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影話:《爸媽不在家》 爸媽早已不在家 仰止

1 : GS(14)@2013-11-30 16:22: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128/18527049

                自從我好聽叫做退休,實際上是被炒之後,時間多到用不完,以前沒看過的景象,現在天天見,其中之一是那些印傭和菲傭帶着她們的少主返學放學,我便在電梯裏遇到不少。這些外籍女傭大部份對這些大小姐大公子都不錯,但我已不只一次聽到他們說的英文有非常重的印尼味和菲味。我總覺得奇怪,香港的父母這麼嚴格,為甚麼可以忍受這些口音?其實早在二十年前,香港的父母早已不在家,將養兒子的責任非常放心地交給工人。當然,並不是說父母都在家,那個家庭便會好,兒女的學習便正常。我的父母就在家,卻每天都在吵鬧,難怪製造了我這麼一個神經病的人。
陳哲藝將新加坡的某些社會現象反映出來,而又拍得全不煽情。表面平淡的手法非常順暢,主要四個演員:父親陳天文,母親楊雁雁,兒子許家樂,還有菲傭Angeli Bayani真是演得出色,令這部寫實化的電影帶來更真實的面貌。重要的是影片拍得十分溫和,沒有因為父親的角色沒工作了而胡亂打罵小孩;那個小孩也不是甚麼真正的壞份子,至於母親即使看到兒子和傭人的感情比自己好,也沒有過於反感。這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性格,他們只是想把家庭搞好,想兒女有好的成長,而在這個經濟不景的年代,一個人工作收入又不能負擔整個家庭的花費,於是兩個人出外工作下,被迫將子女交給傭人來照顧也是無可奈何。
不錯,就正如《過界》背後有一份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爸媽不在家》雖然沒有那麼明顯,最低限度那個家庭不是由貴族變成一無所有。
家樂問Terry為甚麼自己的孩子不去照顧,要來照顧別人的孩子?Terry的答案也夠反諷:為甚麼你的父母讓一個陌生人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便是這個世界的現實。馬克思說經濟是下層建築當然還有其他深意,但資本主義的基本結構便是這個樣子,《爸媽不在家》那個家庭和菲傭就是這樣走過了他們人生的一小段路,是現代社會的自然景象。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17

蘋影話--《阿信的故事》 濱田茲音:這個童星真厲害! 仰止

1 : GS(14)@2013-12-09 23:54: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209/18542417

                黑暗的電影院忽然銀幕上映照出強烈的白色,是漫天巨大的風雪,矇矓間看到濱田茲音飾演的小女孩阿信,一步一步地咬牙切齒向觀眾走過來。孤獨、冰寒、痛苦、堅毅、還有煽動人心的感情故事,向我們襲來,你準備了大堆紙巾了嗎?
忽然,我覺得那一個白色的雪景伴著阿信走過來的畫面很美,如夢似幻白色世界看不到任何悽慘。
反正阿信這個故事讀者應該比我熟,知道阿信這個由橋田壽賀子原編劇的故事,是以《八佰伴》的女主人為藍本編出來,一定不會有甚麼意外結局,觀眾想看的只是其中的煽情。我把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說出來也不會被殺吧:在春天已經溶雪的日子,經過成功和挫折的阿信瞭解到女人的一生是為了家庭和丈夫做事的,於是安心背上包袱,再回到加賀屋當她的僕人。鏡頭看到遠處的山已沒有太多的積雪,路上甚至有些花朵開了。阿信從鏡頭左邊走過,踏上歸途,鏡頭有陣子停了移動,看到阿信頭也不回地,踏著稍為輕鬆的步伐遠去。
不用說這個鏡頭是這部電影導演刻意弄出來的對比。原來這不是一部慘無人道的煽情電影,而是一部療癒系作品,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夠堅強,不怕吃苦不怕辛勞,仍然是有希望的。從首尾的兩個鏡頭看到,電影販賣的是令人驚喜的小女孩濱田茲音,她也沒有令觀眾失望,臉部演出的層次比那些較為單一的成人角色還要多姿多采。
在1983開始給漸漸成為社會重要族群的女性所看的。當時我在電視台工作,反而沒機會看到,只是間中放假時在家中看到下午版,對於小孩版的小林綾子和老年版的乙羽信子好像沒有一點印象,而大部份都只記得田中裕子演出的劇情。在那個時代我已去扮知識分子擁抱大師的作品,對於這些煽情的電視劇實在有點不屑,我不知道對那時長大的女士,阿信給她們的感覺是否更濃烈更深情?但無論如何,這個電影版有點怪,它似乎是想設方法販賣濱田茲音的可愛和可憐,實際上電影並不十分煽情。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50

蘋影話:《朋友2》韓國電影玩完了?

1 : GS(14)@2014-08-27 13:51:55

坦白說,我已經忘記有沒有看過《朋友》這部片,《朋友2》幾乎是全新作品,不像是一部續集。要說不好看?這部電影實在談不上,凌厲的鏡頭,非常安排的意境式畫面,還有比日港黑社會片那份青春和現代化的味道,在在都顯示是一部拍得相當用心,也證明韓國電影的確比從前資金多了,畫和人物的化妝都超進步。但劇情呢?坐牢十七年的劉五性發現如今的黑社會跟從前全不一樣,在一次偶然環境下認識了身世不明的青年金宇彬,於是展開重組自己幫派的行動,直到後來金宇彬的身世被揭露,竟然跟劉五性父親之死有關,關係便發生變化。全男班的演出,每個男主角其實只要細比看看便覺得都是同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無論身世、眼神、性格,劉五性和金宇彬實在只有樣貌和年齡的分別。復仇仍然是韓國男性動作電影的基本題材。郭璟澤的導演技巧當然沒有退化,依稀記得好像還是同一樣子。但《朋友》拍於2001年,和這部續集相距足有12年,仍是同一個調會不會太沒進步了?韓國電影那份殘暴粗獷的迫力仍然是首要賣點,但這十多年來由朴贊郁到金基德,似乎是越來越差勁,每一部都是倒模的題材,不是北韓間諜到南韓卧底,便是這種黑社會電影,好像走進了死胡同,樣子好看,娛樂性因為韓片的誇張一定不會缺乏,內容便有點悶了。金宇彬的演技是不是很好我實在無法判斷,因為他演出的方法仍然是韓國男明星的典型。現在韓國電影似乎已經讓位給那些電影製作水準,題材五花八門的電視劇。這是個好現象嗎?反而日本電影這幾年好像有點回歸的勢頭,比只是打殺煽情的男性韓國電影多樣化了。《朋友2》似乎見證了韓國電影最興盛的一面,又同時看到它衰落的重點,我們看到的是高級工藝品,大師級的導演卻一個又一個地失蹤了,連朴贊郁都去拍那部不好不壞的荷李活電影,完全沒有神采的作品。相比之下郭璟澤炒自己的冷飯還不算是頂壞的事。韓國十多年前的作品都有着好壞難分的神經質和堆砌,現在只餘下了堆砌,戲劇的發展是不進反退,大家都滿足於如今的所謂娛樂性了。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827/18845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41

蘋影話:《詭娃安娜貝爾》現實比電影更恐怖!

1 : GS(14)@2014-10-02 11:05:24







深夜,走在雨後的干諾道中,有點寒意。不是從外部吹來甚麼寒風,而是整條街只有三三倆倆的示威者在睡覺,此外空無一人,真像在看《紅Van》!我越走越快,好像有甚麼東西在追着我。其實是真無一物。《詭娃安娜貝爾》(Annabelle)是我刻意揀來看的,因為反正現實的詭異和恐怖已令我嚇破膽,這部電影反而應該可以減少我的恐懼心理。雖然不是由James Wan導演,不過原來他的大名已經在恐怖電影成名,連監製都是賣點。實際上你覺得像他的作品一點也不出奇,因為影片是由兩大現在流行的恐怖片類型堆砌而成:《娃鬼回魂》系列,和鬼屋家庭式恐怖片。你永遠不會明白無論有多少家人,那間發生事件的屋都大得驚人,看得香港人火大。而當一個洋娃娃變成惡魔之後,也永遠不會明白好端端的公仔怎麼好像主人着了魔一樣,不會拋棄之,或者索性把之燒成灰燼。當然,就算你把這個妖怪娃娃燒成灰,陰魂一定不散。我對於James Wan的確是有點信心,即使看見導演的名字完全不知是誰,也看得津津有味。最主要是他不像一般西方恐怖片導演不斷淋狗血,又或者失驚無神跳出來,像玩鬼屋般嚇你一跳,而是貨真價實,在整座居所內隱藏着一股陰氣。例如那場白衣女鬼行過稍遠的地方,很快突然出現在嬰兒床前,以及本來是一個女孩子,衝入屋內成了大人等氣氛,不必血如泉湧也嚇人一跳。這便是東西方恐怖片不同之處。爭取普選的運動已經玩完,大家都忘記了為甚麼參加這個運動,這才是最恐怖的。我這幾天每天都只睡兩三小時,大部份是想到這份恐懼而睡不着。至於從前怕黑怕鬼,反而沒有再影響我,可知現實比虛幻的想像要具真實感。還有更令我恐懼的還是打開電視,怎樣所有女的政界人士都像安娜貝爾?不只樣貌像,說的鬼話更勝於電影。也許,對於看過太多這兩個類型的觀眾不會再感到新意,但其實加起來說得坦白些這部鬼片相當熱鬧,而又不是港產電影的人頭湧湧又嘈吵,而是不斷的驚嚇氣氛令你覺得在日常中有點異常的亢奮。看這部電影,的確減少了我的心理壓力。有功效!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002/18886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04

蘋影話:《失蹤罪》(Gone Girl)愛情永遠是控制

1 : GS(14)@2014-10-03 23:41:56







大衞芬查(David Fincher)的犯罪電影,永遠都在一片迷霧,利用不斷的剪接,倒敍和電影手法,將觀眾帶向盲點的地方,令我們看到結局時會吃了一驚。《七宗罪》的結局太悲慘,連我也不是常常重看。《失蹤罪》這個中文名字差點令我笑了,卻也沒有他的成名作那麼沉重。如果有些場面是由一般普通導演拍攝,我們會覺得很精采。由大衞芬查拍出來便會問,還有更好的拍攝方法嗎?還有方法可以不這麼像荷李活驚慄片般公式?這可能是我們的過份要求,《失蹤罪》實在是帶我們回到他最有娛樂性的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20

蘋影話:《霍金:愛的方程式》我們也是冷凍人!

1 : GS(14)@2014-12-09 13:58:18









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俗稱「漸凍人症」的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健康將每況愈下。世上奇怪的是如果他沒患上這個病,一般大眾大概不會理會這個人,地球大爆炸理論也沒人深入了解。這到底是他和我們的幸與不幸呢?《霍金:愛的方程式》的內容主要還是在愛情故事,有關的科學實際上並沒有多談。這部報喜不報憂的電影,實在是令我感到快樂。但走出戲院之後,我又在想:真有這種愛情嗎?太美麗感人,我這一代人是應該看這部電影,不必看霍金的傳記。有時人實在需要樂觀的人生,美麗的夢幻。就像前陣子流行的淋冰水遊戲,我只有捐了一點錢,沒有玩這個遊戲,是覺得我們淋一點冰水,會明白這個病患的病人的痛苦嗎?也許我是一個太理智的人,其實在現在看了這部電影,我更覺得霍金的人生委實是很好。當然你得要有像他一般不平凡的腦袋。但我更覺得科學的實用性顯示在他所坐的輪椅上。到底如果患病的不是霍金,有沒有人研究這麼一張輪椅?這是尖端科技實用化的最佳明證,卻也同時告訴我們這並不是一般同樣患有這個病的人能享受的福份。電影沒有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好像覺得理所當然。霍金的話我們不可不知,不可不聽。至於平凡的人的話,誰想聽啊!菲莉絲迪鍾斯飾演的珍,才是這部電影最美麗之處,除了她的演技出色外,現實上也是因為有她,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能成就這個童話故事。對於霍金的學術研究,我這個外行當然難以明白。我看《時間簡史》總在想,人類知道宇宙怎樣形成真的重要嗎?隨着我們在毀滅地球的事實,人類實際上因為科學而令自己在不斷萎縮。我們全都是冷凍人,而且還不知道病情已經很嚴重。我們的思考和對大自然的珍惜已經萎縮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菲莉絲迪鍾斯這個角色令人相信這個世界還是有真愛的,覺得人類這個物種,因為有他們值得保留下去。電影當然令我這個腦袋有問題,思想單面的人想到,在一片黃色雨傘下,畫面多漂亮。我們看到傘下的美麗人性。也同時看到原來這只是少數珍品而已,大部份都是醜陋的病人。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209/189623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28

蘋影話:《小姐誘心》沒有性趣就是沒有呢!

1 : GS(14)@2015-01-16 08:32:03









到底這是一部寫實性電影,還是性喜劇呢?其實不必去計較。也許應該是性的小品吧?但其實如果不談性,這部電影又談甚麼呢?我們購票進場就是想它談性。性向來是禁忌,又同時是人們最有興趣的話題。《小姐誘心》有些對白說得頗露骨,例如他的東西還未放進去已經軟了,又或者我又唔係自動櫃員機,話有貨到便有貨到……這些說話,實在是相當過癮,幾乎等於看鹹片。不過,這只是我這個糟老頭的想法。大家能夠不怕從前拍性作為禁忌,其實背地裏也是男女平等的一種進步象徵。這不是單手拍掌的事,必須要兩個人同時在做才會有性行為,以往的性感禁忌其實是依附於大男人主義的背後,因為女性根本沒有發言權,也就是沒有討論的餘地。今天在某些方面的確是進步了。性實在沒有甚麼特別,跟吃飯拉矢同樣都是生活的一部份,在這部電影內由兩對不同的夫妻反映出來。但我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原來以為解決了一個矛盾,卻出現了另一種矛盾。電影本身仍然是保守的價值觀,性最後都歸入家庭的生活範疇內。奇怪的是當導演安排劉心悠和周柏豪向着鏡頭,亦即對着觀眾說出他們性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時,一來這種手法不是最新,而這種手法的由來有種告解的意識在內,是由保守到進步的立場顯示。將性提上議事日程時,我會覺得整個性的行為被物化了,日常生活化等於是物化了。我不會認為性行為是跟吃飯拉矢一般的行為。這其中還涉及到感情的問題。看到他們說出自己的處境時,我不禁問,性除了是夫妻必幹之事,也同時是為了所謂生育下一代的同時,感情的,或者說得肉麻點:愛的內容去了那裏?不是例行公事這麼簡單,周柏豪和劉心悠這一對年輕夫妻之間應該還未到將性視為例行公事的年紀?但當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問題時,觀眾竟然有共鳴,於是我奇怪性這回事隨着人類開放之後,只不過又是資本主義社會將一件事物化的過程。把上床說到好像返工上班的樣子,把夫妻關係說成在性事方法是僱主與僱員之間的關係,的確很好笑,你們不覺得很荒謬嗎?性不只是性行為,還有愛撫,關懷,親暱的耳鬢廝磨行為。只有性交才是性生活嗎?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5/19002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23

蘋影話:《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又關灰姑娘事?

1 : GS(14)@2015-01-16 19:41:40









洛馬素真是天馬行空,企圖將一些流行的童話故事都包進這部電影之內,而又不覺得突兀。《魔法黑森林》有一個奇怪的開始,也有一個奇怪的處境。當你發現導演有意安排主角占士高登走進森林力圖擺脫沒有後代的邪惡魔法時,同時小紅帽也拿着食物走進森林內探她的婆婆。而一架載着參加王子派對的黑心後母和黑心姊妹的馬車,也進入森林內。我以為接下來會看到一部恐怖片。本來只是一個因為上一代偷了巫婆的東西,而被巫婆施法令住在那間屋裏的人沒有後代,於是占士高登和妻子艾美莉賓特要進入黑森林解咒。故事可能是太簡單,而黑森林代表了人類某種潛意識,而這種潛意識埋藏在各種不同的童話故事之內。於是本來沒關係的兩個童話故事,伴着我們這個看上去很像哈比人的男主角走進這個罪惡的、咒語的黑森林來面對,來以自己的力量解除一切的詛咒。兩大天皇巨星梅麗史翠普和尊尼狄普在影片都是客串,並沒有太多的鏡頭,卻都有精采的扮相。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巨星撐場,有多少個童話故事,而在於黑森林的象徵。實際上童話故事也是由人類創作的,影片其實是要人直面對自己以為命定的東西作出挑戰。平舖直敍的手法勝在人人都不用猜測,真是小孩子都看得懂,加上整部電影有很多童星參與,你一定以為是給小孩子看的童話故事片?原來我搞錯了。我實在不知道這部電影應該給甚麼年齡層的看。本片的色彩陰暗,洛馬素不像在拍童話勵志片,像在拍恐怖動作電影,尤其看見小紅帽拿着東西走進黑森林的那個中遠鏡頭,自作聰明的觀眾如何,會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結果呢?也只是遇到由尊尼狄普飾演的善良狐狸。劇情並沒有高潮迭起,令人更意外的是我實在不覺得這部由演唱為主的音樂電影,內裏的音樂有多動聽。容我說得難聽點是:很美妙,卻就只是這樣,沒有浪漫的旋律,沒有特別美麗的主題曲,於是影片唱到中段我竟然覺得有點想睡的感覺。坦白說,我直到走出戲院時仍然不明白導演的企圖,最後的結局是一個類似哈比人的普通男人肩負養大子女的責任。男人看到會開心嗎?我不會。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6/190040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38

蘋影話:《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以冷血保護熱血

1 : GS(14)@2015-02-25 16:44:12









可惜圖靈(Alan Turing)不是霍金有一種眾人皆見的怪病,他只是個同性戀者,是一個自大的數學天才,並不懂得人情世故,得罪人多稱呼人少。更重要的是他不像霍金已經進入了流行文化的符號系統。他死得太早,二次大戰後的歷史重寫,沒有他的份兒。班尼狄甘巴貝治演得雖然非常出色,仍然沒機會拿獎。這是個歷史上的秘密,封存了數十年直到前年才解開了,恢復圖靈應有的歷史功績。Graham Moore拿了個最佳改編劇本獎絕對實至名歸。如此已經進入遠古歷史的二戰故事,說的又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偉人。所謂戲劇性,拆穿了只有一些編劇堆砌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夠煽情,不夠娛樂性。但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會嘆一口氣,對於這個究竟應該怎麼去形容才合其身份的圖靈,被自己的天才謀殺了。也因為是軍事機密,連名字也不為人所知。緊湊而對白精采的劇本,令電影不只有緊迫的感覺,還替這個歷史上的真實偉人感到嘆息。先知永遠比別人先走一步,也永遠被別人疏忽掉,然後在半個世紀有多的今天才使我們這些無知的大眾有這段歷史。除非你的思想仍然活在古代,同性戀這回事早已變得不重要,即使在這部電影,圖靈是因為這才被判入罪。實際上,真正要說的是冷血和熱血之間,或者理性與感情,或者電腦與人腦,無論怎麼都好,全在於人到底拿甚麼標準來決定有關別人生死的事情?當他們千辛萬苦成功製造了解開德軍密碼的機器,立即便要面對人性的抉擇:明知十分鐘後有一隻英軍的船會被德國潛艇擊沉,為了保密他們成功解碼這個戰略上的優勢,即使在將被擊沉的船上有團隊的家人,也無法避免慘劇的發生。因為如此快便被德軍知道他們解碼成功,他們等於是白做了。為了救更多的人,為了得到最後的勝利,看着眼前的人犧牲,是最困難最大的抉擇。而圖靈永遠從邏輯和理性的角度來思考,於是他成為一個以冷血保護熱血的人。圖靈最後沒有成為矽谷的偉大成功人物,明明是在賺我們的錢我們還要佩服並景仰的電腦怪人,因為他無法預見,人和機器在戰後已經不必要分得清楚,利益是唯一的追求,最後他只有在歷史建構中被遺下了。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225/19053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07

蘋影話:《仙履奇緣》(Cinderella)燦爛都來到電影中

1 : GS(14)@2015-03-14 11:33:46









你們看得很過癮吧?我卻不禁流下男兒淚。為甚麼?那些美麗的女演員,總要在年華老去之後,演一些實在不必去演的奸角?姬蒂白蘭芝還未到梅姨的年紀,沒必要演出這部《仙履奇緣》真人演出版飾演後母的角色,看着現在仍然漂亮動人的她,演一個根本不需要演技的角色,真是覺得這些明星是怎樣思考的。我們當然永遠不會忘記迪士尼的動畫版,那是荷李活的經典,簡尼夫班納為甚麼要搬演這部真人版?實際劇情幾乎是沒有任何改動,因為這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只要稍為改動,觀眾的想象便立即被抹去,這是典型窮家女子,一登龍門的世紀傳奇,是無數人的幻想,已經成了一個本身的存有,不能作任何改動。女性主義者對於這些搶着做男人寄生蟲的女士登天故事,當然是不滿的。事實上我想不必搞甚麼普選,這個故事十位女士有九位半是願意發的夢,有些甚至在現實上努力去爭取。嫁個有錢人幾乎是資本主義男性社會的規條。這便是童話故事要教訓我們,身為一個女士,只要有樣貌,其他甚麼都不必要有,便有機會脫貧,嫁個王子,又或者不必這麼誇張,有一點錢的已經可以了。簡尼夫班納是個不錯的,平穩的導演,尤其拍莎劇更是能手,想不到拍這個童話故事也如此厲害。他主要明白到這部電影是全世界女士之夢,所以無論在服裝還是各種道具方面,都如無數鑽石般在閃耀。看看那架載着女主角去會場的馬車,簡直是令人眼花撩亂。觀眾都知道故事是說甚麼,我就是不給你看故事,而是給看故事中的豪華氣氛,以電腦科技搞一些你在動畫電影,或者其他低成本真人演出版無法企及的道具和畫面:那對玻璃鞋比我們小時候想象的還要閃耀奪目;還有那個舞會的規模之宏大,也是動畫電影搞不出來的東西,導演便是要你看動畫經典看不到的真實豪華世界,讓故事更美麗。要不是姬蒂白蘭芝演出這個後母令我傷心,實際上我一定會看得開心過癮。這個故事其實在現代社會反過來也是很多男士的夢想,起碼我小時候的志願便是食軟飯。表面上這個故事是同情貧窮的女士,姬蒂白蘭芝及其兩個女兒的角色從來不會有人去質疑,因為一切都被簡單的道德設計弄昏了。撰文:仰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13/190737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