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視終於玩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今天13份報紙都一致拿這為題目,就是行會不予亞視續牌,有50多年歷史的亞視將會在2016年四月停播。止凡看近月的亞視風波,一直很少討論,但其實心中有不少說話與感想,既然這次不續牌事件出來了,就拿這機會發表一下,可能不少blog友都就這議題有話要說的。不過,政治的東西又不想說太多,純粹說說感受吧。
亞視臨終時,即這幾個月,其表現可謂非常搞笑,官司、拖糧、不付牌費、講大話、誤報、反口,連老闆是誰都難以認清。出事前,每名股東都懶理其資金問題,但到正式被否決續牌後,又話會繼續「抗爭」到底,更話這是香港黑暗時代的開始。我在想,這樣的公司把戲,拍成電視劇在亞視播,保證收視不錯,資金及續牌問題都能解決了吧。不知道外國有否發生過,當政府要作決定時,突然話公司已經跟「這個人」已經有協議,當「這個人」否認後,又話公司已跟「另一公司」已簽協議,之後「另一公司」又否認,完全不知所謂,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在事件中,我覺得亞視員工頗可憐,不少對公司的確有感情,很想公司向好發展。可惜被拖糧,政府處理又有點慢慢來,不知在怕什麼似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工作滿足感,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很難得到成功感,試問世上有多少個電視臺的新聞部,每天都在報自己公司的新聞,而這些新聞就是社會上最大新聞,可能是獨家,但又會成為醜聞。

至於,香港是否於一個黑暗時代的開始,這只是看事情的觀點與角度吧,於我認為,這事情是光明時代的開始。這一次不續牌,證明了很多人的迷思是錯誤的。一直以來,以為亞視有大陸資金,大陸背景,變成了大陸電視臺,於是就什麼都可以,亦不停有人話亞視不會死,一些朋友更語帶老練及鄙視地教訓人家:「阿爺又怎會讓亞視死呢?這潛規則,靠關係打橫行,只有傻子才不知」。常在想,真的做到這樣子還能「留低」?拼命積極向上遊的就永遠被玩弄,而沒作為的公司就因為有關係就永遠不死。今次事件按「獅子山精神」發生了,真的很想吐一口涼氣。

有位世伯又從另一個角度看,認為多一個電視臺不是比少一個電視臺好嗎?有多一個臺,你不看也罷,有始終好過無,放在一旁也總比沒有為好。我立即提出大氣電波資源問題,今天亞視與無線兩家公司平分地拿走這些資源,但亞視就在日日夜夜浪費著這些資源,市場應該是活的,一雞死一雞鳴,不殺亞視,又怎有更好的上場?世伯立即話:「是這樣的嗎?原來大氣電波有這限制的嗎?」,有趣。

在亞視討論賣盤時,其開價又是一個亮點。賣盤估值又可以當成是一支股票,以價值投資去看看,大家可以想想,一家年年月月蝕錢的公司,盈利也好,現金流也好,都是負數,市盈率當然也是負數。論資產,之前為求出糧給員工,賣資產還債,有價值的資產地皮都所剩無幾,有的就是一個牌照,但能否得以續牌也是未知數,這樣的公司,你願付出多少。

從新聞中得知其開價,可能是10億,15億,20多億,這些數字怎樣得來的呢?聽他們的概念,這是亞視投資者過去的投資數額,即前人蝕本多少,又加入一年營運所需要資金多少。試問,你賣一個資產給我,這資產曾經令你蝕多少錢,與我何幹?賣盤時又要我準備預計沒錢賺,計算註資數額時要考慮日後營運開支,這概念太奇怪了,會有傻子富豪上當嗎?王維基這種生意人會願入股買入這樣的公司嗎?而不要忘記,這牌照還有極高風險失掉,萬一不獲續牌,只會買了一件垃圾回來,20多億即時化為烏有。

當亞視話與港視達成了協議之時,手持港視股票的我對這事情看得很緊,在亞視發表這聲明的第二天未開市,港視就發聲明否認了。在港視未出聲明之前,港視股價在夜期市好像大升3成多,到第二朝開市時知道港視否認了,股價回落不少,再到今天,股價回復正常。看來市場都認為收購亞視是好消息,是可以炒作的,但我完全不是這樣看。如果港視不作聲明,我昨天在股價高開時就定必會沽清,因為這不可能是一個好的決定,我亦不能明白王維基在想什麼,若管理層做出了不是我平時認識他所會做的行為,我會視之為變質,盡快沽售好了。幸好王維基處理得太好了,只讓這傳言維持了幾小時,在翌日開市前就能澄清,十分不錯,感覺手上港視值得繼續持有。

回看亞視整件事,有機會讓我們看到一些「窮得只剩下錢」的人。一些人,除了本身是富家子弟,財富多,權位重,人脈關係好之外,其他概念都不能見人,一說出口就嚇死人。又話要做中國CNN,又話要做良心電視臺,又話與友臺收視4/6比,又要員工上再培訓課程,又要左右電視制作及新聞消息。看其言,觀其行,除了錢之外,實在沒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可能是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吧。有些人一跑出來,就可以清楚告訴我們一些靠關係的暴發戶是什麼樣子,一個人若果沒有素質,沒有氣質,多多錢都難以打造好形象,這都算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22

亞視關門在即 李嘉誠次子躍升港媒霸主

2015-04-13  TWM  
 

 

創台逾半世紀,香港第一家電視台的亞洲電視(簡稱亞視),即將走入歷史。四月一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不再發放無線電視的續期牌照給亞視,也確定亞視一年內就將關門大吉。

曾經與香港無線電視(TVB)瓜分香港電視版圖,亞視曾寫下華人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台紀錄;只不過,隨著經營權多次轉移,亞視經營績效也越來越差。到了商人王征成為最大股東時期,雖然他發下豪語,要將亞視打造為亞洲CNN;但二○一一年,亞視發生誤報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死訊事件,公信力跌落谷底,績效更無力回天。

就在亞視垮台同日,香港政府也宣布,華人首富李嘉誠次子、身價四十五億美元的李澤楷,旗下事業拿下十二年無線電視播映牌照,使得李澤楷成為香港媒體新霸主。

此消彼長,李澤楷拿下無線電視這塊牌照,對他經營香港媒體市場具關鍵影響力。先前,李澤楷已擁有香港第一大電信商|| 電訊盈科、財經報紙|| ︽信報︾,及收費電視台「Now寬頻電視」經營權,版圖橫跨電信、報紙與電視。如今再跨足收視群體最多的無線電視,未來他的影響力,勢必越來越大。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2

後亞視年代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4/08/%E5%BE%8C%E4%BA%9E%E8%A6%96%E5%B9%B4%E4%BB%A3/

後亞視年代

沒有了亞洲亞洲,廣告商別無他選,只有無綫,加廣告費也不足為奇
亞視不獲續牌,大家第一時間請小鳳姐出來「熱烈彈琴熱烈地唱」,亦有不少人忽然緬懷起來(但這些人有幾多已經多年沒看亞視呢?)。不過,怎樣也好,亞視進入倒數階段已成既定事實,現在的問題是亞視倒閉之後,又會怎樣呢?小妹想到了幾個可能性:
 
1.      亞視員工逃亡人踩人
雖然亞視現有的牌照仍可廣播至下年四月,但相信不會再有股東願意註資一個垂死的電視臺,廣告商亦不會再落廣告,本來已經財困到要借糧的香港良心,相信短期內,即大概兩、三個月內就捱不下去了。最直接想到那班「亞視600壯士」在清盤之後得到遣散費後,臺前幕後一時之間湧出市面搵工,定必出現人踩人情況。而剛巧新屆傳理系畢業生亦開始搵工了,簡單供求關係,市場上相關人才供應突然增加,即使話如果亞視員工若不轉行,只有要自減身價,如Fresh grad爭飯碗,十分可悲。事實上,香港業界人工低的問題早已存在,因為香港電視臺十隻手指數完,最多港臺視點31也算進來,勞工市場早已飽和,600個亞視員工根本吃不消,逃亡潮的最大受害者只有那600名員工。
亞視欠薪問題嚴重,不獲續牌後,要爭取股東註資更難於登天
亞視欠薪問題嚴重,不獲續牌後,要爭取股東註資更難於登天
 
2.      廣告商無得揀
大家別只顧食花生,以為事不關己。亞視壽終正寢之後,雖然政府宣佈會發12年免費牌予PCCW的香港電視娛樂漁人得利,但由現在到真正開播,相信還要好一段籌備時間,亦即是話大家有好一段日子,只有翡翠臺、高清翡翠臺以及J2選擇,真正一臺獨大。不要以為你根本都不看電視了,或者你也從來不放亞視在眼內,沒了亞視也沒什麼大不了。事件影響所及可能超乎你原本想像,例如電視廣告。
 
一直以來電視臺會在廣告合約中guarantee廣告時後要達到一定收視率,否則會增加播放次數,以作補償。以往大臺有慣性收視,這條條款不成問題;但現時看電視的人少了,所以也偶有出現這種情況。不過亞視正式告別後,大臺真正獨霸 大氣電波之後,根本不用再加這條款,因為未來一段時間,廣告商無得揀,又難以避開完全唔落雲視廣告,所以只有焗住要在大臺落廣告。所以,廣告費增加也絕不出奇。而廣告費加了,零售商只會轉嫁給消費者,連帶物價趨升,你又如何置身事外呢?
 
3.      CCTVB變本加厲
原本不會看電視的人,不會因為沒有了亞視而看無綫。大臺的收視不見得會因而節節上升,但中資資本沒有了亞視,要尋找出路,自然會轉向大臺。其實現時大臺的媚共親中味已日漸濃郁,但相信之後只會變得更加明目張膽,連呃你的功夫都省掉。(之前的民建聯黨員入主新聞部是一例)誌雲大師的憂慮不無道理,香港只餘下無綫一間免費電視臺,令無綫新聞變相「壟斷輿論」,這將大大影響未來的區議會、立法會,以至特首選舉(如果有2017所謂普選,問題更嚴重),對新聞自由有極大損害。
HKTV mall 產品定價不便宜,但勝在送貨夠快
HKTV mall 產品定價不便宜,但勝在送貨夠快
 
講咁多,小妹最希望發生的,當然是政府發牌予HKTV。當然,港視出品,不一定都是佳品,但至少政府要知道,香港的廣播業需要的是競爭,香港市民需要的是選擇。為了以行動表達支持,小妹最近才在HKTV Mall買了啞玲一個。公道點說,價錢不比淘寶便宜,但勝在送貨夠快,值得俾個Like
 
大家還未like小妹的專頁嗎?快來進來加入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85

亞視引入新投資者 山東財團背後另有神秘港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567.html

亞視引入新投資者 山東財團背後另有神秘港資

一財網 秦偉 2015-09-11 17:26:00

距離免費電視牌照失效不足8個月時,垂死掙紮的亞洲電視(下稱“亞視”)可能再度迎來轉機。

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日表示,今年6月,大股東黃炳均已與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文化傳媒”)簽訂股權轉讓合約,中國文化傳媒同意收購亞視52.41%的股權,其中41.66%已經完成交易。

資金問題爆發後的亞視,一直忙於尋找新投資者接盤,今年4月,香港行政會議決定不再為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續約,令其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未被續牌的廣播機構。由於買賣合約完成的前提是亞視獲得續牌,最後時刻出現的新投資者和已經簽訂的股權轉讓合約也打了水漂。

“投資者,其中之一是中國文化傳媒,而他也是有其他投資者。”9月11日,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確認股權交易已獲德勤認可,他又指出,亞視此次共有兩名新投資者入局,而另一名投資者是香港人,但拒絕透露身份。德勤在亞視資金問題爆發後,被香港高等法院指派為獨立監管人,負責監督股權轉讓事宜。

黃炳均為亞視前掌門人王征的股份代持人,股權轉讓交易也意味著王征徹底退出亞視亂局。此番交易除了涉及股權轉讓,新投資還將承擔亞視的全部債務。黎嘉恩透露,亞視對王征的債務約20億港元,至於剩下尚未轉讓的10.75%股份,則因涉及法律問題仍需時間處理,但他拒絕透露存在何種法律問題。

山東財團非“紅頂商人”

中國文化傳媒這個陌生的名字,一出現即引發關註。

葉家寶表示,中國文化傳媒隸屬於內地中金集團旗下的中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國際”),而中金國際則是中金亞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金集團是一家集多行業開發投資與產業經營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業務涉及投資、房地產、能源、礦業、傳媒及高科技投資等,集團董事長司榮彬也隨之浮出水面。

“我有時不時見過司榮彬。”黎嘉恩表示,但他強調自己的職責僅需要確認所有投資者都是第三方、獨立的投資人,與亞視之前的管理層無關聯關系。

葉家寶稱,中金國際管理的一只基金,計劃在亞視運營方面投資100億港元,而主要資金來源是香港本土資金,對方並非紅色資本。

司榮彬這個名字,與中國文化傳媒一樣,並非任何一個耳熟能詳的資本大鱷。黎嘉恩表示,自今年4月初亞視不獲續牌之後,雖然面臨清盤風險,但與新投資者的商談並未停止,“亞視有很多不錯的資產,中間有不少人和我們談過,想要整體收購或者收購部分資產的都有,4月中的時候與投資者第一次見面。”

黎嘉恩透露,今年6月中,亞視與新投資者正式簽署協議,之後發現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到8月中時再簽訂補充協議,德勤在一周後即出函確認同意41.66%的股權轉讓。

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8月中,司榮彬就已經入主亞視。司榮彬、尹衍河、陳昌義及黎子傑在8月中成為亞視新任董事。有媒體爆出司榮彬曾有刑事案底,對其是否有資格擔任董事,黎嘉恩回應指根據其獲得的法律意見,司榮彬可以出任董事,且任命董事不需要香港通訊局批準。

黎嘉恩拒絕披露股份轉讓涉及的金額,但他強掉亞視目前接受的新投資者的出價夠好,不會比以前出價的投資者差。

仍存不確定性

新投資者的入局,對於亞視走出眼下的困境還只是第一步。

亞視既有的免費電視牌照原定於今年11月30日屆滿,根據法例,行政會議4月1日決定不再續牌後,亞視現有牌照的有效期將延至2016年4月1日,通訊事務管理局將在牌照屆滿後同時收回指配予亞視的所有廣播頻譜。

葉家寶表示,有信心重新獲得牌照。他指出,亞視計劃從目前的六條頻道增至八條頻道,前6年需要投入不少於51億港元的資金。

去年底,香港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及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原則上獲發牌照,4月1日,香港電視娛樂獲發12年免費電視服務牌照,並表示將在12個月及24個月之內,啟播中英文頻道各一條。免費電視頻道的競爭也將更激烈。

另一潛在風險是,仍持有免費電視牌照的亞視,其股權轉讓仍需要獲得香港通訊局的批準。通訊局已經表示收到了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將會評估有關持牌機構能否繼續遵守所有對其適用的相關規管要求,包括《廣播條例》中有關適當人選、通常居於香港等規定。

黎嘉恩表示,股權轉讓已經完成,買方已經付款,若通訊局日後決定不批準,到時再考慮法律程序。亞視自去年爆出資金問題後,命運一波三折。此前,香港投資機構匯友資本也曾向亞視伸出橄欖枝。匯友資本首席合夥人胡景邵表示,曾在1月底向亞視提交收購建議書,包括股份及債務,並於3月31日單方面簽署條款。

結果4月1日,亞視通過自有新聞節目,單方面宣布將股份予港視主席王維基,但很快被王維基否認。7月時,通訊局還就亞視單方面虛報股權轉讓一事,對亞視罰款30萬港元。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83

亞視的"新不了情"

  亞視"本港台",不是"歲月留聲",近來居然在深宵重播一套上世紀1983年的舊劇"新不了情",本來也沒什麼,但偶然下卻讓筆者在劇中難得地重新看到兩位久違了的港片女演員于嘉希,及陳佩茜的演出,端的頗為驚喜,感覺有如重遇兩位久違了的舊相識──二女雖然並沒成為過什麼大明星,但若作為老港片迷,應對她們留有相當印象。

  先說于嘉希,乍看畫面上的她,一時還真難以從腦海中搜尋出她的名字來,直至翻查網上資料,方才重新拾回一點點記憶。據資料顯示,昔年她只曾為卲氏拍過有限的幾部電影,一度成為新一代的青春女神,但隨即如曇花一現,不知什麼緣故而銷聲匿跡,一直至今。實在誰也無法想起,她在當日閃電當紅之際居然拍下了亞視,不,應是麗的這齣電視劇。說起這位女演員,其外型委實頗為青春可人,甚堪造就,唯一缺憾可能是演技生硬,以及生就一把美女大多具有的"老牛"聲線。


  夠不夠索?

   註:乍從劇中再重睹這位久違的"昔日女神"芳容,驀然覺得很像一個人,卻是怎麼也想不起來像誰?直至某日,腦中終於"叮"的一聲,記起來了!是陳寶蓮,沒錯,就是她!



  是不是有七八成像?咦,再看看網上找來的附圖,怎麼看著看著,這位已故的艷星,看起來又有幾分像熊黛琳的味道?

  而陳佩茜,記憶所及,在當年曾拍過多部港片,其中多屬"靚妹仔"之類的社會寫實片,也包括了其時新浪潮導演的若干作品,後來亦曾加入卲氏。而在片中多演出一些叛逆壞女孩的角色──又,據資料顯示,她還是一名中印混血兒。不查不知道,她拍過的最成功代表作應屬單慧珠執導的名片"忌廉溝鮮奶"。




  此外,戲中的三位男主角,一為趙煒林(不知何許人,顯然即在當年所拍過的知名影視作品亦不多),一為楊仲恩(昔日一位麗的半紅不黑男藝人,今日觀眾相信記得他的已不多),另一則為已故的黎漢持。

  有點可惜遺憾的是,在網上輸入搜尋"新不了情",幾乎已難以翻查出麗的電視當年這部劇的資料,能找到的,若非爾冬陞那部成名電影,便是後來中台兩岸都曾拍過的同名電視劇──麗的電視當年的主創人員,不知算不算改壞了劇名?


  是夜看了此劇的一集,當看到劇末播出的幕前幕後參予名單,居然也有一點點意外發現,原來此劇的編審是鄭丹瑞,而主題曲的作曲人是盧冠廷──這首主題曲旋律悅耳,又易於上口,的確值得一聽。看來倒是一齣頗具懷舊意義的劇集。我認為,亞視的"歲月留聲"看來應多點搜羅這類作品來作重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86

Shame 蘇錦樑廢柴 亞視變喪屍

2016-02-11  NM

「亞視永恒」神話終於破滅,面對財困以至長期拖糧欠債,不死的亞洲電視踏入猴年前夕,終於山窮水盡,處於半死不活狀態。有近六十年歷史的亞視,在年廿七當日,未能按承諾向約三百名員工發放兩個月欠薪,營運總裁馬熙隨後也宣布「跳船」;樹倒猢猻散,同一天晚上,人事部員工集體辭職,新聞部全民撤退,晚間新聞結束前,女主播特別加上一句「有緣再會」。曾經輝煌的亞視是香港首間電視台,走到如斯田地,損失的還有香港市民,因為亞視不濟助長無綫一台獨大,令觀眾毫無選擇。亞視如今留下爛攤子,政府難辭其咎,有相關政策局的政務官在年廿七當晚,對亞視問題仍闊佬懶理,未有就亞視停播訂立應變計劃,一心只想任由亞視自然死;雖然亞視多次違反發牌條件,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貫徹其廢柴態度,未有積極介入,毫無跡象會啟動撤銷亞視牌照程序。當局一早宣布今年四月收回亞視牌照及頻譜,但交接方案至今一團糟,即將接手亞視頻譜的香港電台不單難以提供廿四小時廣播,節目更要「一雞兩味」照搬「視點31」頻道。由於nowTV旗下的「ViuTV」最快三月才試播,故亞視如提早執笠,未來個多月必然成為頻道真空期,港人只剩下「焗睇無綫」這個痛苦選擇。

年廿八,洗邋遢,亞視員工上週六返回公司聽候發落,但部分人化被動為主動,索性自行收拾細軟及個人物品,正式替亞視大掃除。雖然整天上午仍有不少員工出入大埔廠房,但各人不願多談。任職新聞資訊部的歐先生透露,他先在公眾假期休假,年初四才返回公司了解最新情況,但他坦言:「總之就欷歔!」

新聞主播集體跳船

同屬亞視新聞部的即日新聞部門過年前已獲亞視發落,公關及宣傳科高級經理黃守東週六下午宣布,新聞部主管評估形勢後,決定即日起抽起各頻道的新聞報導,農曆新年後再作決定。換言之,整個亞視在農曆新年期間不會有新聞播放,多個主播已集體跳船,過年後恐難以復播。本刊瀏覽亞視網頁,節目表顯示本月六日及七日傍晚及晚間兩節新聞及體育報導已被取消,原來的六點鐘新聞時段改為重播《開心大發現》,點擊有關連結,均轉跳至播放本月四日的新聞重溫頁面。仍然留守的黃守東對新聞部員工予以肯定,讚揚他們已盡最大努力,又形容亞視員工是最專業的傳媒工作者;據知新聞部全體員工週六起開始放「補假」,亞視幾呈真空狀態。黃守東表示,新年假期後會再評估形勢,但強調亞視仍繼續廣播,暫不結業。對於亞視不報導新聞,黃守東指「相關政府部門可以作出處分」,但同時質疑通訊局若在如此地步仍要施壓,究竟有何意義。事實上,亞視停播新聞極可能違反牌照規定,最嚴重可被撤銷牌照,令亞視隨時要在四月前已不能再廣播,惟就算亞視要熄機,原定由港台接手亞視的模擬廣播,交接安排也未如理想,令免費電視市場隨時出現只得大台獨家播放的服務真空期。

AO:執笠有乜問題

政府去年宣布不替亞視續牌後,意味亞視將營運到今年四月一日後「自然死亡」,當局當時又宣布,以行政手段指令港台接手亞視的模擬廣播頻道。亞視的財困及欠薪問題,其實早在二○一四年中已經出現,但政府宣布亞視死訊後,當時主要投資者王征便停止注資,令亞視拖欠員工薪金的情況更甚,同時再停播及翻播更多節目。亞視高層也放風,不諱言隨時有停播風險;一直為亞視仆心仆命的前執行董事葉家寶,去年四月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更明言,最希望亞視在五月廿九日台慶當天光榮結業。據了解,政府內部對亞視可能提早停播闊佬懶理,完全沒有就亞視提早停播制定任何應變計劃。亞視傳出「捱唔到過夜」的年廿七晚,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務官仍不以為然,向致電詢問亞視事宜的記者說:「亞視執笠有咩問題?停咪仲好,你哋唔係好想亞視執嘅咩?」

蘇錦樑初七才返港

亞視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卻一直坐視不理,負責廣播事務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更是難辭其咎,他沒有積極介入亞視的營運問題,錯過提早撤銷亞視牌照的時機,就算近日亞視情況急轉直下,蘇錦樑上週三出席立法會會議時僅以官腔回應,並迴避當局有否應變計劃的問題。據悉,他原定本週日啟程到其「第二家鄉」加拿大外訪八日,至年初七才返港,但因為亞視亂局,被迫押後至年初二出發,意味假期後的關鍵時刻,他將不在香港,未能親自處理亞視問題。根據《廣播條例》第三十二條,通訊局可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就撤銷牌照事宜呈交建議,而持牌人如沒有在限期內支付牌照費,或到期須付之日起計的六十天內支付相關罰款,又或持牌人並非為合併或重整而正在進行強制清盤或自動清盤,都有可能違反發牌條件而被撤銷牌照。此外,亞視長時間解決不了欠薪問題,亦足以令通訊局懷疑亞視是否仍是合適的持牌人。自中金集團董事長司榮彬去年入主,並聲稱大舉投資亞視後,由於他不符合持牌人條件,據悉找了亞視老臣子馬熙出任營運總裁兼持牌人,但他現時已經辭職,故亞視已處於無人駕駛狀態。

記協:剝奪多元資訊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政府處理亞視頻譜及營運問題反應過慢,處理不當。他表示,亞視去年已不獲續牌,欠薪問題更早在前年出現,眾人皆知亞視財政出現重大問題,隨時「執笠」,但政府從未預視亞視結業的後果,包括勞工問題及牌照營運,批評政府「無做嘢」,「無理由坐喺度等間公司,睇吓你捱唔捱到去四月一號。」香港記者協會亦發聲明狠斥政府不負責任,一再拖延,浪費珍貴的免費大氣電波,剝奪港人接收多元資訊的權利,對此感到極為憤怒,特別是亞視早於兩年前已出現財政問題,但政府各部門一直未作處理;決定不續牌後,亦未有提供全盤善後方案,任由亞視崩壞。記協更指出,據了解將於四月起接收亞視模擬制式頻道的港台,暫無每日新聞報導時段。

港台缺資源頂硬上

有份負責接手亞視頻譜的港台員工稱,政府未有給予足夠資源,反而要求港台提供更多廣播時段,做法非常不合理。莫乃光亦指港台未有相關經驗,擔心港台在時間、人手和儀器上能否處理好,又認為港台在播放內容上處於被動,只能將31台原有節目加長,甚至原封不動地搬到模擬網絡同時播放,實在不足應付市民對商業電視台的期待,只是「頂住先」。免費電視市場落得現時如斯境況,始作俑者肯定是特區政府,除了當天由「一男子」否決HKTV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外,本來原則上批出的兩個免費電視牌照,就只得nowTV旗下的「ViuTV」可以在短期內面世,但最快三月才作試播,然後按牌照要求四月正式開台;屬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近期再向行會提出寬限要求,以滿足發牌的一些條件,預計二○一七年才有望啟播。根據政府原來的如意算盤,港台跟亞視四月份可作無縫交接,但實際進展不似預期,模擬電視傳送服務招標至今仍未批出合約;資料顯示,政府上月廿二日才完成模擬電視傳送服務的招標,莫乃光直斥政府浪費時間,令港台難在四月一號做到無縫交接,「咁短嘅死線都唔容易俾新嘅服務供應商同港台去協助港台做到轉接。」

一半市民被逼睇無綫

翻查立法會文件,政府曾披露,免費電視市場隨時出現只得大台獨家播放的服務真空期,只能承諾「港台會設法盡早推出過渡性模擬電視服務,使服務真空期(如有的話)得以盡量縮短」,未敢保證能作無縫交接。招標合約又顯示,中標者須於四月起,保證協助港台節目的覆蓋率能達至五成,即讓全港至少一半家庭觀眾能夠收看,並於之後半年把覆蓋率提升至九成以上,換言之,可能有半年時間,全港另一半家庭觀眾變相無得揀。

司榮彬成最短命老闆

去年四月,行會宣布亞視不獲續免費電視牌照,兩個月後卻突然冒出新金主,收購亞視五成二股權。至九月份,買家身份揭盅,山東富商司榮彬旗下中國文化國際傳媒控股入主亞視。這名山東濱州人揚言投資一百億,將發展OTT等,又宣布低層員工加薪,甚至重新申請免費牌照。司榮彬似有鴻圖大志,想將亞視起死回生。他的背景神秘,但被爆在大陸有兩次涉案紀錄,包括○三年涉偽造公司印章,將公司備款在銀行質押貸款七百多萬人民幣;○四年又因涉虛假出資,兩次均被刑事拘留。有青島商界人士透露,司在當地商界寂寂無聞。司聲稱投資一百億,令人質疑錢從何來。據悉,司向亞視原股東交付約五千萬訂金後,一直未有付款,最少仍須付三點五億,始能完成交易,交易亦一直未獲通訊局批准。不過,司上週接受本港傳媒訪問時,仍強烈否認是「空心老官」。結果,司至今未向亞視債權人王征「找數」,他的大計亦無一兌現。去年底,亞視又再拖糧,員工空歡喜一場。司入主前後歷時約七個月,至本月六日辭任董事,成為亞視最短命老闆。

回歸後愈染愈紅

亞視是華人地區首間電視台,一九五七年啟播,亦曾經輝煌。麗的年代一套《大地恩情》,令無綫劇集《輪流傳》慘被腰斬,成為電視史上佳話。一九八二年,遠東銀行創辦人邱德根入主麗的,易名亞洲電視。邱主政亞視期間曾作出多項改革,令亞視收視率及財政均見起色。他出名節儉,甚至被指刻薄,例如有指古裝劇集不論唐宋元明,服飾均一樣。邱是亞視眾多老闆當中,少數能賺錢的一位。八十年代末,麗新集團林百欣及地產商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集團,聯手購入亞視三分之二股權,九四年林更成為單一大股東。林伯主政時,可謂亞視全盛時期,全台共二千七百多名員工及四百多名藝員。林百欣集中減低成本,為亞視帶來寬鬆創作空間。當時新聞資訊節目《今日睇真D》,連無綫都要跟風製作《城市追擊》,《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等自家製劇集,亦吸引大批觀眾。回歸後翌年,亞視開始染紅。一九九八年,龍維有限公司及聯旺有限公司聯手購入亞視五成一股權,曾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的黃保欣出任主席,開始大陸商家入主年代。千禧年後,林百欣將亞視股權,悉數售予鳳凰衞視股東陳永棋等人。

數度易主每況愈下

○二年,陳與紡織商人南方棟的公司,購入林百欣家族持有的三成二股份,成為大股東。陳是全國政協常委,深受北京器重。亞視立場轉為親中,甚至傳出有命令不准將七一遊行編作頭條新聞。四年前反國教運動,《ATV焦點》抹黑學民思潮,通訊局單日錄得逾萬宗投訴,節目被裁定違反《電視通用業務守則》。亞視○七年再現股權變動,查懋聲入主亞視,風波不斷。○八年底,電訊盈科前副主席張永霖出任執行主席,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當行政總裁,矢言大改革。但王維基上任僅十二日,便被辭退,張一年後亦離職。亞視財政不勝負荷,累積數以十億元計虧損。○八年底至○九年大規模裁員,張永霖曾形容亞視危在旦夕。金融海嘯後,更現財困。○九年一月,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入主,同年三月,亞視重組數碼頻道,由六條減至三條。亞視數度易主,仍未見起色。一○年,內地商人王征入股掌控亞視,聲言花廿年將亞視打造成亞洲CNN。翌年七月,亞視新聞誤報江澤民死訊,觸發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動調查王征在亞視的角色。局方一三年裁定王征干擾亞視日常管理及運作,罰款一百萬,亞視提出司法覆核。亞視營運陷入半癱瘓,黃金時段重播大量舊節目。至前年底,亞視持續欠薪,陷入危機。亞視新聞去年元旦起削減製作,資金緊絀亦影響節目播映。行會最終決定不再續牌予亞視。就算新金主司榮彬短暫出現,多名高層相繼於農曆新年前夕跳船,王征入稟申請亞視清盤。永恒的亞視,勢難逃沉船命運。

港台被擺上枱十個茶煲七個蓋

亞視就算今次仍能苟延殘喘,其免費電視牌照四月亦會到期,當局之後安排港台接手亞視三分一條模擬廣播頻譜,以提供模擬廣播,但港台的資源難以應付一條頻道廿四小時的運作。翻查港台電視31的節目時間表,今年二月份起,逢星期一至五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至翌日下午二時,仍屬「訊號測試」時段,下午四至五時屬「教育電視節目」時間,每日有小量時段是重播節目;港台中人透露,為配合四月後的安排,節目已增加至每天作十九小時播放,但已是能力上限,故無間斷播放肯定沒有可能。資源方面,港台面對無廣播大樓、無大錄影廠及無人手的困境,其中港台新廣播大樓曾在二○一四年於立法會申請六十億元撥款,卻被建制派在工務小組否定,其時蘇錦樑沒有如今天的高鐵撥款般把申請直交財委會,令港台發展受阻;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曾回應過接手亞視頻道一事,認為不能只播放現有節目及重播節目,應要製作電視節目及新聞,保障市民的資訊自由,建議政府投入資源及派人手增援,但政府卻無動於衷。

亞視歷代主人

麗的年代(1957至1982年)1957年麗的呼聲開台,以收費形式經營有線廣播;1973年取得無線廣播牌照,改名「麗的電視」1981年澳洲幫入主,其間曾製作《大地恩情》,收視首次超越無綫電視劇集《輪流傳》,令後者腰斬告終。

邱德根年代(1982至1988年)邱德根全資入主麗的,易名為「亞洲電視」,其間轉虧為盈,且製作多齣經典劇集如《陳真》、《秦始皇》等,又舉辦亞洲小姐、電視先生等節目,打破無綫選美壟斷局面。

林百欣年代(1988至1998年)1988至94年林百欣家族增持股份,為單一大股東,旗下兩條頻道易名「本港台」及「國際台」沿用至今,開創《晨早新聞》、《今日睇真D》、《尋找他鄉的故事》,引來無綫仿效,劇集有《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等,收視一度逼近無綫。

陳永棋年代(1998至2002年)封小平與劉長樂、吳征、黃保欣等人收購亞視五成一股權;00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永棋陸續增持亞視股權,紅色資本初次入主亞視。

查懋聲年代(2007至09年)查懋聲家族及其他投資者入股亞視,08年,前盈科副主席張永霖及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空降亞視,計劃進行大改革,但王因性騷擾事件上任十二日後請辭。

王征年代(2010至2015年)亞視股權輾轉易手,全國政協委員王征及後注資亞視逾二億元,並由一班家族成員控制亞視。其間與查懋聲、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出現多次股權爭拗,並出現欠薪情況。2015年,港府決定不再跟亞視續牌,公司前景不明,欠薪問題持續。

司榮彬年代(2015至2016年)山東中金集團旗下中國文化傳媒收購亞視五成二股權,入主亞視。集團董事長司榮彬未曾大展拳腳,亞視已步向死亡。

撰文:陳珏明、羅霈潁、李啟發、袁慧妍、黃偉恒資料:鄭靜news@nextdigital.com.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86

亞視的今日,香港的未來

小師妹是ATV的副總裁,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也曾勸她多留一會,紅色資本一到,用人之際,妳這些資深員工一定有用武的地方。但到了今日,Sorry,我錯了。

33日,亞視就此落幕,香港電視業從此只剩CCTVB獨孤求敗。

其實從201541日,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不給亞視免費電視牌照續期時起,亞視早已落下,直到昨天,正式RIP,對於曾經喜歡過亞視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解脫,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心酸。

曾經志在亞洲的亞視,竟然衰到連糧都出不到,為什麼仆街至此?關於其高層變更與內鬥、節目品質下降、藝人外流等原因媒體已經總結過很多遍,不敵CCTVB自然也是一個原因,可是但其敗落的根源,卻是在一個大時代裡,失去了持續造血的核心競爭力。早在亞視宣佈停止自製劇集的時候,停止創作時,今日的大結局其實早已寫下。亞視早已活在借來的時間裡,時間一到,註定拜拜。

杜琪峰曾表示:一台獨大不好,整個亞洲的電視臺都在進步,內地也很厲害,最差就是香港。


可是最差的香港,也曾經在TVBATV的合力打造下,創作過亞洲最好的電視劇集、綜藝和新聞節目,那曾是一個香港電視縱橫四海時代。有緣再會的亞視,也曾創造無數現象級劇集。

早期的亞視,的確有這種宏觀面向的氣質,華人影視英才齊聚:汪明荃、李司棋 、劉松仁 、黃秋生、張敏、劉松仁、苑瓊丹、何家勁、黎明、曾江、秦沛、米雪、關詠荷,又有蕭若元、袁和平、程小東、韋家輝、梅小青、劉嘉豪、王心慰等一眾創作精英彙聚,所以才有《霍元甲》、《天蠶變》、《大地恩情》、《銀狐》等精品劇集問世。最早在廣東電視臺首播,製造萬人空巷級的現象級劇集《霍元甲》,更是推動了內地的武俠文化熱潮和粵語文化熱潮。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亞視儘管在與無線的對決中漸漸落於下風,依然能夠培養出張家輝、萬綺雯、楊恭如這樣的新星,他們拍攝出的《我和僵屍有個約會》、《縱橫四海》、《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品質一流的劇集,此外,亞視也製作出《百萬富翁》、《今日睇真D》、《亞洲小姐》等具有影響力的綜藝和新聞節目。

以今日的視角來看,這些娛樂產品正是亞視在輝煌時代打造出的有價值的創意,它們不只是作為節目出現,也是一代人成長的見證,甚至進入許多人的青春歲月,在國產劇集還沒崛起的時候,對於期待優質劇集的內地觀眾來說,它甚至完成了對於蝗蟲觀眾的電視審美,正是通過這些劇集,蝗蟲才體會了什麼是經典。上世紀初,整個華人世界的文藝輸出,都在台灣和香港這兩個島上來。亞視劇集一度能夠無往不利,固然歸功於台前幕後的努力,但也得益於時代機遇出現,而亞視把握了機遇。

2000年後,華語娛樂整體權力遷移,香港文化勢微。不僅電視業今不如昔,唱片業、電影業也遭遇衰退,甚至整個香港娛樂圈似乎也失去了造星造血的能力,香港和台灣的文藝人口陸續北上,連星爺也放棄香港,娛樂業開始無可奈何地從攻勢轉向守勢。

亞視存活的58年時間裡,曾有過7次以上的易主經歷,進入2000年後,頻率更為密集,且都夾雜著家族內鬥。2010年後,亞視經歷最後一次內戰,王征入主後,就開始進入死亡倒數。可是早在王征入主之前,亞視命運就已經被註定,這個決定亞視命運的關鍵決定是:不再生產自製劇集。

很早前,那些so called高層就算過一筆帳,投資一部電視劇得花上千萬,但廣告卻賣不到100萬。那時候賣版權的價格更是跳樓價,一部電視劇要三年才能回本,所以都不敢拍了。曾因製作無數經典劇聞名的亞視,就這樣放棄了自己最有力的拳頭,在一個知識產權當道的時代裡,亞視本來僅靠引入資金重拍經典劇集就足以風雲再起,可是他們卻親手熄滅了最後的火種。

入主後,王征也曾立下雄心壯志,誓言將亞視打造成為亞洲CNN,並大刀闊斧地開拓內地市場,但均以失敗告終,更重要的是,在自製劇集不再的情況下,所謂的新聞立台,不僅日益將亞視的收視範圍局限於港島之內,更導致人才大量流失。節目品質不斷下滑之下,製作費不斷減少,捧出新人的能力也不斷退化,而失敗的根本,則是亞視高層對於時勢的判斷失准,王征對香港市場的口味拿捏不准,只做那些成本低的訪談類節目。至此,亞視的命運陷入惡性循環,股權數度易主、高層長期動盪之下,士氣人心盡失,它的氣數也就到了盡頭。

在大時代中,一個電視台的風雲散去,雖然令人感傷,卻又何足言說。亞視結業真正留給香港電視業的思考題是:ATV的今天,會不會是香港的明天?

香港各行各業,面臨著同樣的窘境,最重要的是,任何產品及行業輻射力下降。此外,香港也面臨一個新的問題,Smart Money是一個候鳥般的行業,暮氣漸沉的香港,是否還有足夠的吸引力,留住本港的人才?而一旦日益固守本港,失去新的創造,新的刺激,新的資源支持,即使獨大本港,又能有多久的生命力?


亞視的失敗說明,娛樂企業和任何企業一樣,不進則退。Hong Kong is dying, you kno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94

新投資者與清盤人達成協議 亞視將續播至4月1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8028.html

新投資者與清盤人達成協議 亞視將續播至4月1日

一財網 秦偉 2016-03-06 19:12:00

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與新投資者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達成有條件的協議,亞視得以繼續運營,直到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的有效日期結束為止,即今年4月1日。

面臨停播危機的香港亞洲電視(下稱“亞視”),命運在最後一刻再度逆轉。

3月4日,亞視股東代表何子慧拿出1000萬港元向媒體展示新投資者實力後,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與新投資者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下稱“中國文化傳媒”)在當日晚間達成有條件的協議,亞視得以繼續運營,直到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的有效日期結束為止,即今年4月1日。

3月4日,德勤向亞視員工派信遣散400多名員工後,第二天再重聘160人,維持亞視3月份基本的廣播運作。

上周稍早時間,亞視新股東與德勤及債權人之間未能在法庭達成協議,法庭表示將不再幹預臨時清盤人的必要行動。由於缺乏必要營運資金,德勤決定遣散亞視員工並停播。事態在法庭做出裁決的第二天下午發生逆轉,隨著德勤強硬表態遣散員工,新投資者中國文化傳媒與德勤再度開啟談判。

德勤稱,亞視至少需要800萬港元的實際資金才能正常運作至4月1日淩晨,而在雙方早前談判過程中,中國文化傳媒從未能向德勤展示其有能力提供所需要的實際資金支持亞洲電視3月份的營運及開支。直至3月4日下午,中國文化傳媒才展示出其有馬上提供實際資金支援亞洲電視3月份營運的能力。

何子慧曾在見傳媒時表示,德勤一方提出的部分條款難以接受,不過在最後談判時刻,中國文化傳媒還是同意了大部分德勤提出的條款。根據這份有條件的協議,中國文化傳媒同意向亞視提供800萬港元的資金,該筆資金將以現金形式,分批於2016年3月5日及2016年3月7日前支付給臨時清盤人德勤,此外,還提供兩份總擔保價值為500萬港元的銀行保證書,將分別於2016年3月11日及2016年3月31日向德勤支付。

中國文化傳媒與德勤達成一致的一項重要的條款是,重新獲聘用的員工只會服務至亞視服務牌照結束為止,這些員工3月份的工資必須在今年3月5日前全部付清。

德勤表示,作為協議的一部分,亞視的繼續營運如果對其資產價值造成不利影響,德勤擁有不受約束的酌情權,終止廣播及亞視運營。雙方還同意,如果協議中的任何一項條件未能在設定期限前滿足,協議將自動終止,同時德勤有權停止亞視的廣播及營運。

3月4日,德勤向高等法院作出緊急申請,晚上8時,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夏理士法官展開聆訊,已經接納雙方簽訂的協議。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83

漢華舊生 入亞視查數

2016-03-17  NM

亞視呢間早已爛晒嘅公司,因為大陸佬司榮彬堅持唔熄機,愈搞愈肉酸。多路人馬各懷鬼胎,口口聲聲話要收購亞視,舔盡亞視呢塊「招牌」嘅剩餘價值。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裡面,亦有人因亞視而扶搖直上。

其中一個負責處理亞視盤數嘅德勤合夥人,叫葉華明(Ben Yip)。佢本身係做開收購合併(M & A),涉足嘅行業廣泛,包括製造、電訊、零售及賭業等,喺呢行已有近二十年經驗。一四年德勤做咗亞視清盤人,Ben Yip亦調咗去幫手跟進頗為政治敏感嘅亞視。Ben Yip嘅出身,確係根正苗紅。佢曾喺漢華中學讀書,畢業後入咗中大工商管理系。但咁多年佢仍積極參與漢華校友活動,仲做埋校友會名譽會長。據聞佢生日,葉國謙同葉國華都會俾面出席。Ben Yip涉足亞視清盤後,亦平步青雲,而家已經係德勤企業重組服務嘅合夥人。唉,真係同人唔同命,可鄰亞視嘅員工出份糧都咁辛苦,陰功!

復星老闆ICBC耍太極

復星老闆郭廣昌舊年失聯幾日,記者早幾日問佢去咗邊?佢同大家講:「多謝關心!」要喺佢身上套到真嗰句,似乎幾難。佢出晒名「耍太極」了得,係講緊真•太極。復星總部喺中國工商銀行大廈八樓,但郭廣昌幾年前,用六十幾萬喺二十一樓租多大半層,一半用嚟做辦公室。另外一個地方,神神秘秘,無乜裝修,只係打通咗幾間房,據聞就係俾佢耍太極,有傳佢每日中午食飯之前,都會耍一轉添。

中環寸嘴:銷魂飯拆佢嘅局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游走高級酒店、銀行,及知名食肆,與各路人士打交道,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讓讀者「嗒」落有味。

上個禮拜六睇對家週刊有個專欄,講六國酒店入面間粵軒,研究咗個「黯然銷魂」叉燒蛋飯,啲米係泰國青靈芝香米,隻蛋由日本廣島嚟,豉油又成兩蚊雞一滴,講到咁「神化」,但已經俾圍內人士預訂一空,「超」!咁不如做私人俱樂部,唔好開檔喇。寫到咁引人入勝,點知都食唔到嘅,講咗等於冇講,呢個咩梁家權都算敗筆。我工廈小王子識人都唔少,特登託個飲食業界「鉅子」幫我賣個人情,睇吓食唔食到,吖,條友話容乜易我寫衰六國酒店,話晒佢親戚有股份喎;哈!反正都要食飯,我就幫佢考察吓業務,呢個世界要當機立斷,要食就即刻去,一於去踢場!呢個黯然銷魂飯,叉燒同荷包蛋先係主角,其他配料都係錦上添花嘅啫!睇吓餐牌,一碟叉燒$118,我再柯打兩隻荷包蛋,再叫兩碗白飯,自製黯然銷魂飯囉!無可否認,睇佢煎嘅荷包蛋都有啲技術,好過我煎嘅,碟叉燒分量好足,個portion double咁滯,咁樣叫法都係$140,仲抵食過叫兩碗叉燒蛋飯(每碗九十元),呢個世界最緊要實際同抵食!仔時,喺中環食鰻魚飯便當,以為鰻魚飯就係咁,點知大個咗去高級日本餐廳,發覺原來高級嘢要叫A La Carte嘅,咁咪叫條鰻魚,加個白飯囉,呢啲叫臨場執生,做人要識變通!

911支參堅•哽

洋參大王楊永仁前年上市要sell客,送咗堆野生洋參俾中環啲機構投資者。本來收埋唔記得咗,直至早排見到911股價暴跌,先記起有支咁嘅嘢。躁躁哋,諗住煲嚟飲吓清清熱,點知飲完仲咳到黐肺!小宗搵洋參大王喺上環海味街班老行尊補吓課,先知只有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最貴價嘅花旗參,先有清虛火的作用,恒發嗰支野生人參,係補血嘅!所以飲完個人上晒火。所以話呢,股票唔好亂買,參都唔可以亂食。

再泊一會

小宗同老友,上個月經過機鐵香港站個停車場,見到喺正中心位置,泊咗架黑色瑪沙拉蒂「For Sale」,仲有個電話冧巴。老友話見到呢架車已經泊咗喺度好耐,小宗為求真,打電話去問吓,對方話幫朋友放,開價14萬5,到今日依然未賣出。架車04年出廠,開價比同類二手車差唔多,不過最難搞係依家好多大企業裁員又cut budget,個個中環友都留多個錢傍身,相信呢架車要「再泊一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95

扮爭亞視實炒殼股 朱太大水喉發功

2016-03-17 NM

「亞視會永遠都存在」神話未滅。最新消息是臨時清盤人德勤本週一晚公布,投資者司榮彬已向亞視提供八百萬元款項及二百萬元銀行本票,令亞視避過提前「熄機」。亞視免費廣播牌照及頻譜鐵定半個月後被收回,並瀕臨清盤邊緣,但公司臨終前竟吸引到「白武士」爭相出手,中國趨勢(8171)和協盛協豐(707)先後提出債務重組及借貸方案,圖盡最後努力救亞視。但本刊發現,兩間上市公司表面上是爭奪亞視的競爭對手,但管理層關係千絲萬縷,且同是近年在市場屢被炒作的「殼股」。市場一直盛傳,有「殼后」之稱的金利豐證券揸弗人「朱太」朱李月華,對亞視甚有興趣,疑在幕後曲線發功,以大水喉射住以白武士姿態出現、但財力惹人懷疑的公司。根據中央結算系統記錄,金利豐現時分別持有一成協盛協豐及兩成三中國趨勢股份。消息人士向本刊透露,亞視去年初曾被中、港、台合組的財團洽購,當時仍擁有免費電視牌照、賽馬播映權、珍貴片庫及廣東省落地權這四大值錢「資產」,但現時僅餘下最後一項,故根本毫無吸引力,「熄機」前仍有人爭奪,似乎只因有最後的炒作價值。事實上,撇開亞視救亡方案成功與否,兩個「白武士」已初獲甜頭,過去數日股價累升三成。

本月八日向亞視提出債務重組建議的中國趨勢,本週一傍晚發出公告,指已接獲德勤通知,拒絕其重組方案。雖然亞視進入最後倒數,但中國趨勢主席兼行政總裁向心當晚向本刊表示,相信有其他非上市公司向亞視提出方案,主要債權人衡量後,或認為較中國趨勢的方案更吸引,現階段他先作觀察,再決定是否提出新方案。另一間同樣想當「白武士」的上市公司、由前亞視執董葉家寶出任行政總裁的協盛協豐,提出向亞視借貸三億助渡難關,德勤暫未回覆建議,葉家寶繼續對救亡方案賣關子,只稱公司有其投資考慮,適當時候會作公布。通訊局去年四月及七月底宣布,不會對亞視續牌及收回廣播頻譜後,猶如對亞視宣判死刑,加上去年九月入主亞視的中金集團董事長司榮彬又未能兌現注資承諾,令亞視長期拖糧欠薪,外界早預料亞視提早壽終正寢,但最後關頭,亞視再引來中國趨勢與協盛協豐奉上續命丹,究竟此刻的亞視,還有什麼價值與吸引力?其實早在去年二月,即港府尚未公布不向亞視續牌前,大陸的騰訊、台灣的富邦集團及加拿大新時代電視曾合組財團,向主要投資者王征洽購亞視。消息人士稱,當時亞視仍然擁有免費電視牌照、賽馬播映權、珍貴的片庫以及廣東省落地權,財團評估後,認為亞視「可以搞番起,做到profitable」。

新時代曾洽購亞視

據悉,當時財團代表曾跟王征見面,其他條件已經談得不錯,卻解決不了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人事問題」,消息人士不願詳細解釋內情,但形容王征不是一個正常的生意人,有時剛談好一項條件,翌日王征又借故推翻,故很難跟他談下去:「佢個腦有問題,唔係logical咁諗盤生意。」結果經過約一個月磋商,財團最後決定打退堂鼓。問題是,現時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不獲延續,賽馬播映權早已交予無綫,連片庫珍藏也以賤價賣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唯一「資產」,似乎只有廣東省落地權。消息人士直言,亞視的價值已經失去,就算有實力的財團購入,也難以翻身,況且,接手後還得處理巨額遣散賠償,並不是一單「划算的交易」。新時代電視行政總裁馮永發接受本刊查詢時確認,上述三集團曾向王征洽購亞視,他說:「我想為香港做一件事,以個人的電視行業經驗,挽救一間歷史悠久的電視台。」不過,他拒談箇中細節,僅稱「基於傳媒生態有所改變」,交易最後告吹。

向心看中粵落地權

對亞視表現甚大興趣的中國趨勢,該公司股東、主席兼行政總裁向心上週五接受本刊訪問,他表示是看中亞視的「合法落地」優勢,以及亞視擁有龐大土地作分發系統的資料中心,可配合該公司發展的互動電視平台「財富風暴」,把亞視發展為以電商媒體為特色的網絡電視,打造成中國首家「邊看邊買、付出全返」的全新電商媒體。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二年宣布,批准亞視的本港台及國際台在廣東省內透過有線網絡落地,連同無綫的翡翠台及明珠台,現時共有九個境外電視頻道可在廣東合法播放。雖然亞視過去多番易手,未有影響其落地珠三角,但如果電視台失去本地播映牌照,是否仍可落地恐怕存疑。但向心對此並不擔心,表示因法例沒訂明只准免費電視落地,相信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就不會有問題。他同時指出,協盛協豐提出的三億借貸計劃根本不足拯救亞視,又稱他提出的計劃既可解決欠薪問題,亦可逐步償還欠債,按「正常邏輯」,這是最好的方案。

中國趨勢連年蝕錢

向心自言受《大俠霍元甲》影響,對亞視有情意結。市場人士稱,向心十多年前已在香港搵食,「當時佢有個朵,係鄒家華(國務院前副總理)嘅秘書。唔知真定假,但已搵到食。佢而家有幾隻殼喺手,唔算好叻但亦唔差。」○二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中國趨勢,公司網頁聲稱主營業務為電子科技及相關產品貿易,以及低碳節能數字產品應用方案,多名董事會成員曾在大陸傳媒機構任職。中國趨勢與另一間同由向心任主席兼行政總裁的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投資(1217),以及由他任理事長的中國科技教育基金會拍住上,先後在○六年推出「博思夢想工程」,扶持大學生科技創業來帶動就業;一一年「城市藍天計劃」提供以能源管理為核心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以及一四年推出「財富風暴計劃」,聲稱向所有企業無償贈送一萬億資產,以帶動更多的企業和有志青年投身「城市藍天計劃」。「財富風暴計劃」跟該公司去年發布的互動電視平台同名。其實,中國趨勢市值僅約十億,較為「奀豬」,公司多番搞新業務,但連年蝕錢,去年底,該公司一筆約五億元的可換股債券到期,竟缺乏現金贖回,於是作出另類安排,容許所有合資格股東認購債券轉為新股,變相供股。朱李月華的金利豐證券,正是包銷商。由於認購不足,金利豐認購部分債券,並找來分包銷商。在港交所的權益披露,顯示金利豐及朱太曾持有中國趨勢三成至四成多股份。其間中國趨勢指與亞視訂立協議,斥資三千萬合作搞網絡電視。直至去年底,朱太的持股量才顯示為零。

金利豐兩公司持股

吊詭的是,根據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資料,現時持有最多中國趨勢股份的證券商,竟然亦是金利豐,達到兩成三。向心的持股量約為兩成二,兩者數目相近。「咁係代表有股東將股份放咗喺金利豐。放喺金利豐嘅可能原因,係股東已將股份抵押,向朱太借錢。」事實上,市場一直有傳,朱太對亞視甚感興趣,亦經常打聽亞視財政狀況。雖然去年初亞視出售股權、尋找新買家時,朱太沒有出手入標,但疑在幕後曲線發功。朱太是股壇大紅人,一向吃得開,在市場以協助大量二、三線上市公司融資而聞名。另一家願意向亞視提供三億借貸的上市公司協盛協豐,根據中央結算系統,金利豐是持股第二多的證券商,約為一成。現時協盛協豐的大股東鄧俊杰,持股約為一成六。過去協盛協豐多次配股,均由金利豐操刀。

兩白武士股價升三成

無論如何,這兩家公司只是「黐住」亞視個名,已點石成金。兩公司上週三同時出招,中國趨勢公布以債權人身份,向亞視提出債務重組建議,並提供五億貸款。股價即由0.027元升至最高位0.035元,升幅近三成。同日協盛協豐舉行股東會,表決借出三億予亞視投資者司榮彬。翌日通過議決,股價兩日累升最多31.9%至0.31元。其他公司過去「掂親」亞視,便有得升。去年三月,皓文(8019)披露就可能收購亞視進行初步商討,復牌即高開44%,同日葉家寶呼籲投資者不要上當,皓文才應聲微跌收場。同月,亞視傍晚新聞報導突然公布把控股權賣予王維基。港視翌日清晨否認,亦無阻升勢,港視當天一度升逾24%。到四月,市傳亞視新買家為匯友資本CEO胡景邵旗下基金,匯友資本當日最高升25.33%。此正反映亞視之炒作價值。

管理層關係千絲萬縷

中國趨勢和協盛協豐表面上是追逐亞視的競爭對手,但兩間公司的管理層有千絲萬縷關係。協盛協豐本身從事服裝面料印染、加工、銷售等業務,大股東為鴻鵠資本掌舵人、身兼惠州市政協的鄧俊杰,協盛協豐提出借予亞視的三億元貸款,透過配售最多九億股新股集資,其中三億股便配售予鴻鵠資本。鄧俊杰同時是另一上市公司國華(370)的主要股東,一四年七月時曾大手購入該公司逾一成六股份,之後曲哲上任為國華主席,同時有鄧漢戈加入為執董。不過,曲哲去年五月辭任主席,六月轉投中國趨勢,跟向心一同出任聯席主席,直至今年二月初再辭任。鄧漢戈去年十月則獲委任為協盛協豐主席,同一時間,當時仍未從亞視跳船的葉家寶,也「加盟」協盛協豐任行政總裁。協盛協豐之前與司榮彬訂立諒解備忘錄,提出日後重新製作亞視數齣電視劇集;但十一月份,中國趨勢又與亞洲電視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同意收購一間亞視附屬公司百分百股權,並支付三百萬元首期,惟中國趨勢指亞視根本無意交易,故現時正追討這筆違約損失。兩個表面上的白武士均是近年在市場屢被炒作的「殼股」,拯救亞視的能力成疑。有熟悉廣播市場的政圈中人分析,有人提出救亞視令其繼續永恒,可以阻止其他申請人,因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已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審批結果已提交行會,如果最終有人接手亞視,就可以「霸住個位」再申請牌照,「最終俾番佢都唔出奇」,但大台想一台獨大,所以一直「傾唔掂數」,但估計接手亞視的真命天子,甚可能在四月前現身。

財富風暴三千萬次下載

中國趨勢半年前發布的「財富風暴」互動電視平台,由附屬公司博思夢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現時已經以手機應用程式及網頁版面試行,公司行政總裁向心聲稱應用程式的總下載量已超過三千萬次。本刊記者經網頁版嘗試使用該平台,發現其介面跟淘寶相似,售賣貨品種類繁多,包羅價值數元的香口珠、零食至數萬元的名錶,但產品選擇較淘寶少得多,雖偶有外國大品牌貨品,但大部分是國貨,故對港人而言吸引力不大。不過,平台最觸目是提倡「付出全返」概念,即客戶在「消費區」購買貨品後,可以獲得等值的禮券,能在「換購區」換取相等價值貨品,簡而言之是類似買一送一概念,雖然現時可換購的商品不多,但網頁顯示將會加入包括航班機票等具吸引力的貨品供換領。對於「財富風暴」如此的消費模式,香港消費電子產品聯盟主席方保僑形容,「山大斬埋有柴」,因大陸市場龐大,雖然未必能與淘寶競爭,但都會有用家。向心對項目非常有信心,指業務主攻大陸市場,對於為何能提供買一送一近乎割喉式般的優惠,他稱是商業機密不能公開,但透露這個並非「最大殺傷力武器」,若成功收購亞視,將會有更具爆炸性的計劃。

撰文:財經組、時事組攝影:攝影組資料:鄭靜插圖:祝健中、朱桂葉news@nextdigital.com.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