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此博文通過手機撰寫(手機訪問sina.cn)] 閑聊“止損”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hai.html

    前幾天,我又增加了一位80後博友“止損是最大的錯誤”。看到這個很有意思的博名,引發我在此簡單地聊一聊止損的問題。

    止損是很多人采用的策略措施,目的是阻止損失擴大或“截斷虧損讓利潤飛奔”。這個方法對於波段操作貌似還有一點道理,但對於以價值評估為基礎的投資來說,比如,價值投資,竊以為是個似是而非的方法。

    一、舉個例子,你設定止損點為-10%,於是下跌到這個幅度,你就賣出,以為損失不再擴大。然問題是,你這次虧10%止損,退出的錢是不是永遠不再入市了呢?如果是的話,那麽你的確只虧10%而已,損失再也不會擴大。如果這錢還要再進股市,那麽在下一次交易中,你能保證不會再虧而一定會賺嗎?顯然不能吧?你再買這個股票或其他股票,仍然將面臨再虧10%的可能,依此重複。這就是說,盡管你嚴格執行-10%止損規定,但只要你的錢還在股市里,就始終面臨著不斷損失的可能。如果發生多次下跌10%的情況,累積虧損照樣會很大。所以說,一次止損解決不了再虧損的問題。

    二、要是止損確實可以減少虧損和“截斷虧損讓利潤飛奔”的話,那你把止損點設定得更小,比如,規定為-1%或更小,豈不是更好嗎?“這樣一來,我虧損頂多只有1%,而贏利相對就很大啦!”呵呵!你可真聰明哦!單次止損看似控制了虧損的幅度,但卻保證不了你再也不會出錯虧損。只要你出錯很多次並實施止損,你累積虧損也就會很大,同時還得支付很多交易費用呢。其實,不管你設定的止損點是大是小,都與出錯的概率沒有關系。不然,你若來個止損為0的設定,那你豈不是只贏不虧而徹底“截斷虧損讓利潤飛奔”了嗎?世上會有這等好事?不信?那你去試試看吧!

    三、一般地,股票買得低一點總是有利的,但止損是叫你越跌越賣。如果你是價值投資,這不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嗎?比如,當某只股票價格為10元時,你經過評估,認為它具有投資價值而買進,後來當它跌到9元時,你按照-10%止損規定賣了它,完成了“高買低賣”操作。你原本認為值得買入的股票,當它價格更便宜的時候,照理應該再買才是,可結果是,你不但不買,反而把它賣掉了。價值投資難道是這麽做的嗎?由此可見,止損就是高買低賣。

    四、說到這,驀然想起2008年看到過的一篇文章《走下神壇的巴菲特》(作者:雪峰)。文章對巴菲特的坦言“(自己)失敗的比成功的多得多”進行分析,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止損。作者認為:“巴菲特在價值投資中錯誤地運用止損……如果將巴菲特所止損股票列一個清單,可以得出:巴菲特所有的止損都是錯誤的……道瓊斯指數創出歷史新高的那一刻……如果巴菲特當初不執行止損,那些導致他直接損失的股票,今天都是讓他賺大錢的股票。”

    我沒有核實過也沒能力核實作者所說的依據是否確鑿,但我瞎猜想,作者可能是將巴菲特許多賣出股票之舉都歸於止損之列了吧?巴菲特曾說,買入股票就要做好它下跌50%的準備(大意),據此,有誰曉得巴菲特是怎麽設定止損點的呢?不過,不管巴菲特是因什麽理由賣出股票的,究竟是因止損而賣的,還是因價值欠佳而賣的,反正,假如當初不賣,他會更賺。這個事例顯然涵蓋了這麽個道理,止損並不會讓你取得更好收益。

    我們再拿今年以來大盤走勢為例。為了便於解釋,我們不妨把大盤指數看作是一只股票,它有過3次大幅回調,每次下探幅度差不多都是10%。假如你實行-10%止損策略,勢必每次都將精準地拋在最低點,猛挨正面一記耳光!接著還將逃不了再挨另外一記反面耳光。這就是止損的結果。

    五、觀察分析止損策略者的心理,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數人是把股票當作籌碼來著,而對股票是企業的資產與股份這個重要性質缺乏應有的認識。在他們眼里,股票只有漲跌屬性,漲了,覺得值錢了;跌了,則覺得不值錢了,得趕快拋出才是,不然,再跌會更不值錢,因此跌到止損點就該毫不猶豫地賣掉。你說,這樣對待股票是投資嗎?顯而易見,止損是投機方法,而不是投資行為。

    六、誰都知道,造成股票虧損的唯一原因是高買低賣,而止損恰恰完整地實現了這個過程,所以說,如果不止損,就不會虧損。由此進一步推理可得:想要永不虧損並贏利,只能永不止損。

    有人也許會嘲問:“豈有此理?那我隨便買股,只要永不止損,必贏無疑了?”問得好!

    前面我們講了“永不止損”的邏輯道理,但要實施這個道理必須要有必要的前提。現在我們不妨引用巴菲特所言來作解釋。巴菲特強調:“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這里,巴菲特其實強調的是,一定要避免永久性虧損,而不是決不允許出現暫時性虧損,否則他也不會買入股票準備下跌50%了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回避風險,保住本金,求得生存。於是乎,在這前提下,想要永不虧損,就可永不止損。換句話說,永不虧損的實質就是永不止損。

    最後,綜上所述,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抓到了(價值)投資具體操作的基本要點:股票一定要買得低。只有如此,才能經受得起波動、調整、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05

零售業關店潮再度來襲 華潤系、人人樂“斷臂止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21.html

零售業關店潮再度來襲 華潤系、人人樂“斷臂止損”

一財網 樂琰 2015-10-18 16:25:00

據聯商網統計顯示,實體零售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期,關店潮洶湧。在聯商網統計2015年上半年營收的101家零售企業中,有42家零售企業的業績出現負增長,將近二分之一。

在便利店經歷了一輪關店潮後,超市連鎖業者又開始經歷關店“陣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8日多方采訪獲悉,華潤系麾下的時尚概念健與美零售連鎖店“采活(VIVO)”擬全線關店停業。無獨有偶,區域零售龍頭企業人人樂最新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有知情者透露,華潤系此前重新梳理了上市公司資產,將零售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華潤創業,並擬將華潤創業更名為華潤啤酒,甚至華潤系還在掛牌出售手中沃爾瑪股權,這一系列動作都側面反映出實體零售業受沖擊後華潤系正以各種方式止損和回籠資金。而人人樂的狀況也如出一轍,實體業者面臨的壓力巨大。

巨頭們“斷臂自救”

采活(VIVO)是華潤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華潤創業旗下時尚概念健與美零售連鎖品牌。2010年10月在香港開出第一家門店,並於2011年進入大陸市場。在西安開出國內的首家門店後,采活又陸續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青島、寧波、武漢、重慶、濟南等全國一二線城市布局。

然而記者登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現,其官方微博已有近10個月的時間沒有進行更新,而其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消息也停留在今年7月31日。似乎有停業預兆。

果不其然,近期,久未更新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業務調整,公司決定自2015年9月1日起陸續停止旗下門店對外營業,您在本店購買的商品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售後服務時,請在2015年12月31日前咨詢辦理。”

采活方面表示,關店需要一個過程,全國內的門店將在12月31日前全部停止對外營業。至於采活的員工則可能分流到華潤旗下高端超市Ole或其他崗位,這些還需要協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數月前曾經進入過一家采活門店,發現其業態與屈臣氏類似,但商品品類明顯少於屈臣氏,且屈臣氏和萬寧等最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商品在采活門店也很難見到,因此雷同且數量不多的商品弱勢成為采活的“痛點”。且采活的門店位置也並非如屈臣氏等對手位置好,采活部分門店會“隱藏”在商場高層的角落,人流量稀少。記者數月前到訪的那家采活幾乎沒有店內客人。

“此外,采活的商品陳列、貨品管理、庫存管理等也都存在各種問題,經營業績不佳當然導致關店,此前一些供應商已經知道消息了。”知情者透露。

同樣因業績問題遭遇關店的還有人人樂,人人樂發布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轉型困難的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人人樂表示,受到電商沖擊、商場經營費用上升和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客流流失嚴重,此次關閉的門店銷售持續下滑,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

記者了解到,去年人人樂也關閉了18家虧損門店。截至今年6月,人人樂共有121家門店,關閉15家後還剩余106家,集中在深圳、西安、重慶、成都、南寧、天津六個區域。

實體零售業“過冬”

其實這並非華潤系第一次關店,在收購樂購之後,華潤系也發現了樂購的部分門店存在業績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關店調整,因此華潤系悄然將部分區域比如華南的一些樂購門店進行關店調整,因而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樂購老員工維權的人事風波。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華潤系關店止損的腳步,樂購的調整還在進行,而經營不善,不能與屈臣氏等抗衡的采活也被關店了。零售業很薄利,支撐不起昂貴的成本,關店是最簡單的止損選擇。”知情者透露,華潤系目前的整體策略就是怎麽止損怎麽做,將一些難以賺錢的板塊關停或剝離,盡量讓華潤在資本市場看起來“體面”,因而此前上市公司華潤創業剝離零售業務,將食品啤酒作為主業,原因很簡單,零售板塊業績不佳,會拖累上市公司財務表現。華潤創業甚至擬更名為華潤啤酒,其上市公司棄零售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就在近期,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深國投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21個項目,擬以合計約33.35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所持的21家沃爾瑪的35%股權和相關債權。此舉也被業界認為是華潤系不看好低迷的零售業務,而出售以回籠資金之舉。

為何零售業如此難做?

長期從事零售業的沈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開設一家1萬平方米左右的賣場需要數千萬元的成本,加上人工和租金的逐年上漲,賣場的日營業額需達到30多萬元才可保本,而一家小型店鋪的日營業額需要達到5000元以上才可保本。有一批零售物業在這幾年都到期了,續租需要漲租金,但因為電商的沖擊,實體店收入卻在跌,部分超商的毛利率已經跌到5%以下。大量門店難以達到上述日營業額指標,關店止損為必然。如今“雙11”即將到來,估計實體業者又要經歷一波“陣痛”。

據聯商網統計顯示,實體零售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期,關店潮洶湧。在聯商網統計2015年上半年營收的101家零售企業中,有42家零售企業的業績出現負增長,將近二分之一。其中,昆百大A銷售額下降24.42%,跌幅最大;而在統計到的零售企業中,凈利潤的下跌狀況更為嚴重,有42 家企業凈利出現下滑,新華都、美邦等企業凈利潤跌幅甚至超過150%。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