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價值不如一塊地 保利23億吃下中航地產
自今年7月6日晚,保利地產和中航地產雙雙發布停牌公告後,時隔三月,雙方的地產業務整合終於有了新進展。繼10月上旬保利地產在其官網發布《關於重大事項進展的公告》後,10月18日中航地產也發布了相關公告。
根據公告,中航地產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保利地產出售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負債,標的資產預估值合計為23.23億元,涉及中航地產及其下屬企業合計持有的10家房地產項目公司股權及1個房地產項目在建工程。在地價飆升的年代,這對保利而言這似乎是個不錯的標的,但真實情況又是怎樣?
價值不如一塊地?
23.23億元的收購價,在樓市火爆的前三季度,中航地產的價值甚至不如一塊中等熱度的地塊。依據公告,保利收購的標的資產主要分布在成都、昆山、貴陽、南昌、九江、贛州、惠州、嶽陽、新疆等9個城市,待開發土地面積約150萬平方米。保利以如此優惠的價格拿下中航地產,在央企整合增效的大背景下,雙方的結合政策意味頗為濃厚。
相比於保利,無論是業內還是集團內,中航地產的體量均略顯嬌小。2015年,中航地產合約銷售金額為49.03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為29.31萬方,合計55.19億元營業收入也僅有35.91億元來自房地產板塊。進入2016年,在樓市大火的情況下,中航地產中期毛利率僅為15.75%,同比還減少了5個百分點,凈利潤率為-0.21%,中期營業收入則為25.38億元。
不僅如此,中航地產的財務狀況也並不樂觀。據克而瑞研究報告顯示,期內中航地產長短期債務比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1.47和0.30,較去年同期均有了不同程度下滑,凈負債率居高不下,維持在200%以上。
相比於全年營收可達3800億元的中航工業集團來說,中航地產的業務規模以及經營情況都難言良好,此次被中航工業集團剝離出去,也屬意料之中。
而作為收購方的保利,近年業績一路上揚,且勢頭頗為兇猛。2016年1至6月,保利地產實現營業總收入551.50億元,同比增長30.24%,毛利率則超過中航地產一倍,達到了32.60%;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保利地產實現銷售額201.5 億元,同比增長72.5%;實現簽約面積153.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8.9%;截至9月底,保利地產今年新增項目總地價約698億元,權益地價471億元。在今年年初的中國房地產500強榜單上,保利也牢牢占據著第四名的位置。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本次並購有點強扭瓜藤的意味,即中航未必想賣,而保利未必想買,但在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這筆交易依舊進行,政策的因素要更大一些。”對此記者曾致電保利地產投資者關系部門,但對方並未就此做相關回複。
樓市降溫後,保利是否會消化不良?
此前保利地產的公告顯示,“經初步估算,該潛在交易事項涉及房地產項目約70個左右,交易標的金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15%”。而在本次交易中,保利收購的房地產項目只有11個,未來保利是否還會收購中航旗下其他的地產業務,現在還不得而知。
但值得註意的是,中航旗下的地產項目大多位於二三線城市,這對保利地產來說,吃下去容易,消化可能未必會一帆風順。
在房地產領域,中航地產是以商業地產為核心,兼以綜合開發經營,其中“中航城”是中航地產主力開發的城市綜合體,“九方購物中心”是中航城的核心產品。從2011年起至今,贛州、成都、深圳龍華、九江、昆山、深圳華強北等6家九方購物中心相繼開業運營,總營業面積約為68萬平方米。同時,物業管理業務也是中航地產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15年中航地產物業管理業務實現營收17.7億元,占當年公司營業收入的1/3左右。
另外,從克而瑞研究報告提供的收購標的資產對應項目來看,目前中航地產有未開發項目六個,待開發部分面積為150萬平方米,除成都天府新區項目有32萬平方米外,其余的112萬平方米均位於貴州、江西、新疆、江蘇等地的三四線城市。記者查閱中航地產2015年年報發現,當年地產板塊收入35.9億元,其中江西、江蘇、廣東、貴陽四省的收入占比達89.35%。但通過毛利率對比,記者發現,地產板塊毛利率最高的項目位於深圳市(毛利率87.3%)、其他省(99.02%),但這兩個地區貢獻的收入僅為地產板塊總收入的4.24%,而營收占大頭的江西等省份,毛利率僅為22.7%。不難看出,中航地產高價值資產在營收中占比較低,而占營收大頭的項目不僅遠離一線城市,還面臨著毛利率偏低的窘境。
相對應的,保利地產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32.60%,維持在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在接手中航地產這批項目後,尤其是在樓市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保利要想真正消化掉這些去化難度大的二三線項目,對銷售毛利率也許會造成一定沖擊。從這個角度來看,保利雖然以優惠價吃下了中航地產,土地儲備方面得到了加強,但未來這些項目也會給保利帶來不小的去化壓力,處理不好,還會有變成包袱的可能性。
目前,保利地產與中航地產的“結婚證”正在等待上級部門核發。中航地產表示,若協議轉讓方式未能得到國務院國資委批準,公司將采用在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出售上述資產與負債。喜宴雖在承辦中,不過雙方八字卻未必合拍,也難怪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中航地產,保利未必想買!
據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微博消息,保利集團對社會機構盜用“保利”商標發表重要聲明: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是馳名商標“保利”的商標持有人,北京保合利佳文化俱樂部有限公司盜用此馳名商標,以“保利俱樂部”名義向社會公眾進行服務宣傳與推介,其行為已構成對馳名商標專用權的侵犯,本單位保留追究侵權責任的權利。
12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情況通報稱,23日晚,北京警方依法對涉嫌存在賣淫嫖娼違法犯罪活動的多個場所進行查處。從現場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南大街的保利俱樂部、海澱區板井路的藍黛俱樂部、海澱區大鐘寺東路的麗海名媛俱樂部查獲涉案嫌疑人數百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2月7日,據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 消息,2016年12月23日,北京警方依法對涉嫌存在組織賣淫嫖娼違法犯罪活動的保利俱樂部、藍黛俱樂部、麗海名媛俱樂部進行查處,並對相關涉案人員采取強制措施。
經工作,警方以涉嫌組織賣淫罪、協助組織賣淫罪對涉案人員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2017年1月26日,檢查機關審查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77人批準逮捕。目前,警方正在開展捕後審查工作,並將依法推進案件訴訟程序。
對於目前國資委所監管的102家央企來說,在兩份上市公司公告新披露的事項完成後,央企數量將有望降至100家內。
央企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下稱“中輕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日公布的一份公告顯示,中輕集團整體產權將無償劃轉進入保利集團。
該公告稱,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3月20日收到控股股東中國輕工集團公司發來的《關於中輕集團與保利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通知》,中輕集團與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下稱“保利集團”)經過平等協商,本著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擬實施重組,並於2017年3月20日簽署了重組框架協議。 按照該協議,中輕集團整體產權將無償劃轉進入保利集團。
公告還顯示,上述重組事宜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這是上周以來第二份涉及央企重組的公告。
此前的3月17日,中核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當天接到控股股東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發來的通知,獲悉中核正在籌劃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核建集團”)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另外,去年11月經緯紡機的公告稱,收到實際控制人中國恒天的《關於恒天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通知》稱,中國恒天與國機集團經過充分溝通、自願協商,擬按照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以強化雙方主業核心能力、實現業務資源協同共享為目標實施重組,並於11月10日簽署了重組協議。按照該協議,中國恒天整體產權將無償劃轉進入國機集團,中國恒天成為國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國資委網站顯示,目前包含中輕集團、保利集團、中核集團、中核建集團、國機集團、中國恒天在內的央企數量是102家。這就意味著,如果上述三項重組工作完成後,央企數量將降至100家內。
在去年7月國資委的新聞通氣會上,國資委相關人士就對外表示,有幾組央企重組工作正在醞釀之中,中央企業戶數年內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內。
雖然這項工作延續到今年,但從年初來看,工作進度已經明顯加快。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年初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曾表示,要穩步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再次強調,要深入推動中央企業重組,要凝聚力量,進行結構調整。
李錦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2017年國企改革有望在規範中進行較大規模的並購重組,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與分類改革結合,有很多將會出現在央企與地方國企,或者央企與民企之間,2017年重組動作會比過去兩年都要大,也更加頻繁。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今年3月初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也強調,中央企業重組,根本目的是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不斷地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張喜武稱,從實踐情況來看,近三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從方向上看,堅持服務國家戰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擔的使命責任。從布局上看,堅決落實化解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調整的這一要求。從效果上看,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轉型升級,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張喜武表示,比如寶鋼和武鋼重組之後,就可以從更廣的範圍,統籌考慮產能布局,大大地減少了重複建設和重複投資,重組後壓減過剩的鋼鐵產能近千萬噸。
再比如,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重組前2013年到2015年兩個企業平均每年利潤之和是57億元,重組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6年就實現了160億元利潤,這種利潤是在去年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創新低的情況下取得的,達到了重組之後“1+1大於2”的效果。
張喜武當時強調,今後仍然要堅持成熟一戶、重組一戶的原則,同時實施同重組有關的三項工作。
一是要聚焦重點領域搞重組,加快推進煤電行業、重型制造裝備行業、鋼鐵行業等領域的重組整合,推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要積極探索境外資產整合,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
二是要探索有效重組方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適應行業產業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來推進中央企業的重組。
張喜武舉例稱,可以采取像南車北車那樣強強橫向聯合的方式來進行重組,也可以像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那樣圍繞產業鏈優勢互補、采取縱向的重組整合,也可以采取像招商局和中國外運長航那樣吸收整體並入式的方式進行重組整合,還可以采取像中國鐵塔、中國航發新設的股權多元化、專業化的公司來進行重組。
三是要加大重組後融合力度。張喜武說,重組只是第一步,重組後要加大融合的力度。重組不僅要資本合、資源合、組織合,而且更要做到理念合、戰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也就是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加快化學反應,切實激發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地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真正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發酵了數天的保利地產高管變動終於塵埃落地。保利地產一紙公告宣布余英在保利地產10年職業生涯迎來終點。
10月24日晚,保利地產發布公告稱,近日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地產)收到保利地產副總經理余英先生提交的書面辭職書,余英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保利地產及下屬子公司任何職務,並對余英在任職期間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獲悉,余英生於1962年,2007年加入保利地產。在保利的10年期間,余英帶領保利廣州和保利廣東實現了快速發展。余英成就了保利地產廣州10年業績的蒸蒸日上,保利地產則成就了余英的地產生涯黃金10年。
圖片來源:余英個人微博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今年55歲的余英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專業,曾在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任教,1997~2007年先後擔任廣州規劃局規劃處處長、沈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和國土資源局常務副局長。2007年余英迎來人生大轉折,加入保利地產,從此,拉開了地產生涯黃金10年的序幕。
圖片右二為1992年的余英(圖片來源:余英個人微博)
從講堂到政府機關再到地產名人,余英完成了職業生涯的華麗轉身。以“大膽、敢說、言辭犀利”著稱,“匪氣悍風,卻有赤子心胸”為外界對余英的評價,不知道從何時起,余英成為地產界敬重的“余老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與余英有過數次近距離的接觸,采訪中的余英並不像微博上的嬉笑怒罵、情緒豐富,而是添了一份平和。在博鰲的采訪直播間,連續兩年余英的采訪時間都定在晚上11點到12點之間,由於大家聊天興致正濃,即便到了淩晨,余英仍在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答疑解惑。輕聲細語、慢條斯理,眼角眉梢略帶微笑,余英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印象猶如一個鄰家大哥。
在保利的10年時間,余英曾一度活躍在互聯網等社交平臺,在微博上發布樓市預測,獲得業內“預言帝”的美譽。在分管廣東保利期間,玩轉派茶葉蛋、跳減肥操、送秋褲等多種營銷活動,親身演繹地產圈的“城會玩”,也讓保利地產這家嚴肅的央企增添了創新活潑的氣息。
敢打敢拼,勇於創新,余英領隊下的廣州保利業績節節攀升,於2011~2016年間實現6連冠,2016年保利地產廣州銷售金額更是突破200億元。
“在保利幹3年相當於在其他企業幹5~7年”,余英視團隊為“集訓隊”,以狼性的戰鬥力,助力保利穩坐廣東地產頭把交椅。從2011年的100億元銷售金額,到2012年的半年百億,2013年半年銷售金額達到200億……再到2016年全年劍指600億元。保利廣東成為保利地產業績貢獻的重鎮,助力保利地產規模再上新臺階。
伴隨保利地產逐漸發展壯大,10年堅守保利地產大本營的余英也迎來了人生的黃金時代,成為業內首屈一指的“地產大哥”。隨著地產黃金時代的逝去,余英的地產生涯黃金10年在保利地產的一紙公告中宣告迎來轉折。
在傳出余英內退的消息前夕,9月30日,余英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的長篇微博,文中提及“無論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
最終,余英離職的消息得到保利地產的官方證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余英的隱退其實早有征兆,變動正在步步推進。
2017年3月,余英職位發生變動,當時保利城投與保利廣東公司合並,保利城投原總經理羅北生接替余英任職保利廣東董事長。余英則卸任保利地產廣東董事長,履新保利地產集團副總經理一職。管理重心也從華南轉向全國,負責的範疇也從一線營銷退到了二線的技術及品牌管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余英因身體不適於2016年年底進行手術,曾休養過一段時間。2017年開始余英微博的話題漸漸從關註政策市場轉向思考人生、專註建築和藝術。
從保利地產轉身,余英將去往何方?據媒體報道余英將擔任寶能控股總裁,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打聽,寶能相關負責人表示還不清楚,消息未得到證實。
甚至有消息傳出余英將去往母校華南理工大學任教。從余英微信發布的日常來看,近期余英有進行校友聚會,並於10月23日晚更新朋友圈,“曾經在這10年”,並配圖華南理工大學標誌性建築土木工程系辦公樓和建築紅樓。
余英下一站究竟將去往何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余英進行求證,並未得到回複。10月24日晚,余英再次更新朋友圈,直言烤羊肉串好吃,正享受當下的生活,似乎離職並未對其造成困擾。“不念過往,不懼將來”,這無疑是余英對“活在當下”最直白的解釋。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楊軍
對中航房地產業務基本完成整合後,醞釀一年多的保利地產(600048,SH)集團內部整合取得了新進展。
在終止以發行股份購買保利置業集團(00119,HK)相關項目的整合方式後,保利地產借道並購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股權的方式間接拉開了與保利置業集團整合的面紗,讓一度按下“暫停鍵”的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集團的整合重回正軌。
一年前,保利地產曾發布公告,宣布以發行股份購買相關項目的方式整合保利置業集團。但因條件尚不成熟,保利地產隨後公告決定終止籌劃該重大事項。一年後,整合計劃重新迎來突破性進展。
12月1日,保利地產發布的公告顯示,保利地產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收購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的議案》,保利地產擬采用現金方式收購公司實際控制人保利集團持有的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控股)50%股權,成交價格為23.82億元,並按照50%的持股比例承接保利控股應償還保利集團的股東借款本金和應付未付利息27.71億元,合計51.53億元。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保利集團為保利控股唯一股東,持有保利控股100%股權。保利控股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主要資產為持有保利置業集團39.66%股份。
此前,保利地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在今年完成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集團的整合,但因為雙方均為上市公司,不可控因素太多。
在整合進度公布後,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集團的整合能否在今年完成引發外界關註。對這一話題,保利地產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保利置業集團於1993年被保利控股收購,2005年開始逐步轉型房地產業並在保利集團的扶持下快速擴張。
克而瑞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017年11月30日,保利置業集團實現流量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378.1億元,躋身克而瑞房企流量銷售金額第42名。
除去保利置業集團外,通過此次收購,保利地產還將獲得保利控股參股持有的廣州中信廣場、北京新保利大廈等商業物業的股權。
保利地產發布的公告顯示,自股權轉讓合同生效之日起,以保利地產為核心對保利集團境內房地產業務進行整合,未來保利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在境內新增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均由保利地產為主進行開發。
12月1日,除了披露收購保利控股50%股權外,保利地產同時宣布以1496.58萬元收購中金正祥(上海)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有的保利(橫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15%股權。收購完成後,該公司持股比例將由30%增加至45%。
通過現金和承債式等一系列收購,保利地產將進一步擴大業務區域,提升經營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鞏固其在房地產行業的地位。
目前,保利地產銷售金額已突破2000億元大關。未來,保利地產將深化“3+2+X”戰略,打造3個千億元和多個百億元城市群。在保利地產2016年業績說明會上,保利地產透露出未來3~5年沖擊5000億元銷售規模的目標。
根據克而瑞數據,保利地產今年前11個月實現銷售金額2678億元。其中11月單月實現銷售金額299.3億元,同比增長95%。中信建投房地產表示,2016年以來,保利地產不斷加大土地投資力度,當前保利地產貨值充裕,推盤意願積極,全年有望沖擊3000億元銷售規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完成與保利置業集團的整合,保利地產的規模將再上一個臺階,擴大對於中海地產、華潤置地以及中交地產的領先優勢,成為央企地產“巨無霸”。
1月7日,保利地產公告稱,近日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已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事項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上述變更不涉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動,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控制權結構及比例均未發生變化,對公司經營活動不構成影響。
國務院於2017年7月發文《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所有央企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公司制改制。此前,已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相繼宣布集團母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並完成相應更名。
保利地產(600048)過去兩年不溫不火的局面,正悄然發生改變。4月17日,該集團發布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幅達25.8%,合同銷售3092億元,穩居行業前五。
2017,中國房地產行業雖承受調控壓力,但市場仍舊風風火火,頭部企業擴張速度十分驚人。作為行業前五強中唯一的央企,保利地產低調謹慎之余,透露出許多前兩年所沒有的亮點。
績效高增長,將進入業績豐收期
2017年,保利地產實現營收1463億元,同比下降5.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6.26億元,同比增長25.8%;每股收益1.32元。
與過去2年近乎持平不同,2017年在營業收入微弱下降的背景下,保利地產的歸母凈利潤實現了較2016年提升25個百分點,這一變化得益於這一輪行業複蘇所帶來的業績提升。
2015年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帶動了房地產行業整體利潤率水平的回升。2017年,保利地產毛利率達31.05%,較2016年提升了2.05個百分點,扭轉下滑趨勢;凈利率13.45%,較2016年提升2.42個百分點。隨著2016年、2017年高價銷售的項目在2018年、2019年進入結轉高峰期,預計保利地產將進入業績豐收期,未來業績值得期待。
2017年保利地產銷售金額3092億元,多年來排名始終穩居行業前列,央企地產龍頭地位牢不可破。近些年來,保利地產始終保持業績快速提升,2017年更是實現了47.2%的近7年來同比最高增速,這正是得益於公司堅定以核心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布局策略,堅持對三大城市群及周邊區域、重要節點城市的深耕。
根據年報,其銷售82%來自於一二線城市,持續深耕的三大核心城市群占比近70%。此外,其深耕城市群、城市帶的戰略與國家主推的灣區概念、經濟帶概念高度契合,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保利地產憑借其豐厚優質的土儲,2017年銷售額近千億。預計未來隨著灣區概念、經濟帶概念的進一步升溫,保利地產的布局優勢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銷售業績必將更上一層樓。
未來增長前景樂觀
盡管保利地產在國內房地產行業一直穩居行業前五,但其顯然不滿足於前五的位置,並以對標行業前三作為公司發展的願景,有奮起直追的態度和實力。
實際上,在拿地端策略的轉變已經初見端倪,2016年下半年以來保利地產拓展明顯提速。在拓展土地類型上,順應土地供應“多主體、多渠道”趨勢,靈活運用多種投資拓展、管理輸出模式,加強對工業用地、產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村集體用地的獲取,提高對各類土地資源控制能力。在拓展方式上,發揮傳統資源獲取優勢,繼續強化兼並收購的資源獲取方式,充分發揮中央房企排頭兵的優勢,全方位參與各類產業協同,以公建模式推動城市更新、以文化IP模式提升生活品質、以產業協同模式助力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
公告數據顯示,2017年其全年拓展項目204個,拓展面積4520萬平,總成本2765億元,分別同比大幅增長了88%和128%。其中,拓展面積超過50%來自於合作和收購。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保利地產完成了對中航工業旗下房地產項目的整合,在大型資產包的收並購上體現了極強的整合能力。
同時,去年12月,保利地產的股東大會通過了以現金方式收購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的方案。假若整合進一步發展並最終將保利置業銷售規模並入保利地產,預計銷售可再增加400億,勢必對市場份額的提升增加不小的砝碼。
積極的土地拓展為保利地產儲備了豐厚的土地資源,截至2017年末待開發土儲面積高達9090萬方,完全可滿足未來2-3年的業績需求,其中一二線城市占比達到63%,高質量土儲為未來銷售業績的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保利早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提出“一主兩翼”戰略,正漸具規模。
首先是金融方面,2010年保利設立旗下首個房地產基金以來,基金管理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末累計管理規模達到785億元,旗下信保基金連續六年評為“房地產基金前十強”。
商業經營方面,保利地產旗下商業管理公司累計管理商業面積【160】萬平方米,目前已在武漢、長沙等6個城市實現了自主購物中心品牌的輸出,在蘭州、郴州實現了自主酒店品牌的輸出。
而社區消費服務方面,公司將圍繞人民美好生活的消費升級需求,構建社區消費生活場景,為客戶提供優質增值服務。去年,保利物業已成功登陸新三板,2017年末合同管理面積超過1.7億平,其中2017年新增外拓面積達到2379萬平,同比增長52%,經營業態在傳統的住宅物業、商業物業基礎上,完成高校、政府、工業園區、醫院等業態布局。
老齡化的到來使得健康養老產業不僅成為保險行業內的“風口”,也吸引著來自其他行業的投資熱情。
4月26日,由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的太平人壽、太平資產,以及中國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地產共同出資的太平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太平保利”)正式開業,這也是國內首家由保險和地產跨界的“央企聯姻”產物。而太平保利的誕生正是瞄準健康養老產業的巨大市場機遇。
當前,中國老百姓對“健康養老”的需求已經呈“井噴”態勢,但能夠滿足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大健康及養老服務卻供給不足。針對健康養老產業供需失衡的問題,國家積極促進健康養老服務業走多產業融合路線,吸納更多的社會力量協同發力。
太平人壽黨委書記、總經理,兼太平保利董事長張可表示,太平保利的成立,是響應國家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是推動健康養老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全新嘗試。
作為國內大型壽險公司之一的太平人壽,總資產超過3900億元,服務客戶總量超過4300萬人次。在與保險主業密切相關的健康養老領域,太平人壽也早有部署。目前,健康管理已經成為太平人壽主要的服務項目之一,並且也推出了自有的養老社區品牌。憑借豐富的健康養老服務資源,公司在大健康、大養老領域的“版圖”不斷擴展。
保利地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平認為,中國太平擁有基數龐大的客戶資源、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經驗與險資的金融優勢,而保利具備養老全產業鏈的深耕實力。
據了解,作為最早涉足健康養老的開發商,保利地產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重點城市落地了專業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小微機構、健康生活館項目等。保利地產稱,今後將繼續借助金融力量全產業鏈介入,積極瞄準市場機遇,站位大健康產業。
對於太平保利的發展規劃,總經理周安彌表示,2018年是太平保利建立的“元年”,公司將以占領行業高地為目標,輸出優質的養老地產、健康醫療項目,助力保險、地產主業雙發展。
國泰君安此前的研究報告表示,中國的養老地產仍處於起步探索階段,預計在 2020 年會進入高速擴張期。現在試水的養老地產運營商主體主要分為房地產開發商和保險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保險資金在養老地產業務運營商各有千秋,它們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完善中國的機構社區養老市場體系。房地產公司的優勢在於運營管理、對市場嗅覺更為靈敏,另外可以以租售結合的形式,滿足不同客戶類型的需要,比較靈活;保險公司的優勢則在於資金和產業鏈聯動。保險公司將保險產品與養老地產掛鉤,通過銷售保險產品的形式,客戶更易接受;而且保險公司資金雄厚,屬於資本密集型企業,而且資金久期較長,與養老地產更為匹配。
事實上,早在2015年6月,中國太平就已與中國保利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範圍涉及養老服務業務、金融投資業務等領域,此番成立太平保利,正是推動戰略合作深化的重要舉措。太平保利方面表示,此次公司成立意味著保險與地產兩個行業,已從初級以項目為主的簡單資金合作,邁入了多層次、多維度,覆蓋健康養老全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共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