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和諾基亞:本是同病憐,相煎何太急?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1.html
諾基亞的沉淪和小米的崛起是趨勢判斷導致的命運差異,與「錢多活少」 或「錢少活多」沒必然關係。「熱鍋上的螞蟻」不見得比「溫水煮青蛙」更優越;而官僚的企業文化和「用打雞血表忠心」的企業文化從長期來看,都會阻礙真正的創造力。

網絡名人王思聰的一條微博讓小米被一頓當頭棒喝罵慘了。起因自小米員工在微博上不無得意地調侃前來小米求職的諾基亞被裁員工懷念諾基亞待遇好薪水高假期多工作量少,而王思聰的火力集中在小米員工的「優越感」以及小米背後「抄與炒」的成功秘訣。對小米公司來說,這自然是一條傳播範圍極廣、惹得爭論最多的,讓親者痛仇者快的段子。

不過我覺得王思聰的邏輯有點問題。首先小米的成功哪是「抄和炒」這麼簡單就概括了的事;其次如果要把小米員工這條調侃諾基亞的微博當靶子的話,需要攻擊的就不是小米到底有沒有抄襲和炒作,而是小米的企業文化在諾基亞的企業文化面前,究竟應不應該具有優越感。

這就是我想說的。在企業文化的角度上,小米叫板諾基亞,其實也沒什麼優越感。

看上去小米員工這條調侃諾基亞的微博更像是在一些事實的基礎上略作加工而成的段子,用來彰顯小米和諾基亞是兩家在文化上和員工狀態上多麼截然不同的公司。在小米登頂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智能手機廠商和諾基亞中國員工隨著公司潰敗被任由宰割的大背景下,公關意味甚為明顯。小米這個公司有個特點是:一批自認為血統極其純正的來自不同職能的員工經常會按著自己的路徑和方法自告奮勇地出來代勞公關部門的工作——跟媒體打嘴仗的、揚言要封殺某媒體或指責持批評立場報導的媒體背後有競爭對手利益輸送的、義憤填膺群毆周鴻禕和360的,以及這次出來擠兌諾基亞弘揚小米公司文化的……結果往往是公關為主拆台為輔。

這也是小米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說回正題,讓我們找回一個相對正確的邏輯:諾基亞「錢多假多活少」不是從2008年大潰敗才開始的事,在2001年它抓住功能性手機的多系列品牌策略登頂全球手機銷量冠軍且持續若干年地位不倒的時候,它就是一家「錢多假多活少」的公司了;再說今天的Google,如果對這家公司足夠瞭解的話,就會知道對Google總部和世界上絕大多數辦公室的工程師們來說,「錢多假多活少」也是越來越普遍的狀態。這和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麼?

諾基亞今天的沉淪,是因為最高層的決策者在智能手機浪潮躍遷的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或遲緩或錯誤的判斷;而小米的成功,也是因為以雷軍為代表的創始人團隊抓住了智能手機市場在產品設計與定價之間微妙的心理平衡,用新的營銷和運營理念改變了遊戲規則,進而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這些,1000多人再怎麼每天10小時每週6天的工作制度,再怎麼強調夢想專注與極致也沒用。不是勤勞的小米員工們打敗了不思進取的諾基亞偽精英,而是雷軍那7個人在做正確的決定的同時,約瑪 奧利拉和史蒂芬 埃洛普們在一直犯錯。

這與文化無關。正如同蒙古帝國征服和摧毀了中世紀的天主教世界,但這並不意味著遊牧的蒙古人擁有更好的教化和文明。最後勝出的不還是在天主教廢墟上自我重構的基督教新教及其背後的商業文明倫理。

如是思考,你就能發現小米這種被部分員工拿來得意標榜的文化當中有哪些「糟糕」的地方:諾基亞的「外企待遇」折射不了小米「本土待遇」的正確,「錢多」也不意味著「錢少」的合理,因為騰訊和百度甚至一些估值和體量只是小米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創業公司早就給出了員工「超外企待遇」。同樣,諾基亞的「假多活少」也掩蓋不了小米「假少活多」引發的員工的抱怨和壓力——據說在2013年小米的年終尾牙的抽獎環節,一些抽中員工的最大願望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從制度上規定每週只上五天班,週六休息,而這讓包括雷軍在內的高管們非常難堪。

而小米和諾基亞兩種文化的PK,背後又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在一個每個人都不那麼忙,都更熱衷於休假而非工作,都站在自己的利益格局上消滅麻煩,都更願意遵循流程和上級(總部)的指令的環境中,當下的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質素——創造力被漠視和消解了。而同樣,在一個崇拜老闆是最政治正確的公司文化,每個人都把老闆的創新當成自己的創新,每個人都在微博上忙著替公司宣傳、辯護和罵街,生怕落後於其它同事;每個人都把「昨天走得晚,很辛苦」掛在嘴上,寫在微博上和發在朋友圈上,把上地華潤五彩城寫字樓和曾經的望京卷石天地凌晨3點的燈光看得比周總理西花廳凌晨的燈光還聖潔的時候,當下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質素——創造力也會被用另一種形式異化和消解了,或者走向一種更急功近利的「創造」方式——比如米鍵、One More Thing和「手感真TM好」。

不是我刻意地想提Google、Facebook或國內的騰訊——這些工作的那些人不可謂不聰明,更不可謂不努力,更重要的是,「創造」這件事在這幾個地方似乎更容易接近它的本身含義:那種規範嚴格清晰、每個人專注自己承諾與職責的同時,自下而上地推動一些能影響上億人的產品的誕生。這不是一種雞血文化,也不是一種苦情文化,用這兩天特流行的說法是,這些創造的背後沒有「妄念」。沒錯,微信在廣州T.I.T的辦公室也經常在凌晨閃現燈光,可身在其中的人沒有因此滿眼熱淚盈眶。

一種刻意對抗「錢多假多活少」的態度背後,還會有另一些因素:如果一個公司有數百個客服、超過100個「網絡營銷人員」,需要人肉回應每個用戶對F碼怎麼用、機身發熱得厲害到哪兒去維修、為什麼還沒發貨以及「今天把這個頂成熱門和頭條」的諸多繁雜事務,而且這些人某種程度上是這家公司的「核心資產」的時候,的確這個公司也沒法談什麼「假多活少」的事。不但諾基亞,它離我們所說的Google、Facebook、騰訊甚至亞馬遜這樣的公司,還差得有點遠。

我實在是不知道「溫水煮青蛙」和「熱鍋上的螞蟻」這兩種公司文化,有什麼好爭個孰優孰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