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領展出App】屋企篤App當行街市 煮婦實試$252三餸一湯送上門

1 : GS(14)@2016-10-20 08:06:11

三餸一湯,承惠$252。雖然全是二人份量,不過上述組合已足夠二至三人享用。



「篤幾個掣就買到餸」不是新鮮事。早前領展亦參一腳,與代購食材公司「點餸」合作,於原本的手機app「泊食易」增設買餸服務,幫你於旗下街市買餸,稱冀吸引年輕一代多下廚。今次記者找來平日愛煮、以及兼職烹飪導師的李熙婷(Angela)試用一天,並按款式、價錢、方便、服務及味道評分。



(評分以五✭為滿分)(a)款式:點評﹕菜式僅30款,全為二人份量,而當中湯只有兩款。雖選擇不算多,但菜式挺新穎(如紅菜頭炆排骨),亦會一試。評分﹕✭✭✩✩✩(b)價錢:點評﹕價錢由$48起$88,與外賣差不多,仍可接受。記者實試購買三餸一湯,共花費$252。價錢:✭✭✭✩✩(c)方便點評﹕條件挺多,如需於每日早上11時前落單、最低消費為$250,再加上送貨時段介乎下午4時至7時,故不太方便。另外,選菜時並冇顯示價錢,難以預算。評分:✭✭✩✩✩(d)服務點評﹕挺滿意。期間致電查詢熱線,很快就有人接聽,訂購完畢亦有WhatsApp提示;而較細心的是,送貨員會於上門前半小時致電客人,確保對方有人接貨。評分:✭✭✭✭✩(e)味道點評﹕由於沒有味精,故味道亦較自然,吃畢不會口乾乾。評分:✭✭✭✩✩(f)整體﹕點評﹕服務定位有少許卡在中間。若追求快,自己會買外賣或出外食,因餐廳會弄熱送來,省卻翻煮的時間;另外,由於餸包為已煮好的食材,故過程間無辦法控制調味料份量,與「在家煮追求健康」的概念,有些背道而馳。評分:✭✭✭✩✩記者﹕湯珮然攝影﹕潘志恆


餸菜包全以膠盒密封。

Angela與其父都認為味道不錯,被問到會否再用,則指自己較喜歡去街市買食材、到親手準備一頓飯的過程,故一個月或只用到兩至三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0/19806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14

【真假Wasabi】真山葵$130一棵 師傅實試做壽司爽手啲?

1 : GS(14)@2016-11-08 05:46:21

一支小小的靜岡縣產真妻山葵,長約6吋、重約40g,就索價約$130,成本極高。



吃日本壽司,很多時候都會加入山葵在壽司之內,但真正的山葵成本實在太高,例如一棵小小的靜岡縣產真妻山葵,長約6吋、重約40g,就索價約$130,所以即使在日本當地,大部份壽司店都只會使用合成山葵,也因此很多人根本就未試過真山葵的味道,對山葵亦抱着不少的誤解。



「其實有時客人也會問:為何你的山葵不夠嗆鼻?」穴藏料理長蕭曉樂師傅無奈地笑道,他早已明白食客對山葵的認識不深,因為市面上大多數比較經濟的壽司店,為了節省成本都會用合成山葵粉兌水去做成糊狀山葵,但這種糊狀山葵無論味道和口感,用作做壽司的效果都非常差,「我自己平日用真山葵做一件壽司,反而會更清脆俐落。」樂師傅邊說邊揑,轉眼間又揑好一件壽司。平心而論,新鮮山葵的成本實在太高,加上它只能用作伴碟,根本毫無利潤可言,所以一般壽司店用較廉價的合成山葵也並非不能理解。樂師傅深知這道理,但他認為好的山葵黏度適中、清香帶甜,除了做綠葉陪襯之外,更可以化身主角,於是就用新鮮山葵為主,創作了兩款壽司。第一款是中拖羅山葵醬油漬壽司,先將中拖羅放在用山葵自製的醬汁內漬約20分鐘,在吃到中拖羅油份的同時,也可以吃到山葵的香味;第二款飛驒牛山葵汁壽司,則用葱、洋葱、鮮磨山葵做醬汁,搽上火炙過的飛驒牛上,再放上新鮮山葵絲,飛驒牛柔滑脂香,而新鮮山葵的味道更是畫龍點晴。此兩款壽司平日並不能單點,只會出現在廚師發辦的餐單內,想嚐鮮的話,就記得提早訂位了。穴藏九龍塘達之路80號又一城UG35號舖(壽司廚師發辦:每位$1,300)記者:黃子卓攝影:徐振國


飛驒牛山葵汁壽司飛驒牛肉柔滑脂香,而新鮮山葵的味道更是畫龍點晴。

中拖羅山葵醬油漬壽司先將中拖羅放在用山葵自製的醬汁內漬約20分鐘,入口充滿中拖羅的油香及山葵的清香。

穴藏料理長蕭曉樂師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8/19826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81

【神奇車貼】唔怕石仔彈花痕自動消失?記者實試真唔真

1 : GS(14)@2016-11-10 08:03:49

想汽車更耐用,車主近年都花心思保養,防花保護貼是近年興起的產品。



近年汽車美容行業大行其道,汽車鍍膜店開到成行成事,不過近期開始hit是防刮花車貼。作為車主,必定試過揸揸下車俾石仔彈花車身,近期網上流傳不少防刮花車貼的影片,於膠貼上刮上花痕後,花痕會慢慢自動消失,有些片段見到膠貼又刺又鋤都不會爛,感覺十分神奇。做了車貼十年的陳國霖(Lam)是PAINT SHIELD HK店務經理,自言他們是開荒牛,是第一間引入防刮花貼的公司,「06年3M最先出protection film,SunTek及X PEL到07至08年才開始生產,這三個算是現在較有名氣及品質保證的品牌。雖然出了那麼久,但直至近兩年才有自動修復功能,研發技術不斷改良令保養功能提升,功效明顯了,變得讓車主更易受落更受歡迎。」



問到實際功效,Lam就認為宣傳片段有少少誇張成份,「的確有很大保護作用,廠方表示時速170km/h以下,彈石仔都無問題,不過也要視乎石仔大細、角度及力度,有些片段用火機鋤、有螺絲批篤,開頭一定唔穿。如果承受太大力度,基本上膠貼也會爛和穿,還有一點是車身的金屬硬度有限,膠貼唔爛,你部車也可能會凹。」其實這些防花貼有美日韓台,甚至中國出品,價錢參差,質量較好的是X PEL及SunTek兩款,他就分別貼了一塊在頭冚俾我做測試,更有膠刷、鋼絲刷及銅絲刷任我刮。我發現膠刷就刷不出花痕,再不停用鋼絲刷打圈,花痕會不斷顯現出來,不過數十秒至一分鐘內,花痕的確會自動慢慢退走七至八成。如果再用風筒吹一吹,就連那兩成都完全消失,感覺上SunTek的花痕退得輕輕快少少。「兩者最大分別是X PEL厚度較厚,有8.1mils,其他品牌如SunTek只有8mils,這是因為膠水厚度相差0.1mils,因此X PEL的黏貼力最強,貼得更穩妥。」Lam哥補充一般車貼壽命大概五年,長期曝曬會令膠水變黃,所以膠水較厚的X PEL可能較易黃,有好有唔好。由於膠貼表面有塗層備有跣水功能,所以打理相當容易方便,保養方法只要跟一般洗車便可,但不要觸碰到電油、藍威寶及洗潔劑這些帶有腐蝕性的產品。想再耐用一點,每年用專洗保護膠貼的清潔劑洗一次車就更佳。再去另一間測試一個較新美國品牌,Magnus Pro是美國原料日本製出品,負責施工的TT Auto Beauty老闆Jason Tang,做汽車美容只有兩年,資歷較淺,不過就是看準這市場受歡迎加入行列。Jason同樣準備了鋼絲刷任我刮,由於是黑色車身,花痕更加明顯,Magnus Pro的HD高清車貼同樣是靠熱力令花痕完全消失,效果同樣顯著。Jason:「一般小石彈過來也可抵禦得到,除非超速嚴重,就有機會內裏漆油損傷,而表面也是無花痕。」防刮花車貼的其中一個缺點是車貼有一定厚度,施工難度更高,「我們落貼時不能用熱風機吹拉長,因為防刮花車貼會縮回原來形狀彈起,所以彎位難道更高,有時可能要靠駁位。」TT Auto就有人手及機切兩種選擇,而PAINT SHIELD就堅持採用電腦切割機,認為這樣令膠貼形狀更準確,不過電腦切割收費就要再貴數千元。記者:許維雅攝影:鄧鴻欣查詢︰
a/ PAINT SHIELD HK(大坑新村街44-49號地下1B)
b/ TT AutoBeauty(土瓜灣美光街13&26號)


膠貼十分堅韌,用鎅刀刺都好難穿。

用鋼絲刷狂刷,花痕不停走出來再消失,功能十分明顯。

膠貼厚又彈性低,泵把變位十分難處理,有時難免要割一刀駁位。


PAINT SHIELD HK店務經理Lam哥只言多做超跑熟客生意,成為車貼始終成本貴。

測試了SunTek及X PEL兩大防花車貼品牌,感覺功能相若。

電腦切割機每買一架車形圖案逐次收費,準繩度高但較貴。


膠貼表面有跣水功能,所以打理相當容易方便,保養方法跟一般洗車便可。

TT Auto Beauty老闆Jason看好防花車貼市場,所以兩年前加入汽車美容行列。

X-PEL車貼專用清潔劑$200一支/a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0/198285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32

【多膠餘】打工仔三餐勁用膠實試買外賣「走塑」

1 : GS(14)@2016-11-18 17:58:21

記者儲了正常一星期外賣的用膠量,結果令人嘩然。



很多時候,打工仔都要光顧餐廳外賣解決一日兩餐甚至三餐,變相用到很多塑膠餐盒與餐具。記者就儲存了正常一星期外賣的用膠量,發現用膠量的確驚人。因此記者決定實試,若自備環保袋、餐具、食物盒、飲管和水樽過一天,並觀察各餐廳對「走塑」的反應。早餐:買麵包@山崎朝早買麵包已經使用了一個膠袋了,除了帶備食物盒購買,也可以選擇使用環保麵包袋(Eco-Wrap),內層是BPA free的柔軟薄膠(食物級的TPU),只需用濕布抹一抹,或清潔劑加清水簡單沖洗,便可輕鬆洗掉污迹,更可用來包裹約攝氏60至70度的食物,例如麵包、三文治、粟米、番薯等熟食。購買麵包過程十分順利,而且店員還會主動幫忙把麵包夾在一起,方便攜帶。午餐:買飯盒@大家樂和湯米線@譚仔很多人誤以為自備餐盒去買飯很奇怪,其實一點也不異相,店員亦無任歡迎且一口答應。在買湯米線時,記者自備了兩個餐盒用作分湯,還可以免除外賣盒的收費。買飲品:珍珠奶茶@貢茶平時很少機會買外賣嗎?買飲品同樣也可以選擇「走杯」,部份連鎖咖啡及茶店還會給予自備杯的客人優惠。若是慣常到便利店買膠樽飲料的話,走唔到杯也可以選擇走飲管,現時的玻璃環保飲管有不同的粗幼度,管口直徑較粗的更是飲用珍珠奶茶專用的。實試期間,並不是每間餐廳也順利進行走塑,部份餐廳的食物是預先包裝的,表面上是成功走到盒的,但記者留意到「走盒」即是把原本膠盒內的食物轉移,原本的膠盒就被掉棄了,變相更浪費。記者隨即向麥當勞查詢,其公關回覆指若顧客自攜容器,餐廳會按情況而彈性處理。而盛裝食物的容器只要符合安全及衞生標準,也盡可能使用可再用物料,而現時大部份的包裝物品均是可循環再造的。記者:吳業紅攝影:徐振國、黃子偉


若自備環保袋、餐具、食物盒、飲管和水樽去過一天,節省了很大部份的塑膠。

除了帶食物盒購買外,也可以選擇使用環保麵包袋(Eco-Wrap)$75。綠色網上商店Eco-Greenergy綠行俠有售。

玻璃環保飲管(Green Glass Straw Set)有不同的粗幼度,管口直徑較幼的飲管有曲和直兩款$33,而管口直徑較粗$38。綠色網上商店Eco-Greenergy綠行俠有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8/198372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58

【飲食籽】實試電熱水煲揀快滾高溫金屬煲

1 : GS(14)@2016-11-25 07:37:38

【飲食籽:廚房的事】早前消委會公佈,有部份保溫電熱水壺,原來並未能將水煲至全滾,最誇張的一個保溫電熱水壺,待機保溫一年的耗電量更是抵得上一部一匹冷氣機的全年電費!如果想隨時喝到煲得滾透的熱水,建議改用容量細、直接加熱的電熱水煲,每次飲用水前才煲更實際。這次以市面常見的電熱水煲,試試煲水的速度和是否用起來就手,畢竟這也是整個冬天的保暖小良伴,馬虎不得。



有部份保溫電熱水壺加熱不足至100度沸點,有些人尤其是經常用熱水沖奶的媽媽們,會擔心不能消除水中雜質。按消委會說法,專家指熱水水溫達80℃,已基本可去除有害物質,可以飲用。若擔心水不夠滾,可按保溫電熱水壺的再沸騰掣或除氯氣掣將熱水加熱。不過水不宜多次翻煲,因隨着水煲內的水量減少,相對水中雜質的濃度就越高。既然如此,何不選用容量較細、功能直接的電熱水煲,用幾多煲幾多,就可以每次飲到新鮮熱水。市面上有不同物料製造的電熱水煲,主體用上金屬或耐高溫玻璃,煲嘴則是金屬或塑膠嘴物料。電熱水煲用了一段時間,要留意長年累月倒出沸水,有沒有把塑膠嘴被弄致變形。這次測試四個容量不一的電水煲,同樣加熱1公升水,看看哪個快滾又好用。


BRAUN Sommelier Water Kettle WK600

價 錢:$698馬 力:2,200W容 量:1.7公升評 價:唔怕煲乾水



流線型設計的金屬煲身連煲嘴,煲身容量有1.7公升,但如果只想煲一杯水飲用,也毋須擔心煲乾水,因為有45秒快速煲滾200毫升水的設計。另有四重安全自動熄滅系統,不用擔心煲乾水。

水滾時間為3分18秒,開蓋測水溫為是攝氏98℃,合理,煲嘴較闊但出水流暢。


DeLonghi Kettle(Icona)

價 錢:$838馬 力:2,000W容 量:1.7公升評 價:煲身不連蓋



全個金屬質料的熱水煲,底部較闊,外形頗精美,同樣1.7公升容量,可是煲身不連煲蓋,使用是不太方便。另有離開底板即斷電的安全功能。

水滾時間為3分17秒,開蓋測水溫為攝氏98℃,合理。倒熱水時暢順不滴水。


KENWOOD SJM020

價 錢:$598馬 力:2,200W容 量:1公升評 價:煲蓋一按即彈



金屬煲身和壺嘴,1公升容量,煲蓋易掀,一按即彈,方便加水。煲滾水至自動斷電需時3分19秒,有雙重保護操作,水滾會自動斷電,防過熱保護。價錢是四個電熱水煲中最平。

水滾時間為3分19秒,滾後開蓋量水溫,有攝氏98℃,水溫最高。


KENWOOD ZJG801CL Glass Kettle

價 錢:$638 馬 力:2,200W容 量:1.7公升評 價:玻璃質地夠特別



如不喜歡用金屬煲,可揀玻璃質地的電熱水煲,美觀又特別。這個玻璃煲身耐高溫連膠煲嘴的電熱水煲,容量1.7公升,亦可用來煲少量的200毫升水,不會燒乾。

水滾時間為3分30秒,比金屬煲稍長,開蓋測水溫為攝氏97℃,低過金屬煲,倒水時膠壺嘴有點漏水。


總結

四款電熱水煲,煲水速度和熱度以金屬煲佔優。如果每次用水量不高,的骰的KENWOOD SJM020價錢較相宜,性價比較高。


Bosch Filtrino即熱水機

價錢:$1,388馬力:1,600W容量:300毫升



除了電熱水煲,市面還有一種如飲水機的即熱水機,聲稱40秒即熱所需份量,每次300毫升水,較適宜用量較少的用家。四個溫度會調節,分別是70℃,80℃,90℃和100℃沸水,還結合過濾器,聲稱可過濾自來水中的鈣化物、氯氣和金屬雜質。

試用100℃即熱,40秒完成,但水機出水要1分30秒,試水溫,水杯的水已降至攝氏87℃。

查詢:各大電器店



記者:謝翠玲攝影:林栢鈞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5/198443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04

【肥通過冬】天冷油污塞渠 實試高壓通渠炮係咪咁把炮

1 : GS(14)@2016-11-26 14:02:23

最近網上熱傳這款通渠大炮,今日肥通同大家做實物測試。



天氣開始日漸轉冷,可能好多人都發覺廁所或廚房的洗手盆、浴缸等渠位,開始有瘀塞情況;究其原因,好多時因為渠內的油污出現凝固情況,所以塞渠的問題轉趨嚴重。



最近網上瘋傳一款通渠大炮,看片中介紹,透過一個壓縮氣罐,只要放在渠口,就算裏面充填滿頭髮、飯餸,甚至銀仔,都可以一炮清乾淨!最近香港有商店引入,它的名字叫做Plumber's Hero($70),是否如傳說中厲害?今日肥通同大家一齊做測試。先在洗手盆中注半滿水,待有一定水注入喉管時,再按下高壓氣體,以起通渠之效,肥通在瘀塞的洗臉盆上,先後試了四至五次,不過效果一般,去水情況未見有重大改善。及後問身邊通渠達人,據他們表示,一般廁所的洗臉盆去水位,都會同沖涼缸的去水位互通,所以當你打入高壓氣體時,原本氣壓的高衝擊力,會在這個出氣口中流失,所以他們建議以一條全濕的毛巾,塞着沖涼缸渠口,令整個廁所的喉管系統,變成只有一個入口及一個出口的狀態,這可令通渠效果大大改善。肥通試做後,Plumber's Hero的使用效果明顯得到改善,而去水情況比原先快得多,最明顯分別是在水差不多流盡之時,會出現有旋渦情況,之前可是波平如鏡地漫流的!如果說對這件產品的評價,我覺得輸出的壓力沒有想像中大!因為從手按壓的感覺中可體現出來,老實說,我反而比較喜歡用傳統的廁所泵,好處是有前後的拉扯力,可以令頑固的污迹脫落,不過使用時,亦可同步加入毛巾封渠口的技術,效果會更佳。另一項重點測試,是網上人討論多時的小蘇打加熱白醋通渠,其實小蘇打原身已有去除頑固油污的功效,加入熱的白醋,可以加強這方面的作用與反應;實地測試,兩樣物品相加在洗手盆渠口,已經馬上激起一陣白色泡沫,渠口金屬部件變得光潔如新,而兩者相加的去污能力,可見一斑;倒入渠中大概等上10至15分鐘,又到去水測試了,感覺去水的旋渦有明顯加大情況,而且打開渠位看時,明顯黑色的污垢都有所減少,如果每月做上一、兩回,估計長遠來說可保持渠道暢通。如果說到通渠的最好手段,肥通還是覺得是最簡單的「清理隔氣」!所謂的隔氣,就是洗臉盆底部的白色兜形喉管組件,只要將底部擰開,就可以清除裏面淤積的垃圾;不過清洗前留意,要在隔氣下方放一水桶,以防污水四濺,另外隔氣內的污物,亦建議要多看兩眼,因為這裏不時會有女士們遺下的耳環戒指等首飾。清潔隔氣後,將底部擰上,建議最後再放一盆水讓其長流,這時你要用一張乾淨紙巾,試試在洗手盆下方的整個白色水喉組件拭抹一番,原因並不是為了清潔,因為你擰開喉管時,有機會令渠位的不同組件出現輕微鬆脫情況,如果抹到某個位置有水,你就要再將它上實。至於最後測試結果,是去水情況得到最大改善,不過同一洗手盆先後試了多種清潔方法,最後達致如此成果亦不無原因。
Plumber's Hero查詢:Bidlike(深水埗福華街175號福仁商場1樓17號舖)記者:朱崇德攝影:陳健邦、王國輝


Plumber's Hero($70)

使用前要先在洗手盆注半滿水,待有一定水走入渠位,才可以開炮。

試用通渠大炮後,去水情況未見有大改善。


通渠師傅教路,廁所與廚房的渠口好多時會互通的,只要用濕毛巾塞上,會加強渠內使用高氣壓的功效。

塞毛巾後,再試一次通渠大炮,去水出現小旋渦。

通渠大炮還有附件,用於通馬桶之用。


不過使用時有點水花彈出,肥通有點怕怕了。

小蘇打($10,一般雜貨店有售)

白醋($9,一般雜貨店有售)


先將小蘇打倒入渠口。

再以煲熱的白醋倒入,會馬上激起一陣白色泡沫。

用小蘇打加白醋後,去水位出現了更大的旋渦,明顯通渠效果甚高。


肥通最怕的通渠方法,就是要洗「隔氣」,因為好多時污物會流出,變成要全個廁所清潔一次。

建議下方放一個高身的水桶,才好打開隔氣,以防污水四濺。

洗淨後,最好用乾淨紙巾抹抹全組喉管,看看甚麼地方滲水。


經過幾個測試,去水暢順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6/19845774
2 : cindylee7689(58471)@2019-01-09 11:30:35

好好的教學,有機會要試試

fav liNK:

高壓通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23

【飲食籽】聖誕獨食應節推介!實試平價炸雞餐

1 : GS(14)@2016-12-24 10:43:04

肯德基家鄉雞雞肉嫰滑多汁,雞皮脆漿上得薄,炸得也很乾脆。



【飲食籽:嘴刁評台】聖誕嫌吃火雞太貴、太大隻,一個人又吃不完的話,其實自己一個獨獨地、平平地去吃炸雞都不錯,今次我們就去試三間連鎖炸雞店,分別是菲律賓代表祖樂比、美國代表KFC,以及香港代表芝脆雞,看看哪間好味又抵食。


KFC 雞肉嫰滑多汁

其實日本人有聖誕節吃炸雞的習慣,據說是因為日本並無飼養火雞,而入口的外國火雞肉又不夠嫩滑,所以日本人寧願在聖誕吃雞肉代替火雞,也因此聖誕當天日本KFC幾乎都是長長的人龍。在香港或者難以見到如此誇張的情景,但KFC的炸雞如此受歡迎亦並非沒有原因,先說價錢,甜蜜脆雞薯茸餐同樣包雞槌雞胸各一件,連薯茸汽水,只需$38.9,比祖樂比平$4.1;份量方面,雞槌雖然只有10厘米長,但重量就有91克,比祖樂比的雞槌重;味道也不錯,雞肉嫰滑多汁,而且炸雞皮保持一貫水準,脆漿上得薄,炸得也很乾脆,唯一可以批評的是脆雞說是甜蜜,卻不算太甜,反而黑椒味較重。



貼士:港九新界都有分店,極之方便,但食客較多,要吃還是乖乖早點去排隊。總評:價錢合理,份量又足,脆雞之名名副其實,值得多吃幾次。



KFC甜蜜脆雞薯茸餐$38.9

KFC的雞槌雖然只有10厘米長,但重量就有92克。

KFC肯德基港九新界都有分店,非常方便!


祖樂比 雞槌乾身難咬

祖樂比其實是菲律賓連鎖快餐店,所以每逢周末假期,於中環總店總見到很多菲律賓姐姐在此聚腳。以往祖樂比只得中環兩間分店,最近終在旺角開新分店,總算較為就腳。價錢方面,祖樂比樂脆雞(2件)套餐只包雞槌雞胸各一件,加多杯粟米,連汽水竟然要$43,貌似不太化算;再比雞槌的份量,祖樂比雞槌雖然有11.8厘米長,但重量是最輕的,只有87克,看來也不太抵吃;至於味道,祖樂比這炸雞一拿上身已覺得較輕身,原來它的炸雞皮較鬆身,咬一口後可以見到炸雞皮甩開了,並非連着雞肉,雞皮雖然炸得較鬆化及較脆,但其實一點也不多汁,雞肉乾身,咬很久才能嚥下。



貼士:員工多是菲律賓籍,可能需要用英語點餐。總評:價錢較貴,份量尚算充足,雞肉較乾身,蘸隨餐的蘑菇汁同吃較佳。



祖樂比雞祖樂比雞槌的炸雞皮較鬆身,咬一口後可以見到雞皮甩開,並非連着雞肉。

祖樂比樂脆雞(2件)套餐$43

祖樂比雞槌雖然有11.8厘米長,但重量是最輕的,只有88克。


之前只有中環兩間分店的祖樂比,最近在旺角開店對食客來說更就腳!


芝脆雞 份量足但嚡口

芝脆雞是地道的香港品牌食肆,它們的店多選址屋邨商場,鄰近中小學,六七年前可謂風靡不少學生,最高峯時有超過廿間分店,現在只剩沙田、粉嶺及東涌三間分店。芝脆雞最出名三款食物:漢堡包、薄餅及炸雞,但既然店名有個雞字,炸雞理應做得不錯。芝脆雞皇牌套餐有雞槌一件,連意粉、餐湯,竟然只是$36,比祖樂比及KFC都要便宜;至於雞槌的份量,最長及最重的都是三間之冠,分別有13厘米長及139克重,份量拋離其餘兩間的雞槌;可惜比味道卻輸得很徹底,儘管雞槌一拿起來已重手,但卻可能是脆漿上得太多,因為咬一口後可以見到炸雞皮很厚,而且粉味很重,雞肉很嚡,沒甚麼汁之餘,也沒甚麼雞味。



貼士:地點偏僻,現場所見食客不多,想靜靜地平食又不嫌棄味道差的話,可以一戰。總評:價錢便宜,份量夠一個麻甩佬飽肚,味道奇差是致命弱點。



芝脆雞炸雞皮很厚,而且粉味很重,雞肉很嚡。

芝脆雞皇牌套餐$36

雞槌有13厘米長和139克重的,是三間之中最長及最有份量的。


芝脆雞地點多於屋邨商場,較為偏僻。

肯德基家鄉雞 油麻地彌敦道546-548號旺角大樓地下及1樓祖樂比 旺角亞皆老街16號旺角商業中心1樓芝脆雞 沙田乙明邨明信樓地下55至57號



記者:黃子卓攝影:林栢鈞編輯:劉曉丹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3/198737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08

【貴一定好?】三千蚊車cam熱賣 實試究竟值唔值?

1 : GS(14)@2016-12-31 10:18:30

iroad V9及Thinkware F770的外形都是長方形,論外形走平實穩陣路線。



今時今日,買車cam已經與買車一樣講究,雖說目的只是拍攝行車狀況,要一個價錢稍微便宜一點的小型鏡頭不就乭以了嗎?但是,每當你前往汽車用品店閒逛一下,不難發現要價二千幾三千多的車cam卻是熱賣中。這類型的車cam,一套有前後鏡頭,高清拍攝,有齊完整的行車紀錄、GPS定位、Wi-Fi接駁專用App,甚至有24小時電壓控制,以保護汽車電池,iroad V9和Thinkware F770這兩個韓國品牌車cam正是高價產品之例,但不若而同是現時香港較為流行的和熱賣的款式,可是這麼貴價的車cam,好處究竟在哪兒?



兩個車cam的規格相近,單憑這方面,難以透過規格來評定好與壞,所以要溝通與關懷,必需要深入測試才可。為了公正和深入,以兩周時間作測驗,除了記者自己,更找來另一位車主Cano作評測,以車主的角度來作批判。兩周後,Cano認為兩者在功能上都同樣優勝,兩部車cam都有手機app,可以連接到兩部車cam,以及做到Live View功能和獲取影片立即觀看,這是很方便的。它們的其他功能很相近,例如都有24小時電壓控制、前車距離警示、切線警示等等。而Cano覺得這些功能很貼心,而Thinkware F770更有廣東話發音,和有快相機位置提示,可以更進一步提示車主。可是缺點同樣來自廣東話語音「它會重覆三次告訴我要定期格式化SD card,每次開車都重覆提醒我,可能好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這樣是有點煩人。」對於車cam的要求,Cano坦言不高,「我來說畫質要求不是太高,最重要是前車能夠看得清楚,路面狀況、車牌,這些對我來說就夠了。」既然如此,為何不選平價的車cam?「我亦都試過一些後車cam,質素參差畫面很容易模糊,別說紀錄,就算泊車都未必看得清楚地下的線,一分錢一分貨都是對的。」因此,iroad V9較為合他心意「iroad V9的樣子比Thinkware靚仔,它的價錢較便宜一點。」至於我自己,對於兩個車cam的最深刻印象是夜攝能力,沒曝光及曝格的情況出現,在晚上看得清楚車牌,路牌及整個畫面都好清晰。Thinkware F770的Super night vision確實有料到,iroad V9的質素也不俗。畫面越清晰,一旦發生意外都有一個保障自己的紀錄,減少無謂的爭拗。可是,有點不滿的是兩部cam同樣採用3M貼紙,並不是用吸盤,一旦貼上了就不能轉位置,個人認為不夠user friendly。此外,Thinkware F770的喇叭有點煩人,若然可以透過app提醒車主,例如限速、快相機等等,會更方便。貴價車cam的畫質佳和功能多,是一般用來招客的手段,不過這些車cam最為重要的,其實是穩定和耐用。我都曾經嘗試不少車cam,為它們作評測,但是有很多車cam在功能上都不太穩定,甚至乎會影響拍攝,變相得物無所用。貴價的車cam,長時間使用,它的價值就能夠印證。
iroad V9
Spec.感光元件︰2,400萬像素前和後鏡頭採用索尼Exmor解像度︰1,920x1,08030fps(前及後鏡)鏡頭角度︰142度寬視角售價︰$2,680(16GB記憶卡)/$3100(64GB記憶卡)查詢︰Radarway HK(九龍觀塘觀塘道398號嘉域大廈)
Thinkware
Spec.感光元件︰2,190萬像素前和後鏡頭採用索尼Exmor解像度︰1,920x1,08030fps(前及後鏡)鏡頭角度︰140度寬視角售價︰$3,330查詢︰Carber Solution(元朗宏業西街33號元朗貿易中心11樓1110室)記者︰梁立勤攝影︰黃子偉、陳建邦


iroad V9的Wi-Fi是以USB的Wi-Fi手指方式拆除的,目的是當WiFi壞了,換一個就可。

24小時錄影是常見功能,但長時間開壠,對車內電池亦構成負擔,iroad V9 app可以設計電壓控制,以便用過量。

iroad V9亦有不同警示,例如路線偏移、撞擊偵測等等。


Thinkware F770亦有警示功能,更可以選擇你的車種,房車、SUV和貨車。

Live View流暢快速,畫面亦很清晰,沒有爆格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1/198819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38

【老外遊港】實試跟住App遊香港仔 最愛Insider Secret

1 : GS(14)@2017-01-08 19:03:16

來自哥倫比亞的Diana Lopera和媽媽一起跟着手機應用程式「iDiscover City Walks」,到小神廟參觀,認識香港民間信仰文化。



一般遊客去香港仔都是吃海鮮,而來自哥倫比亞的Diana Lopera和媽媽便跟着新推出的本地遊路手機應用程式iDiscover City Walks,參觀香港仔天后廟、小神廟、海濱公園,還搭舢舨去鴨脷洲吃燒味飯,地道到連香港人都未必個個去過啊!以保留地區文化特色為目標的城市探索平台iDiscover City Walks推出香港旅遊手機App,覆蓋西貢、深水埗、香港仔、灣仔、九龍城和上環,為每個社區推出本地旅遊路線。手機App以地圖、文字和影像將各區的文化及鮮為人知的故事和歷史背景介紹給用家,每條路線均包含20至35個景點,Diana和媽媽選擇遊覽曾是漁村的香港仔。



喜歡歷史文化的Diana在博物館參觀時看過天后的故事,來到香港仔時特地到廟內參拜。

Diana說無論是觀光,還是吃飯,手機App都會告訴你如何走,那就不用到處找。

Diana分享,平時她和媽媽都會在網上搜尋不同景點,而App則令我們更容易找到周邊地方,而且十分地道。


一次過睇晒多神

Diana和媽媽都是第一次來香港,程式內的離線衛星定位(GPS)都幾準,不過Diana覺得街道名稱的字體太小,要找路牌時比較困難。她們很快便來到香港仔天后廟,「我們喜歡到博物館參觀,早前去歷史博物館知道在近海的地方,人們便會拜天后。」所以特地入廟見一見天后本尊,裝注香先走人。昔日漁民出海前後都來拜一拜位處舊大街和香港仔大道交界的小神廟,「有很多資料都是在網上查不到的,我喜歡程式內的Insider Secret(內裏乾坤),可以看到那個地方的小秘密和小貼士,非常好用。」例如APP中就提到漁民喜歡一次過拜幾個神,所以關公、土地、北帝、觀音和財神等全部都在這裏找到,連神都要逼到住劏房般,真是香港獨有,一定要看啦!



手機App每條本地旅遊路線均包含20至35個景點,並以不同顏色為景點分為觀賞(iSee)、飲品(iDrink)、食物(iEat)、購物(iShop)及驚喜(iSurprise)五大類別。

App內又以文字和影像介紹鮮為人知的故事和歷史背景,像一本電子旅遊書。

App內會介紹景點內的小秘密和知識,例如在小神廟,眾神聚落在一個這麼小的地方是香港獨有的。

iDiscover又邀請本地設計師和插畫師為每條路線設計地圖,香港仔地圖則由插畫師師麥震東繪畫。

更易找到周邊景點唔使煩

雖然住在沿海城市,但Diana和媽媽依然被海旁景色吸引住,喜歡歷史的她們又好認真地看香港仔漁業的歷史,「海旁指示牌上的資料比較正經,而App的內容則輕鬆有趣,有兩方面的資訊比較是很好的,可以更認識香港仔的發展。」行到肚餓,她們更跟隨Insider Secret搭舢舨來到對岸的鴨脷洲達記吃燒味飯,「如果你想購物、吃東西,程式都會告訴你如何走。」他們平時都是先去一個目的地,再上網搜尋附近有甚麼地方順便去,「而App則令我們更容易,找到周邊地方,而且路線中的景點已按次序排好。」媽媽亦補充:「程式會介紹一些我們一般不會去的地方,就像有本地人推薦,我很喜歡。」除手機程式外,iDiscover每條路線都與本地設計師和插畫師合作,用他們的個人風格將6個社區的獨特風貌以地圖形式呈現出來,於各區酒店、餐廳和咖啡店等地點免費派發。



「iDiscover City Walks」手機應用程式深水埗、西貢(免費)香港仔、上環、灣仔及九龍城($15/條)
Android、iOS適用記者:列淑華攝影:鄧鴻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9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13

【星級醬油】紅酒調味推薦配牛扒實試夾雞蛋仲好味

1 : GS(14)@2017-01-09 08:11:53

為了做出中、西餐都合用的醬油,Robuchon特別用了蘋果、石榴、櫻桃及紅酒做調味。醬油香甜,帶淡淡酒香,$64.9。



國際級名廚推出調味料並不是新鮮事,像Jamie Oliver推出的種類更是多不勝數,但像獲得最多米芝蓮星星的法籍名廚Robuchon這樣撈過界,推出亞洲調味料,卻應該前無古人。Robuchon與全日本銷售量第二的著名醬油公司山字牌(Yamasa)合作,以醬油公司最頂級、鹽粉比一般日式醬油少50%的醬油,「鮮度之一滴」做底,加入蘋果、石榴、車厘子及紅酒做調味,製成紅酒味醬油。除了成份與一般醬油不同外,連包裝都特別過人,不用玻璃用膠袋。這樣不但方便使用,更有效阻隔醬油與空氣接觸,室溫保存180日,鮮味仍不會流失。聲稱用途廣泛的紅酒醬油,標榜無論中菜、西菜都合用,網頁中最推介的食法,竟然是「九唔搭八」的配搭--醬油煎牛扒。我們分別試用它來為牛扒、味道清淡並與醬油味道很匹配的煎蛋調味。根據網上的食譜,我們把牛扒兩面煎得金黃後,倒進適量的紅酒醬油調味,待牛扒吸收醬油後即成,味道竟然出乎意料地夾,沒有不淪不類西菜變中菜,而且鹹度亦比鹽易控制得多。煎蛋,我們直接把醬油淋上,由於雞蛋味道比牛扒清淡得多,紅酒醬油的酒香和甜味更突出,果然比一般的日式醬油好,不過300毫升卻索價$64.9,常備中式醬油的家庭未必會買。



煎牛扒是他們其中一個建議的食法。把醬油直接淋到煎得金黃的牛扒上並煮至收汁。牛扒散發淡淡的酒香,比用鹽來調味,鹹度更易掌握,不過甜味並不突出。

煎蛋味道清淡,紅酒醬油的味道更突出,味道甜甜的,有酒香,比一般醬油的味道更富層次感。

Jason's food& living銅鑼灣希慎廣場B2記者:吳宛蔚攝影:周芝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9/198906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