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董明珠再向雷軍“開炮”:小米估值還有450億美金嗎?

格力電器8月18日發布公告,宣布擬作價130億元人民幣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同時還增發100億元人民幣進行配套融資。而在100億定增股票的認購中,僅董明珠個人就出資9.37億元。

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格力看中的是技術的先進性,格力在前年就有了新能源究院,專門研究電池,但是始終沒辦法突破。正好得知銀隆要 被別的企業收走,跟別人去合資的時候,格力對它的電池,進行了認真地分析討論以後,當時決定這是一個好項目,必須收下來。收下來以後,格力最大的特點是用 它的技術、用格力的管理、用格力的市場,技術是要不斷升級去的。

董明珠還表示,談到個人的強勢,其本人不否認。因為她覺得任何一個領導者,不是做好人就是一個好的領導。好的領導者,他敢於在制度上不斷地挖掘問題,而且要對手下有苛刻的要求。她說,“盡管有人恨我,但是我認為恨我的人他也會愛我。”

近日,專家鑒定,格力百萬千瓦級核電風冷螺桿式冷水機組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表明格力在空調制冷領域走在了國際先進行列。但是,隨著國內 外空調市場日漸達到天花板,格力開始試水多元化,涉足冰箱、小家電、手機等業務。根據格力電器發布的2016年的年中財報,空調依然是其收入的最主要來 源。在家電制造領域,格力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442.9億元的收入,但是僅空調就有419.8億元,而生活電器的營收僅有7.68億。

董明珠指出, 格力的主業就是空調,格力的空調並沒有下降。有一部分下降,來源於我們的材料價格發生變化。工業制品這一塊,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化,所以銷售好像略有下滑, 對於主業是沒有問題的。格力利潤持續在增長,更要看到的是格力電器的內部管理,更加嚴謹地進行成本控制,包括全員創新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長。

董明珠在回答記者關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萬科A的問題時表示,自己認一個死理,很多股票炒得很高,市值是幾十倍上百倍,大家都知道它不值。她質疑小米曾經估值四百五十億美金,今天是否還敢估值四百五十億美金。她認為這是資本市場需要這樣的炒作,把股票炒高然後拋掉賺回,制造業不能搞這個。作為企業的關鍵人,時時刻刻想到的事,是企業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50

董明珠發飆,竟然是因為沒有掌聲?鄧亞萍殺入投資圈;發改委警示“雙11”:禁止虛構原價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31/159513.shtml

董明珠發飆,竟然是因為沒有掌聲?鄧亞萍殺入投資圈;發改委警示“雙11”:禁止虛構原價 | 黑馬早報
朱丹 朱丹

董明珠發飆,竟然是因為沒有掌聲?鄧亞萍殺入投資圈;發改委警示“雙11”:禁止虛構原價 | 黑馬早報

夏普總裁說蘋果新機采用OLED屏幕;李在镕表示三星S8將加強人工智能服務和攝像頭。

新的一周要開始了,大家準備好了麽?七天是生活的一個節點,一個新的開始,大家可以為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但諸如“先賺個一億”這類的目標還是算了……哈哈 在逐漸變冷的天氣里還要離開被窩去上班,靜靜表示真的是很“藍瘦”!很“香菇”!聽說最近要降溫了,大家都多穿點哦~

不多說啦,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1、鄧亞萍發起50億體育產業基金 殺入投資圈

2016年10月,鄧亞萍團隊與中原股權投資公司共同發起,在河南省設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這意味著中國有了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據悉,基金計劃募集總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將按市場化方式募集並運作。

@只是因為喜歡:還是打球吧

@文刀Ting7: 先立個小目標,虧它個30

2、董明珠股東大會當場發飆,竟然是因為沒有掌聲?

10月28日,在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當場發飆,不僅直言“她進場沒有人鼓掌”,而且提高聲調提醒投資者,“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麽樣?”

在董明珠看來,之所以沒有掌聲,是因為參會者都是帶著各種“心思”來的。這次股東大會將對增發股份並募資收購銀隆新能源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此前,格力電器公布收購方案後,在投資者群體中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王者山高人為峰: 董明珠是個直性子的人,說話直來直去,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光明磊落,為這種企業家點贊!

@優享高牧酸奶哥: 一個有本事把格力做到這個規模的人,需要網友來教做人?!

@投星資產: 厲害了我的董小姐,不過說的都是實情,該發飆就要發飆。

3、開心網將圓上市夢 但母公司早已轉型遊戲運營

“偷菜”、搶車位”是人們對開心網的共同回憶。但隨近年來逐步沒落,移動遊戲成為開心人信息吸引買家的新業務。據賽為智能公布的交易預案顯示,此次擬作價10.85億元收購開心人信息,主要是看好公司的遊戲研發、發行及運營業務。

@好吃的我:感覺定鬧鐘、半夜起床偷菜的日子離我好遙遠啊……

@竹子:遊戲做的好,才有重回大眾視野的機會

4、發改委警示“雙11”:禁止虛構原價

雙11”臨近,日前,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北京市發改委價監局、東城區發改委物價檢查所聯合召開“雙11”價格促銷提醒告誡會。會上,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出,禁止商家使用易誤解的標價,並將打擊虛構原價的行為。

@江里吃魚: 雙十一不來點真的發改委都看不過去了

5、李在镕談三星S8:加強人工智能服務 攝像頭強大

據外媒報道,三星董事長李健熙之子李在镕近日加入三星董事會,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下代旗艦手機Galaxy S8將擁有更加強大的攝像頭和漂亮外形。與此同時,還將加強人工智能服務。據悉,購買Note7並換購Galaxy S7或Galaxy S7 edge的韓國用戶,在購買Galaxy S8時還將可以獲得很高的折扣。

爆料稱,預計三星將在明年2月末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正式公布Galaxy S8,然後3月份發售這款手機。

@蝴蝶丶: 先說還會不會爆炸

@如果沒有止痛藥水:boom 升級版

6、夏普總裁說蘋果新手機采用OLED屏幕,會是iPhone 8嗎

10月30日消息,夏普總裁戴正吳本周六接受采訪時證實,下一代iPhone將會采用OLED顯示屏。夏普向蘋果提供智能手機顯示屏。戴正吳也是夏普母公司富士康的高管,他對富士康業務相當了解。明年將是iPhone誕生的第10年,蘋果正在努力修改設計,以求提升銷量。

@薩丹哈:他不會是想借此提夏普的股價吧

7、一男子為獲蘋果真機 改姓名為 iPhone 7

20歲的烏克蘭男子亞歷山大·巴寧為了獲得免費的iPhone 7手機,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iPhone 7。原因是烏克蘭一家電子產品專賣店發起了一項活動,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獲得免費iPhone 7手機。這個條件就是:將自己護照上的姓名改成“iPhone 7”。

@是滴是滴:會不會今後有人改名字,華為。

@桑迪和蘇:將來出到iphone100的時候,我不知道你這個iphone7怎麽生存……

8、馬斯克11個瘋狂的想法:人類最大威脅是人工智能

日前,馬斯克提出要把人類送上火星。近日,馬斯克又表達出自己的幾個“小想法”,近日,馬斯克又表達出自己的11個“小想法”。

一、2024年以前將人類送上火星;二、火星的政府要推行直接民主;三、要在火星建造一座自給自足的人類城市;四、所有去火星的人要做好死亡的準備; 五、消失在太空並非是一件壞事;六、阻止人們使用自動駕駛,相當於讓人死亡;七、讓特斯拉為自動駕駛中的車禍負責就像讓電梯公司為人們被困電梯負責;八、人們很有可能只是生活在文明的一場演習中;九、人類已經是半機械人;十、人類應該在腦部放置一個電子智能層以對抗人工智能;十一、人類最大的威脅是人工智能。

@屬啥唔:馬斯克眼里的“未來”很瘋狂,他在我們眼里其實也很瘋狂。

@蘇釣魚:對於離不開手機的人來說,真的和半機械人已經沒什麽區別了……

9、瓜子二手車宣布高管陳國環離任 此前任職COO和首席戰略官

瓜子二手車10月30日宣布,陳國環由於個人原因將卸任首席戰略官一職。此前陳國環任職瓜子COO,今年6月轉任首席戰略顧問。瓜子方面稱,未來一段時間內,陳國環仍將擔任瓜子戰略顧問一職。

@皮特凱恩的海風: 廣告詞就是矛盾的,讓車主多賣錢,讓買家少花錢,就算沒中介費也覺得怪怪的。

今日思想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最終要體現在技術突破上,如果沒有技術突破,還是像過去一樣依賴於別人的技術,或者是模仿,甚至簡單地買一些核心部件回來自己組裝,就不能實現真正“創造”的意義。一個企業要生存必須要有研發,否則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董明珠

黑馬早報 黑馬早報神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87

董明珠遭中小股東狙擊 格力多元化背後的權力博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6/1050513.html

不!

這是格力電器的股東們集體向董明珠發出的抗拒。

10月28日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這樣的聲音發出了16次,每一聲都代表著一個議案遭到否決。目前,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珠海銀隆”)的議案是否得以通過尚無定論,但97億元的配套定增融資方案已遭否決。

這既是股東們對行使權利的彰顯,更揭示了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典型問題: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當股東與管理層發生分歧時,二者的矛盾如何調和。

在格力身上,矛盾或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呈現。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和公眾人物的董明珠,借助自身強大的話語權,堅持推進多元化戰略;另一方面,在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的格力電器,董明珠的想法目前無法獲得相應數量股東的支持。

一段廣泛流傳的視頻表現了董明珠對股東們的不滿。董明珠對投資者們說,“給你們給得越多你們越得意,越得意你們話越多。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你去看看哪個企業給你們這麽多?”

多元化戰略背後,是董明珠希望的更多控制。董明珠收購珠海銀隆的定增融資方案一旦通過,便將晉升為格力電器第四大股東。

股東們與董明珠的分歧,給格力電器的未來打上了一個問號。雙方都希望決定航行的方向,但舵輪只有一個。

來自中小股東的反對

10月28日的股東大會,董明珠的跨界新能源汽車計劃遭遇第一次重大阻礙。格力電器關於收購珠海銀隆這26項議案中,其中15項遭到否決。

這次股東大會的目的,即26項議案的核心內容,是對兩個事項進行表決:第一,發行股份定增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第二,向格力集團、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等8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96.9億元。

為此,股東們需要對三大主要議案進行表決:一份是同時關涉兩個事項的總綱性議案《關於公司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議案》(下稱“總綱議案”),另外兩份則是分別對應第一、第二事項的《關於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案的議案》(下稱“收購議案”)和《關於公司募集配套資金的議案》。

表決結果頗為蹊蹺。僅有定增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的議案獲得通過,而總綱議案和募集配套資金的議案未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募集配套資金96.9億元的事項遭到否決,而收購珠海銀隆的議案是否通過,卻尚不明確。

原因在於,盡管收購議案獲得通過,但由於作為先決條件的總綱議案遭到否決,因此定增130億元的收購議案究竟算是通過還是沒通過,格力電器董事會無法給出明確答案,深交所也看不明白。

10月31日,深交所給格力電器發出了關註函,要求格力電器明確說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相關議案整體上是否認定為通過。而格力電器也在10月31日開始臨時停牌,並於11月3日公告稱“關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方案的部分議案未經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因此公司擬對本次交易的方案進行調整”,並將原定於11月4日對深交所的答複申請延期到11月7日。

機構對此進行了不同的解讀。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由於作為先決條件的綱領性議案被否,這實際上意味著收購方案整體被否定。而長江證券則認為,除此之外還存在配套融資不通過,但發行股份收購銀隆落地的潛在可能。

一位匿名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的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依然看好格力。他評價稱“低估值且高成長。”格力收購新能源資產受阻並未導致他減持倉位。他管理的基金也大舉買入了格力。他透露稱,目前的投資邏輯是繼續持有。至於股東大會的細節和後續交易的調整,他不願多說,反而調侃“格力已經夠熱鬧了,我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

權力和權利的較量

中小股東們反對的理由,既有對格力電器戰略的質疑,也有出於對自身權益受到侵蝕的擔憂。因為,在發行股份定增130億元和96.9億元配套融資方案背後的,是董明珠與中小股東們對格力控制權的博弈。

格力電器的股權較為分散,中小股東們的票數是反對的主力軍。綱領性議案與96.9億元定增議案中反對與棄權票數相加均超過一半,其中來自中小股東的反對與棄權票數均則超過了中小股東總票數的65%。而收購議案的通過也非常驚險,以66.96%剛好超過三分之二的比率通過,並且其中有一半的中小股東票數為反對票。

空調企業跨界造車,消息公開以來格力並不被外界看好。一份長約135分鐘的股東大會錄音顯示,此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與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的話語中,不少內容都是在回答股東們拋出的對銀隆新能源車在同行業競爭力、銷售模式、電池技術等方面的疑問。

此次董明珠又在放“豪言”,稱“3年之後還做不起來我把他(魏銀倉)斃了”,“我們收購銀隆可以再造個千億企業沒有問題”,這些話試圖給股東們服下定心丸。

目前,格力電器的總股數約60億。此次兩項定增,格力電器將以統一15.57元的價格,將向珠海銀隆股東發行8.34億股數,占現有股份13.9%;而配套融資方案的8名特定投資者格力集團、員工持股計劃等則將認購 6.23億股,占現有股份10.4%。兩項合計,中小股東們的股份將下降約20%。

格力集團與董明珠,是員工持股計劃中購買股份的兩個主力。格力集團將41.88億元認購2.69億股數,董明珠則以不超過9.4億元認購不超過約6000萬股數。若方案實施,董明珠最終將以約1億股數,從目前格力電器的第十大股東上升為第四大股東。

海通證券分析得出,根據2016 年格力半年報,格力集團、京海擔保、董明珠本人分別持股18.22%、8.91%和0.74%,共計27.87%,倘若此項交易通過,則格力集團、京海擔保和董明珠在內的員工持股、銀隆原股東等占比將高達42.5%,股權集中度提升。

這一強一弱的變化,對於作為國企的格力電器而言,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2003年,在格力電器董事長還是朱江洪時,格力電器曾與格力集團因商標使用權發生嚴重分歧,被稱為“父子之爭”。

當時,格力集團與旗下子公司格力地產合計擁有格力電器超過半數的股份,掌握對格力電器的絕對控制權。沖突最終在2006年以朱江洪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和黨委書記而告一段落。隨即,在朱江洪的推動下,格力電器經歷了長達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吸納經銷商成為股東、減持、幾輪管理層股權激勵和增發。

可以說,分散股權正是格力電器前任董事長朱江洪所希望看到,並一手造就的結果。到2012年董明珠從朱江洪手中接過格力電器時,格力集團與格力地產的股份相加只有約20%,不過仍是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

當時格力集團委派董事候選人周少強擔任格力集團懂事、總裁、黨委書記,寄希望於周少強於格力電器董事會的換屆選舉。然而,正是朱江洪推動的股權分散給了董明珠希望,董明珠最終以占出席會議所有股東所持表決權126.05%當選董事,周少強以36.60%落選。

業界評論為:董明珠是中小股東用選票擡上去的。上任後董明珠在股份稀少的情況下,為了加強對格力電器的控制權,除了通過代言格力電器的方式將自己與格力電器牢牢捆綁在一起外,對股東們的回報或許並不少。

此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表示,“2年給股東們分了180億,其他沒有哪個企業給這麽多。”

董明珠的目標

此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對著股東們說:“我5年不給你分紅你能怎麽樣我?你有什麽資格,給你們越多越得意,話越多。”

在董明珠眼里,此次股東們都是“可能每個人帶著自己不同的心思來的。”對於董明珠而言,在格力已經給了股東們較為豐厚分紅回報的情況下,“話少”也許是董明珠對股東們的期待。

中國的股市以投機性強而被批評。投資者更追漲殺跌,顯然,對於董明珠而言,她不認為應該讓這麽一群人決定公司的命運。

營銷高手董明珠從2012年掌舵格力電器,四年來通過代言格力,與雷軍公開設下10億元賭約和聲稱賣出1一部格力手機等屢放“豪言”的方式,一步步將格力電器與自己的個人形象牢牢捆粄,話語權逐漸增強,女強人的風格也愈發彰顯。

若以去年格力電器發布手機算作多元化的起點,格力電器多元化的背後固然有遭遇空調行業天花板的原因,客觀上為給董明珠連任下一屆董事會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董明珠對格力電器多元化戰略有著清晰的藍圖:在家中,用格力電飯煲做飯,享受格力空調的舒適溫度,並用格力手機控制電器;而出行時,則駕駛格力制造的電動車。

隨著多元化轉型戰略的鋪開,董明珠也不太可能半途撒手。今年5月,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退休前要做到2000億,三年內不會退休。而現在離本屆董事會任期到期還有不到兩年時間,這意味著董明珠在下一屆董事會希望繼續掌舵格力電器。

目前看來,格力電器的96.9億元配套融資方案並不被股東們買賬,格力集團與董明珠增加股權的目標無法實施。而定增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將如何調整,最後有是否能夠通過、實施,董明珠與中小股東們或還存在新一輪的博弈。

更為重要的是,本屆董事會在2018年到期後,董明珠能否再次像2012年那樣,獲得那些全國各地而來支持她的中小股東們的選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64

重磅!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仍掌舵格力電器

近日,一則《關於董明珠同誌免職的通知》在網上流傳,內文顯示董明珠已於10月下旬被免去了格力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今日珠海市國資委處向媒體透露,該《通知》屬實,董明珠已不再在格力集團任職,今後僅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和法定代表人。

針對這一消息,格力相關負責人表示也是“看到相關報道才知道,還在核實,等公司的公告。”而卸任的原因“可能和國企改革有關系。”

上述人士稱,格力集團董事長屬於市屬幹部,代表國資委,格力電器是股份公司屬純企業,董明珠被免職是因為國企改革規定其不能同時擔任集團和格力電器公司董事長。

格力相關工作人員還給出了此前廣東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國資委聯合下發的《關於促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禁止違規兼職的通知》,該通知重點圍繞“十不準”,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兼職問題做出全面規範,著力防止利益沖突。

業內推斷這次調整應該和國企改革、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兼職過多有關。而這一規定並非針對格力,凡是上市公司董事長都不能再兼任國企董事長一職。

董明珠於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2007年,她出任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12年5月,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職位,徹底退休,由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同時她也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格力電器的董事長。

目前格力集團新任董事長人選也尚未公布,今年5月份,董明珠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自己也在培養接班人,目前是“普遍撒網”。她擔心的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在社會大環境下,如何堅守原則。大部分人隨遇而安,隨波逐流,有的人雖然敢於挑戰,但思維片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36

格力:董明珠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 是正常工作變動

11月11日消息,格力官方針對董明珠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新聞做出回應。回應稱,董明珠基於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

以下為回應全文: 今天董總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新聞出來以後,引起了很多媒體關註,現統一回複: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關註,董總基於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專註於推動格力電器的發展。這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珠海國資委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董總工作!

今日據新華社報道,珠海市國資委近日下發《關於董明珠同誌免職的通知》,免去董明珠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董明珠的現任職務為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法定代表人。

“這與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一般不能兼任的規定有關,是正常的人事調整,不會影響到格力電器的經營。”珠海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董明珠於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2007年,她出任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12年5月,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職位,徹底退休,由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同時她也是格力集團下屬企業格力電器的董事長。

目前格力集團新任董事長人選也尚未公布,今年5月份,董明珠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自己也在培養接班人,目前是“普遍撒網”。她擔心的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在社會大環境下,如何堅守原則。大部分人隨遇而安,隨波逐流,有的人雖然敢於挑戰,但思維片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45

董明珠:格力一定要造新能源車 十年老大位置不會動

11月11日消息,據央視財經官方微博稱,今天,董明珠接受采訪時表示:“我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車,為我們中國的霧霾徹底改變,我是必須進軍這個行業。”

董明珠還進一步表示,我們空調已經站世界老大的位置,我說十年格力的老大位置不會被撼動,我們把技術升級,我們的電機,壓縮機,都可以為不同的領域去服務,現在我們的電機,已經可以為汽車領域服務。

今年初,格力電器計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進軍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7月23日在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期間首次向《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記者透露,收購銀隆後,格力電器還會做新能源家用小汽車。

然而格力電器卻遭遇到了發展上的又一次挫折,並購項目議案並未獲得股東大會通過。10月30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稱,10月28日的股東大會出現否決議案的情形,否決的議案一共有15項,包括《關於公司募集配套資金的議案》、《關於公司募集配套資金構成關聯交易的議案》、《關於與特定對象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的議案》、《關於修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及其摘要的議案》等。

而格力最新公告顯示, 公司擬調減或取消配套募集資金,同時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票發行定價基準日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整。因相關調整事宜尚需取得交易各方一致同意,具體交易方案要素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11月8日起繼續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46

格力電器:董明珠辭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屬正常工作變動

今日,有媒體報道稱,“董明珠已不再在格力集團任職,今後僅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和法定代表人”。

對此,格力電器在其官方微博作出回應,“今天董總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新聞出來以後,引起了很多媒體關註,現統一回複: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關註,董總基於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願,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專註於推動格力電器的發展。這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珠海國資委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董總工作! ”

今年9月23日,格力電器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修訂稿》(“報告書”)稱,擬以130億元的價格向珠海銀隆全體21名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珠海銀隆合計100%股權;同時,格力電器還擬向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格力電器員工持股計劃8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96.94億元,用於珠海銀隆的項目建設。

10月28日, 格力電器召開股東大會對本次交易相關議案進行審議,格力電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相關議案被表決通過,但與募集配套資金相關的9項議案未獲通過。11月4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 擬對本次交易的方案進行調整。

另外,根據央視財經今日報道,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車。董明珠在采訪中聲明,“為我們中國的霧霾徹底改變,我是必須進軍這個行業。我們空調已經站世界老大的位置,我說十年格力的老大位置不會被撼動,我們把技術升級,我們的電機,壓縮機,都可以為不同的領域去服務,現在我們的電機,已經可以為汽車領域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57

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僅在格力電器任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11/1052196.html

珠海特報客戶端 近日,一則《關於董明珠同誌免職的通知》在網上流傳,內文顯示董明珠已於10月下旬被免去了格力集團董事長的職務。

記者剛剛從珠海市國資委處獲悉,該《通知》屬實,董明珠已不再在格力集團任職,今後僅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和法定代表人。

根據這則《通知》,珠海市國資委在10月18日對格力集團董事會發出了通知:"免去董明珠同誌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

記者查詢格力集團官網發現,目前格力官方平臺上並未發布與這則《通知》相關的消息。

對這次調整,外界有點不明所以。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調整,或與國企改革、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兼職過多有關,董明珠此前既是格力集團董事長,又是下屬企業格力電器的董事長,故此次調整其實為企業內部的正常安排。

而格力集團新任董事長人選目前並未公布。

董明珠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2007年,她出任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2012年5月,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職位,徹底退休,由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

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來源:珠海特報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77

董明珠《我是創始人》談壓力與創業 堅守自我決不妥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4/159773.shtml

董明珠《我是創始人》談壓力與創業 堅守自我決不妥協
黑馬哥 黑馬哥

董明珠《我是創始人》談壓力與創業 堅守自我決不妥協

卸任之後,董明珠將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而是專註於格力電器擔任董事長兼總裁。

日前,一則“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新聞再次將董明珠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一時之間引發的諸多猜測也令其背負了不小的壓力。近日,卸任風波後的董明珠首度亮相海南生態軟件園《我是創始人》節目,雖未對卸任事件做出回應,但卻直面鏡頭與新一代創業者們分享了自己的作為公司領導者的心得與體會。

初入格力:敢於犧牲、勇於承擔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之路是平坦的。想要成為一名創始人則更要做出巨大的犧牲”董明珠在節目中這樣說,而她的成功正是源於這份“犧牲”與“承擔”。1990年,已經36歲的董明珠加入格力做了一名基層銷售員。不出兩年時間,她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1/8。簡單的數據背後,則是她為公司業務奔走犧牲掉的所有個人時間與利益。而隨後,面對公司骨幹員工的集體出走,董明珠也勇於承擔,扛住了壓力,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或許,對於創始人來說,“犧牲”與“承擔”不僅僅是壓力和挑戰,更是一種機遇,經歷過後方得成功。

深陷行業迷局:堅守自我、正確決策

無論是人生之路或是創業之路,都會面臨無數的抉擇時刻,而此刻的一念之差很可能會成為改變未來的轉折點。董明珠剛剛進入銷售行業時便遇到業內的不正之風,大部分銷售人員為了營業額無底線的服務客戶,她說:“這就是一個選擇的時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有些人選擇了隨波逐流,而我們則堅守住了自我,用自己的方式創造營業額。其實不做錯誤選擇,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當然,只要在選擇時考慮別人、考慮共贏,這個選擇就不會錯。”

由此可見,“堅守自我”是創始人所需具備的重要核心能力,而在必要時刻做出正確的決斷也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

圖片1

不同崗位不同目標:制定策略、聚焦目標

設立有效目標是創業與人生的重要一環。作為員工或單獨個體時要有個人目標,而作為創始人或者領導者則應該為整個企業建立目標。正如剛入職格力的董明珠給自己擬定的目標是“全公司最好的銷售”,而六年後身為營銷部長的她已經為整個公司訂立的目標而奮戰沙場。但目標與策略的制定也要講求實際,董明珠表示:“不要強人所難,也不要強己所難。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目標,這樣才會有效。而一旦當你制定了目標,就堅決的去完成它。或許有人會質疑你,但請不要妥協,繼續努力並用最終的結果來告訴他:你並沒有錯,才是正確的做法。”

身居高位:擺正心態、直面壓力

市場走向千變莫測,格力行至今日也是幾經波折,無論是面對外企沖擊,或是電器市場的不景氣,作為企業領導者的董明珠都承受了不少壓力,不過她自己倒不這麽認為:“很多事情取決於你的心態,如果沒有好的心態一切都是壓力。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經營企業難免遭遇困境,困境之中更要註重心態,永遠當一個施舍者,而非被施舍者。這樣才能讓企業更加良好的發展。”

作為創始人或企業領導者,所承受的責任與壓力自然過於常人,所以更需調整好自我心態直面壓力,給員工正確的引導,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卸任之後,董明珠將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而是專註於格力電器擔任董事長兼總裁。不過,相信這樣一位優秀成功的女性領導者無論身處怎樣的崗位都會堅守自己,做正確的事。當然,在《我是創始人》的舞臺上,她也會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中國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們更好的發展、進步。

視頻內容:http://v.qq.com/page/r/2/q/r0345srie2q.html】

董明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64

馬雲、李彥宏、賈躍亭、董明珠....中國科技大佬為何紛紛愛上造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2/159936.shtml

馬雲、李彥宏、賈躍亭、董明珠....中國科技大佬為何紛紛愛上造車?
羅超 羅超

馬雲、李彥宏、賈躍亭、董明珠....中國科技大佬為何紛紛愛上造車?

汽車與科技尤其是互聯網正在加速結合,今年中國科技公司正在掀起一股“造車潮”,也反映了這樣的趨勢。

印象中已是第六次參加廣州車展,今年的廣州車展科技元素比往年多了不少,許多汽車品牌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元素,比如雷克薩斯的輔助駕駛功能,全新寶馬 1系運動轎車強調互聯駕駛,上汽發布了包括MG ZS在內的三款互聯網汽車……汽車與科技尤其是互聯網正在加速結合,今年中國科技公司正在掀起一股“造車潮”,也反映了這樣的趨勢。

中國科技大佬的造車故事

說到造車的科技大佬,最近一段時間頻繁刷屏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賈躍亭,激進推進樂視造車戰略使得樂視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之中。在4月20日的樂視生態發布會上,我親眼見到了可以開得走的樂視汽車,賈躍亭在啟動樂視汽車之後淚灑五棵松。不過,隨著樂視汽車美國工廠拖欠工程款等消息的傳來,以及樂視集團眼下尚未塵埃落定的資金問題,樂視汽車究竟什麽時候能量產還存在著不確定性。有人說,現在樂視財務困境最靠譜的解決方案就是停止造車,“止血”再說,但至少從樂視目前的表態來看,車是必須要造的,樂視明確不會砍掉汽車業務,“中國好同學”給賈躍亭雪中送碳,投資標的也是樂視汽車。

還有一個是董明珠,因為積極地籌備進入汽車領域最終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她沒有賈躍亭這麽好的運氣,沒有中歐商學院的同學,收購珠海銀隆案戛然而止,董明珠造車夢或許胎死腹中,在近期的一檔節目中董明珠更是哽咽回應:朋友錦上添花的多,卻沒有來做雪中送炭的,似乎是在對最近與董明珠有關的一些事情發布感慨。

南董北賈,一個從空調起家橫跨大量產業,一個基於視頻做電視等生態業務,他們都曾對手機業務很感興趣,同時對造車也有著異於常人的渴望,當然,最終能造車成功的難度也著實不小。

中國科技圈還有兩個造車的大佬,走的是曲線造車的路線,相對更低調,沒有被外界關註,看上去卻要順利許多。

一個是造無人車的李彥宏。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百度無人車面向媒體和嘉賓提供公開體驗服務,我是第26名體驗者,盡管只坐了三公里,但當我真正坐上無人車那一刻起,我想用“百度的一小步,無人車的一大步”來形容是絲毫不為過的。百度無人車的思路是只做“自動駕駛大腦”,即“雲驍”,包括機器視覺系統、高精數字地圖、雷達等傳感器組合、自動駕駛控制系統(含軟硬件和網絡集成),汽車主體則由車廠負責,最初是跟寶馬合作,今年展出的是奇瑞和比亞迪,以後可能還會接入別的車型。百度無人車的目標明確且激進:三年商用、五年量產,在這個事情上的投入,據說已在幾百億級別,且還會繼續追加,絲毫不比賈躍亭造車的投入少。

還有一個是造互聯網汽車的馬雲。阿里巴巴的思路最“輕”,造車采取的是與傳統車廠合作的模式,並且沒有涉足自動駕駛領域,而是給汽車加上更多互聯網元素。具體來說,就是通過讓普通汽車擁有專屬操作系統來實現讓汽車的智能化和互聯網化,這個系統就是YunOS Auto,阿里巴巴YunOS Auto與汽車廠商的關系,如同Android與手機廠商的關系一樣,阿里負責軟件和雲端服務,汽車廠商負責造車和賣車。模式越輕,速度越快,馬雲的造車思路,讓阿里成為科技巨頭造車進展最快的:7月發布的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3個月訂單10萬輛,其中70%是互聯網版本,出貨量已超過5萬輛,而特斯拉2015年全年出貨量是50580輛,就是說,阿里互聯網汽車一個季度已經超過了特斯拉一年。在廣州車展上,上汽繼續與YunOS Auto合作發布了三款互聯網汽車:MG ZS、榮威i6和榮威eRX5,阿里巴巴YunOS Auto品牌發布並宣布將冠名2016世俱杯,這些跡象表明,馬雲造車相對更加順利。

三男一女,剛好代表了中國科技巨頭最激進的“造車”玩家,大家思路不同,目的不同,投入不同,進度不同,但卻都是希望可以在“汽車+科技”這波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WechatIMG1

科技大佬為何紛紛愛上造車?

四個科技大佬造車的原因,有各自的出發點,但也有一些相同點。

汽車產業已有百年歷史,隨著新能源和互聯網兩大技術的出現,正在迎來升級換代。將這兩大技術結合起來的“集大成者”,最成功的公司當屬特斯拉,它在矽谷已是現象級公司,不論是特斯拉不斷發布的炫酷新品,還是Elon Musk這位“矽谷鋼鐵俠”的個人魄力,都讓這家公司在全世界獲得大量的關註。每一個現象級公司,都會引來大量的跟隨者,特斯拉的背後是“汽車+科技”的產業潮,它的成功,讓全世界看到汽車產業的機會:傳統汽車原來這麽不好用,造車門檻原來這麽低,汽車與科技還有這麽多結合點……

一夜之間,小公司做一個PPT發布了汽車融到了大錢,傳統車廠開始強調科技元素,比如輔助駕駛功能,互聯網交互,接入CarPlay以應對特斯拉們的競爭。科技公司本身也在尋找新的機會,做空調的格力之前已經在做手機了,樂視在做汽車之前已經有五花八門的生態業務,至於百度則開始涉足O2O行業做起了團購、外賣,阿里更是有包下半個中國互聯網再加半個中國實體商業的氣魄……現在,這些公司不約而同地發現:汽車是在手機、客廳之後的又一個機會,汽車是電腦、手機和電視之後的“第四屏”,馬雲甚至說:汽車將成為移動的計算機,未來汽車80%的功能與交通無關。

汽車產業要科技化,而科技公司又在尋找能跟互聯網結合的“大機會”,兩者一拍即合,科技大佬紛紛造車。不過,為什麽要造車,不同科技公司又有自己的出發點。

樂視更像是一次豪賭。很難想象汽車能跟視頻發生什麽的化反,汽車背水一戰,成功了就是下一個特斯拉,甚至可能比電視想象空間更大。百度是為了謀求未來,搜索之後的下一個想象空間在哪里?李彥宏的答案是自動駕駛,“眼前的茍且”是做外賣等連接人與服務業務,“詩和遠方”則是無人車等人工智能應用;格力則是從新能源角度切入,與空調業務算關系密切,當然,董明珠一直在給格力找新的增長點,包括去做開機畫面是自己的手機;阿里則是為了滲透業務,通過YunOS阿里繁雜的業務可與用戶建立最底層、最直接且最密切的連接(正如Android對Google在移動時代形成的價值一樣),YunOS Auto只是其中一環,還有手機、電視、手表等等設備。

科技巨頭的造車路哪一條好走?

中國科技大佬造車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思路:樂視更像是中國版的特斯拉,百度則是與汽車廠合作推動自動駕駛這個事情,阿里是給汽車提供操作系統,格力是希望從新能源這個產業環節切入,哪種造車思路更加有戲呢?

我的看法是:在中國,與傳統汽車產業深度合作相對於獨立造車要容易許多,做互聯網汽車可能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卻是最可行的解決方案。

特斯拉成功了,於是不少公司希望做中國版的特斯拉,包括樂視以及遊俠等創業公司。但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是,中國短期內不可能出現特斯拉。中國汽車準入門檻高,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大的車廠基本是國企,國外品牌進入采取的是合作建廠的方式,科技公司想要進入這個產業可能還是需要合作。Tesla發展初期曾獲得4.65億美元政府貸款,在中國這樣的事情不大可能發生,從樂視汽車現在遇到的資金問題可以看到,單獨造車是一個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風險高的事情,必須要有強大的融資實力才能玩,且挑戰還不少——特斯拉跑起來了,但最近一年多起關於AutoPilot自動駕駛模式的事故,開始讓消費者心生疑慮,汽車產品不是手機,它需要時間沈澱,特斯拉本身就還有很大挑戰。

70362188_1

因此,相對而言,我更看好百度和阿里的思路:與傳統車廠合作,傳統汽車廠負責造車本身,他們在安全、動力、操控、材料以及4S渠道等方面積累深厚,科技公司短期內很難企及,而互聯網公司更擅長的是技術、應用、雲端服務,汽車行業與科技行業必然會牽手合作,而不是誰幹掉誰、誰顛覆誰。至少百度和BYD、奇瑞,阿里和上汽的合作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體現了這一模式的優勢。

互聯網汽車還是無人駕駛汽車更有未來呢?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認為,互聯網汽車將為無人駕駛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對此是認同的。從當前來看,在線可感應的地圖和語音作為第一交互方式,能夠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而快速獲得用戶認可。從長期來看,汽車、人、基礎設施等都將接入互聯網,實現“在線”。基於“在線”的無人駕駛,會給交通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

我對無人駕駛的未來很樂觀,但從眼下的進展來看,百度做的無人駕駛在可見的未來,三五年內能商用可能會限於某些場景比如景區,要大規模普及,在高速公路上、在城市道路上普及,還有太多挑戰:雷達和高精地圖的成本問題,從99%到99.9999%的安全性能問題,政策法規道德倫理問題……

互聯網汽車不是終極解決方案,但它可以讓一部分汽車先智能起來,讓現在的汽車體系變得更好,基於操作系統,讓汽車和交通應用開發者開發更多應用,包括車載智能應用(服務、工具、娛樂、導航、生活),車聯網應用,交通基礎服務(停車、繳費、保險、後向等)…逐步讓交通變得更智能,之後才會是全自動無人駕駛時代的全面到來,而這個時間周期,可能會很長很長。所以,現在對已有汽車的改良,可能會是汽車智能化不可或缺的一步,YunOS Auto的進展也表明這樣做的有效性,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科技巨頭選擇這樣的思路。況且就算我們進入全自動駕駛時代,汽車智能化依然需要操作系統、上層應用、地面服務、基礎設施的配合,互聯網汽車是為無人駕駛打基礎。

互聯網大佬 造車 新能源汽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