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表示,今年將首次在香港和內地實行“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這也將是中國債市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在“兩會”閉幕後,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中銀國際固定收益研究主管、董事總經理王衛,他也是最早提出“債券通”概念的研究人士之一。早在2014年的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後的幾日,中銀國際便發布了名為《可否將“滬港通”擴展到包括債券通?》的研報,具體指出了兩地“債券通”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至今仍然適用。
王衛表示,積極的一面在於,滬港通、深港通已經為“債券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投資者信心基礎,因此將經驗拓廣到覆蓋在上交所掛牌交易的債券,即可為投資者帶來顯著利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債市的發展對於企業的發展壯大比起股市更具重要性。
但在他看來,當前面臨的挑戰在於,中國內地的兩個債券交易平臺(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都是場內市場,而在香港,場外交易是債券市場的主要交易平臺,在香港聯交所或其他國際交易所掛牌的債券很少。因此,在當前的機制下,兩地“債券通”更可能是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內地債市,反向則仍存在機制上的問題有待解決。不過王衛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和港交所必定會有創新型的設計來克服這一問題。
滬港通是“債券通”的技術基礎
第一財經:“債券通”可能會盡快開通的基礎是什麽?
王衛:其實,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已經比較完善了,其經驗可以較快複制到兩地“債券通”之上。盡管上交所掛牌交易的債券占中國債券市場15%左右,但仍是一個相當大的量。只要是在交易所掛牌的證券,那麽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其交易方式並沒有很大區別,很容易借助滬港通的通道介紹給國際投資者。
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啟的滬港通搭建了香港聯交所和上交所之間的一條跨境橋梁。與現有QFII/RQFII項目下所特定的合格機構投資者不一樣,此新平臺大幅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合格限制要求,為外國投資者參與內地股市開放了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反向亦然,與現有的QDII和剛開放的RQDII項目相比,滬港通也大幅拓展了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市的渠道。
我當時就建議,可以將股票通拓展至“滬港債券通”。目前,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市場的渠道仍有限。通過QFII和RQFII項目參與一直是主要途徑。此外,從2010年開始的一項試行計劃允許三類境外機構,包括央行、香港和澳門人民幣清算和結算行及參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外資銀行,可將其人民幣資金在配額制下直接投資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反向來看,國內投資者可以通過以往的QDII以及剛開放的RQDII項目投資境外債券市場。因此,我當時就認為,將滬港通拓展至覆蓋在交易所上市的債券將為債券投資者增加一個新的跨境投資通道。
兩地投資者有望獲益
第一財經:“債券通”將為境內和境外的債券投資者帶來何種投資價值?
王衛: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債券市場存量近60萬億元,遠大於離岸人民幣市場幾千億元的量級。內地交易所交易的債券以公司/企業債占主導,而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金融和政府債占主導。同時,由於在交易所上市掛牌的性質,交易所債券市場往往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開放性。
對於境外資金而言,境內人民幣債券市場體量龐大,而且對於那些有意投資中國境內可轉債的投資者,他們只能在交易所債券市場找到可轉債,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沒有的。即使只是將滬港通擴展到覆蓋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債券,也可為債券投資者帶來顯著利益,而僅需付出相對較少的努力。
對於尋求投資香港債券市場的境內投資者,“債券通”將為他們開放整個境外債券市場,也會為投資者提供一些目前中國境內市場仍不具備的債券投資產品,如高收益債、非人民幣計價債券、信用違約互換相關的信用工具、債券指數、結構性債券、伊斯蘭債等等。
比如,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目前在國內發行的3年期債券的收益率在5%左右,而它們在境外發行的美元債券的收益率達5%~7%。對於國內的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境外債券市場會給他們帶來投資更高收益的境外中資債券的獲利機會。
南向投資仍待機制創新
第一財經:港交所在3月15日也表示,將在兩地監管當局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的準備工作。你認為“債券通”的推出仍面臨什麽挑戰?
王衛:就當前的技術層面而言,如果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境內債市相對方便,但反過來,南向投資則仍需一定的機制設計和技術創新。
這主要因為,中國境內債市,無論是交易所還是銀行間債市,都屬於場內市場;然而,即使許多在香港發行的債券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但僅有極少數在交易所發生交易,境外債券交易基本依循國際慣例在場外(OTC)交易,OTC市場也存在分散度較高的特點,歐美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債券市場也以OTC交易為主。
由於場外市場發展成熟,且受到整個金融系統的支持,我們認為任何可能的將交易所聯通機制拓展至覆蓋境外債券的舉動,均需考慮如何將場外交易包括在內。經驗已表明,國際債券投資者一直以來均能無障礙地參與香港的場外交易市場,進行債券交易。
不過,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的差異仍是內地投資離岸債市的一個待解問題。就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港交所和香港特區政府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尚未公布解決方案。當然,如果暫時無法完全解決場外交易的問題,可以先開放單向(即北向)“債券通”。當然,最終雙邊的互動將是一種最為完美的狀態,內地和香港方面一定會做出一些技術和機制上的創新。
中國債市國際化加速
第一財經:隨著“債券通”的蓄勢待發,以及內地債券市場不斷對外開放,你如何看待中國債市國際化的進程?
王衛: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如果“債券通”通車,這將是一大利好。其實,不久前,境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對外開放似乎也是為“債券通”和中國債市開放鋪路。
在此之前,境外機構投資者僅能通過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對沖人民幣投資相關的風險,這種對沖方式由於受到在岸、離岸人民幣波動不同步的影響,效率相對較低。現在隨著境內外匯衍生品市場開放了幾乎全種類的外匯衍生品交易,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地管理外匯風險。
我認為,人民幣債券有望不久將被全面納入主要國際債券指數。作為鋪墊,3月6日,花旗固定收益指數宣布將中國境內債券納入其新興市場及區域政府債券指數;3月1日,彭博在其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系列中加入兩項新的混合固定收益證券指數,其中也納入了中國債券。
此外,正如此前港交所的報告中所提出的,其實未來還可以考慮允許境外人民幣債券進入境內回購市場進行質押融資。這不僅可提升境外的人民幣流動性,也可改善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交易便利性和保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穩定。
念頭的區別很重要,念頭的開放與保守,會產生很大的差別。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整理 | 周路平
6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辦,這個論壇由馬化騰一手操辦,邀請了包括順豐創始人王衛、大疆創始人汪滔、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等粵港澳知名企業家和港澳政商界的諸多名流。
這個論壇為什麽能吸引多位大咖參加?他們在會上都講了些什麽?創業家&i黑馬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現場報道。
王衛和汪滔等人素來低調。當天,王衛穿著黑色西服,配著一條米黃色牛仔褲,腳上的是深褐色休閑皮鞋。原本他出席的論壇被安排在了下午最後一個,但王衛從早上一直到下午全程出席。不知是應王衛本人要求還是來得突然,主持人甚至沒能在上午介紹嘉賓時提到王衛。而大疆創始人汪滔只出席了灣區青年計劃啟動儀式,未有任何發言。
首次公開出席外部活動的王衛顯得有些興奮,他與馬化騰出現在了活動的最後一個論壇上,探討“創新棲息地”。王衛一開場就提到媒體,他說媒體結束之後提問時,希望不要第一個問題就問他家里有幾個廁所。然而,整場活動並沒有提問環節。甚至在活動即將結束時,王衛還站起身,給周邊的嘉賓散發名片。但媒體眼巴巴地看著,被保安活生生地擋在了外面。
“十年前我就留意了馬老板的騰訊,當時我理解騰訊是 QQ,我就說這是泡妞的,認為沒什麽。但我現在在思考,10 年下來,差別咋這麽大呢?”王衛並沒有想象中的寡言,他說因為一念之差,順豐比騰訊的體量少了一個數量級,而這個“一念”指的是雙方的做事心態。
馬化騰看王衛在臺上風趣幽默、見解獨到,幹脆勸他下半年要多出來見媒體。王衛說,為了今天這個論壇,昨天晚上沒有睡覺,練到現在。
而我們的網紅、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女士,當天一襲清新的少女風打扮。她作為珠三角的優秀企業代表,除了給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站臺,更重要的是來打一波廣告:買空調,還是格力的好。
以下為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的部分精彩內容,有刪節: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主持人):請你們談談對創新科技的理解。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我想創新是今天前面很多的專家學者都在主旨演講,包括論壇當中都表述的很多,如果重複大家的觀點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首先來個創新,盡快把前面損失的時間把它挽回來。
格力是一個專業化的空調企業,但是到了今天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格力已經是一個多元化的企業,它知道科技對一個企業發展的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格力一直不斷挑戰自己。我們有一個萬人研發隊伍,作為一個制造業公司來講,萬人研發隊伍在別人想象當中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們願意做這樣的投入,為什麽要這樣?因為我們要盡可能讓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對社會作出快速貢獻。
格力認為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僅僅做空調已經不能夠主宰,更不能說未來智能家裝在什麽樣的情況下用什麽東西支撐它,所以我們認為效率是更重要的。於是我們有了自己的機器人、數控機床、模具等等,這些都是支撐工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剛才我在臺下跟馬化騰講,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因為從他的優勢和我的優勢,如果我們強強聯合,我們就節約了很多的時間,我們可以做得更大,不僅是為中國,也是在為全世界做貢獻。
大灣區我理解是給我們創造了更加好的空間,我們的人才交流帶來了很好的空間。同時,我們互相學習的機會更多,以前因為區域的局限,可能沒有這樣的條件,現在變成了大灣區以後,我們可能這種跨界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大家可以暢通無阻,對制造業來講是非常有價值的。
前面講了人才培養,我們的教育是培養未來支撐社會發展的人才,如果這些人不能為社會做貢獻,我認為他不能叫人才,所以教育做得再好,也是把這些人才要能走向社會,能做出有價值的事情,那才叫培養了人才。所以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我覺得更多的東西還值得我們去討論和研究,大灣區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香港、澳門和廣東,我們之間互相認識到,對方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對方有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我覺得是共存共融的時代,所以我覺得大灣區的前景非常美好。
最後還是要做一句廣告,大家記住要用格力空調。因為格力現在掌握的核心技術已經引領了世界這個行業,它成為了領導者。
馬化騰(騰訊董事局主席):這個涉及到一些人工智能計算,在過去5、6年大家都談移動優先。移動浪潮已經過去了,現在大家談AI優先,一切都AI優先了。
我們的判斷確實是風口到了,我們現在看到每個領域後臺、前端都需要考慮未來跟人工智能的結合,否則你可能失去先機。所以我們在內部超過四個團隊都會在各自的業務領域開始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發,他們有的是分開,各自做各自的,針對自己的場景做研發,像自動駕駛是其中一方面。像我們最近比較大的成果是圍棋方面,大家知道AlphaGo在圍棋前不久贏了世界冠軍柯潔,我們自己的圍棋AI叫絕藝,3月份在日本的一個大賽也贏得了冠軍。
但是AlphaGo沒有參賽,如果參賽,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贏它,但是我們贏了日本和法國的勁敵。我們至少可以說世界第二。當然,做這個的目的不是為了圍棋本身,最重要是通過圍棋做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可以自己和自己博弈,然後在別的領域進行應用,包括醫學中片子的識別,包括在量化金融方面,甚至可能在制造業方面,它可能影響未來加工的精度。
因為大家知道很多模具會磨損,如果具備一定的人工智能,知道哪些加工程度有偏差,它會自我調整,可以極大地改善模具的精準度所帶來的偏差。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經過同類的垂直領域,通過算法、標簽給它數據,自我訓練,機器會學習得比人腦掌握得更好,這是我們更感興趣的。
王衛(順豐速運董事長):謝謝校長。在回答校長的問題之前,先感謝馬主席,沒有馬主席盛情邀請,我恐怕也很難想參加今天這麽高調的活動。今天那麽多媒體,我的低調牌坊真正就沒有了,所以感謝馬主席這次給我這個機會。這次也很感謝一次性看到這麽多媒體,等下經過媒體區,媒體請第一個問題不要問我家里有多少個廁所,這個最近講了很多。
我回應一下校長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想用另外一個維度回答。我認為今天講了很多環境、人才、大灣區需要的條件。我想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大灣區和創新這部分,在於“一念”。我們經常講好的科技需要好的人才,好的人才需要好的生態環境,好的生態環境需要文化,但是我仍然認為每個環境當中,作為一把手,其實一把手的一念之間的差別會很大。
舉個例子,我這“一念“里面決定開放的程度,這一念之差可能在短時間大家看不出這個差別,10年以後看到這個差別是非常、非常大。舉個例子,11年前,當時我理解騰訊就是一個QQ,我認為這個東西沒有什麽。11年下來,為什麽差別那麽大呢?其實這11年我一路在馬總身上尋找答案,我近期才尋找出來這個答案:一念之差。我這一念是在於打造自己內部的一個生態的環境,專註自己做自己的產品。其實馬總除了打造自己的內部環境以外,還打造外部的整個生態環境,而這種更開放的模式,包括不同的合作夥伴,贏得更多的機會。這很不一樣。
我認為很厲害,我自己只是把內部產品做好就好了,最終下來就是兩千億跟兩萬億的區別。
我想告訴大家,念頭的區別很重要,念頭的開放與保守,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如果今天我們做老板的還是固步自封,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得,然後不跟人家合作,不跟人家互相交流,我認為未來的時代,這個企業肯定是被邊緣化。所以我更認為,大灣區是互贏、互通、互聯,不同角色之間進行分工,贏家是整個大灣區里面的所有參與者。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要有這個理念,而這個理念是來自於所有在大灣區里面的企業應該有這個理念。學校有這個理念,政府有這個理念。
我也建議,我們定期跟學校有很多共同的合作,做很多的項目,跟政府也互相之間人員交流一下,我們讓政府的人來做一做企業,我們也去政府交流。或者我去騰訊管一管,你(馬化騰)來順豐管一管(這是開玩笑)。
我覺得每個企業開一個X部門,這個X部門專門是跟每個企業互相對接的頭腦部門,這些人可以去騰訊那邊,跟X部門互相之間開會,甚至這些員工可以去那邊上上班,你那邊來順豐上上班,去董總那邊上上班,董總那邊的人去派派件。這就是最好的組合,讓我們知道這個方向是對的,怎麽做到?就是來自於我們跟大學的合作項目,跟企業之間合作。在大灣區里面,所有的企業要共同搭建這種X部門,一起把所有的優勢結合起來,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做出產品和服務,讓整個大灣區可以創造出更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我的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