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山上的靈芝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gksr.html
上週,我在立陶宛參加一個新興市場投資研討會,聽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立陶宛盛產靈芝。十多年前,南部高山上的烏棗地區成立了靈芝交易所。這三,四年,立陶宛的經濟受了歐債危機的影響。烏棗和周邊三個鎮的政府於是鼓勵山民們從靈芝市場上賺錢。但是,周邊國家(特別是波蘭和烏克蘭)都出產靈芝。也就是說,靈芝有個國際價格。那立陶宛的山民們怎麼賺錢呢?

這四個地區政府想出了一些好辦法。一是跟周邊的靈芝貿易商斷絕來往,把高山地區的市場封閉起來。二是強制限產。三是鼓勵大家挖掘靈芝的深層內涵和文化底蘊,找到立陶宛特色。四是政府增加庫存。五是派遣長老們到美國推介。

效果不錯。立陶宛南部的靈芝價格比南斯拉夫高出60%以上。我給長老們建議,他們可以到咱北京設立代表處,以便同我們A股市場的人們切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19

價值投資在組合管理上的完整性及危險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2/blog-post_8497.html
價值投資被譽為歷久不衰的投資方法。我認為這可能只有價值投資擁有一個完整的哲學及執行方法有關。

價值投資的重要理論如下:
1買入被低估的股票,直到價值被反映
2不要理會市場先生,長期持有,忽略短期波動
3有大的折讓才買,稱作安全邊際
巴菲特及芒格再下一城:
4持有優質的公司

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需要面對以下最個層面的問題
1如何分配資金去投資?
2分配了的資金,隨著市況要買多少?
3要投資什麼?
4怎樣操作那些投資?

以上四個問題,是隨著市況,隨著機會,隨著盈虧,隨著股票走勢,每天變化的。投資者需要很複雜的思維才可以同時處理好以上四個問題。然而,價值投資給出簡單的答案:

1如何分配資金去投資?
主張把所有資金都去投資,越跌越買,不作額外風險管理,全靠股票分析去處理風險。
2分配了資金,隨著市況要買多少?
不理會市況。
3要投資什麼?
優勢股,被低估的股票。價值投資著重分析,只要分析得好,就可以處理有利位置,冇得輸。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
4怎樣操作那些投資?
被低估便直接大量買入,不再被低估或有明顯地好的機會換馬。其他的怎樣情況都不操作。不著重操作。

簡單黎講,價值投資把複雜的問題,全歸於分析。只要分析得好,任何市況,盈虧,買賣點都不重要。試想想,如果挑中了十倍股,跌5成又如何?大市跌又如何?買賣點不好又如何?

缺憾:
然而,基於價值投資者需要真的做好分析,挑出好股票才能處理好問題,分析方面不能鬆懈。往往價值投資者都敢於買賣,敢於持相反意見,敢於持有現金。價值者不能退而求其次,去挑選吸引力一般的投資,否則基於其操作上的粗疏,到問題浮現時,離場時可能已經太遲。

即是說,價值投資的危險在於
1絶大部份股票都沒有被低估,估值的股票很多是不重要或質素差而估值低而已。如果分析失誤,很容易導致損失。
2因為不理會盈虧及市場行為,確認失誤時可能已經有很大的虧損
3獲利需要長期持有,如果價值被自己高估而一直沒有被反映,可能會浪費很長的時間。

基於上述的危險,大師都有解決的方法:
Benjamin Graham Cigarbutt
1給出價值的程式,真的要付合指標的才買入. 買大量分散投資, 不符合條件就不買, 所以可能長期持有現金, 輸的機會很低, 但有機會長期也持有現金. 這方法主要是捕捉底部, 做收買佬.
Warren Buffett.
2買有優質股,
因為優質的股票, 價值會隨著時間而增加, 所以不怕價值永不反映的問題.  持有一間長期roe20的公司, 在被低估時買入, 長期的回報率可超過20%.就是這樣簡單.

如果說真的價值, 其實benjamin graham的方法比較務實, 因為有數得計, 不需要分析的奇技, 是真正歷久不衰的方法, 但效果並不是十分特出. 現代這方法發展成 Value Quant.

巴菲特的方法, 甚至已經不再是價值投資了, 因為巴菲特寧可買沒有被低估的優勢股, 也不買低估的普通股. 當然, 另一邊他又說growth and value是同一件事., 中間有沒有矛盾呢?我認為沒有.
增長的Perspective可以是price-in的, 增長的假設是有依據的, 例如市場及產品. 然而, 公司的行業, 文化及管理才是公司的長遠價值所在, 隨著時間, 公司可以有新的市場, 新的產品, 新的發明. 隨著時間, 增長的perspective可以增加. 因此, 可以說, 巴菲特己把有形的價值投資, 升華至無形的價值投資了, 而他的功力, 當然也升華至那個水平了.

作為價值投資者, 要先了解自己是在做什麼? 用集中投資的方法執行 value quant可以嗎? 以分散的方法做巴菲特的方法可以嗎? 價值真的有價值? 優勢股真的優質嗎? 還是只是不想面對實實在在的Money Management, 市況及操作管理的難題, 而找上價值投資作藉口呢?

我的經驗如下:
真的被低估的股票很少, 絶大部份的股票只是隨大市上落波動, 因為有不同的資金追續及不同的beta, 而造成不同的相對強弱走勢. 除非大市也跌得很殘, 一般情況下, 只有少數的機會是被嚴重低估的. 然而, 市場的確存在優質管理的公司, 能長期間創造alpha, 他們有自己的管理哲學, 不論是任何行業, 都有這樣的公司.

還有一類投資, 可稱作是Tipping Point投資, 也可能被歸類為價值投資(因為價值太無形了). 例如賭業, 家電, 金飾零售, 甚至是科技類. 這類投資主題在幾年間可以十倍以上, 但其中並不在於管理, 而是市場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而股票並不能及時反應. 市場也可有欠缺想象力的時候呢. 當然, 投資者太有想象力, 也要面對失誤或長長未反映的問題. 如何投放conviction, 投多久, 是投資的核心問題.

我需要市場的反饋去支持我的論點, 價值之上, 我認為也可以配合市場學派去應付. 不要理會市場, 是因為假設在左側投資, 只要在右側, 或左右平均的方法, 就可以更好地處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75

鋼索上的帝國

2013-03-25  TCW  
 

 

三月十五日,早上八點半,韓國首爾瑞草區。

大馬路上車潮湧現,穿著套裝的上班族魚貫自地下鐵中走出。這一帶是首爾新崛起的副都心,許多重要企業與機關都設立於此,紅遍全球的「騎馬舞」歌曲中所描述的江南風(GangNam Style,漢江以南),就源自於此。

熱鬧的「江南站」旁,矗立著三座極具現代感的銀色大樓,分別是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三星物產三家公司的企業總部。

在韓國五千萬人口中,三星集團員工占比不過○.一%,卻決定了全國兩成以上的經濟實力。

三星集團的旗艦企業——三星電子,自二○○六年起加速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短短幾年,它已成為一手包辦手機、電視、記憶體、面板等國際龍頭的大帝國。映著「Samsung」字樣的深藍色企業標誌,從美國時代廣場上的大看板,到全球重要運動賽事,全數攻占。

第一站:瑞草區企業總部股東會一小時結束,毫無驚喜

早上九點,《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此處,與約四百名三星電子股東、七十名媒體,在猶如「少女時代」高美麗的接待小姐指引下,進入三星總部五樓的宴會廳,參與三星電子股東大會。

股東會在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權五鉉致詞後,正式開場,近年幅度最大的董事會改組隨之上場,經營團隊首度進入董事會,包括三星電子資訊與移動通訊部門總經理申宗均、消費性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尹富根與財務長李相勛(音譯)三人。

設立三位執行長,進入合議時代

會後,三星更宣布,申宗均與尹富根晉升,與權五鉉成為三強鼎立的共同執行長,這是三星電子首次導入合議制。

三星此舉並非國際首例,台積電也設有三位營運長;然而,董事會這麼大的變動,三星股東會卻在一小時又八分鐘裡,極有效率的通過。

整場會議,權五鉉按表操課,完全沒有脫稿演出,甚至也沒提及,約莫同一時間,太平洋彼岸、三星的另一場盛會。

就在三星股東會開始前的一個小時,正是美國紐約曼哈頓十四日晚上七點。伴著交響樂團的樂音,申宗均現身在葛萊美頒獎典禮的無線電城音樂廳舞台上,來自全球超過五千人聚集於此,為的是,親眼目睹三星最新發表的手機Galaxy S4。

三星為此砸下新台幣數億元行銷經費,包括時代廣場上的同步實況轉播,會前吊足消費者胃口的密集電視廣告。然而,這一切換得的,卻是「僅僅符合預期」、「不令人驚豔」等評語。

資本市場更是毫不留情,S4發表後的兩個交易日,三星股價接連下跌,跌幅共計六%。此情此景,恰如去年九月蘋果發表iPhone5手機後,股價旋即自七百零五美元的歷史高點一路下滑,最大跌幅曾達四成一般。當時喊賣的外資所持的理由,同樣是「創新力不足,遭遇瓶頸。」

獲利六成依賴手機,如大象走鋼索

就在S4發表會前九天,三星股價連創新高時,德國貝倫堡銀行分析師艾哈曼德(Adnaan Ahmad)公布最新報告,宣稱「S4將讓三星重蹈iPhone5覆轍(S4 could be Samsung's iPhone 5 moment)。」他更直指,「現在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都該賣了!」

這讓站上世界頂峰的三星,頓時成了鋼索上的大象,稍一不慎,就要跌落深淵。

三個數據,佐證三星對高階手機的依賴度。

數據一,去年第四季,三星電子高達六二%的營業利益來自手機等移動裝置,全球熱賣的S3手機是最主要的獲利來源。而面板、半導體與消費性電子(如電視)三大部門的合計獲利,只有手機的六成強。

數據二,移動裝置是三星零組件重要的出海口,以Galaxy Note2為例,三星電子內購的零組件,占其材料成本的六成。意味著,一旦三星手機銷售下滑,將連累集團其他公司或部門。

數據三,貝倫堡銀行的報告同時指出,三星去年光是靠七千五百萬支高階手機,就賺進一百四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的獲利,但出貨量三百萬支的中低階手機,卻只賺進四億五千萬美元,毛利率只有一%。

一家市值新台幣六兆四千億元的公司,命運維繫在單一產品線上,一旦三星在這個戰場失勢,就會成為第二個蘋果。這讓三月十五日,成了決定三星今年走勢的最關鍵日。

以經濟影響力而言,鴻海之於台灣,就如三星之於韓國。

每一年的鴻海股東會,就是郭台銘的年度個人秀。他在會場裡談天說地,連自己到士林吃臭豆腐,被股東問及股價的花絮,都能搬上舞台。

去年鴻海股東會上,更一口氣把九台六十吋大電視堆疊在會場中央,一入場就能見證郭台銘切入新市場的決心與效率。一場股東會一開就是五個半小時,全靠郭台銘一人唱作俱佳的表演。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郭台銘特別在前一天撥空預演,果然一舉讓六十吋大電視未演先轟動,成功在美國、台灣、中國引爆話題與搶購。

小股東集體崇拜,就像感謝大會

這樣的風格,與三星電子正好是兩個極端。

主持三星股東會的權五鉉,是專業經理人,整場會議行禮如儀,就連報告去年創新高的營收與獲利時,他的語氣同樣淡定。與其說他沒有個人魅力,不如說在大企業的體制裡,專業經理人最忌諱的就是搶走創辦人的光彩。

另一個對比,來自小股東。在台灣,小股東一舉手發言,往往就是批評公司、要求加發股利,甚至杯葛議程;但在三星,上了年紀的小股東們發言卻是這樣的:

「謝謝公司員工這麼樣的辛勤工作與專注,他們是為了這個國家。」

「三星主宰了世界市場,甚至打敗了蘋果,接下來也要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場地位。」

「謝謝公司加發股利(較去年增加五成),感謝啊!」

「我參加了很多場股東會,但來到三星是最高興的,因為(營運)成績最好(全場大笑)!你們想要做什麼(指選任新董事、調高薪酬),我都同意!」

小股東發言結束後,就會有數十人齊聲吆喝著「同意!」或是「贊成!」整場三星電子股東會猶如感謝大會,跟台灣盛行職業股東「炮轟」的風格,大相逕庭。

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是韓國上市公司的「超級日」,一百六十一家公司都在這一天舉行股東會,多數的老闆都被股東逼問:「將如何因應今年更困難的經營環境」;唯獨權五鉉安然過關,三星股東們相信,這個帝國仍將強盛。

然而,韓國人民對三星的情緒卻是複雜的,「沒有三星,就沒有韓國。」一位從事文書工作、三十歲的劉小姐誇張的說,「三星讓全世界看見韓國,但我們到哪也脫離不了它。」

韓人搶進三星,還有專門補習班

在韓國生活,很難與三星切割。一到仁川機場,海關查驗台旁的電視,除了播放通關指引外,就只有三星的企業形象廣告,用各種酷炫功能的電子產品吸引旅客,包括全球最薄的LED電視、最炫的太陽能手機等等。

韓國人從喝的咖啡、穿的西裝、住的飯店與公寓、開的汽車、購物的超市與百貨公司,一直到保險、醫院……,三星集團一手包辦,更別提手機、電視這類電子產品,全籠罩在三星深藍色企業標誌之下。

吃喝玩樂、生老病死全離不開三星,集團影響力猶勝政府;從長年支持三星的老股東,到年輕的大學生,韓國傾全國之力造就了特殊的「三星現象」。

漢陽大學經營學系三年級黃同學說,雖然還一年才畢業,但許多同學已經自組讀書會(StudyClub),為的不是畢業考,而是共同研讀SSAT(三星資質考試,類似智力測驗)的考古題、練習面試技巧,同時準備英文與電腦相關技能認證。而他對手機產業現況的了解程度,是許多台灣大學生所不能及的。

這一切,只為了進入三星工作。

除了大學生自組讀書會,更有專門針對三星考試的補習班,一週兩次、每次一小時,從外貌穿著打扮到準備考試全包了,一個月要價三十萬韓元(約合新台幣八千元)。考一年不進,連考兩、三年的大有人在,簡直跟台灣考醫科一樣熱門。

「為什麼這麼想進三星?」我問。他哈哈一笑,「錢!」

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三星,年薪就有四千萬韓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七萬元),折算月薪約為台灣22K(二萬二千元)的四.一倍,也比韓國中小企業高出四、五成。這讓SSM(SamsungMan,三星男)在單身聯誼市場特別吃香,「如果結婚對象是三星男的話嘛!父母當然會很高興。」一位在現代集團工作的適婚女職員坦承。在社交場合中拿出三星的名片,對方的印象分數也會立刻加分。

進三星領高薪,難;想在三星電子二十三萬人中脫穎而出,慘。

表現好的員工,每兩個月就能領到績效獎金,但表現不好立刻被邊緣化、降級的例子也不少,每個人都有深深的危機感,經常半夜才下班。有三星男在網路上Po文說,長期高壓競爭,週末只想到河邊靜靜坐著,女朋友卻抱怨他「更愛三星」,瀕臨分手。

離開三星約十年、創辦韓國上市公司EMLSI的Johnny Park說,在三星時不覺得這公司很大,但一出來創業,「前三星幹部」的身分,讓他獲得更多的尊重與禮遇,尤其三星工作強度強、訓練嚴格,讓他創業時得心應手。不過即使他已離開三星,但他的創業目標,還是脫離不了三星:五年內成為三星的供應商。

不論是否反財閥,三星在國際舞台的揚眉吐氣,讓它成為韓國人共同的驕傲。「三星帝國,是我們唯一走進世界市場的,」二十九歲從事保險證券業的崔先生說,「連帶給了我們榮譽感。」在現代造船廠工作的李小姐也說,「三星的形象,就是韓國在全世界的形象。」

但在競爭對手眼中,三星卻是個國家機器造就的異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甚至說,「三星是韓國幾十年特別環境裡產生的怪物。」他反對郭台銘的「抗韓聯盟」,傾向事業部門各個擊破,「拉掉他的腳、拿掉他的肺,他自然就死掉。」

第二站:水原市設計中心產品誕生地,號稱三星大腦

股東會後一天,我們來到三星的水原廠區(Suwon Campus)。這裡對三星來說,不僅僅是腳、或是肺,而是三星的「腦袋」所在。

三星稱霸世界的科技產品,如手機Galaxy S3、Galaxy Note,全球最輕薄的LED電視、太陽能手機,甚至是冰箱、微波爐等小家電,所有三星系統產品都在這個設計中心裡誕生。

園區大門後方四棟銀色超高大樓裡,三萬名來自印度、中國、歐美、台灣的員工,共同為三星效力,對許多三星員工來說,這裡才是實質總部。

嚴禁拍照、進入有X光裝置檢查

這讓整個園區戒備森嚴,就算在路旁拍攝大門,立刻會有保安人員盤問驅離,還要求刪除相關照片。

每一個進入的訪客,護照與名片都被建檔保存,不僅可隨時追查,只要被查獲夾帶資料,此人與所屬公司就難以再獲准進入。進入時得經過如機場的X光裝置檢查,只差沒蒐集指紋了。電子用品幾乎一律阻絕,離開三星時,連一張紙都不能帶走。

這樣的保安等級,在台積電只有進入晶圓廠時才會如此嚴格,但是在三星,不管是工廠還是辦公室,只要想走進三星水原廠區的大門,就是如此嚴謹控管,充滿了肅殺的氣氛。

三星也知道,這個帝國未來的盛衰,全繫於智慧型手機。在水原,手機研發人員之多,已經占據一整棟超高大樓,但另一棟大樓也正改裝、同樣將支援手機系統開發,馬路的另一邊,面積如大安森林公園的研發中心聚落正在興建,據說將是可攜式裝置軟體的大本營。

因為三星在水原的投資規模最大,因此水原市也被暱稱為「三星市」;早年三星曾經動念想搬移到其他地區,當地居民立刻群起而抗議,如今隨著三星的壯大,影響力已經擴大到水原周遭的DongTan市。

一位居民透露,市裡的小學做調查,高達八成的學生家長都在三星工作。國外賓客頻繁往來三星,讓附近的旅館經常客滿,也有多達五百家的夜店與卡拉OK,供三星業務談生意用,讓水原市成了不夜城,「光是這裡,可能就有三十萬人間接靠三星吃飯。」

韓國政府處處禮遇三星,從集團總裁李健熙的賄賂案遭到輕判,到量身打造的交通建設,都能獲得印證。

第三站:器興區半導體廠政府專門打造,無紅綠燈道路

為了方便三星聯絡水原與附近的器興廠區,韓國政府特別修建了「原川快速道路」,速限八十公里的大路上完全沒有紅綠燈,我們順著這條路,十來分鐘就抵達了器興。

這是三星半導體的大本營,也是讓張忠謀視為眼中釘的地方。三星的晶圓廠與研發中心,在這裡剷平了一座小山頭而蓋起,猶如山大王一般,我們只能從下往上,抬頭望向牆上大大的「Samsung」字樣。

十六座晶圓廠,投資近兩兆元

三星在這個廠區(含鄰近的華城,Hwaseong)擁有十六座晶圓廠,幾乎都是最先進的十二吋晶圓廠,一座廠要價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

三星光在這裡的投資金額,可能就逼近新台幣兩兆元,約是台積電去年營收的四倍。

這裡,決定了全球約六成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順暢與否,因為三星的Galaxy、蘋果的iPhone手機晶片全都產自於此;而同樣為台積電大客戶的高通(Qualcomm)、聯電的賽靈思(Xilinx)等,也都自台灣分散訂單到這個廠區生產。儘管是週六中午時分,挖土機、起重機、吊車等仍在塵土飛揚中工作著,很快的,三星新的晶圓廠就會在這一片黃土中矗立。

三星電子去年資本支出達二百二十六億美元,約當台積電營收的一.三倍,外界原本預期,三星今年可能大砍資本支出,但權五鉉已定調「持平」,並表示如果下半年景氣強勁復甦,還會追加。

追加與否,最新發表的S4手機,扮演重要關鍵。

最大隱憂出現??S4若不賣,可能出現骨牌效應

在征服全世界市場的路途上,三星一直是以硬體規格的領先取勝。但S4與iPhone5的推出,卻等同宣告全世界,智慧型手機跳躍式的規格改善時代,已經告終,三星需要更令人目眩神迷的技術突破。

三星在水原與器興的持續擴張,就是繼續邁向硬體創新之路;同一時間,三星內部的體制變革,更證明它的嚴陣以待。

權五鉉因為帶領三星半導體與顯示器部門,成功抵禦不景氣,去年六月被擢升為執行長;但今年三月十六日起,三星採行三位執行長合議制,晉升移動裝置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兩位總裁,揭示了三星未來的營運策略,將改以手機、智慧型電視等產品為優先,面板、半導體重新定位為零組件,戰略地位下降。

這破天荒的動作,似乎顯示,三星已經大到無法僅靠一人決策,甚至,不能只依靠手機事業做為突破口。

三星電子的全球手機市占率已達三成,逼近前一代全球手機霸主諾基亞(Nokia)稱王時代的高峰,再往上走,已經面臨產業天花板;同時,手機事業部門獲利占三星比重超過六成,已出現過度集中的不健康現象。

一旦三星手機事業遭遇瓶頸,以平均每支三星手機將近九成以上主要零組件的高自製率,將掀起三星電子集團內部的骨牌效應,在水原市、器興龐大的半導體、面板、電池、機殼……等零組件投資,將會演變成壓垮三星運作的稻草。

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在歷經過去三年的高速成長後,已經進入成長率趨緩的高原期,當三星決定推出與前一代手機S3相比,外型同樣幾乎毫無變化的S4之前,在全球最會賣手機的三星高階主管眼裡,恐怕早就心裡有數,三星未來可能遭受到蘋果去年九月推出iPhone5時,外界一樣毫不留情的批評。

股價是一家企業未來表現好壞的先行指標,蘋果在新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主政下,曾創造出比賈伯斯時期更好的獲利數字與股價表現,但蘋果光環在iPhone5推出後,股價一瀉千里,營運數字開始走下坡。

遭遇iPhone5魔咒,股價疲軟

三星股價在蘋果股價見高點的六個月之後,仍持續攀高,就在三星宣布推出S4同一天,股價表現顯得欲振乏力,因為此刻的三星,已如同站在懸崖邊的巨人,《商業周刊》來到首爾,觀察三星如何挑戰S4,不會淪為iPhone5魔咒的策略。

這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股東會後,三星選擇祭出史無前例的三位執行長策略,這三位三星共同執行長,能否打敗蘋果一位執行長,讓三星股價再創新高?這不僅攸關著韓國民族榮耀,也是三星站在市值高峰下,不得不面對的成長難題。

【延伸閱讀】1分鐘看三星電子它是全球最大手機、液晶電視、DRAM、面板供應商它是全球市值第3大科技公司,僅次於蘋果與Google它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去年達2.15億支,是第2名蘋果的1.58倍它的去年營收5.84兆元,約為台灣最大企業鴻海的1.48倍

征服全球的作戰總部第1站 三星股東會現場

首爾瑞草區名稱:三星電子企業總部,由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保險、三星物產3棟大樓組成功能: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鎔(李健熙之子)、權五鉉等均在此上班,指揮財務、人力資源、行政事務

S4就在這裡誕生第2站 三星開發本部

水原市名稱:三星電子成品研發設計中心功能:手機、電視、家電、攝影機等產品均在此開發,員工數超過3萬人,負責業務、研發、行銷

2兆元蓋16座晶圓廠第3站 三星半導體聚落

器興區名稱:三星電子晶圓代工業務等半導體事業、研發中心,超過16座晶圓廠,占地70萬坪以上功能:三星、蘋果手機處理器的生產地,這裡一停擺,手機都出不了貨

【延伸閱讀】S4才發表,市場多數看壞!首爾IM投資證券分析師Andrew Chun:S4有點令人失望,大部分與對手已經發表的產品相比並沒有真正的差異性,沒有先前市場高度期待、可以讓人驚呼「哇!」的部分

國際數據資訊(IDC)資深分析師嚴蘭欣:S4的硬體規格,沒有創造出太多差異化,至於懸浮操控技術,其實之前索尼就已採用,而眼球操控也比較偏向軟體領域

《富比世》專欄作家Ewan Spence:因為今年蘋果傳只會推出外型不變、內容更新的小改款iPhone5S,因此S4今年定能成為 Android 最熱賣手機,給予極優的評價

科技網站CNET:只是進步,不是飛躍!如果你指望GalaxyS4能夠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那麼恐怕你要適當降低一下你的期待了

美國著名科技網站The Verge:S4說明了三星是怎麼像抄襲蘋果那樣抄自己的

市場研究公司IHS iSuppli分析師Wayne Lam:S4凸顯了智慧型手機創新性終於出現瓶頸。在接下來幾年,手機廠商可能很難滿足消費者對「刺激」的需求資料來源:各網站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4

股東會上的提問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東亞銀行 (0023)剛開完股東大會, 管理層少有地被小股東質疑他們的管理, 在電視上看見的場面頗為有趣, 管理層面對這些提問時尷尬的表情, 實在令止凡大開眼界。

股東會上, 有小股東問及東亞對前政務司長許仕仁的貸款有欠審慎, 在沒有抵押品下批出大筆貸款, 今天許仕仁破產, 東亞就收不回貸款。這問題及質疑令全場股東拍手, 管理層即時表情尷尬, 最後由主席李國寶草草回應了事, 他叫大家等等, 因為在這裡不能透露太多。

又有小股東要求增派股息, 因東亞的派息比率比同業低。再有小股東埋怨東亞的股價一直低迷, 主席回應一句:「你能找一間更好的銀行再說吧!」, 說完就走。

這些對答, 令人覺得東亞的小股東水平實在不低, 明白所投資的公司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亦有跟同業比較, 方能發問如此到肉的問題, 我想東亞的管理層沒有想過會在股東會上被發問這類問題。

而最後李國寶這一句, 令我十分奇怪, 他這個意思是東亞已經是所有上市銀行之中最好的一間嗎? 到底哪些數字是最好? 還是服務最好? 我摸不著頭腦, 因為東亞在我心目中不是特別出色的銀行, 我所指的不只是作為股票投資, 甚至是銀行服務水平亦然。

一向對李國寶都沒有太多好感, 可能因為他以前在立法會的咀臉, 所以儘可能都不跟東亞有任何關係, 投資及銀行服務都儘可能不選擇。

今時今日, 部份股民的投資知識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 股東會上不再是機構投資者才能發問有質素的問題。今天小股東問這個許仕仁的貸款問題, 總好過他日被 ICAC問, 李國寶最好反省一下, 不要以為自己高高在上, 與上流人士混熟就能過好日子, 搞得帳目亂七八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68

美國軍方:3D打印將應用在戰場上的軍備與補給!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88.html

他表示,除了無人飛機已經被打印出來以外,彈藥也可能用這種科技製作。另外,立體打印的同時「提供了思考防禦工事或其他據點設施以及戰基地的新方式」。理論上,軍方希望3D打印技術可以減少現代軍方在戰場上依賴後方補給 ​的壓力,包括從食物到替換器官都用3D打印來製造。

這不只關係到企業智慧財產,還關係到國家安全

報導並不代表美國國防部立場,不過該報提供許多軍事專家的理論與觀點,然而,這類的議題也已經引起許多爭議。

蘭薩也擔心任何持有3D打印機的人會複製出更高軍事等級材料,「這不只關係到企業智慧財產,還關係到國家安全」。這代表有心人士只要直接盜用軍方3D打印裝置或武器藍圖就可以製作出強大殺傷力的武器。

中國能用3D打印趕上美國百年軍事工程?

美國的潛在大敵── 中國軍方也開始利用3D打印機技術,中國沒有全球或(相較)有效率的軍事供應鏈,而且他們也沒有全球的基地網絡。中國決定不要像美國花一世紀時間發展海上艦隊,蘭薩表示,3D打印技術很有可能幫助中國加快發展速度。

目前,美國的3D打印用於軍事發展的進度仍比中國好,美軍已經用3D打印機製造出某些較不重要的飛機零件,並在阿富汗部署3D原型打印研究室。奧巴馬政府也撥出2億美元投資3家專注於3D打印技術的研究機構,所以戰場整合3D打印的未來,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88

運河上的商機與風險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78111.html
果尼加拉瓜實現「運河夢」,受益的不只是當地和負責建造及運營的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還可能為中國航運、貿易企業和一些航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者帶去福音。

運河的建設,將帶來航運成本的降低,也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如果新的運河修建,對中國的航運企業來說應該是好消息,畢竟多了一條可替代的競爭航道,航運企業的選擇性多了,相關費率成本也有望降低。」中海集運(601866.SH)董秘葉宇芒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中海集運從中國到美國東岸的貨物一般會走巴拿馬運河,貨量約佔公司貨量的10%。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是居美國之後,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巴拿馬運河88%的業務量是美國與亞太地區間的貿易貨物,而來自中國的貿易貨物佔了38%。

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自然也是這條線路上的主要承運人。早在2010年,中遠集團董事長魏家福就曾在巴拿馬國會演講時公開抱怨稱,巴拿馬運河每天僅能通行40艘船舶,而每天有近100艘船舶在等待過河。

中海集團旗下另一家航運企業的內部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寬度等限制,目前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干散貨船隻有8萬噸左右,更多10萬噸級甚至40萬噸級的大船,根本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只能繞道南美洲的最南端,航程要多出一萬多公里。

也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巴拿馬運河的運費也在連年上漲,過去10年中,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已經翻番。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年報,2012年,運河通行費獲得的收入就達到18.5億美元, 當年8月,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決定將於2013年10月再次漲價,大體費用將比現行費用再次上漲15%。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巴拿馬運河決定擴建時,就曾期待更多來自中國的企業參與建設,一家中國公司就獲得了挖掘河道的工程,而目前在巴拿馬當地投資的中國企業也有數十家,中海、中遠、華為、清華同方等中國企業已在巴拿馬投資數年。

而除了巴拿馬運河之外,當地還在建設更大的機場、碼頭、大橋以及地鐵項目,這也給了中國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更多機會,目前新興鑄管、中建工程、三一重工等均在當地設點。這些都為尼加拉瓜運河項目所蘊含的商機提供了借鑑。

而尼加拉瓜運河項目的建設,也為許多企業,包括中國企業提供了不少商機。

接近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就對本報記者透露,隨著項目的推進,項目本身可能會有中國國企參與進來,製造業、施工建設公司都有。

不過,也正是巴拿馬運河的擴建,給了尼加拉瓜新運河的建成運營風險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運河拓寬後,預計10萬噸級的干散貨船就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了,而尼加拉瓜新運河是否能有競爭力,關鍵還要看具體的費率和所允許的船舶通行能力。」中海集團上述內部人士指出,而從未來的貨運量需求來看,儘管全球貿易的絕對量仍會增加,但如果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航運企業運用更大船通行的需求可能就會受限。

也有長期從事海外工程的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企業在決定投資前,除了要詳細評估投資回報情況,還應先瞭解清楚當地國家的投資政策,如勞動力限制、資金要求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等,以儘可能規避不確定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71

圖示美國股市歷史上的二十四大牛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073

過去113年中,美股市場共經歷了24個牛市。

目前,從2009年3月的低點至今,標普500指數的牛市已經持續了長達4.31年,論長度可以排在歷史上24個牛市中的第六位。

下圖顯示標普500指數歷史上所經歷的牛市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牛市中,美股的平均表現是增長127.36%(牛市持續時間為3.16年),而目前這一輪牛市的增長稍高於平均水平,為127.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6

風口浪尖上的電價之爭 小朦朦來無影

http://xueqiu.com/8351812383/24363266
為什麼想要寫這個呢,可能是最近被問的太多了,煤電聯動也好,花旗整出來的新能源補貼基金也罷,都是以火電電價作為話題的,也成為了電力板塊最大的一個利空,苦逼的是,還是一個不能證偽的利空,就算三季度過去,靴子也不能算真正落地吧。在我平時和各位投資者交流的過程中,聽到了很多的聲音和觀點,自己也在問答中思考了一些,那麼這裡做個總結吧。
1.火電盈利真的那麼好?
     因為投資者普遍在看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覺得已經是大幅改善了,實際以毛利率來講也不高,那麼視角擴大到集團層面來看呢?五大去年年底的虧損面都不小,國投電力也是一樣的,我們也有個別區域的電廠在虧損。因為分省區的煤價不同,電價不同,在水電省的火電利用小時很低,有時候地方政府弄出來的噁心的補貼高耗能的政策不同,盈利情況是有天壤之別的。我相信現行煤價下,仍有不少老電廠、小電廠是虧損,比如雲南,現在仍然沒有火電賺錢吧。
2.苦日子永遠不到頭?
     五大的負債率大家都看得到吧,不要看上市公司口徑,制定政策一定是以集團口徑為依據的,有時候市場過於樂觀估計了行業經營情況,正是因為優質資產都在上市公司嘛。過去幾年大家都過得很苦,以國資委80%的負債率警戒線來講各位也都非常高了。國電單說,他沒有長貸,都用流動負債解決,市場上的債券融資夜用的很足,但那也要74%了。大唐之前苦的90%+就更不必說了。我們的在建工程量大,之前也高達82.54%。以電力行業初始20%資本金投入的慣例來看,虧損連年讓大家真的喘不過氣來。那麼一棒子打死,讓大家永世不得翻身,那是不太可能的。作為公用事業來說,只有央企能在電力熬這麼多年,電力可以說是為保障經濟捨己為人的典範了,和國家電網幾桶油那種壟斷利潤大戶不同。當然,民眾怎麼認為的要後面單說。
3.為什麼一說到電價談判電力企業都顯得很弱勢?
     這個估計很多人不解啊,電力企業怎麼老跟軟柿子一樣,一談判就慫了。我覺得根源在於,大家沒有理解電力作為公用事業背負的社會責任。電價和煤價相比,是一種很親民的指標,比油價還要親民,因為老頭老太太這種缺乏經濟常識的都關注電價變化而且用電的畢竟比用汽油的受眾群體還要多。在電力最苦逼的時候,前總理女兒說幾句日子不好過啊之類的就招致罵聲一片,我覺得這是不能電力市場改革難以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的民眾做好市場化的準備了嗎?基本上國人觀點都是自己作為受益者的改革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考慮這個問題,他不會看你的年報和運營成本變化,就指責你作為大央企賺了多少黑心錢,這種無知是可悲又可怕的,因為煤炭價格佔了火電運營成本的大部分,與他們的剛性需求息息相關,但是他們意識不到。所以煤炭這位親兒子佔了便宜,隨意揮霍,電力就苦逼了,他的老爺說,人家說咱家是地主老財黑心呀,你在外要低調,挨揍不要吭聲。可憐電力只是老爺家的長工,不是他的親兒子煤炭啊。
我想到這應該就能理解了,為什麼電力企業不敢在電價上有什麼過激的反對之聲,隨便一篇報導,五大電力央企拒絕國家煤電聯動調整電價要求維持暴利盈利,就能把大家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那麼與其保電價這麼敏感的東西,不如實實在在的盈利更讓大家放心。畢竟電價降了煤價還得降,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費勁和全國老頭老太太們作對何必呢?
4.電價到底降多少?
如果煤電聯動執行,加上新能源補貼(我覺得不會有8釐,4釐靠譜),再算上今年的脫硝補貼到位,我覺得有可能來個幾釐錢,但是不會像大家想的那麼多,更不會全國一刀切,我前面強調過了,各省情況不一樣。長工再不吃飯,就罷工了,再說了煤炭親兒子不成器,得指望長工養家餬口吧。而且長工和親兒子地位調轉了,原來是親兒子隨意打罵長工,現在是親兒子求著長工,不得對長工好點嗎?畢竟親兒子家裡人口多,資源多,產能停不下來啊。還有外國的兒子們盯著,進口煤今年還得同比大幅提升進口量。煤炭和電力是典型的河東河西來回換。
5.電價降了地方政府滿意嗎?
    不滿意。希望降電價的都是西部那些落後省區,經濟不發達,水電多,用電量總量小,老舊火電機組多,基本上那的火電不賺錢,沒有降電價的空間。而可以降電價的東南沿海,根本沒喊著要降電價。可以說部分地方政府補貼高耗能的期望和煤電聯動執行的結果,根本就是個矛盾。所以折騰電價解決不了他的問題,而補貼高耗能也不該是市場調整結構的訴求,更不是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訴求,所以這個靴子什麼時候落地,還不好說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663

股閒評:創業板上的俄羅斯輪盤 solon8

http://xueqiu.com/6788319922/24544878
俄羅斯輪盤是這樣一種賭博遊戲,參與者在左輪手槍的彈巢放入一顆子彈,之後將子彈盤旋轉,然後關上,參與者輪流把手槍對著自己的頭,按下扳機,直至有人中槍。這種相傳是俄羅斯獄捽髮明出來的遊戲正在成為A股股民喜聞樂見的股市消遣方式,並且給這種舶來品起了一個中國式的名字——擊鼓傳花,其實準確的講,應該叫做「擊鼓傳槍」,但礙於我們連買菜刀都得實名的國情,還是擊鼓傳花好看些,並且也能間接的把意思表述的更清楚:結局就是一槍把腦袋打開花。

目前看來,創業板上的俄羅斯輪盤參與方有三個:公司高管、基金機構、普通股民。讓人驚奇的是,這場遊戲已經玩了8個月,子彈還沒射出來,眼看著創業板指數翻番、近百隻個股股價翻番,圍觀的不明真相股民甚至懷疑槍裡是否有子彈,於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散戶都加入到這場賭局。根據基金二季度報告顯示,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末重倉持有的創業板個股的市值已達404.34億元,創出歷史新高。而且,創業板重倉股市值佔基金所有重倉股的市值比例大幅升至8.33%,該比例同樣創歷史新高。

一面是機構、散戶搶著在自己腦門上扣動扳機,一面是公司高管偷偷變現跑路。今年以來,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的董監高合計減持14.25億股,佔兩市所有董監高減持總股數的87%,減持市值合計265億元,佔兩市上市公司所有董監高減持總市值的94%。而僅今年5、6月期間,創業板約有近30家公司披露了高管辭職公告。其中不乏企業創始人,辭職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解禁後的套現「鋪路」。

現在看來,創業板上的俄羅斯輪盤最後就是機構和散戶的博傻遊戲,而且下半年後,槍裡又被塞進兩顆子彈,一顆是創業板下半年1705億解禁市值,另一顆是IPO。而無論是哪顆子彈先射出,還沒離場的機構和散戶都是一起死的格局,因為大家的腦袋是貼在一起的。(白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251

投資項目上的控制權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9.html
看過富爸爸作者的書 - Increase your financial IQ, 止凡覺得其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論點, 是對自身財富的控制權, 作者 Robert 比較喜歡投資自己的生意, 例如房地產,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房地產。

Robert 主要是買入房地產, 把它們整理好再出租, 由於現時夫妻二人已經擁有 300個單位, 所以早已需要成立公司及請人手來經營, 他對這家公司中的一切事情都能夠控制, 由買入新項目的決定、員工的薪酬、辦公室的設備, 所有都由他控制。

他認為買股票、債券、基金等都沒有這種控制權, 一切只能看公司管理層的決定, 自己的金錢由人家來話事的感覺實在不好。

讀到這個論點, 心裡有點同感, 好像匯控這樣好的管理質素, 也會出現一些投資者不認同的決定, 更會令公司蒙受損失, 投資者只能把金錢當投票權買入或沽出, 不能控制自己所投入金錢的用法。

話說回來, 投資股票當然也給你一種相對輕鬆的投資, 正是你不用管理公司, 只需定期作出監察而在需要時轉變投資, 但 Robert 說的又不無道理, 值得再深思一番。

在香港 (或台灣), 大部份人都是「打工仔」出身, 完成學業後出來做事, 多是由「一無所有」開始的, 我指的「一無所有」不只是金錢上, 更是知識上, 又稱「一無所知」, 要開設自己的公司或弄些小生意談何容易呢? 所以物業投資算得上是一種給人快速致富的希望。

但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的, 如果想在香港作物業投資的話, 要留意香港未來二十年到底還有沒有過往二十年的發展呢? 觀察香港回歸十多年, 無論是地價或是經濟上的增長, 好像都已經失去了從前那份爆炸力, 要好像從前地一層樓變兩層樓, 兩層樓變六層樓之類的投資成果, 現在起步還行嗎? 行動前要好好思考, 要穩當地投資, 要記住一句話, 「穩健投資, 慢富但必富」, 這句話套用到世界各地亦合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