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對此次招聘的關註,這次的招聘力度與過去三年基本持平。”
1月7日下午, 對於近日出現在職業社交網絡LinkedIn上的多個谷歌在華招聘信息,Google中國官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樣回應。
Google中國還在官方回複中稱,“如果您也想加入擁有數百位員工的Google中國,參與Google全球產品的研發、幫助中國開發者以及企業與世界接軌,請登錄google.com/jobs並發送簡歷。”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職業社交網絡LinkedIn上註意到,谷歌是從去年12月初開始陸續發布了在北京和上海的60個職位招聘信息,而最近一次招聘信息更新在1月5日。
上述職位招聘涉及從實習生到高管。招聘的崗位包括營銷、廣告銷售、商業開發、軟件開發、產品管理、客戶服務、客戶關系,以及創新和技術服務等。
例如,谷歌在招聘信息中寫到,希望在中國新招聘的崗位能開展以下工作:在出口零售客戶中推動增量式增長;利用最新的廣告產品和技術幫助新的和現有的本土企業增長;開發及執行覆蓋大學的戰略;專註於本科生和商學院的招聘;為“此前沒有涉及過的產品”開發創新的自動測試系統;尋求、組織、並與主要出版商,包括門戶網站、電商、開發者、媒體網絡、視頻平臺、搜索引擎和運營商進行談判;推動谷歌當前產品與移動生態系統的整合等等。
一位接近谷歌中國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這些谷歌最新招聘職位大多數與谷歌的B2B業務相關,而這也是谷歌在華一直都有的業務。
谷歌中國現狀如何?去年11月時,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曾在北京的一次行業峰會上表示:“Google從未離開中國”。施密特表示,谷歌在中國大陸保留了500多人的團隊,他們主要從事於研發和營銷部門,並為想要走向全球的中國公司提供廣告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http://www.yicai.com/news/5001227.html
“我们也不明白,照理来说,新政不是针对跨境 电商的商户的吗?为什么游客也会查得这么严格?我们团队游客的行李几乎100%都被要求过X光线检查,一旦发现有异样,就立马开箱检查,对于超过5000 元的商品,则要现场交税,今天很多游客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旅游业界工作多年的上海青旅欧洲出境游导游吴静(化名)无奈地说。
《第一财经日报》4月9日多方采访获悉,4月8日起,有不少从海外旅游回国的游客遇到极度严格的检查,对于游客购买的物品价值超过5000元人民 币,则对超出部分进行征税,这并不完全是针对游客本身,由于跨境电商新税政的实行,相关方面可能为了防止有代购者大量避税带货,因此对于游客的检查也非常 严格。
尽管不是针对游客本身,但是由于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热情太高,因此很多游客指出5000元额度实在太低,今后“买买买”的海外“购物旅游”模式要发生转变了。而旅行社业者也在考虑是否调整一些购物游线路。最忧伤的当属出境游导游们,因为他们的“购物返利”将在近期锐减。
有代购者被查后发帖诉苦
开箱检查、现场交税
吴静和他的同事们这几天陆续有团队客人从海外旅游归来,4月8日开始,他们的团队游客入关时都被严格检查。
“以往只有太过夸张的行李才会被要求过X光检查甚至开箱,这些都是抽查,而且抽查率很低。但是4月8日开始,我们的团队游客遇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几乎每个人,也就是100%的行李都要过X光检查,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你的行李里面有异常——也就是说有看似奢侈品之类的东西,则立马要求游客开箱检查,如 果确定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价值,则当场去交税。如果不愿意交税的,则不能带走商品。”吴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在这几天回国的游客中非常多,有些原本就不怎么购物的游客表示毫无压力感,因为本身就不是去“买买买“的,但是大 部分具有高购物欲望或“肩负”帮朋友带货任务的游客则非常郁闷。有一位游客表示,要不是因为帮朋友带的东西而只能交税,可能她自己就选择放弃那些商品了。 但大部分游客还是选择了交税后带走商品,只是这样一算,非常不划算。
公开资料显示,大家所担心的这个“税”叫做行邮税,是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旅行者在境外购买的合理数量的个人自用物品,总价值在 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如购买的物品价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则对超出部分进行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 税。第一句话很好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买了2件物品,一个5000元,一个2000元,就只对那个2000元的物品征税。如果你买了一个包包 就超过5000元,就要对整个包包征税。
来看看行邮税的计算方式,行邮税=完税价格×税率。完税价格不是你买的东西本身的价格,而是海关根据规定所确定的价格。税率则根据不同商品有所不同。
“如果是烟酒之类的商品超标,则游客还要另外交税。”吴静透露。
在机场排队接受检查的旅客
“买买买”购物游怎么办?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中的几大要素,而随着这几年出境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海外旅游,并且由于货正、差价大,也是让购物成 为旅游中的最大亮点。尤其在出境游线路中,带游客到奥特莱斯大量购物绝对是游客和导游们都最喜欢的——游客可以满足“买买买”的欲望,而导游们则可以根据 “人头费”或消费金额的总额度等标准进行一定比例的“返利”。
“海关这几天严查,并非针对游客本身,如果你是自用的商品,在5000元以下的,都不受影响。海关应该是要严打那些避税代购者。但是有个问题,现 在的游客本身购物力也很强,即便不给别人代购,其单人的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比皆是,因此这几天的严查多少会影响到游客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境游购物欲 望。”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指出。
记者采访了各大旅行社后了解到,业者已经注意到目前的严查状况,因此在今后的海外购物路线方面可能会做一些调整,部分业务或许有所影响。
旅游业者推出的购物服务
携程旅游推出过全国旅游特产线上订购服务,旨在为游客解决在旅游途中“买买买”的痛点,除了国内的服务,携程还有海外的购物服务——游客出境游时, 可以先下单,然后不需要自己到店,携程的合作商家会将货品整理好,放在指定取货地点,游客在旅游结束后可自行提货。这是为了节省游客在海外的时间,让游客 可以有更多玩乐时间。
业界预估,类似携程提供的涉及海外购物的服务,在近期或许会遭遇下滑,毕竟买多了要交税。
当然,最忧伤的当属出境游的带队导游们了。
有业者透露,有时候,一个欧洲团导游的“购物返利”可高达数万元至数十万元。因为总有“土豪”客人会购买极度高价的珠宝、手表等,这类货品可能单价 就超过10万元。但是如今的严查会抑制游客的购物需求,最近一些游客会克制一定的购物欲望,这直接影响了导游的“返利”收益。而且不少出境游导游本身也有 给亲朋好友“带货”的任务,在近期,导游们都表示暂不带货了。
业界预计,“纯玩团”或许会在最近升温。
http://www.yicai.com/news/5001227.html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通報了上半年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理情況。從違規案件處理數量和處理人數等方面看,交易所今年以來加大了對上市公司信披違規的問責力度。在嚴密監控常見違規行為,如違規減持、業績預告違規等的基礎上,還加大了對並購重組信披違規、不當市值管理等近期多發的新型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
具體來看,上半年上證所共作出公開譴責決定6份、通報批評決定23份、監管關註決定48份,合計共77份,較去年同期增長97%。涉及上市公司46家,較去年同期增長84%。在責任人方面,共處理95名董監高、29家股東以及6名財務顧問項目主辦人,合計13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62.5%。
交易所層層加碼問責力度,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公司違規行為依舊屢禁不止,而針對涉事公司的問責也多局限於行政處罰。在不少證券法律界人士看來,目前針對違規上市公司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追責存在一定空白,造成了當前上市公司違規成本低的局面。
違規減持、並購重組成監管重點
自去年下半年股市波動以來,大股東及董監高人員的減持行為成為影響股價的敏感因素,減持是否合規,直接影響市場交易秩序。2015年7月,證監會發布18號公告,禁止相關主體在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2016年1月,證監會發布新規,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行為作出了具體規範。
監管層針對相關方的減持行為不斷加碼“緊箍咒”,但仍有上市公司頂風作案。今年上半年,針對違規減持行為,上證所共發出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決定10余份,公開譴責了山水文化、皖江物流等公司的相關股東或董監高。此外,對於違規減持後已采取承諾買回、上繳收益等補救措施的違規減持行為,上證所表示已經酌情從輕處理,予以通報批評。
除違規減持這一“股災後遺癥”式違規行為之外,近年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亂象頻發,利用重組等概念擡升股價的“忽悠式重組”和不當市值管理頻頻現身,假借重組等名義濫用停牌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新型違規行為不斷推陳出新。
在此背景下,證監會不斷加碼對並購重組的監管力度,在6月17日祭出“史上最嚴”的借殼新規之後,配套措施也迅速跟進。如按照最新規定,借殼上市公司在重組方案披露後必須召開媒體說明會,而滬深交易所也隨即發布了說明會指引。
與並購重組監管整體收緊相對應,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也成為近半年上證所從嚴監管的重點之一。據了解,上證所已將並購重組預案等信息披露納入事後重點監管的範疇,對“忽悠式”、“雙高(高估值、高承諾)”類重組以及規避借殼類重組加大問詢力度,上半年累計對80余單重大資產重組進行了信息披露監管問詢,督促公司補充披露各類問題900余項。
同時,上證所也加大了並購重組違規的事後問責力度,集中處理了一批重組信披違規及與之有關的濫用停牌行為。上半年共處理此類違規行為15件,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籌劃重大事項隨意性大,相關責任人未勤勉盡責,導致公司股票長期停牌,如林海股份、西部資源、星湖科技;二是重組預案披露存在重大遺漏、重組風險揭示不充分,如亞星化學、上海三毛。在責任追究方面,對未勤勉盡責的財務顧問主辦人進行了追責,共計處理6人次。
除上述兩類監管重點之外,針對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風險揭示不充分的情況,上證所上半年共督促公司發布補充、更正類公告500余次。另外在年報事後審核中,上證所向130余家公司發出年報事後審核問詢函,共提出審核問題3500余個。
違規行為處罰過輕?
交易所層層加碼問責力度,但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卻也屢禁不止。Wind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兩市共有61家公司被曝違規,違規記錄100筆,違規行為涉及到公司、公司股東、關聯方以及公司控股參股公司。違規內容集中在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未依法履行其他職責、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這四大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上市公司違規行為頻頻出現,但受到處罰的公司及相關人士並不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收到罰單的公司或相關人士共計有42位,因違規而被處罰的金額總計7836萬元。這意味著在今年100筆違規行為中,僅有不到半數的行為被處以罰金。
此外就金額來看,多數公司的處罰金額並不高。記者梳理統計發現,42筆罰款中僅有10筆金額大於100萬元,75%的公司的罰金不足100萬元。今年引起高度關註的安碩信息,因涉嫌誤導性陳述,也僅被證監會處以警告並罰款60萬元,董事長高鳴、董秘曹豐被分別處以30萬元、20萬元罰款。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上市公司違規違法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原因是監管層的處罰太輕,導致上市公司違規成本較低。不過在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律師看來,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成本較低是事實,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只是因為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力度“較輕”。
以安碩信息為例,現行《證券法》第193條對虛假陳述類證券違法的最高處罰是60萬元,即60萬元已經是證監會能開出的頂格行政處罰。同理,對於大多數涉嫌信披違規的行為,行政處罰最高上限也是60萬元。“處罰金額是否太低、是否需要調整,社會各界可以反映。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證監會要在《證監會》授權範圍內行使職權,因此證監會開出60萬罰單並無不當。如果覺得罰單數額太低,那就要修改法律。處罰數額不大,問題在立法層面,而不是執法層面”臧小麗說。
按照目前《證券法》的法律設置,上市公司若有違法違規行為,共需承擔三方面的法律責任: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追究刑事責任,意味著對於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不能一罰了之。如違法情節嚴重,達到了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則證監會可以將案件移交公安,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追究相關責任。同時在證監會做出行政處罰之後,可由投資人主動起訴,要求上市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對於多數上市公司的追責僅局限於行政處罰,在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和空白,造成了當前上市公司違規成本低的局面。
“實踐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案件雖然達到了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但證監會沒有移送公安。只有像綠大地,萬福生科等涉嫌造假上市的公司,才被證監會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責任。僅是在二級市場信披違規,絕大多數案件證監會是沒有做移交的,這一塊上證監會有加強的空間。”臧小麗表示。
另外在民事責任方面,由於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來處理投資者賠償的問題,投資人需要自己主動積極參加起訴才有獲賠的可能。“由於股民的維權意識較弱和信息相對閉塞,導致多數股民不知道主動行使權利,而錯過了索賠機會。這種法律機制對投資者不是很有利,民事責任的追究方面也存在欠缺。”臧小麗稱。
(本報實習記者常公博對本文亦有貢獻)
為適應市場形勢變化,保證證券上市審核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近日深交所修訂並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工作細則(2016年修訂)》。
據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修訂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工作細則》主要有以下四點變化:
一是調整完善上市委的職責範圍。加大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提高暫停上市審核工作的質量和透明度,本次修訂將上市證券的暫停上市事宜納入上市委審核範圍。
二是擴大股票審核事項的適用範圍。適應市場融資手段不斷推陳出新,本次修訂將股票審核事項範圍從普通股擴大至優先股,將優先股的上市和掛牌轉讓納入股票審核範圍。
三是區別暫停上市情形實施差異化審核程序。本次修訂明確對於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和市場交易類退市指標的股票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的特別審議程序;對於觸及其他類退市指標包括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的股票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普通審議程序。優先股的上市和掛牌轉讓,以及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適用上市委特別審議程序。
四是取消公司(企業)債券上市委審議環節。根據《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2015年1月發布),取消公司(企業)債券上市、恢複及終止上市的上市委審核安排,簡化了債券上市的審核程序。
7月26日,深交所發布貫徹依法從嚴全面監管之三,表示落實全面監管,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全鏈條全方位加強監管,加大重組問詢力度。針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夥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準確、完整地披露具體情況和對公司的影響,並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同時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斷遏制市場炒作。
就在市場人士認為股指將就此回調之時,滬深兩市股指周二在20日均線的支撐之下再度出現大幅反彈,不過成交量不足5000億元仍成為一大短板,而市場也並未出現新的熱點,仍是黃金、釀酒食品等防禦性板塊成為了領漲主力,這也使得股指能否向上突破仍存疑問,而成交量能否放大則成為關鍵。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小幅低開之後即出現震蕩上行,黃金、釀酒食品、券商、有色金屬等板塊成為推動股指上漲的主力。不過由於成交量不足,股指在最初半小時的上漲之後即陷入盤局,直到尾盤才再度放量上漲。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50.17點,上漲34.34點,漲幅1.14%,成交1855億元;深成指報收10852.21點,上漲133.85點,漲幅1.25%,成交299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79.55點,上漲33.66點,漲幅1.50%,成交809億元。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盡管周二股指再度出現大幅反彈,但從領漲板塊來看,還是黃金、白酒這些偏防禦性的板塊,這和下半周美日央行即將召開的議息會議有關,市場情緒再度偏向謹慎的態勢並未改變。後市股指能否向上突破還是要重點觀察成交量的變化,畢竟周二這點量要想突破前期的阻力位明顯不現實,更不用說周三股指很可能就會在藍籌股休整的情況下出現回調了。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鄒慧等認為,今年以來,食品飲料屬於一季度收益良好的絕對受益票,有色金屬受益於大宗商品的企穩反彈以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概念,也一直是強勢品種,但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
而4月以來這輪人民幣貶值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元、日元等避險資產的強勢所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市場的自發性調整。對於下半年A股來講,匯率不會構成影響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影響國內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還是在於改革的進展與落實,以及增量資金的預期。只要匯率不是出現短時間內大幅度、被動地偏離其均衡價值,匯率的調整更像是市場自發性的自我預期的實現和調整。當前中國資本外流的節奏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把控,外匯儲備已經出現小幅攀升。未來央行是否幹預人民幣匯率還需要看短期內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和速度、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與波動,以及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複蘇的速度等綜合判斷。
截至目前為止,東方證券認為市場震蕩和博弈局面短期內會持續,不必過於糾結短期調整。現在這個時間點,市場還是存在繼續上行的動力和空間。從投資角度出發,繼續建議收縮與聚焦,把握確定性,不盲目追市場熱點和板塊輪動。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則認為,基本面決定的市場中期下行壓力並未改變,近期針對國企的改革動作頻頻,但並未迅速點燃市場的激情,更多投資者在聽其言後,還是選擇了繼續觀其行。對於中小市值板塊而言,星美和寶碩的重組過會,顯示監管層並未完全切斷借殼和外延增長的路徑;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整體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中小市值板塊外延增長步伐放緩的預期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就短期市場而言,上周市場諸多熱點依舊切換較快,板塊缺乏持續性,成交上縮量,投資者依然糾結於走與留,伴隨均線系統的逐步走向收斂,市場即將迎來方向選擇。由於指數位於3000點之上,因而上行的空間雖然存在,但幅度相對有限,所以在策略上建議場外投資者不宜盲目入場,而已入市的投資者則應在精選題材的同時收縮戰線,等待市場方向的進一步明確。
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上海將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
7月26日,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擴大)舉行全體會議,聽取了上海市政府關於上海市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上海市發改委主任沈曉初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向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做了報告。
報告稱,要加快制定實施上海市推進“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工作方案,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妥善解決企業兼並重組中面臨的資產轉讓、土地變更、破產清算等瓶頸問題。
所謂“三個一批”,主要目的是優化國資布局促進國資調整結構,將國資布局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4大領域。
此前,上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曾表示,今年推進“三個一批”清單共219個項目,全年還將新增投資4048億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發展國家或市級重大創新項目,到年底國資集中度可達75%以上,到“十三五”末達到85%。
上海一直在通過戰略和目標管控,提高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集中度,以推動國資在產業布局上聚焦價值鏈高端。
在2013年底推出的“國資國企改革20條”中,上海就提出,加快調整不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要求的產業和行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企業模式創新和業態轉型,完善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領域企業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國資產業布局的調整,與上海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方向是一致的。
因為國際經濟形勢總體複雜,需求疲弱,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上海的工業結構也處於轉型陣痛期,因此上半年整體工業生產形式比較嚴峻。
今年以來,上海工業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下滑態勢,產值、收入、利潤、出口交貨值、用電量、PMI等指標普遍下降。上半年,上海全市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4%,增速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
這其中,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9554.2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降幅高於上海全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降幅(4.4%)。
不僅是六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也較大。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5.3%,利潤總額下降0.3%。
比如上汽集團反映,全國汽車市場增速回落至個位數,受車型需求結構變化和產能向外轉移影響,1-5月上海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下降3.4%和9.5%。
不過,上海的工業經濟里,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的現象——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增長,明顯好於上海全市的工業。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完成總產值3853.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其中,新能源增長22.1%,新能源汽車增長38.3%。一些新產品也增長非常快,比如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增長了5.0%,太陽能電池增長了1.9倍,工業機器人增長了19.6%。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占比,是上海制造業轉型的一個有效路徑。而國資在其中將起到重要作用。
為規範資本運作,上海以國際集團、國盛集團為主搭建了國資流動平臺,二者成為部分國有股權的持股主體、國資運營的執行主體,以及部分一般性競爭領域國資退出的主要通道。
截至目前,國際集團、國盛集團兩家平臺公司累計持有股權涉及資產總額約500億元,通過縱向整合與橫向聯動,引入市值管理、“ETF”等新型金融工具,盤活資本近400億元。
7月18日,上海市國資兩委召開三季度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三季度各項工作要以提高國有企業活力競爭力為目標,以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為抓手,以創新資本運作為突破,以管好資本服務企業為核心,全力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展,努力掀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新高潮。
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無疑也將提升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規模。
根據規定,上海市所轄國有、集體產權的交易,都必須在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進行。而中央企業國有產權和其他產權,可以進入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十二五”期間,上海產權交易市場國有企業共出讓產權5405宗,成交金額4218.06億元,其中上海本地國有企業成交金額2297.59億元,出讓產權3384宗,比“十一五”期間(2896宗)增長16.85%。
上交所官方微博最新發布的信息稱,上交所四方面加大上市公司一線監管力度,繼續將可能對公司股價造場較大影響的券商研究報告納入監管範圍;充分發揮媒體說明會在強化重組上市監管中的市場化約束作用;繼續加強對各類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追責力度;提升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預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據中國政府網8日消息,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指出“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十三五”科技創新主要指標
未來五年,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將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網絡強國、海洋強國、航天強國、健康中國建設、軍民融合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規劃要求,部署啟動新的重大科技項目。面向2030年,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力爭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海空間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等重點方向率先突破。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分批次有序啟動實施。
另外,規劃要求,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包括發展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技術;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發展新材料技術;發展清潔高效能源技術;發展現代交通技術與裝備;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發展現代食品制造技術;發展支撐商業模式創新的現代服務技術;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
7月22日,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我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8位,是全球唯一一個多年來持續上升的國家。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科技創新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原始創新能力還需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領軍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還比較缺乏,產學研用通道還不順暢,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努力加以解決。”李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