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介紹說,“如果以達到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優)和二級(良)來定義‘清潔空氣’的話,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基本認識。”
賀克斌說,首先是“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國絕大多數城市每年可以呼吸到“清潔空氣”的天數在持續增加。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分布在10.4%到96.1%之間,平均值為60.5%。到2016年,74個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了35.8%至98.9%之間,平均值為74.2%,升高了近14個百分點。
2015年,我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6.7%,有73個城市達到了空氣質量標準。到2016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升高到了78.8%,其中8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100%,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數量增加到了93個。
賀克斌說,我國計劃在“十三五”期間,使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80%,並推動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城市盡快達標。這意味著到2020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數量有望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個以上。
賀克斌介紹,現有科學技術方法可以較清晰地確定一個地區整體達到二級(良)及以上空氣質量標準所需的主要汙染物減排幅度。
空氣質量較差的京津冀地區,削減比例要超過70%,才能保證達標。攝影/章軻
賀克斌說:“盡管不同研究機構目前較多地將2030年設定為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預期時段,但實際實現的時間將取決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等進程的影響。”
賀克斌說,能源革命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生產和汙染治理技術進步、以及生活方式轉變等的進程快慢都可以推動上述目標提早或推遲實現。“只要我們深刻理解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凝聚全社會的力量,持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就能加快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使大家呼吸‘清潔空氣’的天數持續快速增加”。
4月1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下稱“武漢片區”)在東湖高新區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光谷和武漢進入自貿區時代。
進入自貿區時代後,東湖高新區隨即發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於推動國際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即光谷“開放十條”。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文彤介紹,該區目前正圍繞建設“天下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的總體目標,推動東湖高新區國際化行動方案落實,實施“開放十條”,目的是打造中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新支點,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貢獻更大光谷力量。
資金支持力度國內領先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開放十條”幹貨滿滿,既設立了10億元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還將設立“一帶一路”發展基金,基金總規模50億元,首期10億元。
還有一攬子針對企業招商、技術服務、國際研發、海外布局的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國內領先。包括:以全球招標方式,吸引國內外專業機構在高新區建立國際合作服務平臺,對符合條件的平臺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面向全球創新高地,吸引運作模式成熟、能夠批量生產創業企業的國際知名眾創空間落戶,每家給予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區內企業、機構在境外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園,對符合條件的國際科技合作園給予5000萬元資金支持。
對全球知名企業、高校院所在高新區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中心(最高500萬元)、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最高300萬元)等給予支持;對企業申請國外專利、註冊國外商標、主導或參與創制國際標準等給予資金支持,單個企業最高500萬元;對企業境外新設研發、市場等分支機構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年度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分階段進行獎勵,最高獎勵300萬元,技術服務出口按照雙倍給予獎勵。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亦給予自貿區內的企業更多便利與優惠。工商銀行將在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設立自貿分行。
據工商銀行武漢分行副總經理陳建新介紹,自貿分行將擁有湖北省級分行同樣的授權額度和資金拆借業務上的創新。工行自貿分行還首創開發了“企業註冊及銀行開戶一體化聯動系統”,實現了銀行系統與工商系統的直連。此外,工商銀行海外412家營業機構還可幫助外貿企業打造貿易、投融資、資金交易平臺。
從光谷到“天下谷”
據悉,東湖高新區國際化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目前已經跨越起步階段,“武漢•中國光谷”品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過去20多年,東湖高新區的產業國際化競爭力顯著提升,特別是光電子產業已經成為該領域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主力軍。企業加快走出去,烽火科技、長飛光纖、光谷北鬥、人福醫藥等一大批科技企業走出去,累計74家企業在51個國家實現投資,9家企業海外上市;外貿出口占武漢全市60%,占湖北全省約36%。海外資本、人才加快聚集,聚集外資企業7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65家;聚集“千人計劃”326名、海外人才團隊4000余個、華僑華人高端人才4萬多人。
但要實現從光谷到“天下谷”的跨越發展,東湖高新區最大的差距亦在全球化、國際化、開放度上。
對此,東湖高新區將設立10億元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推進要素國際化、產業國際化、環境國際化三大工程。爭取到2020年,實現出口總額400億美元、歐美日專利數以及境外註冊商標數3000項、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和外籍常駐人員20000人的發展目標,國際化發展水平躋身國家高新區第一梯隊,將東湖高新區建設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建成享譽世界的“天下谷”。
為認真貫徹落實“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全行作風建設,中共恒豐銀行臨時委員會研究制定了《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十條禁令》《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問責辦法》,進一步明確作風建設要求及相應問責機制,以保持全行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營造風清氣正發展氛圍。
禁令和問責辦法重點面向中層以上黨員領導幹部,抓住“關鍵少數”,形成“頭雁效應”,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倡樹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堅決反對兩面派、兩面人,帶動全行作風轉變。
在《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十條禁令》中,明確要求嚴禁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禁損害恒豐銀行的形象和利益;嚴禁違反組織程序或越權限辦事;嚴禁拉幫結派等非組織行為;嚴禁揮霍浪費、講排場、比闊氣;嚴禁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不爭當利益;嚴禁在經營業務中搞利益輸送;嚴禁以各種名義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嚴禁借過節、生日、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子女升學等事由大操大辦、借機斂財;嚴禁慵懶散漫、態度生硬、推諉扯皮、消極怠工等作風不正行為。
為強化禁令落實執行,做到“違令必糾”,《恒豐銀行正風肅紀問責辦法》對違法禁令要求的明確了相應問責機制,包含問責情形、問責方式及適用情況、問責程序等內容,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樹起正風肅紀的“高壓線”。
恒豐銀行將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來抓,著力樹立起全體黨員幹部抓好作風建設的責任意識,把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強大動力,為恒豐銀行的穩健發展、合規經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