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綠城董事長回應破產傳聞 稱房企難過年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75891.html

2日,綠城房地產集團在官方微博上針對破產傳聞予以回應,董事長宋衛平稱,傳聞子虛烏有,綠城一切尚好,離破產很有很遠的一段距離。他也指出,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房企可能難過年關。

進入九月份以來,各地房價開始鬆動。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10月份百城住宅均價環比下降0.23%,繼9月份環比降0.03%後,已連續兩月呈現下跌。同時,北京等十大城市均價降至今年3月來最低水平。

9月22日,媒體報導銀監會下文通知調查所有與綠城有關信託融資詳細情況,並要求各家信託機構於本月底前將有關情況上報。 此消息傳出後,22日綠城中國股價跌16.23%,報收4.49港元。

針對市場恐慌,綠城中國22日上午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公司沒有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目前開展的信託業務均符合規定,資金財務狀況穩健。

但2011年中報顯示,綠城中國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淨資本負債比率達163%,較2010年12月31日上升31個百分點,居內地上市房企之首。

但這一恐慌並未就此過去,關於綠城資金鏈緊張、申請破產的傳聞漸漸傳開。昨夜子時,就有記者向宋衛平求證。對此,宋衛平稱:「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宋衛平當晚夜書,稱:「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 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宋衛平表示,綠城在努力抓銷售,此外,還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

宋衛平稱,綠城離破產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但他也指出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宋衛平提醒,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生。」

附 宋衛平回應全文

11月1日,子夜,有記者致電,問我:「綠城是申請破產了嗎」?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對綠城而言,這些謠傳聽來雖令我們有些不適,但卻也令我們覺得,此刻有必要跳出自身視野,看看整個行業的生存境遇。秋日天涼,並非只籠罩一城一池,今日由於調控嚴厲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已經說過,其實綠城無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擔憂。一方面,綠城在努力抓銷售,另一方面,我們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 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綠城離破產 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此間,無論如何,我們決不放棄綠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盡人力,聽天命。

但顯然,並非所有的房地產商都能和綠城一樣幸運,有其騰挪的空間。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 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企業左右不了市場,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戰勝天命。對於企業來說,命運只有兩個字,生、死。無他。我們所能探討的,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找出一條活路,穿越寒冬。

今天我將這個問題提給自己、提給行業內人士,也提請有關部門審視,是想強調,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 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 生。然而,我們卻又不能迴避,在房地產行業的河流裡,那些原本稚嫩而可愛的蝦米們,它們能經得起更長久的考驗嗎?

另外,我們上下游產業鏈上的那些兄弟,那些建材商,那些施工隊,那些等待工錢回家過年的農民工兄弟們,這是多大的人群?這個人群是否需要我們去認真 考慮他們的生計?此外,如果房地產行業真的像一些人猜測的那樣,全線萎頓,房價大幅下降,那麼,那些受益於改革開放而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的資產會縮水多 少?30%,還是40%?50%?如此縮水,他們可以接受嗎?前段時間,由於退房潮引發的業主鬧事,固然於法於理是不對的,但將心比心,我們是否應給予情 感上的理解呢?

今日今時,綠城的難處,是整個行業共同的難處。但綠城一直在奮力前行,也希望整個行業可以渡過難關。我們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抱有信心,對中國人民以 勤勞致富,用奮鬥改變生活的理念抱有信心,只要這兩點是事實,那麼我們就可以堅定地說:綠城仍然要堅持我們的理想,為城市創造美麗。我們依然要向客戶解 釋、說明、展示我們的產品的價值所在;我們依然懇請客戶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我們依然以綠城三萬員工為後盾,不論明天風景如何,都鼓足幹勁,做最有耐 心、最努力、最持續的堅持。

我們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遠的立場上為整個房地產行業謀生路。一切,都有改善調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經歷一些苦痛,但最終,我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應該得到回報。相信,天道酬勤,這,應該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6

紿路人"無端端"的回應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198069&catID=&keyword=&searchtype=

無端端小兄弟,

 

(552)

股價及相關新聞 也好, (1800)股價及相關新聞 也好, 我都沒有留意,  也沒本事提供任何個股的意見, 但我勉強可以指出你一些問題, 聲明在先, 我不是投資高手, 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炒股方法.... 

 

首先, 正如我給你的第一個回應, 不跟大市起跌的股本身就很難炒得好, (552)股價及相關新聞 以一年看絕對不跟大市, 跌不夠所以也升無力. 盡量避開類似的股票, 不幸買了那最好盡早換馬, 不要抱住"明天炒到它"的心態去等.  你要把股市當作個遊樂埸, 不好玩的東西就找另個玩, 要主動而不是被動, 不然就是股市玩你, 不是你玩它.

(1800)股價及相關新聞 其實整體上是跟隨大市的. 但你犯了另一個許多人也犯的毛病, 我猜你是怕大市高處不勝寒所以才選了一隻近期落後大市的"好股". 面對這種錯誤, 首先你要假設並深信, 在充裕資金下的市埸是非常有效率的, 每刻股價的變動都百分百反應了股票當時的價值. 理論上沒有落後股也沒有升過頭的股. 股票跌得多並不代表便宜, 升得多也不代表貴, 變得只是每一刻我們玩家對它的估值. 在資金市中, 好炒的股票一定不便宜而且一路領先直到最後, 如騰訊或比亞迪. 所以別怕高追, 因為要輸大家一齊輸, 買其它或輸得更慘. (別問我為何沒買1211和700,我只是看錯市, 6月尾已跑光了, 唉~)

或許你會問, 即然目前市埸是屬於高效狀態, 那為何941到尾聲才發力. 這是因為每一潮的的升跌起伏都有某些規律, 但這規律每次不同, 如03年最先潮起的是地產股, 最後也是地產股完成整個升浪. 09年則是由資源股先起步.......只要你留心觀察, 出手夠快, 換馬夠狠, 一般在一個大升浪中就算後發後至, 也多少少可以賺到些, 至少肯定賺得多過買落後股或不跟大市同步的癈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0

惠普回應「業績造假」質疑 經銷商稱要求其退還貨款

http://www.eeo.com.cn/2011/1202/21698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建緣 一場有關商業道德與相互利益的爭執正在惠普中國與其二級經銷商烽火九州之間上演。

涉嫌業績造假

11月30日下午,惠普二級經銷商北京烽火九州總經理方浩要求惠普退還貨款——烽火九州此前花70萬美元採購了一批惠普軟件而最終沒有銷售出去。這 是方浩自一個月前向媒體發佈消息,稱惠普涉嫌業績造假違反塞班斯法案後,與惠普進行的又一次接觸。但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方浩表示,不排除進行海外訴訟的 可能性。

12月1日,針對惠普二級代理商稱惠普業績造假事件,惠普中國向本網表示,惠普一個獨立的調查團隊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徹查。並希望方浩提供更多的證 據或材料,以協助惠普調查。

惠普的調查顯示,上述雙方的交易在2010年4月份發生,而6月份後,烽火九州才成為惠普的二級經銷商,也就是說在交易發生時,烽火九州並不是惠普 的經銷商。惠普方面認為,「烽火九州通過惠普某家一級代理商和進出口代理商購買了此套軟件,但並未直接與惠普簽訂任何合同。」所以不存在「壓貨給經銷商」 的情形。

記者就此向惠普中國區市場總監陳雷求證,陳雷表示,「就目前調查組通報的情況來看,是烽火九州和惠普中國一名前員工行為不當,進行了未經授權的私下 交易。」

交易溯源

據方浩向媒體透露,2010年4月下旬,惠普電信行業銷售總監曹某找到他,希望他可以為某移動公司用戶訂購一批價值70萬美元的惠普軟件。方浩坦 承,除了經濟利益的驅動外,他也考慮到了未來與惠普的長期合作。因此,方浩接受了惠普的條件。烽火九州通過惠普的一級代理簽訂了代購合同,於2010年4 月28日支付了貨款,並在4月31日提貨。

方浩表示,按照當時曹某的說法,該合同還未最終敲定,但為了將此項銷售計入2010年上半財年業績,惠普軟件部和銷售部需要在4月30日前出貨。雙 方約定,4個月內回款,並給烽火九州8%的代理費。

據惠普內部人士稱,一份惠普2010年4月發佈的內部郵件顯示,由惠普銷售部相關人士找代理商壓貨,未來銷售用戶如最終預算不夠,則從維護保修合同 中付費。

2010年6月底,曹某離職,方浩便開始與惠普銷售部、軟件部交涉此事,惠普方面表示,惠普與上述移動公司的維護保修合同尚未簽訂,所以暫無法處理 這些軟件。

2010年10月28日,惠普公司與上述移動公司的維護保修合同簽訂,但合同中沒有涉及這些軟件產品。這套70萬美元的軟件就此砸在了方浩手裡。

據方浩的描述,自己是「為了拉關係才被動參與業績造假的。」除了4個月內8%的返點之外,他還寄希望於像前惠普曹姓銷售總監承諾的那樣,以後成為一 級經銷商,並從長期合作中獲得回報。

在創立烽火九州之前,方浩在惠普的一家一級經銷商任職。雖然知道某移動公司還未與惠普最終簽訂採購協議、事先買下這套軟件有著巨大風險,也明知這種 方式違反了惠普公司的銷售政策,但依然把四百多萬的資金押了上去。

業界觀點

對此,德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傑律師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不規範的私下交易,他明知道這麼做是違反規定和有巨大風險的,而且他當時並非惠普的經銷 商,完全可以拒絕這麼做,但是他還是這麼做了。與其說他是一個受害者,不如說他是一個冒險者更為恰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渠道商說:「惠普管得挺嚴的,內部不允許這麼做。這件事也給經銷商提了個醒,要根據銷售政策和合同來進行交易,以儘量避免風險。 如果交易是基於人情或口頭承諾的,一旦發生人事變動,就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於無法按照承諾得到貨款,方浩今年7月和9月先後寫信給中國惠普原總經理符標榜、現任新總經理吉爾反映問題。他們的回覆是,讓惠普審計部門跟他溝 通,符標榜還要求提供全部文件材料。但審計部門的解釋是,調查只負責瞭解內部是否違紀,不負責解決問題。

方浩稱,按照惠普的政策,產品發貨後,內部如要計入業績,須拿到代理商提供的最終用戶收貨驗證,而軟件目前仍在公司庫房,未曾交付,惠普卻已將此計 入,涉嫌財務造假,作為美國上市公司,違反薩班斯法案。他已準備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美國大使館商務處投訴。若12月20日前問題還不解決, 他將對惠普正式提起訴訟。

方浩還提出,為完成2010年上半財年業績,軟件產品還在烽火九州的庫房裡的時候,惠普就將銷售額計入了當期的銷售業績。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二級經銷商和惠普的糾紛,並不在薩班斯法案的調整範圍。薩班斯法主要是調整美國公司財務監管當中的法律問 題,因為這不涉及公司內部之間的財務問題,而涉及到公司和它下游經銷商之間這種契約關係,所以應當適用合同法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

另一個疑問在於,軟件產品還在烽火九州的庫房裡,而惠普已經收到了終端用戶收貨確認書。陳雷表示,「公司的銷售政策明確規定:人情、非正式的承諾不 是任何銷售交易的有效基礎。所有渠道銷售均需要正式的合同和真實的終端用戶收貨證明。」

惠普方面稱,終端用戶收貨這份確認書是與烽火九州簽訂銷售合同的惠普一級代理商提供的,如果軟件真的未銷售出去,則意味著函件的真實性存疑,參與這 一確認函件操作的人員涉嫌造假。方浩和惠普的那位前僱員可都有可能涉入此事。

對此,相關法律人士表示:「一旦調查組確認函件是虛假的,他們可能構成了對惠普公司的欺詐行為。」

目前,惠普仍在調查惠普在冊員工在此次交易中的參與情況。並強調對此類事件「零容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3

奇虎360回应香橼研究报告:多处错误和误导


http://news.imeigu.com/a/1323180360983.html


(i 美股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6日 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NYSE:QIHU),今日发布声明,回应香橼公司在其主页上发布的关于奇虎360公司的研究报告续篇。奇虎360认为该文章包含多处事实错误和误导性的猜测。奇虎360希望指出该文章中的关键错误。

少统计了hao.360.cn页面上的广告链接数:

1. 截止2011财年第三季度,hao.360.cn导航页面主页上有共计125到130个付费广告链接,该数字会有轻微月度波动,而香橼声称只有60到65 个链接。

2. 奇虎360按照链接数向其客户收费,而不是按照客户数计。因此,一些客户在此页面上的多个链接不应被视为重复。香橼的报告中大约除去了30个这样“重复” 链接。

3. 追踪URL只是广告主用来衡量广告链接效果的多种方法之一。在hao.360.cn首页中有约40个付费广告链接没有加入追踪URL。一些长期的广告客户 因为对网站的流量感到满意,同时由于追踪URL有可能在一些情况下降低用户浏览速度,因此他们选择不用追踪URL。

低估了hao.360.cn页面上的广告链接价格:

1. 香橼报告中引用的每链接20万到25万人民币的广告价格源于卖方分析师报告,这参照了公司在2011财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数据。奇虎360在之后的季度都上调了价格,并已将此趋势在季度业绩发布电话会上做了沟通。香橼再一次选择忽略此事实。

2. 截止2011财年第三季度,hao.360.cn首页上每个广告链接的平均价格是32万到35万元。在“知名站点”区域的广告链平均价格是100万元人民币。

3. 来自于hao.360.cn首页上广告链接的收入占hao.360.cn域名下产生的所有广告链接收入的约75%,包括垂直页面,但不包括搜索推荐收入。

奇虎360的网页游戏ARPU值

1. 网页游戏与传统网游(MMORPG)相比属于一个不同的品类。典型情况是,网页游戏的生命周期比MMORPG短很多,只有6到12个月。在如此之短的生命 周期中,网页游戏开发商会努力增加每款游戏的变现能力,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开发成本。因此,网页游戏产生的ARPU值比传统MMORPG高很多。 把奇虎360的和其他上市的中国游戏公司的游戏ARPU值进行比较是不公允的,因为他们不专注于网页游戏。

2. 奇虎360并没有在内部开发运营在公司平台上的任何一款网页游戏。所有这些游戏都来自于第三方开发商,游戏中的变现活动也是由第三方公司开发和实施的。公 司和几乎所有的中国独立网页游戏开发商建立了坚实的业务关系,公司平台上的网页游戏ARPU值和中国网页游戏行业平均水平是一致的。

3. 奇虎360在2010年初推出了网页游戏平台,此后经历了巨大的收入增长。在过去2年中,公司的网页游戏收入主要由付费用户的增长推动。每月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一直在稳定在380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香橼的最新报告的一个主要争议点是奇虎360不应该比行业“领导厂商”增长快很多。这忽略了奇虎360拥有中国最大、最有粘性的用户基础。作为一个 更年轻的公司,奇虎360刚刚开始变现其用户基础,离达到其潜力还有很大的距离。公司的增长曲线比多数中国同类型的公司要陡直。

奇虎 360的业务模式独特,对外部投资者来说不易理解。公司充分认知此挑战,因此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和投资者及分析师进行了沟通。公司和管理层 非常愿意和对奇虎360感兴趣的任何方面,包括任何第三方报告的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奇虎360还鼓励投资人和分析师直接和奇虎360的业务伙伴以及客 户直接沟通,以获得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的更好、更全面的认识。但是,奇虎360强烈反对任何方面基于偏见的任何不实指控和误导性的猜测。

奇虎360将召开一个电话会与投资者讨论相关话题。

稿件来源: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2

回應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預言 PC將死 台灣科技廠如何浴火重生?

2012-4-9  TWM



當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擘畫出未來一千天的科技趨勢,他斬釘截鐵地預言著PC榮景已不再,握有全球超過九○%電腦生產權的台廠,將如何蛻變重生?

撰文‧賴筱凡

科技業快速變化,競爭速度不再是以年計,而是以分秒計算,五年後的世界科技版圖會大洗牌嗎?依據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的預言,未來不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 大變化,而且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個人電腦(PC)即將死亡,台灣科技業應該如何面對這場劫難?

對於大師的警告(詳見《今周刊》第七九五期),有人認為危言聳聽,公開駁斥,有人則早已聽到大師的警鐘,默默開始轉型,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如果五年前有人說「光碟已死」,大概會被人視為瘋子,但是蘋果、華碩在二○○七年推動新革命,將光碟機及鍵盤消滅,在台灣PC生產供應鏈的光碟機、鍵盤、 軸承、機殼、電源器產業中,首先中箭落馬的就是光碟機、鍵盤與軸承。

求轉型

光碟一哥強攻車用電子

「你看看我們做過的產品,從CRT(傳統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到光碟機,沒有任何一樣產品,能讓我們安心立命二十年,轉型、改變就是IT產業 的宿命。」建興電執行長廖學福早就從昔日的PC榮景裡醒來,去年,建興電以全球第一大光碟機廠之姿,衝出六一二.八億元的營收,改寫歷史新高,可是他沒有 半丁點興奮之情,因為危機已迫在眉睫。

建興電,全世界第一大光碟機廠商,握有三○%的市占率,不論是內建在PC、筆記型電腦,抑或外接式薄型光碟機,可說全球每三台光碟機裡,就有一台是建興電 出品。然而,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卻抵不過科技革新的浪潮!

一張、一張地秀出正在開發中的醫療器材照片,建興電執行長廖學福語帶興奮地介紹新生力軍,為了趕上變化,建興電決定大舉轉型,「今年我們要將三○%資本支 出投進車用電子,三○%拿來投資開發醫材,剩下的一樣用來研發新產品。」廖學福很清楚,不轉型就注定被淘汰。

他逐一檢視建興電的各項產品線,既然PC的光碟機需求不如以往,車用光碟機成了建興電轉型的第一步。

○六年,建興電花了二十一億元,從飛利浦手上買來車用光碟機部門,坐擁地利之便的車用光碟機部門,成了建興電轉型的急先鋒。「從飛利浦手上接下來的德國團 隊,他們一直都與歐洲車廠有高度的合作,車用光碟機只是轉型的第一步,後面其他類的車用電子,才是關鍵。」廖學福說。

去年底,建興電開發出車用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器,相中消費者離不開智慧型手機的趨勢,又善用了建興電開拓車用市場的優勢,「原本要花一年以上的認證時 間,我們壓縮到一年以內,無線充電器只是起頭,我們甚至希望它能成為另類揚聲器,不用拿著手機就能通話。」如何搶進汽車裡的資訊產品市場,廖學福已有好些 個想法,今年建興電要將光碟機營收貢獻比重再往下降到七成,車用電子營收貢獻可望衝上一○%,一步步推動建興電的寧靜轉型。

於是,原本站在PC淘汰賽邊緣的建興電,瞬間領先跑在前頭,成了全球科技大變遷下,轉型的領先者,更從凱文.凱利口中的被淘汰者,變為率先走在趨勢的先行 者。

在過去的五千天中,凱文.凱利預言過許多科技大趨勢,仔細聆聽的如蘋果賈伯斯、臉書的馬克.佐克伯都成為科技贏家,在新一波的改變浪潮中,台灣還有哪些人 聽到改變的聲音?

拚整合

多合一功能產品新主流

在凱文.凱利全球科技大變遷的預言裡,除了PC將消失,被智慧型手機取而代之外,還有另一項重要觀點,便是科技產品終將整合在一起,智慧型手機將集多數科 技功能於一身,甚至有朝一日,我們連智慧型手機都不需要,處處都將是螢幕,讓我們隨時可以登入網路,邁向雲端。

凱文.凱利的話聽起來很抽象,然而,就在三年前的北美消費性電子展(CES),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曾這麼說過:「為了讓數位家庭成為 可能,家裡所有的牆壁都將變成螢幕,鏡子也可能成為顯示器。」施崇棠口中的一席話,無疑是呼應了凱文.凱利所提出的「鏡子世界」理論。於是乎,當華碩從變 形金剛的平板電腦,到今年西班牙世界通訊大展(MWC)提出的PadFone,都開始看得到凱文.凱利預言裡的趨勢逐一兌現。

「很快地,NB將不再是你想像的那樣。」去年《今周刊》專訪施崇棠時,他在最後露出一抹微笑,留下這個看似懸疑的線索,其實,他只是在預告,PC已經回不 去了。

宏達電今年的關鍵大作「One系列」,也呼應了凱文的預言,整合的趨勢已經開始威脅到數位相機的生存,宏達電行銷長王景弘不諱言,「新產品媲美單眼相機的 高品質,就是要消費者拍照時只需要One,不再需要數位相機。」這也難怪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會逗趣地說:「我們也只能跟相機廠商說抱歉了。」總之,在凱 文.凱利所預言的全球科技大變遷裡,轉型將是全球科技廠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當然身為PC生產大國的台灣,尋找新產品更是迫在眉睫,但也不全然地悲觀,因為 在凱文.凱利看來,台廠還是具有相對優勢,「可喜的是,台灣擁有完整的生態環境,整體供應鏈一旦發動轉型,競爭力也遠比其他國家強,端看台廠能否走出自己 的路。」看來,台廠如何在後PC時代重新找到定位,關鍵還是握在台廠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4

證監會回應八大熱點問題:不會為救市而停止IPO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9/zNNTM5XzQzNjIzNQ.html

5月18日,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針對廣大投資者關注的市場擴容、「新三板」T+0制度、上市公司分紅除權除息等八大方面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每 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一位網友提出能否暫停新股發行,證監會方面回應稱,新股發行節奏與市場的漲跌並無必然聯繫。監管部門不能根據指數高低來調整發行節 奏。此外,「新三板」的推出,很可能採取逐步擴大試點的方式,為了保護投資者,目前「新三板」制度設計引入了風險控制機制。

IPO與漲跌無必然聯繫

投資者普遍關心的還是新股發行問題。一位網友提問:「股市這麼低迷,但新股發行、增資擴容的腳步並未停緩,為什麼不能暫停新股發行,提振股市信心呢?」

證監會方面稱,市場指數高低不是行政監管的範疇,停發新股則是典型的行政管制,監管部門不能根據指數高低來調整發行節奏,否則就是走「回頭路」,不符合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證監會方面還表示,新股發行節奏與市場的漲跌無必然聯繫。2007年A股IPO融資4590.62億元,居全球首位,滬深300指數上漲161%。2004年、2008年停發新股,A股市場並沒有改變持續下跌的趨勢。

第 二大熱點問題是「新三板」。證監會方面表示,「新三板」與現有市場是一種功能互補、相互促進關係,表現在交易模式上以協議轉讓為主,並引入做市商雙向報價 的交易方式,交易活躍度較低;融資方式以定向募集為主,不公開發行股票,不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此外,「新三板」將實行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只允許法 人機構、股權投資基金及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高的自然人進入市場。這將有效防止風險向一般中小投資者擴散。

推「T+0」條件不成熟

針對有投資者建議推出「T+0」交易制度,證監會方面表示,目前條件尚不成熟,推行會導致投機更嚴重,短期波動加劇,不僅無助於改善普通投資者的弱勢地位,也不利於股市培養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護。

證 監會方面透露,在引進長期投資者方面,已與國家外管局達成共識,將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加快QFII資格和額度審批速度。此外,還將進一步降低QFII資 格門檻、放寬申請機構類型、放寬投資額度和資金匯出入限制、擴大投資範圍等,增加QFII申請和投資運作的便利。對我國香港、台灣地區,新加坡的養老金機 構,如果其額度需求確實較大,證監會將考慮通過QFII之外的其他方式,專門批准其資格和額度需求。

關於上市公司分紅,證監會方面表示,從2011年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上市公司分紅情況有明顯改善,共有1613家上市公司提出了現金分紅方案,佔67.12%。這一比例在2009年、2010年只有55%、61%。

證監會方面還回答了關於股指期貨、誠信建設、上市公司分紅除權除息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閻焱回應雷士照明上位風波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2-07-09/100409022.html

【財新網】(記者 郭瓊 屈運栩)港交所上市公司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02222.HK,下稱雷士照明)自一月前突然發佈公司創始人吳長江辭職消息以來,便成為媒體和投 資界關注的焦點。上週,吳長江接受媒體採訪坦露其「不想下船(離開公司),但被逼下船」之意。隨後,媒體又披露了一封匿名郵件,矛頭直指繼任董事長、基金 股東代表人閻焱,稱其刻意逼走創始人股東繼而上位,成為投資界一個「壞的先例」。受此影響,公司股價持續大跌。

  對媒體一直保持沉默的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於近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對風波中的數個疑點作出回應。

  閻焱稱,吳長江接受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協助調查之事,對他本人及其他董事會成員來說都非常意外,鑑於吳長江可能在難以預期的時間內滯留海外,無法 在國內履行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職責,無法預見其被調查事件的後果,按照香港上市公司相關規則,律師建議吳長江應馬上辭掉所有職務。因此,吳長江在5月25 日於海外簽署辭職文件,提出辭去雷士照明的一切職務,公司對此進行了即時公告。

  當日,雷士照明股價跌逾20%。

  雷士照明第二條令市場意外的公告在6月19日午間發佈,稱「公司董事會已知悉近期部分媒體就有關公司前任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吳長江涉及中國政府 機關調查所作報導的傳聞。董事會正對此傳聞展開調查」。閻焱解釋當時的背景是,聯交所看到媒體報導後,給公司正式發了公函,要求公司進行披露說明,並要求 公司和律師進行相關的內部調查。「按照香港上市規則,在這麼大的事情上,我們必須披露並採取行動。」閻焱說。

  吳長江辭職以及被官方調查等信息的陸續披露,令雷士照明股價急挫。7月9日股票收盤價1.5港元,距離5月25日開盤價2.16港元,短短四十多天已跌去了近30%。

  為穩定公司局面和市場波動,5月27日雷士照明發佈了一項股份回購計劃,稱可自聯交所購回不超過總股本10%的股份(約3.1億股),回購金額最多3.88億港元。這份購回股份授權於6月19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結束時失效。

  閻焱對財新記者說,回購計劃在董事會通過後即同步對外公告,期間執行的回購很少,且二級市場回購操作是由公司三位獨立董事決定的,什麼時候買賣 他個人並不知情。針對私下通知機構逢低買進公司股票的傳聞,閻焱稱,「任何關聯交易都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我做基金20多年,從來沒有給任何證劵公司打過 (買賣股票)的電話。我不可能做這種給自己留把柄的蠢事。」

  閻焱對財新記者稱,雷士照明董事會並沒有對吳長江「關上門」,他完全可以回來,只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跟股東和董事會解釋清楚被調查事件;第二,處理好所有上市公司監管規則下不允許的關聯交易 ;第三是必須嚴格遵守董事會決議。

  閻焱同時解釋,6月19日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未通過吳長江弟弟吳長勇的董事會任職提案,原因是吳長江沒有在港交所規定的時間內提出提名。「我們同意他弟弟進董事會,他是大股東是可以提名的。」

  雷士照明董事會共有九個席位,代表管理層的執行董事兩名(吳長江和雷士照明副總裁穆宇),現吳長江辭職後,可以再提名一位人選替代;非執行董事 是賽富基金的閻焱、林和平(賽富合夥人),高盛(亞洲)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許明茵,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朱海,以及三位獨立非執行董事。

  閻焱並未對吳長江個人做出更多評價,他稱,「我們不願意過多談論個人,只是希望按照規則做事,這點很重要。雷士照明因為吳長江突然辭職事件股價大跌,我們股東也有很大的損失,但我們並沒有抱怨他,而是齊心協力把公司穩定住。」

  對於另一位戰略股東施耐德(Schneider Electric),閻焱的評價十分正面。他認為,吳長江當初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施耐德,確實是雙贏之舉。施耐德在業務領域上與雷士照明毫無重疊、競爭之 處,且對公司經營管理與業務拓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此次讓朱海牽頭緊急治理小組組長,也是想借助施耐德的管理經驗。目前,緊急治理小組已經完成任務並解 散,公司進入正常運營。

  閻焱對財新記者透露,事實上,在吳長江被官方協查之前,包括吳長江在內的董事會成員均已達成共識,決定吳長江只擔任公司董事長,而總裁一職要向 市場招聘職業經理人。現在臨危受命的總裁張開鵬,就是閻焱在這輪總裁招聘面試中認識的,其在應聘者中得分最高。張開鵬在加盟雷士照明前,是施耐德中國區低 壓終端運營總監。閻焱稱,張開鵬接任雷士總裁後,已與施耐德毫無關係。

  閻焱表示,自己對節能行業非常看好,中國在全球照明領域中擁有約70%的份額,他希望雷士照明不但做到中國的行業第一,也能夠成為全球最大。 「這個行業是有潛質的,這個公司如果沒有外界的非正常影響正常地走下去,是非常有希望的。」閻焱說,這也是賽富基金堅定持有雷士照明股份的原因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7

獨家專訪》NCC主委回應九一遊行訴求 石世豪:實踐者與倡議者有很大的差別

2012-9-10  TWM



民間團體發起的「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九月一日共有近萬名學生、學者、媒體工作者參與。面對旺中案引發各界關切「媒體言論集中化」的問題,NCC新任主委石世豪在遊行過後,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回應外界的訴求。

撰文‧張?文、鄭淳予、陳彥廷針對外傳投審會已經通過旺中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鄭重表示,NCC已與投審會達成共識,只有旺中集團 完成三項停止條件,NCC核可後,投審會才會放行,否則沒有通過的可能。他也重申,旺中案的行政處分,在他就職前一天就已經發出,沒有重審的空間。

旺中不接受條件 就過不了就任NCC已經滿一個月,石世豪九月四日在「你好大、我不怕」九一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後,特別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正式對媒體界的訴求提出回應,並且談及NCC未來的施政重點。

對於NCC近來成為熱門的抗議地點,他認為,各界熱烈表示意見,非常值得鼓勵,「但我已不是學者,不能打高空,要執行可行的政策。」學者從政的石世豪有感而發地說。

對於在野黨、媒體界呼籲重審旺中案,石世豪表示,旺中案的行政處分在他就職前一天就已經發出,以行政處分的主文及所有文字看來,行政處分上面只有發文日期,並沒有就處分本身做任何的時限。

另外,主文也寫得很清楚,切割中天新聞台、中視數位新聞台轉為非新聞台,及設立獨立新聞編審制度三項停止條件,與二十五項但書,其中必須在三項停止條件完全實現後,才會發生處分效力。換句話說,只要那三項停止條件未實現,旺中案是不可能通過的。

面對九月一日近萬民眾上街頭提出的「要新聞專業、要旺中道歉、要NCC監督、反媒體壟斷」四大訴求,石世豪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公民團體及民眾所關心的 應該是,「我們市場的結構,會不會影響民眾在家裡所接收到的媒體訊息。」他會很認真及務實地面對這些問題,下會期不排除把「編輯室公約」送進立法院。

石世豪說,在二○○七年他參與《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擬定時,就已把「編輯室公約」和「反壟斷」的相關訴求放到草案中,但最後這些條文都「直接歸零」,根本沒有送到立法院。

所以儘管他對於這次公民團體的訴求表示肯定,但他也強調,自己現在是主委,所以必須務實地看待問題。下個會期會不會再把這兩個議題送到立院?他說:「不排 除有這種可能!」至於讓民眾最為詬病「上網速度慢、費率貴」的問題,石世豪認為,現在電信業者一味遷就消費端降價。「越來越強調上網吃到飽,把原來很可能 具有多樣內容、多種選擇與不同組合模式的電信服務,做成消費者與業者零和的局面。」

將堅守置入性行銷的紅線

NCC對於電視媒體「置入性行銷」的認定,一樣受外界爭議。石世豪認為,從量的觀點來看,「置入越多,內容越少」;從質的觀點來看,媒體具有強大的暗示性和說服力。

「過去NCC在量的尺度上抓得比較嚴格,把置入性行銷以廣告的總釋出上限來算。」近年行銷全球的韓劇則帶給NCC不同的思惟,「是否是絕對的洪水猛獸,我 看未必如此。」石世豪說,置入性行銷能讓製作端得到更多、更直接的資本挹注,就是最實際的優點。但就傳播內容「質」的考量,仍有一道NCC必須堅守的紅 線。

他說,新聞必須肩負傳遞訊息、監督民主政治運作的功能,其內容不適合置入。其次,政府和政黨都不應該透過置入,傳達政治理念。此外,兒童對訊息的判讀還在發展,不應在任何兒童節目裡面置入。他強調,這三條紅線NCC不會退讓,其他部分會做彈性處理。

對於NCC有別於其他政府部門的「獨立性」,石世豪表示,NCC和各個機關的距離「等遠也等近」,不管是公民團體、消費者、業者或是政府,都保持等距的關 係,「獨立就是在這樣的等距前提下,發揮政府機構原來不太適合扮演的角色。」石世豪認為,NCC的超然並不能高於現實條件之外,「就像能源局管制的單位, 如石油業、電業,都比它本身還要龐大,難免有被俘虜的狀況。獨立機關的設計是要擺脫俘虜,這是我們原來的任務,但不應該絕對化。」以學者身分二度進入 NCC,石世豪認為,自己身分最大的差別,就是「實踐者」和「倡議者」之間的不同。他感慨:「勝任主委,要集合很多前人智慧、充分了解在地條件,還要不厭 其煩地和每一個單位協商。只有多方共識,才能創造多方互利,甚至多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76

順豐回應融資傳聞:一直都有資本找上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2/3ONDE5XzUyMDM3OA.html

昨天中午,順豐與資本「接觸」的消息開始爆紅網絡。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爆料稱,順豐已在考慮融資事宜,已與包括弘毅、中信等在內的多家頂級PE洽談。

該消息隨即就得到PE界的認同。江南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鐘曉琳稱,「早就聽說順豐要融資……老闆只對國字號的PE感興趣!」

而 物流業內人士對順豐融資的消息則表示出不解。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副總經理黃剛分析稱,順豐究竟缺什麼?缺錢?第八架全 貨機都已購買到位;缺網絡?順豐自主可控網絡覆蓋天上和地下;缺管理?順豐有一套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這是其核心競爭力;缺品牌?順豐的品牌已經深入人 心……面臨全球快遞巨頭滲透中國,國進民退的經濟環境,以及自身多元化發展的需求,順豐最缺的不是錢,缺的是「紅色靠山」。

現金充裕,是 業內外對順豐速運的印象。而順豐掌門人王衛不喜歡被資本左右也早已人所共知。談及IPO事宜他曾表示:成為上市公司後,你的每一筆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 說服他們這筆投入是有利可圖的,是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利潤的,要有業績出來,這個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沒有辦法保證對未來的戰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 果,更不能保證我不會失敗,這也違背了我做企業的精神。

王衛還說過:「(順豐)未來也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為了圈錢而上市。」那麼,如果順豐速運真要融資的話,出發點是什麼呢?

巧 的是,9月7日,國家郵政局網站公告聯邦快遞和UPS獲得國內快遞牌照,雖然目前來看,網點不足是這些洋快遞巨頭的軟肋,但相信其資金投入不是難事,因而 業內有聲音說,處於中高端市場的EMS和順豐將因此受到衝擊。據悉,順豐今年的增速僅有30%,而去年增速近50%。因此,順豐已經在做內部調整,決定轉 型為綜合物流商,將介入整體物流供應鏈服務,顯示其已不再甘於只做快遞運營商了。

與此同時,國內同行的步伐可能也給順豐帶來壓力。5月4 日,中國證監會披露,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順利通過發行上市審核。中國郵政速遞本次擬發行不超過40億A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20億股,所募資金主要用於 生產場地建設、信息系統及配套建設、營投網點及配套建設、車輛及設備購置、郵航相關項目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等。募投項目實施後,中國郵政速遞網絡覆蓋範圍 及速遞物流服務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新的大型集散中心的建成以及大量現代化配套設施的購置,將極大地提升運營效率,帶動產業的優化和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現金儲備似乎對順豐來說也是件可以考慮的事情了。

當 然,還有一個細節不應忽視,這就是順豐回應時的表述。在順豐的回應中,強調了「一直以來都有資本找順豐洽談」,似乎在告訴人們資本是主動方,公司是被動 方。難道是PE的一廂情願?但是,順豐速運發展到今天,應該也到了可以考慮資本問題的時候了,或許這就是公司沒有給出直接否認的原因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