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大新系統 三分鐘測中風準確率達九成

1 : GS(14)@2015-05-12 23:02:11

【本報訊】中風治療爭分奪秒,越早治療病人可完全復原的機率越高。理工大學研發一套電腦輔助系統,分析病人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比較腦部密度數據,可於3分鐘診斷病人是否中風,或分辨缺血性中風或俗稱「爆血管」的充血性中風,準確度達九成,可成為醫生斷症好幫手。記者:嚴敏慧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系主任鄧福禧表示,確診中風病人一般要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再由醫生分析影像,評估是否有血管栓塞或出血情況,再決定治療方案。病人每次照電腦掃描會有80至100張影像,肉眼斷症需時最少10至15分鐘,且過於細小的變異較難察覺,有機會出現漏診情況。新系統不但縮短至3分鐘,最細能偵測到1毫米病變區域,即極初期中風亦能測出。




比較左右腦影像密度

新系統分兩階段評估掃描影像,第一部份是運算算式,會自動分析80至100張影像,透過人腦的左右對稱原理,程式會自行比對左右兩邊腦部的密度,當有地方密度有改變,即代表出現問題。鄧指,影像密度較低的區域,有可能是缺血性中風,反之則為充血性中風。系統會抽取懷疑中風的範圍,並加以標示。第二部份即人工神經網絡分析,系統已預先輸入22個圖像特徵,以分辨有關掃描結果是否中風。研究人員利用26名公立醫院中風患者及26名健康人士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評估系統分析的準確性,結果顯示診斷準確度達90.4%,靈敏度為88.5%,沒有中風的檢測準確度則為92.3%。鄧指,系統能偵測細至1毫米病變區域,一些中風早期變化,包括如腦溝不明顯及一些大腦動脈徵象等亦能標示,醫生掌握相關資料數據後,可再判斷患者腦部是否有血塊等症狀,然後再確診。不過,鄧表示,系統不能取代醫生角色直接決定病人是否中風,但可作為第二參考,尤其讓非專科的前線醫生診斷疑似中風病人時,多一個參考。他指,正與公立醫院商討是否可引入新系統,又希望系統繼續優化,如改善資料輸入程序,下一步則可發展雲端應用,讓醫生能於手機等接收評估結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2/19144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269

【趣味科普】BMI高不代表肥同孱 腰臀比更準確

1 : GS(14)@2016-03-06 03:15:07

BMI被廣泛用作健康指標,但科學家最近質疑其準確性。他們分析血壓和血糖等指標,發現BMI過重和癡肥,不一定代表健康差,而三成BMI正常的人,心血管機能欠佳。



二月節慶特別多,一不小心吃多了,今個月上磅秤秤,再算一算BMI,數字超標的話一定會驚太肥,想立刻瘦身。很多人以為,BMI越高就越肥,健康狀況也越差。但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就算BMI高,也不代表肥和孱。


BMI的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體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例如體重56公斤,身高1.7米,BMI等於56除以1.7的二次方。得出的數字,介乎18.5至23就算適中,低於18.5是過輕,高過23是過重,25或以上就算癡肥了。但科學家分析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健康指標,發現在BMI的分類下,近半過重的人,及三成癡肥的人,雖然身體比較重,但其實很健康。BMI正常的人,反而有三成心血管機能不太好。除了不太準確的重量,量度健康還有很多方法,例如心肺適應能力,脂肪百分比等都比BMI準確。其中在家也能計算的腰臀比例,可以更精確地定義癡肥。只要用軟尺量度腰圍,再度度臀圍,將腰圍數字除以臀圍,就可以得出腰臀比數字。身體健康的話,女性腰臀比應介乎0.7至0.8,男性則介乎0.85至0.9。腰臀比高於1,就有可能患上肥胖引致的疾病。根據衞生署抽樣調查的BMI,近半香港男性過重甚至癡肥,女性也有三成。如果你是其中一份子,不用急於減磅的。2013年已經有研究提出,節食減重對長遠健康影響輕微,也沒有明顯證據顯示,單憑節食能減低血壓、膽固醇和改善糖尿病。下次過磅見到重了,不用覺得似世界末日,檢查了其他健康情況,才決定是否需要減肥吧!參考資料:
Tomiyama AJ, Hunger JM, Nguyen-Cuu J, Wells C. Misclassification of cardiometabolic health when using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in NHANES2005–20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16.
Tomiyama, AJ; Ahlstrom, B;& Mann, T.(2013). Long-term Effects of Dieting: Is Weight Loss Related to Health?.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7(12),861-877.
Price GM, Uauy R, Breeze E, Bulpitt CJ, Fletcher AE. Weight, shape, and mortality risk in older persons: elevated waist-hip ratio, not high body mass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risk of death. Am. J. Clin. Nutr. August2006,84



據衛生防護中心抽樣調查港人BMI,21.6%男性屬過重(BMI介乎23至25),28%屬癡肥(BMI25或以上),加起來近半人超標。而女性BMI中,15.1%屬於過重,14.4%屬癡肥,加起來近三成超標。

比起BMI,腰臀比例更精確地定義癡肥。只要將腰圍數字除以臀圍,即可得出腰臀比數字。身體健康的話,女性腰臀比應介乎0.7至0.8,男性則介乎0.85至0.9。腰臀比高於1,就有可能患上肥胖引致的疾病。



記者:彭海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05/195170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72

【Google Maps新功能】實時顯示地點人流 避塞車避等位更準確

1 : GS(14)@2016-11-26 14:02:24

Google最近推出一個新功能,讓用戶在未到達商店(如食肆、零售店、機場等等)之前,已經可以知道店舖內即時繁忙情況,無論網頁版及app版都用到。



其實Google早已經在上年7月時推出了「Popular Times(熱門時段)」,用戶可以透過Google Maps及Google Search(即搜尋首頁)去了解該地點的繁忙程度,不過只是每小時更新一次,未能反映即時實際情況。今次新增的Live Feed功能則為即時更新,可以實時反映地點有幾逼人,更勝從前,更準確反映實況,例如餐廳,記者實試在Google搜尋尖沙咀麥當勞,果然搵到即時繁忙時間,顯示最繁忙時間為晚上6至8時,如見到人多,可立即轉軚去比較少人的餐廳,節省不少等位時間。
Live Feed功能亦會顯示一般人的逗留時間,以上搜尋顯示「訪客通常會在此停留25分鐘到1小時」。如果到訪未光顧過的食肆前,時間就可預得更準確。而且介面簡單清晰,繁忙時段顯示為紅色,而非繁忙時段會維持一貫的藍色,讓用家可以選擇直接避開紅色時段。新功能原理是根據匿名Google Maps用戶的地理位置數據而作出分析,就如現有的路線搜尋一樣,都是反映即時地點實況,準確度相信不俗,在交通大塞車和商店感恩節大減價時就大派用場了。記者:陳傲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6/198457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25

準確追蹤英鎊走勢 肯特納通道較優勝

1 : GS(14)@2016-12-16 08:11:30

【明報專訊】在過去的一年,特別是自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保歷加通道(Bollinger Bands)和肯特納通道(Keltner Channels)都比較準確地追蹤及預測英鎊(兌美元)的走勢,但兩者在彭博回溯測試分析(Back Testing)中的表現仍有不少差異。

我們在介紹肯特納通道的時候已經簡單說明過它的構成及計算方法,在此不再重複;在英鎊(兌美元)的回溯分析中,肯特納通道的均線為10天簡單移動平均線(SMA),上/下通道分別為10天SMA加/減1倍真實波幅均值(ATR)。

超出保歷加通道機會較低

保歷加通道的均線一般為20天SMA,上/下通道則分別通過均線加/減n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得出;標準差是金融市場傳統的風險測量指標,即常說的波幅(volatility)。在回溯分析中,保歷加上/下通道分別為20天SMA加/減2個標準差。投資策略均為當英鎊匯價從上方向下穿越且收市價位於下通道下方時買入英鎊,而當匯價從下方向上穿越且收市價位於上通道上方時沽出英鎊;若出現買入或賣出信號時已有反方向持倉,則會首先平倉然後再開新倉。

一般而言,英鎊匯價超出保歷加通道的機會要低於超出肯特納通道的機會;因為根據保歷加通道背後的邏輯,它包含約90%的(相關投資產品)價格變動,而肯特納通道的構成不能推導出類似的結論。有鑒於此,若英鎊匯價超出保歷加通道時,我們更有信心相信此時英鎊(兌美元)應已短期見頂/見底。但由於肯特納通道更緊貼英鎊匯價走勢,因此成績上看肯特納通道要優勝於保歷加通道。

[天王國際金融 回測煉金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05&issue=201612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41

稱特首要準確評估盈餘 鋪路送林鄭票民建聯特設條件 篩走曾俊華

1 : GS(14)@2017-02-02 02:30:38

■民建聯昨發表對下屆特首期望,指新特首要準確評估盈餘。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選戰提名期倒數兩周,愛國愛港陣營開始鋪橋搭路向林鄭送票。手握逾百票的民建聯本周六起分別約見4名參選人,由林鄭打頭陣,該黨昨發表對下屆特首的期望,更特意提到新特首要改變既定的公共理財觀念,準確評估盈餘,似衝着被指守財奴、年年估錯數的曾俊華而來,加上該黨兩名副主席加入林鄭競選團隊,民建聯撐林鄭意向浮面。連同工聯會及鄉議局傾向支持林鄭,料林鄭會在愛國愛港政團簇擁下「火紅」入閘。記者:陳雪玲屬選委會內「大戶」的民建聯,於黨內選委周六與林鄭會面前公佈對未來特首的期望,除了要求新特首守護一國兩制,持續反港獨,促進優質民主,重啟政改,處理好香港與內地、行政與立法、政府與市民的關係外,李慧琼更強調,未來特首要改變既定的公共理財觀念,準確評估盈餘,善用財政儲備,收窄貧富懸殊。


兩副主席入林鄭團隊

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時,幾乎年年估錯財政盈餘、亦被批評為守財奴,民建聯過往亦未有特別提出有關條件,似乎是為篩走曾俊華而度身訂做。問及曾俊華是否符合有關期望時,李慧琼只稱民建聯過去亦有批評政府估錯數,認為整個團隊都有責任,會與參選人會面時了解相關看法。除了安排林鄭打頭陣接見黨內選委,其餘3名參選人則於下周才獲安排接見,該黨兩名副主席張國鈞及陳勇亦已加入林鄭競選團隊,周浩鼎則透露林鄭初步找他協助安排到大嶼山落區。雖然民建聯撐林鄭傾向較明顯,但李慧琼堅稱提名及投票策略是經中委決定,尊重各選委傾向,例如有成員(監委會副主席方和)為曾俊華助選。至於中聯辦被指為林鄭拉票,李慧琼表示,中聯辦會在不同場合與他們溝通,就香港不同情況交換意見。包括李慧琼在內的民建聯中人已收到林鄭2月3日造勢大會的邀請,但李慧琼昨指作為主席,不會為任何候選人站台。手持27票、預料綑綁提名及投票的鄉議局今天亦分別會見林鄭、曾俊華及葉劉淑儀,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昨重申該局傾向支持林鄭;被問及會見其他參選人後會否有機會改變立場,他未有正面回應,只稱要了解他們的政綱,以及如何處理新界問題等。另一個「票倉」、手握至少60票的工聯會則於周四會見林鄭與曾俊華,理事會尚未決定支持何人,但早前工聯會重量級人馬,如鄭耀棠、黃國健等先後發表「捧林貶曾」言論,如前者指林鄭是「資深政務官」,對政府運作瞭如指掌,曾俊華雖然資歷亦深,但被人批評是守財奴;後者則指林鄭工作能力強、作為下任特首完全符合資格,但對曾俊華過去表現無甚印象,預料工聯會亦傾向提名林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1/199142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88

何國良﹕獨立銷售數據 準確判斷銷情

1 : GS(14)@2017-09-16 22:29:44

【明報專訊】轉瞬間,2017年又來到「911」這個日子。當年,下班後走在街頭時,已收到不少的來電通報消息(當時仍未流行即時通訊軟件),在街上路過看到的電視畫面,當時的我仍未意識到事件可以造成的破壞力,直至回到家中,看到後來的一幕一幕,才明瞭當中的可怕,叫人心寒。在傷痛中,有在事件中失去共事同事的券商,每年都會在「911」的交易日,將當天的收入轉贈給有需要的慈善機構,以更積極的行動去紀念事件中的同事們,絕對值得支持!

主流重磅股 高開高收

回到市場這邊,有感市場只是在上下走動,沒有明顯的方向感,「放假遠離市場」的理論又繞上心頭。反正在勝算不高的時候,不妨放鬆一下自己,為之後的市場作準備。但如果有讀者心水清,亦會發覺,縱使市場指數並沒有太明顯的走勢,但某些板塊和個股仍有不錯的表現,所以不能遠離市場呢!筆者亦有發現以上的現象,而將這個現象放在更大的範圍來看,又看到這情况不是港股獨有,在其他亞太市場如韓國亦看到。當然,投資者可能在這一刻,對某些板塊情有獨鍾,而促使這些板塊相關股票的騰飛,但筆者亦看到,在過去的數個交易日,不少主流的指數股重磅股,每每都不能高開高收,這情况出現的一個理由在於有不少跟着成交量(flow)的賣盤在市場。需要不停地在大部分股重股上報上賣盤的賣家,想必是ETF相關的基金贖回要求。上周亦有提及,在筆者可以看到的數據中,發現亞太區這種年初至今的8個月連升是首次出現。以美元計算,亞太區(日本除外)指數今年至八月升幅已經達到31.1%,所以有投資者,特別以快速資產配置的ETF投資者更是一個下手的好時機。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買賣雙方拉鋸的局面將會持續。

因此,市場要有一些新主題才可以有多一份精彩。例如,當萬眾期待的新手機登場前,一些手機零組件相關的股票都紛紛飛起,不管在未來一段時間,新型號手機是否真的如願熱賣,這些炒預期的遊戲往往最受市場歡迎。跟同行了解,原來他們亦為此作出準備。他們意識到,當相關股票的表現極受新型號手機銷情所影響,但好多時候,實質銷售情况往往跟預期有差別,容易影響基本面分析的判斷。

新手機炒預期 為此作準備

因此,他們起用一些獨立研究組織的實地研究(Independent research),嘗試在不同的零售銷售渠道中,收集最前線/最原始的零售數據。他們透過這樣較領先而相對準確的數據,去更有效調節自己對銷情的判斷。漸漸發現,我們其實身處不少有用數據的當中,只是過往在非數碼的世界中,不容易獲得所需數據。好似,現時已有一些市政府,通過整體的手機群組數據去做城市的規劃,什麼樓宇是空置的便無所遁形了!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77&issue=20170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18

AI分析醫療影像 準確率逾九成 2分鐘完成檢測 紓緩醫生人手不足

1 : GS(14)@2017-10-01 20:10:51

【明報專訊】現代醫學非常倚靠分析醫療影像來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擁有這種知識的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有科技公司就研發出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分析醫療影像,希望利用技術創新來紓緩醫生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現時,該公司已有1套檢測肺癌的軟件正在3家內地醫院進行臨牀測試;若順利的話,可望在1年後正式推出。

視見醫療科技共同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陳浩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是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影像計算分析實驗室「孵化」出來,創始團隊主要是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王平安教授及其博士學生。該公司業務是研究將人工智能醫療影像分析技術應用於輔助診斷和治療,解決醫生人才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

內地病理醫生缺口達6萬人

西醫非常倚靠影像來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有內地網媒報道,2015年內地的醫療影像檢查人次高達14.4億,醫療影像開支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6000億至8000億元人民幣;內地醫生愈來愈難應付龐大的醫療影像分析工作。陳浩表示,有估計指出,內地的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醫學放射影像,數量每年增長高達30%,但放射科醫生的數目每年增長不到5%。至於負責分析病理影像,如光學顯微鏡拍攝的細胞或組織影像的病理醫生,亦同樣出現巨大缺口。現時,內地只有約9000名病理醫生,以較保守的估計,內地病理醫生的缺口高達4萬至6萬人。若根據美國病理醫生與病牀數目的比例,內地更需要10萬名病理醫生。

此外,一個病理醫生的成長周期長達10年,即使醫院增加招聘和培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另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若在疲倦的狀態下工作,亦會令判斷出現錯漏的機會增加。該公司提倡,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分析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減輕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工作量。

以肺癌為例,早期肺癌的典型癥狀是肺部結節,放射科醫生通常要觀察約200至600幅電腦掃描圖像,以香港來說,大概要花30分鐘;內地因為人手嚴重不足,只會用10至15分鐘。至於病理切片影像,1張約1GB至3GB,病理醫生一般亦要在15至30分鐘內,從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壓力相當大。若使用該公司的人工智能軟件來分析放射影像或病理影像,只需1至2分鐘,大幅提高效率;準確率亦逾九成,可以作參考,減輕醫生部分工作量和壓力。

北京醫院測試 料明年推出

視見醫療科技正在研究的,有「AI放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AI病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以及「AI放射治療靶區輔助勾勒系統」。其中,AI放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中用於分析肺部影像有沒有肺癌的「肺小結節檢測和識別系統」,正由北京3家醫院進行臨牀測試。若順利的話,可望在1年後取得中國藥監局的認證,正式在內地市場推出。

AI病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中用於分析有沒有乳癌和子宮頸癌的軟件,亦會在稍後交給內地醫院進行臨牀測試,希望趕及在今年底前開始申請中國藥監局的認證。因此,若兩者都順利的話,到了明年底,該公司將有兩套產品推出市場。至於AI放射治療靶區輔助勾勒系統,用來勾劃出癌症病人體內需要進行放射治療的地方;但這套系統仍需時日才可以臨牀測試。

陳浩表示,雖然公司優先發展內地市場,但亦希望能物色香港醫院參與臨牀測試。該公司初期會將其人工智能軟件安裝在醫院電腦系統內;長遠來說,會考慮透過雲端來提供服務。將來開拓國際市場時,透過雲端來提供服務,毋須派員工上門安裝,會比較方便。

系統應用「深度學習」 分析病症

據悉,視見醫療科技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來自動分析醫療影像。視見醫療科技產品經理Tsougenis Efstratios表示,該公司在「深度學習」技術方面,擁有4項發明專利,另有4項專利申請正在審批。

他又稱,分析不同病症的「深度學習」技術,其實大同小異,重點需要先找到醫生提供大量案例的醫療影像,以及清楚標明其中的關鍵位置,才能讓軟件學習到日後如何自行分析。

非完全取代 最後仍靠醫生把關

不過,由軟件來分析醫療影像,萬一出錯的話,有機會面對訴訟和巨額索償。Efstratios表示,該公司的人工智能軟件若能取得所在國家的監管當局批准使用,就代表有關當局認可,其風險可以接受。而且,該公司不是提倡以軟件全面取代醫生,而是建議在最後階段由醫生把關及判斷。他認為,只要依足手續,在取得當地批准後,才推出其人工智能分析軟件或服務,毋須擔心訴訟和索償的問題。

明報記者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99&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84

花絮﹕學習令決策更準確 增創業成功機會

1 : GS(14)@2018-03-19 04:48:45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創業文化漸濃,龍沛智認為,創業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不創業亦可加入Start Up,在這些企業工作,可以接觸不同工作範疇,有助個人成長」,他說自己當初攻讀史丹福大學時,受學校氣氛及靈感激發而創業,認為學習可以讓企業家更準確定下決策,增加創業成功機會。

雖然WeLab成立5年,但已多次打入不同金融科技排行榜,今月IFC發布的全球百大推廣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企業,WeLab成為榜上唯一香港企業,被問到WeLab成立至今自己最滿足的事,龍沛智笑言,看到公司由只有2人團隊變成600人公司,而且同事亦認同公司推廣普惠金融的理念,自己亦感到相當高興。

創業路途艱難,企業家幾乎要全天候工作,不過龍沛智稱,創業就像馬拉松比賽,努力衝刺同時亦要適當減壓,「每晚都一定會返屋企食飯,而且會多做運動」。他又稱、現在每星期起碼做3次運動,「深知時間不多,每次會更落力做運動,例如打泰拳及跑步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01&issue=201803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