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步沙特價格戰後塵 伊朗銷亞洲原油降幅六年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41

伊朗大幅下調銷往亞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貨價格,折扣幅度創將近六年新高。繼上周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將基準油價降至將近六年來最低後,伊朗也加入了全球主要產油國的價格戰。

知情者今日向彭博透露,伊朗國企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向亞洲買家出售的11月交割伊朗輕質原油價格折扣很高,每桶比阿曼和迪拜的平均售價低82美分,每桶比10月交割油價低1美元。這是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

同在今日,倫敦市場即月布倫特期油一度跌至每桶88.11美元,創201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本周布倫特原油和美國的基準WTI原油價格均較6月巔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場正式進入熊市。

伊朗,WTI,布倫特,沙特,OPEC

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Eugen Weinberg評論認為:

“伊朗降價的時點讓價格戰越來越可能爆發。伊朗完全清楚市場的方向和情緒。考慮到我們已經見過一系列降價,今後還會目睹某種行動和反應。”

上周在沙特油企將基準油價降至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後,Weinberg曾預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內部似乎要開打價格戰,在其成員達成限產協議之前,原油價格應該不會企穩。

華爾街見聞上周末文章提到,據《華爾街日報》報道,OPEC官員透露,沙特本周下調11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事先未征詢任何OPEC成員。

雖然此前科威特也已降價,但沙特單方面挑起價格戰的舉動還是讓許多市場觀察者意外,他們本以為沙特會減產推升油價。受沙特降價消息影響,上周五布倫特油價下跌1.2%,跌至每桶92.31美元,創2012年6月以來新低。

外匯市場分析師Marc Chandler預計,沙特的降價決定會導致OPEC內部的市場競爭更激烈。伊朗隨之降價後,尼日利亞等產油國利潤受擠壓。下周科威特和伊拉克將宣布他們的官方價格,假如他們不降價,就會失去市場份額,而降價又會讓油價進入下跌的循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33

石油價格戰威脅當前 OPEC分裂加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02

上周末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言論和相關傳聞顯示,在面對近來油價下跌時,他們的態度和行動截然不同。OPEC內部的分裂正在加劇。

力主減產的委內瑞拉上周末呼籲,OPEC召開針對油價持續下跌的緊急會議。科威特石油部長稱,未收到委內瑞拉的這一會議邀請,認為OPEC不可能控制產量。此外,伊朗、伊拉克上周先後加入價格戰,先於這兩個OPEC成員大幅降價的沙特則是傳出,積極地以低價開拓歐洲市場的跡象,

本月初,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將銷往亞洲的國內原油期貨官方價格下調至將近六年來最低。沙特降價令許多市場觀察者意外,他們本以為沙特會減產推升油價。上周末《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交易者透露,沙特向一些歐洲買家提出更優惠的條件,包括新客戶會享受最近公布的較大折扣。

該報道稱,在下調銷往歐洲的期油價格後,沙特還要求歐洲買家承諾達到自身最大的裝運量。交易者稱,沙特國企Aramco公司威脅買家,如果不能統一固定的進口量,就無法保證穩定的售量。

華爾街見聞上周五文章提到,伊朗大幅下調銷往亞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貨價格,折扣幅度創將近六年新高。上周日,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組織(SOMO)公布價格顯示,銷往亞洲和歐洲的11月交割國內輕質原油價格每桶下調65美分,每桶價格比阿曼和迪拜的亞洲客戶基準價低2.5美元,比向歐洲客戶出售的布倫特原油價格低4.75美元。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OPEC成員對低油價的容忍度各不相同。伊朗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國家需要高油價保證政府收支平衡,而科威特、阿聯酋、沙特的盈虧平衡價格都沒有那麽高。

上周五,布倫特油價一度跌至每桶88.11美元,創201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到當日收盤才有所反彈,回升到每桶90.21美元。OPEC內部的平均油價上周也跌至2010年12月以來最低。如華爾街見聞以下行情圖表所示,今日布倫特油價又跌落每桶90美元。

石油,期貨,布倫特,中東,沙特

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預測認為,沙特的降價決定會導致OPEC內部的市場競爭更激烈。伊朗隨之降價後,尼日利亞等產油國利潤受擠壓。科威特和伊拉克如果不降價,就會失去市場份額,而降價又會讓油價進入下跌的循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13

美國頁巖油企業死磕沙特 以增產還擊價格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24

201410051052

國際石油市場跌入熊市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非但不減產,還主動降低出口美國油價打響價格戰,針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指向性明顯。但這些美國企業自信對低油價的承受力超過其他OPEC成員,決定以保持、甚至增加產油量作為回應。沙特壓價最終可能只會傷及OPEC。

本月3日,沙特國有油企Saudi Arabian Oil Co.將銷往美國墨西哥灣的每桶原油售價下調45美分,降至去年12月以來最低點。可同時,沙特另一大油企Aramco上調了出口歐亞兩大洲的原油價格。美國投行MLV & Co.的分析師Chad Mabry認為,沙特企業此舉是沖著美國的頁巖油去的,那是沙特市場份額最大的威脅。

開采頁巖油的美國能源企業至今並未因沙特價格戰改變增產的計劃,相信其他OPEC成員比他們更難以抵禦降價。Chesapeake、EOG Resources等多家這類大企業的高管本周公布財報時承諾,將維持現有產量、甚至增產,認為即使油價進一步下跌,他們也能通過成功降低成本獲利。Chesapeake的董事長Archie Dunham向彭博表示

“沙特確實賭得大。如果他們把油價降到每桶60或者70美元,美國(產量)會下滑。可是不會僅此而已,其他OPEC國家的結局會慘得多。”

Dunham曾在全球最大的獨立勘探與能源生產企業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任CEO及董事長。他認為,沙特財力雄厚,油價跌至每桶約50美元也不會受到影響,但“只要油價低於每桶80美元,絕大部分OPEC的成員就無法維持政府預算、讓國民幸福生活。”

本月4日,全球基準價格布倫特原油價格創四年新低,美國WTI原油失守每桶80美元。在沙特宣布降低銷往美國墨西哥灣地區原油價格後,市場擔心沙特為了平衡市場供需、推升市價,仍不會減產。4日的油價大跌加重了市場的這一擔憂。

本月27日,OPEC將舉行會議。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本周沙特石油部長已飛赴拉美產油大國委內瑞拉。西方分析人士將此舉視為沙特時隔16年後可能再度聯手拉美的OPEC成員,共同消除美國頁巖油對OPEC造成的威脅。

在全球需求減少、美國產量猛增之際,沙特對頁巖油的忌憚不無道理。美國能源情報署(EIA)上月公布,國內油田日產油增至897萬桶,產量刷新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記錄。國際能源署(IEA)又預計,受歐亞經濟增長普遍下滑影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創至少2009年以來最低記錄。

上月多家華爾街機構下調油價預期,以看多石油聞名業內的高盛也轉向,預計明年第二季度布倫特原油跌至每桶80美元,較上月下旬的水平再跌10%。高盛的報告稱美國的頁巖油創造了“石油新秩序”,預計其影響將超過OPE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20

石油價格戰?你先需要了解沙特是怎樣定價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57

blog_oil_saudi_arabia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定價公式成為了原油市場的焦點。周一,沙特官方決定自12月起下調對美國的官方銷售價格(OSP),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對原油的拋售。市場人士表示,沙特開始爭奪原油市場份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月發生了同樣的事。上月,沙特下調了對亞洲客戶的原油價格。亞洲是沙特原油的最大買家。這引發了針對價格戰的討論,並導致油價疲軟。

那究竟什麽是官方銷售價格?為什麽市場開始對它如此關註?

沙特阿拉伯通過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國有公司)出售原油。其大部分石油以年度合同形式銷售,參考區域定價基準(亞洲迪拜/阿曼平均價格、美國含硫原油指數(ASCI)、歐洲布倫特原油加權平均價格)定價。

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每月決定各種等級原油之間的差價。

超輕質原油(高級產品)價格往往較高,而重質原油的價格較低。

每月初,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營銷部門會通知合約持有者當月各級別原油之間的差價是多少,以及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對基準價格進行的調整是多少。

各級別原油之間的差價由石油產品的最終價格來倒推計算。這樣可以確保原油被以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價格銷售給煉油商。這種被稱為“Netback”的定價策略將石油公司的收入與成品油市場的價格綁定。

根據計算,今年12月,阿拉伯輕質油售價為ASCI價格上浮1.6美元,較上月減少45美分。阿拉伯重質油則為ASCI價格下浮2.20美元,同樣較上月下跌45美分。

阿拉伯輕質油在今年夏天錄得有史以來最高溢價,而阿拉伯重質油同時錄得最窄折扣。

顯然,這些差異影響了市場對沙特原油的需求。8月,沙特原油銷量下降33.7萬桶,至每天89.4萬桶,為20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為了扭轉一些損失,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削減了溢價,使其石油更具吸引力。盡管這間接的加大了美國頁巖氣生產商的競爭壓力,但離價格戰還很遙遠。

但為什麽市場對此的解釋如此不同?這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對官方銷售價格的了解。

官方銷售價格是一個非常技術化和商業化的調整機制,這讓投資者誤解了沙特的石油政策。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Longson表示,

我們發現市場顯然對官方銷售價格缺乏理解。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許多投資者押註油價下跌,因為他們認為石油需求增長疲軟,而供應正在不斷增加。這些投資者會抓住任何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41

花旗:石油價格戰,沙特贏不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03

04,w_640

花旗銀行在題為《迅速崛起的全球能源大國——美國》的報告中稱,要阻止美國原油產出增長,油價需跌至50美元/桶附近。

該行宏觀分析師團隊在報告中指出:

有跡象顯示沙特阿拉伯可能會讓油價跌到足以令美國頁巖油產商抑制產出的水平。然而,即使這種情況出現了,(即使)在持續低油價、低資本支出和較少鉆探設備的環境下,美國頁巖油產出看起來仍然會強勁增長。

頁巖油井的成本取決於多種因素。在開采設施成熟的地區,新開一個頁巖油井並不需要很多額外的資本支出,其盈虧平衡價也比新開發的地區低很多。花旗指出:

頁巖油生產的全周期資本支出包括土地、基礎設施、油井成本和運營成本。在成熟的產油區,土地和基建設施都是現成的,新增一口油井比“全周期”的成本低很多。全周期成本可能高達70-80美元/桶。於是,那些需要全周期投資的新興區域現在可能需要重新做評估,而成熟區域則會繼續開采和增產。

下圖是美國各個頁巖油產區的成本價,來自花旗:

QQ圖片20141107153015 

該行十分看好美國頁巖油前景:

screen shot 2014-11-06 at 7.14.11 pm

(基礎情形:美國在2020年成為原油凈出口國;高級情形:美國在2018年成原油凈出口國)

如果WTI油價跌破70美元呢?花旗預計頁巖油產出增長會放緩(2015年增長下降25%,2016年增長下降50%),但是美國頁巖油不會停產。

如果因為油價下跌而減產,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如何?

高盛在最近的報告中已經指出:

一方面,原油價格下跌意味著天然氣價格下跌,從而刺激消費者在其他方面增加支出。

油價下跌和其他消費者支出增加的影響大致會相互抵消,預計對GDP構成0.1%的拖累。2013年,油氣行業投資額約1670億美元,占商業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比重分別約為11%和1%。 

高盛還指出,在頁巖油投資的高峰期——2010和2011年,油氣行業至多為年化GDP增速貢獻了0.2個百分點。不過頁巖油投資此後就“回落至並不顯著的水平”。 

即使油價大跌,油氣行業在美投資也未必會大幅下滑。高盛經濟學家Alec Phillips指出: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能源行業的許多投資並不是為了增產而是為了維護現有產出,因為從現有油井產出的原油會持續下降。因此,即使美國未來數年維持現有產出不增加,我們仍然預計投資大幅增加,因為大規模投資仍有必要。

沙特不可能永遠容忍低油價

沙特短期內能容忍低油價,但是長期來看,它希望油價在100美元/桶。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Helima Croft最近指出:

由於阿拉伯之春後開支增加,我們相信沙特政府實際上希望油價位於100美元/桶附近以平衡財政。如果布倫特油價繼續低於80美元,沙特將出現財政赤字。新增社會支出的很大一塊是為了讓年輕人有事可做遠離極端分子...自2003年利雅得遭到恐怖襲擊以後,沙特國王阿蔔杜拉認定失業青年對國家安全構成挑戰...我們仍然維持沙特不會犧牲國內和地區穩定來懲罰伊朗和俄羅斯或者迫使美國頁巖油破產的看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70

沙特發出信號:沒有價格戰 將繼續穩定價格的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35

已經多月未露面的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周三公開表示,沙特並未考慮石油價格戰。從消費者、石油生產商和整個行業的角度出發,沙特將繼續推行穩定價格的政策。

北海布倫特原油周三4年來首次跌破80美元/桶大關,引發了市場對於OPEC是否會采取措施來穩定油價的擔憂。油價自今年6月高點已經回落超過30%。

Ali al-Naimi表示,“沙特依然在石油市場擁有重要話語權,並且這種話語權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也不會出現變化。過去幾十年來沙特一直致力於維持石油價格的相對穩定,這種政策現在依然未變。決定油價的根本因素是市場,而非沙特。石油生產商間價格戰的說法是種誤解,或是有人故意這麽說。沙特的目標是和其他石油生廠商一起維穩市場、穩定價格。”但是在被問及沙特是否會減產,以及下次OPEC會議上削減產量上限的可能性時,Naimi拒絕回答。

Again Capital分析師John Kilduff認為Naimi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在下次OPEC會議上,OPEC不會選擇減產。

而多位行業分析人士則認為沙特正在默許油價下跌,以壓制美國頁巖油公司的產能。通常來說,高油價的情況下,頁巖油公司才能保持相對較高的產能。

周三公布的OPEC月度報告稱,10月該組織原油產量總數下降了22.64萬桶/日,達到3025萬桶/日,主要由於沙特減產。其中,沙特日產量下降了6.99萬桶,達到960萬桶/日。不過,路透、華爾街日報均援引消息人士稱,沙特10月原油產量約955~960萬桶/日,較9月減少10~15萬桶/日。

Energy Aspects分析師認為,OPEC報告暗示11月27日的會議上減產將成為主要焦點。但是考慮到沙特拒絕減產,並且委內瑞拉、利比亞、伊朗等國家因為各種原因(主要是賣油的現金壓力)無法減產,因此OPEC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51

在線旅遊業價格戰背後:揭秘攜程、去哪兒資本戰的底牌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61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24 11:25 編輯

在線旅遊業價格戰背後:揭秘攜程、去哪兒資本戰的底牌

作者:一舉鯨濤
作者導語:去哪兒從平臺走向OTA,OTA攜程則走向平臺化,已是不可逆的方向。雖然通過融合跨界,雙方的業務模式更加類似,彼此團隊對未來趨勢的理解也在伯仲之間,但是雙方差異仍然非常巨大,特別是在基因與資金層面。價格戰背後,已是包含庫存與渠道資源的總體戰,而這與資本息息相關。兩強的決戰,也帶動了中國在線旅遊創業投資生態圈的發展與茁壯,近而影響了中國旅遊業的未來格局。


價格戰成為戰術,資本戰才是戰略全貌


價格戰從未缺席中國在線旅遊領域。隨著旅遊市場規模被證明快速向上,新進入業者挾帶的可燒資金也逐步放大,競爭激化下,價格戰的打法也逐漸細致。


價格戰終極會引導到價格一致,不過,即便不同平臺的C端提供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價格可能來自不同的做法。以酒店為例,如果用孫子兵法的邏輯來說:“下兵之策”是在酒店(C端)直銷價的基礎上立減、返現、紅包、讓傭...,這種單純的讓利會耗費大量的現金與傭金收入;“上兵之策”是通過B2B或是切房取得房源,這種方式可以降低單間夜成本,雖然賣的價格一致,但成本低盈利更多,這部分還可以通過自身的收益管理組合做得更細化。

  

“上兵之策”是以價格戰術為表象的資本戰略,可以進行長久的消耗戰。如前述在線旅遊機票/酒店的平臺格局現況(參見拙作《攜程VS去哪兒,刀刀見血的B端暗戰》與《機票分銷供應鏈暗變湧動,攜程和去哪兒提前對決》),價格戰沖擊的不僅C端平臺,同時也會帶動整個生態圈盈利下滑,因此有利於高資金企業對生態圈中需要錢的企業進行投資,特別是其中高墊資成本的企業。當資本順著價格戰進入供應鏈,除了釜底抽薪掌握資源,還能為投資方與供應商(被投資方)帶來雙贏的財務收益。

  

不過,資本戰仰賴總體的資金實力,這時企業擁有的直接資金與間接資金(能快速變現的資金),就變成交戰時的重要籌碼。


四大旅遊中概股總資金實力大起底


這里的總資金實力,是依各公司財務報表加總直接資金與間接資金所取得的資金量。目前推估攜程可掌握資金超過200億(人民幣),分別約是去哪兒、途牛、藝龍的12倍、8倍、11倍,與競爭者差別頗大(見表一)。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


* 現金為財報項目的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 Restricted cash + Short-term investment(去哪兒加計Funds receivable),為標準一致,途牛與藝龍已公告季報,但本表數據依各公司2014年二季度季報定。


* 可交易股權的市值換算方式,是依2014年11月21日美國股市收盤價,攜程82.8億美元,途牛7.2億美元(數據來自Google Finance);美元對人民幣換算為1:6。


直接資金:這里直接資金指的是現金,以及能隨時變現、高流動性的約當現金,有利於公司因應市場變化,快速進行投資或收購。企業凈利潤或凈虧損最後也會影響現金,但體現較為複雜,這里並不合並計算。但今年在線旅遊公司競爭激烈,預計各公司盈利能力會比2013年差,特別去哪兒上半年已虧損6.03億(去年全年虧損1.87億),推估下半年還會加劇,僅存17.82億的現金,現金耗盡不僅無法對生態圈進行投資,還需向股東再融資,在資本戰的對峙中會很被動。


間接資金:這里間接資金指的是,在不影響獨立經營的前提下,通過與戰略夥伴股權交易,所能取得的資金與戰略資源(這類資金的量最龐大)。由於戰略資源(如Priceline與攜程、攜程與途牛的合作)的價值很難量化,為嚴謹計算,這里就只以計算通過股權交易能取得的資金市值,像Priceline投資攜程是以市值溢價算,溢價的部分在此忽略。在不影響獨立經營的前提下,一般公司能戰略性交易/換股的股份以不超過30%為宜,這里的計算就以30%為基礎。


計算美國上市的四間中國旅遊企業可以發現:攜程扣除Priceline的10%持股,約還有20%的股份可以作為間接資金;途牛扣除攜程約5%持股,約還有25%的股份可以作為間接資金。去哪兒跟藝龍已分別被百度及Expedia控股,這類公司增發釋股取得間接資金的難度比較大,一方面因為本身沒有董事會的決定權,必須經由控股母公司決定;另一方面,除非百度、Expedia決定放棄去哪兒、藝龍的經營權,否則會阻礙戰略夥伴的投資意願,但即便百度、Expedia願意拋股,拋股利益也是歸屬母公司,與被投資的子公司無關,無助於壯大資金規模。


錢不是萬能,但可以帶來機會


在理解價格戰術的表象後,還可以從兩個方面挖掘資本的影響力,這對預期去哪兒跟攜程的捉對廝殺,甚至在線旅遊的格局轉變上,有重大的幫助。


寸金“能”買寸光陰:最明顯的例子是攜程在B2B領域的相關投資。B2B領域是資源的概念,可以細化成B2B平臺(資源的廣度)與B2B批發商(資源的深度)。雖然旅遊資源大體是供過於求的,但是特定範疇的旅遊資源則是稀缺的。比如在高星酒店領域中,酒店的客房庫存本身不稀缺,但是酒店願意釋放的低價庫存本身是稀缺的;再從組團遊領域來看,一般旅遊目的地的低價機票處於稀缺。


價格戰一般也容易使C端平臺與B端批發商處於對立的態勢。如果能以投資化解這個問題,能更快速為平臺商戶打通批發商的低價產品,並以自身流量與資源輔助B2B平臺擴大業務範圍,就更能打造雙贏的合作關系。這類合作上,攜程通過華遠與酒店B2B領域的投資,走得非常靠前。


資源上的孤立戰爭:在線旅遊業是流量與資源的遊戲,價格戰背後是將消費者需求打造成自己生態圈的閉環。攜程通過C端(同程、途牛等)的投資,綁定了消費者的需求出口(根據公開信息,途牛與同程的現付酒店都使用攜程資源);同時通過B端的投資,裂解競爭對手的低價產品閉環,兩者都能大幅削弱去哪兒作為平臺的渠道價值。


孤立戰術基本違反企業多渠道最大化銷售的商業邏輯,所以原則上不需要做得很徹底,做得徹底也違反被投資對象的分銷利益。對攜程來說,基本上只要保證去哪兒不會有最低價,至少不會是唯一的最低價,同時在庫存的使用上攜程優先,並且適當的在競合中順水推舟即可。攜程既有的服務體系,理論上要做好其它該做的事。近期如家集團下架去哪兒,應該可以理解為這部分的成效。


200億到400億的杠桿影響力

  

資本戰能積累的戰力,基本體現在對被投資公司的影響力。對被投資對象控股固然可以有絕對的影響力,但也可能因股權稀釋而讓創始團隊喪失動力。

  

對於攜程如何最大化戰略效果,可以參考該公司CEO梁建章的發言,近年梁曾多次提到積極投資好的創業團隊,但不強調控股,僅僅是“財務投資”。但值得註意的背景是,以今年二季度來說,推估攜程一個季度能銷售的機票與酒店的人次,各超過1000萬的量級,三季度甚至可能逼近或超過2000萬,如此龐大的量級以及所衍生出的細分市場需求,足以打造一個巨大的閉環生態圈,覆蓋到所有被投資公司(所謂攜程系)的資源。這個龐大需求的創造與滿足,足以讓攜程以不控股的“財務投資”發揮控股般的影響力。

  

同程與途牛就是很好的例子(外傳攜程投資同程30%,投資途牛不到5%,對雙方都不控股)。如果不控股就能發揮控股的影響力,攜程手上的200億相當於可以發揮400億以上的杠桿價值(原本要控股必須要有50%以上的股份,現在只要20%到30%即可,相當於2倍的杠桿)。

  

相對於攜程,去哪兒CSO趙軼璐曾表明,去哪兒網不做財務投資,只做戰略投資,首個投資案則是與中國市場無涉的東南亞打車應用GrabTaxi。雖然不清楚去哪兒的資本戰略是因為被攜程在中國孤立被迫所致,還是真正認為控股才能發揮影響力,但從這個角度來看,去哪兒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應對攜程的杠桿施力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攜去”資本戰牽動旅遊創業圈資金熱情


在攜程走向平臺化,去哪兒走向OTA化的過程中,雙方的資本戰略也影響了在線旅遊業的創業方向。資金有限,去哪兒目前的投資較為單調;但從年報與公告來看,攜程這兩年在各個旅遊細分市場投資了多個項目,這些外部資本戰略與內部創業機制結合,快速的以平臺化形式深化了在細分市場的布局,同時也牽動了風投與私募對旅遊創業圈的資金熱情(表二),並帶動了產業變現要求與洗牌速度。攜程與去哪兒最後的勝敗也許並不重要,中國的細分市場創業者已在這場資本戰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取得了國際水平的競爭力。(來自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44

史上最慘烈的原油價格戰會重演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7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價格戰”,美國石油開采商輸得很慘。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龍頭”足足四個月沒有關上,油價暴跌67%,僅僅高於10美元/每桶。

美國原油產業遭遇重創,在隨後的近20年里原油產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奪原油市場寶座。

如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在即,盡管沒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夥伴們會像當初那樣大規模的“放水”,而美國頁巖油產生也表示不會減產,然而那段悲壯的記憶再次浮現在美國石油行業高管們的腦海里。

覆蓋原油行業37年的老將、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告訴彭博社

1986年原油價格崩潰,美國原油行業始料未及,許多公司被迫關閉。誰也無法忘記那段歲月,它是美國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OPEC貢獻了世界約40%的原油產出,10月的日產量達到3100萬桶,超過了3000萬桶的目標。

油價自6月的高點已經下跌超過30%。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明日OPEC會議將召開,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達2.2%,收於每桶74.09美元,創四年新低。布倫特油價下跌1.7%,收於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說:

必須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說“一定得是我們(出手)嗎”?

市場之爭

實際上,1986年的大崩潰中,沙特並沒有先發制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張,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場供應的調節者,油價上漲就增加供應,油價下跌就減產。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隨著OPEC其他成員國的產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產量由1981年的超過900萬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萬桶。普利策獎獲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這使得沙特面臨著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問題。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獲原油市場份額的意圖,油價隨即開始下跌,從1985年11月巔峰時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達成了新的“市場瓜分”協議。此時,美國石油開采商已經受到重創,主要采油區失業率飆升。俄克拉荷馬州失業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當時全國的平均失業率約為7%。

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數據顯示,1986年,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州的原油產出分別下降了8.3%和7.1%。

能源開采服務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聯合創始人James Richie告訴彭博,“當時市場上充斥著原油開采設備”。 專業拍賣油田設備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導了86起拍賣,比正常年份的兩倍還多。

1986年,油田開采設備變得一文不值。

彭博社稱,這一段歷史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麽今天美國頁巖油開采商們會指責沙特和OPEC為價格下跌的罪魁禍首,並認為“原油價格戰”旨在迫使它們出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1

OPEC自殺式挑起石油價格戰 誰受益?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95

OPEC自殺式挑起石油價格戰 誰受益?

天晟


過去幾個月來,國際原油價格已下跌近30%,這個關口,市場對油價變化已緊繃著一根弦,而昨天在維也納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再次刺激著市場的神經:供應量約占全球石油供應量40%OPEC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不減產,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這一決定直接導致油價暴跌,WTI原油收盤暴跌6.74%,收報72.84美元,盤中更下跌8%,下破68美元。布油收盤亦重挫6%,報73.09美元/桶,盤中跌幅也接近8%OPEC 這種自殺式的價格戰,直接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油價將繼續在熊市中沈淪,而一個長期低油價的時代或許正在來臨。




OPEC自殺式價格戰背後的原因


OPEC最終達成不減產,這明顯是向市場發出油價繼續下跌的信號,為什麽呢?難道說那些石油大佬真是有錢,任性?對OPEC而言,若減產,油價上升,但同時美國頁巖油產量提高,OPEC市場份額減少,最後OPEC收益下滑;若不減產,油價下跌,OPEC的收益同樣會減少。很顯然,沙特和OPEC都意識到這一點,減產才能穩定油價。但關鍵問題是,減產雖然可以短暫提高銷售利潤,後果卻是美國頁巖油公司擴大在石油市場的占有率,因此,OPEC的決定就是放棄眼前利益,為長遠的市場占有率戰爭打下基礎。


新聞媒體對這場石油大戰的報道正樂此不疲。據外電報道,有俄羅斯石油業大亨表示,OPEC決定不減產,將確保摧毀美國頁巖油行業。俄羅斯第2大油企OAO Lukoil副總裁稱,美國石油生產商面臨成為自身成功犧牲品的危險。在目前略高於每桶70美元的價位,一些開采商接近虧損。他稱,“在2016年,當油組達到清洗美國邊緣市場的目的後,油價將再次開始上漲。頁巖油繁榮和科技泡沫一樣,適者生存。”此外,還有報道稱俄羅斯正以犧牲財政為代價,打壓美國頁巖油。


由於原油供給失去約束、美國量化寬松的退出、全球經濟的持續萎靡,原油價格的三大核心要素都不再能支撐價格,毫無疑問,油價將繼續處於熊市之中。目前,美國頁巖油公司大多數的成本價在65美元/桶(布倫特)。換句話說,OPEC這場自殺式的價格戰要使得油價至少低於65美元,OPEC才有贏的勝算。此外,美國能源信息局(EIA)負責人謝明斯基11月19日預測稱,原油價格將在2015年中旬觸底,彼時國際油價可能跌落至每桶50美元。謝明斯基還預計,國際油價的價格跌至每桶60美元的情況下,美國頁巖油的相關開采項目就會停止。


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方面,低油價有助於原油消費國降低成本,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是一種利好。以美國為例,消費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推動力之一,汽油價格下降有利於美國家庭增加在其他商品方面的消費支出,刺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油價大跌後,原油輸出國的經濟和財政恐面臨較大風險。比如,對於俄羅斯而言,由於其財政預算按照原有油價制定,油價持續下跌可能導致財政收入銳減。另外,油價下跌還會導致股票市場混亂,引發資本外逃。其結果可能是國內通脹率上升、物價上漲,居民消費需求受到遏制。

油價下跌對世界各國GDP影響不一,對於石油出口國,油價重挫將很快沖擊到GDP的增長,但會提振石油進口國的GDP增長。從下圖可以看出,油價重挫第一年的最大受害者是俄羅斯,其次是中東國家,而其中最受益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一些亞洲經濟體。


藍色圖柱顯示的是油價下跌20美元/桶後一年的情況,褐色為兩年,灰色為三年。從圖中可以看出,油價下跌20美元在隨後的一年可使全球GDP增速提高0.26個百分點。


上圖顯示:油價每上升10美元,對韓、中兩國經濟影響最大。


對中國的利好和貨幣政策空間


對於中國而言,國際油價下跌將減少原油進口支出,相關制造業將受惠於成本的降低,同時有利於減輕通脹壓力,從而增加了貨幣政策放松的空間。

油價下跌對國內通脹影響如下圖所示:向下遊行業傳導並通過替代效應帶來價格下行壓力,但是對互補品帶來反向影響,不過油價對下遊行業的傳導和替代效應大於互補品的影響,因此,油價下跌給通脹帶來下行壓力。為了避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的沖擊影響,貨幣政策放松空間或將放大。



宏觀經濟上,內需疲弱疊加國際油價下跌更加大了通脹下行的壓力,甚至帶來通縮風險。如下圖所示,中國10月CPI繼續下行,同比僅增長1.6%,離全年目標2.3%相差甚大。而PPI更是下降至-2.24%,已經連續32個月下降,工業的疲軟正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通脹過低已經成為貨幣政策的焦點,因而11月的存貸款利率下調預示降息周期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油價下跌對行業的影響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是所有生產活動的血液和最原始成本,油價下跌意味著成本降低,這將利好幾乎所有的行業,當然,除了原油開采,以及依附在原油開采上的油服、石油裝備行業會愁眉苦臉。下面重點提幾個油價下跌立竿見影帶來實際影響的幾個行業:


1、石油行業:油價下跌將直接導致利潤的大幅下滑,隨之帶來資本支出的縮減,將導致油服、裝備等周邊板塊受損。利空相關公司:0386.HK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2386.HK 中石化煉化工程、0857.HK 中國石油股份、0883.HK 中國海洋石油、2883.HK 中海油服務等。

2、交通運輸行業:作為“耗油”大戶,交通運輸行業中航空及航運兩大子領域受益最為顯著。顯而易見,油價下跌,將直導致航運、航空公司燃油成本的降低。以航空公司為例,2013年南航、東航、國航燃油用量分別為532萬噸、460萬噸、505萬噸,燃油成本分別為306.8億元、355.4億元、337.2億元,分別占營業成本的38.2%、40.8%、40.8%。為適當緩解油價大幅上漲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成本增支壓力,燃油附加費是航空公司對沖油價波動的主要工具。2013年東航、南航、國航燃油附加費收入(含客運、貨運)分別為142億元、139億元、147億元,覆蓋燃油成本的比例分別為46.4%、39.0%、43.6%。因此,油價下跌將大幅有利於航空公司未來的業績改善。相關收益公司:0293.HK 國泰航空、0670.HK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1055.HK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0753.HK 中國國航、2866.HK 中海集運等。

3、化工行業:原油作為基礎能源和化工原料,其價格波動對化工下遊行業必然有著重要的影響。農藥、橡膠制品、合成革、滌綸工業絲等領域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下滑,相關公司的毛利率將得到提升從而帶來業績的增加。


4、汽車行業:油價下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欲望。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為例,本次調價後私家車主每月將減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綜合“八連跌”累計降幅計算,每月出行總油耗累計降低185元左右。相關受益公司:2333.HK 長城汽車,2238.HK 廣汽集團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38

【專欄】饑餓營銷?價格戰?錯了!小米賣的是消費觀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75.html

i黑馬註:蘋果和小米,將讓用戶體感覺“占便宜”賣的貴和賣的便宜兩個端都占了,其他廠商又能怎麽樣呢?要懂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重要的不是你產品的真實面目,而是你給消費者的心理反映。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師天浩

提起雷軍,大部分中國企業家都是既尊重又嫉妒,可以說雷軍的小米真正的讓中國人知道了品牌的價值。四年半前創業,產品三年前上市。按照雷軍在“2014(第十三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說法,今年小米公司營收將超過700億。在這次大會上,雷軍拋了一句豪言:“未來的五年里面,投資一百家公司來複制小米模式。”

善於話題運作的雷軍(有人提羅永浩,羅永浩是喜歡博眼球。他在話題運作方面的能力,差雷軍好幾個喬布斯。)在“為發燒而生”“雷布斯”“風口上的豬”之後,又一次以簡單的概念“複制一百家小米”刷新了人談論雷軍的話題焦點。在小米手機、小米空氣凈化器雙雙陷入專利侵權、抄襲模仿的輿論漩渦里,及時到來的豪言壯語,很及時的四兩撥千斤轉移了人的關註點。

可見雷軍如今駕馭輿論的能力在國內,除了馬雲之外,已經無人可出其左右。當然今天討論的不是雷軍的輿論控制的技巧,也不是小米專利的問題,而是,小米究竟賣的是什麽?是手機嗎?是生態鏈嗎?

大家都在研究小米,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恐怕不僅僅是IT圈的觀察者,所有和科技有關聯的從業者,沒有一個人不曾研究小米的。還記得一年前在一家公司里,我們曾專門開會探討“小米手機賣究竟是什麽?”,當時為了研究透小米手機,每個人都準備了數萬字的資料,有蘋果手機的、三星手機的、華為手機的、聯想手機的,之所以這麽下功夫,就想通過對比,來搞清楚小米手機賣的究竟是什麽,找出其核心的競爭力,並複制到自己公司了。我還記得,在搜集資料之前,我隨口而說的一句話“小米手機的定位,就是賣給那些想要享受蘋果手機用戶的面子,但手里錢又不夠的人”。當時由於同事里正好有個小米用戶,說完這句有點貶低小米手機用戶的話後,自責了很久,覺得因為一時口無遮攔傷害了同事(在此再次表示抱歉)。

經歷了一年的摸爬滾打,我對一年前我給小米手機的評價依然打80分。如今,小米開始布局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到最近爭議非常之大的小米空氣凈化器。在小米一系列的動作之下,我終於更加堅定自己對小米的看法。前些日子,我在一個死黨圈的QQ群里問:“你們有沒有發現,如果魅族做空氣凈化器我們肯定覺得很違和。為何小米跨行這麽遠做小米空氣凈化器我們沒有違和感呢?”

如果,當你覺得一個品牌跨行沒有違和感的時候。那麽這個品牌銷售的肯定不是一種產品,而是一種觀念。就好像,前幾年波導手機宣布制造汽車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手機廠商怎麽制造汽車,心理上一時接受不了這個轉變。但小米出空氣凈化器,我問過身邊的人都不覺得很違和。當你也覺得小米出手環、出移動電源、出空氣凈化器都理所當然,心里接受起來沒有障礙的時候,那麽你離小米賣究竟是什麽就已經很近了。

答案並不複雜,而是由於“饑餓營銷”“價格戰”“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各種戰術,被許多圈內人捧為小米的戰略,大家因而被這些戰略決定的“饑餓營銷”“價格戰”“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幾種表象的術而迷惑,就無法看清小米真正的面目。小米是什麽?小米是一種消費觀念,售賣的是喬布斯曾說過的一句話。

喬布斯曾說過的一句話,讓用戶感覺“占便宜”而不是“占便宜”

不僅僅是在我們中國,在美國也有人覺得喬布斯對iphone的定價太高了,喬布斯曾如此回答:“消費者不是愛買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歡占便宜。”老祖宗四個字就曾概括過這個論點物超所值,只不過外來的喬和尚念經我們才會相信。所以賣產品的關鍵不是說賣的貴(iphone)還是賣的便宜(小米),貴和便宜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存在,你要讓用戶體感覺“占便宜”,那才是勝利。

一定要註意,是要讓用戶感覺“占便宜”,而不是真的讓用戶“占便宜”。小米的雷布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過老喬的啟發,但如何讓用戶感到“占了便宜”的心理感受打造上,雷軍做的非常極致。說點題外話,現在一群不知道在想什麽的國產手機品牌,好像站街女一樣,整天在各種科技網站對用戶說“我便宜”“我更賤”,其實這些國產手機們根本不知道小米究竟在賣什麽。小米賣的是一種觀念,就是“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小米繼“為發燒而生”之後,定位更精準的“洗腦語”)。是通過營造一種“高端產品”的錯覺,將中端產品賣出去,讓用戶感覺到“TM的美好的事情竟然發生了”。這才是核心,你比小米價格低,你比小米配置高,根本搞不懂雷布斯在做什麽,花了那麽多錢、讓了那麽多利、搞了那麽多水軍,結果用戶覺得“這幫孫子,手機賣這麽便宜,質量指不定多TM的爛呢。”

其實,說實在的話,小米是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打造成功品牌的公司,所有人一提到小米產品都會油然而生一種買了不會虧本的好印象,覺得買小米很值。這對於缺乏品牌觀念的中國非常可貴,讓人知道除了運營好產品,如何照顧用戶心理情感也是同等重要的。那些哭哭啼啼,難以理解自己“賠錢”賣產品都換不得用戶的認可,最後自暴自棄的認為所有用戶都是“SB”的企業家們,沒抓住品牌商品時代的核心,反而覺得自己委屈。說點不好聽的話,在電腦普及的今天,仍然有那麽多人去電影院里花掉百元甚至數百元去看3D電影,就已經證明了,精神需求也是消費者的剛需,你沒營造出用戶買你的產品是“占便宜”的心理預期,消費者憑什麽買你的產品。

如今,疾病亂投醫的國產手機,更是瘋狂的學習小米手機一開始使用的拼參數、社會化媒體輿論引導、猛打價格戰等招數。可是,無論如何ctrl+c、ctrl+v就是超越不了小米。比如榮耀、努比亞、大神、魅藍等等,各種從手機企業里獨立出來要和小米死磕的所謂的精準定位品牌,一直在模仿、卻從未能超越。

有人說,蘋果和小米,將讓用戶體感覺“占便宜”賣的貴和賣的便宜兩個端都占了,其他廠商又能怎麽樣呢?要懂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重要的不是你產品的真實面目,而是你給消費者的心理反映。看完本文的最後,想想美顏手機的轟動一時。生活處處都是美好,而關鍵的,是你有沒有一顆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師天浩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