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輪相扣:港交所展強勢
1 :
GS(14)@2018-02-28 07:36:25市場關注美國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在本周出席國會聽證會的演說,會否就本年加息步伐帶來啟示,美股向好;恒指周一亦曾重上31500點水平,收市升逾230點,企穩在20天線以上。向上觀望重上31800點的機會,支持留意31000點關口。資金流方面,上周五恒指好倉有逾3,900萬元流出,同日淡倉流入逾1,700萬元,累計5天,好倉流出逾1.1億元,淡倉流入逾2.1億元。市場關注本周多隻藍籌股的業績。將於周三(28日)公佈業績的港交所(388),上周五公佈就上市條例改革進行諮詢。港交所周一顯著向好,股價高開逾1%後,升幅曾擴大至逾3%,重上295元水平,收市仍保持逾3%的升幅,以接近全日最高位收市。向上阻力留意300元關口,支持上移至參考285元。看好可留意港交購21725,行使價324.68元,18年9月到期。或港交牛57027,收回價279.98元,行使價277.98元,18年10月到期。賭業股銀河娛樂(027)將於周三(28日)公佈業績,市場亦關注澳門當局即將公佈的博彩收入數據。銀娛周一高位曾逼近69元水平,收市升近2%。向上阻力留意70元關口,支持參考20天線約66.7元。看好可留意銀河購20262,行使價73.08元,18年6月到期。或銀河牛57025,收回價65.18元,行使價64.38元,18年10月到期。內險股中國平安(2318)周一向好,收市升逾1%,重上87元水平。平保在上周五再錄逾1.5億元內地資金,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南向渠道買入。向上阻力留意88元水平,支持參考85元水平。看好可留意平安購23373,行使價93.98元,18年6月到期。或平安牛57176,收回價85.50元,行使價84.80元,18年9月到期。有報道引述消息指,吉利汽車(175)母公司吉利集團,宣佈斥資約90億美元,收購平治汽車母公司戴姆勒逾9%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吉利汽車周一股價顯著抽升,高位曾急升逾8%至26元,之後保持在25元以上向好,收市升逾6%,保持在50天線以上。向上觀望重上27元的機會,支持參考20天線約23.5元水平。看好可留意吉利購20755,行使價28.08元,18年7月到期。(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何啟聰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免責聲明:筆者為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的代表,並身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本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i)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為零。有關恒生指數或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免責聲明,請參閱上市文件。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檔。瑞信之聯屬公司為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結構性產品交投量並不是結構性產品表現的指標,投資者不應僅依賴交投量歷史高位數據以釐定結構性產品日後的表現。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7/20316231
許繹彬:今年IPO大熱 港交所強勢
1 :
GS(14)@2018-03-06 03:41:50【明報專訊】踏入金狗年,港交所(0388)隨即為全新交易大堂揭幕,原本是一項完美的事,萬料不到因香港金融博物館一幅「貝字牆」掀起風波,但港交所聆聽民意,已火速從善如流刪除貶意之詞,總算及時大事化小。港交所今年動作連連,日前就「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極速展開1個月的諮詢期,建議於主板新增三大章節,容許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接納大中華及海外公司來港第二上市,料最快於4月底刊發諮詢總結及接受上市申請。
雖然市場有聲音反映是次諮詢期太短,或令普通散戶未能完全了解風險。不過,在諮詢期長短的議題上,相信證監會亦就此熱門話題早有盤算,所以證監會日前亦高調撐港交所,認為之前市場已有充分時間討論議題,相信4周足以讓投資者發表意見。無論如何,香港抱着開方便之門以大做生意的前提,正如李小加回應「給市場便利,Why not?」風聞內地手機製造商小米上市計劃已如火如荼,相信港交所是極其渴望9月底前促成小米的好事,成為本港首家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大市仍乏動力 暫觀望北水走向
受惠港交所即將接連落實的三大新措施,預期今年IPO市場必然熱爆全城。多隻新經濟股排隊上市,據悉,中國平安(2318)旗下平安健康醫療科技,已於上月底遞交上市申請,計劃5月上市,而同系陸金所最快今年上半年遞交上市申請,市傳兩宗IPO集資額合共最多達468億元。
內地網絡遊戲開發商第七大道(7road.com)亦擬今年港上市,預計集資15.6至23.4億元。第七大道2008年在深圳成立,從事網絡遊戲開發,於2011年被搜狐旗下的暢遊所收購,目前主要營運《彈彈堂》、《神曲》等網頁遊戲。上述3家企業,如連同小米、鬥魚、騰訊音樂,6隻新經濟企業IPO魚貫登場,料一共集資990億元,必定令今年本港新股市場全球矚目,大放異彩。
大市方面,自上次大型調整及春節假期後仍缺乏動力,往往亦只能依據外圍市况變動伺機而行,可能是北水不足所至,引致大市成交偏低;正因如此,筆者建議投資者現階段應持盈保泰,不應急於進攻,觀望北水的動向,才作出相對的投資策略。
此外,基於上文所述新股市場的種種氣氛及港交所的積極態度下,筆者認為港交所可能會是上半年的強勢股,加上上周派發成績表,較去年多賺28%至74億元,業績表現勝預期,未來亦有可能會取代騰訊(0700)帶動今年大市,所以投資者不容忽視。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
[許繹彬 港股通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27&issue=20180305
一票反對 王岐山任副主席宣誓後拳擊桌面 顯示強勢回歸
1 :
GS(14)@2018-03-19 04:26:45■王岐山昨於全國兩會宣誓就任國家副主席,神情略顯緊張。美聯社
【全國兩會】【本報訊】有「打貪沙皇」之稱的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昨以1票反對下強勢回歸,當選國家副主席,成為中共史上紅色資本家榮毅仁之後,第二位以普通黨員身份破格出任國家副主席的中共領導人。王宣誓完畢後,眾目睽睽下右拳敲擊桌面,一響拍枱聲清脆有力,自我宣示強勢復出,「習王體制」新時代正式來臨。記者:盧燕儀昨全國人大會議選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王岐山以2,969票贊成、1票反對,當選國家副主席,風頭僅次於全票當選新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及全票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栗戰書,但較前任國家副主席李源潮5年前以2,839票贊成、80票反對、37票棄權,7張選票被領取後未投入票箱,王明顯更具威望。
未與李源潮握手 因李不在台上
投票過程中,王岐山走向票箱投票,現場掌聲雷動,一度大過習近平投票時的掌聲。大會公佈當選結果時,王岐山同樣獲大量掌聲,他當選後和習近平握手時神情激動,習近平亦看來相當滿意。就在王岐山返回座位時,現場記者一度議論他怎麼沒和李源潮握手才驚覺,十九大後既未獲得任何黨內職務也未當選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三大皆空」的李,根本不在主席台上。大會之後邀請王進行憲法宣誓,王以沉穩有序的節奏讀出誓詞,不僅高度專注,且神情緊張,首15秒內只眨了一次眼:「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鬥!宣誓人,王岐山。」王宣讀誓詞完畢,全場掌聲雷動,王右拳敲擊枱面,一響拍枱聲清脆有力,於掌聲中格外突出。現場記者議論紛紛。一派認為王是為自己「拍案叫絕」;另一派則認為,王是在質疑「怎麼會有一張反對票」。有資深傳媒人表示,王岐山性格自信自負,為人頗有威嚴,有幾分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的影子,認為王宣誓後右拳4指敲擊桌面,一是表示自己正式復出,二是自鳴得意,三是要向頭號「倒王分子」、目前流亡美國的中國億萬富豪郭文貴示威。
存決策誤判風險 台問題恐亂
現年69歲的王岐山既紅且專,一面是中共前副總理姚依林的女婿,是太子黨響噹噹人物,一面從政經驗豐富,別號「救火隊隊長」。他出任中紀委書記5年,辣手處理150萬名貪腐幹部,協助習近平活捉周永康等大老虎。不過,堂堂「打貪沙皇」去年以來,其家族亦陷貪腐風暴,但二阿哥最終屹立不倒。王在財經界亦有巨大影響力,有多年和美國官商交手經驗,外媒指王重出江湖或親掌中美關係。本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王岐山輩份高、人脈廣,「王宰相」強勢輔助「習皇帝」,「習王體制」下中國退回封建人治,估計連「王宰相」也不會挑戰「習大帝」的決定,中共退回「一言堂」困局,存在決策誤判風險,台灣問題或出亂子。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318/20335452
瑞銀鄭汪清:李光耀強勢填海 港難效法
1 :
GS(14)@2019-01-17 08:07:3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057&issue=20190117
【明報專訊】「星人安居,港人蝸居」,曾是討論房屋政策的熱門話題。本身是新加坡人的瑞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鄭汪清接受專訪時表示,本港樓價近年急升,拋離大部分港人購買力,供應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希望國民均可以有瓦遮頭,在1980年代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排除各方阻力大規模填海造地;惟由於環境不同,相信今日港府難以「照辦煮碗」效法這個做法。鄭又說,港府若有決心壓抑樓價,照顧港人住屋權利,除增加供應外,亦可從需求着手,規定外地買家最多只可購入一個本港住宅物業。
新加坡在1980年代起積極填海造地,興建平均單位面積近千呎的組屋,讓逾八成人口能安居樂業;相比之下,本港過去20年均沒有大型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不但令港人面對「擠、細、貴」的居住環境,而住宅以外,港人現時享用的生活配套措施平均面積亦只有8.9平方米,遠低於新加坡的26.9平方米,拖低生活質素。新加坡優秀的房屋政策,相信令不少港人既羨慕又妒忌。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9月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長達16個月的公眾諮詢後,上月底已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政府優先處理8個土地供應選項,估計合共提供約3235公頃土地,當中包括可提供約320公頃土地的3個短中期選項,分別是棕地發展、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及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以及提供約2915公頃土地的5個中長期選項,分別是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新界新發展區和發展內河碼頭。本港社會各界普遍希望政府盡快將土地小組的建議付諸實行,大幅增加土地供應,紓緩樓價升勢。
住宅地不足 發展商改用途增供應
鄭汪清上周來港出席「2019瑞銀財富透視」論壇期間接受專訪,除分析今年亞洲投資市場的賺錢機會外(見另稿),亦暢談本港樓市現象,以及新加坡房屋政策值得借鏡之處。他首先談到近日的一宗新聞,指長實(1113)旗下天水圍嘉湖海逸酒店擬重建成兩幢樓高53層住宅,預計可提供5000個平均面積約300方呎單位,即每層樓大概有50個單位,他笑說:「這麼多家庭住在同一層樓的話,發展商需要興建很多部電梯了,否則住客便會很不方便」。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帶頭印鈔,大量熱錢流入本港樓市,加上內地人大量湧港帶來殷切置業需求,惟港府卻遲遲未能大幅增加住宅供應滿足需求,故香港樓價過去10年急漲逾兩倍後,近月始見輕微回落。上月接受本欄訪問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曾比喻,「任何政府移山填海造地,等於種小麥用麵粉來做麵包,這需要一個過程;由於港府過去20年均沒有積極造地,故目前我們都缺乏小麥做麵粉做麵包,那麼短期的麵包如何做出來呢?因為我們無麵包食,見到隔籬有人食麵,便將人家的麵拿過來搓成麵粉做麵包,即是發展商改變非住宅土地用途來興建住宅」。
人要有瓦遮頭 住宅是必需品
即使本港住宅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土地小組向林鄭提交報告至今已半個月,港府仍未有具體造地政策推出。那麼在1980年代新加坡又如何成功大量填海造地呢?鄭汪清自豪地回答說,「因為我們(新加坡人)有李光耀」。
鄭汪清解釋,雖然本港四分之三土地尚未開發,當中大部分屬郊野公園,但開發郊野公園遭環保人士反對;至於若發展粉嶺高球場,也損害現正享用該球場的會員利益,當中不少會員屬達官貴人;至於本港大部分居住在細小單位的市民,當然希望港府移山填海多管齊下造地增加供宅供應。
他續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團體或個人均有既得利益,不論政府如何諮詢,某一政策會令某些人受惠,也會令另一些人憤怒,關鍵是若該政策能讓大部分人中長線受惠,政府負責人是否有足夠魄力擺平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推動該政策。
可限制外地人只買一個物業
他相信,李光耀當年推動在新加坡大規模填海,是認為該政策長線有利新加坡整體利益,故此排除萬難果斷推行,「這便要看政府到底是為誰服務了,如果着重大多數人的利益,便會考慮到住宅是必需品,每個人都需要有瓦遮頭,這比行山或打高球重要」。
本港政治制度與新加坡不同,當年李光耀可以擺平各方阻力填海造地,今日港府未必具備同樣條件。鄭汪清認為,港府假如真的無法大量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可從控制需求着手,照顧港人的置業需求。他解釋,內地多個城市及亞洲多個國家均有措施限制外國人到當地買樓,以保障本土居民的住屋權力,故港府可在目前向海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的基礎上,規定海外買家即使願意付稅也最多可以購買一個本港住宅,「按現時的情况,假如買家是海外富豪,他既然擁有大量資金,便不介意付稅,可以一次過購買一層、兩層甚至三層樓層的多個住宅單位,令供應迅速減少」。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9-01-17 08:07:4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352&issue=20190117
【明報專訊】近月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轉變備受市場關注,主席鮑威爾本月初表示,若縮表在金融市場引發問題,將毫不猶豫地調整縮表步伐,此言論與該局上月議息會議所表述的「縮表以自動駕駛方式進行」比較明顯偏鴿,市場憧憬當局放緩收水,利好風險資產,近兩星期不論美股及港股均顯著向好。
鄭汪清分析,不少美國人揸重美股,而美股在12月傳統上穩中有升,這亦刺激美國人在聖誕節消費,利好當地經濟表現;惟美股上月卻大幅波動(編按:道指上月大跌2211點或8.7%,當中有8個交易日升跌逾400點),令投資者承受帳面虧損,不利消費及經濟表現,故鮑威爾在本月初發言目的是穩定市場信心。
看好亞洲高息債多於亞股
有批評指鮑威爾是次在非官方場合突然「放鴿」引發市場混亂,鄭汪清卻不認同,指聯儲局主席及官員首先向市場「試水溫」一段時間後,才在議息會議上推出政策,是當局近年的一貫做法,例如2015年12月展開今次加息周期前6至9個月,儲局已就此與市場充分溝通。
向前望的話,鄭汪清認為,從美國上月非農職位增加31.2萬份及工人時薪按年增長3.2%可見,美國勞工市場仍然非常強勁,經濟底子不錯,可望支持聯儲局按計劃每月縮表500億美元,並且在6月及12月各加息1次。
亞洲股市方面,他相信中美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的發展短期仍會為市場帶來波動,目前他看好亞洲高息債多於亞洲股市。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