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姓網逆襲58趕集:左手百度,右手新三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1/151108.shtml

7月21日,百姓網宣布完成22億人民幣融資,估值超過7億美金。投資方包括中信、蘇高投、深創投、中建投等多家國內投資機構和戰略投資人。百姓網創始人王建碩透露,本輪融資的投資方包括一家“國內目前頂級的互聯網企業”,盡管沒有挑明,但圈內普遍認為這家企業就是百度。而百度也曾在2009年1月與百姓網達成過戰略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在百姓網公布此輪融資之前不到一個月,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糯米戰略發布會上,豪言拿出200億構建百度的O2O生態。百姓網作為分類信息網站,很有可能成為百度O2O戰略的一份力量。

據透露,百姓網的本輪融資將用於三個方面:拆除VIE結構、人才儲備、垂直領域投資布局,其中拆VIE將占去大頭。據王建碩透露,百姓網已完成拆除VIE結構的工作,整個過程僅用了20天,計劃最快於今年10月登陸新三板,“將來的主板和創業板分層,都會考慮,我們會選擇更符合我們利益的那一個。”

至於百姓網為何選擇回歸國內上市,王建碩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百姓網是C2C為主的分類信息網站,所有服務的用戶和商家全部在境內;第二,拆除VIE後,百姓網的股東全部是境內的投資人,在國內上市對百姓網的信息和資源支持更直接,有利於品牌和發展;第三,百姓網是從中國尋求上市的最大分類信息公司,在境內上市也符合自身利益,能夠獲得更好的估值。

百姓網本次的資本動作最亮眼之處在於榜上大佬和拆VIE結構。58趕集合並之後,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80%,人們已經越來越看不到百姓網的希望。然而百姓網通過傍大佬、拆結構,轉瞬間手握兩張王牌,具備了與58趕集抗衡的能力,百姓網突然之間為“老三死”的怪圈提供了另外一條生存路徑。而對與58趕集無法避免的競爭,王建碩表示百姓網會堅持C2C模式,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同時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O2O,布局百姓網的生態圈。

根據百度百科提供的信息,“百姓網成立於2005年3月1日,是國內第一家分類廣告網站。”其實,2005年百姓網還不是現在的名稱,而稱“客齊集”。2008年,王建碩等團隊高管與金沙江創投一起,將該公司從eBay中國剝離開來,並更名為百姓網。在融資方面,百姓網2008年獲得過金沙江創投首輪融資。2011年和2013年獲得標桿資本、特納亞資本兩輪融資。2015年初獲得遠東宏信領投近1億美金D輪融資。

百姓網是美國分類網站Craigslist的擁躉,後者通過微利獲得高營收的奇跡,其員工人數只有30多人。而百姓網的員工人數也是常年不足百人,以產品、技術、運營等部門為主。針對市場質疑,王建碩曾堅持認為,Craigslist的輕公司模式和靠C端付費的方向是中國分類信息網站的未來,人們需要耐心。在人們的耐心耗盡之前,百姓網總算獲得了巨頭關註。

58同城和趕集網合並之後,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曾被問及是否會接納百姓網。趕集創始人楊浩湧回答“沒必要”,姚勁波則稱“這個行業沒有第三名”。不得不說,姚勁波還真是神機妙算,這個行業的確沒有了第三名,因為第一名和第二名合並了,百姓網已經莫名其妙的成為了行業第二。現在看來,百姓網在新的資本形式下,又抓到了兩張好牌,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只是好牌未必有好的結局,如何打好牌更加考驗王建碩的智慧。

版權聲明:文章為原創,作者周路平,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985

鬥米兼職從58趕集分拆 獲4千萬美元A輪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7/152831.shtml

導讀 : 58趕集兼職O2O創新業務從誕生到獨立分拆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獨立分拆後啟用了新品牌鬥米兼職,原品牌趕集職有和58職達已不再使用。

i黑馬訊(周路平)11月17日消息,人才共享平臺“鬥米兼職” 今日宣布,已完成4千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58趕集集團、高榕資本、藍湖資本3家機構以及吳宵光等3位知名個人投資者,高榕資本為領投方。

鬥米董事長兼CEO趙世勇表示,鬥米兼職已從58趕集兼職創新業務中分拆獨立,而趙世勇為58趕集集團高級副總裁。

58趕集集團聯席CEO楊浩湧把“鬥米兼職”,形容為58趕集集團持續品牌創新戰略的又一個重大布局。58趕集集團聯席CEO姚勁波則表示,“O2O與共享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鬥米兼職將會獲得58趕集集團強大的資源支持。”

投資方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認為,鬥米能夠獲得58趕集集團強勢的流量資源支持,這對其未來發展十分有利。這也是促成這次投資的重要原因。

分拆整合一周內完成

根據鬥米官方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兼職市場年規模約5千億元;潛在兼職群體人數5.5億,其中社會兼職群體人數超5億,學生群體人數約5千萬;潛在用工企業和商戶數量在4千萬以上;市場缺乏人才共享的平臺級服務商。

據悉,58趕集兼職O2O創新業務從誕生到獨立分拆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獨立分拆後啟用了新品牌鬥米兼職,原品牌趕集職有和58職達已不再使用。上線3個月以來,月用戶量比上線當月增超400%。

趙世勇透露,兩個團隊一周內整合到位,技術產品、業務整合在一個月內完成。目前線下團隊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0大城市。

同時,趙世勇在發布會上宣布了鬥米兼職一年期目標:兼職群體用戶量第一、企業商戶數量第一、閉環交易流水第一。鬥米未來將圍繞兼職招聘服務建大數據智能匹配平臺,包括第一共享人才庫、企業動態用工庫以及人時智能匹配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20

楊浩湧從58趕集退出,一切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5/152950.shtml

導讀 : 58趕集的聯席CEO制度,在維系了七個月之後終於破產了,最終以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的退出而結束。

 

48.pic

 姚勁波和楊浩湧兩人在媒體溝通會上熱烈擁抱,但也意味著58趕集聯席CEO制度的徹底破滅

      i黑馬 周路平 1125日報道

今日,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楊浩湧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這是繼優酷土豆、滴滴快的、美團點評合並之後,又一家以一方退出的結局告終。不過當記者詢問,雙方是否早就已經安排好了今天的結局時,姚勁波予以否認。

不過相比於套現退出,楊浩湧與58趕集集團還存在密切聯系。楊浩湧創辦的瓜子二手車直賣網(下稱“瓜子二手車”)已完成分拆,將從58趕集集團完全獨立。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分拆完成後,以楊浩湧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將持有瓜子二手車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作為財務投資者,也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股東。而楊浩湧也在58趕集還占有股份。

截至目前,58趕集集團已經獨立拆分出了,包括瓜子二手車、鬥米兼職、好租在內的三個項目,58趕集集團的身份均為財物投資者,以資金、流量等資源入股。姚勁波透露,58分拆獨立的邏輯在於競爭的慘烈程度和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瓜子一年相當於趕集7年?

“前十年是在趕集,下一個十年是在瓜子。”楊浩湧從58趕集退出之後,將全部精力投放在新公司的運營,而瓜子二手車的上千人的團隊幾乎都來自以前的趕集網。

瓜子二手車主打C2C網絡交易模式。目前,瓜子二手車進入了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全國50座重點城市,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800人,到年底有望達到2400人。

據官方透露的數據,截止到2015年10月,瓜子二手車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今年4月交易額破億元,9月單月交易額破4億元,月度增速過50%。同時,瓜子二手車還達成了每筆訂單均盈利過千元的目標。

針對這些“典型的O2O公司的漂亮數據”,楊浩湧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對比,瓜子二手車200萬UV相當於第九年的趕集二手車頻道,百度指數相當於第六年的趕集,員工數相當於第七年的趕集。而瓜子二手車正式上線時間尚不足一年。

瓜子二手車之所以能夠在近期表現兇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面積的廣告投放。在更名為瓜子二手車時,楊浩湧透露,將在一年內投入10億元用於廣告和營銷,覆蓋電視、地鐵、電梯間等等眾多的媒介平臺,其流量也在短期內劇增。事實上,其它的二手車平臺,諸如優信二手車、人人車也都在廣告投放上表現強悍,優信二手車更是在中國好聲音總決賽上,以3000萬的價格買下了一分鐘史上最貴廣告,成功吸引了公眾目光。各方的流量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楊浩湧認為,各二手車平臺雖然模式不一樣,但互相之間也存在競爭,不過二手車市場目前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尚不到直接競爭的階段。而瓜子二手車鋪天蓋地的廣告看中的,是背後的網絡效應,用戶會因為規模大而選擇你。“規模大了以後形成的天然效應,規模大了以後是很難顛覆的。”

姚勁波則表現得更加赤裸,“市場在爆發的時候廣告是很有效的,這是市場決定的行為,……如何拍廣告和投放,我們之前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優勢沒有理由不做啊! ”

中國二手車市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今年年底交易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還將在此基礎上翻番,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瓜子二手車計劃在明年年底將業務版圖擴展到全國120座城市。

楊浩湧退出之後,58趕集也對旗下業務結構進行了調整,包括分類業務事業群,房產事業群,車及金融事業群,平臺事業部,58英才,58到家。

事實上,在58趕集的組織架構中,保留了二手車業務。姚勁波給出的解釋是,58趕集是一個平臺,開放的平臺,所有的車和4S店,做裁判和運動員不能兼備,58趕集繼續做平臺,有所有的車和供應商,包括瓜子的二手車。

楊浩湧退出,都是提前商量的?

58趕集還是未能打破“一山不容二虎”的魔咒,楊浩湧卸任聯席CEO,轉而獨立出一塊二手車業務。和前幾莊合並案件一樣,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在合並之初就註定的結局。

“不太需要兩個CEO去做這麽一個絕對優勢的市場,我自己更享受歸零的感覺,歸到起點,重新出發。”這是楊浩湧卸任58趕集聯席CEO給出的解釋,口中看不出有多少遺憾,反而是一種解脫。

而至於瓜子二手車從58趕集集團獨立,楊浩湧認為,原因在於團隊需要更大的激勵空間,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迅速實現規模化,樹立行業壁壘。據悉,瓜子團隊目前已持有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財物投資及流量支持。

“我們真的沒有商量,我們是唯一一個沒商量。”姚勁波否認提前安排的說法, “(聯席CEO)發現有些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後來騰訊的投資人建議說,要不讓浩湧做瓜子,讓老姚做58趕集。” 姚勁波透露,在一個月前,他們還在給瓜子二手車找CEO。為了避免58將趕集吞並的嫌疑,姚勁波甚至特意將例會安排在兩地,“這里開一周,那里開一周,保持平衡。”

姚勁波透露,他甚至有些羨慕楊浩湧,可以重新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要麽我去做瓜子”。姚勁波說,他曾在兩人沈默時說過這麽一句話。

不過當i黑馬在群訪環節問姚勁波,是否內心真的有這麽一刻,有過把58趕集給楊浩湧的沖動。姚大笑:沒有。

“加油幹,幫我掙更多的錢!”這是兩人在臺上的最後寒暄。無論是姚勁波繼續做的58趕集,還是楊浩湧重新開辟的瓜子二手車,雙方都是股東關系,而姚也表態,將給瓜子二手車提供,排他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85

58趕集調整:楊浩湧卸任CEO 瓜子二手車分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5/152944.shtml

導讀 : 瓜子二手車從58趕集集團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同時,58趕集集團聯席董事長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i黑馬訊  11月25日,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瓜子二手車直賣網(下稱“瓜子二手車”)已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同時,58趕集集團聯席董事長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分拆完成後,以楊浩湧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將持有瓜子二手車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作為財務投資者,也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股東。楊浩湧將親自出任瓜子二手車CEO,親自領導新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同時,他將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在瓜子二手車、鬥米兼職、好租三個項目中,58趕集集團的身份均為財物投資者,以資金、流量等資源入股

瓜子二手車主打二手車電商中最先進的C2C網絡交易模式。目前,瓜子二手車進入了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全國50座重點城市,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800人,到年底有望達到2400人,相當於趕集創立7年的人員規模。

截止到2015年10月,瓜子二手車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今年4月,交易額破億元,9月單月交易額破4億元,月度增速過50%。同時,瓜子二手車還達成了每筆訂單均盈利過千元的目標。

楊浩湧表示,“瓜子二手車即將迎來上線一周年,獨立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抓住這個快速爆發的市場機遇。此次分拆將有利於整合集團內外包括資本在內的更多資源,實施對整個團隊的激勵政策,使瓜子二手車能夠更積極、靈活的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獨立後,瓜子二手車計劃在明年年底將業務版圖擴展到全國120座城市。此外,瓜子二手車還將進一步完善檢測體系和提高服務能力,加強與實力過硬的專業服務商合作,共同打造二手車交易生態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買賣二手車服務。

中國二手車市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今年年底交易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還將在此基礎上翻番,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作為切入萬億汽車後服務市場的重要入口,二手車電商也是一個很具想象空間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90

楊浩湧卸任58趕集CEO 滴滴柳青也離職?|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6/152952.shtml

導讀 : 繼王健林之後,阿里也怒了,起訴侵權公眾號並索賠千萬元。繼美團點評的聯席CEO破產之後,楊浩湧也正式卸任了58趕集聯席CEO職位,獨立運營瓜子二手車。餓了麽終於重新找到了可抱大腿,滴滴對其進行戰略入股。與此同時,滴滴總裁柳青卻傳出將離職,不過官方予以否認,稱其在美國看病。

 行業新聞

1.王健林之後,阿里也向公眾號索賠千萬

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向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分別提起訴訟,起訴今晚報社、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針對其在新媒體刊登不實內容的行為,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分別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據悉,法院目前對兩案均已立案。

此前,因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家思維”冒用王健林名義發表批評淘寶及電商的文章,擅用其肖像並致其名譽受損,王健林以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糾紛為由將該公眾號所有者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刪除侵權文章、公開道歉並索賠經濟損失1000萬余元。

2.楊浩湧卸任58趕集CEO 瓜子二手車分拆

11月25日,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楊浩湧將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

同時,集團旗下二手車電商業務瓜子二手車分拆獨立,楊浩湧將擔任瓜子二手車CEO,同時宣布個人追加投資6000萬美金。

3.滴滴戰略入股餓了麽達成協議,並未透露具體金額

11月25日,餓了麽宣布,滴滴出行戰略入股餓了麽的協議簽署和股權交割,已於11月24日完成,但是雙方合作的具體金額並未透露,雙方表示將攜手共同搭建同城配送體系。

目前,餓了麽的物流體系主要從事3公里半徑內的配送,滴滴汽車運力的加入,能大大延長現有的配送半徑,實現全城覆蓋,讓更多用戶品嘗到餓了麽優質商戶的美食,並提高商戶單量。此外,借助汽車運量較大的優勢,大宗商品如團餐、批發食材、餐廚用品等也將能快速送達用戶和商戶。接入汽車運力後,餓了麽食材供應鏈平臺——“有菜”的配送將有望實現半日達,顯著優化商戶的采購體驗。

4.傳滴滴出行總裁柳青離職,官方否認

11月25日,有消息人士稱,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已經離職,對此,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陶然在微博上表示,此事純屬造謠,並透露柳青一直在國外治病休養。

今年10月1日晚間,柳青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透露自己患上乳腺癌,前幾天剛剛在醫院做了一個腫瘤摘除的小手術,目前已經回家繼續接受治療。滴滴出行官方也確認了這一消息。

5.春運首日火車票發售,多個搶票軟件已失效

11月26日是春運火車票首戰日。根據2015年春運網絡購票新規實施來看,廣州開往川湘等部分熱點線路的火車票一直十分搶手。有觀點稱出現上述情況或因放票過早,有旅客在不能確定回家時間之下,只好搶票“囤”起來。正因如此,今年6月起,鐵道部針對退改簽又推出了“新政”,改簽過 一次後,又在開車前15天前退票,將收取5%的手續費。此外,由於12306網站啟用了圖形驗證碼,旅客們的部分搶票軟件也無法再用,如何選擇購票工具也值得留意。

6.谷歌Android Pay新花招:消費一筆谷歌捐1美元

11月25日,據科技資訊網站CNET報道,為激勵更多用戶使用旗下移動支付服務Android Pay,谷歌日前宣布,美國消費者在年底前購物季使用Android Pay消費,谷歌就捐1美元做慈善。

三星、蘋果和谷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招數可謂層出不窮。就在昨天,三星宣布,只要用戶註冊旗下SamsungPay服務,就送價值50美元的百思買代金券。不過,該活動僅針對三星Galaxy S6,S6 Edge,S6Edge+和Note5用戶。

融資消息:

1. “58月嫂”完成A輪3000萬人民幣融資

2. 奢侈品電商“第五大道”獲源石資本數千萬A輪融資

3. H5移動營銷企業“易企秀”獲華控成長基金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4. 多利金服獲3000萬A輪融資

5. 房地產營銷平臺”Placester”獲NEA、Romulus Capital 2700萬美元C輪融資

6. 電子商務公司Jet.com獲富達投資領投現有股東跟投3.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

7. 主打高端別墅的 “第六感” 完成 A 輪融資

8. 自在客完成 A 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

 大佬聲音

周航:創業本身就是一場腥風血雨

近日,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在與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牛文文對話時,回顧了易到用車的歷程時無不感慨。兩個月前,易到用車賣身樂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51

楊浩湧辭去58趕集聯席董事長一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6/154419.shtml

導讀 : 盡管楊浩湧不在58趕集擔任任何職務,但他依然擁有58趕集的股份,而有消息稱,58同城也持有瓜子二手車大約46%的股份。

i黑馬訊 (周路平)2月26日消息 58趕集宣布,原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已經辭去58趕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一職。楊浩湧將全身心投入到瓜子二手車的項目之中。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宣布與趕集網合並,楊浩湧與姚勁波出任新公司的聯合CEO,並同時擔任聯席董事長。2015年11月25日,楊浩湧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隨著聯席董事長一職的辭去,意味著楊浩湧已經全面退出58趕集,而其重心也將轉向瓜子二手車。

不過,盡管楊浩湧不在58趕集擔任任何職務,但他依然擁有58趕集的股份,而有消息稱,58同城也持有瓜子二手車大約46%的股份。

今日, 58同城(NYSE:WUBA)也公布了截止2015年12月31日,Q4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58同城Q4實現營收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218.3%; 2015年全年實現營收7.149億美元,同比增長169.8%。增長主要來自58同城自身業務的強勁增長,及安居客(自2015年3月)與趕集網(自2015年8月)並表的影響。

Q4運營虧損為7170萬美元,非美國會計師準則的運營虧損為5090萬美元。凈虧損為360萬美元,非美國會計師準則的凈虧損為4850萬美元。現金流為760萬美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185億美金。

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表示:“第四季度依然強勢增長,再超預期,令人振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59

楊浩湧辭去58趕集聯席董事長一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6/154419.shtml

導讀 : 盡管楊浩湧不在58趕集擔任任何職務,但他依然擁有58趕集的股份,而有消息稱,58同城也持有瓜子二手車大約46%的股份。

i黑馬訊 (周路平)2月26日消息 58趕集宣布,原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已經辭去58趕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一職。楊浩湧將全身心投入到瓜子二手車的項目之中。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宣布與趕集網合並,楊浩湧與姚勁波出任新公司的聯合CEO,並同時擔任聯席董事長。2015年11月25日,楊浩湧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隨著聯席董事長一職的辭去,意味著楊浩湧已經全面退出58趕集,而其重心也將轉向瓜子二手車。

不過,盡管楊浩湧不在58趕集擔任任何職務,但他依然擁有58趕集的股份,而有消息稱,58同城也持有瓜子二手車大約46%的股份。

今日, 58同城(NYSE:WUBA)也公布了截止2015年12月31日,Q4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58同城Q4實現營收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218.3%; 2015年全年實現營收7.149億美元,同比增長169.8%。增長主要來自58同城自身業務的強勁增長,及安居客(自2015年3月)與趕集網(自2015年8月)並表的影響。

Q4運營虧損為7170萬美元,非美國會計師準則的運營虧損為5090萬美元。凈虧損為360萬美元,非美國會計師準則的凈虧損為4850萬美元。現金流為760萬美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185億美金。

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表示:“第四季度依然強勢增長,再超預期,令人振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60

58趕集陣痛不斷 裁撤二十多名大代理商致矛盾升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30/1026684.html

由於58趕集對這些裁撤的代理商並沒有給予任何補償,引起代理商不滿致雙方矛盾升級。目前這些代理商已形成聯盟,並於7月27日向58趕集提交了聯合聲明以及賠償方案,雙方正在交涉中。

繼上周本報報道了《58同城渠道“去趕集化” 代理商或成聯姻犧牲品》一文後,58同城的渠道問題一度引起業界的廣泛關註。7月26日,全國各地多位58同城趕集網(下稱“58趕集”)HBG房產代理商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爆料稱,目前58趕集裁撤了蘇、浙、津、陜、黔、滇等十幾個省市20多名大型代理商,初步估計流水損失高達7000萬元,代理商整體銷售預計下降60%,涉及受損員工總數高達上千人。

由於58趕集對這些裁撤的代理商並沒有給予任何補償,引起代理商不滿致雙方矛盾升級。目前這些代理商已形成聯盟,並於7月27日向58趕集提交了聯合聲明以及賠償方案,雙方正在交涉中。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58趕集CEO姚勁波曾坦誠,2016年將是消化之年。在業內人士看來,58趕集的消化之年,將會陣痛不斷。

裁撤大代理商致矛盾升級

7月26日,《中國經營報》記者接到多家58趕集代理商爆料,58趕集裁撤了30家大型代理商。由於裁撤理由不充分,沒有任何補償,引起代理商的集體不滿。

陜西西安的代理商李維(化名)向記者表示,此次房產線代理商的調整是從7月初開始的,部分經銷商收到了58趕集發送的“關於解除《58同城渠道合作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的通知函”,通知將與代理商結束原合同,終止日是2016年8月13日。在此之前,李維與58趕集簽訂的《協議書》中,雙方合作截止時間是2016年12月31日。

然而就在李維與渠道經理交涉是否關閉端口之時,58趕集又寄給他授權牌,授權其可以繼續進行房產線渠道代理,直到今年年底,這讓他感覺非常茫然。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無理由被關閉端口外,“未完成季度指標”也成了裁撤大代理商的一個理由。

浙江某地區的代理商王勇(化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58趕集今年一季度的銷售指標為150萬元,而到了二季度指標忽然飆到300萬元。其向記者解釋,如果要在第二季度陡增150萬業績,整個市場起碼要1.6萬名房產經紀人客戶才能完成。而公司所在區域的所有房產經紀只有5000個,且目前公司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0%,因此300萬業績是不可能完成的。

除此以外,58趕集還要求代理商按季度上報流水,這變相降低了客單價,讓代理商更難以完成過高的季度指標。天津代理商崔天(化名)透露,現在代理商即便是與客戶簽訂了一年的端口費用,在申報時也只能按照季度分批申報。如簽訂了2000元的年端口費用,只能申報一個季度,即500元,剩下的1500元只能進行預約申報,不算當季業績。

值得註意的是,如此巨大的裁撤,20多家代理商並未得到任何來自58趕集的補償。有代理商透露,在其遞交給58趕集的賠償方案中,明確指出希望58趕集退換代理商的保證金和預存款,除此以外,還要求58趕集按照代理商年銷售額25%進行賠償。

據粗略估算,此次被裁撤的代理商涉及蘇、浙、津、陜、黔、滇等十幾個省市20多名大型代理商,初步估計流水損失高達7000萬元,代理商整體銷售預計下降60%,涉及受損員工總數高達上千人。除了經濟上的嚴重損失外,部分僅有房產線的代理商將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律師質疑58趕集單方面裁撤合法性

58同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裁撤的代理商中不存在58趕集單方面無條件裁撤的問題。對於保證金,58趕集是按照協議的規定,在取消代理商資格以後以及沒有違規的情況下,半年後將如數退還。而剩余的賬款更不可能無故不退。這次58趕集的規定是輕微、不是本質性的違規不會罰錢,但如果有嚴重違規的會被處罰。例如,代理商收了客戶的費用,但是沒有給客戶完全提單的,公司會從保證金中扣除相應的費用。

“裁撤的代理商中絕大部分是嚴重沒有完成任務,離任務指標差距極大。而公司與違規銷售代理商解約的流程都是與法務簽過字的,符合法律規定。”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所有代理商都有部分是違規,有部分是未完成指標任務,這兩者公司都是按合同解約。

反壟斷律師魏士廩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於代理商和58趕集之間有事實爭議,不方便涉及到此事細節,但是從雙方年初簽訂的《協議書》明確表示,在協議期限內,任何一方有權在提前30日書面通知對方後解除本協議,以此來看,58趕集的確履行了協議內容。“這個合同是很強勢的,乙方即代理商方面沒有很多回旋的余地。”但魏士廩認為,作為商務政策的制定也要看是否有合理性,如果沒有正當理由而將標準制定得很高幾乎無法完成,就是不合理的,58趕集有濫用市場職權行為之嫌。

在代理商與58趕集交涉之時,房產經紀人群體也因為58趕集取消刷新、以及裁撤代理商無法給予他們服務,而找代理商抗議。據記者了解,目前溫州、寧波、昆明等地區出現了房產經紀人找代理商鬧事的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58趕集相關負責人表示,取消刷新是為了增加經紀人端口的使用效果,對原有手動刷新的信息升級機做了產品升級。具體表現為取消了原有的手動刷新功能並使用“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機制代替產品升級,在產品升級過程中,會有一些經紀人出現不適應的情況。為最大化的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推廣前期公司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產品升級培訓,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並未出現問題;而針對部分有問題城市,公司將本著幫助扶持的態度,給予積極溝通和指導。

58趕集艱難消化面臨陣痛

值得註意的是,伴隨一季度虧損擴大,以及裁撤可能帶來的渠道陣痛,58趕集的“消化之年”似乎走得並不順利。而在業內人士看來,與去年的各大巨頭並購消化相比,58趕集並購後消化市場時間更長,陣痛更劇烈。

其實從58趕集今年一季度財報也可以看出,一季度虧損同比擴大的原因之一是銷售費用過高。根據2016年一季度季報顯示,58同城的營業費用總額為2.5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39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85.7%。

值得註意的是,營業費用總額中,有2.02億美元的銷售費用,占總額的78%。而在2015年第四季度,58同城總收入2.55億元,凈虧損360萬元,總經營費更是達到了3.06億美元,其中有2.38億美元為銷售費用,占營業費用總額的77%。對此,58同城解釋,在銷售費用中,2015年以及2016年一季度的廣告費用分別占1.48億美元和6190萬美元。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合並了趕集網和安居客的財務狀況。

互聯網分析師李成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58趕集集團的種種舉措,其目的或是在消化並購的趕集網,優化整體的運營模式。在這過程中,集團整合的陣痛也不斷發作。可以預見的是,58趕集接下來還會有進一步的措施。大勢之下,現今的58趕集集團已難停下整改腳步。

互聯網分析師唐欣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原先的58同城和趕集網業務相似度太高,無論是供應商、代理商還是客戶,都高度重合,雙方整合必然會有一方利益受損。但是,對公司來說,矛盾的產生和克服是一個必然過程,矛盾越尖銳,解決之後對未來的長遠發展越好。

但是,矛盾的尖銳也伴隨著未來拓展的艱難。李成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面是盤踞一方多年的當地代理商,一面是希望拓展市場的58趕集以及新代理商,在失去了之前一起打下江山的“左膀右臂”,甚至雙方反目互相阻礙之時,58趕集未來的代理商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影響。“58趕集有部分房產線自己去做直營,如果硬要將業務換人必然會影響其業務拓展;另一方面,其他地區和產品代理商看到此次58趕集的動作,與公司心不齊,也會進一步影響未來58趕集的市場開拓。”

  • 中國經營報
  • 姚治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64

期貨資管“趕集晚”又“遇城管” 轉型主動管理痛點待解

從2016年7月資管“新八條底線”到2017年2月的“資管大一統”,再到近日郭樹清掀起的監管風暴,大資管行業的業態正慢慢得到重塑。作為資管行業最“年幼”的分支,昔日十分依賴通道業務的期貨資管正在艱難轉型。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自2月份以來,多家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正朝著主動管理轉型,主要方向包括CTA基金(商品交易顧問)、FOF基金,金融衍生品相關、打通期現的產品。但在期貨公司自身存在人才短板、產品設計和行業監管方面仍有較多制約、FOF基金形成核心投顧池風險成本偏高等幾座大山的壓力下,期貨資管轉型之路難言通暢。

“趕集晚”又“遇城管”

期貨資管的發展始自2012年,隨著《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於當年的頒布實施,首批18家期貨公司獲得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資格,期貨公司得以正式加入大資管行業。2014年12月,《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規則(試行)》正式發布,期貨行業呼籲已久的“一對多”正式放開,期貨資管自此迎來高速發展。

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便顯示,截至2014年底,期貨行業資管規模僅124億元,至2015年底躍升至1045億元。2016年商品牛市之下,期貨資管繼續高歌猛進,2016年底規模達2792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期貨資管絕對規模有明顯提升,但相較起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等資管行業老兵而言,其體量依然很小。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期貨資管規模占整個大資管行業規模僅為0.53%。

“從整個期貨資管發展的過程來看,2016年以來陸續出臺了一些新的規定和統一監管的政策。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期貨資管‘趕了個晚集還遇到了城管’。”恒生電子執行總裁官曉嵐在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上表示,期貨資管產品的發行和募集在2016年前六個月節節上升,7月成為發行火熱到發行驟冷的轉折點,產品發行數量和募集規模同降。

2016年7月15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這是2015年3月實施的“八條底線”的升級版,被業內人士稱為“新八條底線”,也是期貨業界人士口中的第一個“城管”。

“新八條底線”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嚴控杠桿倍數,禁止證券期貨機構為“配資”業務提供便利。杠桿倍數方面,股票、混合類資產管理杠桿倍數最多不超過1倍,員工持股計劃則最多不得超過2倍;期貨、固定收益、非標類資管計劃杠桿不得超過3倍,此外其他類型資產管理計劃杠桿倍數不得超過2倍。

“期貨資管起步晚絕對規模小,而且以前通道業務占比在八成以上。多數投資顧問選擇期貨資管作為通道,正是看中了杠桿倍數可以做到比較高這一特點。”國內某排名前三的期貨公司資管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上半年發行的期貨資管產品中,結構化產品占比偏大,“新八條底線”的出臺讓期貨資管長期以來“依賴通道賺錢容易”的局面成為過去時。

2017年2月,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共同參與制定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在資管圈引起強烈震動,期貨資管也迎來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個“城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去嵌套、降杠桿、減通道、破剛兌”的監管思路之下,期貨資管去通道化,做出戰略調整迫在眉睫。“行業發展的初期就迎來規範化監管,也是一件好事。回歸本源、做優做強自主管理是資管發展的趨勢,金融業全資產混業經營是方向,統一監管是大趨勢。”永安期貨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王建斌向記者表示。

發展主動管理痛點何在?

據記者了解,目前期貨資管轉型主動管理的主要方向是結合自身優勢,發力CTA基金,FOF基金,金融衍生品相關、打通期現的產品。

王建斌認為,和銀行、信托、基金、證券等金融同行相比,期貨資管的優勢在於更能理解杠桿的威力與風險,更懂得管控風險,更熟悉T+0交易機制,更懂雙向多空對沖交易機制。“這些優勢使得期貨資管更能運用好杠桿等’雙刃劍’來管理資管產品,產品多數具有對沖套利的特點。”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期貨資管應該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但目前看來,行業整體受到的限制仍然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期貨資管產品為實體企業服務的能力,以及為實體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

“目前資管產品不能參與商品期貨實物交割,不能留倉進入當月等,甚至其交易條件與交易對手和產業資本相比都是不公平的。”前述期貨公司資管負責人建議,如果允許特定的資管產品,比如一對一產品(實體企業出資設立)可以進行實物交割,可以隨時申贖等,將來再逐步擴大到專門設立可交割商品的資管產品,則不僅有利於資管業務的開展,更有利於期貨發現價格,套期保值功能的實現。

除了在產品設計和行業監管方面受到的限制,期貨業界也普遍認為,當前期貨資管發展自主管理的一大痛點在於期貨公司的人才和團隊建設,其中最為核心迫切的是投資經理或投顧團隊。

“要麽加強公司自身資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或者引進成熟的海歸人才,目前只有這些條辦法,但尷尬之處在於,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像行業龍頭那樣具備吸引和留住核心投研人才的實力。”前述資管負責人表示。

也正是由於期貨公司在整個市場的薪資競爭力較弱、留不住特別優秀的投研人才,扶持優秀投顧做強做大、發力FOF基金也成為當前期貨資管轉型的一大“香餑餑”。

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處了解到,《征求意見稿》2月出爐至今,多家公司已在FOF基金進行探索。但值得註意的是,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發展FOF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積累並形成穩定的投顧池,並不是所有機構都適合參與。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FOF產品的收益一般都落在2%-9%的範圍內,所以無論是分散還是集中大概率都是這個結局。當然如果FOF產品只配置了兩個領域的子基金,那也有可能把收益做上去,但這就與四面撒網發現並培養優秀投顧的初衷相背離。”王建斌說。

前述資管負責人也表示,形成FOF產品的核心投顧池通常需要兩年甚至三年,比培養自己的投資經理時間要短,但是付出的風險成本會更大。形成固定的優秀投顧池之後,才能在後續的投顧配置中組合不同風格和策略。“欲速則不達,如果不積累投顧池而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顧,3年之後,你想建立的FOF還是難以建立,投資業績也許會為零。”該負責人說。

形成FOF核心投顧池需要一定時間,但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願意等待。“有一句玩笑說,中國投資者也就給你6個月的時間,6個月沒有成效就要撤資了。”上海量金資產董事長孟誠便表示,目前市場上多數投顧募集到的資金都有時間限制(多為1年期封閉產品),一旦收益不達預期,投資者便會贖回。

王建斌也分析表示,目前期貨資管FOF產品至少要兩層結構,再加上期貨端落地時再算一次,實際上是對凈資本的三次沖減。“在目前資管產品並沒有降低對凈資本的沖減比例且FOF投顧池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大力發展FOF,收益低會導致高凈值客戶不滿意、客戶可能流失,其次對凈資本的損耗很大。”據此他建議,期貨資管FOF初期最好是對單一機構或者少數機構發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