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2015年暴紅商品 看十大夯趨勢 除了食安、減肥,外國貨也熱賣

2015-12-21  TCW

二 ○一五年即將來到尾聲,這一年來,台灣人度過了大大小小的風暴、歷經了許許多多的議題擺盪。透過各種暴紅消費產品,不僅可以反映出外在大環境趨勢,也照映出我們內心小宇宙的變化。

本刊根據Google搜尋趨勢排行、PChome 二十四小時購物、康是美、博客來、燦坤、家樂福、露天拍賣等通路的物件銷售排行榜,找出十大在今年闖入你我周遭、日常生活中的商品。食安、健康、療癒、平價替代品竄起。喔,當然還有減肥與賺女人財,永遠是最不受景氣影響的夯領域。

趨勢1:少子化寵兒

→妖怪手表

在日本熱銷350萬支,搭配手表的妖怪徽章銷售2億枚。PChome 4月開賣,8月到9月銷量較開賣以來成長3成,熱銷第1名就是妖怪手表熱賣理由:由日本電玩公司level-5遊戲改編為卡通,主角會將徽章插入手表召喚妖怪。片尾曲〈妖怪體操第一〉舞蹈動作簡單,吸引兒童模仿並上傳YouTube,甚至在演藝圈引起熱潮。手表可置換徽章,播放不同音效,集體驗(體操)、娛樂(樂曲)、社群於一體,造成熱賣。(售價1,299元起)

趨勢2:懷舊孝親潮

→江蕙演唱會門票

全台25場累計門票收入近10億元,超過25萬人到場聆聽熱賣理由:江蕙一番「封麥」告白,掀起全台搶票風,門票分日銷售依然每天秒殺,癱瘓售票系統,票務系統公司門口差點暴動。但發起暴動、徹夜排隊的,不是瘋偶像的追星族,而是受不了年邁父母期待眼神的孝順子女。(售價800~6,800元)

趨勢3:輕奢小禮物

→高價芳香肥皂

康是美天然皂類專區今年業績成長3倍,洗澡相關用品沐浴球、澡巾也成長15% 熱賣理由:不到200元,就能在短暫的洗澡時間變身貴婦,是25-35歲小資OL下班後的最佳療癒小物。此外,糕點向來是國人偏好的平價伴手禮,但每遇食安問題,總讓送禮、收禮人很尷尬,百元起跳的高價皂、手工皂因而成為三節送禮新主流,連庇護工場都在月餅外新增手工皂禮盒選項。(售價180~290元)

趨勢4:喝對水沒事

→包裝水

颱風隔天桶裝水熱賣缺貨,PChome 24小時購物銷量暴增21倍,有5款包裝水登上全家便利商店年銷售額破億元排行榜熱賣理由:從4月桃園限水開始,8、9月颱風造成台北、新北自來水黃濁,加上10月鉛水管議題發酵,讓礦泉水、鹼性離子水等包裝水全年熱賣。向來相信「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的消費者,也被教育為:要喝對水才不會有事。(售價10~100元)

*同場加映:空氣清淨機

水出了問題,空氣也沒倖免。PM2.5風暴讓燦坤3C今年空氣清淨機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成長5成以上

趨勢5:遊日撿便宜

→Panasonic吹風機與麵包機、水波爐同列露天拍賣日本代購榜前3名,在日本買價換算約新台幣4,000元出頭,代購價格飆上7,000元熱賣理由:在明星、網路名人口碑的加持下,Panasonic最高階吹風機NA96(或CNA96)型號,以及今年下半年上市的NA97型號,明明還沒在台上市,卻成了台灣最夯的吹風神器,一口氣將吹風機價位拱上4,000元以上價位。搭配日圓貶值,赴日旅遊人數大增,台灣遊客掃貨更造成日本各大觀光區電器賣場缺貨,是遊日本最難買到的伴手禮。(售價4,500~7,000元)

趨勢6:挺良心事業

→義美豆漿

一瓶19元的低價產品也能賣出上億成績!原味、低糖、無糖3款,全都登上全家便利商店全年銷售額破億元排行榜熱賣理由:近年來台灣屢爆食安議題,讓講究原料品質的義美,確立消費者心目中「良心事業」形象。尤其,義美豆漿與消費者拒買的特定品牌牛奶形成取代效應,今年初上市後不但一度大缺貨,如今更培養出穩定客群,此後一有食安議題,義美豆漿就成了「用新台幣下架」的主要「攻擊」目標。(售價19~50元)

趨勢7:減肥求速效

→爆汗褲

PChome統計,女星穿著此產品po分享文後,9月起月營收較6、7月成長19倍熱賣理由:不論景氣還是不景氣,減肥永遠是一門好生意。以往為了增加運動流汗量,女性會穿著保鮮膜、雨衣運動,現在有了更方便的選擇。爆汗褲號稱穿著後可以比平時多流4倍的汗,讓消費者覺得可槓桿出最大運動效果。雖然流汗跟減肥的相關性尚待更多嚴謹科學實驗背書,仍被女星、「大嫂團」推薦而暴紅。(售價1,980元)

趨勢8:花小錢愛美

→眉餅、染眉膏

康是美今年眉妝品平均業績成長60%,染眉膏成長1倍,眉刀、眉刷等工具成長50%熱賣理由:韓日劇熱播,女星「無辜感」妝容在台灣也引發粗平眉風潮。大家這才發現,原來不帶角度的粗眉,可給人高度和諧感、流露女性魅力。但畫起來道具特多,必須先用眉筆塑形,再以眉餅與染眉膏填補空隙,帶動相關品項熱賣。眉妝品的價格低,卻最易呈現妝效,是投資報酬率極高的化妝品。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因售價低銷量反而直線上升。如今品項多了眉餅,OL沒加薪,還是可以用最便宜的化妝品讓自己看來更美麗。(售價199~500元)

*同場加映:去腳皮機

女人的錢最好賺!

洗臉機帶動美容家電興起,如今美美的部位已經從頭延伸到腳,時興用電動磨砂打磨出粉嫩腳底

趨勢9:連吃也哈韓

→韓國農心泡麵

銷量占PChome進口泡麵類的3成,較去年同期成長約3成熱賣理由:去年的回收油製造豬油風波,讓不少本土泡麵中箭,進口泡麵轉而成為消夜新寵。韓國農心泡麵、日清杯麵系列占大宗,被韓綜《爸爸!我們去哪裡?》帶動的韓國浣熊泡麵、獲外國網站票選冠軍的馬來西亞檳城白咖哩與新加坡叻沙泡麵,知名度大增,包括家樂福、愛買等大賣場,也都設了日本、韓國、東南亞進口泡麵專區。(售價9~129元)*同場加映:台酒花雕雞麵身為泡麵王國,怎可連自家市場都輸?

還好,這款最近竄起的新台灣之光,正快速後來居上

趨勢10:大人系療癒

→《秘密花園》著色繪本

為博客來7、8月所有書籍銷售冠軍,今年2月上市時單週銷量近萬本,創近年圖畫書銷售最快紀錄熱賣理由:打中忙碌現代人的療癒需求,縱使不會畫畫,也能透過著色找到慰藉;畫完貼上臉書,親朋好友按讚更能滿足小小的虛榮心。《秘密花園》第2集《魔法森林》在博客來預購時,平均每10秒就賣出1本,聯袂帶動全台著色瘋,最高紀錄全台1個月出版10本新著色書,博客來單月前10大書籍中,前4本都是著色繪本。年關將近,不少桌曆上也出現待著色的繁複圖樣。(售價280元)

*同場加映:平價鋼筆

同樣必須靜下心塗塗畫畫,練鋼筆硬體字正逐漸追上著色風,成為紓壓新寵,造成百元入門級鋼筆熱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26

下個政策亮點,在健康、農業和食安 金牌教練西進 組團比單打獨鬥好

2016-03-28  TCW

中國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台灣人一直在不同階段扮演過協助中國產業發展的角色,隨著兩岸服務業的實力逐漸拉近,大家都在尋找,還有哪些產業可成為台灣「金牌教練」的舞台?

目前台灣及中國的專家最看好的是「大健康產業」以及「農業改革」。這兩個領域都是台灣能運用本身的「軟實力」,協助中國的相關產業做到「值」跟「質」的提升,有機會把「智慧」輸出,把人民幣賺進來。

第一項機會可以從中國官方公布的「十三五規畫白皮書」窺出端倪:生物醫藥、雲端運算、環保、新能源、機器人等五大領域是「十三五規畫」重點發展產業,其中「生物醫藥」就是與大健康最直接相關的重點政策。

溫州康寧醫院投資總監金偉光觀察到:近一年來,中國整體經濟明顯放緩,飆漲的股市開始下跌,房地產表現也不出色,資金流向中國內需產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大型地產商最近紛紛把資金轉入到「大健康產業」。

金偉光先前到過台灣考察健康產業,除了參觀各大醫院,也參觀了養生村,他認為,服務的用心及細緻程度上,與中國相比,台灣仍具相當的優勢,與人有關,如老人照護、養生村、銀髮保健等健康產業,有機會借重台灣的人才。

新加坡管理大學客座教授康榮寶表示,中國健康產業的崛起有其時代背景,因為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以破壞環境換取經濟成長,因此造成了各式各樣身體、心理的健康問題,加上一胎化政策導致人口快速老化,所以當人們的生活改善之後,身心健康問題隨之浮現。

只是,這些需求與西方的開刀、看病等醫療技術有所不同,某種程度上屬於身心靈的健康照顧,台灣因為有語言上的優勢,從醫療延伸出去健康相關的產業,有機會到中國發展。

老人照護、農業改革,需求正熱目前在兩岸經華諮詢顧問公司擔任資深經理的黃謙閔則認為,從醫療擴散出去的「大健康」產業,如老人產業、醫療器材、生技,甚至是化妝品等產業,現在從培訓、研發、製造、批發、物流、醫療、養老,及金流服務,一整串的服務鏈,正需要具有「實戰經驗」的「金牌教練」。

除了大健康產業,隨著農地的破壞以及破碎化日益嚴重,中國的農業改革也是勢在必行。康榮寶曾到中國東北等農業據點考察,他觀察到台灣農業在通路、包裝、運送、品牌上都有優勢,「去教他們怎麼種植、包裝、運送等品質管理,怎麼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等,都是台灣人的機會,」康榮寶說。去年十月,號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食安法上路,當時就有在中國的外商檢測公司邀請台灣的食安專家前往上海,擔任該公司食安顧問,負責導入最新的檢測技術,以追溯食物的產地,換句話說,健康、農業、食安這三大區塊是台灣未來的機會。因著未來中國農業改造的趨勢,甚至農村改造的需求也逐漸浮現。在南投竹山進行小鎮文創改造的「天空的院子」民宿負責人何培鈞,就曾告訴商周記者,近兩年,從中國各地來考察竹山,或台南土溝等農村再造經驗的官方與民間單位越來越多,而竹山因為一直不斷在變化,也吸引有些中國單位每年都來考察。

所以,能把農村資源變成觀光利基的企畫人才,未來在對岸也會有舞台。

分客群、分地點,策略都要差異化只不過,從過去台灣服務業如金融業到中國擔任金牌教練經驗來看,賞味期常不夠久,二〇〇〇年前後,有大量台灣人前往中國擔任金融「金牌教練」,如今這批第一代赴中國開疆闢土的金融從業人員,近年大多又回到台灣發展。

黃謙閔提醒,現行中國大部分產業,在初期時須台灣人擔任顧問,所須的僅是立即可行的組織運作及人員培訓而已,所以「金牌教練」絕對不能只有「一招半式」,要讓對方覺得有源源不絕的東西學都學不完,才不會很快就被取代。另外,康榮寶也建議,金牌教練最好也要組成「團」,背後有組織,較不容易被各個擊破。

面對龐大的市場,黃謙閔認為,一定要鎖定「目標客群」,看要針對頂端的「高管」、「中層」或基層的「骨幹」,避免散彈打鳥,浪費子彈。且要把市場分成很多塊來看,因為中國各地民眾的習慣跟思維都不同,光是北上廣彼此的差異就很大。

他認為,如果把中國看成一整大塊市場,絕對會犯了策略上的大錯誤。

鎮定產業、地點、目標群眾,加上有本身的專業做後盾以及持續不斷的充實自己,最重要的當然還要加上勇氣,你也有機會成為「金牌教練」。

撰文者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31

國務院食安辦披露2.26萬罐冒牌乳粉制假過程: 犯罪嫌疑人購低檔奶粉罐裝進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432

(視覺中國/圖)

30多家媒體的新聞記者為搶到發布會第一排座位提前了半小時到,卻發現被數種品牌奶粉罐占滿了。

原來,為讓現場記者對前不久的上海冒牌奶粉案有更真切的認識。國家食藥總局工作人員將數種真假品牌奶粉擺上了新聞發布會第一排。南方周末記者湊近觀察,發現,兩罐“雅培”嬰幼兒金裝乳粉的外包裝幾乎一模一樣,普通消費者極難識別。再仔細對比會發現,真假兩罐在印刷字體上有深淺差別(假貨字體較淺)。

由於前不久疫苗風波引起的集體恐慌,這次的上萬罐假冒奶粉更讓整個監管體系的“信任危機”升級。為向大眾公開調查結果,4月9日上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上海市偵破的制售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案件督查情況。發布會由國家食藥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主持,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司長馬純良和上海市食藥局局長閻祖強參會。

“現已查明,該案是犯罪分子為牟取暴利,在市場上購買低價嬰幼兒配方奶粉,裝入仿制的“雅培”“貝因美”罐裝中冒充高價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牟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馬純良說,但對於涉案品牌是否還會繼續增加的疑問,他表示,“目前涉案品牌只有雅培和貝因美。”

根據通報,案件共涉及2.26萬罐冒牌"雅培"、"貝因美"嬰幼兒配方乳粉,目前的流向涉及到河南鄭州、安徽合肥、江蘇宿遷、湖北武漢四省市。

以次充好 賺取差價

那麽檢測合格的冒牌奶粉真相是什麽,制假售假如何亂真?上萬罐假貨如何流通?

據調查發現,此案的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均有多年從事嬰幼兒配方乳粉代理銷售的從業經歷。“案情複雜,犯罪手法相當隱蔽,一般人難以做到如此。”閻祖強說。

早在2014年8月,陳某等人就開始作案。當時,陳某等人以每盒30多元的價格購買市場上正常銷售的紙盒裝“貝因美”金裝愛+嬰幼兒配方乳粉(405克),裝入其在山東金谷制罐有限公司仿制的“貝因美”鐵罐中,生產罐裝“貝因美”金裝愛+嬰幼兒配方乳粉(1000克)1.1萬余罐,通過乳粉批發商杜某以每罐140元左右的價格銷往河南鄭州經銷商侯某、石某,以及安徽合肥經銷商孫某、張某,銷售額160余萬元。

但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很難通過檢測發現,因為乳粉原料用的還是“貝因美”正品原料,即把價格較低的“貝因美”紙盒裝乳粉倒入仿制的“貝因美”罐裝盒中,再以罐裝盒的價格售賣,賺錢兩到三倍的差價。

2015年4月至9月,陳某等人的作案手法更加隱蔽,並且開始針對“雅培”公司。仿制罐裝、乳粉標簽、生產地址、銷售渠道均分布在全國不同地方,整個案件涉及全國8個省。

他們在廣東東莞蘭奇塑膠公司仿制“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塑料罐體,在浙江臺州市路橋區一印刷作坊印制“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以每罐70-80元的價格在市場上購買新西蘭產“Vitacare”、“美侖加”、“可尼克”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國產“奧佳”“和氏”“搖籃”等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分別在山東兗州、湖南長沙的窩點罐裝生產冒牌“雅培”金裝喜康力嬰幼兒配方乳粉(900克)1.16萬罐,也是通過乳粉批發商杜某以每罐160元左右的價格銷往包括上述安徽合肥經銷商孫某、張某,還有河南鄭州乳粉經銷商晉某、劉某,江蘇宿遷經銷商王某,湖北武漢經銷商馮某,銷售額190余萬元。

3300罐冒牌奶粉下落未名

馬純良介紹說,盡管涉案乳粉從制作到銷售涉及8個省,但涉案乳粉流向只有四個省:河南、安徽、江蘇和湖北。

2016年3月30日,針對媒體報道的上海公安部門破獲冒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案,國務院食安辦責成上海市食藥安辦向該市檢察院、公安局了解案情,協調公安機關查繳流入市場的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務院食安辦組成督查組赴上海進行督查。

2016年4月4日,在國務院食安辦協調下,上述四省食安辦與上海密切配合,迅速開展涉案乳粉查繳工作。

經當地公安機關傳訊,湖北武漢經銷商馮某、江蘇宿遷經銷商王某、安徽合肥孫某供述,2015年5月7月,上述三名經銷商懷疑購進乳粉為假貨,分別自行銷毀冒牌“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1500罐、600罐、1200罐。加上上海公安機關收繳冒牌“雅培”嬰幼兒配方乳粉5000罐,目前還未查明下落的還有3300罐。安徽合肥張某供述,已於2015年8月前銷售了3600罐冒牌“貝因美”嬰幼兒配方乳粉。

目前,涉案冒牌乳粉的包裝生產企業、標簽印刷作坊、制假窩點及出租制假場所均已被依法查封,上海市公安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潘某等6人移送起訴,但還有一名犯罪嫌疑人還未落網,正在對楊某上網追逃。

涉案奶粉質量到底有沒有問題?

此前連續幾日,消費者都在和各大品牌奶粉企業電話咨詢相關產品安全和真假問題。食藥總局發言人強調,上海公安部門已經對查獲的假冒乳粉進行了產品檢驗,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

上海市質量監管檢驗技術研究院受委托對冒牌“雅培”乳粉進行了檢驗,共檢測微生物、營養素等14項關鍵項目,所檢項目均符合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國家標準,其中鈣含量略低於正品“雅培”明示值。

但這一結論受到現場記者的質疑,“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符合的是哪一項標準?”,有記者提問。

馬純良在頓了幾秒後回複道,“嬰幼兒奶粉指符合嬰兒配方食品和較大幼兒食品國家標準的食品,除此之外都叫非嬰幼兒配方食品。嬰幼兒乳粉從整個構成配方來看,最基本的是奶或者全脂奶粉大概占30%,乳清粉大概占30%,不到30%的食用植物油,其次就是營養素占10%左右。按照我剛才講到的兩個國家標準要求來組成的食品叫嬰幼兒配方乳粉,這個案件經過公安部門的調查,犯罪嫌疑人購買的是國產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冒牌嬰幼兒配方乳粉,案發以後公安就委托上海市質量監管檢測研究院對假冒的雅培嬰幼兒奶粉進行了檢驗,從檢驗的結果來看,是符合嬰幼兒配方標準。”

對於以後如何加強奶粉的監管,他表示:

第一,要加強嬰幼兒生產企業的監管,要按照嬰幼兒食品的良好生產規範開展監督檢查,要求企業從原料、輔料、生產過程,產品的檢驗,銷售的區域流向要嚴格管理,尤其是要求企業對嬰幼兒配方銷售信息嚴格介入,建立追溯制度;

第二,加大對市場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抽檢;

第三,進一步加強對進口乳粉的監管;

第四,實施嚴格的配方註冊制度,在配發制度的同時,對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檢查;

第五,嚴格嬰幼兒配方的銷售監管。要求企業對嬰幼兒配方的銷售網絡、渠道、生產商、批發商、經銷商進行全面的整頓。

滕佳材強調,近年來,各相關執法部門一直將嬰幼兒配方乳粉作為重點產品監管,也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對全國10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企業逐一進行食品安全審計和月月抽檢,從抽檢的情況來看,總體情況良好,希望消費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34

旭嶺農場》磨十年做履歷驗證 在食安風暴中竄紅 人面蜘蛛保護的木耳 登上國宴菜色

2016-07-25  TWM

十幾年前,莊詠傑花錢做木耳的履歷,這張食物身分證沒帶來銷量,反而引來訕笑。近年碰上食安風暴,當初不被看好的溯源機制,卻為莊詠傑導入上億元的營業額。

走入百坪大的木耳溫室栽培場,莊詠傑突然出聲提醒:「小心,蜘蛛網。」只見他細心地撥開頭頂的千絲萬縷,指著倒吊的人面蜘蛛:「這可是農場的寶貝,牠可以幫我們吃蚊子。」「別的農場噴藥殺蟲,蟲害少了,但農藥會導致菌類培養過程交叉感染,惟有尊重自然生態的食物鏈,才能生產出安心的食品。」莊詠傑說。

旭嶺農場的木耳今年入選五二○國宴菜色「三小福」中的醋漬木耳蓮藕後,通路商、農委會官員、媒體記者全擠入溼度八○%的栽培室,看莊詠傑摘著一朵朵碩大的木耳。

不與市場妥協

盤商嫌木耳不漂亮 自己找通路「這兩朵哪一個比較好吃?」他舉起深淺各一的木耳詢問,大部分的人都選了顏色深的木耳。「其實,兩者都好吃」,「夏天木耳(生長快,一周一採)顏色較淡;冬天天氣冷木耳(生長慢,兩周一採)顏色較黑,木耳顏色本來就是隨著四季變化而轉變,但消費者一味期待又亮又黑的木耳,種植過程就會被噴藥,保持色澤度。」二○○四年退伍後,莊詠傑進入家裡的木耳農場接棒,當時採自然農法栽種的木耳送到盤商處,對方劈頭罵,「你們家木耳這麼醜,怎麼賣?」他想要說服市場,「吃得安心比漂亮更重要。」花了數年時間,連續申請「產銷履歷」、「CAS有機認證」、「ISO9001」一系列履歷認證,「每年光是認證費用,就花了好幾十萬元。」花了大把金錢與時間做的認證,結果盤商反問:「啊,你這一張證書可以吃嗎?」不願意與傳統市場妥協的他,開始突圍。「我跳過盤商直接找上通路。」莊詠傑說,當初他帶著木耳上門推銷時,通路的採購人員反倒狐疑地問他,「你為何不透過盤商?是不是貨有什麼問題?」結果又是一陣砍價。

挫折、奚落、質疑,讓莊詠傑壓力很大,當時他向農會、銀行貸款擴充,銷路未見開展,父親常常對他說:「少年ㄟ,不要衝太快,收不回來就慘了。」莊家在嘉義中埔鄉栽種木耳已經四十多年,六十二歲的父親莊歸鴻說,「在我手中,只有二座溫室,他接棒後,擴建成六座,農場申請、履歷驗證、機器設備樣樣投入,他說要一次到位。」

面臨轉型焦慮

砸錢卻沒立即效果 爆父子衝突莊詠傑承認,接棒時父子衝突不斷。「老一輩的比較在乎眼前的效應,手寫現金簿登記每天收多少現金?有多少進出貨?但我在乎的是會計成本,若沒有從根本做好,銷路是無法突破封鎖。」莊詠傑花了很多工夫在「源頭整理」,包括木耳太空包的填充技術升等,菌種培養、產銷履歷的申請等,砸下大筆資金與心力,卻不見得立即看到成果。

但所有轉型的焦慮,都因食安風暴,吹出了一線生機。「這兩三年,全聯、愛買等通路紛紛找上我們,加上木耳飲正夯,愛之味、南僑等食品大廠,也請我們提供原料。」莊詠傑說:「這些年,只要你有產銷履歷,幾乎就已經拿到廠商八成以上的信賴,其他二成等著現場勘驗,就可下單。」

等到一線生機

食安風暴後 鼎泰豐也找上門「我們常常接到廠商的詢問,劈頭就是問:請告訴我,哪裡有履歷產品可買?」農委會技正王聞淨觀察,食安風暴後,許多知名店家擔心商譽受損,統統跳過盤商供貨,直接到源頭現場,控管食材品質。

去年初,鼎泰豐的酸辣湯鴨血供應商,被爆是黑心鴨血,沒多久,鼎泰豐的五人採購小組,就出現在嘉義中埔的旭嶺農場,「他們說,在尚未找到安全的鴨血替代品之前,鼎泰豐的酸辣湯全部用我們家的木耳替代。」那一刻,讓莊詠傑五味雜陳,全部湧上心頭。

今年,旭嶺農場又因為木耳端上國宴,知名度大增,參訪廠商絡繹不絕,但他與太太不忘張羅,要員工記得將有機木耳,免費提供給中埔小學當營養午餐。他說:「讓要小孩知道食材的健康有多重要,食物里程越短越好,才能避免消耗地球資源。」凡事從源頭做起,不管是教育還是栽種,真心對待,才能根絕無窮後患。

國宴級木耳銷售密碼

>> 不用農藥,日產1萬包>> 通過3個標章,認證最完備

莊詠傑

出生:1978年

現職:旭嶺農場負責人

學歷:嘉義大同商專(現為大同技術學院)

家庭:已婚

三個堅持 在食安風暴後竄紅友善耕作 採自然農法,與環境共存,提高產品差異化。

一條龍生產 從太空包接種、栽培、採收,一條龍生產,確保生產品質與降低耗損率。

履歷規格化 透過認證申請,符合廠商的採購標準,順利進入通路。

從傳統市場,打進大通路

——旭嶺農場演進史

規模 1976年成立有兩座溫室→2004年成立有六座溫室技術 1年1收→1年4收客戶 傳統市場→20% 傳統市場、80% 愛買、全聯、愛之味、南僑、鼎泰豐年營業額 100多萬元→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4

“良法也要圖善治” 新食安法實施周年,八部委商談共享共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1

2016年9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相關人員正在對商場的食品經進行監督檢查。(東方IC/圖) 

以往,大眾抱怨“八部委管不好一頭豬”,現在,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監管體制理順之後,八部委在“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動下再次聚在一起,暢談未來的努力方向。

2016年9月3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國家食藥總局、農業部、衛計委、質檢總局、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科教文衛委等八部委代表,及有關專家參會發言。這是新法實施以來,最高級別的一次座談會。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開始實施。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幅度和力度都達到了歷史新高,不僅新增加了50條規定,更重要的是新增加了許多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和措施,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營造了更為有效的法治環境。

座談會上,15名代表依次發言。代表們都認可,一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監管方式持續創新,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國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達到96.8%。但任何法律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就要求各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新食品安全法的貫徹情況,今年4月到5月間,全國人大法工委已經在全國進行的執法檢查行動。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人口衛生體育室主任丁巍回憶,該次執法檢查的工作,在力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有亮點:一是由委員長親自擔任組長並帶隊赴地方檢查,由四位副委員長擔任副組長。執法檢查後還開展了專題詢問。同時,在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和邊查邊改,委員長不僅在檢查中針對存在問題,指出了解決辦法,而且把信訪、媒體上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批轉給國務院和執法檢查組,要求推動解決,彰顯了執法檢查的力度。二是各執法檢查組深入到鄉鎮食品監管機構以及最基層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還采取了明察暗訪、不打招呼、隨機檢查、隨機抽樣送檢等新方式,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領域最突出的問題以及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食品安全問題,體現了執法檢查的深度。三是檢查範圍基本涵蓋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領域以及近年來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突出了執法檢查的廣度。

檢查組總體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認真宣傳貫徹,積極采取措施,依法加強監管,落實法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同時,也發現了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譬如,一些地方對法律有關規定的理解還不夠準確,影響了法律的準確實施。還有一些地方在“十一”大限前未能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未能在今年10月1日前制定出臺的,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說。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持之以恒地貫徹實施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仍然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特別是要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抓好源頭管理,針對基層薄弱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紮實有效地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徹底堵住食品安全鏈條中的各種漏洞,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食品企業道德和誠信建設等,是當前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最重要內容。

而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楊奇則梳理了公安部重點打擊的各項食品系列案件。據介紹,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各地查辦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1.7萬起,其中公安部掛牌督辦重大案件420余起,統一指揮調度偵破了重慶“10.29”特大制售地溝油系列案、吉林“9.22”利用工業明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上海“9.10”制售假劣奶粉案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大要案件。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偵破的食品犯罪案件約80%是根據群眾舉報和公安機關主動摸排發現的。

網絡訂餐問題也在這一年中得到了重視和解決。北京市食藥局局長叢駱駱提到,2016年8月,北京局對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網絡訂餐平臺開展無證經營的行為,依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開出了325萬元的全國網監案件最大罰單。他們還探索“以網管網”,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建立了全國食藥監系統首個網監大隊、互聯網監測中心和電子取證實驗室,自主研發了互聯網違法案件線索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百度外賣、美團、餓了麽等網絡訂餐平臺及平臺上的5.1萬戶北京地區餐飲店鋪,采取持續加大平臺曝光力度等形式,全面督促平臺履行責任義務。截止9月26日,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共下線無資質店鋪2.8萬余家,店鋪平均亮證率由3.15時期的幾乎為零提升到94.7%。

下一步,各部委和地方都提出了各自努力的目標。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接下來的時間,總局將抓緊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功能目錄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食品標識管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制修訂進程。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紹,衛計委將繼續完善標準建設,加強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等“三新食品”全面納入標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管理程序,激發產業活力。研究完善與食藥、農業、國標委等部門共同研制發布標準機制,加快標準制定和轉化,完善標準體系。

“制度的生命在於實施,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胡錦光強調,新法修改體現了社會共治和共享的理念,也體現了“系統治理”和“最嚴”的思路。這是因為,我國食品安全既遇到發達國家的難題,也遇到發展中國家的困境,需要以“最嚴”的思路和方法達到保證食品安全底線的效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提出,今後推進社會共治的過程中,應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暢通投訴舉報途徑、簡化程序,讓投訴舉報制度落地開花,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風險交流方面,依靠科學的手段,推動風險交流機制建設,改變信息不對稱局面,提升公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各方溝通,建立更加靈活、高效和精準的風險交流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的隱患還很多,大多數食品企業還存在小散亂問題,人多地少的國情,食品安全始終是巨大的壓力。正確使用農藥仍然是一個挑戰。個別經營者道德守法層次低,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制度體系仍要完善。”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座談會最後總結道,要以良法圖善治,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關系全國人民的政治責任,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才能切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01

“良法也要圖善治” 新食安法實施周年,八部委商談共享共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1

2016年9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相關人員正在對商場的食品經進行監督檢查。(東方IC/圖) 

以往,大眾抱怨“八部委管不好一頭豬”,現在,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監管體制理順之後,八部委在“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動下再次聚在一起,暢談未來的努力方向。

2016年9月3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國家食藥總局、農業部、衛計委、質檢總局、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科教文衛委等八部委代表,及有關專家參會發言。這是新法實施以來,最高級別的一次座談會。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開始實施。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幅度和力度都達到了歷史新高,不僅新增加了50條規定,更重要的是新增加了許多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和措施,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營造了更為有效的法治環境。

座談會上,15名代表依次發言。代表們都認可,一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監管方式持續創新,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國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達到96.8%。但任何法律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就要求各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新食品安全法的貫徹情況,今年4月到5月間,全國人大法工委已經在全國進行的執法檢查行動。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人口衛生體育室主任丁巍回憶,該次執法檢查的工作,在力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有亮點:一是由委員長親自擔任組長並帶隊赴地方檢查,由四位副委員長擔任副組長。執法檢查後還開展了專題詢問。同時,在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和邊查邊改,委員長不僅在檢查中針對存在問題,指出了解決辦法,而且把信訪、媒體上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批轉給國務院和執法檢查組,要求推動解決,彰顯了執法檢查的力度。二是各執法檢查組深入到鄉鎮食品監管機構以及最基層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還采取了明察暗訪、不打招呼、隨機檢查、隨機抽樣送檢等新方式,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領域最突出的問題以及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食品安全問題,體現了執法檢查的深度。三是檢查範圍基本涵蓋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領域以及近年來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突出了執法檢查的廣度。

檢查組總體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認真宣傳貫徹,積極采取措施,依法加強監管,落實法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同時,也發現了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譬如,一些地方對法律有關規定的理解還不夠準確,影響了法律的準確實施。還有一些地方在“十一”大限前未能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未能在今年10月1日前制定出臺的,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說。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持之以恒地貫徹實施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仍然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特別是要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抓好源頭管理,針對基層薄弱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紮實有效地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徹底堵住食品安全鏈條中的各種漏洞,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食品企業道德和誠信建設等,是當前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最重要內容。

而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楊奇則梳理了公安部重點打擊的各項食品系列案件。據介紹,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各地查辦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1.7萬起,其中公安部掛牌督辦重大案件420余起,統一指揮調度偵破了重慶“10.29”特大制售地溝油系列案、吉林“9.22”利用工業明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上海“9.10”制售假劣奶粉案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大要案件。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偵破的食品犯罪案件約80%是根據群眾舉報和公安機關主動摸排發現的。

網絡訂餐問題也在這一年中得到了重視和解決。北京市食藥局局長叢駱駱提到,2016年8月,北京局對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網絡訂餐平臺開展無證經營的行為,依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開出了325萬元的全國網監案件最大罰單。他們還探索“以網管網”,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建立了全國食藥監系統首個網監大隊、互聯網監測中心和電子取證實驗室,自主研發了互聯網違法案件線索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百度外賣、美團、餓了麽等網絡訂餐平臺及平臺上的5.1萬戶北京地區餐飲店鋪,采取持續加大平臺曝光力度等形式,全面督促平臺履行責任義務。截止9月26日,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共下線無資質店鋪2.8萬余家,店鋪平均亮證率由3.15時期的幾乎為零提升到94.7%。

下一步,各部委和地方都提出了各自努力的目標。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接下來的時間,總局將抓緊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功能目錄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食品標識管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制修訂進程。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紹,衛計委將繼續完善標準建設,加強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等“三新食品”全面納入標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管理程序,激發產業活力。研究完善與食藥、農業、國標委等部門共同研制發布標準機制,加快標準制定和轉化,完善標準體系。

“制度的生命在於實施,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胡錦光強調,新法修改體現了社會共治和共享的理念,也體現了“系統治理”和“最嚴”的思路。這是因為,我國食品安全既遇到發達國家的難題,也遇到發展中國家的困境,需要以“最嚴”的思路和方法達到保證食品安全底線的效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提出,今後推進社會共治的過程中,應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暢通投訴舉報途徑、簡化程序,讓投訴舉報制度落地開花,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風險交流方面,依靠科學的手段,推動風險交流機制建設,改變信息不對稱局面,提升公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各方溝通,建立更加靈活、高效和精準的風險交流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的隱患還很多,大多數食品企業還存在小散亂問題,人多地少的國情,食品安全始終是巨大的壓力。正確使用農藥仍然是一個挑戰。個別經營者道德守法層次低,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制度體系仍要完善。”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座談會最後總結道,要以良法圖善治,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關系全國人民的政治責任,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才能切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19

老人的天空 | 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修改食安條例 打擊保健品亂象

第一財經關於“老人的天空”系列報道引發廣泛關註。第一財經記者12月21日獲悉,作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城市之一的上海將在2017年召開的兩會期間修改食品安全條例並表決,而老年保健品則成為人大代表們關註重點。對此,參與修改條例的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提出,修改食安條例要特別打擊老年保健品為代表的老年人消費品市場亂象,特別是要立法對老年保健品經營銷售方式給予明確界定。

新修版食安條例將審議表決,老年保健品成代表關註焦點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即將於2017年召開的上海市人代會上審議表決的新修版食安條例將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包括從市場準入、全程追溯到事中事後監管的各環節,加大對老年保健品在內的食品違法行為的追責力度,並建立食品安全嚴重違法生產經營者與相關責任人員重點監管名單制度,對嚴重違法犯罪者提出了一定期限內禁止從事相關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定。

新版條例還將對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建立嚴格的實名準入制度,通過與監管部門的許可信息比對、核查等方式,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件進行審查。同時明確對平臺上的食品經營行為檢查要求,及時制止包括老年保健品在內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老年保健品,我真有體會。”參與修改《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的上海市人大代表王艷娟坦言,她的公婆近幾年在保健品的消費上一路見漲,一開始每個月200元,現在是每半年5萬元。王艷娟介紹,聯系上海社區時很多市民都反映,不少保健品的推銷活動隱藏在社區或者菜場里,銷售人員一口一個“叔叔阿姨”,比兒女們叫得還親熱,很多老年人深陷其中。所以,王艷娟呼籲,保健品的銷售一定要整治,尤其是要加強社區監管。

上海市人大代表孫靜亦也有同感,“我覺得保健品確實影響到千家萬戶,我媽媽也是這樣。一開始她買了兩、三萬元的保健品,後來甚至借錢買。就那麽很小一瓶眼藥水,對方跟她說,每天滴一滴什麽病都解決了,媽媽竟然相信了。”孫靜亦說。

不少人大代表談到,一些打著“免費旅遊”、“免費體檢”幌子的活動,真正目的是為了推銷老年保健品。那些在外人眼中看似滑稽的騙術實際上暗含了各種套路,他們步步為營編織出陷阱,讓老人們淪為待宰的“羔羊”。

代表:立法對老年保健品經營銷售方式給予明確界定

“不能等到老百姓發生一些極端案例了才介入,我們還是應該及早地在頂層設計上做必要設置。”參與修改《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委員吳建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保健品問題的出現,上當的是老人,引發的則是家庭的矛盾和沖突,老年人這麽大的年紀買了一堆所謂的保健品,其實卻根本就是沒用的,被擱置堆放在家中,這種傷害時間長了會成為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必須引起重視,並在法律層面給予規範。

“要通過立法,真正給老年人切實保護。”參與修改《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總隊一支隊支隊長劉震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劉震華提出,首先,通過立法規定,老年保健食品的銷售經營可以參考嬰幼兒的配方奶粉的銷售形式,對於特殊人群,執行從嚴監管的要求,例如在商場設立老年保健食品的專櫃,來專門銷售老年保健品,給老年人專業的指導,“讓他們合理地購買,合理地去吃。”

劉震華還指出,對老年保健品的經營和銷售的方式,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通過銷售保健品等來騙取老年人錢財的人,實際上是繞過了監管部門。

“他們知道我們的監管部門在哪些場所監管,知道我們會去查超市、查商場、查批發市場等,但是,他們知道我們不會去查老年人生活的社區。我們有日常監管,但他們在的其實不是我們經常會走到的地方,而他們則真正走到了老年人的身邊。”劉震華直言,社區等陣地,被監管部門忽視了,而銷售人員則通過采取關心老年人等特殊的經銷方式,在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後,把產品以不合理的暴力價賣給老年人。

因此,劉震華建議,新的法規須對老年保健品等的經營和銷售方式以明確地規範,否則,類似對老年人集中授課式的洗腦銷售,勢必繼續成為監管的難點,“以組織旅遊等方式銷售保健品,很難取證,甚至我們連活動的信息都不掌握,更加難以談得上監管。”

劉震華還建議,通過立法由官方建立一個涵蓋老年保健品等信息大數據平臺,包括產品正確使用的方法等等。老年人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等查詢方式。“讓老年人通過一個簡單的電話就能及時、明確地了解到所購買的保健品是真是假,價格是否合理,是否有特殊的功效。”

您可以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瀏覽更多精彩!還可以在留言區和提問區和一財資深記者互動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65

燒「膠粉絲」短片惹食安恐慌

1 : GS(14)@2017-03-22 00:47:07

■多款粉絲及麵條遇火會燃燒。



中國黑心食品問題無法無天,繼「塑膠紫菜」,近日又流傳「塑膠粉絲」影片,指粉絲燃燒後發出刺鼻氣味,並留下黑色殘留物,斷定由塑料製造,結果造成恐慌。事後食品商及業界隨即澄清,亦有內地傳媒做實驗闢謠,但始終無法消除疑慮,巿民仍不敢食用。上月底,內地各大社交平台流傳塑膠粉絲的影片,一名中年男子拆開一包袋裝龍口粉絲點火,其間多次表示「味道很刺鼻」,然後指着粉絲燃燒後留下的黑色殘留物,認定粉絲用塑料製成的。翌日,涉事食品商在官方微博發聲明,指影片內容不實,燃燒測試亦不科學,已經向公安部門報案。不過內地巿民依然憂慮,有山東巿民坦言看過影片後不敢再吃粉絲,因為不懂分辨粉絲真假,「反正最近我沒買過粉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專家教浸水分真假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上周五(17日)受傳媒委託,揭開塑膠粉絲真相,測試發現粉絲是碳水化合物的話,肯定能燃燒,會留下一揑即碎的黑色灰燼,至於塑料燃燒會有刺鼻味道,留下白色硬塊,無法揑碎;此外,研究人員指要把塑膠混入粉絲,必須使用透明度高的塑料,不過成本比粉絲還高,商人無利可圖。研究人員提醒只要浸水就能判斷粉絲真假,用澱粉造的真粉絲,遇水會變軟及下沉,相反塑膠粉絲則會浮起來。《南方都巿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1/199650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96

疑似食安專員1,200萬買力寶中心

1 : GS(14)@2017-04-13 00:23:00

【本報訊】商廈交投氣氛熾熱,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一名與食物安全專員譚麗芬同名同姓人士,斥資1,200萬元購入金鐘力寶中心低層單位。上述成交為金鐘力寶中心2座4樓16室,面積約506方呎,以成交價1,200萬元計算,呎價23,715元。買家譚麗芬(Tam Lai Fan Gloria),與食物安全專員同名同姓。原業主於2012年中以890萬元入市,持貨五年獲利310萬元,升值34.8%。


長沙灣道650號加推

另外,中環皇后大道中九號14樓1至2室,面積約3,664方呎,由Crediva Limited以約1.458億元購入,呎價39,800元,為全港呎價最貴商廈。新買家為台灣商人。此外,中環環貿中心31樓4至5室,約3,526方呎,以約5,747萬元易手,16,300元,創大廈新高。另第一集團商廈樓花長沙灣道650號再加推7樓全層9伙,面積951至1,547方呎,定價1,048萬至1,840.9萬元,呎價11,020至11,900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7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16

食安專員:放寬白米鎘含量合理

1 : GS(14)@2017-07-05 03:34:33

【本報訊】政府建議修訂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其中白米的鎘含量會由每公斤上限0.1毫克,放寬至0.2毫克。立法會昨舉行公聽會,香港米行商會贊成建議,但多名議員認為香港沿用較嚴格標準多年,未見食米供應出現問題,放寬並不合理。食物安全專員強調,現有鎘用較嚴格標準無科學理據支持,又指新修訂下其他金屬含量有所收緊,相信整體不會影響白米安全。


商會:標準高難搵米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舉行公聽會,多名議員關注白米鎘標準放寬問題。食安中心食安專員何玉賢解釋,法典有關白米的鎘標準為每公斤上限0.4毫克,因香港食米量較多,故跟隨內地及新加坡等建議用0.2毫克,又指現在0.1毫克標準為30年前國際穀類準則,10年前法典已加入白米標準,香港沒有理據支持繼續使用較嚴格標準。他補充,2012年至今中心共化驗逾400個米樣本,只有4個超出0.1毫克標準,當中兩個為日本米,一個泰國米及一個大陸米,合格率達99.9%;新建議下白米其他金屬含量規定會收緊,相信不會影響白米安全。香港米行商會理事藍寶珍指,若繼續沿用現時0.1毫克的標準,業界「搵米」會較困難,又指內地南方米較多超出0.1毫克標準,但不同意用0.2毫克標準能令更多內地米入口,「都係要去搵」。多個漁業團體擔心收緊標準影響生計。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指修訂前希望政府要清楚解釋,包括提供收緊標準的理據、對業界的支援等,「咩魚得,咩魚唔得,完全唔知,業界好大憂慮,甚至恐慌」。香港漁民漁業發展協會代表崔景恒質疑,政府指不合格率整體不會超過5%,但魚種類多,「政府都認唔排除某種魚可能5%甚至100%」,認為改標準會嚴重打擊業界。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副主席凌民琛則要求,政府提供含金屬高危地區名單,讓業界避開及早找替代品。■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3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