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煤價持續下跌,神華和中煤力挺的煤企限產尚無定論

“這個是不對媒體的,我不方便(說)。”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中煤協”)21日召集了十余家大型煤炭企業座談(下稱“煤企座談會”),分析交流當前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第一財經記者致電中煤協及參會煤炭企業詢問座談情況時,均被類似上述回答婉拒。

煤炭單價的漲跌、產量的增減不僅關系到產煤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關乎相關企業的生死存亡,對於用煤企業也有影響。去年9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多次召集重點煤炭企業座談,但均為閉門會議,就是不希望會議內容影響煤炭價格。

然而,在行業狀況有所好轉、宏觀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不僅“門”里的各方存在利益博弈,“門”外各方也都想更早摸清新一年煤炭價格的走勢。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煤炭價格波動過大需要控制,只有價格穩定才更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媒體報道稱,中煤協在煤企座談會上正是呼籲大型煤企做出表率,不進行惡意競爭,帶頭穩定煤炭市場。

目前,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自去年10月底創出當年新高後一直處在下降通道中,神華和中煤等煤企都“力挺”煤炭限產方案,即從330個生產工作日恢複至276個工作日。但方案何時實施、如何實施仍在等待發改委的最終批複。

今年煤價可能不如去年

煤炭消費已進入春節後的傳統淡季,價格正處於下行通道,穩定煤炭市場尤為重要。

根據中煤協發布的煤企座談會通知,會議內容主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交流2016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研究2017年煤炭市場走勢;交流各單位2017年煤炭產運需銜接情況;研究探索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煤炭經濟平穩運行的措施和建議。

參會人員包括神華、中煤、同煤、山西焦煤、陽煤、開灤、冀中能源、山東能源、福建能源、龍煤、內蒙古伊泰、陜西榆林能源等企業主管煤炭經濟運行的負責人。

有媒體得到風聲稱,此次的煤企座談會透露,2017年國內煤炭供大於求的趨勢難改,需求或繼續下降。中煤協方面則建議大型煤企起到表率作用,不進行惡意競爭,帶頭穩定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一份出自中煤協的會議資料顯示,2016年煤炭市場供需由嚴重供大於求逐漸轉為基本平衡;全社會存煤在連續四年增加後出現下降;煤炭價格大幅波動後,逐步合理回歸。

資料總結道,影響2016年煤炭市場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是國家加大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力度,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政策效應的直接體現,也有能源結構短時變化,水電減少、火電大幅增加的原因;既有氣候異常、夏季持續酷熱、自然災害多發等偶發因素,也有公路治超、鐵路運輸緊張、前期主要用戶庫存偏低後期補庫需求增長,以及國際煤炭資源緊張和市場預期變化等的影響。然而,當前煤炭供求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行業平穩運行尚缺乏堅實基礎,近期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仍在加大。

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節後沒有執行“276個工作日”、冬季氣溫偏暖等原因,民用需求提振有限,工業需求增速也不明顯,近期煤炭供應略顯寬松。預計2017年煤炭市場價格高位不及2016年,低位要高於2016年,低位即整體波動水平較小。

新一輪煤炭去產能難度加大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會議資料還要求“堅定不移去產能”:堅決退出安全風險高的產能,加快退出落後產能,努力發展先進產能。去產能對於煤價走勢有著不小的影響,但今年的執行目標尚待官方明確。

國家能源局2月17日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17年力爭關閉落後煤礦500處以上,煤炭退出產能目標為5000萬噸,並將2017年煤炭總產量目標設定在36.5億噸左右。

集成期貨煤炭分析員鄧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認為《意見》中的“退出5000萬噸煤炭產能”是能源局每年會發布的常規性計劃,這和國家所制定的去產能目標不是同一個概念,具體去產能目標要等國家發改委發布。

雖然發改委尚未公布2017年的煤炭去產能目標,但多位業內人士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年度目標將小於2016年。

不過,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表示,2017年煤炭去產能的難度加大。

“2016年涉及去產能的部分煤礦已經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完成去產能任務相對容易,但2017年去產能將主要涉及正常生產的煤礦,需要安置的人員數量不會比2016年少。”姜智敏上月在中煤協的《中國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會上說。

《報告》指出,在國家化解過剩產能政策指導下,2016年全國煤炭行業去產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但同時,化解煤炭產能過剩、促進煤炭供需平衡依然是今後幾年的重點任務。2017年煤炭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矛盾仍將十分突出。

對於去產能目標將較去年減小,煤炭生產企業怎麽看?

山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運銷部副部長高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是供給側改革第一年,是去產能較集中的一年,多個省份超額完成任務。去產能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已完成去年目標的省份(如山東)要繼續關停,沒完成的在加大力度關停。今年如果去產能目標減少可能對煤炭市場有影響,但不會造成過大沖擊。

春節過後,煤價一直處在下行通道。最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每周三公布)報收於587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神華和中煤等煤企“力挺”的煤炭限產方案仍待發改委批複。初步上報的方案有“三不執行”:先進性礦井不執行,缺煤省份不執行,焦煤和肥煤礦井不執行。

煤價過快上漲對下遊沖擊大

煤炭價格上漲對於產煤企業自然是好事,但對於下遊行業也會造成沖擊。

在國家多項去產能政策的調控下,去年煤炭、鋼鐵價格觸底回升立竿見影。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從2016年年初的370元/噸漲至年內最高點607元/噸,螺紋鋼期貨價格則從2015年12月的最低價1600元/噸一路上漲到2016年12月最高位3500元/噸水平線。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煤炭價格增長過快對煤炭下遊企業,尤其是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影響巨大。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姜克雋此前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有價格穩定才有利於經濟發展,煤炭價格波動過大需要控制。

“政府調控在與市場力量的拉鋸戰中,既不能對市場過分強硬,也不能缺位,一定會適當且靈活運用政策工具來保障經濟健康穩定運行。276個工作日制度逐步演變為‘在276~330個工作日之間靈活調整’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位煤炭專家日前表示。

這位專家說,在供給側改革中,應更多實施市場化行業重組,做減法去掉幾個企業,才能做加法迎來有競爭力的企業;減少無效供給,提供有效的高端供給。傳統行業只有度過短期的陣痛,才能迎來長期的前景。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去年年底就在公開場合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推進煤企上下遊相關行業跨行業兼並重組,將支持打造跨行業、區域、所有制的企業平臺。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舉行央企、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提出,要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並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探索海外資產整合。

在企業層面上,寶武合並提供了首個供給側改革樣本。兩家合並後的粗鋼產量合計達到5840萬噸,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業內人士指出,合並後將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重合產品發揮協同效應,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化,並推動鋼鐵去產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16

12部委共推煤企兼並重組 2020年形成多個億噸級煤企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205.html

Upload_1515335914616.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8年1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的目標為,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幹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咨詢中心工程師成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大量不符合國家安全、環保、質量和技術等要求的煤礦有序退出,進一步推進了煤炭產業結構合理優化。但煤炭行業仍然存在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較低、轉型升級相對緩慢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次發文旨在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生產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

去產能任務或提前完成

2017年煤炭去產能1.5億噸的目標任務已經於10月提前完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2017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已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隨著總量去產能目標的逐步實現,煤炭行業結構性去產能也在加快。

為進一步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意見》提出,要求通過兼並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遊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經濟活力得到增強,產業格局得到優化。

對此,《意見》明確提出幾大方向,包括支持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並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並重組和支持煤炭與鋼鐵等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並重組。

卓創資訊分析師崔玉娥認為,無論是煤電聯營、還是煤炭與煤化工之間的兼並重組,重點都在於增強產業鏈上下遊的關聯度。煤炭作為重要的原料,上下遊企業的兼並重組,有利於下遊企業控制成本,優化成本。

實際上,2017年,煤炭行業兼並重組大幕已經拉開。

國家層面,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宣布正式重組,成立國家能源集團,二者合並涉及資產超過1.8萬億元,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成功認為,“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大型央企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先後接收了國投、保利以及中鐵資源的煤炭資產,為央企煤炭資產優化樹立了典範。”

地方層面,山西7大省屬煤炭企業股權劃撥於省屬山西國投。對此,成功表示,這有利於省屬煤炭企業在資本市場投融資手段的多元化,也便於下一步省屬煤炭集團之間的兼並重組。

此外,成功還指出,甘肅能源化工集團在兼並重組浪潮中應運而生,該集團能夠降低省內煤炭企業過度競爭,也明確了下一步甘肅省煤炭行業的轉型方向。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也與國家電投集團開展相關合作。

“去年的這些案例為接下來煤炭行業的兼並重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成功說。

成功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是煤炭企業兼並重組的機遇期,從國家政策方面看,國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深化國企改革,煤炭行業是其中重點行業之一;從能源發展角度看,國家推進能源改革工作,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持續萎縮,與此同時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存在,煤炭行業亟待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從煤炭行業內部來看,一方面煤炭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主業不突出、輔業盈利能力差的問題’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煤炭生產布局不斷西移,東部煤炭企業面臨資源枯竭、人員轉移安置問題,這些因素都為煤炭行業‘十三五’期間的兼並重組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成功說。

建立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

《意見》提出,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他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實現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鼓勵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臺公司,通過資產移交等方式,對國有企業開辦煤礦業務進行整合。

對此,成功認為,這說明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平臺,在下一步煤炭行業兼並重組的工作中,仍然擔負著重要的任務。而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公司的整合事例也能為文件中提出的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平臺公司提供參考。

《意見》還明確支持煤炭企業由單一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快專業化公司建設,推動煤炭產業邁向中高端。“這為煤炭企業下一步發展提供了一條輕資產運營轉型的新思路。”成功說。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意見》要求,實行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和主體企業名錄管理。鼓勵兼並重組主體名錄企業對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實施兼並重組。被列入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的則是對具有經濟、技術和管理等優勢的煤炭企業和大型火電企業,建立兼並重組主體企業名錄。

而哪些將被列入兼並重組重點對象企業?根據《意見》,包括新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煤礦、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經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煤礦;項目違法建成投產的,須依法接受處罰並停止生產;凡生產高硫高灰劣質煤,經過洗選商品煤質量仍達不到《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標準的煤礦等。

根據《意見》要求,對不具備長期發展條件、列入兼並重組重點對象的煤炭企業實行審慎的信貸政策、實行審慎的關聯產業政策、強債券風險防範等。

成功表示,對於名錄管理的制訂,一方面能夠防範或降低金融機構對落後產能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誠實守信政策引導資金對優質產能的投入,利用市場手段推動煤炭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