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究竟要儲幾耐先還清手上按揭?(答) Home Blogger

http://homebloggerhk.com/?p=10144

有報導指香港人獨特在出在和工作都是同一地方、平生走動不多、見識不廣。相信沒統計計出平均香港人一生要走幾多公里,不過外地人長大後多離鄉別井找工作,而港人少此煩惱,實是同意的。就當要返上深圳廣洲睇廠,那都是平日在內地、假日在港吧,很少會長時間離港! 能在出生地找到工作崗位、和朋友父母常共聚是福份! 今次個案是由外地人發的,見homeblogger由小小一個網站發展到現時小網站一個,能記載本地外地人的理財故事,十分欣喜,希望大家續欣賞本樣的自家創作。

 

讀者買入已補地價居屋出租、實在不智。不知是否在2013年初對居屋走漲行情大大看好、作此決定。筆者斷定居屋升勢是為虛火、昨日同經紀朋友吹水,談到石蔭村八百幾呎三房,經紀客人四百幾萬買入、如自由市場價成為五百萬港元,真係o哂咀! 雖然係套廁單位、但位處在的石蔭村,睇緊呢篇文既各位真係到過該地? 不過既然已買,有正現金流二千(10000-8050),well,由得佢。到兩年SSD後稅率下降時才作打算。

 

先講讀者45歲時,能否全清還欠100萬港幣560呎居屋債項、和新置的400呎尚欠210萬居屋債項呢? 新置房應是攤了30年,所以每月還$8000。計一個人究竟係某時間內能否全清按揭,本樣建議下列步驟:

  1. 現時讀者係34歲,目標係45歲,那先將所有按揭的單位之還款表抽出,看看由現時計起到(45-34)=11年後究竟平金尚欠多少。如本個案為新置400呎居屋欠:$1,476,167。560呎居屋債項現時欠銀行100萬,供款年期不詳,就假設是15年吧,那時候間屋本金尚欠:$292,937(月供約$6500)。

 

2.列出各項開支,知道自己每月儲蓄

*月入計為(22000*12+150000)/12/0.79~HK$43000

月入$43000  
收租$10000  
支出$8500支出細分1(如有需要) 
供樓1$6500支出細分2(如有需要) 
供樓2$8000支出細分3(如有需要) 
儲蓄$30000  
筆者對自己的財政還理解得好的! 你可以將自己的財政放上表,看能否成功BALANCE!

 

3將到時(45歲)的結欠加起,即$1,476,167+$292,937=$1,769,104。然後再將每月儲蓄乘以到45歲的月數,知道期間可儲11年*12月*$30000=3.96mil。由於可儲金額大幅高於到時結欠,所以讀者可在45歲全清兩單位按揭。

 

4.如再想知最快幾時可將現按揭甩身,首先要找每單按揭每年總還本金的數字,由於按揭是息除本減,其實開首的還本是會少一點點,但此無礎於答案結果,除非你要求答案準確至邊一個月。找出每年總還本金為供樓(1)是$57113(見下圖),而同一方法供樓(2)是$50390。是的!你在供樓(2)月供$8000,其實清既本仲少過供樓(1)! 因為年期是長了一倍嘛~

 08082013

5.運用方程式

現所有樓按總結欠 – 每年所還本金*捱騾仔年數 = 每月所儲金額*12*捱騾仔年數

1.0mil+2.1mil – ($57113+$50390) *捱騾仔年數 = $360000*捱騾仔年數

本個案讀者捱騾仔年數 = 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69

走出牢獄的企業家們究竟有何改變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282
企業家原企業出獄時間
蘭世立東星2013
顧雛軍格林柯爾2012
李途純太子奶2012
張海健力寶2011
黃宏生創維2010
唐萬新德隆2009
陳九霖中航油(新加坡)2009

龔家龍

天發2008
戴國芳鐵本2008
趙新先三九2007
闞治東南方證券2006
胡志標愛多2006
鄭俊懷伊利2008
管金生萬國證券2003
吳勝明個體戶2003
喬贏紅高粱2003
孫大午大午2003

禇時健

紅塔2002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曾被稱為「中國民營航空第一人」、「湖北首富」的蘭世立已於2013年8月7日出獄。蘭世立3年前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他在服刑期間喊冤稱「不能把民企當成豬一樣殺肥了就殺掉」,甚至從獄中傳出一封 「絕筆信」。

粗略數下最近十多年入獄又出獄的企業家或經理人,知名的就有十八位。其中最近兩三年出來的,除蘭世立之外,還有顧雛軍、李途純、張海、黃宏生等人,早些年出來的則有禇時健、孫大午、喬贏、吳勝明等人。

鐵窗富豪出獄後的行蹤分別是怎樣的?十年間,他們的罪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牢獄之災究竟對他們有怎樣的改變?

 

體制內外有別,重操舊業者多

十八人當中,有五人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稱之為企業家,而只能說是國企經理人。他們分別是紅塔集團前董事長禇時健、萬國證券前總裁管金生、南方證券前總裁闞治東、三九集團前董事長趙新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前總裁陳九霖。

管金生選擇淡出了公眾視野。但他作為中國證券界「教父」級的人物,江湖地位還在,有機構向他發出邀請,他答應了。於是一邊養老,一邊做起財經顧問。他最近也是罕見的一次參加公開活動,是在2013年7月18日一場講述萬國證券歷史之新書的發布會上。管金生見到多位其萬國舊部時笑容可掬。

與管金生不同,闞治東選擇重返資本江湖,玩轉股權投資,一邊是挑選華銳風電這種超級項目,一邊與各省市地方政府結盟。他的個人品牌同樣還在,加上熟悉體制內的遊戲規則,官員們喜歡,國內外各種機構信任,可謂一拍即合。

陳九霖出獄後做過擬上市公司的財經顧問,也玩過股權投資,後來成為央企子公司葛洲壩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眾多副總經理中的一位。但他現在更喜歡講段子、做「微博紅人」、「創業導師」;不久前說有一位「大老闆」,請他「搞一個30億美元能源基金」,不過要等牟其中出獄後一起搞。

趙新先選擇回歸醫藥業,加盟南京小營藥業集團。這家企業的前身是隸屬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的一家藥廠;趙新先是軍人出身,三九集團前身也是隸屬解放軍總後勤部的一家藥廠。

也就是說,五位國企經理人中的四位,出獄後或是不同程度地與體制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是利用自己在體制內的餘溫獲取資源。而唯有禇時健這位出獄時已經74歲的老人,選擇遠離喧囂,種起橙子,把果園視為自己一生遇到的最乾淨的土地。

剩下的十三位民營企業家,他們出獄後的想法大多是「離政治越遠越好」。孫大午走向企業幕後,甚至愛上了考古;連一向張揚的健力寶前總裁張海,也刻意保持低調,幾乎無人知道他的去向。

中國民營企業家沒辦法做到獨善其身,不可能與政治絕緣,但他們應當盡力做到和政治保持距離,或是繞道而行。對於蹲過監獄的商人而言,他們尤其明白這一點。

天發石油創始人龔家龍曾被稱為「中國民營石油第一人」。現在他仍對資源行業情有獨鍾,不過戰場不再是國內,而是海外。他聯合其它資本買下加拿大一油氣公司,並興致勃勃描述他未來的資源王國「有石油,有鉀礦,也有鈾礦,甚至還有玉石。」

和龔家龍一樣重操舊業者的出獄富豪佔到多數。當年赫赫有名的鐵本鋼鐵創始人戴國芳於三年前創辦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目標是「打造中國乃至世界最大鎳鐵生產基地」。

如果說在資源行業東山再起難免再在政商關係上遭遇牽絆的話,像紅高粱快餐創始人喬贏等一樣回到充分競爭行業者,如果在商業技能上避開政策雷區,或許真的能夠做到「在商言高」。

如果要論「正能量」,或說出獄後取得成績大小的話,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最值得一提。在香港監獄服刑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性格——從一個原先極權、霸道、自我的企業掌門,蛻變為懂得授權、善於分享、熱衷激勵的「隱形船長」。

黃宏生出獄首年,在全球彩電量萎縮的背景下,創維營收卻大漲34%;他更是推動通過分拆上市的方式(擬將一家上市公司拆為三家),給團隊內部創業的機會。最新的消息是2013年8月6日,外界猜測良久的創維機頂盒業務分拆上市方案出爐。

 

控制不住的咆哮,適可而止的討伐

相比前些年出獄者的低調,最近兩年出獄的幾位都可以稱之為「咆哮哥」。蘭世立在獄中實名舉報武漢市副市長,稱地方政治玩弄東星航空於股掌之間;格林柯爾系創始人顧雛軍出獄後更是戴上自制「草民無罪」的高帽召開新聞發佈會,舉報包括前證監會副主席在內的四名高官;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身上的悲情色彩更濃,其多位家人受到迫害,自己到牢裡轉了一圈後被判無罪,他不依不饒,舉報湖南株洲市副市長……

他們為什麼咆哮?皆因政商關係惡化是其落馬的助推器。這與他們是否清白無關,而是說另一種可能性:如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沒那麼劍拔弩張,至少入獄時間不會那麼早,或者在牢的呆的時候不會那麼長。

什麼樣的土壤孵化什麼樣的種子,「企業家身上都是有原罪的」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縱觀十八位企業家入獄時大體所處的三個不同階段,是瞭解時代和牢獄如何改變他們、出獄後他們如何改變自己的另一個視角。

第一個階段是十年前,有別於1980年代個體戶吳勝明因為「投地倒把」就被判處死刑(後改判,2003年出獄),經過1990年代的野蠻生長後,由於摸不準法律法規的邊界而入獄成為「潮流」。

孫大午和喬贏屬於那一波,二人的罪名皆為「非法集資」。孫大午事件當年引發大討論,並最終促成了私有財產入憲。

第二個階段是2006年前後,中國經濟狂飆猛進,證券市場也是一路高歌。民間商人與地方政府都看到「大產業夢」並不遙遠。一些商人的理念是「產值與利潤壓倒一切」,有人則信奉「金融掌控世界」。但他大都沒有預料到的是中國的市場經濟人治成份濃烈,在利益面前沒有絕對的均衡,「多輸」於是成為家常便飯。

戴國芳和唐萬新便是這一類型的典型輸家;但輸家絕不僅僅只是他們。

第三個階段是2009年至今。中國在全球金融海嘯中表面上風淡云輕,實際上卻可能是受傷最重的。因為在屏蔽外界衝擊力的過程中,行政部門之「有形之手」得以冠冕堂皇地越伸越長。當越來越飢渴而凶悍的全球性金融與產業資本來到 面前,中國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們在都視其為可以磋商、可以利用、可以與第三方制衡的盟友。然則一旦交惡,最先出局者定是民企。

李途純和蘭世立則是在這一背景下倒掉的。李途純除了舉報地方官員外,現在還指證花旗銀行在辦理太子奶抵押五仙山過程中存在欺詐、造假和行賄;而壓倒蘭世立的最後一根稻草眾所周知——通用電氣資本航空服務公司(GECAS)。

但如果說「咆哮哥」們生不逢時卻又是不妥當的。拿蘭世立來說,拋開他的激進之外,其性格缺陷也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四年前蘭世立剛剛出事時,我到武漢調研時,聽一位知情的朋友轉述湖北省當年一位主要領導對蘭世立的一句規勸:「禍從口出,禍起蕭牆……要是在戰場上,只要敵人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口氣,還有一顆子彈,對準你一槍,你就和他是一樣的下場了。」

更重要的是,民間對政治家們的抱怨聲和質疑聲越來越強烈。與十年前相比,民眾更懂得表達情緒和訴求的必要性。而在堵與疏的選項前,官員們總是習慣性喜歡前者。他們人為地選擇站在民營資本的對立面,最後必須有人付出代價。

經濟起伏似乎十年一個輪迴,而中國法治市場的建設似乎也是十年一輪迴。十年前前坊間談的是孫大午案。十年後談的是吳英案、曾成傑案。吳英差點被砍頭,曾成傑已經被秘密執行死刑。

顯然,咆哮是咆哮哥們的權利。但相比吳英和曾成傑,他們又是幸運兒。不過,聰明人懂得咆哮只是一種技巧,且需掌握分寸,而糊塗者天真地以為聲勢大就有理,甚至想扳回一局半局。

企業家入獄現象不會消停。雖不至如驚弓之鳥,但防患於未然然、萌生退意,成為「棄業家」或轉移資產到海外者正絡繹不絕。那些繼續奮戰、曾經激昂,以及有過牢獄經歷的企業家們,如果用一句話說其最大的改變的話,那就是他們更懂得什麼叫「講政治」,也真切體會到了馮侖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那句描述中國商人應有姿態的台詞「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之意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99

印度經濟Q&A:盧比究竟還會走多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601

印度盧比近幾天連續創下歷史新低,週二盧比美元匯率歷史上首次跌破64。FT試圖用6組問題解答目前印度經濟現狀。

是什麼導致了印度盧比崩潰?

事實上過去1年來國內外投資者一直在抱怨印度經濟狀況。過去3年來印度經濟增速減半,一季度年化增速降至4.8%,在截止3月結束的上個財經常賬赤字佔GDP比率達到4.8%,而過去一週以來經濟形勢呈急轉直下。具有諷刺性是,印度政府旨在削減赤字支撐盧比的一系列舉措反而加速了盧比下滑,其中包括限制印度企業和個人向海外轉移資本。印度央行和財政部的此舉,被投資者解讀為面對危機已經絕望的信號。 

盧比究竟會走多遠?

對於盧比下跌那些有敏銳思維的經濟學家並不像印度官員那麼吃驚。事實上印度年化近10%的通脹率(高通脹已經侵蝕了盧比購買力)表明盧比還會繼續對那些低通脹率國家的貨幣貶值,比如美元。如果考慮通脹因素的話,盧比美元匯率可能跌至65。對此持反對立場的印度央行則主張,印度生產率提高某種程度上能抵消通脹的影響,這將令盧比穩定在57附近。不管是會最終發生何種情況,印度官員承認兩個月內盧比下跌超過12%,已經動搖了印度經濟發展基礎。

匯率急劇下跌會帶來什麼衝擊?

最大的風險是會對印度經濟信心造成毀滅性打擊,盧比螺旋式下跌將導致市場拋售印度資產,反過來引發盧比進一步下跌。那些有短期外匯借款的企業也將遭到打擊,因為按照盧比計算他們的債務成本正急劇上漲。從積極方面看,盧比貶值將削減進口刺激印度出口。7月貿易數據說明這已經發生,並正在幫助減少貿易和經常項目赤字。

印度可以做什麼事情恢復市場平靜?

決策者表示他們意識到最近出台的價格管制措施實際上導致引火燒身。他們現在幾乎聚焦削減中期經常帳赤字的計劃,比如重啟閒置的煤炭和鐵礦石礦場,並削減昂貴的石油進口。印度財長 Palaniappan Chidambaram表示本財年將把赤字佔GDP比率降低至3.7%。印度還將準備出台措施吸引更多長期FDI,海外投資能帶來亟需的資本並刺激經濟增長。

這些措施是否可行?

政策付諸執行並不容易。投資者認為印度失去吸引力,政治是改革最主要阻力。比如降低石油進口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削減能源補貼,這也是Chidambaram已經開始實施的措施。但是削減補貼將引發反對黨指責國大黨領導的聯合政府「反對窮人」,而2014年5月印度將舉行大選。

大牛「Raghuram Rajan」領導下的印度央行能否創造奇蹟?

9月5日Raghuram Rajan將出任印度央行行長,作為一名知名經濟學家他曾警告金融風險將導致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並一直倡導印度經濟改革。但是他的市政將面臨印度粗暴的政治干預,此外沒有證據表明他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38

美聯儲主席究竟幹什麼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399

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是誰為何如此重要?耶倫擔任主席和其他人擔任的不同之處在哪?更進一步,美聯儲主席的工作是什麼?他或她擁有那些實際的權力?

眾所周知,美聯儲主席需要召開新聞發佈會,在國會發表證詞,並且也是管理金融系統的關鍵人物之一,但是在制定貨幣政策方面呢?這些貨幣政策將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的經濟和金融。

Joe Gagnon曾在美聯儲工作了近20年,現在是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他解答了我們問題: 

美聯儲主席實際做哪些工作?

主席的主要工作就是起草政策議案,並主持貨幣政策會議

絕大多數重要貨幣政策都由FOMC決定。在FOMC會議上,所有的政策議案都由投票決定。主席僅擁有一票的權力

主席主持這些會議,並觀察委員們對議題的態度。

僅此而已?

這是一項重要的權力

主席決定這些議題,他擁有更大影響力。通過決定議題的方式,主席真的能夠影響FOMC的決定。如果委員在會議上提出其它的政策觀點,主席將對這些觀點進行挑選。他有權決定哪些政策議題可以讓FOMC進行投票

格林斯潘召開FOMC會議的時候,他會首先發表演講,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委員們瞭解他的觀點。FOMC委員們也不希望與格林斯潘的觀點相差太多,而後者也會提出一些議題讓大家討論。

但是,伯南克不同。他更傾向於最後發表演講。他首先傾聽其它委員說些什麼,然後將不同的觀點歸納起來,最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注意,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的演講都發生在投票前

主席起草政策聲明,然後舉行投票。他能夠先起草一個令多數投票委員支持的議案,然後根據自己的觀點稍微修改這個議案通過對議案不同程度的修改,他可以得到想要的支持票數。因此,這是主席的一個非常重要權力。

這跟國會通過一項法案相似,只不過起草法案的國會議員只有一個,對嗎?

很正確。但是,與國會不同的是,美聯儲的投票議題沒有修正案。因此,主席提供的議題只有兩種命運:通過或者否決。但是,如果投票反對,你可能也不會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28

德國究竟是不是標兵?經濟數據說了算!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008

上週,德國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默克爾手機,德國召見美國駐德國大使,奧巴馬緊急出馬,安撫默克爾。

德美外交風波還未得到完全緩和,美國本週將矛頭指向德國。

週三,美國財政部公佈半年度匯率報告,攻擊德國經常賬戶的巨額盈餘對歐元區乃至全世界經濟造成通縮壓力。

週四,德國迅速還擊。德國經濟部發公告表示,德國的貿易順差一方面反應了德國強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表明全世界對德國產品的信賴。德國議員Michael Meister認為德國因為自己的成功(經濟競爭力強、失業率低)受到了指責「令人難以理解」。

那麼德國究竟是不是「標兵」?我們讓經濟數據來回答:

經濟增長:據IMF 最新公佈的預期,2013年,德國GDP預期增長0.5%;2014年,GDP預期增長1.4%。德國經濟增速相比美國要慢,美國2013年GDP預期增長1.6%,2014年GDP預期增長2.6%。

失業率: 德國經濟的緩慢增速並沒有影響到德國的勞動市場。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德國目前的失業率為5.2%,為1991年來最低的水平。德國目前的低失業率主要依靠高效的生產率。10年前,德國對其勞動市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這場改革起初進展得也不順利一一2005年4月,德國的失業率高達11.5%。今天,德國希望歐元區其他國家倣傚德國的勞動市場改革。2008年3月,歐元區的失業率是7.3%,2012年,歐元區的失業率是12.2%。

貿易:2012年,德國經常帳戶盈餘佔德國GDP的6.9%。2008年以來,德國經常帳戶盈餘佔GDP的比重一直在增加。IMF預計,德國經常帳戶盈餘會持續增長到2018年。這對德國經濟可能是有益,但會造成歐元區其他國家的不平衡性。

通脹:德國10月CPI年率是1.2%,而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年率是0.7%。德國專注出口的政策對歐元區其他地區造成了通縮的壓力。

德國政府債務2012年,德國的債務佔GDP的比例達到了峰值一一81.9%,遠遠高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60%上限。德國政府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實現財政盈餘來降低債務比例。IMF 預計,2018年底,德國債務佔GDP的比例將下跌至68%。

德國家庭債務:2011年底,德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為59.8%,而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為69.1%。2010年底,德國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91.1%,而美國同期數據為122.5%。

德國國債收益率:目前,德國10年國債收益率是1.69%,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2.56%,日本是0.58%。 市場認為德國政府不會很快就出台新政策。如果投資者認為德國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會出現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拉動內需的政策引起的),那麼德國的國債收益率將大幅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86

互聯網滲透彩電行業,究竟改變了什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8/58044.html

2013年,彩電行業經歷了一場互聯網大潮的洗禮,樂視、小米、阿里、愛奇藝等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的滲透攪動了相對平靜的彩電市場。那麽,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產品對彩電的滲透,究竟改變了什麽?首先是話語權主體的轉移。此前,整機制造廠商都必須根據上遊面板供貨商的出貨情況來制定生產計劃,隨著互聯網的滲透,彩電企業需要掌握更多的用戶數據,根據用戶的喜好及體驗指導彩電的研發、生產。彩電產業由硬件面板為主導轉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其次,電視機企業開始從一對一的營銷模式向一對多的社會化營銷模式轉變。互聯網企業的殺入首先體現在定價體系的沖擊和營銷方式的影響上。 在定價體系方面,互聯網IT企業發布的新機型普遍采取了高配低價的定價策略:樂視39寸S40售價1999元;小米電視47寸頂配版2999元;TCL愛奇藝48寸經典版2999元……直接導致消費者降低對彩電產品的價格預期。在營銷模式方面,互聯網IT企業充分運用事件營銷和饑餓營銷等方式,吸引消費者持續關註。並運用微信、微博、論壇等社交工具,提高了用戶活躍度,增加了用戶的互動性,開發出更豐富的維護用戶關系的方法。傳統電視機企業也開始效仿。第三,改變了原有彩電行業的利潤分配機制。彩電企業的利潤正逐步從賣硬件向用戶運營過渡。樂視、小米的低價策略,持續拉低了彩電終端銷售的價格。硬件銷售利潤進一步被壓縮後,未來,彩電行業的利潤將更多的來源於硬件產品售出之後的長尾化服務。包括精準電視廣告、細分視頻內容收費、電視遊戲、電視購物等服務運營將成為未來彩電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電視機企業需要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構建快速精準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體系、運營智能視頻推介系統、打通電視購物通道等軟實力的提高將成為未來廠商創造更多利潤的關鍵。第四,眾多不同運營商將出現。包括電視遊戲運營商、電視廣告運營商、電視購物平臺運營商等。目前,電視機領域尚未出現一個平臺的整合者,而無論是傳統電視機企業、互聯網企業都將在平臺的整合上進行角逐。第五,渠道變革,線上贈速加快。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13年線上市場發展迅速,銷量占比從2013年1月份的6.2%增長到12月的10.3%。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互聯網影響下的85後成長為大家電的主要消費群體。另一方面是因為線上渠道大大縮減了渠道成本,終端銷售價格較傳統渠道優勢明顯,偏好低價的消費者樂於選擇通過線上渠道購買彩電。海信、海爾、TCL、長虹、康佳在2013年都加大了對電商的投入,並通過建立線上子品牌、改變銷售架構等一系列方式應對互聯網企業在線上的低成本營銷。第六,加速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傳統企業受互聯網企業沖擊的影響,開始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互聯網子品牌運營、智能電視產品研發、渠道管理、用戶關系維護等環節當中。隨著互聯網的深入,彩電許多新型的模式在互聯網與傳統融合的環境中興起。如:O2O模式、大規模定制、社區店等等。其中當屬O2O模式最受業界關註。對於大家電而言,線下的產品體驗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購買的重要影響因素,各彩電企業正思索如何將線上豐富的產品信息與優質的線下服務相融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費體驗。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範蓉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34

投資感悟: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7481269
春節期間與同道之人晤談,股市長期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

  是難在投資哲學上嗎?不是。儘管樹立自己的投資哲學是需要一個「悟道」的過程(愚笨如我,還做不到五分鐘就接受投資的理念),但是投資的大道往往是簡單的,只要我們找來幾本大師的書讀一讀,樹立自己的投資哲學,或者叫投資信仰也並不是難以企及的事情。

  是難在情緒控制上嗎?不是。儘管股市投資需要克服情緒上的波動,比如你需要將市場的波動當作朋友而不是敵人,儘管這一點難做到很難很難,但是我認為經過市場長時間的洗禮,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甚至關閉電腦,視股價的漲跌如浮云,也不是「難以上青天」的事情。

  是難在股票估值上嗎?不是。對一家企業的估值確實是世界上較難的東西,所謂估值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而且估值的工具又有多種,掌握好它確實並非易事。但是在我看來,估值再難其實也是屬於「術」上的範疇,股市呆久了,確實如看人一樣,有時憑感覺就差不多能夠斷定是個胖子還是瘦子(儘管有時我們也不免看走眼)!

  那麼,股市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呢?

  其實,難就難在對企業的全面深刻理解之上。說白一點,就是難在你對這家企業的生意模式是不是真正弄懂弄通上。這一點做到了,自己認為往往就抓住了「牛鼻子」,其它問題就容易迎刃而解了。

  股市中人都知道有篇著名文章說,你很難成為巴菲特。確實,巴菲特有一點我們常人就難以做到,那就是巴菲特的商業眼光。巴菲特在我看來,根本不能說是股票投資大師,說他是企業分析大師才更為確當。巴菲特買股票,從根本上講就是買企業,所以他說股市第二天關閉了都無所謂。單單是這種商業眼光,我們常人哪能夠做到呢?!

  不要說我們常人做不到,就是那些實業家有時也不容易做到啊!馬化騰是個神人啦,想當年他不還是差點將QQ給賣掉了,據報導說李嘉成的兒子當年也曾持有相當的騰訊的股票,結果後來給賣掉了,不然說不定他比他老爹如今還富有!

  股市投資說到底,就是一門生意,就是說我們要想成功還必須具有這種生意人的獨特眼光,雖然我們不親自做,但是至少自己要長出這種識別好生意的眼睛來。

  不幸的是,股市中如我一樣的投資者,或許缺少的就是這種生意人的實踐,有時甚至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又如之奈何呢?比如,看到有朋友還發帖,說要通過股市投資實現最終的財富自由,云云。難道,我們非要真的離開股市去搞創業不成?

  不過,我說且慢。其實,沒有實業創業經歷的人,依我的經驗,如果弄得好,同樣也可以搞股市投資。這就恰如,我們觀看世界盃足球賽,雖然我們只是個看客,但是看多了,我們也容易看出中國足球隊與歐美強隊還差得很多遠,我們甚至還能夠憑著觀賞的經驗判斷出衝擊世界冠軍的隊伍。然後,我們「投」他們就是了。

  當然,做到這一觀賞的功夫,還需要我們紮實自己的功課。比如,我的一點經驗就是:

  一、要學習。在各個領域成功的人,怕沒有不認真持續的學習的,想不學習就獲得成功怕是痴人說夢。投資大師芒格都說被兒子嘲笑為「帶著兩條腿的圖書館」,更何況我等平庸之輩乎?不是說有個「一萬小時定律」嗎?那我們就認真地學習吧。

  二、要從日常生活中多體驗。彼得林奇說,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股,至今我仍然認為是業餘投資者成功的秘笈之一。我的一點經驗還有,如果從日常生活中我們選不出牛股來,就到中央電視台的廣告中去選吧,呵呵,中國股市歷史上的許多牛股,在中央電視台廣告中均能夠發現蹤跡!

  三、要閱讀牛股。本人一向主張投資「三閱」,即閱讀大師們的投資書籍;閱讀一些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閱讀長期牛股圖。特別是後者,自己認為有時比讀一兩本投資書籍還重要。不相信嗎?那你就將中國股市二十年多年來,所有的長期牛股圖全找出來,一天翻一遍,時間長了估計就可能看出點門道兒來。當然,我說的不單純是「傻翻」,是說要你找出這牛股產生的基因究竟在哪裡,即多問個為什麼。

  四、要掌握一把快刀。庖丁解牛之達到那種遊刃有餘之高境界,還是缺少不了一把「快刀」,當然,他的這把「快刀」其實是思想之上的,即悟道之上的。我認為,我們要想對一家企業的生意模式有個較為清晰的瞭解,其實還是需要掌握這麼一把「快刀」的。好在投資大師們早已將秘笈召告天下,如買壟斷,買護城河,買定價權,買差異化,買市場空間等等,自己認為拿著這些快刀,再加以自己的努力,悟性差不多的人(並不需要悟性太高吧)應該還是能夠找到一些好的投資標的。

  五、從牛股中找牛股。這可是我自己的一個小秘密。自己還曾就此寫過博文、帖子,就是說業餘投資者有善於從長期牛股中發現、尋找牛股,至於其中的注意事項,自己就不在這裡囉嗦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讀。

  六、還有哪些投資秘笈呢?望高人指點![俏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15

五礦等組建財團競購秘魯Las Bambas銅礦,究竟誰得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340

作為嘉能可(Glencore)並購斯特拉塔(Xstrata,又譯作超達 )的關鍵環節,出售秘魯Las Bambas銅礦的過程是如此曲折。 據WSJ報道,由五礦集團、中信集團以及國新集團組成的一個中資財團在競購秘魯Las Bambas銅礦的角逐中領先。盡管他們是目前唯一的競標者,但最終買家還沒有確定。尚不清楚何時才能達成協議,不過其余競爭對手也可能從場外贏得本次拍賣。 彭博6日援引知情人士最新消息稱,本次收購已經接近達成協議。此為非公開拍賣,最終價格可能接近60億美元。消息公布後,嘉能可斯特拉塔股價當天漲幅一度高達3.3%。 Las Bambas銅礦在去年6月份已經完成45%的建設進度,預計將於2015年下半年投產,前五年銅精礦年產能將達45萬噸,之後年產能預計為30萬噸。 全球投資者關註的其中一個問題是:這筆交易對相關利益方來說意味著什麽呢? 對於嘉能可和斯特拉塔來說,嘉能可去年以同意出售秘魯Las Bambas銅礦作條件,以換取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批準其並購斯特拉塔。Las Bambas銅礦的買家也必須經過中國商務部的批準。嘉能可承諾在今年8月31日前向中國商務部提供Las Bambas銅礦的潛在買家名單,並希望在9月30日前達成有約束力的出售協議,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交易。 此外,嘉能可必須簽訂長期合同,在8年內向中國提供至少90萬噸的銅精礦。其中的20萬噸銅精礦必須根據基準價格進行定價,其余的銅精礦的價格將參照現行價格和基準價格。 嘉能可也可以選擇保留Las Bambas銅礦,以其他條件換取中國商務部的一紙並購許可。事實上,嘉能可已經出售了另外兩項資產,或者正在考慮出售旗下兩種資產以滿足中國政府的要求。如果保留Las Bambas,該銅礦將在未來兩年內開始產生凈現金流。盡管賣出該銅礦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收回現金,然而依照投資機構Investec的計算,若Las Bambas不被出售,嘉能可在2016年的凈現金流仍將是87億美元,而一旦賣掉該銅礦,屆時凈現金流將變為94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為何一定要求其剝離Las Bambas銅礦呢?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當然不希望看到合並後的嘉能可斯特拉塔對國際銅市場形成壟斷,威脅中國並不富足的銅供應,或者令冶煉價格波動加劇,甚至掀起銅工業品漲價風潮。因此,中國希望銅供應保持多樣化。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定,此項收購對中國銅精礦、鋅精礦和鉛精礦市場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因此在附加限制性條件的基礎上批準交易。 一個不得不提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大宗商品市場本身——價格走低,開發環境艱難。2013年,大宗商品市場一片蕭瑟,國際銅價全年累計下跌6.72%。嘉能可斯特拉塔集團正在尋求出讓旗下若幹礦產項目,包括最近打算割讓所持有的菲律賓坦帕坎(Tampakan)銅金礦62.5%的股份。該銅金礦受菲律賓限制開采露天礦禁令而必須等到2016年才能產出。 買賣雙方在最終收購價格達成一致之前,總會陷入一場博弈。Las Bambas銅礦的股東們希望售價令他們滿意,同時也不要影響大項目的資本投入。但收購方自有打算。此前提交59億美元收購要約的中國五礦有色高層曾表示,“公司非常務實且謹慎,沒必要以很高或不合理的價格購買資產。” 不過,對買方而言,Las Bambas銅礦看起來是個不錯的禮物。據FT介紹,按照出資方斯特拉塔迄今已耗費的40億美元投資來衡量,即使報價很低,買家仍然相當於以每股44美分購買嘉能可斯特拉塔(Glencore Xstrata)的股票,或相當於獲得嘉能可斯特拉塔集團資產的6%。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斯特拉塔和嘉能可一起掌握著全球7%的銅供應,且這一比例還將繼續提升。合並後的嘉能可—斯特拉塔國際公司業務將覆蓋從原材料至銷售的全過程,並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企業,第一大鋅制造商、第三大銅制造商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商,總價值約500億英鎊,銷售額將達2000億瑞郎,人員規模約13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84

戰績顯赫的高頻交易公司申請IPO,究竟有多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208

週一,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向美國證監會 (SEC)遞交了初步的IPO申請文件。資料顯示,2013年,Virtu公司營業收入為6.65億美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一個有趣的問題是,2009~2013年的共1238個交易日裡,你猜猜Virtu公司有多少天是虧損的?

美股,美国,高频交易

答案是一天。。。

下圖來自Virtu公司IPO的招股說明書,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Virtu每日調整後淨交易利潤的統計圖。

美股,美国,高频交易

Virtu公司是如何達到這個戰績的呢?Virtu公司稱,如此驕人的戰績是基於風險控制策略和技術。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稱,他們應該是利用速度以及交換系統方面的優勢,比市場超前交易,每筆掙一點點,幾十億次下來,年度淨利潤就有幾億美元。這基本是沒有風險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Virtu公司的盈利趨勢。公司將每日調整後淨利潤分成不同的區間,其中每日130~150萬美元淨利潤的頻數最高。2013年有57天落入該區間,2012年有85天落入該區間。2013年,公司淨利潤沒有以往那麼集中,有許多天數落入更高利潤區間,這是非常厲害的。這或許是改變了交易策略。Zerohedge稱,高頻交易從定義上看是在低利潤區間不停地賺錢,但Virtu的利潤區間提升了,可能是公司通過某種方式,從其它公司那裡分得了一杯羹,短期看這是可行的,長期看維持不下去,特別是考慮到當前市場成交量在萎縮。

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Virtu作為高頻交易公司,原本應傾向於保密的,為什麼選擇IPO呢?下圖為Virtu公司2013年按交易種類劃分的盈利增長情況。大宗商品為負增長,新興市場為負增長,美股增長僅約5%,外匯交易業績增長近70%!Zerohedge認為,Virtu選擇此時IPO,也許與全球加強外匯監管有關,這或許是公司創始人準備套現了。

美股, 美国, 高频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26

被“錯怪”的天氣——嚴冬對經濟的打擊究竟有多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468

從去年12月開始,許多投行觀點和經濟學家分析都把糟糕的經濟數據歸咎於惡劣的天氣。零售、就業、住房數據接連不斷令人失望,每次的解讀都免不了把一些矛頭指向惡劣天氣。然而,壞天氣的影響究竟有這麽深麽?往年的冬天都是當春天過的? 高盛經濟學家David Mericle在2月末的報告中估計,近來美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一半以上的原因要歸咎於惡劣的天氣。並預計嚴寒將導致一季度GDP增長降低0.5%,所以二季度經濟增長將環比增加0.5%至0.75%。 但隨著冬天的腳步漸行漸遠,美銀開始對惡劣天氣影響的嚴重程度產生了懷疑,美國銀行分析師Hans Mikkelsen在報告中寫道: “據我們的美國銀行卡(借記卡+貸記卡,排除汽油支出)零售消費數據顯示,2月份第三周消費規模同比僅有1.1%的緩慢增長,與前一周增長1.2%的趨勢一致。因此我們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在極端天氣過去後,在2月14日情人節之後的一周中,消費者支出出現了強勁的反彈。”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僅僅有19%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天氣原因減少了支出;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27%的受訪者表示,受惡劣天氣影響,他們反而增加了支出。 而對大比例的受訪者還是表示,他們在惡劣氣候期間的支出保持不變,這一比例為55%。 下圖來自加拿大皇家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了惡劣天氣對美國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 圖為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對美國一季度GDP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