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年最重要的一張圖:美國家庭部門去槓桿化的結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247

美聯儲最新的季度資金流向報告(Flow of Funds report)數據顯示,在2013年三季度,美國家庭部門的債務自金融危機以來首度走高。

美国家庭部门去杠杆化

換句話說,美國人停止了淨償還債務,再槓桿化正式開始。

BI對全美113位投資經理、分析師和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這是他們認為本年度最重要的圖表。

Thurleigh Investment的投資經理James von Simson認為:「這意味著過去幾年裡的削減開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家庭消費又要回來了。」

這對於美國經濟尤其重要。

TD Securities的董事Millan Mulraine認為:「美國家庭部門在過去五年裡一直在持續的削減債務,如今去槓桿化週期看起來已經臨近尾聲,這增加了美國經濟復甦可持續的前景。在三季度,按揭貸款首度季度增長和信用卡借貸的大幅增加標誌著美國經濟復甦的一個關鍵轉折點,這顯示出消費可能再度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

Cullen Roche贊同這一觀點:「這無疑是個清晰的信號,顯示出家庭債務危機已經高中,美國經濟已經正式走出了過去那段不堪的歲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44

理解當代貨幣體系——私營部門的“鑄幣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50

上篇提到當前運轉良好的貨幣體系應該是百“幣”爭鳴的情況,各種貨幣糾纏在一起而國家對大部分貨幣創造和流通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以最簡單的傳統銀行體系為例子,FTav專欄編輯Izabella Kaminska進一步解釋了貨幣是怎麽擺脫對國家鑄幣權依賴的: 美國經濟學家Tyler Cowen本周二寫道: 不久前,Milton Friedman寫道,貨幣對大部分經濟部門來說都是中性的,新的貨幣很快就和舊的貨幣混在一起。當時這個概念對我影響重大,但在多輪QE和縮減QE的言論中,我們明顯看到非中性的影響,這促使我放棄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 雖然表面看起來法定貨幣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貨幣都是中性的,而且央行在貨幣供應上有最終的控制權,但實際上當前的貨幣體系是一個相互糾纏的貨幣網絡。很多不同類型的貨幣相互競爭。然而,我們沒有註意到這種百“幣”爭鳴的原因是,在經濟穩定的時期,所有貨幣的價值都傾向於收斂於最具流動性和受到偏愛的貨幣單元——大部分時候通常是國家貨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貨幣市場被形容為自由銀行體系是更好的,在這里國會與私營部門貨幣發行者相競爭,但國家更多地主導了定價影響力,因為人們對持有國家貨幣的自然親和力。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那麽是什麽導致當前異構的貨幣市場仍具有如此多與過去相同的性質,將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命題。 比如說,我們知道銀行一直有創造貨幣的能力——無論在銀行牌照的框架內還是無銀行牌照的框架內。我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銀行有能力首先放貸(也就是憑空制造存款)再尋求融資支持。 在融入資金到位前,“存款”已經打到了處於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的賬戶上。 ... 鑒於上述原因,只要銀行願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能阻止銀行向任何人超發這些貨幣單元的東西,不管是外力有多大,貸款風險有多高,或銀行要撥備多少資本。 然而,銀行不大可能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創造貨幣單元要比令金融系統中的其它成員接受它們要容易得多(特別是在持續穩定的利率下)。畢竟,有誰會嘗試發行自己的白條來償還債務呢?不大可能有人會願意接受這些白條,除非它們獲得普遍接受的保證,特別是能通過商品和服務贖回。實際上,如果你不確定能使用它們,接受這些白條,或付出代價借入這些白條都是沒意義的。 那麽,私營部門銀行是怎麽保證有潛在無限供應能力的其貨幣單元(白條)能被市場廣泛接受呢?當然,一個方法是保持所有持有這些貨幣單元的人都能獲得部分它們產生的收入。 這就是為什麽不良貸款可以帶來系統性的不穩定和損害銀行的信譽。 ... 如果一家銀行從所發行貨幣單元不斷地產生穩定回報中獲得信譽,那麽它的貨幣單元很可能變得更有市場。 上述一切意味著,理論上私營部門銀行可以不需要潛在資本就能運營,當然前提是更大範圍的銀行體系繼續認同它們發行的貨幣單元有價值。而唯一不能擔保的是,未來這些貨幣單元值多少錢,或是否將能維持與國家貨幣一致的價值。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果一家銀行發行了超過經濟所能承受的貨幣單元——也就是超出商品、資源和服務可贖回的能力,那麽系統可能很容易失去對全部私營部門貨幣單元的信心。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經濟中的凈財富會以通脹的方式縮減(也就是太多的貨幣單元最終導致購買能力的下滑)。 如果連傳統的銀行體系都能夠擺脫對國家鑄幣權的依賴,那麽當這個貨幣創造和流通過程進一步對銀行體系脫媒,進而發展出來的影子銀行體系無疑將更“獨立”,這可能也是當前國家刺激變得更加“無力”的原因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00

奧賽康緊急暫緩IPO 證監會:不是被監管部門叫停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477

中證網消息,1月10日下午,在證監會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原定於10日進行網上申購的奧賽康暫停發行是發行人和承銷商出於審慎考慮做出的決定,不是被監管部門叫停。

鄧舸同時表示,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發行過程當中要維護市場公平,兼顧新老股東的利益,合理設定新股和老股數量,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鄧舸強調,市場化改革不意味放任自流,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該遵守相關規定,審慎定價,證監會將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1月10日凌晨,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考慮到本次發行規模和老股轉讓規模較大,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出於審慎考慮,經協商決定暫緩本次發行。 」

奧賽康是本輪IPO重啟後首個暫緩發行公司。有媒體相關報導稱,證監會消息人士透露,暫緩發行系因奧賽康大股東利用新股存量發行漏洞,大肆套現,惹來證監會不滿,從而被緊急叫停。

奧賽康發行價格和市盈率遠超預期

據瞭解,發行價高達72.99元,市盈率達67倍——奧賽康,刷新了本輪IPO重啟後的發行紀錄。

奧賽康1月9日公佈了發行價格。根據發行公告,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為5546.60萬股,其中新股數量為1186.25萬股,公司控股股東南京奧賽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轉讓老股數量為4360.35萬股。本次發行價格72.99元/股,發行市盈率為67倍。按照4360.35萬股的老股轉讓股數計算的預計老股轉讓資金達31.83億元。

奧賽康的發行價格和市盈率遠遠超出了券商的預計。此前,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國泰君安給出的合理價格區間為50-54元,齊魯證券給出的詢價區間為56.86-71.60元,安信證券給出的詢價區間為60-70元,興業證券則表示合理髮行價格區間為53.75-64.50元。

南方週末網此前報導,此前,新股發行存在高價發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資金的「三高」問題,一直被各界所詬病。而監管層一直為諸如新股「三高」等問題開出「藥方」。

證監會在2013年11月30日發佈的《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加強市場監管,「發行人和承銷商不得採取操縱新股價格、暗箱操作或其他有違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加強對『炒新』行為的約束」等。

而按照證監會此前的口徑,此次推出老股轉讓措施,主要是為了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數量,緩解單只股票上市時可交易份額偏少的狀況,對買方報高價形成約束,進一步促進買、賣雙方充分博弈,促進新股合理定價並緩解「超募」問題。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奧賽康的32億元的套現,使得上述政策意圖付之東流。

高定價或因業績靚麗

有報導稱,奧賽康此次之所以發行高價,與機構投資者熱捧和亮麗的業績分不開。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據發行文件,奧賽康在詢價階段受到來自機構投資者的熱捧,共有374家機構參與報價,報價區間在23.5-87.41元,有效報價區間72.99-73.8元。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發行人將申報價格為73.88元及以上的予以剔除,佔本次發行累計擬申購總量的12.23%。「在定價環節,發行人及主承銷商擁有較大的自主權,高報價剔除的比例比較小,發行價自然會高一些。」有機構人士表示。

奧賽康炙手可熱的另一原因是業績靚麗。數據顯示,奧賽康2010年—2012年淨利潤分別為9434.2萬元、1.51億元、2.4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1.11%;2013年前三季度盈利2.7億元,同比增長39.1%。公司預計2013年全年實現淨利潤較2012年增長40%-50%。

網易網報導,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表示,新股發行改革推出存量發行的意願是好的,監管層推出存量發行是希望是一種制約,制約超募現象。但是IPO開閘後在市場的追捧下,大股東通過存量發行在如此高發行價情況下套現,並不是市場願意看到的。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總監向威達也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沒有預料到的,對於奧賽康,他表示,從招股書上看,近3年公司確實有較好的增長。但是他也認為這種現象不合理。

資料顯示,奧賽康主要從事消化類、抗腫瘤及其他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本次募集資金將投資於二期產能擴建項目、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和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據前述新股發行公告)

奧賽康公告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未來將擇機重新啟動發行。關於發行的後續事宜,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將及時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62

高盛重組TMT部門 傳因團隊內鬥升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41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對TMT( 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s 科技、媒體和電信)部門進行了重組。TMT部門團隊去年擔任Twitter上市主承銷商,賺取2000萬美元豐厚利潤,但據傳該團隊部分成員間關系緊張。 根據高盛內部文件,George Lee從TMT部門聯席主管升任TMT部門主席,並擔任投行部門首席信息官(CIO)。高盛亞洲(不包括日本)投行聯席主管Dan Dees接替George Lee。 George Lee在擔任TMT聯席主管時,與另一名聯系主管Anthony Noto共事。雖然兩人摩擦不斷,但還是帶領高盛在TMT這一分搶爭食的領域挑戰了摩根士丹利的霸權。 2012年在Facebook上市承銷資格競爭中輸給摩根士丹利之後,高盛加倍努力,在摩根士丹利以往擅長的領域打了一連串勝仗,尤其是去年11月拿到Twitter上市主承銷資格。 知情人士透露,高盛過去幾年在TMT行業爭奪戰中來勢洶洶。此前,高盛TMT團隊有三位領導,包括Ken Hitchner。Ken被視為一名好經理,現在是高盛亞太區總裁。 高盛內部將Ken Hitchner、George Lee及Anthony Noto比作“三頭怪獸”。但後兩人之間的關系明顯緊張,George Lee在舊金山辦公室工作,而Anthony Noto駐紐約,2010年重新加入高盛。 Anthony Noto George Lee 據知情人士介紹,TMT團隊成員為爭搶功勞,對Facebook、Twitter這樣高利潤的IPO業務以及重大兼並交易業務的內部競爭很激烈,一些員工甚至因為無法忍受公司壓抑的氛圍,考慮離職。 然而,另外兩名知情人士稱,兩名聯席主管之間並無不和。畢業於西點軍校的Anthony Noto表示,“我和George Lee是15年的好朋友了,從1999年以來一同經歷了科技行業的大起大落,我希望他能和我站在同一戰壕。” Anthony Noto說,重組是為了對團隊帶來更多資源,讓George Lee更加專註於改進投行人員使用科技贏得業務的方式,“這是為了幫助團隊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8

渣打重組核心業務部門 高層變動致股價重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572

2014年1月9日,渣打銀行發布聲明稱,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Richard Meddings將於6月底離職,Richard Meddings在渣打銀行供職超過10年,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他曾表示2013年對於渣打銀行來說是充滿眾多挑戰的一年。 渣打銀行同時宣布,為精簡地域性架構從而達到激活業務新增長動力的目的,從4月1日起將合並個人銀行(Comsumer Banking)和企業銀行(Wholesale Banking)部,按照三類不同的客戶群體重新進行內部劃分,下設三個業務模塊分別為企業與機構客戶、商業與私人銀行客戶、零售客戶,其中企業與機構客戶將新業務構成的60%以上。在此基礎上提供五大類全球產品:金融市場,公司金融,貿易銀行與國際結算,財富管理,零售銀行。 該行還將委任Mike Reeds為集團副首席執行官,接管整合後的業務,原先企業與個人銀行業務的主管將離職。渣打銀行首席執行官冼博德(Peter Sands)表示:“重整企業和個人銀行業務為有助於為下一步尋求新的增長點奠定基礎。” 渣打銀行一直專註於服務新興市場,在過去10年間,該行凈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但從2012年底開始,該行的發展遭遇諸多不順,先是因涉及伊朗制裁問題而遭到重罰,去年年底又在韓國市場遭到重大虧損,渣打銀行停下了快速增長的腳步。 在渣打銀行宣布消息後,該行股票遭到重挫,跌幅一度超過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68

證券監管部門並非昏庸無能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g91.html

重啟IPO後,出現了很多怪事,證監會被推到風口浪尖,招來很多罵聲,網上甚至有人罵證監會昏庸無能。今天,紐威股份上市交易,上交所為此專門出了監管意見,上午收市紐威股份漲幅為31.31%,輿論的反應爭鋒相對,有人說監管奏效,有人說這樣的監管是在助長「炒新」。

一件事情沒做好,可能的原因有兩個:「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腦袋」問題是指無知。呵呵,很多人覺得監管部門無知,自以為聰明,拚命寫文章教監管部門怎麼做。在我看來,這都是「意淫」,中國的證券監管部門集中了金融界的精英,網民的鬧騷話對於他們來說太「小兒科」了。

問題出在「屁股」上。肖鋼在闡述證券法修改的法理和邏輯時說,「證券市場上的利益博弈非常厲害,證券法進入修法過程,也意味著進入一個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會面臨各種爭論和不同意見。」這說明,監管部門出政策其實是在找一個平衡點,那麼,在遇到各方利益激烈戰鬥的情況下,他們會把「屁股」坐到哪裡呢?

老股民都知道,在中國炒股,一定要聽黨的話,跟著「國家隊」走,其實就是要跟著那個「屁股」走。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少人會判斷錯誤,原因是他們自以為比那些官員更聰明,而沒有看清楚官員的「屁股」是坐在什麼地方。

在我看來,肖鋼是一個很有能力而且敬業的官員,一年時間做了不少事情,尤其是對違規的處理很及時。不過,我還是很佩服一個朋友,他得知肖鋼接任郭樹清擔任證監會主席後,馬上清空藍籌股。我沒有朋友那麼聰明,更沒有他動作靈敏,我守著藍籌股,因為我相信,「屁股」總有一天會坐得靠近我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93

摩根大通最快本周確定大宗商品部門最終買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58

摩根大通接近達成20億美元的大宗商品業務出售協議,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集團、澳大利亞銀行麥格理集團以及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團參與投標,最終收購金額將會在這三家投標者叫價之後再做決定。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摩根大通將就投標書向投標者質詢更多細節,最快將在本周內確定最終的獨家競購者。這個過程也可能會延長到2月,另一位知情人士說。 近期,由於美國立法者和監管機構針對華爾街巨頭的實物大宗商品交易加大了監管力度,令這家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老字號銀行深感壓力。大宗商品市場利潤空間進一步縮減,也加速了投行退出步伐。知情人士稱,摩根大通旗下的大宗商品部門每年可賺取7.5億美元的營收。該銀行此前表示,出售的實物商品業務不包括衍生品和黃金存儲。 據熟悉內情的人士稱,摩根大通大宗商品部門涉及33億美元的實物商品資產,由Blythe Masters負責運作。44歲的Blythe Masters有可能加入收購方,繼續運行該業務領域的操作,這將取決於哪家公司贏得了最終勝利。 摩根大通的一位代表拒絕置評,黑石集團發言人、摩科瑞能源集團發言人和麥格理發言人均不予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9

被3部門追著跑 如何準時回家吃晚飯?

2014-02-17  TCW
 
 

 

不確定年代中,組織裁撤、調整,打亂原先工作步調,該怎麼辦?

二○一一年台灣愛普生(Epson)組織調整,突然間,台灣愛普生品牌暨企業事務部協理王玲玟,除了公關職務外,一人兼任總務、法務共三個部門主管,轄下部屬從四人增加為十四人,增加兩倍多。

剛接下另外兩支棒子時,王玲玟頭兩個月有一半時間花在瞭解新部門。小到秘書櫃檯小姐的接待,大到新竹新辦公室成立,全都一手包,連公務車司機都歸她管,在台灣愛普生還被戲稱為「地下總管」。

但是,翻開她行事曆讓人意外的發現,這麼忙,她照樣能每天六點半下班,回家陪家人吃飯。

一人管三部門,若三部門都跑來約時間,就得比過去多花三倍時間處理,而她管理時間的方式很特別──開放自己的行事曆。

十四個部屬都能看到她的行事曆,僅一人是編輯者,可填她的會議議程。若是不能公開的行程,或不想被打擾的時段,她會標「reserved(保留)」保有隱私。

資訊透明有三點好處:一、會議不打架,部屬不會在她休假時排會;二、她忙著開會時,不會被同事狂call;三、全員都知道當週工作重點,及彼此做的案子是否需要支援。若有緊急事件、職涯商討,同事也能趁空檔來詢問。

兩週前公佈議程,會議一小時內結束

至於大型會議,她嚴格限制在一小時,秘訣是:在會議前種下問題意識。

她認為,「就算是創意發想會議,也沒有自由分享這件事,」創意類會議,她會在兩週前公佈議程;例行會議訂好主旨與目的之後,就會分配各議程時間,並要求五分鐘前到達會議室。

然而,仍有新問題挑戰她的行事曆。

總務同仁佔三部門一半人數,初期,來自總務和業務的「疑難」,常成為干擾行事曆的緊急事件。

有一次她出差日本,業務主管打來興師問罪,原來,業務部門太常臨時出差,導致乘坐商務艙次數增加,總務同仁為了幫公司省錢,寄了出差規則請對方遵守,讓業務主管很不滿。

嚴守規定的總務和需要機動性的業務部門,總是為公務車、機票等資源使用方式意見不同。王玲玟估算,前半年總務的跨部門協調約佔三○%工作時間。

約有一年時間,她要總務同仁多想一件事:「怎麼做才能讓同仁更快樂?」

她說:「我想改變『總務是打雜』的觀念,我告訴他們總務也是專業工作,」要主動服務同仁,而非只當糾察隊。

例如「會議服務」,她要求總務幫忙排桌椅、倒茶水,訂餐和接待。

台灣愛普生總部專員周憶津坦言,「剛開始會覺得很麻煩,我又不是應徵服務生,還要穿制服幫忙倒茶水,」但是當會議結束,過去只會暗地嫌棄總務官僚的同事,竟對她說了聲「謝謝」,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試行半年後,使用服務的同仁,滿意度調查高達九十八分。去年公司進行的商務會議服務二百七十人次,換算成去飯店省下四十萬元,還提報給公司內部報導,全球愛普生分公司都看得到,大家更起勁。

現在,總務還會依照開會目的不同,而有一套排桌椅的SOP。用餐時,有專屬餐具、桌巾,幾乎跟飯店的商務中心同樣等級。總務甚至整理出點心鋪名單,依部門預算訂餐盒。

周憶津靦腆的說,「現在每次的會議就像是一個作品,我們從勞務單位提升為服務單位,感覺地位有點上升。」

王玲玟的前任長官、愛普網總經理周淑菁觀察:「她讓部屬在很小的事情上覺得自己有價值。」

晚上九點半開小工,兼顧小孩與工作

她藉著管理部屬對工作的期望感,讓小螺絲釘找到工作價值、提高工作動力,使自己、同事的時間運用都更有效率。

如果有上班時間無法完成的工作,她則用兩段時間利用法,六點半準時下班陪家人,晚上九點半後開始第二輪工作,回e-mail或做需要思考的工作。

運作兩年下來,偶爾才會發生需要協調的事件,原本她要花三成工作時間做跨部門協調,現在可拿來做產品發表會企畫等重要公事。

其間,除了有一次因大樓跳電不得不加班外,她都能親自接小孩回家,每天更撥五十分鐘陪家人吃晚餐,一人兼三職,行事曆也不爆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87

監管部門提四要求告誡銀行:地價房價回落壓頂 天天有進步

http://xueqiu.com/8678879518/29436428
監管部門告誡銀行 地價房價回落壓頂平台貸

 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林 ○編輯 孫忠

  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可能引發地方平台貸款償債風險。

  上證報記者獲悉,近期監管部門告誡銀行機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其中之一為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償債壓力較大。

  監管部門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負債規模持續增加,風險結構趨於複雜是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之一。

  風險隱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隱患之一,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據稱,自2011年以來,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年均增長20%,其中縣級年均增長26.6%。

  隱患之二,部分地方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隱患之三,部分地方償債壓力較大。因為平台償債來源依賴於土地等非經營性現金流,部分地方因地價、房價漲幅回落,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滑,一些中西部地區平台、低層級平台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據介紹,在部分地區,借新還舊現象已較為普遍。但值得重視的是,目前仍有一些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平台債務風險認識不清,低估地方政府的負債規模,高估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盲目提供融資。

  「堅持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效機制相結合,緩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是監管層對銀行業下一階段的要求。

  要求一:控制信貸總量。監管層要求各行要嚴把新增貸款准入標準,不得新增平台貸款規模。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銀行業融資全口徑統計,實現對融資平台信貸融資和非信貸融資的並表監控。

  要求二:化解到期風險。對於今年到期的平台貸款,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與融資平台、當地政府共同制定詳細的還款方案,逐步明確還款日期,還款金額及還款來源,並抓好跟蹤落實。

  監管層同時要求各行要密切跟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運營狀況和到期債務的償還進度,對不能按方案落實資金來源、可能造成還款違約的,要立即採取措施及時處置,並向監管部門報告。

  要求三:優化貸款結構。對一些平台貸款佔比較高、財政償債能力和還款意願較弱的高風險地區,以及盈利較弱、風險較高的平台項目,監管層要求各銀行要與平台加強協商,增加有效資產抵押,並視情況加大貸款清收力度,逐步實現信貸退出。

  要求四:建立預警體系。監管層要求抓緊研究地方政府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等指標的計算方法,建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評級預警體系,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作為特定客戶進行專門的信用評級和風險分類,科學設定平台債務風險的「警戒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1

青島港騙貸事件打破市場格局 高盛倉儲部門將進入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778

高盛下屬的倉儲業務部門正在謀劃首次進入中國,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曝光令原先的市場格局出現了洗牌機會。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高盛下屬的金屬倉儲部門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倉儲公司,正在謀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稅倉庫的城市設點。 路透消息源稱,與其他國際倉儲公司在中國尋找代理不同,高盛將直接管理在中國這部分業務的運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鐵等基礎金屬的消費國,包括嘉能可、托克等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都已進入了中國的倉儲行業,高盛進入中國意味著競爭將更趨激烈。 6月份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暴露中國倉儲行業不規範操作,這為高盛這樣的新“玩家”進入市場創造了條件。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詳細報道,青島德誠礦業用同一筆鐵礦石,在四家不同的倉儲公司分別出具倉單,然後利用銀行信息不對稱的漏洞,去不同銀行重複質押騙取貸款。 騙貸事件涉及到外資銀行包括渣打、花旗、南非標準銀行,被騙取的貸款總計將近10億美元。 事件曝光後,渣打銀行直接叫停新客戶的“庫存質押融資”業務,並要求倉庫緊急清點庫存,確認抵押物真實性。 一位中國貿易商告訴路透:“醜聞極大的改變了倉儲業務市場,使用第三方不再是一個可行模式。” 自青島港倉單騙貸事件曝光以來,中國地區已有超過10000噸的銅轉移進入金屬倉儲公司C Steinweg,這相當於上海保稅區倉儲庫存的五分之一,接近LME全球銅總庫存規模。而這家有167年的荷蘭倉儲企業正是一家不通過中國本土代理,直接控制倉儲業務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