添置了不少東西,小佩飲水機(一種智能飲水機,屬於中高檔網紅貓用品)就是那個時候朋友送的。我們平時的支出還是以中檔為主,也就是之前趁打折買了個雪屋,因為好看嘛。平時洗澡都是在家里洗,一瓶浴液可以用很久,成本忽略不計,有些人家里還有寵物烘幹機,那都太壕了。

Q:你們養貓的圈子里應該會經常分享貓用品吧?會跟著買麽?

A(LY):會的,被種草買過玩具。貓糧也會看人推薦著買,但還是會稍微克制下自己,不會沖動消費。不過我們買其他東西的時候也會考慮到貓,比如新家添置了一臺吸塵器,就是為了吸貓毛,沙發的材料也會特意選不怕抓的。對了,前幾年買了個微單,也是用來拍貓的。

買買買也是養貓的樂趣

目前寵物產業細分領域覆蓋了寵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出生到繁殖到死亡,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高端的美容娛樂培訓,並且還在不斷增加,向著人類日常生活消費看齊。從大的種類來看,主要分為寵物用品和寵物服務。寵物用品包括食品、清潔工具、家具、穿戴、玩具等,而寵物服務有醫療、美容、攝影、寄養、培訓、保險、婚介、殯葬等。

▲來源:國聯證券研究所

根據狗民網2016年的研究報告,城鎮里養貓的用戶多為職場白領和專業人士,月收入主要在6000-12000元左右。統計也顯示,在寵物市場中目前80後貢獻最大,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步入職業生涯,他們的消費潛力也不可小覷。對比來看,80後在寵物的健康和保健上面消費較多,而90後最愛給寵物購買用品和服務。

報告也發現,超過半數的養貓用戶對寵物用品和服務的廣告抱有積極的態度,會主動留意感興趣的廣告,圈子里朋友的互相推薦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本著“多一個不多,萬一貓喜歡呢”的原則,養貓的人家里經常不知不覺就囤了一大堆貓用品。也許幾千元的玩具還沒有一個紙箱子討貓咪的歡心,但當下一個網紅寵物用品上市之時,人們還是會瘋狂剁手,對鏟屎官來說,這本身也是樂趣之一。

來源:中新經緯(ID:jwview) 作者 趙佳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80

感覺不可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081

《感覺不可靠》感覺不可靠。電影或寫作,憑什麽確定一句話這麽寫,一個詞那麽用,一個鏡頭有無數種拍法,一種鏡頭為什麽非用長鏡頭……電影是有生命的網,捕到什麽魚是我們這些人不舍晝夜工作的意外驚喜吧。(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有了這個感覺之後,據說我們可以去什麽地方不再迷路。每當我們出現在一個陌生的途中,“方向”這個東西自然而然冒出來。記得跟朋友外出去陡河水庫看景,我們因為都有事,不得不分頭行動。

我沒有什麽方向的概念。三柏(我們都叫他“三百壯士”)長期從事場記工作,方向感特別好,他在臨走前夜給我打電話,細致地告訴我哪里往東,走幾公里再往北等。我知道好意,頻頻說:“沒問題,知道了。”

第二天中午,上了路我按自己的方式走。每到一處,下車問路。我問了一個在墻根曬太陽的老頭,老頭說了半天東南西北,最後說只有這樣才能上一條近路。

他非常堅定地,又有點看我聽不懂生氣地說:“你就從那條路走!”

老頭見我繼續往村里走,很不高興地喊:“再問別人也一樣,我去過水庫多少回啦!”

我說:“對,對,大爺我就從那走!”

我確信老人去過很多次陡河水庫,也知道有這麽一條近路(昨天三柏跟我說了),但我不相信自己知道如何開車過去。

我在村里走了一段,遇上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的感覺比較具體,我說在哪里拐彎,是不是要走上某個路?年輕人在附近上班,他說平時是沒錯的,但昨天他下班從那里經過時發現全堵上,開始修路了。

這次,看景我提前到了兩個多小時,打不通三柏的電話,才發覺是自己所在的水庫周圍崇山峻嶺,信號很弱,於是只能等。按平時劇組的效率,場記一定是最快到達外景地的。

傍晚,我走到一個相對高的地方時,電話響了。里面的聲音時斷時續:“我堵在那條近路上了。”

我就問:“你昨天囑咐我走的那條吧……我給你打電話,可是沒信號……”

這個事我不曉得對“三百壯士”未來做事有沒有影響,後來我們拍攝過程中有時還會提到這些老經驗遇上的新問題。

我們在水庫拍攝,夏天很多人來這里遊泳。當地制片主任說:“這里明確規定不許遊泳,水特別深,可每年不淹死幾個人都不行。”拍攝間隙一打聽,一塊工作的劇務、茶水什麽的都有親戚死於這里。

“三百壯士”問他們才知道,遊泳的人都是水性極好的,這里生活的人都以打魚為生。

我記得其中一個老鄉說他弟弟十八歲時特別牛,常跟他吹噓說可以走水下的墻壁——據說陡河水庫水下有被水淹沒的長城遺跡。後來跟人顯擺自己水性好,順著一道水下墻壁,在水中走的時候,不慎滑入深淵。

拍攝工作的五天里,我們在水邊小心翼翼,即使有水性好的,渾身燥熱也沒有敢下水;這五天,我們都在水庫邊的飯館吃飯休息,從未離開,即使方向感厲害的“三百壯士”也沒有獨自外出。有必要的時候,都是當地人帶著他去看一些景是否能補鏡頭。

拍電影是不是一定要有方向?大方向是有的,具體在哪里拐彎,在哪里繞行就不清楚了,現實會出現奇跡。所以,攝影師跟導演在現場的感覺非常重要。

任何劇組的場記兄弟們都是場景能人,幾乎熟悉祖國東南西北任何地方,但感覺的東西,還得先對應好了。

我說過,感覺不可靠。電影或寫作,憑什麽確定一句話這麽寫,一個詞那麽用,一個鏡頭有無數種拍法,一種鏡頭為什麽非用長鏡頭……電影是有生命的網,捕到什麽魚是我們這些人不舍晝夜工作的意外驚喜吧。

每次籌備時都急躁不安,一個導演朋友告訴我,我們只是撒網的漁夫,別把自己想得多偉大。很多時候,大家也是看天吃飯。

這個理在導演大衛·林奇《釣大魚》那本書里有過,這個事在大導演黑澤明的助理野上照代《等運到》那本書里也提過。

不像很多當下的電影前期就看見了觀眾的一顰一笑。大數據針對未來,有參考意義,沒決定效果,按過去規劃未來,那未來也不是未來吧。

未來因為不確定,而充滿未知的驚喜。這些對創作者的意義超過投資人,我見過很多投資人也理解我的意思,但到花錢時,還是退縮了,我也理解他們。

有很多確定好的電影朝著確定的效果而去,這是他們的道理。他們的沒道理之處也不少。後來,我們以朋友相處都很好。作為小人物,我只關心我有感覺的事物,很多東西包括投資啊股權啊,現在電影圈流行這一套,那不是我心中的電影。我這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依賴感覺的人,什麽感覺都不應該拴住自由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98

談財經 - 胡孟青 憑感覺過濾市場噪音 (2011年07月12日)

1 : GS(14)@2011-07-17 18:30: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4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36

inv168: 講下對亞視的感覺

1 : GS(14)@2012-06-08 00:11:0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d6a11d98cc34686b0e7
文章由 mekong » 週四 6月 7日, 2012年 10:51 pm
或者有人根本唔會有感覺, 因為慣性唔睇亞視
我都算睇得多, 因為亞視晚間新聞比較早, 所以慣左一邊上網等新聞
但係時間一改再改, 真係俾佢吹漲!
財經視野係催眠曲, 好彩網上更精彩, 未至於等到睡著
亞視之所以弱可能好多方面, 就讓有識之仕來分析
我想講我的一些感覺:
1. 成日翻炒, 直到悶死人為止, 例如: "僵屍", "和xx有個約會", 韓劇, 好鬼悶
2. 製作的劇比較差, 無線的劇經常一睇就追睇
3. 我唔知亞視會唔會在意觀眾的感受, 例如最近成日到睇到有個女人唱唱下歌走哂音的廣告, 係吸引到我的注意力, 不過令我感到好厭煩, 亞視的工作人員如果taste好一啲既話, 又點會讓咁既廣告出街?
當然, 亞視都有唔錯的節目, 例如新聞, 旅遊飲食節目
2 : GS(14)@2012-06-08 00:11:16

文章由 black-hawk » 週四 6月 7日, 2012年 11:33 pm
財經新聞成日吃螺絲, 報價又跟唔上畫面, 完全唔識變通.

文章由 investdaily » 週四 6月 7日, 2012年 11:54 pm
已變成吹水台,由朝到晚都係搵幾條友不停講野,重長氣過聽收音機。
國際台重誇,幾乎完全無客戶廣告,大部份廣告時段都係播節目預告。
講真,就連綱上電臺都做得好過阿周。
財經節目可以更大膽,去盡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46

樓民講場:懷念家的感覺!

1 : GS(14)@2012-06-30 17:15: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30/16472885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見證殖民地不同年代的居住環境,有不少「那些年」的回憶。
我出生在二百多呎的木屋區,住木屋的,大都是貧窮的草根階層,父母都要為口奔馳,人人都是手停口停。這個時代,物質主義不重,鄰居大多守望相助,家人團結,生活貧窮但快樂,我家木屋靠近山邊,小朋友就與樹木、野花、昆蟲、大自然一起成長。
小學三年級,木屋清拆,搬去三百多呎公屋,再不用害怕風吹雨打;舉家上樓之日,除了給我們遺留的家貓外,一家大細興奮莫名,比中六合彩更開心,公屋改善了窮人的生活,一家人朝夕相對,多了溝通時間。屋比從前好,親情也更濃厚了!
兄弟姊妹相繼投身社會,收入增加,決定以公屋換入七百多呎居屋,住了五年,但鄰居姓甚名誰也不清楚。屋比從前大,人的距離卻更大。
今天,我有一個三百多呎小單位,代價是從薪金中設立25年的自動轉賬給銀行,半生牛馬,供完之日,也是退休之時。我的故事正是港人住屋的演變,從木屋、公屋、居屋,至昂貴的私人樓。但我最懷念的,始終是木屋和公屋年代、那種家的感覺!
讀者 笑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03

李純恩:花公帑你無感覺

1 : GS(14)@2012-08-17 10:02:4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1%E6%84%9F%E8%A6%BA
有的國家的個人入息稅是由公司在工資裡扣的。出糧的時候,稅已經扣掉,拿到手的,是稅後工資。香港則是先把所有錢給你,然後叫你自己去繳稅。
這天就有一個朋友說,他以前在外國,拿稅後工資,沒甚麼感覺,但現在香港工作,每年要從自己戶口裡拿一筆錢繳稅,便感到心痛了。
這也是人之常情,同樣的納稅,納法不同,便令人產生了沒有拿錢出來和要拿錢出來的錯覺。前者令人不知不覺,後者卻有被人打荷包的肉痛。
這也是為甚麼香港人老是把「公帑」掛在嘴上,知道那是自己有份的錢財,但因為是「已出之物」,毋須從自己口袋中拿出去,便感覺淡薄了,便由得政府如何去支配這筆錢財了。
我說的是現屆新政府的新高官們,他們上任一個多月,辦私事花了多少時間,真正上班又花了多少時間,大家─也就是出糧給他們的老闆─有沒有計較過呢?如果他們花的不是你的已出之物─公帑─而要每個月找你掏腰包出糧,你的「員工」私而忘公,「吞POP」如此,你一定會心痛血汗錢,一定會按緊腰包,不肯掏錢,叫佢哋去死啦!
李純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0

只記得感覺 王維基

1 : GS(14)@2013-07-06 14:59:4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F%E8%A6%BA/100817
每當我想到更聰明、更完美的做法時,就愈想要說服別人接受。遇到對方的不解或不接受,就以更強硬的態度加以說服;對方仍然堅持,我就認為別人是不講道理。這是我多年來常犯的錯誤。
在職場上爬得愈高,就愈需要以講道理的方式處事,才能獲得同事認同,好好溝通;但相反,資歷較淺的同事很多時候只憑感覺行事而忽視道理,所以強硬的說話態度絕不適用於資歷淺的受眾。
很多成功的領袖發表演說時,明明內容是空洞無物,又或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往往能贏得觀眾熱烈的喝采、掌聲,原因何在呢?當然不排除那位大人物的跟隨者眾,但真正勝利的關鍵,是講者充滿能量的表現、誠懇的態度、與真誠自信的眼神,感染了在場每位觀眾的心。
最近,我在一個講座中發表了45分鐘的演說,坦白說,內容不是讓人大徹大悟的道理,但過程中,我盡力表現得活力十足,幸而獲得在場1,500多名觀眾的投入及掌聲。
記得20多年前,IBM的老闆教導我,大部分人都不會記起你說過的話,令人記住的,只是你給他們的印象和感覺。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29

六合彩之子:感覺死唔眼閉

1 : GS(14)@2016-03-05 01:15:31

見到蔡國威就想起六合彩及亞視,20年亞視生涯真的有陣亞視味,威仔說心情很複雜,「好似一部電影一樣,由我入行第一日啲影像全部一次過番晒出嚟,我入亞視嗰陣係林伯(林百欣)年代,係最輝煌嘅時候,感受到好多製作,就算錢同資源唔多,但係大家都只係有個目的,夾手夾腳做好啲節目,希望可以同無綫爭一爭,成個氣氛都好好」。威仔續道:「不過自從林伯賣盤,每次轉一個老闆,都會諗呢個老闆係咪比之前更加好?雖然每個朝代都有啲代表作,但係好似脫離唔到個魔咒,所有嘢都冇承繼,跟住就一路向下。」



「靠人情味撐落去」


外間有不少人都不明白,何解一間無糧公司,仍然有員工不計較上班,威仔說:「大家仍然基於亞視嘅人情味,好熱愛呢間公司,一路撐落去,喺一個冇得續牌嘅情下況,大家以為司榮彬係另一個白武士,一個新希望,點知拖吓拖吓又唔開(節目),仲去到拖糧、欠薪呢一步,成個感覺真係好欷歔同感慨,點解要用一個咁嘅方式去結束,嗰種痛真係好難形容,有一種死唔眼閉嘅感覺,完成唔到歷史使命。或者對所有員工係一個解脫,大家要努力向前走,可能係一件好事。」■記者何慧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4/19516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54

建制舉錯手陳鑑林憑感覺點票

1 : GS(14)@2016-03-14 01:13:32

【本報訊】前日立法會財委會表決高鐵撥款時,有建制派不論贊成和反對均舉手,財委會代理主席陳鑑林稱,自己是憑感覺決定,「唔會點到底有幾多隻手」。有泛民認為這反映建制派「連投緊乜都唔知」,可成日後司法覆核的理據。前日首次表決高鐵追加撥款時,有19名建制派舉手贊成,但表態反對時亦有13人舉手,包括民建聯譚耀宗、鍾樹根、葉國謙、工聯會陳婉嫻、無政黨謝偉俊等,事後有泛民質疑投票無效。



陳婉嫻:投票咪舉手囉

鍾樹根和葉國謙回應指當時太嘈吵,鍾說:「我以為陳鑑林話係咪再要去舉多次。」葉則歸咎泛民太嘈令舉手贊成後「隻手冇擰番落嚟」。陳婉嫻則否認有份反對,「我只不過投票咪舉手囉,反對時應該落番隻手」。經民聯梁美芬則只在表態反對時舉手,她回覆傳媒查詢時亦推說因太嘈吵,但翻看當時影片後就改口指自己舉手其實要投訴。陳鑑林昨承認點算舉手表決是憑感覺,指「我哋係唔會點到底有幾多隻手,我哋通常會睇支持嘅多,抑或反對嘅多」。工黨何秀蘭批評,建制派贊成和反對都舉手,反映他們「根本連投緊乜都唔知」,「就好似一個機器咁開咗都唔識閂番」,認為這可成司法覆核理據。不過法律界郭榮鏗指,法庭尊重三權分立,估計就撥款表決提司法覆核不易獲批,據終院就梁國雄案的判詞,法院「唔會輕易介入立法會嘅內部事務,即使係有議員或者主席違反咗議事規則都好」。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認為,贊成和反對都舉手「當然唔正確」,指身為議員,連舉手贊成或反對甚麼都不知道就應解釋。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雖指,這次表決無違反議事規則,但可以透過提醒舉手贊成的議員先放下手,然後才要求反對的議員舉手來改善問題。■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3/195276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82

混亂舉手通過高鐵撥款 陳鑑林憑感覺點票 曾鈺成︰符合規則

1 : GS(14)@2016-03-15 15:16:40

■立法會財委會日前以舉手不記名方式通過高鐵196億元超支撥款。資料圖片


【高鐵黑洞】【本報訊】立法會財委會在混亂中以舉手不記名方式通過高鐵196億元超支撥款,拒絕讓議員再提問、憑感覺決定較多議員支持撥款的代理主席陳鑑林昨指不同意剝奪議員發問權利,稱「唔應該連我都鬧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力挺陳會上憑感覺判斷支持議員較多,符合議事規則。泛民正研究提司法覆核推翻裁決。記者:姚國雄



陳鑑林昨日於無綫《講清講楚》節目時,指自己不應該被罵:「官員或港鐵公司負責呢個工程,有錯誤嘅話係抵鬧,唔單止係反對派議員,建制派議員一樣鬧佢哋,但就唔應該連我都鬧埋。」對於泛民指摘他刪減民主派過千項動議,禁止議員再提問,並要求新當選議員楊岳橋在表決撥款後才提問,陳鑑林認為做法無問題,「我唔同意我剝奪咗佢哋發問權利」,又指財委會上月已開20多個小時審議撥款,形容自己「維持一個有秩序、議事論事嘅議會」,並確保議員提問不重複,斥泛民拉布。政府穩袋196億元超支撥款後,陳鑑林指若議員對高鐵仍有問題想問,可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和交通事務委員會跟進。


曾鈺成

陳言論自相矛盾


陳在節目上不時自相矛盾,一時自稱不會「跟住政府條死線去做嘢」,一時又指若撥款在政府死線前未能通過,高鐵便要停工、爛尾,對香港不好,不認為自己剪布有問題:「我唔覺得(我剪布)有啲乜後果,嗰個後果肯定係好嘅後果。」曾鈺成昨力挺陳鑑林憑感覺、認為舉手支持較多沒有問題:「憑主席嘅感覺係符合議事規則,因為主席請議員『贊成舉手,反對舉手』,主席講法係:『我認為贊成佔多數』咁就通過,我只係特別想呼籲立法會各黨派議員,唔好再令市民失望,我相信過去兩日睇到財委會開會嘅市民,都唔會同意立法會應該咁嘅現象。」





曾指,作為立法會主席不適宜評論其他委員會主席如何主持會議,而且有議員或提司法覆核,更不應評論。被追問事件對議會尊嚴有沒有影響,他反問損害議會尊嚴最嚴重是甚麼?是有人舉手或是爬上主席台?是議員聽不清贊成、反對還是在會議廳用大聲公發言?他認為大家要公道,市民不會同意破壞議會尊嚴。曾於財委會審議期間搶佔主席台的人民力量陳志全反駁曾鈺成:「當有人要入嚟打劫香港市民時,係咪佢着西裝打領呔就係有尊嚴,當我哋抗賊時,係咪除鞋上枱就係失斯文、失尊嚴呢?我相信公眾自有判斷。」泛民正委託律師研究有否足夠理據申請司法覆核,推翻結果,但也要考慮一旦敗訴的後果。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指,泛民票數不足,即使當日再來一次投票,撥款也篤定通過,「有幾個梁天琦喺度一樣冇用」,因為屆時主席只會趕人走然後投票通過撥款,寄語感到無力的市民在9月立法會選舉中投票,改變建制派佔多的局面,這才有望改變現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4/19528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