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馮仁昭四圍超】陳志雲唱歌做阿婆殺手

1 : GS(14)@2017-03-04 00:34:54

陳志雲做埋阿婆殺手?早幾日志雲大師去柴灣出席由兩噸慈善基金贊助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柴灣會所40周年盆菜宴。原來今次佢唔係做司儀,而係做表演嘉賓唱歌,佢仲喺現場猛撩班婆婆傾偈,?得班婆婆好開心,攞住部手機狂影志雲㖭。志雲噚日喺電話度話:「我唱咗兩首歌,《萬水千山總是情》同《問我》,大家都好開心呀。」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3/199453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30

【專題籽】排隊等入俱樂部 阿婆靠玩具訓練腦袋

1 : GS(14)@2017-04-04 08:59:59

俱樂部有些遊戲要改規則,如馬騮上樹,原意是不要整跌馬騮,改一改變成鬥跌得多馬騮,最重要是她們玩得興奮。



【專題籽:胚芽故事】阿婆走得快,一定有古怪。星期三、五,朝早九點未到,就有班老人家在大圍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署門口等候。2013年起,這裏有個「腦玩童俱樂部」,90歲的梁瑞蓮婆婆每次一定報到,「我呀,之前搬了去青衣,都要搭車回來玩呀!哈哈!」見佢玩時笑到喘晒氣,傳染到我依住棚牙標住眼水睇佢笑。玩具,真係成世人都要玩㗎!



蕭白蓮婆婆(72歲),卅多歲時由泰國嫁來香港。花恤衫、銀白色長辮子,在室內都架着副大黑超,拿着大大本數簿走入來,好酷咁。她最愛玩益智拼圖玩具,借回家天天玩,遇着解不過的關卡,就找職員、社工、老友記幫手解謎。十幾個益智玩具,每個40至60關,她已全部完成。還用「數簿」、泰文拼音細細記錄通關方法,正宗「秘笈」。望着成叠寫滿字的月曆紙同數簿,我們嘖嘖稱奇,白蓮有點得意,揭來揭去做解說。



白蓮婆婆的至尊秘笈,是她先生昔日的研究筆記。二人的字重叠,講起,白蓮婆婆仍眼濕濕。

網上瘋傳的揼冰企鵝,白蓮婆婆(中)正在嘗試。

瑞蓮婆婆早前搬了去青衣跟孩子住,但日日搭車回大圍玩,結果最近又搬回大圍。

何堯婆婆(84歲)玩四巧板很耍家,但最愛還是集體遊戲。

有人傾偈有人笑 活動腦筋最重要

「1998年老公走了,我不認識別人,整天躲在家。」白蓮婆婆說。沒多少朋友,來這裏以前,天天行街市、行商場、試按摩椅。「一個人,連電視都沒有。冇記性,行到入廚房又唔記得攞乜。」直至去年其他老玩童帶她來:「就拿這些玩具回去玩。在這裏,有人傾偈有人笑,開心好多。過到關,我自己笑,笑到別人以為我黐線呀,哈哈哈!」中心服務總監助理周潔芯解釋:「老人家,一個人生活的時間總是較多。玩玩具,可給他們動力去活動腦筋。給他們機會與人溝通,接觸更多不同的人。」玩遊戲對孩子腦袋成長很重要,對老玩童們而言,卻有另一重意義。而每個老人家入會前,都會做一份腦退化測驗,三個月後再測,發現很多老人家在認知能力及整體生活質素及心理健康都有改善,且總有人玩到唔捨得走:「有些還會走去斜對面的青少年中心,跟細路們再玩下半場。好爛玩㗎!」



周潔芯姑娘看着一些孤僻的老玩童在這裏識朋友,越來越會笑,覺得很意外。

幫老人家揀遊戲

其實在歐洲、日本及台灣近年都努力發展「代間玩具」(即3歲至80歲也適合的玩具),香港卻似乎未有這類型公司。去年理工大學的學生為「腦玩童俱樂部」的老人家設計玩具,並列出了替老人家揀玩具的其中三個要點。



鮮艷對比色彩

白蓮婆婆雙眼患白內障,看不清手上的是甚麼車仔,只能分辨出色彩對比大的車仔。她說:「之前另一套玩具,全部都是紅色、桃紅及紫紅等近似的顏色,我分不出。」



生活化的主題

生活化的玩具很適合老人家,因為全部都是他們平日接觸到的情境。例如這款砌橙玩具,老人家一看就知道怎做了。



改裝玩具

有些玩具的提示卡,對老人家而言或許太細,中心將提示圖案都放大,加厚方便老玩童拿起。



Facebook:ToyLibraryElderly



記者:陳慧敏攝影:黃子偉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3/199763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95

同主流對著幹阿伯阿婆也輕狂

1 : GS(14)@2017-04-05 23:56:44

社會很多人習慣循規蹈矩,每天都活在公眾期望的枷鎖中,時刻警惕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若別人「越界」還可能露出一臉鄙視不屑甚至群起攻之。但有時我行我素、尋回真我也不錯呢。外國網站「Bored Panda」集合一批「話之你」的典型例子,相中人都懶理世俗目光:有婆婆坐在健身器械喝雞尾酒、有婆婆在扶手電梯「攔路」別人只好忍讓、有伯伯在大熱天時站在通風口「乘涼」、有大叔坐在家具店椅子上閱報、有婆婆駕車拖行坐在木馬上的伯伯等等,令人看後好氣又好笑。「Bored Panda」認為,很多社會規範其實壓抑大家的個性、局限每一個人的行為,令人人精神緊繃。其實,只要是不會傷害別人或對別人構成危險,有時自我一點又何妨?英國《每日郵報》/Bored Panda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5/19980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62

蠱惑猩猩做體操?執屎突襲阿婆被掟中

1 : GS(14)@2017-04-05 23:56:45

美國一隻頑皮黑猩猩向一名參觀動物園的老婆婆投擲糞便,而且正中婆婆的鼻。事發於密歇根州John Ball動物園。黑猩猩在活動範圍內不斷向前彎腰,像在做體操,一邊抬頭望向居高臨下的觀眾,原來牠那時已心懷詭計,不久突然跳過一步,快手從地上拾起東西擲向遊客,一位婆婆閃避不及,鼻部「中招」:原來那是黑猩猩的糞便。周圍的遊客忍俊不禁,卻愛莫能助。一心看看黑猩猩的婆婆,遭到如此招待,心中當然不是味兒。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5/199807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63

12歲似80歲阿婆早衰症女笑著活下去

1 : GS(14)@2017-04-09 10:49:26

12歲的恬恬(化名)與同齡的女孩一樣,喜歡畫畫、唱歌,但不同的是,她被「困」在一具80多歲老太的身體中:滿臉皺紋、身體乾瘦「身體上幾乎沒有一絲肉」、長短腳及行動緩慢,就像荷李活電影《奇幻逆緣》中,畢彼特(Brad Pitt)飾演的主角出生時就像80歲的「老BB」。近日,有內地記者到溫州醫科大學附二院採訪恬恬,醫生稱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早衰症。恬恬來自安徽,3年前因先天性心臟病到醫院治療。經過手術,恬恬的先天性心臟病得到了治癒。醫院心胸外科主任趙琦峰說:「近日恬恬的心功能恢復得都還不錯,但她身上的另一種病卻十分棘手。」3年前,恬恬到醫院時,孩子的面容就讓接診的醫生驚呆了:她臉上的皮膚鬆弛、滿臉皺紋、頭髮稀疏,面容看起來像80歲的老人,身體十分瘦弱,全是骨頭。8歲的孩子,身高卻只有106cm,與3、4歲兒童的身高相若。體重僅12kg,相當於2歲孩子的體重。除了容顏如八旬老嫗,恬恬的身體還有很多的畸形:嘴裡長了好幾排的牙齒,右腿因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比左腿要短5、6cm,脊柱側彎,顱骨、下頜骨畸形,經基因測序,發現恬恬這一切的不正常跟「早衰症」有關。父母離婚後,恬恬跟爺爺嫲嫲到溫州。據恬恬的爺爺稱,因早產和先天性心臟病,恬恬比一般的孩子的體質更弱。孩子變「老」,大概是從1歲左右開始,頭髮逐漸脫落,臉上出現皺紋,身上越來越瘦。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爺爺嫲嫲,也沒有多想,只想能賺錢給孫女醫病。爺爺說:「現在孫女跟着他們生活,一家人每月靠他的2000多元及老伴做散工一個月約1,000多元的收入。除了維持生活外,還要給孩子付治療費及學費。孫女現在讀三年級,每年的學費就要交6,000多元。」他們希望能醫好小孫女。早衰症是一種未老先衰的疾病,主要由遺傳引起,全球平均每400萬到800萬個新生兒中就有1人患有早衰症。患病的孩子雖然出生時看似正常,但一年多後就會出現加速衰老症狀。他們的衰老速度相當於正常兒童的5至10倍,通常在13歲左右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而死亡。該病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溫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9/199848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89

【馮仁昭四圍超】靚仔教授爆肌迷倒阿婆

1 : GS(14)@2017-05-18 02:08:25

28歲意大利「全球最靚仔數學教授」Pietro Boselli日前襲港出席餐廳揭幕活動,兼為大家樂拍攝港產網絡短片《奪啡奇兵》,Pietro飾演爆肌教授,除衫展示44吋結實胸肌,又以水手裝造型踩單車,兼大講廣東話對白。黃文標、黃建東、「最可愛婆婆」許碧姬等都有份演出,同Pietro做對手嘅許婆婆話:「阿婆80幾歲都畀呢個靚仔搞到心肝仔卜卜跳呀!」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6/20022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92

強國阿婆迷戀男主播無回信郵局飛腳連環kick變「網紅」

1 : GS(14)@2017-06-18 11:17:58

黑龍江有一位婆婆,從2015年開始,便一直多次寫給電台主持人盧漢,卻未收到對方回信,日前大鬧郵局,起飛腳踢郵局的門,更要求郵局向她賠償3,000元人民幣,郵局無奈報警。婆婆接受訪問時說:「我找了盧漢已經3年,先在郵局寄信,在信中說我想跟盧漢做節目...他在電視上露面,在《相親相愛》裏頭,他知識淵博,口才好,腦瓜聰明,說話在理講理,他的性格脾氣品性我都了解,我跟他的性格脾氣是一樣的。他要是願意跟我聯絡,就聯絡;不想跟我聯絡,就不聯絡。」 民警希望通過媒體聯絡盧漢以解這位阿婆的心結。這次大鬧郵局令阿婆變成「網紅」,前日,她終於和尋找了多年的電台主播盧漢在直播節目中對談,還成為節目特邀「愛情專家」。警方用了教育感化的方式對阿婆進行處罰。綜合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60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32

【台南怪美食】食隔夜餸飲阿婆尿?滷魚肚欲罷不能

1 : GS(14)@2017-09-17 16:16:46

台灣旅遊作家阿春爸是土生土長的台南地膽,是次找了他帶路尋找,聽落奇奇怪怪,但味道極好的台南食物。



情迷台南的人,不少也是被它多姿多采的飲食文化所吸引。台南是有名的美食之城,原來也有不少聽落奇奇怪怪,但味道極好的地道食物。邀請facebook專頁有33萬粉絲、著有《台南有意思-阿春爸的秘藏景點》、《台南旅職人》多本書的台灣旅遊作家阿春爸為我們帶路,跟住這土生土長的地膽,展開一場騎呢美食之旅。


第一食:虱目魚滷魚肚、乾煎魚腸

吃虱目魚的文化,從鄭成功來台灣以前已經開始。全台灣有很多地方的虱目魚供應,也是從台南沿海一帶出售。漁民從晚上開始捉魚,到早上就送到市場,因為正好是是早餐時段,就開始有各種烹調方式出現,從那時候開始,台南就有把虱目魚當早餐的文化。 阿春爸:「用滷水製作的虱目魚,全台南應該只有這家可以吃到。阿星嬤的肉燥較有名,他們把魚肚放到肉燥中試試看,滷出來後發現很好吃,就變成他們的招牌菜色。」記者試食:「一開始吃魚腸覺得有點接受不了,但香煎魚腸的做法很特別,吃下去似吃魚肝的感覺,脆卜卜而且味道甘香,加配薑絲一起吃,就可解膩。」阿星嬤虱目魚粥台南市南區夏林路1-26號



用滷水製作的虱目魚,全台南應該只有這家可以吃到。把魚肚放到滷水汁中滷,虱目魚細滑鮮甜的魚肉跟滷水汁配搭得剛好,超級好味道。HKD22

脆卜卜的乾煎魚腸味道甘香,加配薑絲一起吃,就可解膩。HKD17


第二食:碗粿、水粄粥、阿婆尿

阿春爸:「碗粿這個是台南非常傳統的常民小吃,可當點心也可當正餐。它本來自台南縣,台南市的碗粿較黑,加較多醬油;台南縣的白一點,較強調米的香味。吃碗粿最重要的是它的米香味,吃起來有點軟彈,吃時一定要加蒜泥,增加味道層次。」阿春爸:「如果說碗粿是乾的,水粄粥就是濕的,兩者一樣是以米做。這家水粄粥湯底是以虱目魚骨頭去熬,它的粥非常細緻,加上台南常吃的、三層肉、香腸、蛋酥下去做配料,口感很豐富。是新舊融合出來的食物。」阿春爸:「較有趣的是這個已有六十年歷史的阿婆水,它有個好笑的名字叫阿婆尿,因為以前小朋友想喝甜的東西但沒有汽水,大人就會騙小朋友說:『這是阿婆尿,你不能喝!』才會有這名字。」記者試飲:「我覺得味道似沒有氣的波子汽水,香草味也很重,雖沒有阿婆尿味道,但喝了不會想再試。」台南麻豆助碗粿台南市西門路一段704號



阿春爸說吃傳統食物碗粿,最重要是吃它的米香味,吃時加上蒜泥能增加味道層次。HK8

水粄粥粥底以虱目魚骨頭去熬,細緻綿滑的粥,加上台南常吃的、三層肉、香腸、蛋酥下去做配料,口感非常豐富。HKD16

有六十年歷史的阿婆水別名叫阿婆尿,阿春爸解釋因為以前大人不想讓細路哥飲甜東西,就騙他們說是阿婆尿,不能喝,因而得名。HKD5

菜尾湯以大豬骨新鮮熬湯,裏面放了金針、香菇、杏鮑菇、椰菜菜等20幾種食材,煮完放到隔天才賣,所以湯底很濃郁。HKD14

第三食:菜尾湯

阿春爸:「以前常有宴會菜餚,我們叫半桌,結宴、喜宴吃不完的食物都會打包回家,回家後就把剩菜放一起煮成一大鍋湯,那一鍋湯就是我們隔天的早餐或午餐,加到白飯上就直接吃。這家的菜尾湯當然是新鮮煮的,老闆娘用大豬骨新鮮熬湯,裏面放了金針、香菇、杏鮑菇、椰菜菜等20幾種食材,煮完放到隔天才賣,食材的味道才會融合在湯裏,就是我們小時候吃到的味道。」記者試食:「坦白說,菜尾湯樣子的確不太吸引,看上去真的似剩菜。但吃下去味道出奇好味,因為材料豐富而且製作時間長,湯底充滿豬骨和蔬菜濃郁的味道,送白飯一流。」菜尾王中西區民族路3段130號



記者:王秋婷攝影:伍慶泉鳴謝:亞洲萬里通、台南晶英酒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0/20147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68

【專題籽】水上人蒸年糕以前唔俾睇 長洲阿婆先灑符水燒元寶

1 : GS(14)@2018-02-13 03:04:34

肥姨(左)和三叔婆都說攪粉最難,特別花力氣之餘,要攪勻糖膠和粉糰也有一定難度。

【專題籽:港情講趣】各處鄉村各處例,蒸年糕是水上人重要的傳統習俗,以前的水上人主婦要凌晨起床躲在艇尾做糕,不可讓別人看見。現在居住於長洲西灣的陳金妹(人稱三叔婆)五十多年來仍然用柴火蒸年糕,每年都有街坊搭單,限量出產400個。


現在長洲西灣只有三叔婆用柴火蒸年糕,她笑說:「整個西灣,三條村都找我們蒸啊。」水上人主要用年糕拜神,和分給已婚子女一人一個,很少用來拜年,「最初只是幫老街坊蒸多十斤米,現在越蒸越多。」今年由農曆十二月初十蒸到年廿三左右,每日蒸一轉。拍攝當日,三叔婆為了讓我們看到整個流程,她和三叔公決定做兩轉,凌晨未夠兩點便起床做第一轉。「蒸一轉要八小時,那你才趕得及看『起鍋』,平時四點才起床的。」做水上年糕最考耐性,三、四個老人家合作,每轉有八底,大約有20至24個年糕。

年糕會小器 「落鍋」時不要說話

水上人傳統,蒸年糕代表來年運程,是大事,當然要隆重其事。主婦們要半夜起身,在艇尾靜靜地蒸年糕,不可讓人見到,甚至是丈夫和子女均不得參與。80歲的三叔婆和街坊「肥姨」一直守住傳統,直至上年開始才讓人看。肥姨說:「現在新潮了,以前老人家很多忌諱,那個年代更有人用布圍着灶頭,非常嚴謹。」記者追問原因,他們說是怕有白事、月事和坐月的人沖犯,意頭不好。我們拍攝整個流程,磨米、隔米水、煮糖、攪粉漿,一直正常訪談,直到「落鍋」(即把粉漿逐底放入蒸爐)前,三叔婆的妹妹「柴姑」特地着記者在「落鍋」的過程中不要問問題,因為水上人說年糕會「小器」,聽到不吉利的說話會蒸不熟或太熟,過猶不及。「以前的水上主婦凌晨兩、三點起身,費事小朋友在旁邊多口問問題,不可以提及任何關於年糕的事。」三叔婆、三叔公和肥姨合作逐底年糕叠起,三叔婆也在附近灑符水、燒元寶拜爐灶。「落鍋」完成後,也要在爐頂放碌柚葉、符水和刀,三叔公說這是擋煞之用,「旁邊的還掛着青草、碌柚葉和肥豬肉辟邪,肥豬肉是用來『貼在老虎頭上』(註:相傳白虎十分喜愛吃豬)。」

人手磨米每次三粒鐘 限量400底

他們堅持用石磨人手磨米,一轉年糕要磨22斤米,肥姨分享:「磨一轉米至少三個小時,磨完之後,睡覺有時手臂都會痛。不過我們貪石磨磨出來的米漿滑、味道香,電磨做好快,不過磨出來的米漿有點粗。」有份磨米的三叔公說磨米要力度均勻,磨出來才粗細適中,試過找其他人磨,但都不夠肥姨磨得好。磨好的米要放進棉質米袋隔水,「現在很少棉質米袋了,但要這種袋才隔得夠清。」隔完水的米粉堅硬,要用手搓開,再用棍子攪,「最辛苦是這部份,要把煮溶了的糖膠和米粉攪到均勻,要好用力啊!」肥姨和三叔婆合作了十年,相當有默契。肥姨拿着棍子不停的攪,三叔婆則慢慢加糖膠;加完糖膠,三叔婆從肥姨手中接過棍子,過程中完全沒有說話,卻合作無間。

下年有柴就蒸 無柴便算

三叔公夏天時已預先撿了很多柴,因為每蒸一轉年糕都需要八個小時,兩公婆年紀大了,想做也做不來,「最少要三個人才做得來,剩下肥姨一個也做不來。」年年都說不做但仍然開灶,記者問:下年還做嗎?三叔婆說:「看看吧,有柴便蒸,無柴便算。」旁邊的三叔公笑了笑說:「柴就肯定有!不用擔心,很多廢樹倒下來。」看着三位老人家夾手夾腳磨米蒸年糕,對傳統習俗的執着令人敬佩!


蒸好的年糕色澤呈橙紅色,用作拜神則加粒紅棗。年糕每底$100

磨22斤米需時約三個鐘,肥姨說磨到睡覺時都覺得手痛。

近乎絕版的棉質米袋疏密適中,用來隔水最好。


在灶旁綁上青草、碌柚葉和肥豬肉,水上人相信有辟邪之用。

柴火蒸年糕需時八小時,要守在灶邊加柴加水。

四人圍在一起閒話家常,柴姑(左二)說平時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過去半個世紀,三叔婆都在屋前的空地為長洲西灣居民準備年糕過年。

各人年紀漸大,每年只蒸約400個,夠數就截單。



查詢:長洲西灣應善良美經援村記者:列淑華攝影:鄭明川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6/202961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