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遭跟蹤 影車牌交警方
1 :
GS(14)@2016-07-06 07:43:17【本報訊】自從林榮基上月中召開記者會,將銅鑼灣書店真相公告天下,林的人身安全備受關注。連日來協助林榮基的涂謹申透露,林在事發後先後兩次被跟蹤,最終「用咗啲方法」擺脫對方;他亦曾遭跟蹤,但相信自己不是目標,不太擔心。涂謹申說,現時有一隊人與林榮基保持聯繫,「暫時應該安全,除非嗰啲短訊都係被迫之下send出嚟」。他說,林榮基已就近日兩次遭跟蹤一事,向警方錄口供。涂謹申透露,林第三次向警方錄口供當日,涂與林相約在某地點集合再往警察總部,惟集合後被跟蹤,涂用「自己方法」測試是否只屬多疑,惟幾分鐘後確定被跟蹤,最後如常往警總,並將跟蹤他的車輛車牌交警方調查。
7.1後撤往安全地點
7.1早上,涂謹申收到林榮基通知「有一啲情況」決定不去遊行,涂等決定將林撤離至另一較安全地方,不料林撤離時再被跟蹤。涂說當日用上幾架車,「用咗啲方法」令林安全撤離。涂表示,如非必要不會與林面對面接觸。他說第二次陪同林錄口供後被跟蹤,直至與太太及兒子晚飯時,用某些方法將對方車牌拍下,交由警方跟進。■記者馬志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5/19681804
CCTV捉非法倒泥 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車牌不清晰 未能提告
1 :
GS(14)@2016-11-24 07:30:12【審計署】【本報訊】民間近年揭發多宗非法倒泥,元凶往往逍遙法外,全拜政府部門慵懶執法所致。審計報告揭示,環保署雖有利用閉路電視(CCTV)攝錄倒泥黑點,但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因為無法清晰攝錄倒泥車輛的車牌,未能提控;即使拍攝到車牌,只要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車主拒絕提供資料,便不作檢控。記者:潘柏林今年3月,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問題。審計署昨針對拆建物料發表報告,發現環保署執法有不足之處。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共有2,724宗承建商承辦100萬元以上建造工程時,未在21天法定時效規定內,向環保署申請開立繳費賬戶,將建築廢物送往政府設施處置。報告直言,未有開戶的承建商可能非法棄置拆建物料,惟署方僅向當中338宗提控。
■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資料圖片
承建商拖延5年開戶
有承建商甚至在獲得合約後5年多後才向環保署申請開戶,其間泥頭如何處理成疑。另一宗個案承建商拖延逾3年半後才開戶,環保署一名高級環境主任卻違反檢控程序,越級批註不採取檢控行動。審計報告建議環保署發出具體指引,訂明提出檢控時應要考慮的因素。環保署去年底在12個倒泥黑點安裝閉路電視,發現170宗非法傾倒拆建物料。但審計報告發現,近半個案因攝錄的車牌號碼影像不清楚,無法提出檢控。25%個案即使拍攝到車牌,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者涉事車主拒絕回應等原因,便放棄檢控。
審計署促請環保署確保監察攝像機系統能夠拍攝到車牌號碼,亦要參考警務處做法,向其他部門索取車主地址跟進個案。即使涉案人拒絕提供案件詳情,署方應就檢控行動的方法和途徑徵詢法律意見。審計署認為環保署須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行動,偵察和防止在政府土地上非法棄置廢物。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區國權指,閉路電視未必有效阻嚇倒泥,檢控時往往欠缺人證。他指環保署現時處理非法倒泥問題的執法人員約30人,根本難以應付眾多個案,去年發出傳票僅52宗,認為處方應增加人手,主動搜證。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環保署只能根據《廢物處置條例》針對非法傾倒廢物,欠缺執法權,轉介個案予地政處和規劃署效用亦不大。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指,環保署應加強執法和增加監控地點,全力打擊新界地區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出現的垃圾山、泥頭山。環保署指,早前推出監察攝像機屬試驗計劃,旨在測試簡單低價的攝像機表現,未來會提高監察攝像機系統技術規格,以便為檢控工作蒐集證據,亦會就檢控的方法與律政司跟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4085
【汽車籽】27歲擁11個車牌 駕駛王最愛踩單車
1 :
GS(14)@2018-02-28 07:36:46一頭金毛,以為是「口花花」的貨車司機,卻原來是要求嚴格的單車教練。
【汽車籽:軸芯人物】經典政府交通安全宣傳片,見到「大哥」一邊耍關刀,一邊講:「『駛』出真功夫,方為大師傅。」不過大家有沒有想到,真正的「駕駛大師傅」可能是一位90後?他差不多「乜車都識揸」,基本上可以考到的11個類別車牌都已取得,就連被人輕視的單車,也特意越洋進修,擁有由相關英國專業機構頒發的教練及裁判資格,更曾在國際級室內單車賽充任領航員,可說是真真正正「多功能大師傅」。
現年27歲的陳政烜(Fasi),跟好多香港年輕人一樣,鍾意玩、鍾意旅行、鍾意在不同社交媒體和朋友分享生活點滴,不過他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差不多能考取的駕駛執照,都悉數擁有,有時間更會揸小巴、的士賺外快。
Fasi有時會揸小巴,雖收入較少,但壓力比的士輕。
曾在夜間揸的士時,他身歷電影橋段,「本來打算收工,怎知遇上穿了羊水的大肚婆截車,於是火速將她安全送到指定醫院。」
曾經在朋友的貨運公司客串駕駛貨櫃車,足證屬於「師傅級」。
自小愛車 18歲考牌「一take過」
Fasi自小愛車,不過更加熱愛駕駛,滿18歲便即刻「飛身」報名考牌,率先過關的是輕型貨車(2號牌)及電單車(3號牌)。「拿取了這兩項資格後,也會獲得私家車(1號牌)及機動三輪車(22號牌)駕駛執照。」換言之,Fasi未到20歲已擁有四種車型的駕駛執照。步入社會工作後,Fasi發覺身邊很多人都覺得考車牌好難,但他覺得不算甚麼一回事,「我學業成績不突出,惟獨駕車有點天份,能從中獲得滿足感,而且只需付510元便可獲得學習駕駛執照,能夠在一年有效期內盡情考取車牌,實在很划算。」基於一個如此簡單的原因,擁有1號及2號牌滿三年,符合運輸署定下的要求後,Fasi便開始盤算要盡快考取其他車牌。有了目標,便付諸實行。第一個目標是各式貨車,當中包括中型貨車(18號牌)、重型貨車(19號牌)及掛接式車輛,亦即是「貨櫃拖頭」(20號牌)。說自己有駕駛天份果然不是瞎說,因為Fasi以「一take過」姿態,橫掃這三項駕駛考試,短時間內便在駕駛執照上多加三項可駕車輛類別。
貨車類別的路試都是「一take過」合格,他認為跟讀書考公開試一樣,要清楚考試要求。
鍾意單車,自然也會喜歡電單車。
曾擁有不同款式的公司車,對目前使用中的平治Sprinter最滿意。
曾經在國際級室內單車賽出任領航員,頂級好手都要跟在他之後。
自認讀書唔叻 巴士的士牌要take2
不過真正的難關在這時出現,巴士路試及只需考筆試的「的士牌」,Fasi卻失手而回,未能以全部「一take過」的完勝姿態完成壯舉。始終駕駛載客為主的巴士(包括9號牌私家巴士及10號牌公共巴士),對司機的責任要求始終較大,「考牌官」手緊一點實屬正常,至於只需用電腦作答筆試的「的士牌」(6號牌),自言讀書成績不好的Fasi在此失手也算是合理,慶幸他很快作出第二次嘗試,最終也順利過關。基本上可以考到的11個類別的車牌,Fasi都已順利取得,只餘下傷殘者車輛(15號牌)、政府車輛(16號牌)、專利公共巴士(17號牌)及特別用途車輛(21號牌)這四種需要特定身份才可考取的駕駛資格,未有列在他的駕駛執照上。考到不同的商用車牌照後,Fasi理所當然便去應徵各種相關司機工作,目前他會不定時兼職的士或小巴司機,也曾在朋友的貨運公司客串駕駛貨櫃車。不過,Fasi擁有另一項更少人擁有的專業資格,就是專業單車教練及單車裁判。
基本上可以考到的車牌,只有27歲的Fasi都已取得。
Fasi(後左)遠赴英國修讀單車教練及裁判課程,希望將專業的單車知識帶來香港。
負笈英倫進修 上單車教練及裁判課程
由於自小熱愛踩單車,所以雖說讀書唔叻,Fasi卻毅然負笈英倫,到當地修讀不同級別的單車教練及裁判課程。「好多人都看輕了踩單車,以為平衡到、前進到就算識踩,事實卻是遠比想像中嚴格。」Fasi指英國交通部對「識得踩單車」有嚴格的定義,簡單而言就是要完全控制到單車。「很多單車意外都是因為踩的人控制不了部車而引發,簡單如煞車也未識。揸車只需踩brake,但要煞停單車要操控兩個煞車把手,其實需要更高的技術。」
Fasi目前的正職,就是與拍檔營運單車培訓機構「形動單車」(Invis Cycling),主辦各式單車教學課程,當中包括以特聘教練身份到校園教導正確單車技術,也會幫手培訓校隊或具潛質的單車手。訪問當日,Fasi便跟拍檔Ray到上水鳳溪中學,為即將出賽的校隊「加操」。只見他熟練地駕駛公司車到場,他們曾擁有不同款式的車,但對目前使用中的平治Sprinter最滿意,「它比一般客貨車提供更強載貨能力,而且乘坐舒適程度好到唔似客貨車。」從車尾卸下單車及訓練用品,轉個頭又以嚴厲的語氣指示學生要「肉緊啲」加速、留意路上其他車輛……很難想像到他同時是一名兼職的士、小巴、貨櫃車司機,或者這就是目前流行的所謂「斜槓青年」(Slash,即擁有多重職業或身份)生活方式吧!
Fasi有時會以特聘教練身份到校園教導正確單車技術。
Fasi也會出任私人單車教練。
形動單車
http://invis.hk
採訪:莊達民攝影:蕭志南(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7/20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