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只剩一件事:買!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k5q.html

    中小創股災4.0發生,引發熱議。IPO擴容太快、定增天量、大股東大量減持、等等,廣遭詬病。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問題歸根究底都是制度與機制缺失所致。面對如此現狀,幾個朋友信心喪失,抖豁起來,全身撤退。

    “你明明知道存在這些嚴重問題,怎麽還窩在里面挨斬啊?等註冊制正式推出了,制度建設基本搞好了,再進去不是更好嗎?”有朋友好心問道。

    問得好!我簡單地解釋與回答:

    1、基於人類在進步、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全世界的股市都是長期多頭市場,永遠是向上的,我國股市也是這樣。所以,何須擔憂與害怕?

    2、金融學有一條非常深刻的“定理”:金融市場的基本判斷力與其成熟度無關,市場不會重犯歷史錯誤。這也就是說,不管市場多麽不成熟,多麽糟糕,它總會不斷地發展與完善,並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縱觀國內外所有股市的歷史,難道不都是這樣的嗎?所以,何必擔憂與害怕?

    3、誠然,由於我國股市在制度與機制建設方面存在不少缺陷,致使“牛短熊長”,妨礙市場效率的發揮。不過,若你只從自己賺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話,那“牛短熊長”倒讓你更容易賺錢的呢!為什麽?如果“牛長熊短”,由於低吸機會相對較少,雖然大多數時候讓你買入即漲,感到很舒服,但卻容易高買,最終,來個大調整,立馬讓你“舒服死了”!而“牛短熊長”呢,讓你有更多的低買機會,在大多數時段里,你可從從容容地買入,然後只須耐心等待就是!最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也就是為什麽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都喜歡熊市的原因。“熊市助人,牛市害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制度不全又有何妨?參見本人小文《由定投問題說開的》(2014-12-15),

    上述三條基本道理足以讓我對A股充滿信心,認為值得參與。如果你也明白的話,那就只剩一件事了:

    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32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7/161078.shtml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三板富 三板富

你們又被騙了,窮得只剩殼的中科招商要跑了!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本文由三板富(微信 ID:sanbanfu123)授權i黑馬發布。

2017年2月6日。有一家神奇的公司,一年半時間,從最高的1330億市值到如今140億,從40多億舉牌16家公司,到清倉式大甩賣。

奇文共賞析,奇聞共反思。三板富此文有一句話很犀利。“但這絕對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甚至連真相兩字都算不上。”

2017中科招商的故事

■ 中科招商的屯殼模式

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天晟新材(300169)股價繼續下挫,這是中科招商公告擬清倉式退出的第八家公司

作為故事的主角,對於近兩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中科招商絕對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這個在新三板上融資108億元,市值曾經一度高達1330億元的PE巨頭,如今的市值已不到140億,不知被腰斬再腰斬了多少回。

有人玩笑說,現在的中科招商窮得只剩下殼了。

這其實是大實話,綜合東財choice統計數據,目前中科招商在A股持股的眾多殼公司合計市值為80億左右。

但中科招商現在不想要了。

就在半年前,當順豐433億借殼中科招商舉牌的鼎泰新材之時,市場一片狂歡。因為順豐這一借,中科招商至少賺4億(目前賬面浮盈超8億),而當時中科招商手上的殼還有21個。

但現在,一切榮光都不複存在。

在IPO加速,中小板、創業板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中科招商的屯殼模式面臨失敗的危險。

■ 一次8家,清倉大甩賣

2月3日,中科招商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中科匯通擬減持上市公司天晟新材(300169)股份。

實際上,在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的1月26日,中科招商已發布子公司擬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公告:中科匯通、東方成長、中科恒松等3家子公司擬在未來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祥龍電業(600769)、沙河股份(000014)、三變科技(002112)、綿石投資(000609)、豐樂種業(000713)、大連聖亞(600593)、北礦科技(600980)等7家上市公司股份。

像這麽幹的,獨中科招商一家。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報,中科招商子公司持有上述8家公司按照2月3日收盤價算,擬減持股票總持股市值達19億元。

7b24fbeed3c1e11f32b44c7bc593068e

實際上,去年10月份開始,中科招商已有相關減持動作。

2016年10月12日-19日,中科匯通(中科招商子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鼎泰新材(002637)1107萬股,成交均價為52.95元/股,套現5.86億元。

順豐借殼鼎泰新材,其股價自2016年6月1日起開始狂飆,這是中科招商屯殼模式的一個成功實踐。

數據顯示,中科招商在鼎泰新材上總的持股成本為2.028億元。

而今,減去之前套現的5.86億元,中科匯通持有鼎泰新材的流通市值還有6.03億元。按此計算,中科匯通在鼎泰新材上的收益接近5倍。

這還不是最牛的。

截至2016年三季報,中科招商旗下3家子公司還持有21家上市公司股票,流通總股數達4億股,按2月3日收盤價算,總流通市值達80.16億元。其中,中科匯通持有3.8億股、持股市值71億元。

這些公司大部分是中科匯通在2015年下半年股災發生時掃貨而得,當時總成交金額為39.85億元(另外有數據說是48.5億,由於無法得到更詳實的數據,富姐只能都提供給大家看一下)。

從40億到70億(不包含鼎泰新材套現和期間部分個股的交易),中科匯通的賬面收益已翻倍。

然而這個模式隨著2016年下半年IPO加速、並購重組受嚴監管、殼價一路走低以來開始受到嚴峻的考驗。

■ 殼股大逃亡 屯殼模式或告終結

從眾多殼股上撤退的原因,中科招商官方給出的說法是:自身資金安排需要。但這絕對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甚至連真相兩字都算不上。

當然了,由於對這些殼公司相對精準的抄底,中科招商一度是眾星捧月的大贏家。

比如,中科招商舉牌的16家A股上市公司按2015年年末的股價來算,合計市值為72.58億元,占當期146億元凈資產的比重為49.7%。

以至於中科招商在2015年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18.46億元,其中主要原因就是16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漲所致。

進入2016年一季度末,中科招商一度看到了被封神的希望。

2016年這一輪殼資源概念股熱炒是從3月開始,特別是在3月16日“十三五規劃”刪除戰略新興板這一提法後,殼概念股的行情開始急劇上升。

當時主導邏輯是:

1. 戰略新興板胎死腹中,各路資金都開始看好中概股回歸背景下的殼資源板塊,畢竟大量正在拆VIE回歸的公司需要殼。 

2. 註冊制暫停,IPO大排隊會持續,二級市場也需要大量的殼。

當然了,當時的市場確實給面子,百億級的借殼案例時有發生。

比如分眾借殼七喜控股完成A股上市,市值近2000億;再比如,巨人網絡130億借殼世紀遊輪,市值超1000億;再比如,順豐作價433億借殼鼎泰新材,市值直逼2000億。

這些雞血般案例的存在,讓各路殼價飛漲,原先30億的單殼價最高飆升到百億。

■ 但瘋狂總是要回歸現實的。

一組可怕的數據是:中科招商子公司中科匯通手中持有的3.8億股股票,在三季度報告期末(9月30日),市值還一度漲至83億元。而短短3個月後,持股市值已縮水12億。

對於中科招商的清倉式減持,最真實的原因是:新股發得太快了,變相的註冊制來了,殼不值錢了。

有數據可以作證:

1. 2016年上半年共有68家A股企業IPO成功,而下半年這一數據則達到了180家。

2. 2016年11月份和12月份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數量為52家和51家,2017年1月份監管部門則以差不多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節奏繼續推進新股發行。這種發行速度可能開創了A股歷史上的新高。

3. 普華永道報預測,2017年全年A股IPO會提速,為320-350宗左右。而德勤更為樂觀,認為將達到420家。更有樂觀者甚至認為,2017年IPO將超600宗,初步解決IPO堰塞湖問題。

人家老單是何等聰明之人,其中的味道他不可能嗅不到。

你再看看,中科招商舉牌的都是些什麽公司。

1. 市值40億元以下; 2. 大股東持股比例30%以上; 3. 最近3年未受過處罰。

事實上,盡管2016年上證指數波瀾不驚,但中小板和創業板卻是慘不忍睹。

從2015年6月的4037點至今,創業板指數已經腰斬再腰斬,盡管已下探至1800點附近,但尚未有止跌的意思。

畢竟,過高的估值仍舊擺在那。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9日收盤,深市1875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41.74倍。其中,創業板574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仍高達73.13倍。

至於中科招商手中的這些票,單就基本面而言,要比絕大多數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差很多,繼續下挫也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了,中科招商的那些曾經的豪言壯語你就不要太當真了,比如,當時中科招商對外說:“這些被舉牌的上市公司市值小、主營業務發展遇到瓶頸、發展空間不大,亟待產業升級。”、“中科招商進入,不僅註入資本,更重要的是產業、人才、技術、管理資源,甚至體制機制資源,可以重塑上市公司的產業競爭力、發展空間。舉牌的公司會成為產業整合和產業培育的第一批平臺。”

股市 招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97

買房的賽道上 終於只剩我一個人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184.shtml

買房的賽道上 終於只剩我一個人了
花兒街參考 花兒街參考

買房的賽道上 終於只剩我一個人了

自己聽了一個生死契闊、與子成說的愛情故事。

本文由花兒街參考(微信ID:zaraghos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林默

1  周遊終於看好了一套房,在半個月前。

在北京呆的時間久了,雲南人周遊逐漸有了新的身份。他先是被重新進行了種族劃分,現在沒什麽人會再提到他是苗族,但人們知道他是北漂族。此後,他又被進行了物種的重新歸類,關於他是個人的信息漸漸變得黯淡,他被歸為程序猿、單身狗等新的物種序列。

但狗得有個窩,猿得在樹上占個地兒睡覺,周遊想有個家。

周遊沒有北京戶口,站在鏡子前頭仔細端詳了自己一會兒,也斷了找個北京女朋友的念想。

當上帝關上了前後門之後,他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周遊看到了自己的那扇窗——在北京納稅滿五年,外地人就擁有了在北京購房的資格。

周遊覺得,上帝確實給他打開了一扇窗,不過tm是扇天窗,他得上竄下跳地爬上去。

2  終於,周遊納稅滿五年了。

五年時間,父母湊起來的首付加上他的積蓄,能買的房子越來越小,越來越遠,越來越老。

不過,這些抱怨在北京沒有任何意義,你在北京街頭抓住的任何一只常駐民,都能給你講幾段錯失買房良機的血淚往事。

周遊看過一段心靈雞湯說,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余下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他覺得這樣的雞湯用在北京的房價上也具有同樣的真理性,現在過的每一天,都是我們余下生命中,北京房價最便宜的的一天。

02

大概是1500年前,一只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的猴子,被解開了封印後,他指天畫地地宣布了這個大新聞。2017年,一只納稅滿五年的程序猿,被激活了買房資格後,他立刻下載了滿屏的看房APP。

半個月前的某個周日下午,周遊看了這套房。在五環外,61平,賣495萬。旁邊有個年初剛被升級為某重點小學分校的小學,由此沾上了學區房的光。

房主在房屋介紹里寫著,“告別鬧市喧囂 獨享靜謐人生;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城市森林公園,告別十面霾伏,享受北歐的空氣質量”。

周遊看著看著,就動了心。

3  房子在五環外,不通地鐵,下了公交車還要再走十幾分鐘,一條隆隆的鐵路穿過小區的後身,舉目四望也沒見到傳說中的城市森林公園。看房那天剛好霧霾臨城,周遊站在樓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個疑問湧上心頭,北歐的空氣就跟北京城區的一個味?

不過,周遊也勉強看上了。原因很純粹,算算自己能拿出來的首付款,這還算個性價比尚可的選擇。

選擇自由這事兒,大部分不在遠方,而在錢包里。

房主是個五十來歲的北京阿姨,抱著一條毛稀疏的吉娃娃。見了周遊張口就說“要買趕快下訂金,還有兩方買主對這房子很感興趣。一方是周遊一樣的北漂;另一方是一對夫妻,倆人在三環邊上的老小區有套房,眼看著學區房價格飆漲,就打算再添置一套做投資配置。以後可以落孩子的戶口,也可以賣了給孩子換更牛掰的學區房”。

周遊勉力露出八顆牙齒,展現出一只老鮮肉的諂媚“阿姨,您看我一北漂族、單身狗,沒什麽積蓄,價格能不能讓點兒”。

大概是周遊說的懇切,阿姨目光灼灼地看了他半晌,講了一套人生哲理,“小夥子啊,人家那對夫妻,已經背著一套房子的貸款了,這套房也就勉強能拿出兩百來萬的首付,還在到處借另外幾十萬,非常堅定地要買。年輕人,膽子要大一些,多向銀行借些錢嘛”。

周遊只能繼續保持齜出八顆牙的笑容,“阿姨,您說的太有道理了,我回去好好思考下”。回家路上,他看了看手機,那天是3月12日。

4  那天晚上,周遊做了個夢,夢里他撿到了阿拉丁神燈。他摩擦著神燈許願“神燈神燈,我的第一個願望是其他人不再跟我爭買這套房,我的第二個願望是......”

神燈說“等會兒,你的這第一個願望啊,就得分三步走”。

鬧鐘響,周遊睜眼、洗臉,跑到樓下買個雞蛋灌餅,邊走邊吃,到地鐵站的時候,剛好把裝餅的塑料袋扔進垃圾箱。裝餅的塑料袋格外薄,上面沾滿了油,里面盛著的雞蛋灌餅卻醬汁濃郁。

這大概就是北漂周遊的人生,微薄、油漬,上面卻要開出夢想。

周遊心不在焉地上了五天班,期間兩度被中介通知,那對夫妻已經快湊足房款一半的首付了,他要趕快決定了。

周遊沒想好,他想房主再降降價,又惱怒自己不能果敢地直接打訂金過去。

周五下午,3月17日,他甚至開始逡巡新的房源,忽然辦公室里有人喊,“北京出臺新的限購政策了”。周遊點開鏈接,新的限購政策下,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已擁有1套住房,以及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80%。

03

周遊看著手機屏幕,差點兒樂出聲,他這小半輩子,也沒為了誰的不幸而這麽高興過,但現在他的內心只有一句幸災樂禍的臺詞“那對要買二套房的夫妻,你們湊的首付不夠了吧”。

周日,房產中介又聯系他了,周遊聲音慵懶“我得再考慮考慮,反正那對夫妻再去借個小50萬,也需要時間”。

中介急急地說“哥你想啥呢,他們第一套房是丈夫申請的貸款,現在人家準備離婚,前一套房歸丈夫,由妻子出面買這套房。他們之前二套房要付的首付比例是50%,現在這麽操作,首付比例只要30%了”。

周遊覺得,自己聽了一個生死契闊、與子成說的愛情故事。

那天晚上,周遊沒能夢見神燈,他也不知道那分三步走,算不算數。

在心亂如麻地吃了兩天雞蛋灌餅後,周三,中介電話打來急急地問他,“哥,你的納稅,是連續60個月每個月都有繳納吧?”,原來購房資格審核的政策又變了,此前的政策要求是“5年期間,每年至少一次納稅記錄即可北京購房”,這一年,政策升級為“向前推算60個月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另一個跟周遊看中了同一套房的北漂,瞬間被洗出了買房者的隊列。周遊很開心,競爭者少了一個。

周四,中介電話通知他,那對夫妻已經辦好了離婚手續。周遊有些沮喪。

周五,他媽給他打了個電話,說“別上火,這套買不上就再看下一套唄”。對於一只北漂,來自老家的關懷,常常是那麽溫暖卻無力。

周五下午,央媽發通知說“對離婚一年內的貸款人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商貸和公積金貸款均按二套房信貸政策執行”。

周遊覺得,有時候央媽真地比親媽親。

他幸災樂禍的心情又刷出了新高度“叫你們當著央媽秀信任、秀恩愛,央媽就看你們能不能堅持秀一年”。

周日,有媒體曝出,為抑制學區房價格畸高,北京市教委向部分媒體披露,2017年,北京幼升小將繼續擴大多校劃片,並將通過“隨機搖號”的方式確定具體學校學位。

已經買的學區房,瞬間失去了學區的加持。

周遊真想隔著屏幕給阿拉丁神燈磕個頭。

周日下午,房產中介的電話又打過來了,周遊聲音暗喜地表示了遺憾“這政策,一天一變的,人家這離婚不白離了嘛,怎麽樣,他們現在不好湊首付款了吧,現在符合買房資格的人很少了吧,學區房也不好說了吧,房價是不是該降降了”。

中介倒是很平靜,大概是這麽多年,關於房子的喜悲與癲狂見的太多了,中介建議,晚上再帶他去跟房主聊聊,如果價格能談攏,今晚就交一部分定金。

時隔兩周,周遊再次站到了50多歲的阿姨,和那條脫發的吉娃娃面前,但他覺得自己的底氣前所未有地足。“阿姨,現在這麽個情況,您該降降價了吧”。

“降什麽降,我這房子又不愁賣。大家都有經驗的,北京的限購,最長不過一年,之後是要報複性上漲的”。

“可是這房子沒有您說的那麽好,您廣告里的信息也都不真實,小區後面的鐵路很吵,根本不是遠離都市喧囂;這里到地鐵站要很久,也說不上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城市森林公園,您說的可是旁邊那5分鐘能轉一圈的街心花園?至於告別十面霾伏,享受北歐的空氣質量,阿姨您去過北歐嘛”,周遊有些急。

阿姨不慌不忙“這里這麽遠,當然是遠離都市喧囂;背後就是鐵路,還不夠四通八達?交通便利,這里叫神州專車很方便的。至於北歐空氣質量嘛,你不知道神州打造的無霾專車麽,車上的空氣凈化器8分鐘過濾PM2.5,這出趟門可不就是說走就走的北歐自由行麽”。

04

周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他的腦子一片混沌,像霧霾一樣白茫茫的混沌。他的呼吸變得有點急促,像這個城市曾經的房價上漲一樣急促,像過去的兩周緊鑼密鼓出臺的政策一樣急促。

周遊特意叫了一輛神州專車回家了,他得在北歐的空氣里養養肺,他怕肺被氣炸了。

買房 北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2

生命只剩5年,欠債10億,靠《孫子兵法》成科技圈“網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5/162949.shtml

生命只剩5年,欠債10億,靠《孫子兵法》成科技圈“網紅”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

生命只剩5年,欠債10億,靠《孫子兵法》成科技圈“網紅”

“互聯網大帝”一如往昔腳踩鋼絲,在“勝“與“敗”間不按常理地起舞。

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文  | 高冬梅

阿里巴巴市值突破2900億美元,孫正義依舊是獲利最多的人。過去一年,他還是全球科技界最大的“網紅”。

2016年6月,軟銀出售價值79億美元的阿里股票,又將賺錢機器——芬蘭手遊公司Supercell以86億美元賣給騰訊。外界判斷,新投資項目虧損,軟銀負債率居高不下,孫正義非常缺錢,才會有此操作。

但沒多久,“缺錢”的孫正義卻變成了最能花錢的人:

在英國,他以320億美元收購ARM,創造英國脫歐後第一大並購案;

在美國,他許諾特朗普將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隨即又牽線搭橋,讓馬雲、郭臺銘先後與特朗普會面;

在中東,他聯合沙特政府創立資本高達1000億美元的Vision投資基金,引得蘋果、高通、甲骨文紛紛“上車”;

在印度,他主導最大的兩家本土電商公司合並,與亞馬遜正面開戰,又聯合郭臺銘創立印度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一面是旗下公司、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業績大虧,母公司軟銀債務持續爆表,一面是花錢百無禁忌、買遍全球,“互聯網大帝”一如往昔腳踩鋼絲,在“勝“與“敗”間不按常理地起舞。

孫正義投資生涯中充斥著“大勝”和“大敗”,有評論稱他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質和韌性”,在大起大落面前非常淡定。

但所謂的大起大落,對孫正義而言或許並不算什麽,因為早在多年以前,他便遭遇過遠超利益層面的人生低谷。

回日本創業

孫正義是數字化運營和互聯網風投的早期嘗試者,曾和比爾•蓋茨、喬布斯齊名,甚至一度是世界首富。他個子不高,卻有著與之不相稱的膽魄和勇氣。他認為自己是孫武的後代,因而是有中國姓氏的韓裔日本人。

早在18歲時,孫正義賺得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19歲時規劃了自己50年人生,24歲便正式開創事業。

他曾屢次出手震驚業界,被認為“瘋狂”。僅在中國,除投資阿里巴巴外,盛大、新浪、雅虎、網易、8848、當當網、UT斯達康、攜程、263、人人網、PPTV等數家公司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上世紀80年代末,孫正義迎來自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然而在這之前,他卻經歷了一段相當黑暗的時光。

u=85084418,470981689&fm=23&gp=0

1980年3月,孫正義完成在美學業,他把上學期間創辦的公司環球世界(Unison World)交給合夥人打理,在眾人勸解無效的嘆息聲中,懷揣“我要在日本從零開始,做成世界一流公司”的信念,回到日本尋找機會。

回國後的一年半時間里,表面看,孫正義什麽也沒做。親戚們都開始嘀咕,“正義在美國都學了什麽啊?”而孫正義此時正在經歷思想的風暴。

“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因某種偶然的原因而滋生賺錢的欲望。一旦決定了要走的路,再改變就非常困難了。要先確定想翻越的山,這將決定人生的一半。”

1981年9月,孫正義在離家很近的福岡市註冊成立了與他在美國創辦的公司同名的“環球世界”,也就是軟件銀行的前身。

公司成立之初,既沒資金也沒業務,甚至連個像樣的辦公地點也沒有。辦公室在一棟二層小樓里,一共大約6平米,以鐵皮做頂棚,低矮黑暗。夏天因為沒有空調,屋里熱得像蒸籠,蒼蠅四處亂飛。除了孫正義外,公司僅有2名員工。

“我們要幹些什麽呢?”在幾天無所事事之後,2人不知所措地看著孫正義。

“我們要做一家引領世界潮流的公司!”伴隨著旁邊一臺舊電扇的嗡嗡聲,孫正義跳上一個裝水果的木箱子,對著2個員工開始激情澎湃地“演講”。

他揮舞著拳頭說:“公司5年要達到100億日元的營業額,10年要達到500億日元。對於要搞事業的人來說,以1000億或5000億作為銷售目標難道不是太少了嗎?30年後我們將像在豆腐店里數豆腐一樣,把公司做到以‘兆’來計算營業額!”

孫正義之所以提到豆腐店,是因為在日本一塊豆腐的發音就是“1兆(1萬億)”。他的腦洞大開讓2個熱得汗流浹背的員工面面相覷,“但是,現在我們應該做什麽呢?”

“首先我們要選擇一個行業。要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收集各行業的信息和相關資料,然後確定一個可以發展的領域。”孫正義仍是激情昂揚。

兩位員工對視了一眼,心想:“咱們被騙了。原來他居然還不知道要做什麽……”最終他們只幹了幾個星期就都跑了,跑的時候還說“那人精神正常嗎?”“瘋子!”

就這樣,在美國環球世界風生水起之際,日本福岡的環球世界卻只剩下孫正義一個光桿司令。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低谷。大半年時間里,他幾乎沒有一分錢的營收,經濟狀況等同“無業遊民”。

每天早上,孫正義打扮的精神抖擻,對著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說“我走了”,然後開車出門,一到公司就紮進材料堆里開始研究。中間,他也有感到痛苦和仿徨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進了一個永遠看不到出口的隧道”。

timg (1)

幸好還有夢想支撐。“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值得傾其一生的產業是什麽呢?那必須是別人沒有做的、能夠改變世界的、對別人有所幫助的、能夠成為第一的事情,同時又是保持高昂熱情和好奇心不斷掀起技術革命的領域。”

幾個月後,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孫正義一共選出了40項可以從事的事業。針對這40項事業,他又進一步展開分析調查,針對每項事業編制了為期十年的預估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等,還制作了不同形式的組織結構圖。

據說,當時辦公室材料堆積如山,摞起來足有10米之高。

最終結論是他要進行“電子信息革命”,“我想通過這一事業將人類的智慧和知識實現共享,對人類發展做出貢獻,這是我出生的原因,也是一個24歲青年最終找尋到的巨大意義”。

孫正義分析,80年代初,日本即將進入PC大眾化時代,未來優秀軟件必然大受歡迎。但是,如果直接進行軟件開發,獲勝概率太低,操作系統領域已經被主導世界標準的美國公司先行占領。剩下的就是應用軟件領域,但只有進入世界前十才能獲得成功。

孫正義評估從事應用軟件事業的成功率為70%。因為“這一事業利潤率不低、生命力將會很長,一旦取得壓倒性地位,也能和業界增長成比例,擴大產業”。

他後來在演講中說:或許有人會嘲笑我不現實,世界上99%的人都是從小目標開始一點一點去實現,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如果一個人懷有遠大抱負,那麽從接近方法開始就會有所不同。在制定巨大規劃後,就會反向考慮從未來到現在的目標實現時間表,必須掌握未來大趨勢,用不輸給大企業的膽量決一勝負,同時還要構築與此相一致的經營系統。不管怎樣,我都還有一份自信。

經過一番縝密分析,孫正義最終選擇軟件流通作為“革命工具”,他決定專註搭建軟件流通平臺,即做軟件批發商。

“任何事業,如果不去徹底研究,就無法嘗到成功的果實。一旦決定開始後,就必須全心全意投入。我不會做半途而廢的選擇,一定要找一個可以在未來50年專註奮鬥的行業。10年以後做到日本第一,然後面向世界……”

那時,為了公司發展,孫正義一個月跑遍了福岡、長崎等地的42家專賣店和94家軟件公司,並找到東芝和富士通,希望它們投資,但卻沒有任何下文。

盡管挫折不斷,孫正義並不氣餒,他把公司更名為“日本軟件銀行”,昭示自己的雄心:各類軟件應有盡有,其辦公室也搬到了東京。

為了快速提高知名度,他不顧公司職員和合作方的反對,冒險拿出創業資金1000萬日元中的800萬日元參加大阪電子展示會,租用最大展位,進行華麗裝潢,然後把空間免費提供給那些沒有租到展位的軟件公司。

展會結束後,公司隨即陷入瀕臨破產的境地。這次的孤註一擲,雖然沒有給軟銀帶來很多直接訂單,卻擴大了名聲,帶來了生意機會。

“最多只能活5年”

大阪電子展上,因為免費提供展覽空間,很多軟件公司都與軟銀合作,展期內軟銀展位前參觀者絡繹不絕,就此打響名號。

當時,日本一家大型零售公司上新電機正在尋找合作夥伴,幫其專賣店擴充軟件產品。他們聽說了孫正義,考察時卻發現軟銀是個新起步的小公司,本欲放棄合作,但孫正義一再堅持,上新便提出“一個月內收集齊全市場上所有軟件產品”的條件。

那時,孫正義連去上新談判的1萬日元差旅費都要再三考慮,但是他卻憑借自己超強的遊說能力,四處奔走,在一個月時間里為上新電機采購了高達4500萬日元的軟件商品,最終拿下訂單。

當時日本大型軟件制造商哈特森公司也是通過電子展的機緣與軟銀達成合作的。同樣,孫正義經受住了哈特森負責人藤浩的考驗,在極短的時間內籌措到3000萬日元資金作為獨家代理費,從而戰勝另外2家競爭對手成為其獨家代理商。

憑借與上新和哈特森的合約,幾個月內軟銀就從一窮二白一躍成為日本最大的軟件批發商。從此以後,許多軟件公司都主動要求加入軟銀,公司業績也像滾雪球一樣增長。在創業8個月後的1982年5月,軟銀還進軍了出版業,又涉足了另一個基礎商業領域。

開始做這項事業,是因為當時的孫正義想在一份著名的PC雜誌上做廣告,但是遭到拒絕,該雜誌所屬的出版公司也做軟件流通,他們商定“不能給競爭公司做廣告”。

不僅如此,當時日本另外兩家最受歡迎的電腦雜誌也把孫正義的廣告需求拒之門外。

這讓孫正義見識到了商業競爭的殘酷,一氣之下,他向三大雜誌宣戰:你們不讓我登廣告,我就自己辦一份雜誌!

u=3771818779,496841670&fm=23&gp=0

在多數員工都表示反對的情況下,孫正義堅持創辦了名為《Oh!PC》和《Oh!MZ》的IT專門雜誌。結果卻很失敗,兩本雜誌創刊號退貨率高達80%,數以萬計的雜誌堆在倉庫成為廢紙,每本雜誌每月都有1000萬日元赤字。

就在大家都一籌莫展、準備放棄之際,孫正義卻當機立斷,決定拿出1億日元來改進雜誌業務,他對職員們說:“從現在開始,我將擔任出版部部長。如果3個月後還不盈利,我就放手。一次性投資1億日元賠光和每月都出現2000萬日元赤字,拖到半年後放棄,所受損失不是一樣的嗎?”

之後,孫正義通過準確了解讀者需求來解決問題,他們將數萬張讀者卡一一分析後反映在版面上,每周他都親自主持編輯會議。雜誌定價也從680日元降到了580日元。

孫正義甚至想到了在電視上投放雜誌廣告的主意。果然,當人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雜誌廣告時,不禁紛紛猜測:這是誰辦的雜誌?它實力究竟有多強呢?

效果很快顯現。1982年10月15日,《Oh!PC》季刊正式推出,首印10萬冊僅在3天之內就被搶購一空,孫正義不得不一再安排印刷廠加印。

就在孫正義覺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自創辦公司後,他一直高負荷運轉,公司經營也像坐過山車一樣,一會上了峰頂,一會又跌入谷底。

從1983年春天開始,他常常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起初孫正義沒有在意,時間一長便覺得不對勁。果然,在公司健康檢查中,他被診斷為慢性肝炎,情況很嚴重,醫療人員說他“最多也只能活5年了”,孫正義“感覺天一下子就塌下來”。

龍馬精神與《孫子兵法》

確診第二天,孫正義住院,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大哭。“一直信任我的客戶、同事、職員該怎麽辦呢?我女兒還是個嬰兒,我真的很想活下去,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只要能稍微多點時間看著女兒……”

這時的軟銀剛剛成立一年半,需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債務一大堆。為了維持公司穩定,他決定先隱瞞事實,不時拖著病體到公司轉上一圈。當時公司剛剛談下一筆銀行貸款,孫正義擔心銀行知道事實後會當場撤離,所以他還從醫院偷偷跑出去參加會議。

後來,在病情反複中,不斷出院入院的他意識到公司不能失去主心骨,決定找一個熟悉金融和市場的人替他來打理公司事務。人找到之後,孫正義才暫時以會長身份退居二線。

在病床上,孫正義隨時都在讀書,住院的三年半時間里,他大概讀了4000多本書。再次翻開中學時深深觸動過自己的《阪本龍馬》,孫正義心中仍然無比震撼,甚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說中,年僅32歲的龍馬被刺客所殺,在人生最後5年,他做了很多事情,“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活著的意義,龍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想通”後,孫正義在病房內設了PC、傳真機和電話,在不斷被醫生罵的狀況下,進行遠程管理,並積極構思新的事業方向。

電話的另一端,軟銀的危機正洶湧而來。1984年,軟銀通過子公司開始的商品價格數據庫化業務宣告失敗,對公司打擊很大,只能通過銀行貸款解燃眉之急。

每當感覺深陷泥潭之時,孫正義都會打開書。所有書中,有2本對他日後經營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本是《蘭契斯特法則》,該書主要分析影響交戰雙方攻擊力的因素,其中“弱者的策略”一條直擊孫正義內心:在兵力遠遜於對方的情況下,弱方應打局部戰或接近戰,兵力集中、單點突破。他後來帶領雜誌部門走出困境用的正是這一招。

另一本是《孫子兵法》,孫正義在充分閱讀基礎上,總結了自己的“孫孫兵法”,為日後投資方針做了最好的理論準備。這套理論核心是“不打敗仗”,在肯定會取勝的戰爭中贏取勝利,戰爭不是賭博,而是科學和理論,戰爭要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部分日本管理者都不理解孫正義的戰略,因為在他們眼中,孫正義是“冒險”和“差額利潤”的代名詞。但是在這套方法論中,孫正義對每個交易的規劃、科學分析、前瞻性和預測,都做出理論闡釋,包括那些外界看來異想天開的計劃。

後來,孫正義還把對《孫子兵法》的理解梳理成了“二次方兵法”:道天地將法,頂情略七鬥,一流攻守群,智信仁勇嚴,風林火山海,從領導理念到願景、戰略、領導心得、戰術,無一不包。

timg (2)

書越讀越多,病情時好時壞。1984年,孫正義的父親偶然得知了一種新的休克療法,通過把慢性肝炎轉換為急性肝炎來提高人體內部抵抗力,以達到治療效果。盡管過程曲折,但幸運的是,治療結果是成功的。隨著病毒數大幅降低,1986年5月,孫正義終於可以重返公司一線。

但是,等待他的是混亂不堪的公司和高達10億日元的債務。

再次投入事業中

接受治療期間,盡管孫正義一直強迫自己不要把心思放在公司事務上,但他還是忍不住在心里謀劃,等自己出院後一定要公開股權,將資金投入到新的事業中。他還要重返美國,把軟銀做成世界級的大公司。

從醫院出來後,孫正義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重獲新生的喜悅壓倒了一切。然而,“軟銀事件”的爆發讓他很快被打回原形。他一直信賴的20名能力出色的高管和員工一起提交了辭職信,準備出去另立門戶,還有幾名員工跳槽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

這對公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為了公司大局,孫正義強壓被背叛的屈辱感,一直在努力挽留,但最終還是沒留住。

而他找的代理人來自大公司,覺得軟銀存在很多制度上的問題,一心要重建公司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導致公司現狀岌岌可危。

出院後的孫正義覺得必須要嚴肅對待公司散亂不堪的境況,再次全心投入到事業上來。他判斷,數字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在那之前,公司一定要做好準備。盡管醫生一直叮囑他每周上三四天班為宜,他卻被現狀逼得停不下腳步。

在公司,孫正義不斷強調:“我們即將面臨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那時候數據庫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盡快做好準備,否則就會有人捷足先登。”

他的思維過於超前,員工們覺得他的話不著邊際,又與軟銀以往的傳統服務領域完全不同,所以大家集體反對。最後,他只能不理睬眾人,堅持拿出1億日元資金建了數據庫。

timg (3)

此外,他還創辦了新雜誌購物指南。可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新雜誌根本賣不出去,任何廣告宣傳都無濟於事,最終只得停刊。至此,公司已經欠下10億日元債務。

冷靜下來的孫正義發現,曾經在軟銀崛起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出版部,現在竟虧損2億多日元,成為虧損最多的部門。到底哪出了問題?

他迅速召開公司內部會議展開討論。會上,以代理人為首的董事會全體成員都表示要裁掉出版部,認為出版部已成軟銀累贅,難以再作出成績。

孫正義腦海里浮現出當初自己從零開始投入出版業時的情景,現在只是臨時困難而已。他態度堅決地說:出版部絕對不能裁撤!它是我們滿腔熱血建立起來的,花費了太多精力和熱情,現在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它被遺棄呢?更何況數字信息化時代即將到來,出版業才是信息傳播的最重要途徑!

秉持一定要使出版部扭虧為盈的信念,孫正義開始進行內部改革。他自己出馬擔任出版部長,事無巨細狠抓起來。他告訴全體出版部成員:如果虧損的問題不能解決,就只能停刊。部門不消除赤字,我就裁人。

之後,孫正義又耐心開導大家,盡管出版部員工們工作都很賣力,一心提高雜誌質量、改善內容,然而,大家卻忽視了企業的根本目的在於創利,“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只能在成本上多註意,沒必要的錢一定不能花!”

從此,孫正義大到廣告費、小到辦公用品,全部實施精細化管理,盡可能削減開支。漸漸地,出版部大部分雜誌開始擺脫虧損窘境,半年後扭虧為盈,而孫正義也重新回到董事長的職位上。

在整頓出版部的同時,為了解決10億日元的債務問題,孫正義費盡腦筋。

所謂苦盡甘來,在低谷中掙紮數年的孫正義,似乎走到了時來運轉的關口:正當他苦思冥想之際,遇到一位生命中的貴人,雙方擬定聯合制造一種特殊插座。孫正義重操大學期間的“發明”舊業,僅用兩個月就把這款插座研制出來,又找來幾家合作方生產和銷售,最終獲得幾億日元的專利費用,巨額債務也被一清而光。

創業艱辛,但是歷經磨難之後,坎坷經歷會讓成功變得更為喜悅。孫正義認為,考慮問題比別人想的更長遠、善於從逆境中崛起,是自己能夠成功的原因。在此後進軍其他國家市場時,孫正義也曾屢屢遭遇挫折,但他總能再次站起來,這與他早年的苦難經歷密不可分。

80年代奠基的基礎上,20世紀90年代,孫正義的“運氣”變得好起來,軟銀發展步入正軌。看到日本未來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孫正義正式邁開了登頂互聯網行業的腳步。

1992年,孫正義取得思科系統日本代理權,1994年軟銀集團上市,孫正義獲得“日本比爾•蓋茨”的頭銜。1995年,為壯大事業版圖,孫正義開始了一連串的並購活動。此後,成立日本雅虎公司、投資阿里巴巴……孫正義事業上全面開掛。

至2000年,軟銀擁有的合資或獨資企業為:美國300多家、日本300多家,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作手”。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孫正義持有34.1%的股份成為最大贏家,當年他的2000萬美元投資,14年後變成500多億美元,翻了將近4000倍。

“20歲時打出旗號,在領域內宣告我的存在;30歲時,儲備至少1000億日元資金;40來歲決一勝負;50來歲,實現營業規模1兆億日元。”19歲時,孫正義給自己謀劃的人生版圖早已實現。

軟銀 孫正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08

市場先生告別BLOG壇投資擂台(更新: 只剩小量位)

日期:520, 27, 星期六晚7:00-10:00, 2堂共6小時

地點: 九龍旺角登打士街56號柏裕商業中心2302室

費用:HK$1,000

付款方法:存入匯豐銀行賬號:132-275868-833 Chan Shuk Tim
記得在小數點後隨意加分毫以作個人悉別,例如1000.121000.03...

課程大綱:

1. 市場先生講解施洛斯價值投資法

2. 市場先生講解資產折讓股投資法

報名請發email,寫下個人姓名,電話號碼, 和附上收據: [email protected]

有限,先報先得, 額滿即止


: 完成這個班之後, 我會在61開始告別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47

揭秘華爾街人工智能真實水平:距離40%的“金融民工”被取代可能只剩8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7/1118161.html

每經記者 趙靜林  實習生 段語林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本周,國內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宣布將與微軟進行合作,雙方將就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展開戰略合作研究。當然,他們將怎麽做、效果如何,目前還是未知數;但在太平洋彼岸的華爾街,人工智能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且來勢洶洶,甚至帶著顛覆的野心。

站在巨變的時間軸之上,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試圖弄明白當下的狀況: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資領域發展到什麽程度了呢?最頂級的運用又是什麽?

畢竟在過去的一年中,有多家全球頂尖機構宣稱他們正在全力推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進程。這如同科幻小說一般的未來,不僅不太遙遠,現實生活里也正在加速向我們逼近。

華爾街掀起智能化“狂潮”

如果想要知道人工智能目前在華爾街最先進的表現,不得不提到貝萊德和橋水基金。

量化投資是人工智能的主要舞臺。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在今年3月宣布裁員包括7名投資經理在內的100名主動型基金部門員工,涉及變動的300億美元資產中,有近60億美元將由量化基金接管。據Opimas的分析,貝萊德采用人工智能取代傳統人工的戰略將給公司的總體運營成本帶來28%的下降空間。

傳奇基金經理Steve Cohen也在使用電腦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自家公司過去成功的投資和交易,以便在未來“複制"這些成功。據彭博報道,這項技術能夠監測和分析交易的幾大重要因素,包括規模、風險級別、杠桿、對沖情況等,並實時監測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情況,識別特定的組合來尋求最佳的下單時機。Cohen先前創辦的對沖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就有一個量化團隊,通過算法模擬歷史上的經典交易手法創造了驚人的收益。

此外,一些從量化交易起家的對沖基金更是走在時代的前沿。在去年機構公布的2016年對沖基金收益榜單中,知名量化基金如Citadel、DE Shaw、Two Sigma超越了眾多傳統對沖基金,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創下了更可觀的收益。公開資料顯示,管理400億美元資產的Two Sigma新近組建了一個研究團隊研發深度學習技術。老牌量化對沖基金、1982年成立的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則新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算法,能夠應對高頻交易頻繁下單和撤單造成的幹擾。

更進一步的或許是橋水。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橋水基金不僅是程序化交易的代表,在公司管理上也開始大力探索智能化道路。創始人Ray Dalio在去年12月曾公開宣布,橋水正在研發人工智能系統來介入公司員工的日常工作管理。這個系統將以員工的日常工作數據為基礎,自動向員工分配任務並進行協作和指引,也會參與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達里奧將這個計劃命名為“未來之書”,由2015年加入橋水高層的David Ferrucci主導。David Ferrucci本人曾是IBM公司的人工智能計劃Waston的主要設計者之一。

這還只是現狀。普華永道在今年初曾大膽預測,在2030年以前,美國有38%的工作將完全被自動化的機器、電腦程序所取代。對於金融領域,另一家咨詢機構Opimas也做出了類似的預測,他們稱到2025年,金融機構中會有10%的職能將被智能程序所取代,這被取代的部分中有40%將來自於資產管理領域。

已潛入更寬廣的金融領域

除了上述這些耳熟能詳的華爾街“大牛”,人工智能其實早已潛入金融資管領域的方方面面。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大致梳理了一下,目前量化交易、智能投顧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大概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一些領域。

一、量化交易

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資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對量化交易的輔助作用,很多基金創始人都對量化交易有很大的自信,而這一技術也在很多公司得以運用。

一家叫做REBELLION RESEARCH的量化資產管理公司,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個純人工智能投資基金,現在它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研究包括44個20年的國家在內的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和貨幣。不僅如此,REBELLION RESEARCH還預測準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並在希臘債券降級前一個月領先一步給予了F評級。

另一家對沖基金Alydia也早早將人工智能運用到投資中。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家Ben Goertzel同時也是一位AI專家,曾公開表示對人工智能的信心。據他稱,該公司的完全用人工智能進行股票交易的對沖基金在上線第一天,就在一個未披露的資金池中產生了2%的回報。而在未來,AIDIYIA將會通過多種人工智能技術的組合包括概率邏輯、遺傳算法來預測美國股市長期的股價走勢。

二、智能投顧

作為金融投資界的一匹“黑馬”,智能投顧最近今年已經在金融界刮起了一股熱潮。

說到智能投顧,不得不提的就是智能投顧界的先行者Betterment。Betterment是美國最大的專註於智能投顧的公司之一,其運用資產組合理論和金融衍生模型,根據客戶的偏好設置,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建議,智能投資管理和稅收的優化。該公司的CEO Jon Stein在2016年的7月曾到中國,並在會議中提出“智能投顧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也表現出了對智能投顧的興趣,它近來收購了智能投顧公司FutureAdvisor。FutureAdvisor以在線金融投資咨詢業務為主,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組合的優化並調整資源整合賬戶。

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也是現在人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在時常聽聞的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都是這個範疇。這項技術使計算機既能理解自然語言文本的意義,也能以自然語言文本來表達給定的意圖、思想等。

在這個領域很有名的有一家叫Kensho的公司,而Kensho有一個明星產品叫Warren。這款產品被稱為“金融界的Siri”。這款軟件結合自然處理技術,掃描超過90000個包括經濟報告,貨幣政策變化,時政新聞多方位的資源,以此來建立海量資源庫,反映市場動態。

我們很熟悉的李嘉誠其實也默默地開始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了動作,他參與投資的Sentient Technologies也正在運用自然處理技術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量化交易的模型。

智能化取代傳統投資?或許為時尚早

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人工智能毫無疑問已經掀起一陣熱潮。在科技撲面而來的攻勢下,傳統的人工投資到底還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呢?

國內一家公募基金的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告訴牛妹,與國外對沖基金非常發達的科學技術相比,國內的基金公司近來也開始興起發展智能化的運用,但目前可能都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最近AlphaGo挑戰圍棋高手也引發了不小關註,這表明人工智能可能具有超越我們想象的潛力。不過投資交易和下棋完全不同,在這個層面上,人工智能的運用可能更多的還是作為工具,提供足夠的信息和資源來輔助基金經理進行決策,畢竟一個基金經理在面對瞬息萬變市場時的豐富經驗也是必不可少。

目前國外市場上十分熱門的智能投顧,距離完全成為市場主流也還有一段差距。Wells Fargo在2016年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僅有一半對智能投顧這個概念比較熟悉,而其中僅有5%對其非常了解。同時,更多的投資者表示他們對傳統的理財顧問更為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02

李嘉诚在内地房产总面积只剩21个足球场大小:他主要资产现在在哪?

http://www.xcf.cn/jrdd/201707/t20170728_781135.htm

他是华人的传奇,贯穿整个香港经济发展史;他是维持首富地位最长的香港人。在香港,他被称为“超人”,也被认为是除了香港政府以外雇佣最多香港人的老板。说起李嘉诚的名字,相信中国很少人会不知道。

 

李嘉诚有多少财产?

 

单说数字或许缺乏画面感,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榜,截至2017年7月24日,李嘉诚共有329亿美元的资产,位列世界第20位。其资产相当于2066万盎司的黄金、6亿8千万桶原油、香港2016年GDP的10.2%、58万倍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

 

李嘉诚历年资产

来源:彭博亿万富豪榜,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6日)

 

钱多到一定程度,如何让财富保值甚至增值就成为了一门高深的学问。市面上的书籍大多只关注李老板的故事和八卦,却很少关注其资产的分布和配置。回顾李嘉诚的生财之道,从中有许多值得投资者借鉴的地方。

 

李嘉诚现在担任多个集团董事局主席,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能源业、网络业、电讯业以及传媒业。

 

不少香港人戏称一辈子都在为李嘉诚打工,因为住的房子是李嘉诚盖的,用的电话网络也是李嘉诚提供的,就连去超市买东西也与李嘉诚有关。

 

李嘉诚资产分布表(单位:美元)

 

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截止2017年7月24日)

 

李嘉诚在2012年曾向媒体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

 

事实上,在已经将大部分财富分配给两个儿子以及做公益后,现在以李嘉诚名义持有的资产主要是分布在长和系公司里。

 

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4日)

 

李嘉诚的跨行业布局

 

从披露易可查,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担任大股东的香港公司已经达到67家(统计包括退市公司及改名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李嘉诚目前已脱手。这一长长的公司列表,显示的仅仅是李嘉诚个人名义参与的公司记录,还不包括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公司以及关联公司。这些公司遍布各个行业,可见李老爷子多么重视资产配置。

 

潮汕人做生意,除了要考虑风险收益,难免也需考虑人情。例如当年庆丰金集团主席陈发柱涉嫌诈骗被捕,李嘉诚因与其父交好,在其危机期间曾屡次出手帮助庆丰金。

 

来源:披露易,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4日)

 

以李嘉诚入股上表的这些公司价格来计算(未披露入股价格的以披露日期当日股价来计算),投资各个行业的权重如下:

来源:披露易,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4日)

注:仅以披露易数据可查的李嘉诚第一次入股公司的价值计算,不考虑通胀与入股后的增减持。此图并非解释李嘉诚现时资产分布,而是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所有初次投资港股的行业投入分布。

 

李嘉诚参与过的资产几乎遍布各个行业。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不考虑信托中的地产部分,以开发房地产出名的李嘉诚,竟然地产股投资比例不到总投资的1%。

 

李嘉诚不建议投资者炒楼的理念在2017年长江和记实业业绩会上已经阐述过了,他表示自己过去十年都认为不应该炒楼,但自用的话不管便宜还是贵都应该买——“现在买贵点,算上通货膨胀,过几年你会发现也没有买错”。

 

跨行业布局好处在于实现全周期的资产配置。在中国或美国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行业都是周期性发展的。最初的牛车完全被汽车取代,煤炭和原油也有曾经新潮的时候,今天火爆的手游和科技股或许十年后也会被淘汰,只有配置到多个产业,才能够在不同的周期实现资产增值。

 

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玩法,如果是普通投资者,巴菲特多年来除了自家基金之外,唯一推荐的投资品种就是各种指数的ETF,通过配置各种资产类别和板块(如科技板块ETF或新兴市场ETF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

 

除此之外,通过配置资产到基金也是一个选择,“有鱼智投”中一大亮点就是帮助投资者精选合适的基金,即使单独买股票型基金,最低只需要120美元就可以把资产配置到超过10个行业内。

 

 

来源:有鱼智投

 

李嘉诚的跨地域布局

 

“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李嘉诚

 

李嘉诚在2015年针对外界关于他从内地撤资的流言,通过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李嘉诚称,他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多项业务。

 

来源:长江实业和记有限公司2016年年报(2017年4月5日)

 

长和系近年重大(出售或减持)物业交易

 

来源:长和系公司年报及公告,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6日)

 

根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对内地资产的抛售始于2013年下半年,随着2016年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的抛售完成,

 

“李嘉诚在内地持有的投资性物业面积只剩下了15 万平方米,仅相当于21 个足球场大小。”——引用自第一财经,2016-12-23

 

然而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李嘉诚都是有选择的抛售内地物业,此举并不是看淡内地市场,而是对资产的正确配置。被选中的物业不是收益率下降(例如广州西城都荟广场,本身已经延迟五年开业,招商半年后,不少铺面仍然空置),就是已经带来丰厚回报并且目前市价理想的资产(例如东方汇金中心,售价是买入地价的八倍多,此交易将带来净利润18.4亿港元)。

 

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是一个生意人正常的理念实践——及时止盈止损与资本利益最大化

 

加快全球资产布局

 

长和系近年重大海外收购项目

来源:长江基建公告及年报、腾讯财经,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6日)

 

即使发生了英国脱欧与欧洲难民危机等重大事件,李嘉诚近年依然持续重点投资欧洲的策略。

 

对于海外资产的收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阐述其战略意图:李泽钜认为集团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能提供强劲,经常性及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良机。因而在投资地选择上,长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约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财务制度健全且欢迎海外投资的成熟市场。

 

而在行业选择上,有四个标准:(1)有监管框架及长期合约为依据,以确保未来回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2)能提供即时现金流和利润贡献;(3)属于集团具备经验及熟悉的范畴;(4)能与长江基建或长江集团其他成员子公司产生协同效应。

 

分散地域投资也是李老板的聪明之处,纵观近30年的发展史,日本、台湾、香港、印度乃至英国和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是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正如李嘉诚看好欧洲,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欧洲的部分企业已经“跌出”价值。英国脱欧黑天鹅过后股市并没有崩盘反而越涨越高,这就是分散投资的好处。

 

李嘉诚的投资策略

 

 “我平时对经济、政治、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与自己经营行业有关、或没有直接关系但具影响的最新、最准确数据及讯息全部都具备所有详细数据,加上公司内拥有内行的专家,当机会来临时我便能迅速作出决定。”——李嘉诚

 

精准抄底!

 

1965年,香港爆发银行信用危机,房地产业又严重供过于求,香港房价暴跌。两年后更是发生了反英暴动,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窘境。这时李嘉诚却逆势抄底。果然在几年后香港楼市再次繁荣。李嘉诚在高位抛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此举也帮助了他在香港房地产业奠定基础。

 

自1986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更是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当时该公司日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日赚1500万港元。他本人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谈判前景未明,香港资本市场悲观氛围浓郁。英资“置地”集团着急出售“港灯”,李嘉诚此时入手34%的港灯股权。几个月后,股价回升,李嘉诚成功套现二十多亿港元,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拓展至公用事业。

 

十年前,许多业内人士对李嘉诚的欧洲3G电讯业的估值极低,甚至有分析师嘲笑他的“Three G”为“Free G”。但是2015年的和黄将意大利的移动业务合并,交易价值竟高达218亿欧元。

 

李嘉诚采取“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并非只是肤浅的想要哪个便宜买哪个,而是在审时度势后看好资产的发展前景,在最合适的时机入手,在众人非议中耐心等待,才能领先众人几百亿个小目标。

 

试想,在上述的任何一个案例中,若是李嘉诚沉不住气,提早脱手,那些帮助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垫脚石很有可能就成了分文不值的烫手山芋。

 

对冲减风险

 

2016年英国宣布脱欧后,被称“买了大半个英国”的李嘉诚成了最“受伤”的华人。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接连受挫。4家公司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累计蒸发714亿港元。

 

但是其实,李嘉诚早有准备。

 

截至2015底,长和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为2,876亿港元,其中英镑占25%、欧元占25%、美元占比最多达36%,港元及其他货币同为7%。长和财务报表以港元计算入账,英镑贬值,英国业务所带来的盈利贡献兑换成港元,变相减少,但只要有相当大负债以英镑计价,长和实际要缴付的债务及利息将大幅减少,汇兑损失,随时变成汇兑收益。

 

来源:pixabay.com

 

而在今年,世界政局不明朗。土耳其修宪公投、法国大选、韩国大选、美俄关系变化等都对世界资产布局存在潜在的影响,对汇率的影响也极大。李嘉诚在今年还配置了一部分资产在黄金上,相信一定程度也是出于对冲部分货币贬值风险的角度。

 

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抄底是“攻”,对冲是“守”。“李超人”不仅能攻,也时时注意守。“攻守结合”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

李嘉诚今年上半年回报如何?

 

今年是港股的旺年,以李嘉诚个人名义持有的香港公司股票在2017年上半年大都表现优秀,仅长实一家公司的回报率就有31.21%,以长实2016年年报披露的李嘉诚持股13185.03万股计算,上半年长实给李嘉诚带来的股票净收入最少就有19.5亿港币。正回报率最少的长江基建上半年股票净收入也有74亿港币(据2016年报,李嘉诚持有该公司71.93%的股本)。

 

李嘉诚手持公司股票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

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2017年7月27日)

注:年初价格为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年中价格为2017年6月30日收盘价

 

长实地产(1113.HK)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

 

来源:有鱼股票

 

至于赫斯基能源公司,虽然上半年股票表现不佳,但是公司业绩却可观。2017中报显示,赫尔基上半年三个月EBIT同比上涨62.7%,六个月EBIT同比上涨113.6%。

 

上个月,李嘉诚出席汕大毕业典礼的时候致辞道:

 

“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

 

“超人”李嘉诚超于常人的地方不是钱多,而是钱生钱的智慧。合理的资产配置,正确的投资策略,适当的风险控制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42

公募國家隊“退出”成行,2000億基金份額只剩三成

過去兩年間伴隨著A股市場平穩運行以及大盤藍籌結構性牛市行情的推演,始於股災時代的數千億救市資金得以逐步退出。

繼券商救市款於去年起陸續回歸各自賬戶後,投向公募基金的2000億證金公司出資也開始劃離基金賬戶。最新公布的基金一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夏新經濟等五只國家隊基金公開披露的份額從成立以來的400.1億份首次縮減為120.1億份。這就是說,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每只基金均凈贖回280億份,凈贖回比例高達69.98%。

盡管1400億基金份額對應的基金資產去向不明,但在業內看來,這應該是救市資金的“退出”行為使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曾於今年1月份發布《救市資金運作情況和有序推出建議》一文稱,目前救市任務已經完成,市場恢複正常,救市資金存在幹擾市場運行、與民爭利、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其他市場經驗亦表明救市成功後,救市資金宜盡早和審慎退出。

國家隊基金凈贖回7成份額

隨著2018年4月22日招商豐慶發布2018年第1季度報告,五只國家隊基金的一季報悉數公布完畢。成立兩年半來,國家隊基金首次發生了顯著變化。不過,國家隊基金資產的“退出”似乎早在市場預料之中。早於公募基金產品,去年起券商依據凈資產比例出資的救市資金已陸續回歸各自賬戶。

2015年股災期間,證券公司曾以收益互換等方式出資2000多億馳援A股市場。其中,當年7月6日,首批21家券商將資金出資超過128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在這一之後,A股股災行情並未得到有效控制,隨著市場再度暴跌以及進一步喪失流動性,救市手段升級。9月份救市券商隊伍擴容至50家,並以截至2015年7月31日凈資本的20%出資籌集1000億元,繼續交由證金公司投入權益市場。

公募基金雖是輕資產公司,資本金有限,但在當時也被賦予了救市重任。2015年7月股災肆虐市場之際,證金公司出資2000億元人民幣認購了易方達瑞惠、嘉實新機遇、招商豐慶、南方消費活力、華夏新經濟五只公募基金,這五只公募因此稱為國家隊基金。五大國家隊基金均以發起式方式成立,各家基金公司跟投1000萬。

成立伊始,五大基金為了緩解市場流動性危機,均采取了積極減倉的策略。在成立後的第一個季度末,即2015年9月31日,倉位均提升至50%以上。當時,股票倉位最低的嘉實新機遇倉位為59%,最高的易方達瑞惠則加到了91.85%。隨著A股市場運行平穩正常、大盤藍籌的結構性牛市不斷推演,五大基金逐漸功成身退,收縮投資於A股市場的戰線。截至去年末,上述五大基金從2015年成立以來,倉位降低至季末新低。其中,招商慶豐A已於去年年末將倉位降低至7.47%,易方達瑞惠則降低至9.2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稱,2015年A股市場發生異常波動,以證金公司為主大規模資金直接入市,對穩定信心、化解風險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9月末,救市資金仍持有超過1.2萬億元市值股票,占A股流通市值2.7%。當前股票市場特別是藍籌股經歷較大幅度上漲,救市資金退出條件初步具備。建議提高對股市正常波動的容忍度,不再賦予救市資金維穩市場職能;明確救市資金退出目標,規範救市資金操作,適時啟動退出計劃,逐步歸並救市資金運作平臺並將個股持倉轉為指數基金,在市場可承受前提下通過多種渠道有序縮減入市資金規模。

倉位被動提升

從今年一季報情況來看,去年末的低倉位以及過去不斷地調低股票頭寸,均為當前退出提供了可能性。不過,隨著五大基金在一季度遭遇份額凈贖回7成後,最新的倉位反而得到了“被動”、顯著提高。

華夏新經濟仍是五只基金中倉位最高的一只,截至3月31日該基金倉位從去年末的40.68%提升至89.15%。盡管倉位較高,但該基金在A股市場低迷的一季度,仍實現了0.18%正收益。另外4只基金盡管沒有華夏新經濟的幸運,但均以極為有限的虧損幅度,跑贏了大盤,顯現了國內一線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

實際上,華夏新經濟基金倉位的提升,並非是主動增加股票頭寸,而是大量贖回效應使然。一季度,華夏新經濟減少了重倉股的持股數量,第一大重倉股雖然仍是招商銀行,但持股數量由去年末的5458.35萬股降為3505.76萬股;但由於基金規模的大幅縮減,招商銀行占基金凈值比例從去年末的3.6%升至7.71%。第二大重倉股伊利股份在去年末持股3453.7445萬股,占比2.53%;一季度末持倉變為1755.9403萬股,占基金凈值比例則提升至3.78%。

另外,嘉實新機遇和南方消費活力的倉位也在50%以上。嘉實新機遇倉位從去年末的19.14%提升至59.17%;南方消費活力股票倉位從去年末的24.24%提升至59.03%。招商豐慶A、易方達瑞惠兩只在去年末股票倉位不足10%的基金,當前倉位也出現了明顯提升,分別為17.5%、23.82%。

總體而言,五大國家隊基金一季度持倉仍以大盤藍籌為主。南方消費活力季報顯示,總體來看,價值藍籌經過調整,風險得到一定釋放,考慮到美聯儲持續加息的潛在影響以及中美貿易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本基金繼續保持中性倉位,重點配置低估值藍籌個股,更多的關註權益市場的長期配置價值。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的策略分析師對第一財經稱,一季度的份額變動不會是終點。未來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上述幾只公募基金的份額極有可能進一步變化。“當然,如果再來一次熊市,也不排除基金份額會出現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25

患癌只剩3個月命女友無悔下嫁圓夢

1 : GS(14)@2015-03-03 01:51:40





台灣台北56歲謝先生去年12月因腹痛到醫院求診,事後證實患上末期肝癌。謝男病情逐漸惡化,但心中有個夢想,希望與交往20多年的張姓女友結婚。在醫院社工協助下,二人上周六在院外花園結婚,完成夢想。擔任主婚人的台灣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表示,謝先生從事園藝工作,與張小姐認識20多年,兩人均曾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張小姐與前夫有2個女兒,謝先生都視如己出,兩人一直彼此珍惜對方,但謝先生病情相當嚴重,僅剩下約3個月生命,能夠看到兩人完成夢想,內心相當感動。謝先生因癌症病情嚴重,身體虛弱得無法下床行走,但他前日強打精神半躺在病床上到婚禮現場,張小姐則是一襲白紗禮服,兩人在親友與醫療團隊的見證下圓婚,彼此交換戒指、擁抱親吻,張小姐也數度留下眼淚,場面相當感人。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41

內地企業投資意欲低 新貸「只剩房貸」

1 : GS(14)@2016-08-13 12:34:11

【明報專訊】內地昨日先後公布多項7月經濟數據均低於預期,其中新增貸款創兩年新低,僅4636億元(人民幣,下同)(見圖),且增量全數來自新增房貸,企業貸款呈現負增長,加上固定資產投資當中的民間投資增速繼續回落至2.1%的年內新低點,以及M1與M2增速差距擴大至歷史新高,顯示內地實體經濟陷入極度低迷。

人行公布數據顯示,7月新增貸款及社會融資規模分別為4636億元和4879億元,同創兩年新低,遠遜市場預期。新增貸款當中,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26億元,等於7月房貸佔信貸比重超過100%,而企業貸款則自2007年12月以來再度負增長。

同時,廣義貨幣(M2)供應比6月下滑,只有10.2%,狹義貨幣(M1)供應進一步上揚至25.4%,令兩者差距擴大至15.2個百分點,超過2010年1月的歷史高位,情况反映企業及個人投資意欲持續低,寧將資金存活期。

人行金融數據結果也符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情况,累計1至7月民間投資增長2.1%,比首6個月回落0.7個百分點,單月計已是連續第2個月負增長。對此,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解釋,傳統行業收入利潤率偏低、部分行業如電信、油氣對民間開放門檻仍高、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改善,以及水災影響,均是民間投資增速放緩原因。

恒生:水災重建 經濟或反彈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認為,7月多項經濟數據較預期遜色,雖然一定程度上受洪災拖累,但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展望隨着災後重建開始,經濟增速或略反彈,但民間投資意欲不振,仍需通過增加基建投資,提高低收入家庭財政援助、醫療補助及教育支出等積極財政政策措施,中性偏鬆的貨幣政策來穩定增長。

招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配合7月基建投資降溫,數據表明上半年財政支出帶動基建投資,以支持經濟增長的模式告一段落,預計下半年經濟持續減速,降準減息必要性上升。

海通證券報告稱,M1升M2跌,反映企業資金充沛,但投資意願偏弱,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即量寬貨幣投放對經濟增長已起不到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28&issue=201608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