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發射 探尋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據新華社報道, 美國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8日發射,前往貝努小行星采集樣本並送回地球。 這個探測器全名為“起源、光譜釋義、資源識別與安全-風化層探測器”,按英文首字母簡稱為“奧西里斯-REx”。當地時間19時5分,該探測器搭乘“宇宙神5”型火箭,在晚霞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開啟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

如果一切順利,探測器將於2018年8月飛抵貝努小行星,然後用2年時間對小行星表面進行測繪,尋找可能存在的礦物質並挑選采樣地點,2020年7月伸出機械臂從它的表面采集至少60克樣本,2023年把樣本送回地球。

科學家希望,這項任務能增進對太陽系形成乃至地球生命起源的認識。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是2003年日本發射的“隼鳥號”,它於2010年成功將絲川小行星的一些物質微粒送回地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67

中秋月正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15日22時04分發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定於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今天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T2火箭已經開始加註推進劑。

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 計在軌壽命2年,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為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需要,對推進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 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天宮二號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相關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等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將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試(實)驗。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變軌進入高度約380公里的運行軌道,進行在軌測試。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中下旬發射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入高度為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等待交會對接。

目前,執行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和空間實驗室系統,已經完成綜合演練,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發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將為我國後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對於推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65

中秋之夜順利飛天!天宮二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2年,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後,將開展平臺和空間應用載荷測試,並於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前,做好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

長征二號F T2火箭與之前的長征二號F T1運載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6次飛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66

阿里真的要“上天了”!聚劃算打算發射衛星開啟太空營銷

9月23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華航天博物館聯合阿里巴巴旗下電商“聚劃算”在北京共同召開媒體溝通會,宣布開啟“奇聚太空”聚劃算太空營銷計劃。

三方首次將互聯網與航天相結合,共同探索包括火箭脫落材料定制、太空農業等創新項目,為中國航天科技尋找更為多元的商業應用空間,並拉近普通人與航天科技的距離。此外,三方將通過定制首顆電子商務衛星,向外星人發出“到地球購物”的倡議。

三方計劃將於2017年發射全球首顆電子商務衛星——聚劃算號,通過航天科技與電商消費數據的結合,未來開啟一系列包括太空農業、太空情人節甚至太空定制唱片的新玩法。例如,聚劃算可以利用衛星功能拍照監測全球農業種植和收獲情況,從而第一時間將全球最好的蔬菜輸送到消費者餐桌。

據悉,商用衛星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有較為成熟的嘗試,但在國內與電商公司的探索尚屬首次,“本次合作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關嵩表示。

“未來,聚劃算消費者將有機會享受到跟衛星轉動軌跡同步的全球好貨,將情侶之間的信物或紀念品送達太空,並向太空生命傳遞優質的地球產品、美好的地球文化,開辟一系列衛星定制經濟。”聚劃算總經理劉博表示,“聚劃算將持續在事件營銷和推動商家爆發上進行創新。”

據悉,為了探索更多新奇玩法,從9月22日開始,聚劃算還將通過技術達人們聚集的問答平臺知乎征集關於太空計劃的意見建議,將用戶的創意送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16

“墨子號”發射之後 第二次信息革命走來

中國科學院10月1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8月16日發射以來,已開展的部分測試及科學實驗情況。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以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任務計劃包括三個部分:發射入軌、在軌測試、開展實驗。之前完成的是發射入軌的任務,目前正在開展在軌測試,為期約三個月。包括三個方面的測試,衛星平臺測試、有效載荷測試、星地鏈路測試。

我國於8月16日1時40分左右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量子通信研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經過前期準備,於2012年正式立項,並歷時多年研制成功。

該衛星將配合多個地面站實施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和地星量子遠程傳態等量子通信領域的實驗。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文卓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下來量子號會積累大量實驗數據,驗證衛星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和遠距離量子糾纏的存在。”

據潘建偉介紹,目前衛星已經完成衛星平臺測試的情況,能源監控方面,電池組狀態正常,太陽帆板供電正常,充電、放電功能正常。遙控指令與數據註入遙控成功率100%。

同時姿態控制完成了速率阻尼模式、太陽捕獲模式、帆板展開模式以及對慣性定向模式測試,衛星姿控系統運行正常,性能穩定。數傳通信方面,重要遙測量穩定,符合預期。熱控分系統加熱回路工作正常,滿足要求。星務管理方面,星務計算機狀態正常,星務軟件運行正常。

潘建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衛星已經完成測試,有效載荷各單機開機檢查,狀態均正常;完成載荷內部光軸自校正測試,光軸匹配精度滿足任務要求;完成載荷單光子探測專項測試,單光子探測器暗計數指標符合預期;完成對所有地面站的跟瞄,穩定性良好,跟蹤精度滿足要求。在天氣條件滿足跟瞄要求的條件下,對站跟瞄均成功;糾纏源工作正常,光源亮度等指標滿足任務要求;載荷指令註入、遙測下傳以及科學數據下傳均正常。

此外,星地鏈路的測試目前正處於參數調整,尋找最佳工作點以及積累有效數據的過程中。在這之後還將完成三項科學任務,高速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現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星地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的目標是,力爭到2030年左右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互聯網”。

張文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量子通信衛星是在不同的空間使用同一個系統的工作原理,利用高速相幹激光將兩個不同大洲的基站進行連接。如果此次發射的中國量子通信衛星實驗成功,那麽“墨子號”將是人類歷史上的首創,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跨大陸量子密鑰分配的網絡。

據張文卓介紹,量子通信屬於量子信息領域中最先實用化和產業化的方向,而量子信息是以量子物理學為基礎的新一代信息科學技術。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信息的傳輸,即量子通信。另一個是信息的處理,即量子計算。

自量子力學誕生以來,物理學家通過認識各種宏觀物質背後的量子力學規律,產生了凝聚態物理學和量子光學等學科方向,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各種高新技術來改變世界。例如通過量子力學研究中電子性質而發現了半導體,通過量子力學研究電子能級受激輻射光子而發現了激光。在此基礎上,20世紀50年代,物理學家們開始陸續研制出了半導體晶體管和激光器,從而催生了第一次信息革命,使得我們今天能便捷地使用各種計算機、智能手機和互聯網。

張文卓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第一次信息革命是屬於‘經典信息’的革命。雖然我們必須用量子力學才能理解半導體和激光的本質與工作原理,我們所處理的還是經典的二進制信息(即經典比特)。信息傳輸和計算都基於經典物理學規律。而隨著量子信息科學技術的誕生,這一條路逐漸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催生著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出現,即完全屬於‘量子信息’的革命。信息傳輸和計算都將直接基於量子物理學。其中量子通信作為排頭兵,走在了這次信息革命的最前面,成為它的第一個突破點。”

他還表示,由於量子計算需要直接處理量子比特,於是“量子遠程傳態”這種直接傳的量子比特傳輸將成為未來量子計算之間的量子通信方式。未來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計算機終端可以構成純粹的量子信息傳輸和處理系統,即量子互聯網。這也將是未來量子信息時代最顯著的標誌。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把遠距離量子遠程傳態作為三個主要目標之一。通過地面站到衛星的糾纏光子發射,共享糾纏光子對。在地面站制備需要傳輸的量子比特,通過隱形傳態將該量子比特發到衛星上。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在空間尺度上實現量子比特傳輸。

此外,“墨子號”的成功研制並發射,使得中國進一步擴大了在量子通信領域世界領先的優勢。歐洲和美國也感受到了危機,並提出了一系列計劃。歐盟在2016年3月提出的十億歐元量子技術項目《量子宣言》(quantummanifesto)中,將地面和衛星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作為一個主要目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也啟動了1200萬美元的量子保密通信項目。因此“墨子號”和後續多顆量子通信衛星計劃會進一步引發量子通信的國際競爭,加速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21

中國下月發射全球首顆脈沖星導航衛星 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據人民網報道,2016年11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XPNAV-1),探索宇宙中那些最神秘的脈沖星,探索X射線脈沖星導航技術可行性。

利用X射線脈沖星實現航天器長時間高精度自主導航,是當前國際航天前沿技術研究熱點,由此,可能引發時空基準的重構。

茫茫宇宙中,存在一種星體,密度極大、直徑極小、自轉極快,並且以自轉周期為間隔,不停地向外發射脈沖式電磁波。

這就是所謂的脈沖星。脈沖星的存在,就好像無邊的宇宙中閃亮的燈塔,可以用來作為星際導航的“地標”。由於脈沖星每秒鐘旋轉可達上千次,而且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度比目前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1萬倍以上,被譽為“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表示,脈沖星可以發射各種類型的電磁波,通常把在X射線頻段上輻射信號的脈沖星叫做X射線脈沖星。由於X射線易於小型化設備探測與處理,因此X射線脈沖星非常適合用來導航。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60多顆X射線脈沖星。

帥平指出,脈沖星導航,可以為導航衛星提供導航信息。帥平告訴記者,目前所有的航天器,包括導航衛星,都需要多個地面站對它們進行密切的跟蹤測量,以確定其位置。“如果導航星座能自主導航,將有效地減輕地面測控系統的工作負擔,減少測控站的布設數量,降低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長期運維費用。”

深空探測更是受制於目前的導航技術。“由於距離越遠信號越弱,探測器飛的越遠,地面測控的負擔會越來越大。”帥平說。脈沖星導航的出現,為宇宙航行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

另外,由於X射線很難穿透大氣層,因此脈沖星導航系統不能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主要是為大氣層外的飛行器提供導航。

帥平介紹,這顆衛星上天後要實現三大科學目標:首先,實測兩種不同類型的探測器性能;第二,探測蟹狀星雲脈沖星(Crab)。這兩個目標實現後,再進一步探測其他脈沖星,建立試驗型數據庫,探索新型導航技術。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脈沖星導航的路還很長。後續,五院脈沖星導航團隊還計劃用5~10年的時間,持續探測26顆脈沖星,建立精確的脈沖星導航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嘗試開展脈沖星導航的應用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9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早發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征

10月16日上午9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今天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 遙十一火箭將加註推進劑。

景海鵬(左)和陳冬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參加任務的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和著陸場等系統與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08

神舟十一號今早發射成功,景海鵬三上太空;高德再叫板百度:到底敢不敢加監測代碼?丨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7/159258.shtml

神舟十一號今早發射成功,景海鵬三上太空;高德再叫板百度:到底敢不敢加監測代碼?丨黑馬早報
常皓靖 常皓靖

神舟十一號今早發射成功,景海鵬三上太空;高德再叫板百度:到底敢不敢加監測代碼?丨黑馬早報

林毅夫:中國經濟下滑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

1、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今日7時30分成功發射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征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33天,這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飛行時間的新紀錄。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之後,將與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對接組成組合體。兩名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內完成系列在軌試驗和科學實驗。據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的重要階段,將為中國未來建造空間站奠定堅實基礎。

@Lee東誌:在太空慶生,向神舟助力!

2、馬雲:未來兩三百年金融是“八二理論”,最大機會在互聯網金融

昨日,螞蟻金服召開年會,這一天也是螞蟻金服成立兩周年。在10月16日的年會上,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彭蕾將CEO的接力棒交給總裁井賢棟,未來將以螞蟻金服董事長身份專註公司長期發展、全球化戰略、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傳承。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來到年會現場並發表講話, 馬雲表示,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需要50年,前20年是技術公司的競爭,未來的30年是社會真正全面地應用技術。未來的30年,世界各國都會制定自己創新的能力,螞蟻金服必須支持創新。

他表示,過去兩三百年金融體系是“二八原理”,服務好20%的頭部企業就可以獲得了80%的利潤,而未來兩三百年是“八二理論”,也就是說要去幫助支持那些80%沒有得到金融支持的人,如何讓無數沒有得到金融服務的小企業、消費者得到增長。而“八二理論”最大的機會在互聯網金融。

@朋小胖:利他即是利己

3、高德再次回應百度地圖:到底敢不敢加監測代碼?

高德和百度關於手機地圖的“市場第一”之爭昨日再度開撕,在前天晚上高德方面再次喊話“不服別吵吵,直接跟上加監測代碼”後,百度地圖方面昨日再出回應稱:先把數據造假說清楚。百度地圖稱在日活數據和下載量等方面均超過高德地圖。隨後,高德針對百度地圖的回應作出說明,稱百度援引的聯通和易觀數據“並沒聽說過”,並再次喊話:不服別吵吵,也加監測代碼。

@魚歌飛渡:你如果不聽高德的,它會不厭其煩的告訴你——路線錯誤請前方掉頭………

4、錘子T3將至,羅永浩:這四年是我事業上最幸福的四年

錘子科技將於10月18日在上海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該品牌最新款旗艦產品錘子T3,除了當晚在上海的現場發布會,各地錘子用戶還發起了“錘子發布會線下活動,而錘子科技創始人、CEO羅永浩也在最近幾日一直在微博轉發宣傳各地錘粉們的線下活動。

對於錘子用戶們的線下活動,業內知名分析師潘九堂今日評價羅永浩稱,“唉,明明可輕易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民教師、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和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傑出的媒體人和出版人、深受尊敬的青年導師、億萬富翁、一代傳銷大師。。卻偏偏選擇最苦逼的做機行業,被我等屌絲和暴發戶看熱鬧和嘲笑。。”針對上述評價,羅永浩表示,創立錘子的四年是其事業上最幸福的四年。

@鴨蛋GEOFFRY:手機發布會的一股清流

5、三星Note7再度自燃:關機無線充電也起火

三星Note7的退換貨工作已經開始,但有網友爆料稱,自己的Note7再度發生了起火事件,與之前有不同的地方在於,該網友表示自己是關機充電,采用的充電器是三星自己的無線充電器,淩晨時三星Note7突然起火,導致自己的臥具受到了一定損毀。

@你看你那大屁股:三星這是咋了?

6、麥當勞加大社交媒體投入 吸引00後消費者

外媒報道,為吸引更多年輕客戶,特別是00後群體,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將註意力轉向了社交媒體,並聘用了200人以加大其在數字領域的業務活動。

@心轉:希望能像國外一樣弄些素漢堡就好啦

7、華為稱提前兩月完成生產一億臺手機 今年目標1.4億臺

在P系列和MATE系列之後,華為又推出了一個新的旗艦系列—nova。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表示,nova目標是全球銷量超一千萬臺。華為還宣布今年第一億臺手機正式下線,比去年提前兩個多月。今年華為的目標是1.4億臺。

@不開心就一起來love:錢包已準備好

8、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在社交平臺或軟件上使用中文表情包需要規範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稱,近年來,表情包憑借其新穎的創意和幽默的畫風,迅速占領各大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人們在社交軟件上聊天時離不開的新寵表情包已成為人們上網聊天必備。表情包是建立在交流友好和諧的基礎上使用的,多是“綠色環保”的。但會部分出現消極、不健康甚至觸碰道德和法律底線的內容,必須堅決抵制這類內容。

@年癮:你由於違法使用表情包限十日內向公安自首並繳納罰款沒收作案工具!

9、蘋果倫敦直營店拆除iPhone防盜繩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蘋果部分直營店移除了防止展示機被盜的安全繩。這難道不怕會引起小偷的註意?對此蘋果表示,如果有人試圖將手機帶出直營店,就會觸動店里的報警器。即使帶出直營店,公司也能對iPhone遠程控制讓手機變磚。

@沖向世界邊緣__:就算控制變磚又怎樣,小偷還是沒損失,而你卻損失了一部手機

10、林毅夫:為什麽中國經濟下滑是外部性、周期性的?

昨日,在複旦大學經濟學院、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全球校友會舉辦的“複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發表演講指出,中國當前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

他表示,展望未來發達國家很可能會陷入像日本那樣十五年,或者二十年更長的經濟增長的放緩,他們結構性改革沒有辦法推行下去,因為政治的考慮。在那種狀況之下,展望未來的中國經濟,外需那一部分確實是不樂觀的,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是要更多的靠內需。並且中國確實也有不少體制機制結構的問題要改革,所以我們應該像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的,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前提之下,來進行結構性改革。

11、中國推機器人產業檢測認證 首批認證項目將發布

從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16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高峰論壇”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作為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多部委正聯動推進建立我國機器人產業標準、檢測認證體系,首批機器人認證項目已經啟動,並將於近期正式發布認證標誌和首批獲證企業情況。

神舟十一號 馬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7

佳訊飛鴻:完成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保障任務 助力中國航天

佳訊飛鴻晚間發布公告稱,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指揮調度通信系統為本次發射任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為本次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再一次驗證了公司產品的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

公司通過多年來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智慧指揮調度、綜合視頻監控、無人系統、LTE無線寬帶、防災和應急指揮調度等技術領域的深入探索和實踐,系列產品得到了行業用戶的認可,自主研發的指揮調度通信系列產品曾在多次重大航天項目工程中表現優異。未來, 公司將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勇於創新,積極探索,致力於構建智慧指揮調度產業鏈,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為航天事業各階段目標提供全程保障,助力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不斷邁進。

此外,該公司還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2016年10月18日(星期二)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9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2天內完成交會對接

據新華社快訊,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設備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點火發射瞬間

人民日報報道稱,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2次應用性飛行。

逃逸塔分離

據悉,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獨立飛行1天後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至獨立運行軌道,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艙內兩名宇航員景海鵬與陳冬(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