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老舖結業 葛菜水贈街坊
1 :
GS(14)@2017-01-02 00:48:50■老闆娘賴太(左)不想冒險將招牌讓人,寧願讓涼茶舖光榮結業。何頴賢攝
【本報訊】「飲好人,自己好開心。」熬好一碗葛菜水,為街坊清心下火,是涼茶老舖「陳仔」老闆賴先生和太太的最大願望。2016年終結,這家70年老店亦因賴生年事已高及腳患,昨日在一眾街坊、熟客歡送下光榮結業。臨別依依,賴太以葛菜水代酒送客,一碗碗慷慨相贈,以表對街坊的無限感謝。小店不再,人情永在。
做街坊生意要「好有愛心」
「陳仔」屹立九龍城逾70年,由賴生的叔公創立,賴先生、賴太是第二代經營者,平日賴先生全力負責製作野葛菜水、龜苓膏,賢內助賴太是其副手。賴太說,丈夫年事已高、加上有腳患,多麼不捨亦要忍痛結業,「(丈夫)日日企得太耐,隻腳都變晒形」。昨天一早,「陳仔」貼上「光榮退休」字條,特意熬了平日三倍的葛菜水,猶如舉辦葛菜水派對。「陳仔」過去多年陪伴九龍城街坊,除了農曆新年期間休假數天,全年營業、風雨無休,賴太說,不少熟客定期由屯門、北角或銅鑼灣等各區專誠來光顧,「點好意思唔開舖」。她續指,自從約一個月前公佈結業消息後,一直有很多客人來捧場,昨天所見更有不少熟客專誠話別。街坊熱烈捧場下,「陳仔」昨早7時開舖、9時已差不多賣光龜苓膏。街坊生意、往來銀碼頂多一百幾十,賴太直言滿足感非來自錢,又憶述2003年SARS期間一直蝕本,但她和先生無怨無悔,只要看見客人飲過葛菜水、吃過龜苓膏後覺有效用,便覺滿足。而在「陳仔」宣佈結業後,原來曾經有4、5人出高價欲接手涼茶舖,有人更想學師,賴氏均沒有動搖,賴太坦言,做街坊生意要「好有愛心,好喜歡呢份工作」,不想冒險將招牌讓給他人,寧願光榮結業。九龍城街坊、大學生張小姐昨午專誠「兜路」前來幫襯,她笑言「由細飲到大」,每當路過聞到野葛菜香味、生暗瘡或自覺「熱氣」時,便會來光顧,她慨嘆當區不少小店陸續消失,個別是因為不敵貴租,令社區逐漸失去人情味。另一街坊楊小姐自幼便常跟親友來飲葛菜水,其後移民加拿大後回流,仍繼續是「陳仔」常客,她笑言自小在熱氣、喉嚨痛時,第一時間不是求醫,而是先試試葛菜水或龜苓膏緩解,笑言應節省了不少藥費,可惜以後再嘗不到相同味道。■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1/19883247
【上架費太貴】唔做會計創業賣涼茶 靠自動販賣機拓售賣點
1 :
GS(14)@2017-01-24 03:00:39每朝,Adrian9點回來煮涼茶,入涼茶。整理、開車、送貨一腳踢。
本土本土,近年常講本土。好多人為了維護本土文化,祖傳技藝,後生細仔就放棄所謂向上之路,走去做埋啲老套嘢。看故事,總是感人,彷彿處處是轉機。但面對現實,仍是無奈。
做會計的馬鐘潼Adrian,2013年同哥哥轉行全職做涼茶。開良茶隅,把爸爸的涼茶藥方重新包裝,放到旺區、寫字樓區去賣。想多些人認識涼茶。「我們家本身做藥材店的,我六、七歲就同哥哥到爸爸的藥材舖幫手。覺得中藥真的幫到人,所以想傳承下來。」他仍愛喝汽水,但食完薯片薯條煎炸嘢,或者感冒初起都會飲杯涼茶清熱氣,非常有效。小學以後,除了踢波弄傷那次,都沒看過西醫。兩兄弟先在觀塘開了間小小的地舖,租了個廚房,每日自己執藥煲藥,入樽,送貨賣涼茶:「哥哥做樓面同會計,採購、設計、包裝、生產、運輸都是我(笑)、剛剛才送完貨回來。」三年來開了三間分店,幾受白領們歡迎,交埋租,再加租,生意剛剛打個和。想多找寄賣站點,才是最困難的地方。因為涼茶全無防腐劑,要存放在4度以下的冰櫃裏,三星期就要換一次貨,這些條件,大型超級市場要收好貴的上架費,專賣本土製作食品的小店又欠凍櫃與人手,連自動販賣機公司都說愛莫能助:「始終我們還未有甚麼名氣,賣個廣告動輒要十萬八萬,還要持續去做,否則還是會被遺忘。唯有維持這樣繼續努力。」去年社企主力場推動了一個叫「Freedom Buy」的計劃,買來幾部自動販賣機,擺在港九商場,讓本土文化的創業者齊共享,多個旺區銷售渠道賣產品,拆帳一半。幾好咁喎。不過始終社企都「唔係大牌子」,售賣機總係被安排在唔多起眼的商場角落。像他把幾款涼茶放了在灣仔、尖沙嘴及旺角三個商場,雖然有些喝過覺得涼茶有效的舊客人,會特意去找他們的站點支持。一個月共約賣得三十枝涼茶。以平均每枝$20元計,拆帳一半,得$300蚊。比他們地舖每日約8、90枝的銷量差三倍。他覺得,一切源自香港的購物文化:「畢竟香港選擇本來就多,佢哋唔駛為你一枝飲品,去搵你個售賣機。」喂,其他賣入口貨色的自動售賣機,生意倒有點起息,因為香港人似乎還是愛選外國菜,日韓台入口飲品。「如花茶,大家似乎偏愛玫瑰茶、洋甘菊,日式韓式花草茶,但其實我們都有五花茶啊!香港本土的東西未必係佢哋第一選擇。現在常常要把貨收回來。不過我覺得有人肯給你機會,能讓多些人認識,多少我都會做。」記者:陳慧敏攝影:伍慶泉良茶隅:herbaceousteas@ facebook主力場:wwshop@ facebook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他們其實有十款茶,三款湯。
自動售賣機裏一般賣羅漢果茶、五花茶、夏枯草等大眾化的茶。平均約$20一枝。
Freedom Buy的其中一個站點在尖沙嘴美麗華商場,客人多是附近的上班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3/19905684
非物質文化遺產添新意 港首創有汽涼茶 消熱氣兼降溫
1 :
GS(14)@2017-03-04 00:22:14【明報專訊】近年香港人養生意識抬頭,飲涼茶的文化復興,本地先後出現不少連鎖涼茶舖和樽裝涼茶品牌;另一方面,因香港人亦喜歡飲汽水解喝。萌芽軟飲品有限公司(Seed Softdrinks Limited)就想出,將涼茶和汽水crossover製造出全新的「有汽涼茶」,集草本、天然、降溫等優點,成為香港首創、本地製造的特色產品。
萌芽軟飲品創辦人兼董事周樂旗表示,他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主修經濟,回港後曾經當了3年會計師。後來,因為家人要求,他接手家族在內地經營的工廠,他雖然已努力開發新市場和新客戶,但仍然追不上傳統市場和客戶萎縮的速度;經營了8年之後,決定將工廠賣給同行。
他在2013年回港之後,碰巧一名經營涼茶舖的世叔伯想退休,問他有無興趣購入繼續經營;但舖位業主已經預告,新租約將會大幅加租67%,他盤算過後,放棄購入該涼茶舖。雖然最終未購入該舖,但他亦開始對飲品市場有較深入研究,認為涼茶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而且和香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和淵源;另一方面,他看過一些科學文獻,發覺適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幫助人體降溫;所以就想出將涼茶變成有汽飲品,將傳統飲品變成與別不同、健康及本地製造的創新飲品。
他自2014年初開始研發有汽涼茶,由於家族在香港持有一個2400方呎的工廈單位作本地辦公室,當出售內地生意後,該工廈單位已沒實際用途,所以就變成研發的「基地」。
研發加市場測試 歷時3年
去年初,有汽涼茶已研發出薑茶、竹蔗茅根、羅漢果共3種口味,除了他自己之外,亦已先後請了100多名朋友試飲,其中以有汽薑茶的評價最好、最多人喜歡。不過,當他在為配方定形前,請了一些零售業人士試飲,被認為保質期太短。原來,周樂旗初時相當理想化,沒有使用防腐劑,有汽涼茶在室溫下只可儲存一星期;若冷藏的話,可儲存4個月。
零售業人士告訴他,由於凍倉租金要比一般貨倉高很多,業者大多數會要求一般樽裝飲品在室溫下要有較長的保質期;平日儲存時不會冷藏這些樽裝飲品,只在門市出售之前,才會放入雪櫃。為了平衡理想和現實,周樂旗最後亦加入防腐劑,令其有汽涼茶在室溫下的保質期延長至4個月。不過,他亦強調,已盡量克制、落少一點防腐劑。現時,其防腐劑使用量大約只是香港法例規定的上限的六成。
售朋友公司參加展銷會試水溫
周樂旗透露,當配方完全定下來之後,該公司的有汽涼茶去年已曾數度低調地推出市面,以測試「水溫」。例如,他有些朋友的公司不時會在商場等地方參加一些短期展銷會,曾多次購入該公司的有汽涼茶,在展銷會中銷售,「他們在領匯的商場參加3日展銷會,也可以賣出數百樽」。更令他感到鼓舞的是,該公司上周參加「亞洲素食展」時,單是最後一日的公眾入場日,賣出大約600樽。
周樂旗表示,除了展覽會之外,該公司平日主要從事批發業務,不會直接進行零售,有關工作會由合作伙伴負責。他承認,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集團相信並非該公司的合作對象,因為對方要求的上架費、數期、廣告費等條件,不是該公司能夠承受的。但他相信,一些分店不多的小型連鎖零售店、食肆(包括素食店)和網店,會有興趣和該公司合作。
現時,大約已有3家網店、5家實體零售店及1家日式食肆和該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其中有3家實體零售店已於昨日開始發售,餘下幾家公司亦會在今個月內開始銷售;至於建議零售價為15元以內。
目標每年增一款新飲品
他透露,其實已經研究出30至40條配方,目標是未來每9個月至1年,就會至少增加多1至2款飲品,有汽涼茶之外,還會包括有汽粟米汁、有汽西瓜汁等。至於較重苦味和藥性的涼茶,如廿四味、感冒茶等,因為覺得不太夾,無意製成有汽飲品。
此外,為增加品牌曝光率,他計劃在明年初參加「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令更多本地市民認識該公司的產品。至於中長期,希望能夠參加「工展會」,以打響港產有汽涼茶和有汽草本飲品的品牌,令內地人也認識。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曾憲宗、劉焌陶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40&issue=20170303
【飲食籽】試涼茶爆紅 首逛濕街市 俄國靚仔最怕雞腳
1 :
GS(14)@2017-04-22 10:50:39他見到豬腳,以為是用來打人的武器,問記者通常如何烹調。
【飲食籽:老仔食事】Artem Ansheles,金髮、藍眼、高䠷身形,典型俄羅斯人樣貌。一說話,操得一口流利廣東話。「香港人一見到我,就覺得我好像雀仔,因為覺得我說話好得意,和毛(體毛)又靚,哈哈!」來港四年,飲食文化對他的衝擊最大,像他不明白為何中國人喜歡食啫喱狀食物,像豆腐、龜苓膏、豬紅等,或者他最怕的雞腳,便自費拍攝自己對香港食物的感覺,最近更邀得媽媽一齊上鏡試飲涼茶,古怪反應因而爆紅。
今年22歲的Ansheles因為喜歡香港,一心來讀書,卻誤打誤撞做了電視台節目主持。「本身間學校報名時寫明是用英語授課,但最後是用普通話及廣東話,我初來港時,半句廣東話都不懂,最後便放棄了,最初靠當模特兒為生,我想積極融入本地生活,第一件事便要學懂語言。」他學中文有一年時間,記者和他以廣東話對話完全不成問題,間中有些句子文法及詞語運用有點奇怪,像以「爆裂的腦袋」形容頭痛等。「我現在的電視台工作做得很開心,有些人估不到廣東話不正的外國人在電視台工作,最多人問我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學中文,我每次聽到新詞語,就會用本簿記下拼音,我寫完一次便會記得,有時臨瞓前將當日所學的新詞語溫習一次。最重要還是實踐,我很少外國朋友,大部份都是本地朋友,這個學語言方法是最好。」那最喜愛的中文字是?「我最喜歡的中文字是垃圾,我真是解釋不到為何喜歡,但聽落覺得正,讀音很過癮,垃圾垃圾!但櫃龜桂跪這些字我始終學不到,希望繼續努力,終有一日可以學到。」
他第一次到旺角,卻不知道香港有濕街市,覺得好新奇。
他最怕是雞腳,覺得像巫婆手指。
到濕街市,第一時間帶他挑戰皮蛋,他說最不習慣皮蛋的餘韻味道。
他不明白為何中國人喜歡食啫喱狀食物,像龜苓膏、豆腐、豬紅。
努力學廣東話 形容香港似「蟻巢」
他喜歡食,亦愛食,但香港和俄羅斯在飲食文化上截然不同,對他來說是最大衝擊。「我來香港時,遇到最大問題是飲食,我掙扎了好久,好奇怪中國人點解食內臟,或者我最怕的雞腳,還有中國人好喜歡食箒喱狀的食物,這些在我眼中覺得好得意,所以想記錄這些我在香港遇到的事。不過在香港住得久了,反而喜歡香港的食物,俄羅斯食物會放好多奶類烹調,現在反而食不慣。我媽媽最近來了香港,她說我似亞洲人,無論是行為、愛好,香港人覺得我是鬼仔,所以我不知自己是甚麼人。」他續說:「我最喜歡香港食物是點心,特別是馬拉糕,最不喜歡一定是杯麵,試過食完中毒,所以現在一見到杯麵就跑了。」「如果要我用一個詞語形容香港,我用『蟻巢』,因為香港人好忙好迫。我來香港之前,覺得它和紐約好似,都是一個商業中心,好繁忙,又有少少危險,現在住香港幾年,就覺得它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地方,人好友善,好有活力,雖然地方細,但好多地方都很有感覺。」我問他最愛香港哪一個地方,答案竟然是……馬騮山!「我好喜歡這個地方,好靜,又有少少危險,我媽媽最近來了兩個星期,我都專登帶她行了一轉,她都覺得好新奇。」他說自己很愛香港這個地方。「如果你問我想住幾耐這個地方,我想住好耐好耐,呢一刻我無想過離開。」
每次聽到新詞語,便用本簿記下拼音,通常寫完一次就記得。
最近和媽媽一齊上鏡拍片試涼茶,因而爆紅。
現時是電視台的全職主持。
記者:何嘉茵、張佩君攝影:鄧鴻欣、王國輝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2/19997188
黨報祝福停不了力推涼茶舖「神器」:勝過服藥
1 :
GS(14)@2017-05-14 10:44:35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本周六,再有文章推介內地客來港「深度遊」中上環的老店小店,其中一條推薦的「繽紛滋味」美食路線,點名到訪小店公利真料竹蔗水。報道更形容竹蔗水有如「神器」,飲用後「據說勝過服藥」。報道稱,在這條「繽紛滋味」美食路線上,「您還可以發現一款『神器』──竹蔗水,這是把綠色甘蔗去皮蒸煮後再壓榨出來的飲料,是香港涼茶鋪裏的明星產品」,又指不少港人感冒初起、喉嚨痛、長暗瘡時,「都會先來一杯竹蔗水,據說勝過服藥」。文章續指,該舖「一看就是老店」,原來已有70年歷史,舖面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樣子,除售賣竹蔗水,亦有晶瑩的蔗汁糕,「也是老香港的最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4/20021143
「阿吉」1853年穗開首間涼茶舖
1 :
GS(14)@2017-08-17 08:07:08【本報訊】第一間王老吉涼茶舖在廣州,可追溯至1853年,由王澤邦所創,他乳名「阿吉」,故店舖稱為王老吉。王老吉涼茶傳到第三代時,父親王貴發及長子王恆裕到香港發展,次子王恆瑞及王恆輝留守廣州,形成兩大分支。香港分支發展較好,創立出國際品牌,但內地分支歷經戰亂、共產黨成立及文革,最終王老吉被強迫變成國有。香港第一間的王老吉在1897年成立,於香港文武廟直街(今荷李活道)設店。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它在香港大有名氣,更在1925獲邀前往英國倫敦參加中國產品展覽會,展出涼茶包。王恆裕死後,16歲王豫康繼承生意,全盛時在港有6間王老吉分店。不過他後來沉迷期貨炒賣,變賣了所有王老吉店舖,後來到美國發展,重新購入香港王老吉,並將經營權及配方交給王健全及王健儀。在內地方面,王恆瑞及王恆輝受內地政局不穩影響,經營困難。第四代繼承人在二戰後一度復興廣州王老吉,但中共建政後沒收王老吉涼茶私人資產,後來再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名,強迫王老吉與多間中藥廠進行公私合營合併。文革時期,廣州第四代繼承人更被打為資本家,無法掌控廣州王老吉,最後國家委派廣藥集團出掌控制王老吉。■記者黎仕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17/2012411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