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黨友批特撐普京言論失當

1 : GS(14)@2017-02-07 05:15:41

俄羅斯總統普京被指在2006年下令毒殺叛諜利特維年科,又涉嫌與反對派領袖被殺有關。特朗普較早前受訪時為普京辯護,反指「美國也有很多殺人兇手」,不會清白得到哪裏去,引來多名共和黨黨友不滿,批評他類比失當。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在Twitter表示:「我們何時會見到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政治人物,會被敵對陣營毒殺?我們與普京不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也指,普京是特工出身,看不出他做的事跟美國可相提並論。特朗普對俄態度,跟駐聯合國大使黑利早前在安理會會議批評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有明顯不同。《華爾街日報》引述資深官員指,其實特朗普也沒預期普京會「乖乖合作」,只是他沒把俄羅斯當成是像前蘇聯般的重大威脅,而和普京修好或可令俄羅斯與伊朗疏遠,解決敍利亞內戰和難民問題。特朗普親俄態度令北約盟友擔心,他前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通電話,談及北約軍費等問題,並同意今年5月到歐洲與北約成員國領袖會面。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7/199202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813

普京撐腰 巴沙爾無法無天

1 : GS(14)@2017-02-08 22:31:18

敍利亞的巴沙爾政權犯下的反人道罪行罄竹難書,多年來殘害異己、甚至引入俄軍和伊朗民兵屠殺平民,美國有敍利亞關注組織的律師,已對他編寫20頁長起訴書。不過要將這位暴君送上戰爭罪行法庭受法律制裁,在可見的將來都不太可能,事關俄羅斯總統普京已是他的保家。本來前幾年內戰戰況最激烈時,確是有機會把巴沙爾拉下馬,當時各路叛軍聲勢浩大,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在斡旋反對派和政府和談時,曾經以巴沙爾下台作為籌組過渡政府的前題。不過,巴沙爾的危機很快過去,普京前年強勢介入內戰,派出大批戰機參戰,迅速助敍軍扭轉頹勢,去年底炸平古城阿勒頗東一役後,更是把和談主導權奪去,將歐美排擠出局。由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戰勝國」在哈薩克主導新和談,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叛軍已無議價能力,巴沙爾地位得到重新確立,再聽不到任何要他下台換取和平的聲音。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8/19921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53

特與普京通電 談裁軍口啞

1 : GS(14)@2017-02-11 18:57:56

特朗普又被揭跟外國元首通電時出事。路透社揭他早前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時,被問及裁減武器的協議時,居然不知道內容,令人質疑他跟外國領袖會談時是否準備充足。報道引述數名官員及前官員指,普京問特朗普會否延長2010年簽署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特朗普竟叫對方稍等,轉頭問助手那是甚麼條約,才答稱這是奧巴馬時代所簽署條約中最差勁的,對俄羅斯太有利。


向奧朗德狂數中國

白宮回應報道時,指特朗普當時並非不知協議內容,只是先詢問意見才回答。特朗普競選期間亦曾狠批過New START內容。另外,特朗普上月底與法國總統奧朗德通電時,花大量時間表達對北約、中國等的不滿,又稱美國想要回自己的錢。官員指特朗普與領袖對話時就如平時公開演說般,內容全無組織,態度亦惹來不滿,要國務院替他「撲火」。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1/199248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63

分別踢爆特朗普及普京醜聞《華郵》《紐時》無畏強權奪普立茲

1 : GS(14)@2017-04-13 00:23:47

■《華郵》員工祝賀法倫特霍爾德(右)獲獎。



【普立茲獎】有美國「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普立茲獎,今年得主名單出爐。在當權者動輒以「假新聞」帽子敵視傳媒的大氣候,主辦單位特別強調敢於挑戰權貴的自由傳媒,仍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揭發紐約警方濫權的報道,都有得獎。



普立茲獎評委會管理人普賴德(Mike Pride)前天在宣佈名單的引言指出,今年的得獎報道,有些挑戰「有權有勢的政治人物和機構」,有些則揭發「一些無力自衞的人,如何遭受系統惡待」。



「自由傳媒仍是民主基石」

他又說:「由於新聞工作者發表令人不舒服的真相,故一直易成批評目標。但你只要停下來想想新聞界被打壓的情況,就會明白茁壯的自由傳媒即使有缺失,仍是民主的基石,它是美國人民的真正盟友。」今年新聞獎中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由《紐約每日新聞》和調查報道網媒ProPublica奪得,兩機構合作的報道,揭發紐約警方濫用驅逐規定,將數百名主要是少數族裔貧民逐出家門。美國大選是去年頭號焦點新聞,獲國內新聞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法倫特霍爾德(David Fahrenthold),以連串報道揭發特朗普聲稱捐善款與現實不符,其間以Twitter公開發表,讓特朗普回應,評審讚賞是「創立了透明新聞模範」,他亦率先披露特朗普針對女性的下流言論錄音。《華爾街日報》努南(Peggy Noonan)的大選專欄被讚在最撕裂的競選讓讀者重拾「美國人的共同美德」,獲評論獎。


「巴拿馬文件」3機構得獎

《紐約時報》獲國際新聞報道獎的系列報道,則披露普京透過暗殺和插贓嫁禍政敵,以及網上「五毛黨」等方法,在國外擴張影響力。《紐時》亦是今年唯一得超過一個新聞獎的機構,另憑一士兵退役後陷暴力殺戮的故事獲專題報道獎;獲突發新聞圖片獎的菲律賓反毒戰照片,亦在該報刊登。其他新聞獎得主百花齊放,奪解釋性報道獎的「巴拿馬文件」報道,三機構共動員逾400記者,拆解名人政客罪犯的離岸公司活動,堪稱最人多勢眾,但艾奧瓦州一周只出版兩次、只有3,000銷量的《風暴湖時報》,亦能得社論寫作獎。普賴德表示,報業雖處於艱難時期,新聞業卻非沒落,而是在數碼革命中找尋新方向。普立茲獎是按已故報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遺願創立,由哥倫比亞大學主辦,1917年開始頒獎,現有21獎項,包括14個新聞獎和7個文藝獎。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2/199876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31

俄全國爆示威 促普京棄連任

1 : GS(14)@2017-05-01 11:57:38

俄羅斯全國30多個城市前日爆發反貪示威,要求普京放棄爭取第四度出任總統,當地傳媒指逾100名示威者被捕。遊行遍佈首都莫斯科、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韃靼斯坦共和國喀山等城市,共數千人參與,其中數百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總統行政大樓前聚集,遞交要求普京不參加來年3月大選的請願信,在場示威者表示已對普京及其「盜賊朋友」生厭。



■莫斯科有女示威者身穿醜化普京的T恤。美聯社

8歲童一度被拘

部份示威一度演變成騷亂,聖彼得堡的防暴警察將一個個示威者推上警車,包括一名手持「普京,你可走的路就是拿養老金」標語的老婦。獨立機構O.V.D. Info指單計聖彼得堡已有近120人被捕,其他地點亦有零星拘留,包括西伯利亞克麥羅沃市(Kemerovo)一名8歲男童,他其後獲釋。示威者應普京「死對頭」、前首富兼油王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創辦的組織「開放俄羅斯」號召上街,檢察部門上周三將之列為「不受歡迎」機構,因此它舉辦的遊行亦屬非法。著名異見人士納瓦爾尼(Aleksei Navalny)上月亦號召民眾上街反貪,近80個城市響應。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1/200072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47

【從前今日】鐵漢普京禁講粗口被指扼殺言論自由

1 : GS(14)@2017-05-07 15:26:24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4年的今日宣佈,禁止在電影、電視、文學、傳媒、包括網絡媒體使用粗言穢語,違者罰款2000至2500盧布,大約270至340港元。市民若爆粗都會罰相同款項。至於界定污言穢語就要由語言專家鑑定。普京聲稱為了要保護俄羅斯傳統文化和語言。但有分析認為是他想收窄言論自由的手段之一。但新例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藝術家和文學家,因為粗口是不少俄羅斯藝術和作品的元素,認為新法例扼殺創作自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7/200136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72

點滴:普京即興騷琴技

1 : GS(14)@2017-05-18 02:08:09

普京不時展示自己各種技能,這名向來「大牌」的鐵漢,前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習近平會面卻「早到」,其間他見到一部鋼琴,即興彈了兩首蘇俄時代樂曲(圖),包括《莫斯科之窗》和《涅瓦河畔的城市》。普京此舉雖有做騷之嫌,有網民稱他比習來得強:「之前的主席(江澤民)還會拉二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6/200227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44

共和黨高層洩口風特朗普被指收普京錢

1 : GS(14)@2017-05-19 05:43:32

共和黨黨團在通俄風波中,一直對外維護特朗普,但眾議院多數派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被爆在特朗普去年獲共和黨提名選總統前,曾說「相信」對方有收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錢。對話發生在去年7月15日,《華盛頓郵報》近日獲得錄音。麥卡錫在國會山莊跟黨友說:「我相信有兩個人收過普京的錢:(加州眾議員)羅拉巴克和特朗普。」他又稱確信俄羅斯有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電腦,並掌握特朗普黑材料。


瑞安打斷對話促保密

多名黨友聞言後大笑,但麥卡錫再補一句:「向天發誓。」眾議院議長瑞安立即打斷對話,要求聽者保密,指「現在大家坐同一條船」。羅拉巴克向來維護俄羅斯,曾引用從俄羅斯政府取得資料,要求把一名披露普京黑材料後被殺的律師從反貪法名單除名,停止制裁被指與謀殺有關的俄官員。雖然對話未有提及具體證據,但顯示共和黨高層私底下都相信特朗普確有通俄嫌疑。當時在場的眾院共和黨前政策事務主任麥克馬林承認報道屬實;瑞安發言人起初否認,但被告知有錄音在手後改口稱那是「說笑」;麥卡錫發言人則說:「那(言論)是個不好笑的笑話。」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6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18

俄萬人上街反普京逾千被捕

1 : GS(14)@2017-06-16 01:47:34

前日是俄羅斯國慶日,全國過百城鎮的數以萬計民眾上街,參與反總統普京及貪污集會。41歲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被行政拘留30日,他遍佈全國逾1,700名支持者亦被捕。


反對派領袖被捕


納瓦爾尼在前往參加莫斯科的集會前已被警方拘捕。在莫斯科示威中,民眾高呼「羞恥」、「普京是賊」、「還納瓦爾尼自由」等口號,又有人高唱國歌。防暴警察用警棍痛毆示威者,迫使他們後退,又把部份示威者抓上警車,監察機構OVD-Info指被捕者主要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示威者。有部份城市的反政府集會被當局審查及禁止,如在中部城市喀山,當局限制集會只能早上進行數小時;另有大學生被威脅參加集會會遭開除學籍。另邊廂,當局繼續營造歌舞昇平氣氛,稱特維爾大街有20萬民眾參與國慶慶祝活動。納瓦爾尼的發言人表示,莫斯科法院前晚裁定他組織非法示威罪成,判處行政拘留30日;警方稱他將被控拒捕及一項違反組織集會條例罪名。克里姆林宮批評示威者「危險挑釁」。有意參加明年總統選舉的納瓦爾尼,自3月以來已舉行過兩次大型群眾運動。法新社/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18

CIA通報普京干預大選奧巴馬警告了事

1 : GS(14)@2017-06-25 11:26:44

俄羅斯黑客究竟是否受總統普京指示去干預美國大選,美國政府至今未提確鑿證據支持指控。《華盛頓郵報》揭發,其實中情局(CIA)早在去年8月,已通知當時奧巴馬政府普京指示黑客行動,但奧巴馬選擇警告普京了事。


擬「數碼炸彈」植入俄基建

《華郵》報道,CIA透過安插在俄羅斯政府的情報網,驚悉普京親自要求黑客展開行動去令民主黨希拉莉敗選或至少損害她聲譽,並助她對手特朗普一把。由於情報極具爆炸性,當時CIA局長布倫南不敢在總統每日簡報上匯報,怕太多人知令情報外洩,而是選擇去年8月初將載有情報的信件速遞到白宮,僅限奧巴馬及另外三名高官閱讀,且讀畢要立即寄還CIA。奧巴馬知悉後反應極大,幾乎「想所有情報機關傾巢而出」蒐集更多資料,布倫南於是夥同聯邦調查局及國家安全局(NSA)人員設立秘密小組調查,同一時間知悉普京陰謀的華府官員亦越來越多,眾人商討對策,時任國務卿克里提議過設跨黨派委員會徹查。但基於種種原因建議不獲採納,例如NSA質疑CIA情報的可信性、華府深信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必勝無疑、加上特朗普當時猛烈質疑選舉黑箱作業,為免予人左右選舉觀感,奧巴馬最終選擇對俄羅斯作出警告,先後共四次,包括去年G20峯會他親自警告普京「我們知你在幹甚麼,最好收手」。與此同時奧巴馬着手研究懲處措施,結果就是眾所周知的驅逐30多名俄方外交人員事件,但不為人知的,還有要求NSA在俄羅斯重要基建植入「數碼炸彈」,一旦美俄角力升級就「引爆」令俄國蒙受損失,不過「數碼炸彈」計劃至今尚未完成。白宮與情報機關原先深信,作出警告足以嚇退俄羅斯不對美國投票系統做手腳影響大選結果,但最終特朗普當選教他們大跌眼鏡及極度懊悔,消息承認「負責國家安全的人都不禁自問:我們是否做得不夠」?《華郵》爆料後,特朗普在Twitter質疑奧巴馬既然早知事件何不及早行動,並質疑其他媒體對《華郵》報道置若罔聞。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5/200678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