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星期,股市出現不少異動,期指及多隻股份先後在極短時間內被大幅舞高弄低,頓時惹來一連串嘜價疑雲。事實上,金魚缸內,大戶造市陰影幢幢,經常出現屈機景象,買了牛熊證更隨時中流彈身亡。其兇險程度跟金融海嘯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週一恒指急升七百點,創今年最大升幅,一掃金融海嘯的頹氣。翌日還未開市,位於觀塘的中國銀行已聚集數十名散戶,在股票機前議論紛紛,「而家冇咩業績睇,都係炒消息啦!」 輾轉之間,散戶的話題扯到近期多隻股票臨收市前,出現大幅上落,一名阿叔即插嘴,「肯定係大戶造市啦,如果唔係點會咁反覆。」其他散戶亦點頭稱是。 散戶所指的,其實是上週東方海外股價插水事件。話說上週四,由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控制的東方海外,全日股價一直平穩,但到收市前一分鐘,竟然暴跌三成以上,叫外間目瞪口呆。 在這死亡一分鐘之內,有接近十五萬股以低價成交,牽涉金額約三百三十萬元,僅佔全日成交百分之四,市傳有關沽盤牽涉歐資大行。 拖低結算價輸少當贏 股價急速插水,東方海外管理層立即解話,強調公司近期並無重大消息公布,更不明股價何以被質低。一名歐資大行分析員說:「睇來睇去,基本因素根本冇變,股價冇理由跌咁多!」事實上,翌日股市重開,東方海外股價急升五成,猶如沒事發生一樣。有證券行高層估計,這次插水事件,應與大戶的場外期權交易有關,「咁短時間跌咁多,肯定唔正常,分明係有人做手腳!」 去年十月,東方海外的股價曾低見九元,但上週三已攀升至三十三元水平,市值升至二百多億元。由於期權買賣如同對賭,若有投資者於去年十月,趁低位買入東方海外認購期權,碰巧於上週到期,便可賺個盆滿鉢滿,而期權發行人則蝕大本。 因此行內人認為發行人有很大誘因,於期權到期時,將當日的收市價強行推低,務求令自己的虧損減至最少,做到輸少當贏。 除了東方海外,生產運動鞋的特步國際,同日股價表現本來亦很平穩,但收市前三分鐘,股價急跌逾一成六,最後跌幅收窄至百分之七,翌日亦神奇地回升至原有價位。這兩宗同日出現的離奇插水事件,已惹起市場人士注意,港交所雖不作個別評論,但據悉已密切跟進。 嘜價情況過去一直存在,例如有部分對沖基金公司,為令基金回報看起來更豐厚,以便增加作為報酬的基金管理費,遂趁每季結算前,出招左右股價,早已成為行內公開的秘密。一名資深對沖基金經理坦言:「要做呢啲window dressing唔難,基金有足夠的槓桿,借錢買貨或者沽貨。」 U盤一年玩完 為 解決大戶嘜價的問題,港交所去年五月推出收市競價制度,可惜事與願違,股價波動的情況非但沒改善,甚至變本加厲。去年五月三十日,短短十分鐘的競價時段, 竟錄得一百四十多億元成交,佔大市總成交近一成七,最離譜是平日成交不多的中電,收市價竟然急升一成,成為升幅最大藍籌。同日蒙古能源及百麗國際,股價全 日大致橫行,收市竟雙雙升逾一成四。 本來競價時段的目的,是令收市價更為公平,但結果卻被揶揄為「勁假時段」。到今年三月,滙豐股價於競價時段急插至三十三元,令市場大為震驚,股評人胡孟青甚至激動得於電視直播節目中淚灑人前;最終港交所撤回新制,重用舊有的收市價計算方法。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涂國彬直言:「其實無論邊種機制,都總有漏洞,大戶嘜價的確好難避免。」採用競價時段的話,大戶嘜價成本較高,但股價可大幅嘜高或質低。至於現時的做法,要左右股價的成本相對便宜,惟只適用於成交疏落的股份身上。 程式盤扮㩒錯 股 價於收市前大幅波動,除了有心人嘜價之外,另一原因可能是大戶行使名為market on close的電腦程式盤。這種落盤方式的特點,是電腦會盡量於收市前最後一刻才落盤,務求成交價與收市價接近。例如有電腦程式盤,會指定買入某隻股票該日 三成的成交量,由於數量不少,故會在臨尾最後衝刺,為了達成交易,甚至抽高價錢,亦照樣落盤掃貨。有基金操盤人說:「盡量用收市價買貨,係好多基金的落盤指引,但證監唔鍾意,因為會令股價較波動。」 上週三,追蹤內地股市指數的標智滬深300,於下午三時開始無緣無故急升,最後由三十五元抽升至五十三元,升幅高達五成,翌日股價便打回原狀,情況與東方海外相似。 雖然港交所第二天接獲申報,指部分以高價成交的股份,實為錯誤輸入的買賣指令,但該名基金操盤人相信,這應是電腦程式盤不問價掃貨所致。而涂國彬表示:「無論係有人嘜價定出錯,證監會應該查清楚,俾公眾一個交代,如果唔係,投資者點可以放心?」 無論股價因何波動,無辜的投資者隨時中流彈受傷,最容易中招是買了牛熊證,事關一旦股價波幅觸及收回價,投資者便血本無歸。 其實牛熊證的發行商,亦有誘因左右大市;上週一下午,即月期指淡倉成交急增,拖累現貨恒指大跌四百多點,至一萬七千二百多點,即場令廿六隻牛證打靶,心水清的人便知道,這水平是多隻牛證打靶的重災區。 殺罷牛證,正當所有人以為大市走勢向下,週二下午,即月期指好倉在一分鐘內,由正常的五百張急增至三千張,令恒指掉頭大升六百多點,結果遍地眼鏡碎。 吸引散戶回頭買輪 事 實上,牛熊證發行人的利潤如何計算,一直非常神秘,記者向一名發行商查詢,對方竟回應:「呢點唔係咁方便答喎,以免教精咗啲人……」港大工程學院電子金融 服務榮譽助理教授徐燦傑解釋:「買牛熊證,發行商會先收取全期溢價,如果投資者到期前賣番俾發行商,發行商會退還多收的溢價。但若牛熊證打靶,發行商就賺 晒。」 此外,由於牛熊證結構較簡單,毛利遠遠不及窩輪,有業內人士表示,發行商或許合力炮製過山車現象,務求既殺牛亦屠熊,做出兇險景象,長遠是吸引散戶重投窩輪的懷抱。 |
| ||||||
昨 日港股忍受不住地心吸力,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調整。如果要開死因聆訊,最大嫌疑犯應該是大陸A股失驚無神急挫逾5%。昨日本欄是有提及港股可能出現短線調 整的風險,然而這麼短線的表現,對用家(讀者)未必有太大的實用價值。昨日的跌市基本上是在意料之內,我並不認為有任何必要修正本欄中線看好的看法,因為 即使昨日未能避過一劫,亦沒有甚麼大不了。我的信心從何而來?今天跟大家分享另一張圖表。這是美國國庫債券的利率曲線,3個月的短期利率在0.25厘附 近,惟長債利率卻近4.5厘。這條曲線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處於健康狀態。今年初至今,長債息率已上升了好幾厘,是投資者沽售長債,重返金融市場搵食的重要線 索。這條利率曲線,亦隱藏投資機遇。目前的短債利率偏低,銀行的存款利率亦維持於一個偏低的水平,對早前飽受金融海嘯困擾的跨國銀行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因為他們可以拆短錢(向銀行同業發行短期票據借錢,或向存戶吸納存款)買入高息的長債,賺取優厚的息差。 長債息回升利保險公司 按 道理,如意算盤應該是這樣打,唯一的風險是短錢的利率有高低,買入長債的價格,卻鎖死了長債息率,是否值得冒險,要看銀行是否看得通幾年後的短期利率走 勢。反而,對保險公司來說,他們發保單的潛在債務很大程度上是在計算之內,而投資回報卻取決於長債利率,最近長債利率回升,對銀行來說固然有利,但論到直 接受惠,首選還是跨國保險公司。你可能認為我是盲了心眼,看不見美國的失業率仍在上升、企業不停發出盈警,以及昨日的跌市。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只想重申, 決定資產價格的,除了盈利前景,還有利率。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7034758/%E8%82%A1%E5%B8%82%E9%8C%A2%E5%BE%9E%E4%BD%95%E4%BE%86%EF%BC%9F/ 今 年指數打敗很多很多基金,很多基金都變得很保守了,基金不是這次rally的推手。散戶更是2萬點後先入市,仲要好驚。大陸佬雖有四萬億黑錢,但海嘯差唔 多一周年了,加上大陸生意都好左,要還錢&周轉,看A股形成的弱勢,所以大陸佬不是推手。何況全球的股市都上升了,環球資金推手在那? 印銀紙,實際上沒有印在基金及個人的手裏,單純說印銀紙->股票升是比較理論性的說法。 今 次全球股市的推手,會否是金融基構本身呢?眼見各家金融機構都有大額的Trading profit,看來佢地坐擁中央銀行中短期的無限廉價資金,怎能忍受高回報的吸引力呢!如果金融機構借央行的錢去炒作,那它們就成為了掛正牌,由政府資助 的巨型hedge fund了。這次它們炒底成功了,問題是成了莊家,如果換莊,全身而退吧了! 不用急,央行印著等。 |
| ||||||
投 資跟理財,絕對是兩碼子事。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兼顧人情與理智。總結兩者的力量,可稱之為市場觸覺。擁有市場觸覺的人,通常具備豐富的想像力與聯想 力,可以將一堆看似沒大關聯的獨立事件,串聯成為一個連貫的故事,並精準地推算出故事的結局。如果電視連續劇《心計》(The Mentalist)男主角Patrick Jane真有其人,我相信他有潛質成為一位偉大的投資者。 我只說有潛質,因為始終投資跟偵案性質不同。偵緝案件,每宗都是獨立案例,做完便收工;投資市場上每天發生的事件,卻沒有明確的起點與終站。要成為偉大的投資者,除了具備準確的市場判斷力及執行力之外,還需要無比的毅力,因為只要稍微失準或準備不足,很快會落後於形勢。 投資須具市場觸覺 以 上分別很重要。最近重遇舊老闆,他離開一手創辦的科網公司後,另立一家賽馬博彩公司,透過精密統計分析,計算出那些賽事出現賠率漏洞,讓他的電腦系統持續 錄得正投資回報。他曾經嘗試將賽馬電腦系統分析應用於股票市場,結果並不成功,因為解決不了「值博率」的問題。與賽馬不同,投資沒有起點與終點,亦沒有固 定的賠率,因此無從評估風險與回報。即使機械式定下止賺與止蝕位亦徒然,事關先穿底後破頂的情況屢見不鮮。 要理財有成,需要縝密的心思、周詳的計劃及數十年如一日的耐性。畢菲特之所以能夠以其投資事業,長期高踞世界第一二首富之列,正因為他能兼擅投資與理財,以及夠貪錢。 林少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