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x 創業者 = ?黑馬學吧聯合花椒給出一個很Sexy的答案!
當今世界唯一最大的力量是變革的決心
—— 卡爾 · 多伊奇
六年前,創業還是一個高冷的名詞,我們首創黑馬成長營,讓數萬創業者親臨課堂,明白原來創業也是一門學問。
六年後,大眾創業已成為一個國策,不缺資本不缺人才不缺風口,數以百萬計的創業者在為改變些什麽而拼搏。
當創業者的困惑也在悄然升級,我們開始思考創新創業培訓新的變革模式。
如果說2016是中國創業直播元年,恐怕沒有人會反對。這種集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實時互動為一體的終極形態出現在用戶面前,每一個人都為之著迷,這是移動互聯網帶給這個世界一輪新的高潮。
那麽請問,直播 x 創業者 = ?
經過“黑馬營史上最性感的開營典禮”、“牛文文+李開複的大咖駕到”等多次直播嘗試,今天黑馬學吧聯合花椒,給出一個有趣的答案:大佬直播招徒!
這將是會創業培訓領域,首次嘗試直播授課場景,讓我們更貼近這些名人,讓彼此更加真實。邏輯其實很簡單:
一代創業者成為一代企業家
↓
而企業家精神需要得到傳承
↓
一堂線下課最多500人聽
↓
而一場直播可能有500萬人觀看
↓
so,大佬直播招徒
=
少數人傳承企業家精神
+
而百萬人將思想的種子散布到全世界
6月12日晚6點30分至8點30分,李開複為“黑馬創業直播挑戰賽”拉開帷幕。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李開複為80多萬創業者上了一堂創業直播課,講述了他的谷歌、Facebook、Google的矽谷神秘之旅,講述了人工智能將帶來的變革,講述了如何把文化融入到創業公司等等……
而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直播中表示:“你不是在參與一場直播,你是在和百萬人爭奪做他創培生的機會,通過一次直播,敲定你和大佬的親密關系。”
今天,黑馬學吧正式向大家宣布,為周鴻祎、徐小平、江南春等數十位大佬,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全社會公開招募“創培生”,每位大佬僅有15位名額。
通過直播授課,你可以聽大佬高談闊論聊創業人生;
通過直播授課,你可以打賞送灣流飛機蘭博基尼引發他的關註;
通過直播授課,你可以評論互動向他問私密問題;
最重要的是,通過直播,你有機會成為他的“創培生”,更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不問身份、地域、財富、職業、種族的“捷徑”,為廣大創業者創造一個做大佬徒弟的機會,給平凡的創業者一次逆襲的可能。
2016年6月15日 明天下午3點
註定是一個見證奇跡的日子
曾經三次顛覆中國互聯網的周鴻祎
將為創業者來一發2個小時的幹貨
本次公開課主題是
“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機會是什麽”
同時在直播過程
周鴻祎將公布自己的招徒條件
還有招徒作業!!!
除了周鴻祎,參與直播招徒的大佬還有誰?
徐小平
真格基金創始人
他說希望他的商業與投資絕學,
能夠傳承給真正優秀的創業者。
江南春
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他要用他的商業經驗和資源
支持新一代的創業者。
那麽在直播之前,該做點神馬呢?如果你是企業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如果你是最具行業潛力的創業者,成為大佬的關門弟子,提前做2步工作:
秀人氣:掃描文末的二維碼,進行H5集贊,獲取面試資格;
秀實力:每位導師從面試者中篩選出15位入選(面試過程也將直播公布);
現在給你一次和百萬人爭奪做徐小平、周鴻祎、江南春創培生的機會!雖然你不是屌絲,但逆襲,這次就離你這麽近!
明天下午三點,i黑馬會提醒你參加這場曠世盛宴,不見不散!
掃描下方二維碼,搶奪三位大佬創培生名額!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10_775795.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10_775795.htm 面积不大却人杰地灵的长三角地区,不仅孵化出“造梦者”马云,还孕育了众多投资大佬——沈南鹏、徐小平、邵亦波、张颖……尤其是上海,虽然没诞生BAT巨头,却是顶尖投资人最多的地方,上海人似乎天生就是敏锐灵活的“投资猎手”。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投资大佬,慧眼识珠、点石成金,坐拥过亿,十亿,甚至百亿身家。《投资界100》系列不贪大,不求全,于万千闪烁的倒影波光中,让您看到不一样的投资大佬。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故乡的云》
故乡是儿时的一个梦,是模糊却又深刻的烙印,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天然基因。对于早已功成名就的顶尖投资人来说,故乡意味着什么?或许伟业在他方,但口音、口味、个性……都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方水土孕育了最多大咖?据公开数据统计,榜单中来自江浙沪的顶尖投资人最多,多达18人!其中上海就有11人。“投资界100”地域系列之“江浙沪”,为您揭秘投资大佬的地域基因。
面积不大却人杰地灵的长三角地区,不仅孵化出“造梦者”马云,还孕育了众多投资大佬——沈南鹏、徐小平、邵亦波、张颖……尤其是上海,虽然没诞生BAT巨头,却是顶尖投资人最多的地方,皆因上海的“精明”是渗透到骨子里头的,他们天生就是敏锐灵活的“投资猎手”。
(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
徐小平:非典型“江苏人”,投资界第一网红!
徐小平出生于江苏泰兴,但与内敛、柔和、细腻的江苏人有点儿不一样。“活到老,萌到老”是他的口号,“创业者都应该成为网红”是他的呼唤。他不时在电视节目煽情落泪,更凭借投资papi酱、95后少女的神奇百货一次次擦了风口浪尖的边儿。
蔡文胜曾如此评价徐小平:他要找的创业者更多的是激情澎湃,说得重一点就比较懂得“忽悠”,所以最好能够跟徐小平老师讲理想、谈梦想,包括甚至 谈到中国的未来,这些都符合他的口味。其实不意外,徐小平在新东方的时候就是“情怀”担当,天使投资人只不过是他青年导师角色的延续。
刘强东:除了秀八卦传绯闻,还是个有谋略的投资人
袭晓京回京东了,对,就是东哥的初恋女友袭晓京。三五天搞一次花边新闻,他家的广告费就是这么赚来的。这不能怪东哥,毕竟江浙男人柔情万种,有魅力也是自然的事。
言归正传,说到投资,东哥也有自己的一套,他说过“追求长期价值是战略投资的根本”。从投资时间段上看,刘强东的战略投资以2015年京东 IPO为分水岭。2014年,上市之前小试牛刀,与腾讯合纵连横;2015年频频出手,投资领域分散在垂直细分行业;2016年上半年表现出大而精的特 点,合并达达,联盟沃尔玛,收购1号店,投资美利金融、易车网等。
总结
有人说,江苏的风是软的,水是软的,连杂花生树也是软的。与人们传统印象中“柔弱似水”的江苏男子不同,徐小平、刘强东绝对是有勇有谋的血性男 儿,他们愿意在媒体、公众面前展露自己的真性情。即便是为了给自家“打软广”,观众也愿意买单,不得不服这两位“网红投资人”广告打得妙。
浙江
沈南鹏:从成功创业者到顶尖投资人,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出身于浙江海宁的沈南鹏是个“天才少年”,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冠军,大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深造,毕业后投 身华尔街。携程和如家的成功,让沈南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人生飞跃。创业成功的沈南鹏感到,自己找到了能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新方向——职业投资人。2005 年8月,沈南鹏与张帆一起成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开始了他的风投生涯。
沈南鹏是一个怎样的人?周鸿祎有过经典描述,他觉得沈南鹏像海里的鲨鱼和陆上的杜宾犬。鲨鱼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杜宾犬则体态优雅,但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速度,总是斗志昂扬。
马云:哥是一个传奇,投资也相当给力
当年在北京失败而归时,他在出租车上说:“一切得重头开启,失败了也无所谓,我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但首先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回到杭州卷土重来、成就电商第一帝国阿里巴巴,这是属于“造梦者”马云的故事。
目前阿里的商业版图中包含了数十个行业、上百家公司,这些由马云或阿里所投资并购的公司,是其伸向各个行业的触角,不断织出庞大的关系网。马云 一直在他的商业版图上建立商业秩序,树立新的商业规则。马云的投资风格也相当“霸气”,据说30亿以下的项目,是不入他眼的。一言不合买买买的背后,藏不 住的是对整个互联网深度布局。
龚虹嘉是海康威视副董事长,在去年12月清科集团举办的投资界年会周上,他称海康威视赚得万倍回报后,要“洗脚上田”做个快乐的投资人,“薛蛮子是我很崇拜的快乐天使投资人,我是纠结痛苦的。”
梁信军如何回应外界对于复星集团“有钱任性,全球买楼”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买楼绝不是复星集团成功的主要理由,“复星集团在融资端享受险资的低成本优势,在投资端聚焦健康和快乐时尚进行生态圈布局,并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实力,在整体资产结构优化上进步巨大。”
朱敏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曾经在农村做了七年农民, 36岁考上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我带着农民的味道匆忙忙到美国去,从来就没有想过我这辈子可以到美国去读博士。”2005年他创办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与IT技术下的现代服务业。
总结
他们过去曾叱咤十里洋场,是欧洲人口中的“东方犹太人”,是台湾商界眼中的“大陆之狼”。马云、沈南鹏、朱敏……这群典型的现代“浙商”,沿袭了传统浙商低调实干的精神,凭借其大格局、宽宏视野、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创投领域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上海
章苏阳:与IDG共同进退22年,再启程筑梦“火山石”
在IDG的22年里面,他投资并陪伴450余家创业公司成长,见证超过100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或并购,到他“功成身退”时,IDG已经从一个 美好的乌托邦成长为成国内数一数二的投资公司。1999年携程网开通,章苏阳投资了40万美金,并主导了后续对携程网的多轮追投,最终携程网给IDG资本 带来了34倍的回报。易趣、如家酒店、土豆网、汉庭酒店也都是章苏阳的经典案例。
从IDG资本荣誉退休2个多月后,原IDG资本资深合伙人章苏阳创立新投资公司,取名火山石资本,主要投资泛TMT领域,智能技术和医疗健康这几个领域。
张颖&邵亦波:自由不羁的摩托骑手VS怕老婆的好男人
2008年初,邵亦波携手张颖创办经纬中国,致力于风险投资本土化。张颖没有上海口音,很多人好奇他到底是不是上海人。他这样解释“我1973年在上海出生。但我从来没有在上海住过,所以我也不会说上海话。我父母都是上海人,我生下来就跟母亲去了山东泰安。”
“怕老婆的好老公,不错的爸爸。经纬创投易趣,安居客,宝宝树,诺凡麦医药,兴辉陶瓷。网球,旅游,好吃。”这是邵亦波在微博上的自我简介。与张颖这位周游世界的“摩托骑手”不同,邵亦波是典型的上海居家好男人。据说当年放弃易趣,是因为要回美国照顾家庭。
朱啸虎:名声斐然的“独角兽捕手”,投资滴滴如虎添翼
上周,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发朋友圈显示在阿尔卑斯山上举杯庆贺,并称“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投中滴滴 这种重量级独角兽,需要怎样的眼光和智慧?朱啸虎回忆当初投资滴滴时说到,“打车软件是个高频刚需应用,而且具有高度病毒传播特性,一定要投。我见了他 (程维)半个小时就决定投他,他以为我是骗子。”
事实上,朱啸虎一向力求出手命中、弹无虚发,这是朱啸虎自比“小李飞刀”的原因,在业内他甚至被尊称为“独角兽捕手”。他认为,对早期风险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甘剑平:芝加哥学派的忠实拥趸,精准投资的信仰者
作为“芝加哥学派”的忠实拥趸,甘剑平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提前预判行业趋势。在启明期间,他先后投资了包括大众点评、蘑菇街、携程网、美图、途 家、返利网、途虎养车网、麦奇教育等诸多“独角兽”公司。在他的眼中,无论行业如何迭代,伟大的独角兽公司都具备着相似的“基因密码”。
“我曾经开玩笑说过,我是一个70后的投资人,应该投一些80后的CEO,去赚90后的钱。我们逐渐看到一批90后的创业者已经开始成长起来, 他们都有在BAT工作的履历,对于商业与技术的理解非常深刻,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去颠覆一个又一个商业王国”甘剑平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曾 说。
冯涛算是“特立独行”的投资人,擅长投资非主流、冷门的领域,喜欢投资西部的项目,“西部矿业”一个项目就带来了超过30倍的回报。为什么独爱投资西部?“我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扎堆。扎堆的地方是赚不到钱的,大家都在东部抢项目,喜欢清静的我就躲到西部去找项目了。”
冯波是冯涛的胞弟,他行事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早期投资,把这当成一门“手艺”。他出身良好,但生性叛逆,在坚持原则与不按规则出牌之间寻求平衡感。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说,“冯波极聪明,但有弹性。”
虞锋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993年研究生毕业进入上海中旅集团,不久又离开体制去了长江商学院读书,与马云是校友。2010年4月,”云锋基金”成立,“云”取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云,锋就是虞锋的”锋”。头衔为”云锋基金”主席的虞锋也是实际上的操盘人。
江南春也毕业于长江商学院,据虞锋说,当初马云决定投资华谊兄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长江商学院同学虞锋和江南春。2005年,江南春创办的分众传媒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投资这条大道上,江南春早已大胆地迈了出去,“互联网+体育”是分众看好的一大领域。
包凡个子不高,却酷爱一切对抗性超强的运动,年轻时参加过低级别的方程式大赛,最近又练起了泰拳。他说“打拳和做投行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被打到,这个时候你不能退缩必须马上打回去,遇到困难只能迎难而上,坚决顶上去。”
庄辰超离开去哪儿两个月后,以另一新身份华丽归来——斑马投资创始合伙人,正式进军创投圈。虽然斑马投资才 刚刚成立,但庄辰超早已在投资圈崭露头角,他还是清流资本、源码资本的LP。基于其创业者的基因,庄辰超做LP的基金往往是基金中的创业者。作为天使投资 人,他投资过融360和美丽说。
总结
秦朔曾写过一篇题为《上海何时能再现“互联网王者”》的文章,评论陈天桥之后十余年,上海再无“互联网王者”的现象。上海或许尚未成为创业者“逆袭”的天堂,但绝对是诞生投资人的圣地。她生来就是秩序、财富、精英主义的代名词,也赋予了上海人成为顶尖投资人的潜质——精明能干、获胜欲极强、敏锐的风险嗅觉。用章苏阳的话来说,就是“你要有想方设法超出他人的设法,每一天赚大钱的思想。”
大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本文4255字,閱讀需要4分鐘。
推薦理由:職業方向就是人生方向,對於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如何選擇職業?創業對於人生的意義又是怎樣的?看完徐小平老師的這篇演講,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由真格基金(ID: 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的自己時代暗語。
上山下鄉、“鐵飯碗”、下海潮、公務員、考研熱、出國潮……
而今天,在徐小平老師看來,創業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站在時代的洪流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人問我,是努力重要還是選擇重要,其實我覺得是選擇重要。我今天的話題叫大學生的職業方向,職業是跟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和生命連在一起,所以職業方向其實也是人生方向。
一說大學的人生方向,我想先簡單地說一說我自己的人生方向,最早我是學音樂的,中學畢業以後,因為文革,我就到當地劇團拉了四年的小提琴。22 歲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在那讀了 5 年以後就去了北京大學,在北大認識了王強。我自己比較低調,不願意說我在北大遇到了什麽人,在北大我遇到了王強、俞敏洪、李彥宏。
1996年,王強和我分別回到了新東方,一幹就是十幾年,到2006年,新東方上市。今天是 9 月 7 日, 10 年前的今天,新東方在紐交所揭開了中概股教育類交易最閃耀的新篇章。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跟王強又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什麽叫投資,到今天,我們不認為我們是投資家。當時其實很簡單,學生來找我們說“我要創業”,我不好意思不給他們錢,因為當年新東方“剝削”他們很厲害,所以我覺得幫助實現夢想是我的責任。就這樣一個一個的,無意當中,我們撞開了一扇時代的大門,引爆了中國創業的洪流。每一個人把命運和夢想捏在自己手里,匯集一幫朋友、同事,施展自己的資源和才華去追求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過去十年席卷中國的,創造了BAT、新東方、學而思、聚美優品的創業洪流。
做了大概三五年以後,我們發現原來錢給出去以後還真能回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當時給錢的心態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資金一去兮不複還”。 可以說夢中曾經有過很多現金流淌的聲音,醒過來依然是一片空白。但是一定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才能夠成為像我和王老師這樣的優秀投資人。
衡量投資成敗與否,核心是回報率 。真格基金在行業里迅速崛起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反其道而行,但事實上我們影響力特別大。許多項目別人可能不會投,但我們投;有的項目大家要討論半年,但我們可能就討論半個小時。為什麽我們有這樣的決斷力?因為我們就是相信年輕人的夢,相信這幫優秀的人,既然他們有膽量辭去高薪工作的人, 能說服他們的父母,我有什麽怕的?也因此這十年當中,真格基金不僅成為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早期基金,我們也是投資數目最多的天使基金。我們就想跟著年輕人一起做夢。
我們今天來這里不是講投資,而是講過去 40 年中國社會價值觀取向的變化,以及現在年輕人教育、職業、人生取向的變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經驗和智慧,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做畢業後的人生選擇。
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得多,人生方向是最最重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政府、私企、500 強還是國營企業,做學術還是經商、追求諾貝爾獎還是做公益等等,人生有無數選擇,我這里講的是一般性的規律。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祖國召喚去哪里就去哪里,祖國指派去哪里就去哪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大學生畢業只能去政府和學術機構。 我 1983 年畢業,當時要麽就是去文化部下屬的院校,沒有什麽音樂機構,更沒有自由職業者,一點選擇都沒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去北大做了老師。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年輕人有了越來越多選擇的自由。第一批中國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勇敢探索。92 年的時候,出現了下海潮、92 派。雷軍也是 92 派,畢業後加入了一個只有 4 個人的機構,就是金山軟件。
但是直到2000年的時候,我的父母和王強老師的父母都反對我們加入一個英語補習班。在那個時候有選擇,但是做出這些選擇時我們是恐懼的,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我們那時依然不知道最美好的選擇、最偉大的前途在哪里。轉眼十年,我們這批先驅者可以說一舉躍上時代潮流的前端,而許多留在國外按部就班的人,就錯過了時代潮流,一錯再錯。
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後不一定非要出國留學了,因為有了無數的創業機會。 海外留學生以前不一定要回來,但現在必須要回來。不回來就不對了,連杜克都來昆山了,他們還不回來?我們兩年前投了一個公司叫全球康,創始人從斯坦福畢業以後,替沃爾瑪家族理財,最後拿到我們的資金做了這個項目。經過了各種艱難堅持了下來,現在這個項目匯集了全球的資源為中國人民的健康服務。
從 21 世紀以來,中國大學生的就業目標,人生取向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大家想一想,考公務員熱是什麽時候?2006 年達到了頂峰,現在考公務員還有,但顯然已經不是最大的熱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雙創運動以及真格基金的崛起, 創投國家政策和整個創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流人才全投入了創業熱潮。
在上海這一個城市,每100個16到64歲的居民當中,從事創業相關活動的人就有12個人。有人問上海為什麽沒有馬雲。但其實上海有無數偉大的民營企業,都在10年、8年、6年之內崛起,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發展變得非常快,而這些變化只有一個核心詞,就是民營,這就是創業。
2004 年-2016 年按輪次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2004 年-2016 年天使輪至 B 輪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這個圖是 2004 年到 2016 年按投資倫次統計的投資事件總量趨勢圖,可以看到從 2013 年到 2016 年,過去 3 年的變化。當我和王強老師剛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大家鄙視我們,搞不清楚天使投資是什麽怪獸。但現在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天使投資了,因為做得人太多了,整個中國的資金環境、創投環境,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為每一個想創業的人帶來了美好的幫助,這個生態系統已經形成。
大家一般認為,大公司意味著高收入、高穩定性,中小微創業企業意味著低收入、高波動性,同誌們,這是個特別驚人的錯誤。
國際勞動力研究機構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創業者的平均收入比傳統雇員高將近50%,這是科學的數據。我覺得應該是高500%,為什麽?萬一里面出了一個俞敏洪或者李彥宏呢?2006年,斯坦福的一個MBA回國,是重慶人,他二十八九歲,中科大畢業,然後在UIUC讀了研究生,在微軟工作了幾年,畢業之後跟著李開複回到了中國,擔任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年薪25萬美金。但他說他非常郁悶,他的好幾個同學都創業了,現在已經是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市值了。其實在那個時候,創業已經顯示了無限的活力,已經讓那些走傳統道路走到最頂峰的人羨慕了。我們也是 2006 年左右開始做投資的。
當在座的人畢業後去了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另一部分人去了國企、500強,我以直覺保證,一定是去中小微企業的人有著偉大的前途。因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是這個時代的青年奮鬥的方向。當然我們也會有搞科研的,斯坦福不就是通過科研創新,最終造就了價值嗎?
但大家肯定也會想,我到底追求什麽。在舊時代,人們追求什麽?北大、文化部,工作穩定、靠譜、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同誌們,在創業企業里面,坦誠說,一開始你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我剛回到北京,辦新東方也挺丟人的,一個補習班、個體戶,不被看得起。但後來的變化就不用說了。工作穩定不穩定,有兩個概念,一個你的公司真的可能隨時倒閉,第二,你的崗位可能隨時變換,公司本身的業務發生了變化,不穩定。創業公司可能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穩定,但是你去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只要不是瞎搞的,比如真格投的四五百家企業,一定會得到豐富的行業經驗。你就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麽一種行業、事業,這麽多人在做,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你知道世界上有一扇門,一條路,一個世界,行行出狀元,原來那有一個你人生可以金榜題名的考場。
你要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要知道茫茫人生,我做什麽?而這個你只有進入初創企業才能找到,為什麽?因為在初創企業里面什麽都要做,所以你有無數的機會可以選擇,最終你找到職業方向,其實就是人生夢想,你就知道應該怎麽做、做什麽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儲蓄什麽?儲蓄你的經驗,儲蓄你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在初創企業中可以獲得的。
昨天騰訊來找我們投資的一個公司的創始人。騰訊不知道他是創始人,以為是公司高管,說你們的產品太好了,我能不能以五倍的工資挖你到騰訊去?騰訊是大公司,但是這個創業企業只有十幾個人,這就是在行業里面積累了經驗的意義所在。
我最近跟所有的朋友、朋友的孩子,提了一個三要三不要,青春年華應該首選挑戰性大的崗位,而不是政府機構、國企和大企業。要投身中小微企業,中小微我已經很客觀了,什麽叫中型企業?百十個人,幾千萬利潤,是中型企業,其實這個時候,你的機會已經少了,應該是小微零,零企業就是有人要創業,你要跟他走,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這麽來的。所有你們今天夢想進入的企業,曾經都是小微零,這就是你們應該選擇的方向。我經常問自己,作為一個直覺大師,我是不是在害人家?但你們可以看到,對身邊最親近、最優秀的的人,我也鼓勵他們去中小微。很多企業晚半年加入,你人生的財富可能就少一個零。
真正進入中國創業企業的年輕人當中,成功的案例非常多。你要做的是在這個企業里面獲得經驗,可能它會倒閉,但是另外一個企業會把你挖過去,而你在另外一個創業企業,它的階段一定比前面一個企業高一倍,融資額大一個數量級,兩三個跳板跳出來,最終,你就實現你的人生理想了。我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個小夥子,放棄了世界500強offer,去了我和王強老師投資的世紀佳緣,兩三年以後上市了,他拿了很多錢。陳歐邀請他去了聚美優品,又幹了兩三年,獲得了億元級的財富。三十五六歲已經做了兩個上市公司的二把手,我跟他說你出來創業,只能拿真格的錢。
最後,我想告訴同學們真格的信念。如果你要做科研,去美國讀博士,我鼓勵大家,人各有誌,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真格的信念是什麽?任何一個青年人,如果想投身創業企業的話,在座所有的同學,真格保證給你們實習機會,保證在你們畢業以後給你們就業機會,而且是一定是有競爭力的就業機會。而且我也保證,在5年以後,當你們回首往事,會發現原來這個選擇是偉大的。
講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長大的年代,保爾柯察金在一段獨白里面說,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創業!
在內地紛紛掀起創業潮時,理性的香港市場卻風平浪靜,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主席、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美國Athenex CEO劉耀南博士等頂級創業大師,近日齊聚香港,分享了全球創業的趨勢與經驗,分析了香港科技創業的挑戰與機遇,鼓勵在港青年緊跟時代潮流,抓住科技創業機遇期。
香港科創迎來機遇期
近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下,中國內地創業漸成潮流,給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相比之下,香港缺乏創業文化氛圍、創業榜樣效應,大量優秀的科技類專業畢業生放棄所學專業而選擇進入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傳統優勢領域,由此香港一直未在科技創業方面取得突破,甚至至今未出現一家科技類的創業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初創公司),與香港國際化水平、資源優勢不符。
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在香港各高校發起創業大師校園行活動,在活動中,從青年導師到最受歡迎的創業投資人,長期關註青年創業的徐小平,分享了其在新東方創業時的經歷和經驗,並將香港青年創業的障礙總結為“三知障礙”,即受文化傳統與意識形態束縛造成的“認知障礙”、因創業者缺乏必備能力造成的“行知障礙”、以及因政策體制支持不足造成的“政知障礙”。他同時提出,隨著雙創時代到來,香港創業者創業意識提升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政策,香港已經逐步克服障礙實現認知升級、行知進化、政知改革。
實際上,香港特特區政府及民間力量為推進香港經濟多元化,一齊致力於營造社會創業氛圍,凝聚創業資源。香港特區政府在2015年底成立香港創新與科技局,著力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而作為民間力量的代表,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利用基金+創業研究院+創業支持公益機構的閉環式培育體系,將創業導師、青年學生、科技創新有機連接,利用優勢平臺填補青年創業資源缺口,端對端定制青年創業扶助項目,計劃孵化一批成功的科技初創企業,助力香港成為科技創業的“新矽谷”。
為了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創業項目,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主席沈南鵬在活動中宣布,由紅杉資本贊助支持的論文課題支持項目正式啟動。論文支持項目今年將選取50個有潛力的畢業論文課題,通過資助的方式提升論文課題質量,培育科創項目。參選論文項目將有可能獲得最高達50萬港元的獎金,甚至成為香港X科技創業孵化項目。該項目借助香港X科技創業的平臺資源為科創青年掃清從實驗室到大市場的重重障礙,讓香港科技創業創新文化覆蓋到本科生群體,著力在青年學生中發掘、培養一批有激情與內驅力的科創小超人。
沈南鵬在發言中提到,在校生擁有充沛的創新熱情、科創能力及潛力,是重要的創業力量。論文課題支持項目正符合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鼓勵香港青年拓展視野、勇於創新的初衷。
大健康、金融科技成首批創業熱點課題
活動前,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邀請眾多行業領袖、學術專家通過頭腦風暴形式提煉香港地區的創業重點課題,並向社會公開。結合香港的優勢領域、發展潛力,首批征集課題集中於大健康及金融科技領域。
憑借在基因檢測方面的開拓性成就而榮獲2016年生命科學獎及引文桂冠獎兩項大獎的盧煜明教授是大健康領域世界級的領軍人物,在其專門為活動錄制的視頻中,盧教授指出,現在正是香港大健康領域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是青年科學家實現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好時機。
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為保持在金融服務領域的領跑位置,對金融科技創新有著極大需求。此次活動中,在重量級創業導師們的見證下,現場即有兩個香港X創業科技平臺扶助的金融科技類項目簽署了投資意向書,分別為北美留學返港團隊開發的保險金融科技及香港大學本地學生團隊研發的電子收據系統。
香港大學副校長Andy Hor稱,以香港大學為例,通過與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在共贏基礎上推進香港青年創業文化營造,他同時強調了高校在推動創業文化創建中的關鍵位置和巨大潛力。
創業者在創業後異性緣大幅度增長,可見創業者已經到了職業鄙視鏈的最高端。
本文由微信公號真格基金(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我前兩天去上海出差,深夜抵達機場。在過去我需要請朋友、找熟人開車來接機,但現在下飛機以後叫個易到專車,馬上就可以聯系到附近的司機。網約專車的創新,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清晨在上海街頭,我看到六七輛黃色的 ofo 自行車,還有幾輛紅色的 MoBike 自行車。
這兩家公司都在短短一年內從無到有,進一步改變了我們的出行,而它們的估值都達到了幾億美金。在上海這一個城市就投放了無數量輛自行車。真格也參與投資了 ofo,我相信明年滿大街都能看到他們的黃色單車,成為城市獨特的一景。
如此年輕的公司已經在改變上海人的交通方式,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這就是發生在我們眼前所謂“資本寒冬”中激動人心的故事。
創業創新及其催生的新經濟崛起,正在中國形成一股嶄新而豐厚的改革開放紅利,對經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量。盡管對於新商業模式和新現象的政策監管出現過一些糾結和調整,但創業創新的實踐總體上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全力擁抱,在未來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飛越。
創業創新對中國社會有什麽意義?我想從中美高校創業創新對比來說明問題。有學者對斯坦福、MIT、清華這三所學校的經濟影響力進行了衡量與對比。如果把大學校友所創立公司的年收入都加起來,測算顯示:斯坦福校友每年創造 2.7 萬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MIT 每年創造 1.8 萬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清華大學每年創造 500 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七十大經濟體。2016 年全球第十大經濟體是加拿大,第十一大經濟體是韓國。第七十大經濟體是哪個國家呢?危地馬拉!一聽就是很危險的地方。
清華大學是美國公認的高校排行榜里全球排名第一的工程類大學。但是學生老師創辦的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影響力,和斯坦福、MIT 比起來,竟然相差著六十個國家。這個差距是和中國的經濟體量不相匹配的,也是和中國的教育水平不相符的。
盡管這個統計結果可以爭議,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中國的創業創新實際蘊含著巨大的爆發力。如果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能夠達到 MIT、斯坦福的水平,相當於中國經濟長出了一個韓國和加拿大,這里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斯坦福,MIT 是如此。普林斯頓,哈佛的畢業生也不差。哈佛的比爾蓋茨、紮克伯格創造了微軟和 Facebook,市值加起來近 8000 億美元;普林斯頓的貝索斯創造了亞馬遜,市值 4000 億,這些公司改變了全球經濟版圖。而我們反觀國內的頂尖大學,清華最有名的創業者是張朝陽,北大出了個李彥宏,當然還出了個俞敏洪,以及真格基金。複旦有郭廣昌、陳天橋,上海交大當然也有很多很好的公司。
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創業者,但從企業的高科技創新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人說我們還是有騰訊、阿里這種偉世界級的大公司啊,不錯,但看看這些公司的境外用戶和收入,依然是微不足道的,這說明中國公司離征服世界還有距離。
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所在,我的信心和激情都來自於此:我相信我們跟發達經濟體有多大差異,我們就有多少潛力;中國創業者有多少激情和夢想,中國就有多大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未來。巨大的夢想和機會,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年輕人特有的機會。
要充分地釋放中國創業者的激情,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能力,給他們創造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必須要繼續拆除一些障礙,我總結為“三知障礙”。第一是認知障礙,是指對創造財富以及創業者的態度。
最近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演講,批評這是一個人人只想著掙錢的時代。其實,追求財富與追求道德並不沖突。創造財富實際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最佳途徑之一。除了坑蒙拐騙與貪汙腐敗,金錢是社會對創造價值者的激勵和回饋。一個創業者或企業家,只有當他創造了社會價值,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給社會文明帶來進步,他才有可能獲得財富。
所以,與其說人人都在想著掙錢,不如說,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夢想創造價值的時代。如果一個科學家,把他的科技成果變成抗癌藥或機器人,成為億萬富翁,有什麽不好的呢?但另一種觀點可能批評這種人不務正業,不搞學術而去從商,他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學者。商人比學者難道就低人一等嗎?新東方成功之後,我太太跟我說:去北大搞個教授頭銜吧。我說:我是新東方老師,這個頭銜足夠了!
對商業的鄙視、對金錢的誤解,對民營私企這些改革開放新事物的低看,在人們內心深處,在潛意識里面,還在阻擋我們放開想象的翅膀,這是無形的價值觀枷鎖,是阻擋中國創業創新事業的認知障礙。
第二點,我稱之為行知障礙,也就是創業者的執行能力。怎麽找合夥人、怎麽談股份、怎麽做營銷、怎麽建品牌……萬一一個合夥人不合作,你怎麽解決他,員工不努力你怎麽激勵他?這些事情聽起來難,做起來更難。真格基金投資了很多公司,見過了太多因為行知能力不足而失敗的悲壯故事。
一個想法變成一項技術再變成一個產品是個漫長的過程,有些科技人才可能掌握了技術,但是沒有對於商業、金融、營銷、公關的知識以及對於人性敏銳的觀察力,離成功的距離仍然遙遠。這就是真格基金存在的意義,我們與青年創業者分享豐富的經驗,為他們指出前進路上的陷阱,指明迷路時的方向。
最後一點是政"知",其實也就是政府政策的大環境。1996 年我回國創業時,中國剛開始進入深度的改革開放,但對創業者來說仍然有很多困難和不確定性。當時有個新聞是某地的科技工作人員業余時間做項目賺了幾萬元人民幣,被抓起來判了幾年刑,我們當時聽到之後心情低落,想不通一個人用智慧才華換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什麽錯?還有比如進行工商註冊:以前要求多個人一起才能註冊公司,不允許一個人註冊,而且要求有註冊資本。但是我沒錢才創業啊,有錢我不就去做投資了,對吧。如果我要去借錢,也不行,屬於虛假註資……
創業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政府在創業政策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鼓勵和便利創業者,這也是我作為投資人所觀察到的情況。我們的創業政策環境越來越好,雖然還可以更好。
最近國務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讓無數科技學者感到歡欣鼓舞。新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並從中獲得相應的回報。科研成果轉化自此在法律上有了明確的依據,大多數高校高校對此的態度由過去的"不鼓勵、不支持、不反對"轉化為"明確不反對"……當然我希望看到有一天這種態度變成明確支持,明確鼓勵,明確贊同。
無論是社會觀念和還是政府政策,中國創業生態正在經歷全面的改善和升級。上個月我去北大演講,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大學生以往的職業選擇鄙視鏈是去投行的瞧不起去咨詢公司的,去咨詢公司的瞧不起四大的,四大的瞧不起做快銷的。他問創業者在鄙視鏈的什麽位置?
在我回國加入新東方的 90 年代,創業者絕對是在鄙視鏈的最底層。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真格基金和零點調查做了一個創業者調研,84%的創業者都表示即使創業失敗也是值得的,64%的創業者認為即使創業失敗再去就業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最有意思的是創業者在創業後異性緣大幅度增長。可見創業者已經到了職業鄙視鏈的最高端。
職業鄙視鏈在過去這幾年發生的大逆轉,背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意義極為深遠的變化。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其實我們正在做一件事,就是中國站在新起點上,中國青年人正站在如同三十多年前改革開放那樣的重大節點上。
我們現在有一個嶄新的時代,嶄新的機會,機會永遠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有你的想法和猶豫。創業對個體來說,相當於一次偉大的解放實驗,一次偉大的個人命運的革命。創業創新使得每個人都能通過勇敢頑強的奮鬥,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2006 年紐約時報的著名評論人 Thomas Friedman, 對於中國當時建立“創新國家”的新戰略表示質疑,他在一篇評論里寫道:“你知道,總是說英國掌控了 19 世紀,美國掌控了 20 世紀,而中國將要成為21世紀的霸主。我們完了。抱歉,我可沒準備好把 21 世紀交給中國。”
而十年之後,紐約時報的科技記者 Paul Mozur 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走在移動科技的前沿,而不是矽谷”。而中國不僅僅只在移動科技這一個領域搶占了先機。美國白宮這個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論文發表數量,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而且這些是高質量、為學界所引用的論文,說明在這個未來註定會影響人類命運的領域中,中國的學者和科研人員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突破性潛力。
最後我想講一點我最近讀書的心得體會。我讀 Elon Musk 傳記,我發現 80 年代末, 我和 Elon 前後腳來到了加拿大的 Saskatchewan。我所在的城市叫 Saskatoon,有 18 萬人,他去的外公住過的城市叫 Swift Current,才 8 千人。比起來,我所在的地方真是個大城市。Saskatchewan 是個農業省份,一般人不會去那兒,除了我和 Elon這種不一般的人。當時 Elon 才 18 歲,而我已經 32 歲。2002 年 Elon Musk 把第二個創業公司 Paypal 賣掉,賺了 1.7 億美金。緊接著他就把 1 億美金投入了 SpaceX,7000 萬投入了特斯拉,1000 萬投入了 SolarCity。
2006 年新東方上市的時候,我其實也處在一個相似的狀態,手上握著很多足以創辦 SpaceX 的錢,但我卻沒有像 Elon 那樣做出一個特斯拉,或是一個 SpaceX 。我自己會反省,這是為什麽?當時我覺得,可能是中國政策不允許吧。其實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的借口。我覺得主要問題在於我和 Elon 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意識。
Elon Musk 他想要做的就是改變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事,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人類智慧的啟蒙做出貢獻。而對我來說,談到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等等這些世界性的問題,我往往會覺得離我很遠。我在做的事業的確在改變著青年人的命運,我並不妄自菲薄。但就從精神意識和價值追求的角度,我是在為困頓的學生代言,而 Elon 在替困窘的人類擔憂。
兩種追求,也許談不上誰對誰錯,或者,它們反映了中美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但如果中國真的要走向世界前沿,中國創業者如果真的要締造世界級的公司,我們就不僅僅要有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追求,對金錢與成功的追求,我們更應該要有對人類整體命運的悲憫和擔憂,要有對人類文明在歷史長河乃至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更加深邃和超前的思考。唯有我們的精神高度上升到了這里,我們才能在創業創新的銀河系里,與世界最璀璨的明星爭輝。
中國的創新創業的事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圍繞創業創新,我們需要社會對此的認知升級、創業者對創業的行知升級和政府對創業政策的政知升級,但可能我們最需要的還不僅是這些。
在人工智能必將代替大部分人類工作,生命科學必將極大延長人類壽命的黎明時刻,我們要有對人類文明和人類命運的整體思考和關註。中國創新需要新思想的註入以及新的精神力量的激發,從而為我們的創業創新事業帶來新的原動力。
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情。這樣的公司就是賠光了,市場也認可。
真格基金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從他多年的投資經歷中,給創業者分享了七個最後失敗的創業公司案例,針針見血,值得閱讀。
來源丨CBInsights
在當下的中國,創業確實是時代最強音。我每一個項目投的時候,都會想“又是一個Facebook”,結果卻往往變成“又是非死不可”。這是永遠在絕望中再去尋找希望的過程,也是我做投資五六年慘痛的教訓。
為什麽公司會死掉?只要創始人不死,創業公司是不會死的。許多公司賬面剩下幾塊錢,結果能鹹魚翻身。創業初期的新東方幾乎每天都有兩三件事會導致公司直接倒閉,某種意義上講,新東方同樣死了六次,崩潰了六次。
創業永遠跟自己的能力、夢想和意誌發生直接關系。你不斷追逐太陽,永遠到達不了太陽,但卻永遠離太陽最近。當然,我們允許失敗,並且可以很大方地分享投資失敗的故事。
好產品,爛營銷
Great product, bad marketing
公司A是我最早投資的三家公司之一。一流的美國商學院人才來到中國做的,有可能推翻新東方的一個好項目。他們基於網絡,可以滿足一萬人同時在線學習,半小時收15美元。可以說,不缺好的產品和好的教育團隊,但卻一直沒有本土營銷專家,沒有本土化,好的產品沒有賣出去。所以五年之後,規模依然如此。
營銷為王。比如把腦白金宣傳成補藥、“隔壁人買了黃金酒,你怎麽不買給我?”你可以說這是道德綁架,但不可否認缺乏道德的營銷也是營銷,對於中國人依然有效。
好團隊,壞風氣
Great team,bad Spirit
依然是我投資的一家足以推翻新東方的公司,項目很好。但投了之後,團隊出問題了:A找到技術和市場、然後找到一個投資人,這個投資人找到B和C,ABC湊到一起。大家都想發財,當遇到艱難的時候大家就你指責我、我指責你。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新東方,便不會如此。我就曾經跟俞敏洪說:“你不適合做CEO,應該去哈佛修學半年,讓胡敏兼任。”這是大家愛他,想讓老俞可以更偉大。
新東方人力資源的核心特點叫做:同學、同事、同鄉(3T)。俞敏洪跟王強是同班同學,我跟俞敏洪是北大同事,曾經是他的領導,後來俞敏洪是我的老板。我們的組合相當怪異,但是非常堅實。當出問題的時候,你知道有一種什麽可以鬥,有一種什麽不可以鬥。三十年共同情感、理想的追求,你不能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拍案而起,所以這種關系相當牢固。
現在,新東方第二把手是陳向東,他是俞敏洪的學生。真的,他們之間有一種默契,實在不行罵一句家鄉話。所以3T,大家互相之間分歧小、互補,比如老俞是英語培訓大家,王強是英語大家,我擅長宣傳,我們互相之間互補。
另一個例子是聚美優品。三個創始人是同學,曾經18萬美元的投資在半年內就燒光了。這在公司急劇發展的時候,引起了特別嚴重的沖突,但是由於他們這種關系存在,黏性存在,最終他們還是化解了,其中包含最複雜的股權投資。
同夢不同床
Great dream,bad bed
夢雖好,床不同。如果兩個人想的不一樣,那麽創業是非常艱難的。很多初創公司,在三年之內基本看不到賺錢的跡象,甚至薪水只能拿到拿三千、五千,但是大家都在做,為什麽?因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共同的上市納斯達克的夢。
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一定要有一個同甘苦的大家分享的機制。如果創始人獨占股份,人家憑什麽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
我早期投資的一家公司,CEO擁有100%的股份,結果前三年苦的要死。他再次創業的時候,就找到另外一個合作夥伴,兩個人股權40%對開,還有20%給其他股東。這家公司主營教育培訓,他甚至把1000萬元的房子賣掉把企業買下來,今年的營收要過億了,而且去年底請了巴菲特兒子做董事、顧問,每年答應到公司做兩次演講。如果沒有同甘共苦的人,恐怕他的第二次創業也很難堅持下去。
好馬配破鞍
Great plan,bad placement
這個案例是最近發生的,我沒有投,所以也沒有失敗。兩個人想要和學校做生意,但因為缺乏校園推廣人才,做不了。前一段看到黑馬營第四名某醫療公司,生物學博士和法律博士聯合創業,講到產品頭頭是道,但是怎麽賣?而B2B生意的關鍵在於如何和購買者進行利益的分配。
當你想創業的時候需要CEO、CTO、產品總監,一定要把人才配置好。新東方做到95年底的時候,已經遠遠超過了已有產能。CRI、簽證、出國……老俞忙不過來。我將這些業務接過來,慢慢地形成完美的產品線,構成新東方早期發展的動力。
沒有人才也想擴張
Great culture,bad yeast
真格基金投的B公司關於時尚,很強大、很獨特,用戶非常忠實,但一直找不到CTO。我說,擴張如發酵,沒有人才,就發不了面團。
我在新東方做出國咨詢時,一個人天天講,有時候實在講不過來,就把二三十個人放一個班講一個小時,非常有效。現在還能遇到很多人,他們當年聽過我的咨詢,被我輔導過。之前是老俞不來講課學生不來,97年之後,就變成了老俞來講學生不來。如果按照新東方的打分體系,他應該是被辭退的,老俞說這是這幫學生的惡作劇,因為我是老板故意跟我開玩笑。為什麽學生一致認為他分數低?他太忙,講課已經沒有活力,和學生之間缺乏親密互動。所以,你得有人才的配置,不斷積累人才,你的公司才能不斷擴張。
預期太高會死
Great valuation,bad expectation
你做到半年或一年的時候,VC會過來找你,你也會找VC。天使階段的投資一般是一二百萬元,A輪階段一般五百萬到七百萬元。不論誰先找誰,一定要講動人的故事。如果你的產品瘋狂成長的時候可以要價高一點。很多公司要價高得離譜,大家就只好都不理你了。
根據我這兩年的經驗,三五倍的估值可以很容易拿到。比如1月份200萬美元的價格,到年底可以要500萬美元。我投資一家公司,投的時候是25萬美元占10%,過了不到三個月著名VC打電話,說我給你150萬美元占5%?這個人沒有要,我當時正好在美國,氣死我了。後來公司死了,如果當時拿了現在還可以活著。當錢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它,張開雙臂擁抱它,公司生存為大。
對客戶沒有敬畏之心
Great IPO,bad SOS
企業要有原則,一定對客戶無條件的熱愛,必須把客戶的追求當作你的追求,把客戶的利益當作你的利益,對客戶無條件地呵護。
這一點我們在新東方做得非常好。新東方早期,有一次我們老師對學生承諾,住三星級賓館、有空調、有彩電,結果學生來了發現什麽都沒有?當時發生巨大的“暴動”,各行各業的人打電話來問,怎麽回事,我們相信你把孩子送來,怎麽騙人?我們當時做了一件事:要退款的全額退,我們給你路費,就地解決三星級賓館。賠到好幾千萬,這個事我們才圓滿解決,反倒吸引更多學生。我們沒有什麽原則?原則就是客戶的滿意。
這是我的結論,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情。這樣的公司就是賠光了,市場也認可。
我們要有崇高的社會責任,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民幸福,如果你的產品出了問題坑害人民,這種人應該抓起來依法判決。在美國,一次看到報紙報道,一個女孩子安全帶沒有系好,結果判現代汽車賠1億美元。我們或許覺得美國人貪婪,但他們認為,對消費者的保護是社會的最大價值。
投資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創業的經驗和資源,而這恰恰是創業者所需要的。
i黑馬訊 10月24日消息,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World Robot Conference,簡稱WRC)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辦,雅瑞資本和真格基金協辦。
論壇主席由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劉進長研究員、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共同擔任。
同時作為論壇主題演講嘉賓,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表示:“資本與科技的關系好像一對歡喜冤家,科技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支持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科技創業者可能從各個領域里面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徐小平認為,創業者們創新的靈感、一輩子的勤學苦練,鉆研刻苦地探索未知世界是中國發展的動力和希望所在。而投資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創業的經驗和資源,而這恰恰是創業者所需要的。
據悉,雅瑞資本目前已與真格基金達成戰略合作,並特聘IEEE R&A中國北京大區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為雅瑞資本和真格基金的“首席科技顧問”。王田苗教授在此次論壇上表示,同時具備“顛覆性、適應各個行業、從to B到 to C”三個特點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行業必將顛覆各個行業。
雅瑞資本和真格資金目前已聯合投資了Remebot、友衷科技等多個硬科技項目。此外,在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八位來自資本與產業界的嘉賓就資本與創新創業的話題展開碰撞。紅杉資本合夥人魏洪波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偉大的智能產業發展良好的時機,市場機會是巨大的,對大家來看,創業者需要找準自己合適的位置。”
真格基金合夥人兼CIO李劍威認為,現在已經處於人工智能技術指數式發展的時間點,未來技術的研究可能比預期的更快,而作為投資人,他會保持既樂觀又相對比較謹慎的態度。
雅瑞資本聯合創始人兼CEO張瑞君則認為,科技改變世界,現在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資本與技術的結合、年輕人的激情勇氣和創新都是激發投資人和資本的利器。
世界機器人大會被譽為機器人領域的“達沃斯論壇”,WRC2016由論壇、博覽會和機器人大賽三大部分組成。論壇環節由為期3天的主論壇、22場專題論壇組成,有來自11個國家的300多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參會;有近150家國內外的機器人相關企業參與WRC2016的博覽會展覽;大會還有6大機器人主題賽事,共有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支代表隊參賽。
“有人願意出價十倍收購真格基金手上的Papi醬股份嗎?” “別想得美了,我不賣!”
本文由真格基金(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羅輯思維為什麽放棄了 Papi醬?
精準地說,羅輯思維為什麽放棄了 Papi醬的股份?
誰買了羅輯思維放棄的 Papi股份?
Papi醬的現狀和前途如何?
欲知羅胖、徐胖和 Papi醬之間的幕後故事,且聽自稱“徐胖”的徐小平從頭分解——
2016 年初,我去羅輯思維總部拜訪羅胖,聊聊真格基金和羅輯思維合作的想法。談了一兩次,我們就有了一個決定:兩家聯合尋找優秀創業項目,按照 3/7 開比例來投。真格基金是專業投資機構,當然拿 7 啦。
說時遲,那時快。不久我們就得到了投資 Papi醬的機會,總共有 10%的份額。雖然說好了我們按 3/7 比例來投,但鑒於羅胖在這個項目里的重大貢獻——我認為沒有羅胖的宏大策劃,Papi醬和她的 CEO 楊銘未必看得上真格基金、更不會以其他基金出價的三分之一給我們投資——為了表示對羅胖的感謝,我對羅胖說:我們兩家 5/5 分吧!
說完我就後悔,因為我實在想多拿!但羅胖一點也沒有客氣的意思,他說:徐老師你說多少就多少,我們 5%沒問題!我忍住眼淚假裝歡樂地說:耶,cheers!但心里開始恨他。
到了簽合同的時候,我又磨磨嘰嘰跟脫不花說:如果你們覺得份額太多,覺得風險大的話,真格可以多拿一點……脫不花不解風情地說:不多,不多,說好的份額就不變了。讓我繼續恨得牙齒癢癢。
接著,就是在廣電總局的整改令中 Papi醬的廣告拍賣會、楊銘代表 Papi醬宣布將拍賣來的兩千兩百萬人民幣捐給母校、Papi醬每周一次認真制作的視頻、以及各種令我欣喜萬分的 Papi醬成功商業化舉措。
六月的一天,羅振宇居然沒有穿他的燈籠運動褲而是穿了正常的褲子來真格辦公室找我談事兒。這使我感覺有大事要發生。
果然,羅振宇嚴肅地說:徐老師,我們經過反複認真討論,決定集中一切精力做好羅輯思維的主業,不再搞投資了。我們打算把包括 Papi醬在內的所有投資項目全部轉讓出去,如果你要 Papi 醬股份的話,就轉給你了……
羅胖話沒說完,我就說:好極了,那 Papi醬我們要了——你們投的所有項目,真格一個不漏也全要了!
羅胖說那你們派人來 DD 吧。DD 者,投資機構對意向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的意思。我說不必了,我們照單全收——Papi醬是人人都想要的優質項目。你把最好的給了我,我就不挑肥揀瘦了。再說,你們投的項目質量不會差的(我承認,誠實的我說這句話時有點虛情假意)。
看到羅胖和脫不花一臉感動的樣子,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有時候,感動合作夥伴比感動自己的錢包更加重要!
脫不花後來在一個流傳甚廣的演講中闡述了羅輯思維轉讓 Papi 醬背後的價值思考:如果羅輯思維在投資上賺很多錢,這是一種“恥辱”——為什麽投資賺了錢還是恥辱呢?
因為這說明你沒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該幹的事情上。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有限的時間,應該用來做自己最擅長、而又永遠做不完的事情。
所以羅輯思維決定轉讓、出售了包括 Papi醬在內的所有投資項目。
更加具體的實情是:當時羅胖和脫不花正在忙著一個他們寄予厚望的新產品,這就是現在已經火遍天下的“得到” APP。“得到”APP 是羅輯思維作為“知識運營商”的一個決定性產品,你用了它,就知道為什麽羅輯思維願意不顧一切投入其中了。
別人的使用體驗我不知道,但它已經成為我獲取各種物超所值知識產品的主要來源。羅輯思維公號和“得到” APP的關系,打一個非常精準的比喻,猶如李陽與瘋狂英語和俞敏洪與新東方的關系。
前者是一個牛人的單打擂臺,後者是一個時代的知識武庫。我為羅輯思維在這個轉折點上做出如此了不起的決策、斬斷非主營業務、聚焦“得到” APP 感到贊嘆與慶幸!更贊揚他們壯士斷臂、放棄 Papi醬股份並將其轉給真格基金的智慧之舉!
呵呵。
說實話,我對初創企業騰出珍貴的資金和資源去做“投資產業鏈布局”,歷來持懷疑態度。你自己的“產業點”還沒有做踏實呢,侈談什麽“產業鏈”!
但是,作為一個以冒險為主營業務的天使投資人,我很少對這些只能由時間回答的問題發表意見。
我知道,凡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一般都不會成功。羅胖脫不花對於Papi醬的決策,真是應了他們企業的名稱:符合邏輯思維啊!
此處應該給羅胖和脫不花掌聲!
這樣,真格基金獲得了來自羅輯思維按原價出讓給我們的 5%股份,真格從最初的5%,增持到了10%,滿足了我對 Papi項目的夢想。
……
11月初,在我們的提議和組織下,真格聯合創始人王強老師帶著 Papi醬本人和楊銘等十幾位內容創業者去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勝地洛杉磯進行考察。
在洛杉磯,Papi醬跟南加大和加州洛杉磯大學的同學們見面,做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黃金時代”的報告,鼓勵學習藝術的留學生回國創業,引起了巨大轟動。
Papi作為中國內容創業時代的獲益者和代表者之一,正在踐行她肩負的社會責任。
真格基金和羅輯思維投資 Papi的時候,她在微博有六百萬粉絲,現在已過了兩千萬;上半年的 Papi醬還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但 2016 年年底,她已經創造了超過五千萬人民幣的收入,並給母校捐出了拍賣得來的兩千兩百萬現金(麗人麗妝的錢已經到賬了)。
Papi和楊銘正在跟他們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緊密溝通,商量捐贈儀式的細節。從任何角度,Papi醬都是這個時代最值得人們謳歌和最值得同齡人驕傲的奮鬥奇跡之一。
Papi能夠紅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作為真格基金創始人,我每天都帶著對真格基金還能活多久這樣的焦慮開始我一天的工作。
君不見,連騰訊、微軟這樣的世界巨頭都有揮之不去的危機感,Papi能高枕無憂嗎?危機感,以及對危機感的挑戰和超越,才是創業者的英雄底色。
對了,有人願意出價十倍收購真格基金手上的Papi醬股份嗎?
別想得美了,我不賣!
創業過程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處在兩難狀態,只有價值觀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i黑馬訊 12月14日,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回顧與牛文文的交往,為創業精神鼓與呼。
以下為徐小平演講內容,經i黑馬編輯:
今天來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在黑馬社群遇到的創業者。有個小夥子以前一直做線下教育,但卻夢想著做線上教育。當我和他再次見面的時候,他的線上教育企業已經估值幾億美金,得到了馬化騰的投資。這個人就是創立了瘋狂老師的張浩。另一位小夥子帶著他初創企業來到早期黑馬大賽,而我們有幸成為了他的天使投資人。這家公司去年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他是貝樂英語的王寧,每天在為千家萬戶的孩子們栽種未來的希望。像這樣的創業傳奇故事,在黑馬營里面天天發生。
關於創業,牛文文提出了許多了不起的觀念,其中最最溫暖人的是什麽?“讓創業者不再孤獨”。文文提出這個口號的時候,創業者是孤獨的,如果不孤獨他不會提出來不要孤獨。現在,創業者不存在孤獨的問題了,創業者已經成為一個生態、一個系統、一個世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主流,真正的最時尚的一群人。過去提倡創業還偷偷摸摸,好像在做點什麽壞事一樣,現在創業理直氣壯,我們反而提出了許多口號,比如說:二流人才才去投行,一流人才都創業了。
一個人走到社會上來一無所有、赤手空拳,就有一個夢想,一番熱情,以及一點我們學到的技能、知識,我們一步步走過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由於有了《創業家》和黑馬這個群體,我們這一路不再孤獨,充滿力量。在我們為了夢想奮鬥的征程中,牛文文的《創業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來到這里,我也很自豪,我也是創業家生態系統里一個積極的栽種者。
我想講三個我跟牛文文交往的故事。往事並不如煙,歷歷在目。
2008年,牛文文從《中國企業家》出來,創辦了《創業家》。那時我在新東方舉辦了一個關於培養中國創新式人物的論壇,牛文文來了。當時我是第一次見牛文文,他還年輕得多,滿頭烏油油的黑發。現在黑馬崛起了,老牛卻有了白發,變成了白馬。
在論壇上牛文文說,中國社會對企業家的態度是個嚴重的問題,中國傳統重農輕商,鄙視貿易、鄙視商業,三教九流最末等的是商人。他以余華的《兄弟》為例,兄弟兩個,一個做了商人,成了企業家,但這個人從小就流氓犯事,不務正業,後來成了個企業家,玩弄感情、開黑心店。另外一個弟兄是個老實人,一直腳踏實地,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好兄長。當時這本書非常火,但文文表示了批判:中國社會應該尊重企業家精神,尊重商業價值。應該倡導那種異想天開、不循規蹈矩、總是要尋找機會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
那次論壇一整天,來了好多人。而牛文文的演講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中有旗幟鮮明的價值觀,有作為一個雜誌主編、一個輿論引導者的愛憎分明的價值倡導,有一種信念。這樣的信念就是一個雜誌的靈魂,也是每個企業家在啟動人生追求的時候,應該有的東西。那次文文的演講,讓我感到了創業家正在登上歷史舞臺,雖然那個時候還比較稚嫩。
這個“創業家”有兩個含義:一是中國這一代的創業者們;二是牛文文的《創業家》雜誌,成為了伴隨中國創業家們成長的心靈夥伴和精神引導,成為了整個生態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那之後,我接到牛文文的邀請,參加他的一個活動,這就是著名的黑馬大賽的首場比賽。我記得,在一個遠沒有今天的會場豪華的地方,來了大概一兩百人,會場很冷清。一整天的時間,就牛文文一個人在那個會場上一直狂歡尖叫。其他人沒有他這麽激動,整個啦啦隊就他一個人,既是隊長也是隊員,從頭到尾在嗨。
因為他來過新東方做演講,我不得不去他的活動,給個面子嘛。當時我在旁邊,心里在暗中流淚啊,心想老牛你真牛,做個創業家真不容易。你要想把一個事業撐起來,把一個場景撐起來,真的很難很難。
一天下來,我對牛文文,與其說是尊敬,不如說是同情。我在想,黑馬到底能跑多久?但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自己的創業家精神,當別人不歡呼的時候我歡呼,別人不喝彩的時候我喝彩。當我喝彩、歡呼久了,大家也就跟著歡呼了,也知道歡呼什麽了。這就是真正的創業家精神。現在跟牛文文每次見面我都會想起,在那無人喝彩的歲月,牛文文自己為自己喝彩,為自己感動,結果他感動了一個時代,也感動了我。
我現在講第三個故事。
2013年5月,電影《中國合夥人》在清華大學舉行首映儀式。這個電影對我來說有一定的壓力,壓力在於我不知道俞敏洪、王強、新東方的夥伴們,以及中國社會如何看待這部電影。
我在首映式觀影時,左邊是俞敏洪、右邊是王強,我覺得特別特別緊張。看完之後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反饋,上臺說了幾句話就離開了。在停車場里面,正在我仿徨猶豫失落的時候,牛文文開著車過來,一臉狂歡的樣子,極其興奮,對我說:“小平!太棒了,太牛了!這個電影是過去三四十年,關於中國社會崛起的最精彩的電影!”說了好多,然後開著他的SUV,揚長而去,好像一個年輕人,從一個派對來,又要趕去下一個派對。
我自認為我還算是個有活力的人。但那一瞬間,我覺得牛文文比我年輕得多———他對電影的贊美當中,飽含的是對這個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的興奮感。作為《創業家》的主編,一個媒體人,一個創業家們精神的引領者,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電影的價值。那一瞬間,牛文文給了我特別強大的力量。
我講這三個故事想說明的是,牛文文本身是個創業家,同時他承擔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工作,就是成為創業家的創業家,成為創業者(黑馬)們的朋友。這個朋友不是一般的啦啦隊,而是一個引領者。歸納下來有兩點讓我非常感動:
第一、中國社會需要牛文文對於商業創造價值的信念,需要他那種企業家精神。在創業、創新真正成為全國主流之時,回過頭看,我們走過的路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之中最大的坎兒,是社會的主流精神根基對於創業、創富、商業價值的判斷與認同。作為創業者,如果你不能對你所做的事兒有堅定、正確的信念,你是走不遠的。我們一定要從靈魂深處、價值觀的高度認識到創業是引領中國經濟崛起的原因,也是引領中國走向未來的真正基石。
當一個創業者啟動創業項目的時候,他有沒有信念,有沒有真正的價值體系?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沒有判斷力?創業過程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處在兩難狀態,只有價值觀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未來。今天的創業者們,無論你是剛剛開始還是忙著上市,或者一上市幾十億上百億人民幣的時候,你都必須有堅定的價值觀和信念。
第二、創業家需要樂觀主義精神,一種別人不喝彩,我為自己喝彩的精神。我稱之為創業者的自嗨精神。當你自嗨別人才能跟著嗨,當你自燃,才能點燃整個社會的熱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不為人知的、不經意的交往當中,你所展現出來的這種人格的品質、精神的價值能影響你周圍的人。
真格基金的工作每天都是在看創業者。大家知道真格做投資遵循的是“投人哲學”,在你的專業能力、工作背景、學習背景之上其實就是看你這個人怎麽樣。我經常說我看面相,其實我看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看他眼睛里面有沒有閃爍著火花,就是我所講的創業者的信念。
我們經常還說看創業者的魅力。如何展現你的魅力?有人是自嗨的,有人是靜默的,有人說得多,有人不怎麽說。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挑戰你,故意問一些挑戰性的問題、讓你為難的問題的時候,你能不能展現出你內心深處的一種樂觀主義的精神,一種自我陶醉的東西,一種真正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念。
堅定正確的價值觀,不點自燃的自嗨精神就是我們與創業者交流的時候尋找的那種潛在素質。這樣的創業者往往能夠帶著團隊沿著正確的道路,積極樂觀地走下去。牛文文就是這樣的創業家,而他的《創業家》也給我們帶來了堅定正確的價值觀和不點自燃的樂觀主義,影響了這個創業家的時代。牛文文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創業家。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回到2009年,我一定會在20分鐘之內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因為他的身上展現了真格基金所夢寐以求的創業家精神。
今天中國的創業環境已經比五年前、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黑馬營里面也有很多真格投過的、錯過的、想投的創業者。在這個時代有黑馬系統、有創業家生態群、有牛文文,是創業者們的幸運。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鬥,我相信中國的創業者會形成一個偉大的群體,最終我們能夠在創業的奧運會當中勇奪金牌。謝謝!
“風險是天使投資的荷爾蒙”
i黑馬訊 1月14日,2017中國天使“兩會雙創”年度盛典在京舉行,中國天使會主席、中國青年天使會榮譽主席、黑馬學院名譽院長、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他現場回憶了做天使投資過程中經歷的難忘時刻,提倡投資人一定要有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幫助年輕創業者,和他們一起創造中國新經濟的無限美好。
以下為徐小平演講全文:
大家新年好,各位偉大的創業者們,我是徐小平。站在這里非常興奮,我能感覺到未來在召喚,作為天使投資人我無比驕傲歡樂,有這麽多一起奮鬥的夥伴們一起活在天使時代,我為各位驕傲,為我自己驕傲,也為中國天使投資驕傲!
其實過去的2016年資本並沒有迎來寒冬,華興資本最近發布的VC白皮書顯示2016年,基金的募資情況和2015年是持平的。我相信中國創業創新的浪潮在未來會一浪高過一浪。
只不過年底出現一些小情況,我就差點不能站在這里和大家見面了。聖誕節前後在座的很多朋友紛紛給我發短信,打電話問候,大家其實不知道我平時去保利只是聽音樂會的,不是去做其他事情的。但是接到大家的問候,我還是深感投資界給我帶來的溫暖和友誼。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2016年我個人在做天使投資過程中經歷的一些難忘的時刻,籍此與大家分享2016年我的收獲,以及中國創投事業的成長。
我要說的第一件事是前不久蔡文勝帶領美圖秀秀在香港上市。上市當天,天使會的很多成員都趕去香港為文勝搖旗吶喊,後來文勝也發了一封很長的感謝信。在整個活動中,我個人特別感動,因為我覺得蔡文勝能在廈門撐起創業創新一片天地,憑一己之力和旗下小兄弟撐起廈門創投半壁江山,真正創造了一個奇跡。大家知道,文勝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高中沒畢業就開始做生意。因此美圖上市的本質其實就在於一個人沒有資源,沒有關系,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什麽都沒有,就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拼搏精神登上了世界巔峰。
這件事其實對當代中國青年人來說有重要的意義。為什麽?中國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還有很多方面沒有發展起來,有些年輕人會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缺少這個缺少那個。但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文勝做出了一個香港上市公司。天使投資不是個人的事業,是社會的希望,青年的希望,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但是從匱乏的年代里走出了今天的BAT,我相信中國的未來還會有無數BAT崛起。面臨挑戰時,一個人的態度和選擇將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是文勝帶領美圖上市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我想說的第二件事,是去年12月中旬我應牛文文的邀請,參加創業黑馬社群大會,現場非常火爆!這讓我不禁想起,牛文文5、6年前第一次舉辦創業黑馬大會的時候,我應邀參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偌大的會場,臺下的觀眾沒幾個人,牛文文手下的員工也沒有幾個人,但是牛文文卻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個人在臺下自嗨,激動得死去活來不斷尖叫。我遠遠地看著,其實心里流淚。我覺得老牛不容易,一個人要多厚著臉皮才能夠從早嗨到晚還沒有人理他,我當時與其說是支持他,不如說是同情他。
但就是牛文文那種自嗨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當我自己遇到無人喝彩的尷尬場面時,我總會想到牛文文。想到他那種,即使別人不喝彩我也能自嗨,別人反對我堅持,別人鄙視我自尊,別人不跟著你走,你自己往前走,最後讓人家跟著你走的精神和意誌。牛文文的黑馬,可以說是從一馬落草到萬馬奔騰,進入了中國創業的大局面。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輝煌,就是相信自己能頂天立地,不依靠背景或權威,而只憑借自己的力量,以及自己能夠積聚的合作者、合夥人的力量,向前狂奔實現夢想。
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今天創業者不再孤獨。正相反,你不創業,就孤獨了。過去大學生畢業了都是去投行PE,我曾說過一句話,二流人才才去投行。創業精神和投資人們一起推動了創業者們的成功,使得整個中國社會價值觀、職業“鄙視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10月份我在北大做演講,一個北大學生發言說,學生中存在一個職業鄙視鏈,做四大的鄙視做快消的,做咨詢的鄙視做四大的,做投行的鄙視做咨詢的,做PE的鄙視所有人。北大學生問,創業者在這個鄙視鏈的位置在哪?我覺得是在鄙視鏈的頂端,創業者可以鄙視群雄!鄙視鏈的逆轉和我們在座的都有關系,和天使投資、創業創新浪潮有直接關系,當每一個青年人把命運、夢想,把實現財富自由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創業的大潮,登上人生巔峰,最終把中國整體經濟推向高潮。
2015年10月,真格基金應澳門政府之邀,到澳門進行交流訪問。當時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動澳門企業創業,可是在交流過程中,有一位澳門領導表示,創業是好事,不過風險有點大。我心想,澳門是賭城好不好!以賭博為支柱產業的澳門,居然都害怕風險,覺得風險大,那中國在哪里可以創業呢?創業就需要不怕風險,敢拼才能贏。風險帶來的回報是中國社會巨大的財富——這不僅是公司上市帶來的物質財富,而更是我們收獲的精神財富,這個精神財富就是相信自己,敢於挑戰、超越自我的精神。所以天使精神、創業精神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
在為創業者和投資界喝彩的同時,我也想特別強調一下我們作為投資人的責任和使命。
兩三年前,天使會提出了一個倡議,反對虛報融資。假如一個創業者融資融了1000萬卻報5000萬,那創業環境就混亂了,這種現象仍然是存在的,但是近兩年已經大有改善。
我們作為天使投資人,有責任把我們的行業規範、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向前進一步推進。隨著創業登上時代的核心舞臺,投資人作為創投生態的核心要素也越來越受到關註,因此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中國目前仍然處在創業投資的早期,人們對資本運作、投資仍然會有很多疑問和質疑。如果投資人不能夠自律,如果我們不能夠傳遞正能量,不能夠推動社會價值觀的進步,那可能會對整個創投業的形象和社會認知造成創傷。
因此投資人一定要有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我們要把每天在創業實踐中各種各樣的流程規範化、專業化,確保我們所推動的符合社會利益,引領價值觀的升級。當資本的利益和社會價值發生沖突時,我們也有責任犧牲一點眼前利益。資本是有品德的,投資人也是有社會責任的。在未來,我們要把中國迅速成長的天使投資、創業創新事業往健康的方向大步伐推進。
十年前當我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我總覺得天使投資不就是給點小錢嗎?沒想到這個小錢幾千幾萬美元投下去,培養了這麽多創業者,為社會貢獻了巨大的價值。天使事業到第二個十年已經進入了特別紅火的時代,我們有責任,幫助年輕創業者,最終和這些優秀創業,一起創造中國新經濟的無限美好可能。“天使”飛向哪里,哪里就是天空。天使的天空也是中國創投界的天空,而創投界的天空也是中國新經濟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