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文化亦不能缺席。不久前,民政部再次曝光一批“山寨社團”名單,在68家“上榜”者中,冠以“文化”“文藝”字眼兒的,幾近占據半壁江山,堪稱重災區。事實上,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算上民政部這兩年累計曝光的“黑名單”,總計已逾1200家。更令人憂心的是,緣何如此巨量“李鬼”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通過QQ、微信發展“下線”
在當代水墨圈小有名氣的盧劍義每到重印名片的時候就犯怵。“同行好友都讓我多印制些名頭在上面,可我還是覺得‘藝術家’三個字足矣。”他實在看不慣當下一些人給自己拼命加封號的做派。他說,如今在展場與人交換名片,不時會遇見身兼多職的各色“神人”,名片上寫滿了某某協會、學會的理事、委員頭銜,“正面不夠用,連背面都擠得滿滿的。”而那些協會、組織,明眼人一看就能聞出十足的山寨味兒,“難怪有人調侃,名片可以改稱‘明騙’了。”
所謂“山寨社團”,指的是未在民政部門正式註冊的協會、學會、聯合會,以及其他名號的社會組織。在民政部最新曝光的第13批名單里就有一大批這樣的“李鬼”——“世界名家書畫院”“中國國際藝術教育聯盟”“國際文化藝術研究會”。在這份黑名單里,相比於建築、商業類,與文化、藝術相關的,是當仁不讓的“主流”。
“當下文化產業蓬勃興起,導致不少人打起了這方面算盤,加之從事文化創作的個體需要抱團取暖,也助長了此等歪風。”在文化產業學者張瑞平看來,它們的一大特征是,都善於扯虎皮拉大旗,“國際”“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屢見不鮮,要的就是名頭震天響。
相比早些年,如今這一行業痼疾呈現出了新特征。與之前一般通過熟人搭線引薦的做法不同,如今山寨社團多通過QQ、微信等互聯網工具發展“下線”。中國美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里也證實,冒充美協的不法分子大多打著文聯或美協的旗號,借助近些年發展迅猛卻又監管相對較弱的網絡媒介欺騙藝術愛好者。這些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官網平添一項新使命,不時發布“關於某某冒充會員的聲明”。
換個“馬甲”再出來行騙
與那些合法登記的協會、學會多為公益性非營利機構不同,很多山寨社團其實是以公司的形式在運作。在收取費用吸納會員後,公司會為其提供相應服務,諸如組織會員參展、參賽,並再次從中攫取收益。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山寨社團”的理事長、會長頭銜,是明碼標價對外出售的,實際掌舵人往往擔任的是低一階的執行會長或秘書長。
在行內人看來,它們披著“馬甲”幹著正規社團才有資格從事的業務,與詐騙無異。不過,由民政部出面進行曝光,顯然足以構成威懾。據了解,遭曝光的不少山寨社團的“官網”要麽已經無法訪問,要麽顯示“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不過,也有被曝光已達半年以上的社團,依然在其網站不斷更新著動態,可謂經歷風雨而不倒。
“如今更多還只是曝光其名稱,而它們的辦公地點、主要負責人,以及斂財手段等關鍵信息,並沒有被披露出來。”藝術從業者黃明堅認為,如此曝光,效果必然會打折扣,“不排除它們換一個‘馬甲’又出來害人。”很顯然,若止步於“曝光”,已很難斬斷黑手。
去年民政部公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一大亮點是降低登記門檻,簡化登記程序。按理說,這是一項利民便民的好舉措。不過,在張瑞平看來,它顯然還需要配套的懲戒機制,以便能對那些曝光的山寨社團啟動追責程序。不過,要取締它們並非易事。比如,對於那些在境外註冊的公司,民政部門並無權限關停,更遑論追責。即便查處那些設置在境內的網站,也要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才能完成。“比如涉嫌經濟犯罪的,公安、工商等部門就要介入。”張瑞平說。
斬斷隱形收益是打假關鍵
除了相關部門的合力介入,各家正規社團也在與“李鬼”賽跑,加大了防偽力度。比如,中國美協在官網開發了會員自主更新系統,便於人們查驗對方身份真偽。
不過,在藝術市場分析人士劉力看來,如此做法,依然是“頭疼醫腳”。“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撇清真偽,而是要阻斷源源不斷滋生細菌的溫床。”在他看來,不排除部分人的確因為對方騙術過於高明而上當,但更多躋身山寨社團的,可能是出於種種考量後心甘情願上當。“這個過程更像是‘姜太公釣魚’,一方以炫目的名頭為誘餌,另一方只管掏錢‘上鉤’。根本沒人在意真假。”
劉力認為,破解這類與錢有關的騙術,還得回到錢上面做文章。“讓協會、學會,或是其他組織,與經濟利益脫鉤,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他看來,一些為官方認可的正規社團並沒有起到好的示範。諸如,沒有人脈背景,再有能力也難以成為其會員,而一旦成為其中一員,各種好處就紛至沓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其所謂“身價”會火箭式飆升。以藝術界為例,美協會員的作品價格要比非美協會員的作品價格高出一大截,這是不成文的顯規則,“其實這是很不正常的。”
“國內早年間的協會、學會其實樹立了好榜樣。”劉力解釋說,那時的社團更像一批誌趣相投者的自發式聚集,成員間相互認同,互為砥礪,“不像如今,想入會首先得滿足各種不相幹的條件,擠破腦袋進去後只待‘坐地分錢’。”
“關鍵還在於堵疏結合,一方面加大治理山寨社團,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企業或個人確有加入社團、獲得正當評價的需求。”張瑞平說,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如今相關的正規社團組織過於稀缺,導致“僧多粥少”,“只有從需求層面下功夫,才能讓眾多潛在會員不會明知有假卻偏向虎山行。”
據新華社報道,民政部、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全國老齡辦22日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50%以上的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通知指出,此次專項行動旨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養老院服務質量監管,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盡快在養老院服務質量上有明顯改善。
通知提出,到2017年底,養老院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各項服務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初具雛形,50%以上的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養老服務質量治理和促進體系更加完善,養老院服務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所有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通知明確了此次行動的9項重點內容:一是開展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活動;二是加快養老院服務質量標準化和認證建設;三是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四是加強養老院安全管理;五是提高養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六是建立全國養老院業務管理系統;七是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萬里行活動;八是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九是加強養老院服務質量監督。
通知要求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且不整治以及因違法違規行為導致事故的養老院,及時向社會公告並通報相關部門。整合相關資源建立區域養老服務質量監督熱線平臺,建立養老院服務質量糾紛調解機制,加強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工作,防止欺老、虐老現象發生。
通知介紹,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從2017年開始,暫定四年。根據工作需要,以問題為導向,每年確定專項行動主要任務並制定實施方案。
2017年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從3月開始,分動員部署和自查自糾階段(5月底前完成)、核查整治階段(6月至10月底)和鞏固深化階段(10月至2017年底)進行,以“五查五改、對標達標”為主要內容,對照影響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大轉變。
3月21日,民政部發出對救助管理機構站外托養等工作進行檢查整改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迅速作出部署,對托養機構承接資質、設施條件、服務質量、安全管理等進行全面檢查,同時,對站內受助人員的管理服務情況進行全面自查。發現問題的,要及時整改;對不適宜繼續開展托養服務的托養機構,要立即終止托養,妥善安置托養人員;發現違紀違法行為的,要嚴肅查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